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一是影响经济增长。

首先,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面临下行的压力。

人口红利形成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下降乃至消失,将明显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利润。

,我国15-59岁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值的减少。

按照目前的趋势预测,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4亿缩减到7.1亿。

其次,老龄化使人口结构老化,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因而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由于退休金的替代率下降速度更快,最终导致全社会储蓄率下降,影响社会资本的形成,也会使消费能力下降,导致需求不足。

此外,政府财政面临收入减缓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双重挤压,将严重制约政府的直接投资和间接引导投资的能力。

二是影响结构调整。

完成压缩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都需要调整劳动力的结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企业更倾向于向年轻员工投资、对年轻人进行培训,老龄化从而影响企业对人力资本提升意愿降低,将使劳动力结构老化,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个体的生产率呈现先增后降的发展态势,一般是在40岁达到顶峰,此后明显下降。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位数将快速上升,到45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四分之一,劳动力整体老化。

三是影响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必由之路。

从经济增长理论来看,在生产函数决定产出的几个变量中,资本和劳动力都难以像以往那样快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也步入下降通道,剩下的只能从全要素生产率上做文章,特别是在创新上做文章。

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研究显示,人口劳动力老化影响社会活力,明显弱化全社会创新创造能力。

从需求侧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而人口老龄化可能不利于消费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老龄越大,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就差一些,意愿不是那么强了。

四是带来更多的挑战。

首先老年人口增加将使政府保基本的压力很大,公共财政在基本养老金、退休金、保险费补贴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

2024年我国出口贸易利益流失问题论文

2024年我国出口贸易利益流失问题论文

2024年我国出口贸易利益流失问题论文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出口贸易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出口贸易利益流失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出口贸易利益流失的现状、成因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出口贸易利益流失的现状出口贸易利益流失,指的是在出口贸易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作用,导致本应属于我国的贸易利益未能有效实现或被他人侵占。

这种流失现象在我国出口贸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贸易条件恶化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出口产品常常面临价格竞争的压力。

一些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从而导致了贸易条件的恶化。

这种恶化不仅降低了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削弱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知识产权侵权频发知识产权是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利益之一。

然而,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国外企业利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完善,恶意侵犯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导致我国企业的创新成果被无偿利用,严重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利益。

贸易摩擦加剧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利益,频繁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导致我国出口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二、出口贸易利益流失的成因出口贸易利益流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冲击。

同时,这些产品的出口也容易导致贸易摩擦和贸易条件恶化。

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也是导致出口贸易利益流失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的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因素都会导致我国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国际贸易规则的不完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也会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不公平的待遇。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中暴露出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中暴露出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中暴露出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在长期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增加,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我国对外贸易经济中暴露出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1.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美国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都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给我国外贸出口和进口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贸易摩擦增多。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和贸易救济调查,特别是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对我国出口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商品实施了不合理的贸易限制和歧视性对待,加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困难。

3.产业升级压力增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一些传统产业已经面临了市场饱和和产能过剩的问题,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外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对我国产业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贸易结构不合理。

我国对外贸易中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大多是中低端产品,依赖性较高,贸易压力大。

我国对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

5.金融服务不配套。

我国对外贸易金融服务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产品,国际支付结算成本高,金融风险较大,这给我国对外贸易业务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二、解决办法1.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我国要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的协调,灵活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多边贸易渠道,积极争取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减少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

2.加强贸易摩擦应对。

我国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依法维护国家和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国际争端解决能力,利用多边和双边机制,积极开展谈判,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减少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

人口红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人口红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人口红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人口红利的概念、形成机制及其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等多领域的重要影响。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红利利用情况的对比分析,揭示人口红利从产生到逐渐消失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为充分挖掘人口红利潜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人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其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人口红利作为一种特定人口结构阶段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在全球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理解人口红利的本质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合理政策具有关键意义。

二、人口红利的概念与形成机制(一)概念界定人口红利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这一时期,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储蓄率较高、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形成机制1.生育率下降2.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生育率逐渐下降。

这使得少儿抚养比降低,劳动年龄人口相对增加,更多的资源得以从抚养少儿人口转移到经济生产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力和资金支持。

3.预期寿命延长4.同时,人们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老年抚养比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或缓慢上升,在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阶段,形成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结构。

三、人口红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劳动力供给增加2.丰富的劳动年龄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满足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推动了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快速扩张,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

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时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制造业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基础,使中国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3.高储蓄率支持投资4.较低的抚养率使得家庭和社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储蓄。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朱吉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朱吉玉
6以经济学家贾康为首的经济研究小组提出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强调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着力从供给端人手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实现双创双化双减双扩双进双到位71的政策主张为我国当前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1期 2014 年 1 月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orum of World Economics & Politics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在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指引下,GDP 以 平均每年 9.8%的速度高速发展,GDP 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经济发 展的奇迹,基本完成了“资本积累”。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 继续保持 7.5%以上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促进作用。2012 年我 国人均 GDP 已达6 1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 2012 年的标准,中国已被列入“中上 等收入国家”行列。
* 朱吉玉,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朱丹,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 朱吉玉,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 24 号; 邮编: 241002; E-mail: xyzhzjy@ sohu.com
第1期
朱吉玉,朱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61
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扩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众所周知,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发 展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是消费。在出口乏力的条 件下,投资和消费成为主导,但最根本的是消费拉动。没有消费,投资也缺乏动 力源泉。当前,国内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有 13 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数 额的居民储蓄,截至 2011 年底,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达到 35.2 万亿元,许多行业 如教育、医疗、环保、能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短缺,这意味着在我国内需 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作者: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18-07-02人气:3753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各国都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不同阶段经历各自的时代。

但新时代下中国的经济无论是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形成机制,都与发达国家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虽然中国经济学界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的特征还存在分歧,但是综合来说可以总结为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和增长动力需要转换三个方面的特征。

在这些特征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还面临这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

一、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也各异,因此各个国家的经济也都表现出不同的问题。

就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现状来看,新时代下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如下:(一)人力资源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战略,在1978-2000年前后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最短缺的生产要素是投资和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所需的外汇。

由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人口高出生率,导致人口结构非常年轻,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适合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青年劳动力供给相对于短缺的资本投资和外汇储备而言几乎是“无限”的。

这种状况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

自1980年实行强制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下降的效应在2004年开始显现。

从2000年到201 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13.13%,而经济总量增长了143%。

2013年第一次出现了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的情况,2014年又比2013年下降371 万,2016年又比2015年减少349万。

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会出现短缺,工资上涨成为必然结果。

(二)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落后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工业化和十几年的城市化建设,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人口红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人口红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人口红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作者:王彦苹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15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在此期间我国的人口结构也有了巨大转变,人口红利的出现使得劳动力供给增多,人口抚养比较低意味着劳动力数量巨大,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红利使国内供给能力提高,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

关键词:人口红利;贸易规模;贸易结构随着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可能加重适龄劳动人口的负担,老龄化现象严峻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使得中国不再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将逐渐丧失,出口额势必会有所减少,而我国贸易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研究人口红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十分有必要。

一、计量模型的建立1、设定计量模型2、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关于數据方面,由于实际抚养比的相关数据无法考证,文中决定采用理论抚养比作为人口红利指标,少儿抚养比是指0~14 岁人口占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老年抚养比是指65 岁以上人口占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总人口抚养比为少儿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抚养比二者之和。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为纺织品、橡胶产品冶矿产品及其制品出口额和杂项制品出口额之和。

汇率水平通过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价表示。

数据来源于1990-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模型检验与结果1、平稳性检验在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发现该时间序列非平稳,进行协整性分析后发现满足二阶单整,经过协整性检验以后排除虚假回归。

2、描述性分析3、回归结果通过回归结果发现总抚养比和出口关系是显著负相关,这与之前所作的估计相符。

可以这样理解,当总人口抚养比不断减少,我国的总人口抚养负担也就在不断减轻,当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时,我国国内的生产力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而供给也就增多,因此导致的劳动力过分的供过于求使得劳动力价格过低,所以出现总抚养比与出口呈负相关。

中国外贸出口业务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

中国外贸出口业务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

中国外贸出口业务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中国外贸出口业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外贸出口业务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多样化,需要企业不断地去适应和应对。

本文将围绕中国外贸出口业务的影响因素和发展策略展开讨论。

一、国际经济形势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状态。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球贸易受到了极大冲击,供应链紊乱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了企业的外贸订单和生产运营。

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针对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外贸出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对能力:1.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了解世界各地市场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对市场变化快速作出反应。

同时建立并完善对全球供应链的了解,降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风险。

2.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能力、提高柔性化生产能力,以应对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对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影响。

3.积极拓展多元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除了欧美等传统市场外,还可以积极布局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市场,实现海外区域市场增长的多元化。

二、商品竞争力外贸出口企业的商品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出口成败,因为优质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海外买家。

商品竞争力的因素一般来说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性能,二则是价格的控制。

(当然,这些因素也会相互影响)对于商品竞争力,外贸出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1.加强产品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达到国际标准,遗留问题以后再修补会付出更高的成本。

2.加强研发和创新,根据海外市场的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或改进产品,以满足海外买家的需求。

3.根据成本、采购渠道和生产周期等因素进行合理定价,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同时,加强资源共享和整合,优化供应链结构,实现成本优化。

(注:根据定价的本质,往往是以利润为中心,并不同于单纯的低价)三、政策法规外贸出口企业受制于国内及海外政策法规,这些因素往往会对企业出口订单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对外经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对外经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对外经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根据2010年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进出口情况,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增长速度来看,进出口强劲增长,恢复程度好于预期(二)从中国对外贸易地理结构来看:对新兴国家出口份额增加,贸易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主要贸易伙伴地位稳定,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仍十分集中(三)从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来看:主要商品贸易额增加,整体形势继续向好,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如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关键技术设备,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战略资源的进口依赖程度显著提高等。

(四)从中国对外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增长快于加工贸易,民营企业增长强劲。

二当前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所存在的问题(一)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极端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不仅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还包括文化、宗教因素等交织,这些新的问题、新的因素,又加大了不确定性。

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虽然经济危机出现了种种复苏迹象,但是经济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仍有一些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债务的不确定性、失业问题的不确定性、虚拟经济的不确定性、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刺激经济政策进退的不确定性等等。

这些不确定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而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不是短期内所能够解决的。

以美国为例,美国长期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按照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应向中国出口其具有显著优势的服务产品、高科技产品和军工产品,而从我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然而,美国的决策者只允许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拒绝向中国出口其具有优势的高科技产品和军工产品。

这一,必然产生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然而美国掌握着贸易的主动权,中国趋于被动。

(二)中国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市场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说明中国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高。

红海危机对外贸的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红海危机对外贸的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红海危机对外贸的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红海危机是指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外贸行业遭遇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外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和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红海危机涉及到外贸行业的方方面面,不仅会对出口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也会冲击国家的经济发展。

红海危机对外贸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市场竞争的加剧、收益率的下降和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调整等方面。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涌入外贸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的行业龙头企业在面对新兴企业的挑战时,不得不面临价格战和市场份额的争夺,利润空间也随之缩小。

同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也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出口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

针对红海危机对外贸的影响,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动态,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市场空间。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对产品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

此外,政府也应该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降低出口成本,提高竞争力。

综上所述,红海危机对外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境,但也孕育了新的机遇。

只有在正确的导向下,利用市场的变革和政策的扶持,企业才能在红海危机中脱颖而出,保持竞争力,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2 文章结构文章将通过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组织,并在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来详细阐述红海危机对外贸的影响和提出建议应对的措施。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红海危机对外贸的影响和建议应对的措施。

同时,也会描述一些相关的背景信息,引起读者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引言部分还会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红海危机对外贸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应对这一问题。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

首先,2.1 将详细介绍红海危机的背景,包括事件的起因、演变过程等。

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1. 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全球经济的增长和衰退、全球市场的需求和供应状况等都会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形成了巨大冲击,而2019年新冠疫情也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国内经济因素中国国内的经济因素对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国内生产力的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都能够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生产能力和产业链的完善也为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外部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人口众多的优势也为中国的出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此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形成了强大的外销能力,并建立了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这也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1. 贸易结构的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从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出口模式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输出转变,中国对外贸易正逐渐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中国正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2. 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中国对外贸易的伙伴国也在不断多元化。

传统上,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如美国和欧洲国家。

然而,随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交流的加强,中国对外贸易的伙伴国也在逐渐扩大。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这将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更多机会。

3. 电子商务的崛起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我国日渐消失的人口红利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日渐消失的人口红利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日渐消失的人口红利带来的挑战及对策作者:崔久平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14期崔久平摘要:我国的人口红利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的出生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也随之不断增加,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人口红利也日渐消失。

面对消失中的人口红利带来的诸多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摆在眼前日益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人口红利未富先老劳动力素质老龄化一、引言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局面[1]。

我国近几十年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速度,成为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经济发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国人口红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一国的人口结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庞大的劳动者群体正日渐减小,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

二、人口红利日渐消失带来的挑战(一)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挑战面对日益消失的人口红利,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要素,我国青壮年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减少,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不断减弱,这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劳动力的短缺和竞争力的下降,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迁往更具劳动力价格优势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人口红利贡献巨大,然而这一优势正随着我国劳动力数量的下降而逐渐逝去。

一方面,人口红利的消失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减少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问题成为摆在国家和社会面前重要的问题,社会保障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这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二)人口抚养比上升带来的挑战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其中,人口抚养比又分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

我国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3年的 22.2%提高到2014年的22.5%,老年抚养比从2013年的13.1%上升到2014年的13.7%;总抚养比从2013年的 35.3%上升到2014年的36.2%[2]。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从而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潜在收益。

然而,随着中国的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本文将从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供给减少和经济发展受限等方面探讨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原因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人口结构变化中国的人口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生育率大幅下降,导致出生人数减少。

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也显著延长。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中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相对减少,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二、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红利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劳动力供给的减少。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退休人口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紧缺给企业用工带来了困难,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劳动力供应不足也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压力,养老金等社会福利支出逐渐增加。

三、经济发展受限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减少,这将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在以低成本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阶段,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压力。

同时,人口红利的消失也会影响消费市场的扩大,对内需的拉动产生一定的制约。

这些限制因素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挑战。

四、应对策略面对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挑战,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首先,应加大人口政策的调整力度,鼓励生育,以增加劳动力供给。

其次,应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推行灵活的用工模式,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此外,应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劳动力的竞争力。

同时,应鼓励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

五、结论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来应对并减缓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通过加大人口政策的调整力度、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及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的潜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新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新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摘要】新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生育率下降、城乡人口失衡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压力等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人口政策引导,优化人口结构,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促进城乡人口均衡发展。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保障人口健康稳定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新时期,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人口问题,积极应对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新时期、人口发展、问题、应对策略、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生育率、城乡人口、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人口政策、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城乡均衡发展1. 引言1.1 新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之一。

新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红利消失问题、生育率下降问题、城乡人口失衡问题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压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会对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加强人口政策引导,优化人口结构,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人口均衡发展。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化解人口问题带来的各种挑战,实现人口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管理与政策引导,促进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提供稳定而高效的人口支撑。

完。

2. 正文2.1 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的现象。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导致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老年人口增加会增加养老金、医疗保健等社会保障支出,加剧社会福利负担。

老年人口劳动年龄段的减少将导致劳动力供应不足,可能影响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人口流动对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现象。

人口流动对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产生着显著的影响,这一现象既带来了挑战,也为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先,人口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人们对于商品与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国际贸易日益发展,而人口流动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移民工人的流入通常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劳动力,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

例如,中国失业率较高,因此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的劳动力移民到中国,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为中国的出口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从而推动了中国出口的增长。

其次,人口流动也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变革。

随着人们更加便捷的出国条件,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这种流动不仅仅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文化多样性和技术交流。

越来越多的外国劳动力进入国内劳动力市场,不仅影响了国内职场竞争态势,也使企业在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竞争力方面受益良多。

同时,这也带来了国内劳动力的流失问题,可能导致高技术人才流向发达国家,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挑战。

然而,人口流动对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社会问题也逐渐浮现。

例如,移民劳动力可能造成本地劳动力市场的过剩,导致劳动力竞争加剧,从而使得工资水平下降。

此外,移民劳动力也可能面临就业歧视和低薪等问题,这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

再者,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与法律制度差异,社会融入问题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这些消极影响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因此,为了最大化人口流动对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的积极影响,各国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与规范人口流动。

合理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和移民政策可以促进人口流动与国际贸易的互动,使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控制负面影响。

政府可以加强对移民工人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技能水平,提升竞争力,既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也促进了国内产业的技术升级。

人口红利式微与我国的对外贸易

人口红利式微与我国的对外贸易

-49-AUG 2014人口红利式微与我国的对外贸易一、人口红利与贸易顺差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7)》指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依次形成从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到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再到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

这一人口年龄结构最富生产性的过渡时期通常被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

”人口年龄结构如果对经济增长做出了真实的贡献,那么这就是真实的人口红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领导人看重人口作为生产者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一面,实施鼓励人口增长、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从而导致中国人口在短短几十年间迅猛增长。

全国总人口从 1949 年的 5.4 亿增加到了 2010 年的 13.3 亿。

中国社会的人口抚养比从 1994 年的 49.33%下降到了 2010 年的 34.2%。

中国正处于明显的人口红利期。

人口抚养比的不断降低意味化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主要从两方面影响贸易差额,一是青壮年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充足,为低劳动成本优势提供条件,也为国际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至我国奠定了现实基础。

加工贸易的发展,致使出口剧增,成为持张丽丽续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这一点可从出口商品结构体现出来,工业制成品出口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量出口是顺差的主要来源。

二是人口抚养负担下降,致使国内储蓄增加,一方面储蓄大于投资,导致贸易顾差,另一方面储蓄过度导致内需不足,对进口起到抑制作用,并促使生产要素流向出口部门,使得国内总供给结构偏向于贸易品,出口增长,有利于形成贸易顺差。

可以说,人口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促成了我国巨额贸易顺差。

二、人口红利式微对贸易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可能就是占全世界人口总数五分之一以上的中国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以及在世界贸易份额上的急剧上升。

人口年龄结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

人口年龄结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

人口年龄结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谢雪玉【期刊名称】《河北企业》【年(卷),期】2016(0)8【摘要】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局面,中美之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主体和贸易合作伙伴,同时中国正处于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时期,中美贸易差额逐年增加。

本文用人口红利说等理论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美两国贸易收支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结果肯定了人口年龄结构、汇率以及工业增加值等因素对于中美双边贸易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体阐述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

其次,全面分析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和贸易的现状。

最后,根据前文的理论基础和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和贸易现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美两国贸易收支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结果肯定了人口年龄结构、GDP、工业增加值和汇率等因素对于中美双边贸易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美贸易差额变动与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有反向变动关系,即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增大,中美贸易差额将会缩小。

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分析,为完善人口年龄结构,协调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总页数】3页(P60-62)【作者】谢雪玉【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4.2【相关文献】1.出口管制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 [J], 姜辉2.出口管制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 [J], 李琳3.技术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分析——基于两国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杨宁4.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 [J], 杨珍增;王捷5.中美经贸向何处去?——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及贸易战应对选项的分析 [J], 孙继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口红利作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红利出现式微的趋势,劳动力成本日趋上涨,外资企业纷纷撤出我国,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冲击,加工贸易前景不甚明朗。

本文尝试通过研究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以确保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对外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宝地,我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人口红利成为助推剂。

一、我国人口红利渐失
我国经济学家将“人口红利”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育率急剧下降,老龄化加速,少儿抚养比急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较大,在老年人口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非常有利的时期。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减少345万,2013年减少244万,2014年减少371万,2015年减少487万。

可见,从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呈下降趋势,支撑中国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因素渐渐消失,我国人口进入“未富先老”时期。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几十年来我国处于城乡二元化经济阶段,农业传统部门为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工业部门提供给劳动力的工资只要能够维持最低基本生活费用就可以了,这个阶段劳动力的工资时非常廉价的,人口红利时期就处于这个阶段。

在既定的工资水平基础上,提供的劳动力几乎是无限的,直至随着工业部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几乎全部吸纳完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此时劳动力的工资由长久不变转为上升,这个转折点,经济学上称之为"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由过剩转向短缺的转折点。

2004年我国首次出现“民工荒”以来,劳动力短缺已经蔓延到全国范围,我们可以把2004年作为刘易斯拐点出现在我国的年份。

日本、韩国从刘易斯拐点到人口红利的转折点(高劳动人口占比下降、低抚养比提高)的过程大约是30年,而中国从2004年到2012年只有8年的间隔期,形势紧迫。

同时在中国未富先老、人口红利渐失的同时,东盟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红利方兴未艾,
对中国的经济、对外贸易构成了严峻挑战。

二、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一)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下降
我国出口企业多是制造业,而制造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民工荒”和“涨薪潮”的出现推动了商品价格上升,削弱了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

劳动力成本优势渐渐消失。

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下滑严重,面临利润下降乃至亏损倒闭,加剧了中国经济低迷和贸易失速。

(二)外资企业纷纷撤离
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政府取消了外企的税收优惠,土地成本上升,特别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我国失去了吸引外资的最大优势,好多外企如耐克、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忍痛撤离深耕多年的中国生产基地,纷纷赴东南亚和印度设厂。

我国工资远高于东南亚国家,而且“五金一险”社保缴费也是东南亚国家的数倍,企业负担加重。

(三)贸易顺差收窄
我国贸易顺差表面上反映了贸易差额,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经济现象。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储蓄率降低,国内消费需求增加,进口商品也相应增加,贸易顺差收窄。

三、应对人口红利渐失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为保持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首先,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调整和升级。

向国际产业链的高端延伸,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旅游、通信、金融、建筑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符合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其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形成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出口商品,特别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质量,加强行业自律,防止低价恶意竞争。

第三,制造业应由产业链的中间加工组装环节向上游的研发环节和下游的营销及服务环节延伸,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第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时,
引导投资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大教育投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利用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以及自动化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弥补劳动者数量的减少,提高劳动生产率。

产业的升级转型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提高劳动的素质,使劳动者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和富有职业道德的劳动者,推动技术、管理、文化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在人口红利渐失的背景下迎来人才红利。

(三)改善进城农民工就业环境
改善城市农民工就业环境,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舒适的住宿条件和医疗保障条件,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平等的教育权利,改革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促进城乡农民工自由流动,挖掘我国现有劳动力潜力,巩固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

(四)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大,中部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广,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政府可运用经济手段如土地、税收等政策,引导在东部地区已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样,可降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赴东部发达地区打工的迁移成本。

(五)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弹性退休制度允许尚未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选择提前退休,对于到了退休年龄因身体仍能继续工作并愿意继续工作的劳动者可以选择延迟退休,目前实施国家有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目前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时期,劳动力日趋短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减少和支出增加的压力,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可缓解劳动力短缺和养老保险的压力。

(六)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
目前的我国生育率已非常低,总和生育率是1.4,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未来人口数量至顶峰后可能会急剧下降,未来劳动力形势严峻。

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5年内可释放短期新增人口1500-2500万,为未来增加了劳动力供给,同时也刺激了社会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

(七)加大对外投资
借助我国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以及我国企业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营销经验,加大对外直接投资,把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而推动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增强我国跨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分工和原材料定价方面的影响力,使得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利用全球最佳的资源和最先进技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我国企业争取公平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也能带动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八)刺激国内市场
通过降低利率、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通过市场调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将过剩的出口产能在国内消化掉;同时,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占领市场,满足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对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产品和服务需求。

在人口红利渐失,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到来,社会抚养比提高,政府和企业应当提前准备,通过制度改革,转危为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实现我国的对外贸易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04)
[2]盛德华.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6)
[3]梁同贵.中国人口红利和人口负债的特色与应对策略[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