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复习题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汇编【精品资料】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汇编【精品资料】
1
中国近代史名词汇编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它是农民向封建统治全面宣战的总纲领,是革命的农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结 晶。一方面,从根本上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反封建的革 命性。另一方面,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施。 21、天京事变: 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发生于 1856 年的天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主要事件包 括:杨秀清逼封“万岁” 、韦昌辉滥杀无辜、石达开负气出走。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而爆发的一场内乱,它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22、 《资政新篇》 :课本 42 页《资政新篇》颁布于 1859 年,洪仁玕到天京主持政务,他向洪秀全提出一个 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它的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国社会:在政治方面加强中 央集权;在经济方面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事业;在改良社会方面发展近代文化卫生福利事业;在法律方面提 出善待轻犯、改革刑罚制度等。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由于社会历史条件限制,未 能实施。 2、西林教案 又称“马神甫事件” (1 分) 。1856 年广西西林知县张鸣风逮捕了非法潜入广西西林活动,作恶多端的法国 天主教神甫马赖,并依法判处马赖死刑(2 分) 。次年,法国以次为借口,与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 争(2 分) 。 5、 《北京条约》 : 《北京条约》是 1860 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 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 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 獗。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6、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 1861 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 衙门。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到 1901 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 40 年。是半殖民 地性质的机构。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 志。 7、辛酉政变:1861 年 11 月慈禧勾结奕,在外国公使支持下发动政变,处死载垣、端华、肃顺,史称祺 祥政变(又称辛酉政变) 。从此,慈禧掌握了清朝的统治权。这一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 2、 “辛酉政变”又称“北京政变” 1861 年 8 月,咸丰帝病死热河,其子载淳即位,实权掌握在肃顺、端华、载垣等 8 位“赞襄政务王大臣” 手中(1 分) 。载淳生母西太后慈禧为掌握军政大权,与恭亲王奕勾结,并取得列强支持,于 1861 年 11 月发动北京政变,宣布“垂帘听政” ,改年号为同治(2 分) 。政变后,慈禧集团对内重用以曾国藩为首的汉 族地主阶级,对外采取妥协投降方针。 “北京政变”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清朝封建势力相勾结的 开始(1 分) 。 8、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 9、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

历史名词解释考试

历史名词解释考试

名词解释1、《南京条约》:1842年8月,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8月29日中英双方代表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11日公布施行,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

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设国务院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实行三权分立等,它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局面,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国民党“一大”:1924年一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4、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成为三民主义。

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5、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

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6、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

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5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5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5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五铢钱正确答案:汉武帝发行的一种金属货币。

元鼎四年,汉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并严禁各郡国、官府和私人铸造,旧时货币一律作废。

钱币上铸有五铢二字,流通方便。

五铢钱的发行稳定了货币制度,有利于经济发展。

涉及知识点:秦汉2.昆阳之战正确答案:王莽新朝时,王莽军与起义军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公元23年,王莽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大军围攻起义军重镇昆阳。

王风率几千人坚守昆阳,刘秀召集数千人突入王莽军指挥中心,里应外合击败王莽军。

杀王寻。

王莽军至此基本被消灭。

涉及知识点:秦汉3.战国七雄正确答案:由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历史上称为战国时期。

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争雄的局面。

七个诸侯国国势加强,兼并战争加剧,被称为战国七雄。

涉及知识点:春秋战国4.汉萨同盟正确答案: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

汉萨一词日耳曼语原意为集团。

同盟形成于1356年,中心在吕贝克。

从12世纪起,北德意志商人为了同英国、佛兰德尔进行贸易,曾组织“科隆汉萨”和“汉堡汉萨”。

约12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德意志莱茵河流域的贸易活跃,对外贸易重心逐渐扩大到波罗的海地区。

13世纪80年代,莱茵地区各商人组织互相合作以维护共同的利益,并与吕贝克及其他控制波罗的海贸易的北德城市结成同盟,防御劫匪和海盗,确保贸易安全。

涉及知识点:综合5.《中俄蒙协约》正确答案:中国、沙俄和外蒙古关于外蒙古现状和主权归属的协约。

自1914年9月起,中俄举行了恰克图会议。

并于1915年6月签订《中俄蒙协约》,沙俄承认中国对外蒙的“宗主权”,北京政府承认外蒙的“自治”和沙俄在外蒙的各种特权。

十月革命爆发后,1918年北京政府派军队开进库伦,恢复了对外蒙的主权。

涉及知识点:民初政局6.傅立叶正确答案: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答案)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答案)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单选题1.五口通商后,茶叶出口大幅度上升。

同治六年(1867年),中国供给欧美国家茶叶总量约1.9亿磅,约占其消费总量的90%。

伴随茶叶出口大量增加,国内各地新辟茶园增多,植茶面积迅速扩大。

这种状况反映了当时( )A.中国逐渐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B.自然经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商品经济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主体D.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2.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3.“(他)的远征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向“西域”的大举征伐。

他本人把他的武功比隆于汉唐两代。

……他为(这一地区)变成清朝的一个行省并使更多的汉族移民前往定居铺平了道路。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李鸿章B.林则徐C.刘永福D.左宗棠4.有学者认为,在《辛丑条约》谈判期间,清政府代表分为军机大臣荣禄、“全权大臣”李鸿章和东南督抚张之洞等三个派别,三者之间矛盾重重。

为了平衡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不惜以牺牲条款利益为代价。

这主要表明当时( )A.晚清政府中央集权已名存实亡B.清廷权臣明争暗斗激烈C.清朝专制政治体制已病入膏肓D.近代民族意识尚未形成5.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6.在南京,金陵关税务司韩森满意地指出:“我相信外国人在南京比在别处还安全,虽然有排外的揭帖,但一贴上就被扯下来,换上意义相反的告示。

”在湖广,张之洞断然下令:“已添重兵,出告示饬州县禁谣拿匪,敢有生事,立即正法:所有洋商教士,力任保护。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与问答题一.名词解释1.十三行: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

行数并不固定。

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 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

十三行是闭关锁国的产物,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取消,乃日趋没落。

2.林则徐:1785年(乾隆五十年)~1850年(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少穆,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3.虎门销烟:广州禁烟斗争时,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的事件。

林则徐到达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整顿海防,惩治鸦片走私,共收缴鸦片两万余箱。

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壮举,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表明中国禁烟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4.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1843 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了此特权。

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如果犯罪或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中国政府无权过问,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自的法律进行裁判,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

1943 年,国民政府取消了美、英两国在华领事判权及有关特权。

5.《海国图志》: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的代表作,该书初刊于 1842 年,共 50 卷,后扩编至 100卷。

这部书是根据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著而成。

这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科技知识的著作。

魏源明确地提出编撰此书的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不仅对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对日本的文化和学术也有过重大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摘要:一、引言1.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背景2.阐述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二、中国近现代史主要阶段及其特点1.晚清时期(1840-1911年)a.鸦片战争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b.洋务运动及其失败c.戊戌变法及其失败d.辛亥革命及民主革命的胜利2.民国时期(1912-1949年)a.民主与专制政治的斗争b.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c.第一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战争d.第二次国共内战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改革开放及其影响c.现代化建设及国家崛起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三、重要事件及人物1.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3.庚子拳乱4.辛亥革命5.五四运动6.抗日战争7.解放战争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改革开放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总结1.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成就2.强调继续研究近现代史的意义正文:中国近现代史涵盖了从鸦片战争至今的这段历史时期。

这段时间内,我国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到民主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巨变。

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对于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具有重要价值。

晚清时期(1840-1911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在此期间,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国家领土割让、赔款和民族尊严的丧失。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举措均以失败告终。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宣告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为民国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民国时期(1912-1949年),我国陷入了民主与专制政治的斗争。

在此期间,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意识。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家实现了暂时的团结,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第二次国共内战最终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了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为国家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题库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题库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题库1. 鸦片战争:这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啊!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大门被强行踹开了一样。

想想看,英国人为了赚钱,拼命往中国卖鸦片,这能忍吗?林则徐虎门销烟就是对他们的有力回击!这难道不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吗?2. 太平天国运动:哇哦,这可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呀!就像是一群受压迫的人奋起反抗,想要打破旧秩序。

洪秀全带领着大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社会,那场面,肯定很壮观吧!难道你不想知道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吗?3. 洋务运动:嘿,这可是清朝的一次大尝试呢!就像一个生病的人想要通过吃药来恢复健康一样。

李鸿章、张之洞他们搞工厂、建海军,想要让国家强大起来,可惜最后没完全成功,但也留下了不少东西呀!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4. 甲午中日战争:哎呀呀,这场战争可太惨啦!就像被人狠狠打了一拳。

日本野心勃勃地来侵略,我们的北洋舰队奋力抵抗,结果却很悲壮。

邓世昌他们的英勇事迹,难道不让人感动和气愤吗?5. 戊戌变法:这可是一群有理想的人想要变法图强啊!就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努力尝试,虽然最后失败了,但那种精神值得我们记住呀!这难道不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吗?6. 义和团运动:哇,这是老百姓的愤怒爆发呀!就像火山喷发一样。

他们勇敢地对抗洋人,虽然方式可能有点简单粗暴,但那股子劲头,真让人佩服!这是不是让人热血沸腾呢?7. 辛丑条约:哎呀,这个条约简直是太屈辱啦!就像被人死死踩在脚下。

那么多苛刻的条件,让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这难道不是一段痛苦的记忆吗?8. 辛亥革命:哇塞,这可是推翻封建王朝的大事件呀!就好像是打破了一个旧世界,迎来了新的希望。

孙中山他们的努力,终于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啦!这是不是很了不起呢?9. 新文化运动:嘿,这可是一场思想的大解放呢!如同给人们的脑子来了一场洗礼。

陈独秀、李大钊他们倡导新思想、新文化,让人们的眼界大开呀!这是不是很有意义呢?10. 五四运动:哇哦,这是青年们的怒吼呀!就像一阵狂风席卷而来。

1202第一章(名词解释题)

1202第一章(名词解释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的侵略名词解释题:《南京条约》:清政府在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的鸦片战争中战败。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割让1.( D )给英国;向英国赔款2.( C )白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3.( B ),英国可派领事;4.( B );5.取消( A ),允许两国商人自由贸易。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 A. 九龙 B. 广州 C. 新界 D. 香港2. A. 1200万两 B. 1800万两 C. 2100万两 D. 2400万两3. A. 租界领地 B. 通商口岸 C. 贸易基地 D. 外贸口岸4. A. 减免关税 B. 协定关税 C. 免除关税 D. 单列关税5. A. 公行制度 B. 官商制度 C. 闭关政策 D. 国有制度《马关条约》: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

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对 1.( C )的控制;2.割让( B )及台湾与所属岛屿;赔偿日本军费 3.( C )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4.( D )。

这个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5.( A )合法化。

1. A.东北 B. 山东 C. 朝鲜 D. 旅顺2. A.胶东半岛 B.辽东半岛 C.琉球群岛 D.东南半岛3. A. 1.5 亿 B.1.8亿 C.2亿 D.2.5亿4. A.驻扎军队 B.自由出入 C.购买房产 D.设立工厂5. A.资本输出 B.殖民统治 C.侵略战争 D.割占领土《辛丑条约》: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向各国赔款白银1.( C );2.划出 ( D )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由各国驻军保护;3.拆毁从 ( B )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4.( C )战略要点驻军;清政府向各国政府道歉,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吏,永远禁止人民成立反帝组织;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 5.( A ),班列六部之首。

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五、晚清至民国初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答案)

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五、晚清至民国初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答案)

五、晚清至民国初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2022福建卷)1820年刊刻的《海录》,是中国人编写的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书籍。

林则徐曾参考其中的“英吉利”条目,以了解英国国情。

据此可知,鸦片战争前后国人的“开眼看世界”()A.延续了清朝传统的对外认识B.革新了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C.借助了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D.奠定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础2.(2023海南卷)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

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

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

由此可知,该局()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3.(2023湖北卷)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4.(2022重庆卷)《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

”这些信息反映出()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B.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C.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5.(2022北京卷)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

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

”这意味着()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6.(2022重庆卷)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

高考晚清知识点大全

高考晚清知识点大全

高考晚清知识点大全晚清指的是清朝末年,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旧社会的逐渐崩溃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高考中,晚清的历史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晚清的重要知识点。

一、晚清政治变革1. 戊戌变法:1898年慈禧太后下令进行改革,以强化清朝政权,但改革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最终失败。

2. 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晚清社会变革1. 百日维新: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戊戌变法期间发起的一场以变法为目标的政治运动,宣传新学、新政、新农等思想。

2. 维新派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主张中国应当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科学知识,实行变法改革。

3. 戊戌维新失败原因:改革派缺乏足够的准备,清廷内外的强势反对,以及对于改革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的抵制。

4. 新政运动:光绪帝晚年(1901-1908年)发起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的一系列变革,旨在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三、晚清对外战争与割让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与英国间的一场战争,中国败北,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朝与英法联军战争,中国再次战败,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割让台湾。

3.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与日本战争,中国被击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

4.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被迫割让了更多领土,并支付了巨额赔款。

四、晚清对外开放政策1. 《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开启对外贸易并割让香港。

2. 《天津条约》(1858年):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并割让基隆、澎湖等地。

3. 自强运动: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刺激,中国开始进行自我振兴的运动,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五、晚清的思想变革1. 戊戌百日维新运动的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政教分离、君主立宪、科学进步等观念。

1204第三章(名词解释题)

1204第三章(名词解释题)

1204第三章(名词解释题)第三章⾟亥⾰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名词解释题清政府“新政”:为摆脱《⾟丑条约》签订后内外交困的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1.(B )被迫成⽴2.(D ),宣布实⾏“新政”。

此后,陆续推⾏了系列改⾰,新设3.( BCD )等中央⾏政机构;裁撤绿营,建⽴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商;⿎励留学,颁布新学制,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4.( B )。

慈禧太后强调新政要“严祛新旧之名,浑融中外之迹”,以“三纲五常”为原则,不脱离5.( BD )的思路。

这说明“新政”只是洋务运动的延续。

所以时⼈⼤多认为“新政不新”。

B.4⽉C.5⽉D.6⽉2.A.⽴宪筹备处 B.总理政务处 C.政务院 D.督办政务处3.A.⼯部 B.商部 C.学部 D.巡警部4.A.官吏选拔 B.科举考试 C.封建等级 D.官吏年考5.A.洋为中⽤ B.中学为体 C.贯通中西 D.西学为⽤预备⽴宪:1901年《⾟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内外危机的局势下,为摆脱困境,挽救⾃⾝的危亡,并为将来“推⾏宪政”所实施的⼀些措施及推⾏的⼀系列改⾰主张。

清政府1901年成⽴1.(D ),宣布实⾏“新政”,并推⾏了⼀些⽅⾯的改⾰,包括:设⽴商部、学部、2.(B )等中央⾏政机构;裁撤绿营,建⽴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商;⿎励留学,颁布新学制,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迫于内外压⼒,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3.(C ),并于1908年颁布了4.(A ),制定了⼀个学习⽇本实现君主⽴宪的⽅案,但⼜规定了长达5.(D )的预备⽴宪期限。

由于预备⽴宪的根本⽬的是延续其统治,因⽽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激化了社会⽭盾,加重了政治危机。

1.A.政务院 B.总理衙门 C.国务院 D. 督办政务处2.A.警务部 B. 巡警部 C.警视厅 D. 警察署3.A.仿⾏⽴宪 B.预备⽴宪 C. 预备仿⾏宪政 D. 预备仿⾏⽴宪4.A.《钦定宪法⼤纲》 B.《钦定⼤清宪法》C.《钦定宪法》D. 《⼤清国宪法⼤纲》B.7年C.8年D.9年会党:晚清之际,由 1.(BCD )等社会成分构成,处于社会底层,⽆固定职业、⽣活不安定,遭歧视压迫,2.( AD ),讲“江湖义⽓”,且具有3.( B )传统,接受⾰命党“排满”主张,但缺乏4.( BC ),难以坚持长久⽃争的有组织的社会⼒量,也是当时⾰命党⼈武装起义依靠5.( C )。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京察正确答案:明清考核京官的制度。

清朝对现任官员实行考核。

地方官的考核称为“大计”,三年一次;京官的考核被称为“京察”,六年一次。

考核方法是地方总督巡抚、京官三品以上自陈政事得失,以下官员由吏部都察院考核。

武官的考核则称为“军政”,每五年一次,由兵部主持。

考核一等的加一级,如有冒滥徇私者按保举连坐法予以处分。

但在实践中,无论京察还是大计都流于形式。

涉及知识点:明、清(鸦片战争前)2.1954年宪法正确答案:1954年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规定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并规定了人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及应尽的义务等问题。

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根本大法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政权建设、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涉及知识点:综合3.波克霍利斯改革正确答案:古埃及第24王朝时期关于限制债务奴役的改革。

后王朝时期,战乱不断.加剧了埃及内部的阶级分化,许多自由民丧失自由,变成债务奴隶,危及国家的兵源。

因此,第24王朝时的法老波克霍利斯不得不进行改革,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波克霍利斯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禁止本利之和超过本金双倍,即利息不得超过本金;(2)债权人只能索取债务人的财产作抵偿,而不能占取债务人的人身,因为财产属于个人,而公民人身属于国家,国家需要他们服役。

涉及知识点:古代埃及文明4.阿尔比派正确答案:12~13世纪流行于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宗教异端教派。

该教派以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为中心开展活动,故名。

教义采用摩尼教的某些思想材料,主张善恶二元;反对天主教会的仪式和组织,不承认教会的权力,谴责教会聚敛财富。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复习题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复习题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复习题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1.闭关政策明清为了维护自身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上采取的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措施,亦称“海禁”。

在清朝这项政策更加严格。

其内容主要有实行一口通商、“公行”制度、防范夷人等。

其实质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反映。

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起到了抑制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作用,但是从长远和全局作用来看,它阻碍了必要的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2.虎门销烟由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的一次销烟运动,是清政府禁烟运动的高潮。

当鸦片泛滥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胁到上层统治时,在禁烟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

自 1839 年 6 月 3 日至25 日,在虎门将所缴获英美两国的鸦片当众销毁。

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

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3.片面“最惠国待遇”《虎门条约》中规定的一项不平等条款。

正常的国际交往中,最惠国待遇应是双方互惠。

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

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

继英国之后,有15 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4、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强迫中国与之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

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

故“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5、《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__题目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__题目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__题目一、名词解释:朝贡体系(朝贡体系,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

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闭关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2、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3、清朝统治的需要。

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因为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统治者愚昧无知,狂妄自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二百年。

中国对外贸易日益萎缩。

清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一口通商”(是指经中国政府特许在广州一个口岸经营对外贸易。

明嘉靖二年(1523),因"争贡之役",严申海禁,废罢泉州、宁波二市舶司,止存广东司,广州便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惟一口岸。

至1566年共43年。

清初为防范台湾郑氏反清势力,在东南沿海"围海迁界",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惟一的外贸口岸,时断时续直至1842年。

"一口通商"的特殊地位,促进了广州的繁荣。

)十三行(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

行数并不固定。

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测)(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测)(含解析)

专题06 近代中国经济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15*4=60分)1.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

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

这表明当时政府A.践行奖励实业法令B.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C.秉承实业救国理念D.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答案】C【解析】【详解】2.据记载,在开埠初期的一二十年间,像洋布、洋皂、玻璃制品等日用洋货,虽多制作精致,外观漂亮,有的也比土货更好用,但由于售价贵,普通人家还很少购用,人们只是把它们看作有钱人为好奇炫新才会买的奢侈品、高档品。

该材料说明在近代初期A.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深受西方影响B.自然经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顽强抵制C.通商口岸附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西方工业经济的优势还未充分体现【答案】D【解析】【详解】3.上海发昌机器厂于1866年创办,是中国近代较早的民族工业,至19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这一时期促使发昌机器厂发展的因素包括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企业的诱导作用④清朝政府的政策支持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上海发昌机器厂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①符合题意;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②符合题意;19世纪60年代后在洋务企业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缓慢发展,③符合题意;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清朝政府没有支持民族工业的政策,④错误;故选 D。

排除ABC项。

【点睛】“给予保息5厘或6厘”是本题的关键信息,由此可说明该条例的颁布保证了新设企业的收益。

7.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复习题目总结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复习题目总结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复习题目第一章1、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可以理解为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 3PL),是指提供物流服务的经营者是由货物的提供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

第三方是针对物流服务经营者,是发货人(第一方)和收货人(第二方)之外的第三者而言。

所谓三角贸易,系指三个国家在任何时期保持对外贸易远离衡的状况,在这种贸易状况下,甲国对乙国输出,乙国又对丙国输出,然后丙国又对甲国输出,或是依相反顺序输出,或以其他顺序输出,而完成三角贸易的贸易关系,结果三国之间的贸易获得抵销或平衡,这是广义的模式说法。

而近代所指的三角贸易,则泛指一般的贸易案件中,若牵涉到三国以上的厂商,而且具有转口贸易的事实者,均可以是三解贸易。

2、公行制度清政府基于公行的对外贸易制度。

是清政府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

公行,亦称官行。

是鸦片战争前官方特许的经管对外贸易商人的同行组织,也是专办外洋商船来广州贸易的组织,具体经办清政府对外商的一切联系事宜。

成立于1720年,它既是中外商人联系的中介,也是清政府与外商联系的中介,既有商业职能又有外交政治职能。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订立后分局相关条约而撤销。

3、领事裁判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这是一种治外法权。

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

实际上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5、协定关税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

民国史统考名词

民国史统考名词

历史统考名词解释汇集第一次直奉战争北洋军阀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

日本在失去皖系军阀这个工具后,转而扶植另一个工具奉系军阀与直系对抗。

1921年12月,张作霖进京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

梁上台后,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同意胶济铁路中日合办。

同时梁极力抑制吴佩孚。

其卖国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吴佩孚和直系各省督军乘机逼迫梁士诒下台。

由此引起直奉战争。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双方各动用兵力约12万人,在长辛店带交战。

5月5日,直军在长辛店获得大捷,随后张作霖率残部出关。

北京政变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革命高潮推动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与热河一线奉军作战。

冯军由古北口秘密回师北京,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冯玉祥会同奉系军阀张作霖成立了由段祺瑞任执政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

北京政权又落入官僚军阀手中。

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为北方革命形势发展创造了有利件。

孙文越飞宣言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从广东退居上海,绝境中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

以此为精神,1月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明孙中山开始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寻求国际进步势力援助的愿望,使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础。

南北议和南北议和上海召开,南方军政府代表为唐绍仪,北京政府代表为朱启钤。

由于南北议和有碍日本在华利益、有悖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的意图,北京政府只是迫于中外压力才同意议和。

和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南方代表提出陕西立即停战,撤换陕督陈树藩,停止招募参战军。

此后数日,由于北京政府并未制止陕西的战争,唐绍仪表示如不撤换陈树藩,停止陕西的战争,决不再议其它议案。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复习题名词解释..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复习题名词解释..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复习题第一编名词解释:1、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2、皖系军阀: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

皖系是北洋军阀的派系之一,主要人物是段祺瑞、徐树铮、卢永祥、外交官曾宗鉴等。

皖系领袖段祺瑞原籍安徽(皖),皖系故以此得名。

段祺瑞一度曾任国务院总理兼陆军总长,控制中央政府。

皖系一直受到日本势势力的支持。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系军队击败,北京中央政府遂被直系控制。

3、直系军阀:直系军阀是民国军阀中北洋军阀派系之一,曾长期控制北京政权代表人物为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人。

其中曹锟在1923年通过有争议的选举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直系基本上都受到英美的支持。

1916年袁世凯死后,由北洋军阀分裂而成。

因首领冯国璋是直隶(今河北)人,故称直系。

4、奉系军阀: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

因首领张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称奉系。

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称“东三省”。

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协,1909年奉天军队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统由巡防营务处节制,张作霖任中、前两路统领。

后巡防营中、前两路改编为第二十七师,张作霖师长。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1]。

1928年6月4月,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逝世,时年53岁。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二重证据法正确答案:中国近代史学方法术语。

最初由王国维提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我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即将出于不同观察和来源的史料相互验证(主要包括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文献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以考证历史真相的方法。

涉及知识点:史前时代2.安阳殷墟正确答案:河南安阳小屯村商朝王宫的遗址。

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东北为宫殿区,已发现53座建筑基址。

这些宫殿是王都内规格最高和最为华贵的建筑物,其中有的是商王及王室贵族起居、议政和举行典礼的场所,有的是官署机构的所在,有的是用于祭祀祖先神灵的宗庙。

作为王室档案记录的殷墟甲骨文。

也大都出土于宫殿区。

涉及知识点:夏商两周3.“世卿世禄”正确答案: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世代承袭官职和占有土地、享受土地收入的制度。

西周时期,王室把一部分土地和人民授予卿大夫,令其收受赋税,这些土地称为禄田。

卿大夫世代可以承袭官职和占有土地,享受其土地收入。

这就是所谓的“世卿世禄”,也称“世官制”涉及知识点:夏商西周4.稷下学宫正确答案:战国时期的田齐有招贤养士的传统。

从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田午开始,齐国在国都临淄稷门外的稷下设立学宫,招徕各家学者和天下贤士;齐威王(前326~前320年在位)时,稷下学宫士人云集,盛极一时;齐宣王(前319~前301年在位)时,稷下学宫聚集了邹衍、淳于髡、田骈、环渊、荀子等一大批学者,成为战国时代学术文化的中心。

稷下学宫自由讨论的学术空气,对齐国的政治有一定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5.探马赤军正确答案:蒙元时期军队的一种。

探马赤意为“探马官”。

蒙古国时期,从各千户、百户和部落中挑选士兵,组成精锐部队,在野战和攻打城堡时充当先锋,战事结束后镇戍于被征服地区,称为探马赤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直系军阀:直系军阀是民国军阀中北洋军阀派系之一,曾长期控制北京政权代表人物为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人。其中曹锟在1923年通过有争议的选举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直系基本上都受到英美的支持。1916年袁世凯死后,由北洋军阀分裂而成。因首领冯国璋是直隶(今河北)人,故称直系。
4、奉系军阀: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称奉系。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称“东三省”。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协,1909年奉天军队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统由巡防营务处节制,张作霖任中、前两路统领。后巡防营中、前两路改编为第二十七师,张作霖师长。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
2、皖系军阀: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皖系是北洋军阀的派系之一,主要人物是段祺瑞、徐树铮、卢永祥、外交官曾宗鉴等。皖系领袖段祺瑞原籍安徽(皖),皖系故以此得名。段祺瑞一度曾任国务院总理兼陆军总长,控制中央政府。皖系一直受到日本势势力的支持。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系军队击败,北京中央政府遂被直系控制。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复习题
第一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名词解释:
1、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