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德斯基进行曲

乐曲概述: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最著名的代表作,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欢快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互动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创作背景:
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拉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斯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是一个铁腕人物,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斯基的威风。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人们也就渐渐地忘记了拉德斯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

乐曲赏析: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波基上校进行曲

乐曲概述:
波基上校进行曲,英国作曲家奥尔福德作于1914年,铜管乐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作者奥尔福德擅长写作进行曲,所作的进行曲发表时常以弗雷德里克·约瑟夫·里基茨为笔名。他一生作有大量进行曲,唯有本曲最为流行,曾被获1957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桂河大桥》用为插曲,因而广为流传,故又名《桂河进行曲》。

乐曲赏析:
乐曲一开始呈示的主旋律,常用口哨吹出,C大调,2/4拍。开头的切分节奏和六度跳进具有很强的跳跃感,使乐曲充满了活泼而诙谐的气氛。接着,乐曲转为小调色彩,再现开头部分的主旋律,然后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演奏时间约为2分钟。
管弦乐改编曲,回旋曲式,以原曲主旋律为回旋主题,生动活泼的插部主题与回旋主题相互辉映,进一步加强了原曲的动感

和活力,使这首幽默的进行曲更具有迷人的魅力。



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

《西班牙斗牛士》这部作品由西班牙作曲家玛奎纳创作,。乐曲充满激情、欢快、热烈,热情奔放,小号用其高亢、嘹亮的音色表现出了斗牛士英勇、威武的英雄形象。



拉克奇进行曲

本曲又名《匈牙利进行曲》。 作于1846年,管弦乐曲,为柏辽兹所作戏剧《浮士德的沉沦》(作品24号)
第一部分的选曲,首演于巴黎。《浮士德的沉沦》取材于德国文学家歌德的长诗《浮士德》的第一部。
1845年作者旅居布达佩斯时,听到匈牙利民间乐曲《拉科奇之歌》后深受感动,于是将此曲改编为管弦
乐曲,并用于所作的《浮士德的沉沦》。
《浮士德的沉沦》第一部分的内容为:浮士德独自漫步在匈牙利原野上,天色破晓,田野上响起农
民的合唱和民间舞曲。突然远处传来雄壮的号角声,出征的匈牙利军队列队走来。这时乐队演奏本曲。
本曲常单独演奏,或与此剧另两首器乐选曲《鬼火小步舞曲》和《精灵之舞》组成组曲演奏。
首先由圆号、小号、短号吹奏出进行曲节奏的号角性音调作为引子,其节奏型带有军鼓敲击的特点
,表现了军队行进的步伐;接着,在木管和弦乐器的伴奏下,短笛、长笛和单簧管呈示出进行曲主要主
题,其富于跳跃感的旋律,活泼而充满生气,使人联想到精神抖擞的匈牙利军队的行进队列(片段1)。
乐曲的中段存在一系列变化,由整个乐队在下属调上奏出了雄壮粗犷的旋律,经过多次演变之后,
再现主要主题。最后在声势浩大的进行曲声中全曲结束。全曲演奏时间约为5分钟。



美国巡逻兵

巡逻兵进行曲(American Patrol)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名美国陆军士兵,名字叫米查姆。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美国巡逻兵而感到自豪。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流芳百世,著名的《巡逻兵进行曲》。你瞧,一队美国巡逻兵迈着整齐的步伐从远方向这边走来了…… 嘿嘿,不要惊奇,没错,如果你玩过红白机(就是FC啦,八位游戏机),那么你一定还记得一个叫做《马戏团》的经典小游戏吧?没错,这个游戏的背景音乐就是你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


双鹰旗下进行曲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瓦格纳作曲。作者是奥地利军乐队队长,写了许多进行曲和舞曲。这首《双头鹰进行曲》最为有名。“双头鹰”源于旧奥地利帝国的军旗.全曲豪壮,旋律具有奥地利风格,十分优美。 瓦格纳的音乐是“无形式的东西”,追求音色的华丽和强烈,音调的象征和暗示意义 。



骑兵进行曲

 本曲选自《威廉.退尔》序曲中的《

骑兵进行曲》,也有直接称为《威廉.退尔》进行曲。《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罗西尼歌剧
这首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是较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
第一乐章富有诗意,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片段1);
第二乐章则是暴风雨场面的描写,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片段2)。
第三乐章是描写暴风雨过后,一片清新的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恬静,英国管奏出的是一个美妙非凡的牧歌风旋律(片段3)。
第四乐章,号角的合奏响起,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片段4),为听众所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


凯旋进行曲

《凯旋进行曲》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所作,是四幕歌剧《阿伊达》第二幕第二场达拉斯凯旋归来时的音乐。后来,被后人改编成管弦乐曲和管乐合奏曲,称为《大进行曲》或《阿伊达进行曲》。全曲由两个主题组成,第一主题表现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在行进时的矫健英姿,第二主题表现的是人们热烈而欢快的情绪,是一首很值得收藏的作品!相信有太多的人熟悉这首气势雄壮的曲子!

四幕歌剧《阿伊达》剧情:
在埃及法老时期,埃及军统帅、青年勇士拉达米斯奉命率军迎击埃塞俄比亚军入侵。他的恋人阿伊达原是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纳斯罗的女儿,因战败被俘,隐瞒身份,在埃及公主安涅利斯身边当一名女奴。拉达米斯的出征,使她处于极度矛盾中。公主也爱着拉达米斯,看到他和阿伊达之间的爱情,妒火中烧,千方百计折磨阿伊达。拉达米斯凯旋归来,并将阿伊达之父俘获。为嘉奖他的战功,埃及王把公主许配给他。但拉达米斯只爱阿伊达,阿莫纳斯罗利用这一点,用计从他口中探得重要军事情报后逃走了。拉达米斯被判为叛国罪而等待处死,阿伊达在地下石窟中等着他。最后,这对情人之死完成了歌剧的悲剧使命。


军队进行曲

四手联弹钢琴曲。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18年前后,是钢琴四手联弹《军队进行三首》中第一首《D大调军队进行曲》,

也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作品音乐语言朴实流畅,形象逼真生动,通俗易懂,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和管弦乐曲。该曲为复三部曲式。开始的引子形象地模拟军号的音响和小军鼓的节奏,高亢嘹亮。
第一部分为带反复的单三部曲式。在富于跳跃感的伴奏音型衬托下,A段主题描绘出士兵行进时的雄姿,颇具色彩。A段反复后经过门出现建立在小调基础上的B段主题,它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随后A段再现。
第二部分的间奏与引子基本相同。该段主题由A段主题发展变化而来,柔美而富有歌唱性,调式的变化使乐曲的色彩更显得绚丽多姿。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


土耳其进行曲

 很多人以为《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写的一首钢琴小品。实际上,它是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后来又被贝多芬拿出来.1777年,莫扎特进行第二次旅行演出时,与音乐家韦伯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使他的创作思想更加成熟,并在器乐创作中显露出成熟的创作风格,这点特点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中。《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331号)就是这个时期(1778年)写于巴黎的。
莫扎特共写了十九首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都显示出明朗乐观的乐思,完美匀称的结构和严谨如歌的旋律等创作特征。《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其中的第十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只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文雅的行板”,第二乐章是“小步舞曲”,第三乐章就是《土耳其进行曲》。这首乐曲之所以成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是由于其三个乐章都很成功,有趣是第三乐章的独特而别致的风格,更是前两乐章所无法比美的。
如果你熟悉土耳其音乐,你会感到这支曲子土耳其民族风味并不浓。但是,在当时来讲,它的风格已经破除了俗套,乐曲显得独特而别致、又由于这支曲子的曲调流畅动听,技巧又不难,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初学钢琴的人,有兴趣弹奏它;著名钢琴家们,也把它作为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可以说,它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乐曲。


婚礼进行曲

有两个版本,一是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原为歌剧《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前奏曲,这部门德尔松17岁时完成的作品,最初是他为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而作的一首四手联弹的钢琴序曲,因其美妙的幻想和浪漫的情趣而得到世人的喜爱,后来作曲家将它改编成了乐队作品。
一为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原为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开始时的一段混声合唱《婚礼大合唱》,因常用作婚礼音乐而得名《婚礼进行曲》,后被改编

成管弦乐曲。 前者欢快激情,后者庄严肃穆。 按照西方的传统,新娘入场时要奏的是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新人步出教堂时要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原是三幕传奇歌剧《罗恩格林》里的一首混声四部合唱。



结婚进行曲 门德尔松

有两个版本,一是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原为歌剧《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前奏曲,这部门德尔松17岁时完成的作品,最初是他为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而作的一首四手联弹的钢琴序曲,因其美妙的幻想和浪漫的情趣而得到世人的喜爱,后来作曲家将它改编成了乐队作品。
一为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原为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开始时的一段混声合唱《婚礼大合唱》,因常用作婚礼音乐而得名《婚礼进行曲》,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前者欢快激情,后者庄严肃穆。 按照西方的传统,新娘入场时要奏的是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新人步出教堂时要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

1843年,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准备在波茨坦和柏林上演。演出负责人请门德尔松为这出戏写些配乐。他为这出戏写了12段配乐。他把原来那首序曲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剧作的序曲。戏剧音乐总共是13段。其它段子里有的还安排有合唱和独唱。在12段配乐里,第五幕的《婚礼进行曲》是相当精彩的。? 这首《婚礼进行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4/4拍,第一主题从辉煌的号角开始,引出热烈而隆重的旋律;第二主题仍然保持着热烈的气氛;中段旋律柔美、情意甜蜜,给人以幸福感;最后,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再现,接尾声。这首《婚礼进行曲》已成为世界性的婚礼仪典进行曲。



旧友进行曲

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的《旧友进行曲》是进行曲中的名作。它的轻快优美的旋律为全世界人所熟悉。
卡尔·泰克(Karl Teike,德国人,1864-1922年)。泰克十四岁起学习打击和号等乐器的演奏法,十九岁加入军乐队,据说入队後在乐队长指导下接受作曲训练。泰克完成这首进行曲时,教导他作曲的乐队长已经调职,由另一位乐队长接任。他满怀自信地把完成的乐谱,拿给这位新上任的乐队长看。可是,乐队长非但没有称赞,更冷淡地对泰克说:「这样的进行曲最适合是放进炉裏生火把它烧了!」 泰克就此可惜地离开了军乐队。遭受到前辈的冷酷对待,泰克向军乐队提出了辞职。这时候,一直同甘共苦的军乐队老友们为他举行了送别会。「我们不是伙伴吗?不是同志吗?一起奋起吧!」伙伴们然後当场一齐演奏了他的乐谱。深受感动的泰克把这首进行曲题名为「旧

友进行曲」。「旧友进行曲」乐谱以二十五马克这非常低廉的价钱出售。据说,这相当于当时老百姓三天的工资。可是,随著出版受到注目,不久在全世界被演奏。泰克脱离乐队後,一面在镇上从事警官工作,一面继续作曲,留下了大约一百首进行曲。



卡门进行曲

管弦乐曲。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一般的歌剧序曲都是用交响方式缩写或提示歌剧内容,这首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次要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常被人们称为“斗牛士进行曲”。它一开始就由乐队用强音奏出一个辉煌的生气勃勃的进行曲式的主题,音乐立刻把我们带到壮观的斗牛场面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英武的斗牛士,听到了群众的喝彩声。


古老出征进行曲

一首前苏联军乐曲,具体资料不详。



德克萨斯的黄玫瑰

这首歌起源于南北战争,当时德州属于南方联邦,它是德州士兵在战场的间隙里为鼓舞士气而广泛传唱的一首歌。让我觉得有些纳闷的是这首鼓舞士气的歌曲是以怀念家乡的恋人为主题,而为了表达这种思念却用了进行曲的旋律。南北战争结束后,这首歌却流传了起来,成了美国士兵在战场上鼓舞士气、激发爱国热情的一首歌。美国的军人们已连续三次在战争(南北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传唱这首歌,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的纪念仪式上,这首歌被遴选出来作为大会的歌曲。



娘子军连歌

《红色娘子军》由著名作曲家吴祖强、杜鸣心等精心打造的《序曲》《娘子军操练》《快乐的女战士》《女战士与炊事班长》《娘子军连歌》等音乐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一直为中芭伴奏的是久负盛名的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该台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琼花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衬托。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歌》更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塑造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


运动员进行曲

1971年亚非乒乓球邀请赛在中国举行,当时体育健儿入场时所用的那首雄壮有力而又不乏自豪抒情的《运动员进行曲》,就是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吴光锐、贾双、李明秀三位同志共同执笔而成,这首乐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流传久传,在中外均有一定影响,在军乐艺术的历史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作品及作曲家介绍
1、郑律成:(生于朝鲜)作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延安颂》、《绿色的祖国》、《我们多么幸福》。

2、瞿希贤:作曲家。《听妈妈讲那过

去的事情》。

3、任光:作曲家。《彩云追月》、《渔光曲》。

4、刘炽:《我的祖国》(《上甘岭》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5、张文纲:《我们的田野》、《牧羊女》、《忆江南》。

6、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7、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中国音乐家,字子义(亦作紫艺),《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8、黄自:《旗正飘飘》。

9、刘天华: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病中吟》等。

10、阿炳(华彦均):三首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琵琶作品《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11、马可:《白毛女》、《南泥湾》。










《玛依拉》

哈萨克族民歌。新疆哈萨克族以放牧为主,它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玛依拉》这首著名的民歌,就具有这种特点。“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歌曲一开始,“人们都叫我玛依拉,歌手玛依拉”,便表现了这位姑娘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性格。也象大多数哈萨克民歌一样,它的后半部分有一个短小的副歌,曲调轻盈明快,把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二泉映月》

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




《春江花月夜》

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

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北京喜讯传边寨》

创作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作品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看秧歌》


选自鲍元恺先生的著名作品《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这是一部以西方交响音乐形式展现中国汉族民歌神韵的大型组曲。这一首《看秧歌》本身就是一首秧歌曲,描述了一对姐妹结伴到邻村看秧歌,一路上趣事层出的情景。乐曲突出了秧歌的打击乐音响,以北方特有的火爆气氛把音乐推向高潮。




《走西口》

是一首凄婉而缠绵的民歌,寄托着黄土高原上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希望,承载着两百年来荒凉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背井离乡的汉子们沉重的思念。凄美传神,整曲运用细腻的复调手法描述了黄土高原贫瘠地区人们背井离乡的情景。乐曲以如泣如诉的弦乐音色和细腻委婉的复调声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对恋人的离愁别恨,其旋律缠绵、凄美感人至深。




《彩云追月》

1932年,聂耳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




《金蛇狂舞》

由聂耳于1934年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并且亲自指挥灌制成唱片。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聂耳将其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强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选自李焕之作于1955年《春节组曲》。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组曲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序曲”, 第二乐章“情歌”, 第三乐章“盘歌”, 第四乐章“灯会”。最常演奏的是第一乐章即“春节序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首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本来是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民歌,后来由雷振邦先生改编成电影插曲。用都它尔,热瓦鼓、手鼓、小提琴等奏出的新疆民间音乐,原始粗放,旋律悠扬,曲风质朴,音乐效果奇妙无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




《嘎达梅林》

是我国著名女作曲家辛沪光创作的一部具有极高水准的作品,描写的是蒙古民族英雄嘎达领导同胞起义反抗残暴统治者的英勇事迹。作品以悠长而富民族风格的主题展开,即有草原的描写,也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对英雄致意的悲歌与颂赞。旋律抒情而优美,隐含着一种辛酸、哀伤,在这种感觉背后,则是草原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的热爱和憧憬,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




《快乐的女战士》

选自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片段,《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是中国管弦乐史上最辉煌、最精湛的套曲之一。创作中大量吸收民间音乐、戏剧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场面恢宏绚丽,旋律优美、朴实无华,其壮大的声势和富于动态的韵律所产生的效果至今为人们所赞叹。




《红旗颂》

这是一首是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创作的单乐章管弦乐合奏曲。作曲家在乐曲中合理运用《国歌》、《东方红》及《国际歌》等的音乐素材,巧妙的配合创作的“歌颂红旗”主题,旋律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悠扬婉转,是一部震撼心灵、大气磅礴的史诗性音乐作品,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红色经典。充分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忠诚。


分析:
作为新中国芭蕾舞台上的佼佼者,《红色娘子军》将古典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民族气派
相融为一体,剧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烈的中国风格。芭蕾这门艺术本来是舶来品,其中充斥着公主与王子的浪漫影像。很难想象,用军帽、军鞋、长衣、长裤装扮的芭蕾舞剧所刻画的革命形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恰恰这种对古典芭蕾的挑战与背叛,展现出了中国芭蕾独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情。自从1964年公演以来,《红色娘子军》广受各界人士推崇。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赏析《红色娘子军》既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国芭蕾在世界芭蕾舞台的地位和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又能提升学生对芭蕾舞剧这一高雅艺术的赏析能力,丰富学生艺术知识的相关积累,陶冶审美情操,愉悦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