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阅读《小石潭记》测试题及答案

阅读《小石潭记》测试题及答案

阅读《小石潭记》测试题及答案阅读《小石潭记》测试题及答案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面对美景,[甲] [乙]两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伤感和“怅然”的情绪?参考答案: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2、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4、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以及小溪优美却无人赏爱的景色,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小石潭记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小石潭记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小石潭记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著名散文,描绘了作者游览小石潭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

以下是根据人教版《小石潭记》练习册的一些可能问题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柳宗元2. 文章中描述的小石潭位于______。

答案:永州(或湖南永州)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物?答案:潭水、石头、树木、游鱼等。

4. 作者在小石潭中感受到了什么?答案:幽静、清澈、宁静等。

5. 文章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表现了什么?答案:表现了潭水的清澈和游鱼的自由。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小石潭记》中所描述的景物?A. 潭水B. 石头C. 游鱼D. 瀑布答案:D2. 文章中“青树翠蔓”指的是什么?A. 石头上的青苔B. 清澈的潭水C. 绿色的树木D. 缠绕的藤蔓答案:D3. 作者在小石潭中的感受可以用以下哪个词来形容?A. 喧嚣B. 宁静C. 热闹D. 沉闷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小石潭记》中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

答案:作者在小石潭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清澈,潭水清澈见底,游鱼自由游动,周围的树木和藤蔓增添了一份幽静之美。

2. 《小石潭记》中“心乐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心乐之”表达了作者对小石潭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喜悦之情。

四、论述题1. 请结合《小石潭记》的内容,谈谈你对“自然美”的理解。

答案: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未经人为雕琢的原始美。

在《小石潭记》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如清澈的潭水、自由的游鱼、青翠的树木和藤蔓,展现了自然美的魅力。

这种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形态,更在于它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宁静和愉悦。

结束语通过以上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还深入理解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赞美。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练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精髓,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答案)

《小石谭记》阅读训练题(答案)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8分)(1)悄怆幽邃()(2)斗折蛇行(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5)以其境过清() (6)不可名状()(7)伐竹取道()(8)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两个句子的意思。

(14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完整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石潭记》练习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注音:篁()佩()洌()坻()屿()佁()翕()邃()寥()俶()怆()嵁()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⑵隔篁竹⑶如鸣佩环⑷心乐之⑸水尤清洌⑹近岸,卷石底以出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蔓:蒙:络:摇:缀:⑻参差披拂⑼潭中鱼可百许头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⑾佁然不动⑿俶尔远逝⒀似与游者相乐⒁潭西南而望⒂斗折蛇行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⒅隶而从者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字,唐代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ft水游记统称。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五、理解课文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柳宗元D. 王维2. 《小石潭记》中描述的石潭位于哪个地区?A. 江南B. 塞北C. 岭南D. 蜀地3. 根据《小石潭记》,作者在石潭中发现了哪些自然景观?A. 瀑布和深潭B. 古树和怪石C. 清泉和小鱼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4.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述的是_________的景象。

5. 文中提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些描写体现了石潭周围的___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小石潭记》中作者对石潭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四、翻译题7. 将下列句子从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五、论述题8. 论述《小石潭记》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六、阅读理解题9. 阅读《小石潭记》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七、作文题10. 以“我眼中的小石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描述你想象中的小石潭景象,并表达你对自然的感受。

答案:1. C2. D3. D4. 清澈见底,鱼儿自由游动5. 植被茂密,生机勃勃6. 作者对石潭环境的感受是既惊奇又愉悦,体验是宁静与和谐。

7. 向西南方向望去,石潭的轮廓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时隐时现。

8. 作者在《小石潭记》中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9. 作者在文中从对石潭的好奇和欣赏,到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再到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情感经历了由外向内的转变。

10. 作文题答案略。

[注:以上内容为虚构,仅作为示例。

]。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佁.然(yǐ)隶.而从者(lì)B.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C.清冽.(liè) 往来翕.忽(xī)D.日光下澈.(chè) 参差.披拂(ch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若:是。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潭西南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高兴愉悦的心情。

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完整版)小石潭记测试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小石潭记测试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石潭记测试【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字,(朝代)文学家,“”之一。

【加黑字注音】篁竹悄怆翕忽蒙络摇缀为坻怡然差互为屿俶尔幽邃为堪【古今异义】1.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今义:可以2.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常作戏曲用语3.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往【一词多义】潭中鱼可百许头(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1. 可不可久居( ) 2. 从隶而从者( )乃记之而去( ) 乃记之而去( )3. 之心乐之( )4. 而隶而从者( )处处志之()潭西南而望()水尤清冽( ) 乃记之而去( )5. 清以其境过清( )6. 乃乃不知有汉( )【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下见小潭()3.潭西南而望()4.斗折蛇行()5.其岸势犬牙差互()6.凄神寒骨()【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填空】文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文中表面写鱼,实际上是写水的句子是文中描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阅读理解】1.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2.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4、第四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请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5.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情景交融,请你依据全文简要说说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以及抒发的感情。

参考答案《小石潭记》【文学常识】《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唐代唐宋八大家【古今异义】1.大约 2.年轻人 3.离开【一词多义】1.大约可以、能够 2.自、由跟随 3.代词,指小石潭的情况代词,指隔着竹林听到水声这件事助词,无义 4.表顺接关系表并列关系表修饰关系 5.清澈冷清 6.于是竟然【词类活用】1.向西 2.在下面 3.向西南 4.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5.像狗的牙齿一样 6.使……凄凉使…寒冷【句子翻译】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完整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卷()石底以出 为坻()()然不动 寂寥()无人翕()忽 幽邃()犬牙差()互2 •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文学常识填空① •《小石潭记》的 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的范畴。

② •《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 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______⑶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______ 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6 .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 为坻为屿B 之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C 乃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为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C 不可久居(居住)D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青树翠蔓 ________________(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____________ (5)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测试题含答案

小石潭记测试题含答案

小石潭记测试【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字,(朝代)文学家,“ ”之一。

【加黑字注音】篁竹悄怆翕忽蒙络摇缀为坻怡然差互为屿为堪俶尔幽邃【古今异义】1.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今义:可以2.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常作戏曲用语3.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往【一词多义】潭中鱼可百许头(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 可不可久居( )2. 从隶而从者( )乃记之而去( ) 乃记之而去( )3. 之心乐之( )4. 而隶而从者( )处处志之()潭西南而望()水尤清冽( ) 乃记之而去( )5. 清以其境过清( )6. 乃乃不知有汉( )【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下见小潭()3.潭西南而望() 4.斗折蛇行()5.其岸势犬牙差互() 6.凄神寒骨()【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填空】文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文中表面写鱼,实际上是写水的句子是文中描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阅读理解】1.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2.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4、第四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请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5.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情景交融,请你依据全文简要说说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以及抒发的感情。

参考答案《小石潭记》【文学常识】《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子厚 唐代 唐宋八大家【古今异义】1.大约 2.年轻人3.离开【一词多义】1.大约 可以、能够 2.自、由跟随 3.代词,指小石潭的情况代词,指隔着竹林听到水声这件事助词,无义4.表顺接关系 表并列关系 表修饰关系5.清澈 冷清6.于是竟然【词类活用】1.向西 2.在下面 3.向西南 4.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5.像狗的牙齿一样 6.使……凄凉使…寒冷【句子翻译】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属于“永州八记”之一,其中“小石潭”位于永州。

2. 文章开篇描述了作者“下马观之”,表明作者对小石潭的自然景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潭中鱼可百许头”,用以形容潭水清澈,鱼儿游动的情景。

4.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小石潭的自然景致,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一项不是《小石潭记》中所描绘的景物?A. 清澈的潭水B. 翠绿的竹林C. 游动的鱼儿D. 飞舞的蝴蝶答案:D2.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了“皆若空游无所依”,这一句是用来形容:A. 潭水的清澈B. 鱼儿的游动C. 竹林的茂密D. 石头的坚硬答案:B三、判断题1. 《小石潭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

(对)2. 文章中提到的“小石潭”位于北京。

(错)3. 柳宗元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对)四、简答题1. 请简述《小石潭记》中“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永州,是一处自然景观。

其特点为潭水清澈,鱼儿游动,周围环境幽静,给人以宁静之感。

2.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是如何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的?答:柳宗元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如“皆若空游无所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五、论述题1. 论述《小石潭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小石潭记》是唐代散文的典范,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其影响深远,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研究古代散文和自然美学的重要文献。

2. 分析《小石潭记》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答:《小石潭记》通过描写一个小石潭的自然景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使得作品在有限的篇幅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思考。

小石潭记习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习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10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3.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写了自己与小石潭的关系是()。

A. 爱憎分明B. 深恶痛绝C. 见仁见智D. 无可辨别答案:C2.作者为何感到“心旷神怡”()。

A. 小石潭清幽B. 鸟鸣花香C. 游人稀少D. 四季如春答案:A3.“飞泉溅玉”中的“玉”意味着()。

A. 石潭B. 水花C. 美景D. 游人答案:B4.作者对小石潭的感情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来概括()。

A. 感激B. 喜爱C. 反感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1.小石潭位于()。

答案:苏州2.《小石潭记》是哪位明代文学家所写的()。

答案:宋濂3.作者在《小石潭记》中用了哪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

答案:飞泉溅玉4.小石潭被作者称为()。

答案:胜景三、简答题1.简述小石潭为作者带来的心理变化。

答: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他曾经对石潭的平凡毫不关心。

在逐渐接触后,作者对小石潭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小石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作者感慨于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容小石潭为“此石乃天下石”。

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山中妙趣横生,使他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味,深入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

2.简述小石潭的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苏州,是一处胜景。

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特点。

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成了壮丽的水景,小石潭中心的小岛更增添了亮点。

作者赞美小石潭是天下石,说明其形态具备独特之美,称之为胜景不为过。

小石潭的环境十分清幽,没有人烟,使得景色更加幽雅。

作者在小石潭的游玩中,感到心旷神怡,以此来形容了小石潭的清幽特点。

小石潭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尽管作者觉得这会破坏小石潭的幽静,但也表明小石潭的美丽与吸引力。

四、问答题1.“花径”在《小石潭记》的第一段中出现了多少次?答:一次。

2.作者如何描述小石潭的飞泉?答:作者通过“飞泉溅玉”这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突出了其壮丽景色。

小石潭记试题及答案两页

小石潭记试题及答案两页

小石潭记试题及答案两页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柳宗元D. 王维答案:C2. 《小石潭记》中提到的“潭”位于哪个地方?A. 长安B. 洛阳C. 永州D. 成都答案:C3. 文中描述的“小石潭”的特点是?A. 深不可测B. 清澈见底C. 波涛汹涌D. 浑浊不清答案:B4.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动物?A. 鱼B. 鸟C. 鹿D. 兔答案:A5.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小石潭记》是一篇描写______的散文。

答案:自然景观2. 文中提到的“石潭”位于______。

答案:永州3.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______的景色。

答案:清澈的潭水和游动的鱼4. 作者通过______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答案:细腻的描写5. 文中提到的“潭”的特点是______。

答案:清冽、幽静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

答案:《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永州发现的一处小石潭的自然美景,以及作者对这片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2.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绘潭水的?答案: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潭水的清澈见底,以及潭中游鱼的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文中提到的“潭”对作者有何意义?答案:对于作者来说,潭水不仅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他内心情感的寄托,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四、阅读理解题(20分)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 这段文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10分)答案:这段文字描绘了潭中游鱼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景象,阳光透过水面,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感觉。

《小石潭记》练习题集锦(50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集锦(50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集锦(50题附答案)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动()者()3、第一段作者从哪些反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2分)4、“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投在石头上。

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2分)5、统观全文,小石潭合作者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出()()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B.第4段,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

C.作者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由乐到忧。

D.作者虽然贬官失意,但能苦中作乐,,寄情山水,佁然自得。

10.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优美幽静,令人向往。

如果要把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既要保持小石潭原有的特点,又要融进现代化的风格。

请结合译文写一篇导游词,要求既生动形象,又简洁明快。

(只介绍一个景点)(3分)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12.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10 小石潭记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g)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然(yǐ)D.俶尔(shū)翕忽(xī)2.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青树翠曼往来翕忽B.犬牙差互水尤清冽竹树环合C.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D.其境过清隶而从者纷至沓来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4.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皆若空游无所依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6.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裨形胜(增益)B.彰示来者(过来的人)C.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D.五色交辉(交相辉映)7.选择与例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词语。

(1)如鸣珮环()A.鸟鸣百啭B.不平则鸣C.百家争鸣D.一鸣惊人(2)潭中鱼可百许头()A.问渠哪得清如许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C.封官许愿D.高可二黍许(3)水尤清冽()A.怨天尤人B.无耻之尤C.以儆效尤D.效果尤佳(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A.清锅冷灶B.为官清廉C.清风明月D.水至清则无鱼8.下列对本文《小石潭记》的分析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

B.采用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语言简练优美。

C.抓住小石潭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在写景中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二、默写9.名句默写。

①坐潭上,,,,。

②文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文学常识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俶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阅读文章,完成相关练习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居住)D 影布石上( 映)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新课标第一网(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小石潭记》练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什么?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什么?直接写XXX的语句:水尤清洌。

借XXX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日光下澈,XXX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指方向。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形容地形险峻。

⑶凄神寒骨(凄神:)形容凄凉、萧索的气氛。

⑷悄怆幽邃:形容寂静、幽深的气氛。

⑸隶而从者(隶而从:)指追随、跟随。

4.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XXX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作者XXX时的心情:喜悦、欣赏。

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凄凉、孤独。

6.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表现水的清澈、明亮和静谧。

整段文字没有直接写到水,但是通过其他元素的描写来无处不在地写到了水。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A、闻水声,如鸣佩环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XXX远逝,往来翕忽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8.解释下列多义词:⑴环:如鸣佩环(指环状);四面竹树环合(指环绕、包围)。

⑵清:水尤清洌(指清澈);以其境过清(指清幽)。

⑶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指数量大约);不可知其源(指无法知晓)。

9.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写鱼静态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写鱼动态的句子:XXX远逝,往来翕忽。

⑶写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10.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潭水的清冷、四周的寂静和自己内心的忧伤。

二、阅读理解、分析11.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从XXX向西行走120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四面的竹树环绕,寂静无人,凄凉萧索,悄然幽深。

因为环境过于清幽,不适合久居,只能记录下来后离开。

12.回答下边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B【解析】试题分析:A《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选自刘向编的《战国策》。

C《小石潭记》选自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D《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2.B【解析】【详解】B.居:停留。

故选B。

3.C【解析】试题分析:C 表述有误。

“说清楚”是述补短语或动补短语。

“清楚”是补语,不是宾语。

4.B【解析】【分析】【详解】B.魏学洢是明代的文学家。

5.B【解析】B.写于被贬永州之时。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6.(1)天涯若比邻(2)停杯投箸不能食(3)青青子衿(4)萧萧班马鸣(5)然后能自反也(6)但余钟磬音(7)零落成泥碾作尘(8)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9)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析】【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要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涯、箸、衿、萧萧、反、碾、磬、糜子、突兀、见。

7.(1)尤其、格外(2)像蛇一样(3)散布(4)类(5)详细(6) 忽然,突然8.(1) 像狗牙一样相互交错着.无法知道源头在哪里。

(2)潭里的鱼大约有百条左右,都好象是在空气中游动,没有凭依一样。

9.乐------忧。

从作者仕途遭遇等方面回答。

【解析】【分析】7.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蛇”:像蛇一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尤”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尤其、格外”的意思;“俶尔”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岸势”“犬牙”“许”“空游”等字词的翻译。

9.考查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

答此题一要读懂原文,二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作者感情由“乐”而“凄”(忧)。

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找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贬谪生活寂寞凄苦的心境。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

3、语法推断法。

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4、音形推断法。

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

从形旁可推知字义。

5、邻词推断法。

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10.(1)大约(2)在空中(3)明白、了解(4)饮用11.A12.(1)这是我所知道的,而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

(2)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而”释为“但是”,扣1分)(3)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13.甲文:侧面烘托(1分)出水的清澈(1分)乙文:直接描写(1分,答“比喻”“色彩”也可)出水的碧绿(1分)【解析】10.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A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掌握能力。

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析文章在写法、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

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乙文则是直接描写出水的碧绿。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1)拜访(2)渡口(3)以……为乐(4)离开【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诣太守”中的“诣”是“拜访”;(2)“后遂无问津者”中的“津”是“渡口”的意思;(3)“心乐之”中的“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的意思;(4)“乃记之而去”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

【点睛】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

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

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

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

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

最后,比较互证法。

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15.⑴向西⑵凭借,依靠⑶像狗的牙齿那样⑷寂静得使人忧伤⑸跟随16.(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17.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18.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解析】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年代:唐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1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西”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向西”的意思。

“犬牙”也是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16.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蒙络”“参差”“斗”“蛇”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

“心乐之”意思是:(我)心里感到高兴。

“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是: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这些都是表现出“喜”的句子。

18.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意思是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凄清,还烘托出了作者悲伤抑郁之情。

19.(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解析】试题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