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关联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Sperber 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 Wilson1986 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中提出了关联理论。

本文就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关联理论的应用等方面对关联理论作一综述。

【关键词】关联理论;认知语境;最佳关联原则1、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1、1 关联理论的交际观。

Sperber 和Wilson 认为,语言交际是具有分裂性的,语言即使不用于交际中也可独立存在。

那么,真正涉及语言使用的活动并不是交际的而是认知的,语言是加工和记忆信息的基本工具。

她们认为,人类话语的理解、人类的故意交流决不仅仅是一个非智能的、机械的编码-解码过程,而是一种“明示-推理” 的过程。

因此,关联理论把交际定义为“明示-推理的行为” ,明示与说话人有关,推理主要与听话人有关。

刘绍忠在《关联理论的交际观》(1997)一文中对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用唯物的、历史的和辩证的态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2 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把语境看成是一个心理建构体,即存在于听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可显映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

认知语境包含着各种信息,主要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语境,人们主要依靠“相互显映”和“互明”(即交际双方对认知语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能作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来达到相互交际、理解的目的。

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是一个动态语境,它把关联看作是常项,把语境看作变项,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是听话人的一个重新构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认知语境除了动态性以外,房殿霞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2006)中还提到认知语境还具有人本性、可选择性和完形性。

白彬、朱丽田在关联理论的语用价值分析中认为认知语境还具有即时性。

1、3 关联理论的语境效果。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关联理论基础1.关联理论丰富的哲学内涵“关联理论是对言语交际的哲学思考,体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梁文华)他认为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具有客观性。

”从本源上讲,关联并不发源于语句之中,它是事物间建立起来的关系,关联是客观存在的”。

关联理论还具有普遍联系性。

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又是普遍存在的,关联理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这种普遍存在的关系反映在人们言语观上必然存在其普遍联系性,即关联性。

有人说,关联是相互联系,关联性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在言语交际中的体现。

同时,关联理论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

2.关联理论的另一理论基础是人类行为理论作为人类行为的研究者,他在人类行为和省力原则中提出了人类行为理论(他提出,省力原则是导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换句话讲,就是每个人从事何种活动都期盼自己用最少的努力去获取最好或最理想的效果与结果。

受此观点的启发提出了最佳关联原则,这是关联理论的核心原则。

3.关联理论是对理论的修正与补充1967 年,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说的和所蕴含的。

该理论的提出在西方语言哲学界和语言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同时,格赖斯提出了“交际的合作原则”。

“交际的合作原则”指出: "要理解说话人话语的隐含意义,靠的是语用推理,而语境和交际的一般原则是实行语用推理的重要依据,关联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1.关联理论的交际观传统语言学往往将交际与语言互为定义,似乎语言的基本特征是被用于交际。

Sperber和Wilson 则认为,语言交际具有分裂性的特点(客观上,语言并不是因交际产生的,即使不把语言用于交际,它也可独立存在,它是人类用来加工和记忆信息的基本工具(人类对语言的理解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然而,关联理论把交际行为看作是明示和推理的行为,刘绍忠在《关联理论的交际观》(1997) 一文中对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用唯物的"历史的和辩证的态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小说翻译-以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为例的开题报告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小说翻译-以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为例的开题报告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小说翻译-以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翻译是文学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误解和偏差。

在翻译文学时,翻译者需要更多地考虑原作的风格、文化传承和背景等因素,以使目标语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原作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本研究选择了鲁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传》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小说翻译。

二、研究意义通过研究英语翻译版本的《阿Q正传》,探讨小说文学翻译如何在文化差异下实现文化传承。

在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同时文化差异也日益凸显,如何翻译出原作的文化内涵,成为摆在翻译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提高翻译者的文化敏感度,探讨如何在翻译中更好地传递文化内涵。

三、文献综述关联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联系和关联的因素。

关联理论包括以下方面:语言内部关联,语言之间的语义关联,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关联等。

在鲁迅作品《阿Q正传》的翻译方面,已经出现了不少研究,具体有关于英文翻译版本的文献有:(1)钱志坚、张惠文.学术研究与小说翻译的关联性:以英译《阿Q正传》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董龙山.从《阿Q正传》入手谈文化存在的翻译[D].浙江大学,2009.(3)李文智.记念鲁迅一首插科打诨的不归路即颂:兼论阿Q在跨文化中的身份转换[J].国际汉语教育研究,2008,(2).本研究重点关注英文翻译版本的《阿Q正传》,探讨其中的关联因素并比较两个版本的翻译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偏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分析法,选取两个英语翻译版本的《阿Q正传》,对比分析其中的关联因素和翻译效果。

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对两个版本的翻译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其中的关联因素;其次对比两个版本的翻译效果,并分析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偏差;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更好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中国关联理论研究发展述评

中国关联理论研究发展述评

中国关联理论研究发展述评摘要:本文综述和分析了80年代中期以来关联理论在中国的二十年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了国外关联理论的引进。

中国认知语用学在句法研究、认知语境、社会语言学、修辞研究、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翻译及语言教学八个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认知语用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基本态势。

并试图预测2l世纪中国关联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三大发展趋势。

关键词: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认知语境;最大关联一、引言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f(986)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1995年,该书又出了第二版,标志着关联理论的诞生。

为此,西方语言学界,尤其是语用学家们广泛关注与投入关联理论研究。

一些重要学术刊物,如荷兰的Lingua杂志分别于1992年、1993年出版了两个关联理论研究专辑;而且Journal of Pragmatics和Pragmaties等语用学期刊上不断有相关的研究论文涌现。

此外,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在Robyn Carston的带领下,在国际互联网上创办了《关联理论网上通讯》,为各国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关联理论无疑是对语言认知研究的一大进步与贡献,因而西方语言学界称其为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面世20年以来,实践已经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而且,近年来出现了以该理论为框架进行的应用性研究,如对隐喻、反语、小品词、话语联系语、翻译、提问、句式等问题进行新的解释与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见,关联理论已成为当今语言学。

尤其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而且这种研究与探讨还在继续不断深入。

以上信息向我们展示了语用学研究与发展的一个趋势。

即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展开语用理论与现象的探讨。

二、关联理论在我国的引进与探讨关联理论引入我国后,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与兴趣。

最早评介该理论的是沈家煊(1988)“讯递和认知的相关性”一文。

随后《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外语学刊》、《外语教学》等核心学术期刊上不断有这方面的文章与读者见面。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本文回顾总结了二十多年来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特点、进展与现状,认为其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在语用学、翻译、二语教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然而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有待学者继续完善和发展创新。

标签:关联理论;研究评述;特点;研究进展;局限性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由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首次在《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提出的。

1995年又出版了第二版对该理论进行修正,主要涉及认知关联原则(最大关联)和交际关联原则(最佳关联)。

该理论弥补了Grice会话含义理论的缺陷,将认知科学与语用学结合,使其重点从话语产出转移到话语理解上来,可用以解决诸多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影响深远。

一、国内关联理论研究进展与现状1、国内研究特点国内对关联理论的研究从理论引进介绍逐渐发展到应用创新阶段,其研究涉及多方面,大致可分为如下领域:语用学,翻译,第二语言教学以及其他学科领域。

虽然我国对关联理论的研究比国外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国内研究思路日益丰富,研究领域更加宽广,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2、国内研究成果进展与现状关联理论自提出就受到国内外语言学者的广泛关注,国际知名刊物和互联网站都可以找到关联理论相关文献。

中国学者也陆续对该理论进行探讨和深入研究,姜望琪将关联理论的发展归为成长期、成熟期和修订期三阶段。

本文据此并结合当今现状,将其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理论引入阶段(1988-1993),发展成熟阶段(1993-1997),修正完善阶段(1997-2005),创新繁荣阶段(2005-)。

(1)理论引入阶段。

在我国,沈家煊最早对关联理论中“交际”,“关联性”等问题做了介绍。

另外,张亚非、曲卫国也相继较为全面的对该理论做了相关评述,此后,该理论研究开始受到国内学者重视。

(2)发展成熟阶段。

这期间,学者对关联理论基本内容和关键性术语研究较为熟悉,并作了多方面论述。

关联理论缺陷的批判性研究综述

关联理论缺陷的批判性研究综述

关联理论缺陷的批判性研究综述摘要:“关联理论”在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所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被系统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随着对该理论不断深入的研究,学者开始对其产生质疑。

本文针对国内学者对于关联理论缺陷的批判做一个全面的综述,主要从哲学、社会学、语用学、语篇连贯、量化及相关度、话语解释机制、关联原则、交际中的个体差异和文化问题这8个方面来进行批判。

关键词:关联理论;批判性;综述由D.Sperber和D.Wilson著作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标志着关联理论正式诞生,至今已有25年了。

关联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交际一般性规律的理论,它以Crice会话原则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又有创新,逐渐形成了一种语用学理论。

在关联理论不断发展的这几十年来,学者将这种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翻译、文学、修辞学、语用学的研究中,从而体现了其强大的解释力,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研究的队伍中来,但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批评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一关联理论简介最早介绍关联理论的是沈家煊在1998年发表论文《讯递和认知的相关性》,文章短小精炼,把关联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交际推理模式解释的十分清楚。

沈家煊认为如何对推理进行说明应该符合人类认知的心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关联理论的中心概念“相关”,为了更好的阐明相关原则,他继而又提出一个重要概念“语境效果”。

针对这两个概念一一举例进行说明,沈家煊在其文章后半部分花了大量笔墨对相关度进行详细阐述,相关度这一概念历来受到学者的争议,并且此概念不易理解。

文章结尾沈家煊对相关论和Crice的会话理论进行了对比概括,得出结论:相关论在描写推理过程方面比Crice理论更清晰。

张亚非发表《关联理论述评》一文中涉及到关联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如推理、最佳关联原则等诸多概念并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对Grice理论进行修正和补充。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关联理论是一种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它旨在了解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以及其后果。

近年来,国内关于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关于关联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首先,国内学者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关联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从建立理论框架的角度,探讨了关联理论的原理、机制和应用,以及它在实践中的运用。

此外,他们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不同行业、不同组织中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关联理论的作用。

其次,国内学者还针对关联理论中关键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首先确定了关联理论的核心概念,即“关联”,以及它的内涵和外延,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关联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另外,他们还就关联理论的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运用关联理论,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国内学者还涉及到关联理论的社会文化背景。

他们着重研究了关联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思想融入到关联理论的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实施关联理论。

最后,国内学者还就关联理论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认为,关联理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近年来,国内关于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将继续深入探索关联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关联理论是一种用于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框架,它强调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国内对关联理论的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国内关联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

首先,国内关联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网络关系的研究、人际关系的研究、组织关系的研究以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关联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这些研究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和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社会网络关系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探讨了社会网络的形成、演化和影响力等问题。

例如,通过调查分析企业家社会网络的结构和特征,研究者发现社会网络结构对企业家的创业行为和创业成功有重要影响。

此外,学者们还研究了社会网络在信息传播、社会支持和资源交换等方面的作用。

人际关系的研究也是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包括人际关系的形成、演化和维持等。

例如,通过调查研究,学者们发现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健康、幸福感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互动和支持等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组织关系的研究也是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学者们研究的问题包括组织内部关系的形成、演化和功能等。

例如,通过实证研究,学者们发现组织内部关系对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此外,研究者还关注组织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以及组织与环境的关联关系。

最后,国内还开展了一系列涉及社会心理学的关联理论研究。

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探讨了社会心理学问题与关联理论的关系。

例如,研究者发现社会网络关系对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信任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国内关联理论的研究涵盖了社会网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深入探讨了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关联理论的研究范围,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推动关联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基于关联理论的口译交际维研究

基于关联理论的口译交际维研究

- 224-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基于关联理论的口译交际维研究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郭润娜【摘要】关联理论是源于认知语用学中的一个理论,现在也被广泛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它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会下意识地遵循关联的原则。

本文拟从关联理论中所提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研究口译中双语交际目的实现的策略。

【关键词】关联理论 口译 交际维引言口译不是简单地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机械的转换过程,而是译员通过全方位的思维分析、判断和推理,将原语中的交际信息和文化信息恰当地转述到目的语的动态交际过程。

这一过程与D. Sperber 和 D. Wilson 在80年代初提出的关联理论中的言语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说法存在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口译的交际维。

一、关联理论综述关联理论是丹•斯珀伯(D. Sperber)和迪尔德丽•威尔逊(D. Wilson)1986年在《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提出的,建立在格赖斯(Herbert Paul Grice)1986年提出的语用学相关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基础上的理论(林克难,1994)。

根据关联理论,言语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

明示是指交际时讲话者明白无误地展示自己的交际意图和信息意图;推理指受话者从讲话者的明示行为所提供的信息,结合适当的语境假设,推断出讲话者的意图。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以最佳关联为取向。

最佳关联指话语能产生最佳的语境效果,而且受话人为此只需付出最小的努力。

继D. Sperber 和 D. Wilson 之后,E. A . Gutt 在其博士论文 《翻译和关联———认知和语境》中系统阐述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并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推理交际行为,更强调翻译明示—推理的交际本质。

关联理论对反讽言语的解读【文献综述】

关联理论对反讽言语的解读【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关联理论对反讽言语的解读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反讽作为一种智慧诙谐的语言现象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人类日常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最显著的特征: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

曾衍桃(2006)指出反讽交际发生时,作为接受信息一方的听话人,会本能并自发地把话语与当时情景联系起来,得出一个基本认知环境,隐隐约约地感到该话语在该语境状态下暗含某些不同寻常的语用语言特征和语用心理特征,这些特征与共性因素(先前共知的背景信息、信念等)进行匹配,结果明显感觉到在话语和整个认知环境之间存在某种有悖听话人期待的不协调、不一致、不相关、不调和活矛盾、冲突等不匹配表现。

听话人于是推测这种不匹配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说话人有意为之,从而断定该话语不是通常意义的陈述或评价,进而推断该话语是讽刺性一类话语,传递讽刺、挖苦、戏谑、诙谐、嘲弄甚或幽默等态度。

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引起了西方语言学界、认知心理学界、哲学界的强烈反响。

关联理论是一种语用认知理论,它在语码论和交际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模式(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唐青叶(2009)对于明示—推理交际作了如下定义:言语交际对于说话人和听话人来说都是互明的,而且说话人意欲通过该交际行为使得交际中的语用预设对听话人来说显得明确或更加明确(Sperber & Wilson,1995:63)关联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为自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人类的认知趋向于具有最大关联性。

从这个角度出发关联性是个常理,是制约人类交际的基本因素,关联性有两个因素相关:一个是语境认知因素,即语境效果,另一个是推理过程中付出的认知努力。

关联理论认为,说话人会最大限度的表述话语,而这样做的意图是让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联系两者的纽带,正是话语中的关联性。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关联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有益的进展,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学术思想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从晚上发展到如今,重要成就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学者对关联理论和大规模数据发掘领域的持续关注。

国内学者们开展了多种研究,部分重点包括关联规则挖掘与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关联分析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等。

例如,张文明等人提出一种“重叠-沉淀”的聚类方法,用于实现对多维大规模数据的合成聚类,以及苏晋等人提出的一种能够改进关联规则的全局排序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用户行为分析领域。

其次,国内学者还积极推动关联理论在实践方面的普及和应用。

董福根等人从营销学角度探讨了关联规则挖掘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促销推荐系统,用于提高推荐精度和系统效果。

此外,李仁杰等人以移动互联网为背景,采用关联分析思想,构建了一套识别移动用户及其行为的体系,以反映用户的行为习惯和特征。

最后,国内学者持续关注和参与国际上的研究工作,加强了国内与国际之间的沟通。

国内学者们以艰苦的奋斗在KDD和ICDM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与国际学者共同探索并突破关联理论领域的难题,形成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桥梁。

总而言之,国内关联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模型、算法以及应用,而且还拓展了在实际应用中的范畴,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近20年国内关联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近20年国内关联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近20年国内关联翻译理论研究综述发表时间:2019-08-30T11:00:27.53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作者:于晨阳[导读] 关联翻译理论指出翻译是明示-推理过程,翻译研究对象是人的大脑机制。

关联翻译理论一经引入国内,产生巨大的轰动。

本文回顾该理论自引入在国内约20年的发展概况,梳理各阶段具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肯定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文末,指出该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并对关联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关联翻译理论指出翻译是明示-推理过程,翻译研究对象是人的大脑机制。

关联翻译理论一经引入国内,产生巨大的轰动。

本文回顾该理论自引入在国内约20年的发展概况,梳理各阶段具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肯定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文末,指出该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并对关联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回顾;综述;预测引言1991年,Dan Sperber和 Deirdre Wilson的学生Ernst August Gutt出版博士论文《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提出关联翻译理论,为翻译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研究提供一套有机连贯的理论框架,在翻译界引起巨大轰动。

本文将按照关联翻译理论在中国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通过阐述各阶段具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回顾该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至今20余年的发展概况,肯定其对翻译和翻译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并指出该理论自身局限性。

最后,对翻译理论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1.关联翻译理论简介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活动。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明示—推理过程。

其特殊性在于,翻译活动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且包括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部分。

一方面,译者必须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推断出原文作者通过原作想要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译者又必须将他对原文的理解传达给译文读者,使得译文读者能够从译文中推理出相同或相似的信息。

从关联理论视角对《飘》中关于“女人”隐喻的分析

从关联理论视角对《飘》中关于“女人”隐喻的分析

从关联理论视角对《飘》中关于“女人”隐喻的分析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段,也是认知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隐喻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来阐释隐喻。

尽管目前已有大量有关隐喻方面的理论,但关于隐喻理解的机制的研究仍不完整。

某种程度来说,所有这些理论都指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但又都存在局限性。

直到后来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了关联理论,并将隐喻理解置于认知语用框架下,人们认识到隐喻理解不仅是一个语用手段,也是一种认知行为。

在1986年,斯波伯和威尔逊首次提出关联理论,试图从人类的认知领域来研究人类的交际。

关联理论被广泛应用,比如文学、翻译、应用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领域。

考虑到国内外对隐喻的研究的情况,不难发现许多学者致力于从各个方面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隐喻。

也有学者开始研究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从某个单一的方面研究,几乎还没有人结合关联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作出透彻全面的研究。

本篇论文是一个尝试性研究,应用关联理论对《飘》中的隐喻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这本经典小说中的隐喻,作者想证明对于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研究,关联理论是一种有力的工具。

作者希望通过从认知语用角度研究《飘》中的隐喻来拓展这部经典小说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此外,把关联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研究隐喻,可以为这部小说,乃至其他文学作品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共五章,前三章主要是对隐喻和关联理论的相关研究的综述。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对隐喻研究的文献综述,包括隐喻的定义、发展和分类。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关联理论的主要概念,认知语境的相关知识,以及从关联理论方面对隐喻的解读。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通过从小说中选取合适的例子,运用关联理论分析和理解《飘》中的女人隐喻,并且对语境效果作出合理的解读。

最后,作者在第五章做了总结,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建议。

结合关联理论来研究《飘》中的女人隐喻,可以丰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使读者对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创作心理有更好的把握。

2020年外国针对关联理论与翻译发表的文章国外文献综述

2020年外国针对关联理论与翻译发表的文章国外文献综述

2020年外国针对关联理论与翻译发表的文章国外文献综述关联理论和翻译是目前翻译研究的一个热点。

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而微妙的关系,因此可以将其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而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关系,则需要大家不断探索新方法、新路径。

翻译作为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能够在关联理论指导下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并成为文化交流互动的纽带。

我国翻译界应该结合本土实际,深入挖掘关联理论内涵,积极借鉴相关成果,促使翻译研究迈向一个新台阶。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与贡献从关联理论视角来看待翻译研究,它表明翻译研究涉及到两个维度:一是意义建构过程;二是文化转换问题。

这两者既独立又统一。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基于关联理论的观念与原则,通过更加广阔的视野去审视现有的翻译研究领域。

我国翻译研究始终存在两种倾向:第一种是单纯从认知心理的层面出发解读翻译活动。

例如对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等专业性较强的概念的考察,试图给翻译提供一种简洁有效的解决途径。

另外一种倾向则注重将翻译置于一定社会背景中去考察,试图将翻译纳入到当时历史的整体框架中予以分析评判。

关联理论恰好满足了上述两类翻译研究所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即为人们创造一种易于接受的理论视角,让人们获得符合他们思维逻辑的信息。

- 1 -。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 1 ) 理论 引入 阶段 。在我 国 , 沈 家煊最早 对关 联理论 中 “ 交际 ” , 缺少 定性或 定量的 实证研 究 。
基 于 以上 , 国内关 联理 论 研究 未 来应 该 更注 重 以下方 面 : 一 是 的对该 理 论做 了相 关评 述 , 此后, 该 理 论研 究开 始 受到 国 内学 者 重 可 更多 的关注 国内经 典或 特色语 料 , 以更开 阔的 视角进 行 研究 。二 视。 是 可更 多采 用理 论 分析 与语 料 库研 究或 实验 研究 相 结合 的 方式 来 ( 2 )发 展成 熟阶 段 。这 期 间 , 学 者对 关联 理论基 本 内容 和关键 解释现 象 , 使研究成 果更具 系统性 。三是可 更多结合 其他学 科研究 , 性 术 语研 究 较 为熟 悉 , 并作 了 多方 面论 述 。语 用学 领 域 , 如何 自 然 使研究 更具综 合性和 实践意义 。 三、 结语 也曾 多次对 该理 论进 行阐 述 分析 , 认为关 联理 论 是认知 语用 学的 基 础 。孙 玉对 关联 中推 理过 程 的两大 特点 作 了介绍 , 刘绍 忠提 到 了语 在 这 二十 多年 来 , 国 内对 关联 理 论的 研 究 日益深 入 , 并且 在语 境 的 定义 , 还 阐述 了关联 理论 交际观 ( 信息模 式和 明示 一 推理交 际 ) 用学 、 翻译 和二 语教 学等诸 多领 域都 取得 了显著 成果 。但 国内研 究 等 。此 外 , 该 理论 还 应 用到 了翻 译 领域 , 我 国关 联 翻译 理论 最 初 是 仍存 在 一些 局 限性 , 有待 学 者在 未来 研究 中 不断 创新 , 不 断加 深对 由林 克难 在 《 关 联与 翻译 》书 评 中引入 的 , 随 后何 自然 提 出了语 用 关联 理论的研 究和 探讨 。 等效翻译 观 , 是国 内提倡 用关联 理论 指导翻译 实践 的第一人 。 【 参考文献 】 ( 3 )修 正完 善阶 段 。这 阶段 , 国内出 版了 ~ 系列语 用学 专著来 介 绍 关联 理论 主要 原理 , 如 何 自然 , 姜 望琪 等 , 此外 , 熊 学 亮还 在其 [ 1 ] S p e r b e r ,D . &W i } s o n ,D .R e l e v a n c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d C o g n i t i o n [ M] . O x f o r d :B l a c k w e l 1 ,1 9 8 6 . 1 9 9 5 . 书中 介绍 了理论 研 究 的最 新动 向。这 几年 研 究主 要 围绕 关联 理 论 a 存在 的 问题 和 学者 各 自看 法进 行 。例 如其 中最 著 名 的就 是 黄衍 提 [ 2 ]何 自然 . G r i c e语 用学说与 关联理论 [ J ] .外语教 学与研 究 , 9 9 5 ( 4 ) 2 3 — 2 7 . 出的 关联 理 论 是非 论 , 即认 为 该理 论 是 “ 因错 而对 ”的理 论 , 随 后 1 [ 3 ] 黄小 燕 .关联 理论 视 角下 的 高中英语 阅读教 学的 实证 研 何 自然 、 吴亚 欣 介绍 了 Y u s 和S p e r b e r 的发 言对 其 回应 。当 时长 期 以来 很 多学 者认 为 关 联理 论忽 略 了社 会 文化 因 素的 作用 , 熊 学亮 , 究 [ D] .广州 大学,2 0 1 3 . 刘绍 忠均 持 反对 态 度 , 认 为 实 际上 关 联 理论 没 有 否 定人 的 社 会属 [ 4 ] 林克 难 .关联 翻译 理论 简介 [ J ] .中国翻 译 ,1 9 9 4 ( 4 ) 6 — . 性, 是 与社 会 因素相 联 系的 。而后研 究主 要围 绕关 联理论 在 各领域 9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关联理论语境观互补性研究综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关联理论语境观互补性研究综述

( )语境的历史缘起 一
如 上 所 述 , 作 为 语 言 学 概 念 的 语 境 最 早 是 由 德 国 语 言 学 家 W g n r 出 来 的 。W g n r 诉 我 们 , 语 言 的 意 义 是 ee e提 eee告 通 过 实 际 使 用 而 产 生 的 ,语 言 的 意 义 也 只 有 根 据 语 境才 能 确 定 。然 而 ,W g n r 语 境 思 想 在 当 时 的 语 言 学 界 并 没 有 引 e ee 的 起 很 大 反 响 ,在 此 后 的三 十 多年 中 , 语 境 理 论 没 有 取 得 重 大 突 破 。直 到 英 籍 波 兰 人 类 学 家 B M ln w k 分 别 于 12 年 和 .aios i 93 1 3 年提 出了 “ 95 情景语境 ”和 “ 文化 语境 ”这一对概念 ,语 境研 究才得 以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 ( )语境 的定义和分类 - 自从M l n w k 提 出语境 理论 以来 ,国 内外 语言 学界 aiosi 大 致 把 纷 繁 复 杂 的 语 境 分 成 情 景 语 境 与 文 化语 境 两 种 ,使 语 境研 究做 到具体 与一般 相结合 。但 由于语境本 身有着多种涵 义 ,其定义和分类因研究者、研究 目的而异。 最 早 接 受M 1 r W k 语 境 思想 的 是伦 敦 学 派领 袖 , a iO S i i JRF rh . . i t 。他 在 1 5 年 写 的 《 会 中 的个 性 和 语 言 》 一 书 90 社 中, 对 语 境 作 了 详细 的 阐述 。 16 年 ,功 能 语 法 集 大 成 者 M A K H l a 在 F r h 94 . . . a i y i t 理 1d 论 的基 础 上 , 提 出 了 “ 域 ” (e i t r 概 念 ,其 实 “ 语 r g e ) S 语 域 ”所 反 映 的就 是 语 境 。 在国 内,王建平先生从语用 学的角度 给语境下 了定义 : “ 语境 是人们在语言交际 中理解和运用语 言所依赖 的各种表

从关联理论视角解析认知语境对网络聊天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从关联理论视角解析认知语境对网络聊天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从关联理论视角解析认知语境对网络聊天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聊天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

然而,相较于面对面交流,网络聊天缺乏直接的非语言信息,同时还存在着分散注意力、简短表达等特点,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交流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效果。

因此,深入探究认知语境对网络聊天的影响,对提高网络聊天的沟通质量,进而培养人们的网络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认知语境对网络聊天的影响。

关联理论是一种新的观念联系理论,提出了“关联集合”、“联想”、“框架”等概念,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关联性和构架性。

在实际应用中,关联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理论研究:介绍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认知语境中的作用,分析其与网络聊天的关联性。

2. 研究设计:通过对网络聊天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立认知语境与网络聊天的关联模型。

3. 实证研究:以某些特定语言现象或情境为例,分析不同的认知语境对网络聊天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4. 研究成果:总结和归纳研究成果,为提高网络聊天的沟通效果和培养人们的网络交际能力提供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探究认知语境对网络聊天的影响,为提高网络聊天的沟通质量和培养人们的网络交际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意义如下:1. 拓展了关联理论的应用领域:运用关联理论研究网络聊天,拓展了关联理论在教育、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应用领域。

2. 增进了对网络聊天的理解:探究认知语境对网络聊天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网络聊天中的语言现象和交流效果。

3. 促进了网络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研究认知语境对网络聊天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网络交际策略,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网络交际能力。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网络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具体方法如下:1. 文献分析:对关联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了解该理论的研究现状、方法及主要应用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就是省力 , 简而言之 , 是通过最少的努力和劳动获 得最 佳 的效果 。与此同时 , 获得最佳 的关联 , 要 必须要满足 两个基 本条件 : 第一 , 说话者 的语 言首先能够足以吸引听话人 的 注
重大 的影 响。同时 , 格赖斯提 出了“ 际的合作原则 ” 交 交 。“ 际 的合作原 则” 出 : 要 理解 说话 人 话语 的隐含 意 义 , 指 “ 靠 的是语用推 理 , 而语境 和交 际的一般原 则是 实行 语 用推 理
文献标识 码 : A


示一推理 ” 的过程 。然而 , 关联理论把交际行为看作是 明示
1关联 理论 丰富的哲学内涵 .
“ 关联理论是对言语交 际的哲 学思考 , 现 了深刻 的哲 体 学 思想 ” 梁文华 ,9 8 。他认 为关 联 理论 中的关 联具 有 ( 19 ) “ 客观性 ” 从本源上讲 , 联并不发 源于语 句 之中 , 。“ 关 它是 事 物间建立起来的关系 , 关联是 客观存在 的” 。关联理论还 具 有普遍联系性 。关联是客观存在 的 , 又是普遍 存在 的, 关 联理论 体现 了辩证唯物主义 的普遍联 系的观点 。事 物之 间 是 普遍 联系的 , 这种 普遍存 在的关 系反 映在人 们 言语 观上 必然存 在其普遍联系性 , 即关联 性。有人说 , 联是相 互联 关
语境还具有 即时性 。
3 关联理论 的最佳关 联原则 . 18 96年 ,pre 和 Wio S eb r s l n提 出 的关联原 则是 , 每一 个
3 关联 理论 是对 Gle . r 理论 的修 正与补充 c 16 9 7年 , 国语 言学 家格 赖斯 提 出 了会话 含 义 理论 , 美
的重要依据 , 关联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 而来 的。
二、 关联理论 的主要观点
1 关联理论 的交 际观 .
意力 ; 第二 , 听话者也需要 在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意力的同时付 出一定努 力, 以保证语境效果 的存 在 。只 有说话 人为 自己的话 语提 供 最佳的关联时 , 听话 者才能 对话语有 一个 正确 合理 的理
原则 , 这是关联理论 的核心 原则 。
个动态语境 。认 知语 境是听话人 的一个重新构建 和不断 循
环 的过程 , 在语言 的理解 过程 中不断 地选 择结果 。认 知 是
语境除 了动态性 以外 , 房殿 霞在 《 关联 理论 的认 知语境 观 》
(06 中还提 到认 知语 境 还具有 人本性 、 20 ) 可选 择性 和完 形 性 。白彬 、 丽田在关联 理论 的语用 价值 分析 中认为 认 知 朱
富的理 论来源。关联理论的科 学性 , 对语 用学的理 论体 系、 究方 向及研 究范 围产 生 了重 大影 响 , 研 给人 们打 开 了
新 的视 野 。本文就关联理论产 生的理论基 础 、 关联 理论的主要观 点 以及 关联理 论的 应用等 几个 方面对 关联 理论
作 一综述。
关键词 : 关联 理论 ; 知 语 境 ; 联 原 则 ; 论 基 础 认 关 理 中图分类号 :00 H 3 关 联 理 论 的理 论 基 础
第3 l卷 第 5期 20 11年 5月
成 宁 学 院


Vo . 1 31, . No 5 Ma 2 v. 011
J u n l fXi nn i e st o r a o i g Un v r i y
文 章编 号 :06— 32 2 1 )5— 0 8— 2 10 5 4 (0 10 0 8 0
解。 三、 部分 学者对关联理 论的评价 自从 Seb r Wio pre 和 l n提 出关联理论 以来 , 内外学 者 s 国
和推理 的行为 , 刘绍忠在 《 关联理论 的交际 观》 19 ) 文 (97 一 中对关联理论 的交际观做 了详细 的介绍 , 并用唯物 的 、 史 历 的和辩证 的态度 发表了 自己的看法 。
2 关联理论 的认 知语境 .
所谓关联理论认 知语境 , 它是指 把语境 当作 是 一个 心 理建构体 , 它存在于 听话 者大脑 中的一系列 的事实 的集合 。 认知语境主要 由词汇信 息 、 百科信 息 以及 逻辑信 息 三种 信 息构成 。认知语境 因人而异 , 同的人认 知语 境是不 同 的。 不 人们通过“ 互显 映 ” 达 到交 际 和理解 的 目的。关 联 理 相 来 论 的认知语境把关联 看作是常项 , 把语境 看作 变项 , 它是 一
关 联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周 杨
( 肇庆 科 技 职业 技术 学 院 外语 系 , 东 肇庆 广

56 2 ) 200
要: 关联理论是 由法国哲 学 家 D n Sebr a. p re 和英国语 言学家 D i r l n 18 e deWio 在 9 6年提 出的。关联理论 有 丰 r s
系, 关联性是普遍联 系的观点在 言语 交际 中的体现 。同时 , 关联 理论体现 出人 的主观能动性 。 2 关联 理论的另一理论基础是人类行 为理论 . GK Z f . . i 作为人 类 行为 的研 究者 , 在 《 p 他 人类 行 为和 省力原 则》 中提 出了人类行 为理论 。他 提出 , 力原则是指 省 导人类 行为的基本准则 , 句话讲 , 换 就是每个人 从事何 种活 动都期 盼 自己用最少的努力去获取最好或 最理想 的效果 与 结果 。S ebr Wio pre 和 l n受此 观点 的启 发提 出了最 佳关 联 s
他用这个理 论来解 释人们 在交 际过 程 中所 说 的和所 蕴 含 的 。该理论 的提出在 西方语 言哲学界和语言学 界都产生 了
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 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 最佳 的 关联性 。所谓最佳关 联就是 对话 语理解 在付 出努 力之 后 ,
所 获得的足够和最好 的语 境效果 。人类行为的一个基 本 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