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第五讲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共19页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

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

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公共政策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它是因社会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的通过公共行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不同于个人问题。

个人问题即仅仅涉及某个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问题。

这类问题仅仅涉及到具有个人独享性的私人利益,往往通过市场交换机制或个人自治机制来解决;而当两个以上的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就超出了个人的界限,呈现出团体性和社会性,这就涉及到具有组织共享性的团体利益和具有社会分享性的社会利益,就需要通过团体协商,公共选择等机制来解决。

这时公共机构所作的决策就是公共政策。

我们认为,所谓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分析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一九九五年,家庭养犬在北京城区已从悄悄地豢养变成公开。

许多人将犬看成家庭成员不胜宠爱,甚至不惜一掷千金;同时,养犬的污染、扰民以及袭击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北京市的一位在某百货商场工作的人大代表,因其同事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屡受家养大型犬的袭扰,不甚恐惧且十分愤怒,又因社会上对养犬问题也颇有微词,遂在开市人大会时提交提案,要求禁止养犬。

以此为由头,北京市经过市民参与和人大立法这样自下而上的程序,于1994年11月30日市十届人大十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1995年5月起正式执行。

规定将养犬的地区分为一般限养区和重点限养区。

要求在北京重点限养区禁养大型犬,并限养小型犬。

凡在重点限养区养小型犬的住户必须登记,登记费为5000元人民币(如在限定的1995年5、6、7三个月时间内登记可以优惠到3000元);之后每年须交纳登记费2000元,并强制上保险和为犬免疫,其总费用为2200元左右。

时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35元,这一收费的额度,约占当年人均收入的32%,可见其限制的力度。

即使到了2001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为11578元,限养登记费仍占居民当年收入的17.3%左右。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本章首先弄清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和属性,并 探究其形成、提出和分析的方法等,最后则 要分析政策议程问题,即如何将公共政策问 题提上社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问题。
2020/6/16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涵、属 性与分类
一、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
要弄清公共政策问题,就势必首先涉 及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 公共政策问题 等概念。
问题性质和特点而定。 (2)意见产出:严格区分政策问题意见的产生与评估,应尽量激
发出很多意见。
2020/6/16
(3)意见评估:所有的政策问题意见产出后方才进行评 估。
(4)意见排序:政策问题意见评估结束后,对所提出的 政策问题意见进行排序,同时编制有关政策问题定 性和解决方面的计划方案。
3.该方法主要是要提高脑力激荡团体成员间的共识程 度,其主要的局限性在于:有可能削弱有关政策问题 本质的创造性冲突和争论。
2020/6/16
六、假设分析法
1.假设分析(Assumption Analysis ),是一 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立论假设,创造 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
2.这一方法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 (1)弄清分析人员、决策者、利害关系人对问题
所做的基本假设; (2)比较和评估这些假设;
2020/6/16
3.技术角度:从纯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探寻 到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性所在,可以将问题 的特征和严重危害程度加以定量化和定性化 地反映出来 。
2020/6/16
三、类别分析法
1.类别分析法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 两个过程。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政策问题细 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逻辑归类指将多种问题 组合成一个大的类别。
五、头脑风暴法

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 公共政策 教学课件

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 公共政策 教学课件

进一步理解方案规划

方案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既定的公共政策问题 方案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

方案规划既是一种研究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
二、方案规划的程序
问题 界定
目标 确立
方案 设计
方案 评估
方案 抉择
1、问题界定
问题症结分析 问题察觉
•问题情境 •问题实质 •问题危害
问题原因 分析
重庆公租房建设目标 2010年2月,重庆正式公布的公租房建设方案是: 未来10年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前三年,主城区 和郊县各建成1000万平方米,其余2000万平方米再 择机建成。 6月底闭幕的重庆市委三届七中全会,将这个目 标调整为,前三年在主城区建成2000万平方米,全市 建成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 今年9月,主城区公租房开工量已达到990万平方 米,加上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开工的面积,全市公租 房开工面积已达到120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委、市 政府今年的目标任务。
公共政策方案抉择的标准 公共政策方案抉择的依据在于元政策的要求和价 值标准。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标准: 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公共政策方案本身体现基 本国策的精神,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这是进行方案 抉择时最主要最基本的标准。

尽可能少地消耗公共政策资源。 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的小。 在政策方案实施中产生的副作用尽可能小。
对公共政策方案后果的预测实际上属于公共政策 评估的范畴,这种预测发生在公共政策付诸实施以前, 属于评估中的事前评估。 决策者可以利用其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比较每一 个方案,对方案实施的成本和收益、实施中可能碰到 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可能性与程度、可靠性等因素进行 评估,在此基础上列出各方案的优点与缺陷,并以此 作为最终对方案进行取舍的依据。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公共决策与决策者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公共决策与决策者

群 体
实际的评价和分析。
思 维
顺从性思维方式;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盲目乐观地选择信息;群体极化
四、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领导要支持有异议者表达见解;
避 先告诉群体成员,让每个人独立地思考问题,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思 群体在决策讨论时,领导者不要在开始时就
维 的
表达自己的倾向性意见;
方 在意见统一后,不要匆忙作出决议,要创造

进 渐进决策是决策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

策 渐进决策是由现行政策的沉淀成本决定的;

式 渐进决策可以避免严重的、持久的错误;

成 渐进决策是与人性相适应的。

七、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渐进决策模式的缺陷:
按照渐进决策模式做出的决策往往反映的

是社会中势力最强且又组织起来的那部分
视 决

出先后顺序;
容 决策者正确地选择最大限度地实现预定目标的那
个方案。
七、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全部详细的决策信息;

性 能够了解所有人的社会价值取向;

策 能够寻找到所有的决策方案;

式 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方案所可能产生的后

果;

限 能够正确地选择最有效的决策方案。

七、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满意决策准则:在决策时,确定一套标准,

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
限 理
替代办法,如果考虑中的替代办法满足了

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替代
决 策
办法就是令人满意的,就可以选定并执行

政策方案的形成

政策方案的形成

公共政策学 (第五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授课教师: 教育学院 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昕
汇报人姓名
01
02
03
04
05
CONTENTS
政策方案的形成
政策方案的形成
一、设定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的定义: 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1)主体:公共组织 (2)基础:公共政策问题 (3)表现形式:目的、指标、效果
政策方案的形成
五、实例: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政策的确定 4、后果? (1)反对声强烈 ※英国最大的地方教育当局之一,肯特郡教育局长普莱克曾在 《泰晤士报教育副刊》上发表长篇文章,谴责政府的直接拨款 学校政策,认为它破坏了英国的公立教育制度。全国家长和 教师协会联盟也指出:“我们的推论是,设立直接拨款学校的 建议将破坏而不是改善公立教育。这个建议必将遭到那些 关注公立教育系统内大多数学生的人士的反对。” ※1994年7月工党在教育白皮书中,明确提出要废除学校基金处,重新将直接拨款学校置于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之下。
政策方案的评估与优选
政策方案的形成
01
02
政策方案的评估与优选
政策方案的形成
政策方案的形成
四、政策比较研究的重要性——政策转移 政策转移(Policy Transfer)就是一个政策借用国(Borrowing Country)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 1、在制定政策方案的过程中,采用政策转移的优势: (1)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脱离全球的经济体系及摆脱全球的经济压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经济方面越来越具有同质性。 (2)政策转移对于政策制定的明显优势在于政策方案规划的快速、便捷,同时又成本低廉。 (3)其他国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暴露的缺陷,能够给本国政策方案的制定提供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4)其他国家成功的公共政策容易得到各方的认同,并且各主体会依据本国的情况,对政策作出相应的修改。

公共政策概述PPT课件

公共政策概述PPT课件

第50页/共125页
案例
• 维权之艰难,拆迁之尴尬。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51页/共125页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52页/共125页
理念
• 强制性与合法性一体,合法性是基础,强制性是保证。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53页/共125页
(3)过程性和阶段性
• 过程论 • 启示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54页/共125页
过程性与阶段性图示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公共政策学
政策议程、 方案规划、 政策合法化
政策制 定
政策执 行
执行准备、全 面实施、总结
新的过 程
政策过程
政策监 控
政策调 整与终

政策评 估
第55页/共125页
启示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22页/共125页
集中表现
• 1、公共政策是公共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 2、公共政策是政治统治、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的工具;
• 3、公共政策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23页/共125页
图示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 值做有权威的分配。
• 政策过程是一体的,不可分割。应树立全局观。 • 每个阶段或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政策效果。应做好本职工作。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诸专业使用 宋书印制作
第56页/共125页
(4)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
• 对政治性的理解 • 对公共性的理解 • 集政治性与公共性于一身的公共政策 • 启示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共20页文档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共20页文档
公众议程,就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 和共同讨论,并联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 措施或制定政策加以解决的议程阶段。
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 过程。又称正式议程。
(2)另一种观点,认为一般将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 程两大类。
系统议程,就是一种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现象或 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和对策的过程。
“公共问题、社会问题只有当通过个体与集团的行动向政府 有关部门提出,而且该问题又属于该部门的权限,政府又试图 采取干预的手段去解决时,才会把它们列入政府议程,此时的 问题就成为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起因是由于人们的价值观、 利益与现实冲突而产生的挫折与不满足感。”
综合以上的定义,认为,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 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 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 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 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3、这些问题对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产生了不良影响,影响到 人们的各种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与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规 范等发生冲突,引起了人们的各种挫折感和不满足感。
4、这些问题得到社会中与之相关的个人或团体的认同,并 表达出来,向政府部门传达。引起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的注意, 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并成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直到给予解 决的那些问题。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 与认定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第五讲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德尔菲法的特点
1.匿名性
2.有利于信息反馈和思想沟通 3.德尔菲法的预测结果易于统计
(三)德尔菲法需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匿名原则
2.循环往复原则
3.控制反馈原则 4.团体回答统计原则 5.专家共识原则
(四)德尔菲法的步骤
1.设计意见征询表
自己身份的发现问题的方法,该类方法主要 有领导调研、新闻报道、统计分析、信访和 学术研讨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政策问题的来源
(一)发现问题的方法 2. 非公开方法
非公开方法是指调查者不表明自己真实身份
或调查的信息不公开的发现问题的方法,该 类方法主要有领导私访、内参、国际交流和 民意调查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 、什么是政策问题
(三)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
1. 三者的区别
2. 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
(1)引起重视
(2)得到表达
(3)付诸行动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 、什么是政策问题
(四)政策问题的含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
准则 议题范围的选择;禁止对别人的意见品头 论足;不分尊卑;发言要简练;不准私下 交谈;不能代替或宣读发言稿
第二节 政策问题研究的方法
2.专家会议法
(5)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第三,选择合乎要求的与会专家
专家的专业与议题对口;地位平等;核心成
员;遵循科学的步骤和顺序
头脑风暴法的一个经典案例
感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 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 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 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政策形成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政策形成
(一)过失性社会问题 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 由于不符合社会规范,而容易被察觉。
(二)结构性社会问题 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由于符合社会规范,而不容易被察觉。
3
三、社会问题的比喻(自学)
◆ 急性病 ◆ 慢性病 ◆ 自愈性疾病 ◆ 晚期疾病 ◆ 先天性疾病 ◆ 传染性疾病 ◆ 不治之症 ◆ 医源性疾病 ◆ 食源性疾病
第五章 政策形成
第一节 社会问题
1. 社会问题的产生 2. 社会问题的类型 3. 社会问题的比喻 4. 定义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 政策议程
1. 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2. 政策议程的类型 3. 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4. 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5. 政策议程与突发事件
第一节 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的产生 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
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主观认定经常存在很大分歧。(随时间,随 个体而不同。)
请思考: 随时间?有哪些问题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后又被人们认为不那么严重或者不是社会问题?反之亦然 随个体?有哪些问题有些人认为很严重,有些人认为不是社 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五、政策议程与危机突发事件
你所了解到的中国以及世界的危 机事件有哪些?
12
(二)风险社会
◆ 风险
Risk源于Risque(意大利语),最早出现于16世纪航海贸易与保险业 中。风险的最初含义为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 传统社会(阶级社会) 风险社会
13
(三)传统社会与风险社会
4
四、定义问题的基本步骤(自学)
一、问题察觉 二、问题界定 三、问题描述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 一个问题要想达到公众议程的程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1)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或至少也必须为公众所感觉。 • (2)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 (3)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
适当的关注。
•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入关切,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 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第1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 1、定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
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点
• (1)关联性: 政策问题并非单独孤立地存在,事实上,某一领域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
到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
• (2)主观性: 有些社会问题已存在,但公众对此的诉求却未得到重视,一些并不是最普遍
• 2)基本政策 通常是高层次的、大型的、长远的、带有战略性的政策方案。 元政策侧重于价值陈述,它为所有的政策提供价值评判的标准;
基本政策则侧重于目标陈述,为相关范畴内的
凡在元政策和基本政策的范畴以外的政策,都可归入具体政策。
它的具体性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具体政策是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2)结构适度的政策问题 涉及一个或几个决策者;有限的替代方案;方案的效用一致能够反映目标的一致
性;但结果是不确定的,也无法加以计算,从而误差的概率也无法估计。
3)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涉及许多决策者,效用相互冲突或末知,各种替代方案末知或不能渐进排序,结果 也末知。涉及许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由于利益上的相互冲突,很难在价值方面达 成一致。
• (4)动态性

第四章 政策问题形成及认定keyong

第四章 政策问题形成及认定keyong

4、按公共政策问题作用的范围
全国性问题:国家整体共同面对的问题 区域性问题:本区域独特问题 地区性问题:本地区独特问题
5、按公共政策问题的功能
指导性问题:对国家整体发展产生影响的问题 分配性问题:涉及各行业、部门、单位及成员资源调整、利 益分配的问题 限制性问题:对某些行业、部门、单位及成员资源、利益进 行限制的问题
(二)政策议程的类型 (科布和埃尔德)
1、系统议程:(公众议程)
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向政府 提出政策 诉求,要求加以解决的政策议程 (新闻媒体起重要作用)
2、正式议程:(政府议程)
社会问题引起政府的关注,并列入政府正式讨论和认定的政策议程 (专业研究人员和政府决策人员起重要作用)
3、 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认定)要 经复杂的程序,是政策议程的建立过程
政策议程包含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二者处于不同阶段,有本 质不同。进入政策议程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美学者科布等提出政 策议程确立过程的三种模型
3、系统议程和正式议程的区别 (1)系统议程:(公众议程) 政策问题发生的创始阶段 许多政策问题可 不涉及可行性解决方案 能不经过公众议程, 而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 体现众说纷纭特点 (2)正式议程:(政府议程) 政策问题认定、解决的实质议程,最后阶段 最终认定与政策问题有关的事实 采取具体方案解决 总结: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过程
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并非采用一种模型而是采用多种模型
本章小结
1、 公共政策问题是政策制定的起点
要解决社会问题,首先要确定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具 有关联性等特征。按不同标准,公共政策问题分为不同类型。
2、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来源)有多种因素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问题的认定)【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问题的认定)【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策问题的认定一、概念解释1.公共政策问题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

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让某些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直至上升为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少数个人行动就能奏效的。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社会问题要列入政策议程,必须是那些被认为是很重大的问题,值得政府给予更多的注意,并依法采取政策行动加以解决。

2.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法答: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首先通过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其优点体现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灵活简洁。

具体操作中,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分类分析方法。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

3.政策议程答: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及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及认定

第七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涵、属性与分类一、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要弄清公共政策问题,就势必首先涉及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等概念。

1.所谓问题(Problem),通常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正因为这种差距,才导致很多紧状态。

2.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公共问题(Public problem)和公共政策问题(Public policy problem)这三个概念的涵义较为接近,易于造成混淆。

对此,有学者曾从彼此概念外延关系上提出:三者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差异。

3.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涵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涵,应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述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称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1.关联性与公共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四、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1.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1)在结构优良的问题中,决策者人数较少,只有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仅有几个。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ppt课件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ppt课件
政治动员型—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导人主动提出其政策意向,并 使其进入政府议程。
ppt课件
19
( 2)金登的多源流模型
• 美国著名的公共政策学家金登建立了多源流理论, 该理论最早出现于1984年出版的《议程、备选方案 与公共政策》。他认为,“一个项目被提上议程是 由于在特定时刻汇合在一起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而并非它们中的一种或另一种因素单独作用 的结果。”这种共同作用就是多源流理论所讲的问 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者交汇。
某一问题的紧迫也可以为政策建议打开政策的窗口。
ppt课件
25
政策之窗关闭的原因:
1)参与者认为已经通过决策把问题解决了。 2) 参与者可能没有争取到行动,不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
精力和政治资源。
3)促使政策之窗打开的事件可能会消失。 危机和焦点事件可能是短暂的。
4)人事变化。 5)没有备选方案,机会消失。
• 2011年12月11日,《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简 称《校车安全条例(草案)》) 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广泛征 求社会各界意见--共八章五十九条,对校车服务提供单位、 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人、校车通行安全、校车乘车安 全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 2012年4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并 实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得以发布,速度之快国内公共 政策领域中较为少见,因此该案例具备研究的典型性。
车”竟然挤进了64名学生,事故最终造成21死43伤。
因事故的严重后果,促使公众感知的形成,进而对
政府感知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政府有关部门经过
多方信息整合,对政策问题的情境有较为清晰、明
确的感知。
ppt课件
27
• 校车安全问题属于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类社会问题, 其原因既有政策制度设计的缺失,也有政府在基础 教育中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在现阶段 显得尤为突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一扩 再扩。许多居民的居住地距学校集聚的中心城区越 来越远,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 校车无疑是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优化教 育资源,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其 重要措施是“撤点并校”(撤销教学点,合并学 校)。教育资源虽然集中了,但也间接导致了安全 隐患。 “撤点并校”催生了“校车”,但与此相配 套的校车管理制度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校车运 营过程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又催生了“校车 事故”。该事件引起多方主体的关注,外部民意表 达自下而上对政府产生了巨大压力,从而促使这一 政策问题得以界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4、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第四种权力,因为大众 传媒能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
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1)官方的研究机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民间的研究机构 3)大学的研究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与分析
一、界定与分析的实质
分析者试图以具体的术语构造问题,并提
出明确的问题陈述(或命题),使当事人或决 策者对问题的政治和技术方面有充分的了解。 如“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观念问题”
2、在问题界定中可提出如下问题 1)这种状况是如何产生的? 2)为什么它是一个问题? 3)谁认为它是一个问题? 4)解决方法是什么?
三、问题界定的步骤
问题分类较多,在此只谈两类:
1、按问题发生的社会领域
自然灾害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 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外交问题、
民族问题等。
2、按问题发生的区域
全国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地方性问 题等。
四、认清政策问题的意义
1)问题的认定是提出恰当方 案,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
2)问题的准确确认及其方案 的制定可以节约大量的政策资 源。
源短缺、金融危机等。
技术变革:技术伦理等 环境变化:沙漠化、雾霾问题 社会变革:城市化、失地农民
上述各种因素影响的关联性
2、国际原因
战争、经济竞争、 军备竞赛等。
全球化形成一国 影响的国际性。
南海问题之争。 钓鱼岛之争。

二、公共政策问题提出者
1、政府部门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
政府(部门)负有维护社会稳定,促 进社会发展的职责。
第九章 公共政策问题
/video/VSET100187397183/c96808f5a2cb4 1f5a98885d331e2168b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2)危机中的公共政策制定
特点:事态严峻、时间紧迫、信息不充分、资源有限 原则:①权力相对集中
②以结果优先 ③短期目标优先 ④强制推行 ⑤准备承担风险
5、中国的政策制定
(1)、中国政策制定的过程
立项 →起草(设计) →审查 →决定和公布
(2)、中国政策制定的特点 (3)、中国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三、公共政策执行
①政策目标定义 ②政策目标的作用 ③确立政策目标应注意的问题:针对性、具体性、层次性、可 行性、规范性
(4)政策方案设计选择
①定义
②地位 ③设计主体:政府系统内部、政府系统外部 ④设计步骤:轮廓设想—精心设计—评估、效 果预测
4、公共政策的改善
(1)高度关注政策失败
①政策干预失当
②问题诊断错误 ③价值和目标选择的错误 ④政策设计不合理
③管理功能 :政策的管理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计划:即通过政策,对整个国家的活动进行规划和部署,保证国家活动有目的、 有秩序地进行。 ——控制:即通过国家政策,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 ——协调: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中有许多利益关系需要协调。 ④象征功能 : 公共政策影响和改变公众的看法、观念或思想意识的功能。 政策的制约功能、导向功能、管理功能和象征功能在政策实践中不能截然分开。 任何政策都具有这四项功能,都是一种综合作用。不过每项政策的功能有其不同的侧 重点。
二、公共政策制定
1、政策问题与社会公共问题
①政策问题含义:是指由政策主体列入政策议程,通过制定政 策加以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②产生原因:个体失律;市场失灵;政策失效(失败) ③社会公共问题成为政策问题的两个条件:一是该问题属于政府 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该管);二是该问题属于政府能够管理 的事务(能管)。

【公共政策分析】_政策问题的提出与确认

【公共政策分析】_政策问题的提出与确认
1重要性原则2紧迫性原则3关联性原则4可解决性原则2判断和筛选政策问题的主要方法判断和筛选政策问题的主要方法n集体意见法n德尔菲法n头脑风暴法3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问题源于社会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成为政策问题还必须对这些问题给予确认可以通过两种途径
n 公共政策问题的筛选 n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7.2.3.1 政策问题的筛选
所谓的政策问题筛选,是指政策研究和制定者,依据一定的筛选标 准,将主要的和迫切的政策问题从政策问题集合中确认出来的活动。
1. 政策问题筛选应遵循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 (2)紧迫性原则 (3)关联性原则 (4)可解决性原则
然而,事实上公共部门很少能及时发现、确定或认清所有的重 要问题:
首先,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问题都很复杂,有的问题不易认清; 其次,许多问题隐含而不明显; 再次,政治人员通常为目前迫切的问题所困,没有时间注意将来
的问题。
2、政策问题确认的准则
n 政策问题是社会问题 n 政策问题是影响面广、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n 政策问题是影响程度大的问题 n 政策问题是政府及其部门有责任干预的问题
n 另一个渠道是政策研究部门或政策决策部门在研究社会问 题或制定相应政策过程中,认为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为了避免新的问题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而制定的相应政策。
n 7.2.2.2政策问题提出的具体渠道
1.利益群体的反映 2.决策咨询的信息 3.政策实施的反馈 4.政策决策的考虑
7.2.3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
2、判断和筛选政策问题的主要方法
n 集体意见法 n 德尔菲法 n 头脑风暴法
3、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政策问题的确认 政策问题源于社会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成为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以上的定义,认为,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 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 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 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 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启动公共政策议程的源泉和动力。这 些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并进行 广泛的议论和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要求,进入公众议 程阶段。这就启动了一个公共政策议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公共政策议程的议决
所谓政策议程的议决,是指政府有关政策部门和机构,根据 自身的价值观或立场,结合对公众心理需求的分析,在无限多 样的社会问题中遴选出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制定公共政策解决 的对象。
公众议程,就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 和共同讨论,并联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 措施或制定政策加以解决的议程阶段。
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 过程。又称正式议程。
(2)另一种观点,认为一般将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 程两大类。
系统议程,就是一种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现象或 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和对策的过程。
3、这些问题对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产生了不良影响,影响到 人们的各种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与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规 范等发生冲突,引起了人们的各种挫折感和不满足感。
4、这些问题得到社会中与之相关的个人或团体的认同,并 表达出来,向政府部门传达。引起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的注意, 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并成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直到给予解 决的那些问题。
(3)另外,最近国外有学者将公共政策议程按政策问题的重 要性程度分为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
实质性议程,指认定那些影响深远和潜在意义重大的政策问 题的议程。这些问题常常引发社会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和激烈 争论。
象征性议程集中的问题多为涉及社会的一些价值、情感和精 神激励因素而同样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实质性问题通常进入实质性议程,但有些实质性问题因为条 件的限制和有关方面的压力而不能立即得以实质性的解决,只 好象征性地处理了。
公共政策问题并不是由单一主体来确认的,而是由多方主体 来认定的。主要包括:
(1)最主要、也是最经常的确认公共政策问题的主体是政 府部门。
(2)政治领袖。 (3)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 (4)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5)社会公众、大众传媒。
2、政策问题确认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政策问题确认的条件 1、客观情势的存在 2、发出强烈的公众诉求 3、问题的影响程度深,影响范围广 4、属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问题 5、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二)公共政策议程的启动与议决
1、政策议程的启动
有学者把政策议程引发机制分为内在和外在的两种形式。
内在的引发机制包括:1.自然灾害;2.意外的人为事件;3. 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4.资源分配中的偏执与失衡;5.生态变 迁。
外在的引发机制主要包括:1.战争;2.武器技术的重大发展; 3.国际冲突;4.世界性联盟的格局发生的变化。
如果给其作一个界定的话,我们认为:政策议程通常是有 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 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关于公共政策议程的层次和阶段也有不同的理解。
(1)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共政策议程通常包括公众议程和 政府议程两个相互关联的议程阶段。
一般来说,公众议程和公共利益的表达相关联,而政府议程 和各种利益的综合相关联。
1、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性
(1)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存在性 (2)公共政策问题的相互关联性 (3)公共政策问题的层次性 (4)公共政策问题的变迁性
2、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1)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具有人为性 (2)公共政策问题受人们的利益和价值观的影响 (3)公共政策问题受人们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影 响
风险性问题是指,在解决此问题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 政策价值目标相互冲突,许多方面又都具有不可预测性,需冒 很大的风险。
3、从作用范围看,公共政策问题可以分为全国性问题、区 域性问题和地方性问题。
4、其他的分类。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一)确认政策问题的主体及其交互作用
1、确认政策问题的不同主体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及其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1、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是,按照公共政策问题所属的不同领 域,将公共政策问题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人口、教 育问题等等。
2、按公共政策问题的确定程度可以分为常规性问题和风险 性问题。
常规性问题是指,政策问题所面临的情景是相当确定的,存 在可数的备选方案,在政策价值取向上容易达成共识,并且能 对每个方案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和事先预测,从中进行较优的 抉择。
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在人们向政府提出的成千上万个 要求中,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得到了公共决策者的密切关注。 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构成 了政策日程。”
我国学者张金马认为:“所谓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纳入 政治或政策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它提供了一条政策问题进 入政策过程的渠道和一些需要给予考虑的事项。”
张金马认为:“政策问题是尚未被实现的社会价值或需求, 而这些需求或价值能够通过公共活动来加以实现。”
“公共问题、社会问题只有当通过个体与集团的行动向政府 有关部门提出,而且该问题又属于该部门的权限,政府又试图 采取干预的手段去解决时,才会把它们列入政府议程,此时的 问题就成为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起因是由于人们的价值观、 利益与现实冲突而产生的挫折与不满足感。”
案例分析:“农民工:中国劳动政策的新议题。”
(三)确认政策问题的过程及方法
1、确认政策问题的过程
(1)问题察觉 (2)问题描述 (3)问题分析 (4)问题界定
2、确认政策问题的方法
(1)边界分析法 (2)多角度分析法 (3)类比分析法 (4)头脑风暴法 (5)其他方法。
三、公共政策议程
(一)公共政策议程的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