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规范
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流程
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流程
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流程:
⒈准备工作
⑴检查呼吸机设备是否完好,包括电源、气源和连接管路等。
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设置。
⒉患者接入呼吸机
⑴为患者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包括呼吸道通畅性和氧饱
和度等。
⑵将呼吸机的导管与患者的气道连接,确保连接紧密且无
漏气。
⑶确保患者适当定位,可以采用头枕或安全带固定。
⒊呼吸机模式设置
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如辅
助通气模式、控制通气模式等。
⑵根据患者的体重、性别和年龄等,设定合适的通气参数,包括潮气量、频率和吸气末正压等。
⒋呼吸机监测与调整
⑴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气末
正压等。
⑵根据患者的生理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⒌氧气供应
⑴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和需要,调节呼吸机的氧气浓度。
⑵监测氧气浓度和流量,并及时调整。
⒍呼吸机维护与消毒
⑴定期清洁呼吸机设备,包括导管、滤芯和面罩等。
⑵定期进行呼吸机设备的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附件:本文档附带呼吸机操作手册和呼吸机设备清洁消毒说明。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呼吸机:一种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⒉辅助通气模式:一种呼吸机模式,通过提供额外的气流来辅
助患者的呼吸。
⒊控制通气模式:一种呼吸机模式,呼吸机完全控制患者的呼吸,包括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等。
⒋潮气量:每次呼吸中进入患者肺部的气体体积。
⒌吸气末正压:呼吸机在呼气结束后维持在呼吸道中的正压。
急救呼吸机操作规程
急救呼吸机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急救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正确操作急救呼吸机对于救治患者、保护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呼吸机的操作规程,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正文内容:1.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1 确认设备完好- 检查急救呼吸机的电源、氧气及压力表等部分是否正常工作。
- 检查呼吸机的管路、面罩等是否完好无损。
1.2 准备患者- 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 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呼吸状态。
2. 操作步骤2.1 设定呼吸机参数-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设定合适的呼吸机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等。
-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模式,如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压力支持通气模式等。
2.2 连接呼吸机- 将呼吸机的管路与患者的气道连接,确保连接紧密、无漏气。
-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面罩或气管插管等适当的气道管理方式。
2.3 启动呼吸机- 打开呼吸机的电源,确保电源正常工作。
- 启动呼吸机,并根据设定参数开始辅助患者呼吸。
3. 注意事项3.1 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 持续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等参数,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 注意患者的呼吸音、胸廓起伏等指标,判断呼吸是否正常。
3.2 定期检查呼吸机- 定期检查呼吸机的管路、面罩等部分是否存在损坏或漏气情况。
- 注意呼吸机的电源和氧气供应,确保正常工作。
3.3 处理紧急情况- 在呼吸机出现故障或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手动通气等。
- 保持冷静,及时呼叫医护人员,寻求专业帮助。
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急救呼吸机的操作规程,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正确操作急救呼吸机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需要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关注患者的呼吸状态,并随时准备处理紧急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icu技术操作规范
icu技术操作规范XXX:ICU技术操作规程ICU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操作规程1、查对病人,神志清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接通电源、气源,接模拟肺开机,开显示屏。
3、根据病情,调节各参数:通气方式、FiO2、VT、R、I/E、PSV、PEEP、灵敏度等,设定报警范围:高压限、低压限、分钟通气量低限、分钟通气量高限等。
4、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5、湿化器加灭菌蒸馏水至标准刻度,打开电源,调节加热温度至需要温度。
注意储水器处于管道的最低位置,防止积水倒流。
6、去掉模肺,连接病人,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报警情况,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7、记录:上机时间、相应参数、上机前血气结果。
8、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气道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病情的变化,上机半小时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参数调节。
19、待病人血气分析、呼吸频率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强,自主呼吸方式1小时以上,没有呼吸困难征象时,可间歇停呼吸机或停机。
10、将呼吸机与病人分离,关主机、空气压缩机、监护屏开关、湿化器开关、切断气源、电源,消音。
11、整理床单元,并继续密切窥察病人呼吸情况。
12、去除湿化器内滤纸,各部位消毒后备用,防交叉感染。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纵规程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2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呼吸机使用技术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呼吸机使用技术规范【名词定义】转运呼吸机是指在患者转运过程中使用的机械通气辅助装置。
【适应证】1.野外抢救。
2.院前急救。
3.不能脱离呼吸机患者的院内转运。
【禁忌证】1.转运过程中通过简易呼吸器或便携式呼吸机不能维持足够的氧合。
2.转运中无监测仪对患者的心肺状态进行监测。
3,转运中不能维持患者气道开放。
4.无配备专业的转运人员。
5.患者病情不稳定。
【目的】保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维持足够的氧合。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11年制定的《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草案)》和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专家组于2017年制定的《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共识一一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草案)》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而制定。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Drageroxylog3000plus转运呼吸机使用说明书。
【准备】1.用物准备:氧气瓶、转运呼吸机一台(检查储备电池电源是否充足)、配套的转运呼吸机管路一套、模拟肺、压力采样管、转运箱一个(内置简易呼吸器一套)、转运监护仪一台、听诊器、检查手套、洗手液、护理记录单,检查用物的有效期,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3.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关闭门窗(或窗帘),请无关人员回避,保护患者隐私。
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5.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配合操作。
【操作流程】1.素质准备服装整洁6.评估L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病情、治疗情况、心肺情况、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报告2.检查气管接口与机器接口是否相匹配3.人工气道的种类、插管深度、固定的松紧度、气囊充气情况4.是否需要吸痰7.洗手戴口罩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4,物品准备氧气瓶、转运呼吸机一台(检查储备电池电源是否充足)、配套的转运呼吸机管路一套、压力采样管、转运箱一个(内置简易呼吸器一套)、模拟肺、转运监护仪一台、听诊器、检查手套、洗手液、护理记录单,无创通气时检查无创面罩有无破损漏气,检查用物的有效期,物品处于备用状态5.解释核对采用两种身份识别的方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腕带、床头卡),对清醒患者核对解释,取得合作6.开机检查设备工作状态1.检查电源指示灯是否亮2.开机按下电源键,检查电池标志是否满格3,选择成人重复使用呼吸机管路,设备自检7,检查氧气瓶压力检查氧气压力表显示在10〜15MPa8.连接气源将转运呼吸机与氧气瓶相连接9.安装管路和呼吸阀按说明书正确安装转运呼吸机管路和呼吸阀10.调节模式参数及报警设置1.床位医生/呼吸机治疗师调节转运呼吸机模式参数及报警范围2.连接模拟肺试运行,正常工作后将呼吸机推至患者床旁IL再次核对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清醒患者解释沟通,必要时吸痰12.连接患者将患者气道与转运呼吸机管路相连接13.转运前观察观察呼吸机是否正常运行及患者生命体征,3〜5分钟后床位医生确认病情允许转运14.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时间及患者转运前的生命体征15.转运中护士站在患者头侧,观察:1.患者病情、神志、面色、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胸廓起伏等2.机器运行情况,有无机器报警及人机对抗3.各管路有无滑脱、阻塞4.氧气瓶压力16.到达目的地L转科:协助接收护士妥善安置患者,做好交接班2.转运至医技部门:协助医技人员妥善安置患者,观察检查过程中的机器运行情况17.转运后呼吸机终末处理L关闭机器电源及氧源,充电/充气备用2.终末处理:(1)对重复使用呼吸机管路根据说明书进行消毒,一次性呼吸回路弃去(2)呼气阀:根据说明书进行消毒(3)流量传感器:根据说明书进行消毒(4)机器表面:无可见污染的用清水抹布擦拭,有可见污染的(患者血液、分泌物等)用500mg∕L的含氯制剂进行擦拭18.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时间及患者生命体征【注意事项】1.转运前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获得其知情同意并签字。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适应证】1.严重通气不足: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哮喘持续状态,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呼吸肌麻痹等。
2.严重换气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肺部感染或内科治疗无效的急性肺水肿。
3.减少呼吸功耗:胸部和心脏外科手术后,严重胸部创伤等。
4.心肺复苏。
【应用指征】1.临床指征:呼吸浅、慢、不规则,极度呼吸困难,呼吸欲停或停止,意识障碍,呼吸频数,呼吸频率>35次/戚n。
2.血气分析指征:pH<7.20~7.25。
PaCO2>9.33~10.7kPa(70~80mmHg)。
PaO2在吸人FI O2 0.40、30分钟后仍<6.67kPa(50mmHg)。
【禁忌证】1.未经减压及引流的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
2.中等量以上的咯血。
3.重度肺囊肿或肺大疱。
4.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之前。
5.急性心肌梗死。
(以上均为相对禁忌证)【准备工作】1.检查呼吸机各项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各管道问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各附件是否齐全,送气道或气道内活瓣是否灵敏。
2.检查电源和地线。
3.氧气钢瓶内或中心供氧压力是否足够(氧气压力>10kg /cm2)。
4.湿化器是否清洁。
【操作方法】1.呼吸机与病人的连接方式:(1)面罩:适用于神志清楚合作者,短期或间断应用,一般为1~2小时。
(2)气管插管:用于半昏迷或昏迷的重症者,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如经鼻、低压力套囊插管可延长保留时间。
(3)气管切开:用于长期做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人。
2.呼吸机的调节:(1)通气量:潮气量一般为10~15mL/kg,慢性阻塞肺部疾患常设在8~10mL/k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水肿、肺不张等肺顺应性差者可设在12~15mL/kg。
(2)吸气/呼气时间:阻塞性通气障碍时吸:呼为1:2或1:2.5,并配合慢频率;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吸:呼为1:1.5,并配合较快频率。
应用呼吸机时一般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
呼吸机操作规程
呼吸机操作规程引言:呼吸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
正确操作呼吸机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机的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设置设备、调整参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呼吸机,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恰当的支持和治疗。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呼吸机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确保呼吸机的完好性和安全性,检查机器外壳是否有破损、电源线是否齐全,并确保呼吸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气管插管或面罩,并确保其清洁无菌。
使用气管插管时,先行进行内镜检查,确保插管通畅。
3.准备好适当的人工湿化器,由于呼吸机的通气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气道黏膜干燥,人工湿化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二、设置设备:设置设备是呼吸机操作的关键步骤之一。
下面是设备设置的详细步骤:1.将呼吸机连接到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
2.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如控制通气、辅助通气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医疗团队一起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
3.根据患者的体重、性别、年龄等参数,设置合适的呼吸机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
4.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调整氧浓度和PEEP(正压末梢呼气压)等参数。
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适当的氧气供应。
5.根据需要,设置报警限值,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氧浓度等指标的低限和高限。
确保设备在异常情况下及时发出警报。
三、调整参数:在操作呼吸机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调整。
1.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
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通气情况,以确保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呼吸机操作技术
3c. SIMV模式波形圖解
強制(指令)通氣 自主呼吸
期達觸發
閾僅有壓
吸
力支持
呼
←同步強制通氣
Tm
Ts
↖觸發窗
SIMV是人機合作模式 SIMV在觸發窗期(一般在Tm期中前25%期間)吸氣力達觸發閾即同步強制通氣.
3d. PCV: SIMV+PS的波形圖解
吸氣
只能在Spont.中可應用 流量切換關閉
務必病人觸發
∣←呼
吸氣
時間切換關閉
壓力控制(PC)
↖病人可有或無觸發
PCV的吸氣峰壓設置不宜大於35cmH2O,PSV≯30cmH2O
55bb..VVCCVV和和PPCCVV對對肺肺泡泡充充氣氣的的差差別別
VCV
PCV
➢VCV對阻力高的肺泡可能充氣不足甚至萎陷,而對阻力 低的肺泡則充氣過度甚至發生高容積傷.
II-1. 7200ae操作介面
快速功能鍵
監測區
設置值顯示VCV
報警區
對話窗
VCV設置區
數字
呼 吸
輸入
機
狀
報警設置區 確認
態
模式選擇區
VCV的波型選擇
VI. 呼吸機必需的保養
1. 每個病人使用後必需將左側的或後背的空氣塵 埃篩檢程式清洗乾淨.
2. 吸入和呼出細菌篩檢程式宜用高壓消毒,篩檢程 式宜保持乾燥.
3a. A/C(CMV)模式波形圖解
cmH2O
吸 呼
↑--吸氣無力或無觸發--↑
吸 呼
✓CMV:呼吸機控制病人呼吸,有關參數全由呼吸機控制. ✓除非病人完全無自主呼吸,一般均需使用鎮靜劑.
急救呼吸机操作规程
急救呼吸机操作规程标题:急救呼吸机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急救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对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呼吸支持和辅助。
正确操作急救呼吸机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因此掌握急救呼吸机的操作规程是每位医护人员必备的技能。
一、急救呼吸机的基本原理1.1 空气压力调节:急救呼吸机通过调节空气压力来实现呼吸支持和辅助。
1.2 气囊充气:急救呼吸机通过充气气囊来实现呼吸支持和辅助。
1.3 气囊排气:急救呼吸机通过排气气囊来实现呼吸支持和辅助。
二、急救呼吸机的操作步骤2.1 开机准备:插入气管导管,连接气源,开机准备。
2.2 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的情况设置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
2.3 启动呼吸机:按下启动按钮,开始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和辅助。
三、急救呼吸机的监测与调整3.1 呼吸参数监测:定期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及时调整。
3.2 患者反应观察: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生理反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3.3 报警处理:处理呼吸机的报警信息,及时排除故障。
四、急救呼吸机的维护与清洁4.1 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呼吸机的各项功能,保证正常运转。
4.2 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呼吸机的外壳和气管导管,避免交叉感染。
4.3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护和清洁,保证呼吸机的质量。
五、急救呼吸机的安全注意事项5.1 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急救呼吸机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错误操作。
5.2 呼吸机位置:确保呼吸机的位置稳固,避免摔落或碰撞。
5.3 紧急情况处理:熟悉急救呼吸机的紧急处理方法,保证患者的安全。
结语:急救呼吸机的正确操作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并掌握急救呼吸机的操作规程,以提高急救效率和患者生存率。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规范八十一、有创人工呼吸机使用技术
针筒、吸氧装置、吸引装置等
床边核对
● 携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患者身份 ● 安置患者,取合适体位
安装呼吸机 调试呼吸机
● 安装管路,接模拟肺 ● 装湿化器并加灭菌蒸馏水 ● 固定呼吸机管路
● 接电源、气源(氧气、压缩空气) ● 开机:先开压缩泵,再开主机,调整机器工作压力 ● 调节参数(根据患者) (1)选择成人或儿童模式 (2)选择呼吸模式 (3)设定参数:潮气量(volume of tidal,VT)、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吸呼比
分值 5分
1分 4分
5分 10 分 5分 5分 10 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2分 1分 2分 3分 3分 2分 2分 5分
扣分原因
续表
扣分 得分
操作后 (5 分) 整体评价 (10 分) 理论提问 (5 分)
内容
3.评估 (1)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血气、睡眠、心理状况等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意义,减轻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增加对 治疗的信心 (3)通气方式及人工气道畅通情况,气囊压力、置管刻度及固定情况 (4)环境:电源、氧源、气源齐全
表 81-1 有创人工呼吸机使用技术评分标准
项目
仪表 着装整洁、符合规范 (2 分)
医嘱处理 核对医嘱、打印执行单 (3 分)
评估 1.洗手 (10 分) 2.床边核对患者身份
内容
分值 2分
扣分原因 扣分 得分
3分
2分 3分
八十一 有创人工呼吸机使用技术 255
项目 评估
(10 分)
便携式呼吸机的使用技术
神症状者。
机械通气的禁忌证
❖ 机械通气无绝对禁忌证 ❖ 相对禁忌证: ❖ 1.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
竭。
❖ 2.伴有肺大泡或肺气肿的呼吸衰竭。
❖ 3.张力性气胸病人及未经胸腔解压的严重
呼吸机与病人的连接方式
❖ 1.紧闭面罩。 ❖ 2.经口气管插管。 ❖ 3.经鼻腔气管插管。
普通呼吸机使用的基本 步骤
便携式呼吸机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治疗的目的
❖ 1.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 体需要。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 交换。
❖ 2.减少呼吸肌的作功。
机械通气的广义适应证
❖ 适应证: ❖ 各种原因造成的中枢性呼吸抑制或外周
性呼吸麻痹及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的具体适应证
❖ 成人的呼吸生理指标达到下列标准的任何一项时,即应开始机械通气治疗: ❖ 1.自主呼吸频率大于正常的3倍或小于1/3者。 ❖ 2.自主潮气量小于正常1/3者。 ❖ 3.生理无效腔/潮气量>60%者 ❖ 4.肺活量<10-15ml/kg者 ❖ 5.PaCO2 >50mmHg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除外) 且有继续升高趋势,或出现精
❖
❖ (1)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时 ,呼吸机送气应与病人吸气相配合,以保证 两者同步。一般吸气需要0.8~1.2秒,吸呼 比为1:2~1:1.5。
❖
呼吸机治疗常见的问题及 处理
❖ 人机对抗的原因:
❖ 一.机械通气治疗早期
❖ 神志清楚,呼吸急促的病人,在应用呼吸机 的早期,由于不太明白呼吸机的治疗目的,不能 很好合作,易发生人机对抗.此外气管插管过深 ,进入右侧支气管,也容易出现人机对抗。
机械呼吸直接引起 的并发症
使用呼吸机患者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关于呼吸机相关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关于密闭式吸痰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的研究很多,大多数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密闭式吸痰与使用开放式吸痰相比并 不降低VAP的发生率 Combes 等报道,使用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相比可降 低VAP 发生率。 Lee 等研究认为与开放式吸痰相比,密闭式吸痰对SpO2
操作流程
(5)给氧: 1)经口鼻吸痰者:给予患者吸入纯氧或增大氧流量至 10L/分钟, 时间2分钟。 2)使用呼吸机气管内(气切导管内)吸痰患者:给予2 分钟100%纯氧。
操作流程
(6)取吸痰管:打开吸痰管包装 ,取出手套,戴手套。将无菌纸 铺于患者胸前形成无菌区。 (7)用戴手套的手取出吸痰管, 将吸引器与吸痰管连接,打开吸 引器开关,试吸少量生理盐水, 检查吸引器通畅。
概述
密闭式吸痰系统的构成
密闭式吸痰系统的构成
密闭式吸痰系统的构成
密闭式吸痰的特点
提高工作效率 对心律血压的影响 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控制感染方面 对ICP的影响 对机械通气的影响
并发症及处理
吸入性肺炎 低氧血症 气管组织或支气管黏膜损伤 支气管收缩/支气管痉挛 颅内压升高 高血压或低血压 心律失常
吸痰法
目的
借助吸引装置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 通畅,改善肺通气功能,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 张、窒息等并发症。
【适应证】
1.老年体弱者 2.昏迷、危重、麻醉未苏醒者。 3.各种原因引致的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不能自 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呕吐物的患者。 4.各种原因引起的窒息患者。 5.正在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 1)出现明显痰鸣音或从人工气道观察到有痰液冒出。 2)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血氧分压明显下降。 3)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机上显示气道峰压明显增加或显 示潮气量明显下降。 4)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波形图上显示,压力-时间或 流速-时间曲线中,吸气相或呼吸相同时出现锯齿图形。
呼吸机使用说明书
呼吸机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呼吸机一、产品概述呼吸机是一款先进的医疗设备,旨在为呼吸不畅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辅助呼吸功能。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呼吸机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以及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指导进行操作,以确保您的安全和健康。
二、技术参数1.工作模式:切换模式、辅助模式、安全模式2.氧气浓度:可调节范围20%-100%3.呼吸频率:设定范围5-40次/分钟4.气道压力:设定范围5-30cmH2O5.峰值流速:设定范围2-10L/min6.电源:AC100-240V,50/60Hz7.功率:200W8.噪音水平:<30dB三、产品结构1.主机:呼吸机主控制面板、电源插座、报警指示灯等2.呼吸回路:呼吸机与患者连接的管线和接口3.人机界面:显示屏、操作按钮和设置接口等4.氧气供应装置:氧气气源和供氧管道等四、准备工作1.将呼吸机放置在平稳和干燥的场所,远离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2.检查电源线是否连接稳固,插头是否正常。
3.确保供氧管道安全连接,氧气气源开启并充足。
五、使用方法1.将呼吸回路与呼吸机连接,确保连接紧固无松动。
2.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整。
3.根据医生建议,设置适宜的氧气浓度、呼吸频率等参数。
4.按下开机按钮,呼吸机将自动启动并开始工作。
5.患者戴上口腔面罩或气管插管,确保通畅和紧密贴合。
6.观察显示屏上的呼吸数据,随时调整工作参数以维持患者的呼吸稳定。
六、使用注意事项1.严禁擅自操作呼吸机或修改工作参数,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2.使用过程中,呼吸机应保持干燥,避免与任何液体接触。
3.每次使用后,应断开电源并清理呼吸回路,保持器械清洁。
4.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呼吸急促、缺氧等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疗帮助。
5.请勿私自更换零部件或进行维修,如有问题,请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解决。
6.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时,应定期检查设备性能,确保安全可靠。
七、故障排除呼吸机设有多项安全保护装置,如出现以下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机并查找原因:1.呼吸机无法正常开机:检查电源线是否连接稳固,电源是否正常工作。
使用呼吸机患者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 操作前准备 • 吸痰操作流程 • 操作后处理 • 安全注意事项
01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01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 呼吸音及痰液情况,判断是否需 要进行吸痰操作。
02
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吸痰,如 有严重出血、心律失常、气胸等 禁忌症时应暂缓吸痰。
准备呼吸机及吸痰设备
记录患者反应
观察患者在吸痰过程中的反应,如 有无呛咳、呼吸困难等,并记录下 来。
观察患者反应
观察呼吸情况
在吸痰后观察患者的呼吸 情况,注意是否有呼吸困 难、呼吸急促等症状。
观察面色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是否红 润、有无发绀等变化,以 判断吸痰后是否缺氧。
观察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 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 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
感谢观看
对于危重患者,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吸痰操作,以便及时发 现和处理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
避免过度吸痰导致患者不适
吸痰时应控制负压和吸痰时间,避免长时间和高负压吸痰 ,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和损伤。
对于呼吸道敏感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应适当调整吸痰压力 和次数,避免过度刺激导致呛咳、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
THANKS
检查呼吸机各项参数是否正常,确保 呼吸机处于备用状态。
准备吸痰管、生理盐水、手套、治疗 巾等所需物品,确保其清洁、消毒完 好。
洗手、戴手套
在操作前应彻底清洗双手,确保手部无菌。 穿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痰液及吸痰管。
02
吸痰操作流程
打开呼吸机
确保呼吸机处于备用 状态,电源连接良好, 并打开电源开关。
打开氧气供应,调整 氧气流量至适当值。
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规程
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呼吸辅助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为了确保呼吸机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符合规范操作呼吸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呼吸机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常见故障及处理等方面介绍呼吸机的使用技术操作规程。
二、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呼吸机是通过提供正压气流给患者,帮助他们进行通气,改善呼吸功能。
呼吸机通过连接到患者的气道,在指定的时间周期内给予患者正压气流。
正压气流通过呼吸机管道和呼吸机面罩(或气道插管)输送到患者的肺部。
呼吸机还可通过调整压力、流速和氧浓度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三、呼吸机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a.检查呼吸机的电源是否正常连接,确认呼吸机的操作面板功能是否正常。
b.准备好呼吸机所需的辅助设备,如呼吸机管道、呼吸机面罩或气道插管等。
c.检查呼吸机的氧源是否充足。
d.检查呼吸机的气道插管是否干净,并准备好必要的消毒液。
2.患者准备a.将患者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床、轮椅等),并采取适当的体位。
b.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清除阻塞物。
c.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及医嘱,调整呼吸机的各项参数。
3.呼吸机的连接a.将呼吸机管道连接到呼吸机上,并确保连接处密封严密。
b.将呼吸机面罩或气道插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确保连接处无漏气。
c.如果使用气道插管,需要进行气囊压力测试,确保气囊充气压力适当。
4.呼吸机的启动与调整a.打开呼吸机的电源,并按照操作面板的提示,进行相应的设置。
b.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呼吸机的工作模式、压力、流速、氧浓度等参数。
5.观察患者的反应与监测a.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b.定期检查呼吸机的报警系统是否正常,以及各项参数的准确性。
c.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6.呼吸机的停止与拆除a.在医生判断患者不再需要呼吸机辅助时,停止呼吸机的工作。
b.移除呼吸机面罩或气道插管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机械辅助呼吸术(便携式呼吸机使用技术)-院前急救技术操作
机械辅助呼吸术(便携式呼吸机使用技术)-院前急救技术操作应用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的目的是维持和改善氧合及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氧输送,减少患者消耗和呼吸作功,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适应证】1.严重通气不足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哮喘持续状态,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呼吸肌麻痹等。
2.严重换气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肺部感染或内科治疗无效的急性肺水肿。
极度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呼吸频率35次/分以上或5次/分以下,节律异常,自主呼吸微弱者。
3.减少呼吸功耗胸部和心脏外科手术后,严重胸部创伤等。
4.心肺复苏。
5.呼吸机支持的患者转院。
【应用呼吸机的指征】1.临床指征呼吸浅、慢,不规则,极度呼吸困难,呼吸欲停或停止,意识障碍,呼吸频数,呼吸频率>35次/min。
2.血气分析指征pH<7.20~7.25;PaCO2>9.33~10.7kPa(70~80mmHg);PaO2在吸入FiO20.40,30min后仍<6.67kPa(50mmHg)。
【相对禁忌证】1.未经减压及引流的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
2.中等量以上的咯血。
3.重度肺囊肿或肺大疱。
4.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之前。
5.急性心肌梗死。
【操作方法】1.简易呼吸机的控制部件(1)氧气总开关。
(2)氧化浓度选择控制一般分为50%及100%两种浓度。
(3)可调式呼吸频率控制。
(4)潮气量调节控制。
(5)气道阻力表(cmH2O)2.简易呼吸机的应用(1)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氧气浓度,如老年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衰竭应采用持续低浓度给氧,故将氧气浓度选择在50%浓度位置上;心脏骤停复苏过程中或一氧化碳中毒时的抢救应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故将氧气浓度选择在100%浓度的位置上。
(2)按成人或儿童选调呼吸频率,成人一般为12~18次/分钟,儿童一般为20次/分。
(3)潮气量的控制,一般按6~10ml/kg设定潮气量。
(4)上述选调完毕后,将闭式面罩或气管内导管与简易呼吸机连接,并开启氧气总开关,进行人工通气。
7月-呼吸机使用技术规范-新
呼吸机使用技术
呼吸机操作时情景设置说明
1、患者情况介绍
患者,王华,男性,52岁,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体重约50kg,目前为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直径约3mm,经口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型号为7.5号,插管深度为25cm,已经试行脱机3小时,但患者目前突然心率为126次/分,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85%,需要继续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2、现场设置
因此次比赛现场不能提供气源,故参数设置中吸入氧浓度为21%,呼吸机可能会出现吸入氧浓度低报警,为正常现象。
3、参数设置
呼吸频率(Ftot)30次/分,甚至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1、改善通气。
2、改善换气。
3、改善呼吸功能。
二、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及体重。
2、评估患者人工气道状况。
3、评估患者合作程度,对清醒患者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三、物品准备
呼吸机、已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罐、无菌蒸馏水、模拟肺、听诊器、呼吸气囊。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2、洗手,戴口罩。
3、正确连接呼吸机各管道,湿化罐内备无菌蒸馏水至相应标识处。
4、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再次洗手。
5、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6、接通电源和氧源,开压缩机开关、面板开关及湿化罐开关。
设置湿化罐温度 32-36℃。
7、呼吸机自检后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通气模式;A/C(VCV、PCV)、SIMV、PSV 等。
8、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设定相应的参数(潮气量、呼吸频率、
吸气时间、触发灵敏度、氧浓度等)。
9、根据医嘱设定报警参数(分钟通气量、气道压力、呼气潮气量、窒息时间等)。
10、模拟肺试机后,连接患者。
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观察患者两侧胸壁运动,通气、换气功能改善情况及呼吸机工作情况,根据病情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
11、及时、准确、有效处理呼吸机报警。
12、洗手,取口罩。
1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各参数。
15、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 10 分钟以内。
五、操作要点
1、对清醒患者告知操作目的,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
2、指导患者通过手势或纸笔表达自己的需要。
六、注意事项
1、连续使用状态下呼吸机管道、湿化器等按消毒标准要求定期更换。
2、严禁向呼吸机湿化罐内加入生理盐水,以免产生结晶。
3、使积水杯处于呼吸机管道最低处,及时倾倒积水杯内的冷凝水,严禁将管道内的冷凝水倒入患者气道内和湿化罐内。
4、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予100%氧气吸入 2 分钟。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床边备呼吸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