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

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1.1.1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

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

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1.1.2在就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与道德水平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与道德水平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与道德水平的发展关键词: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道德水平、迅速发展、道德真空摘要: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中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随着物质文化的增长,人们的道德水平总体却没有按比例增长,一些人们道德的沦丧,使我们对这个社会失去了信心,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及整个社会对财富、金钱、物质的不断追求,虽然在道德水平建设上有些成效,但社会道德水平却在不停的沦陷,频繁发生的道德丧失事件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

正文: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基于对国内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析,党中央确定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从农村开始起步向城市推进。

1979年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制,它的实施是中国市场取向成功的第一推动力,正是以此为突破口,改革越出计划经济的框架,走向了市场取向改革的道路。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冲破了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束缚,使我国国民经济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

据统计,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48亿元,增长4.7倍,年均递增8.4%,第二产业增加值101.97亿元,增长10.2倍,年均递增13.0%.其中工业增加值90.35亿元,增长10.4倍,年均递增13.1%,第三产业增加值81.52亿元,增长10.8倍,年均递增13.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文章标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历史渊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辉煌而复杂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1.1 国家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2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重要背景。

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集体主义到改革开放后的个人主义,我国社会的变迁为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变革提供了契机。

1.3 文化传统我国传统文化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传统文化不仅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现状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均有所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2.1 经济领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在经济领域的体现主要包括勤劳致富、诚信守法等。

勤劳致富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于劳动和财富的追求,诚信守法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2.2 政治领域在政治领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主要体现在忠诚、担当、为民服务等方面。

这些道德规范为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2.3 文化领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对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化领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创造的鼓励上。

2.4 社会领域在社会领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主要关注着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

这些道德要求鼓励人们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未来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新的实践,不断创新。

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

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

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1.引言1.1 概述近几年来,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在经济方面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在社会进步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快速崛起为世界强国。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积极拥抱全球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连续多年保持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家,外贸额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同时,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迅速崛起,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社会进步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领域的改善,使得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人民的健康保障得到了有效加强,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体制不断改进,教育资源不断优化配置,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更多的人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

此外,我国在环境保护、扶贫攻坚、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总而言之,近几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仍面临着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继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深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内容,读者将对文中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和目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近几年来的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

在经济发展方面,将探讨经济增长的速度、产业结构的转型、对外贸易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改革开放 思政目标

改革开放 思政目标

改革开放思政目标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面改革开放。

思政目标是指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仅要经济上取得发展,更要在思想政治上实现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改革开放的思政目标。

一、经济发展与思政目标改革开放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经济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需要在思想政治上实现进步。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只有经济发展与思政目标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全面的社会进步。

二、科技创新与思政目标改革开放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中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然而,科技创新也需要与思政目标相结合。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民的福祉,注重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科学伦理教育,培养科研人员的道德素养,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相一致。

三、文化传承与思政目标改革开放以文化传承为基础,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然而,文化传承也需要与思政目标相结合。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四、社会公平与思政目标改革开放以社会公平为目标,推动中国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然而,社会公平也需要与思政目标相结合。

在推动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社会公正的意识,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资源的公平分配,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五、法治建设与思政目标改革开放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推动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然而,法治建设也需要与思政目标相结合。

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使法律成为社会生活的准则,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治领域的体现。

六、国际交流与思政目标改革开放以国际交流为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1怎样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出现的道德滑坡的现象

1怎样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出现的道德滑坡的现象

1怎样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出现的道德滑坡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中国政府宣传阵地丢失;其次,中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提高,但贫富差距拉得太大;第三,中国人的价值观缺失。

由于中国政府丢失了宣传阵地,本应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流文化不能占据主要宣传陆地,而是让一些非主流文化纷纷占据宣传阵地。

正值这时,加之了中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富差距拉得太大;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无释放之地,因此非主流文化必然乘虚而入,占据了人民精神生活的全部,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再也没有挤身的空间。

二者相加导致中国人的价值观缺失。

致使人民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善恶不明、是非不分,富人只知道吃、喝、远、乐,看不起穷人;穷人仇富心理愈加强烈,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越来越强。

明显形成了两大阵营。

这两阵营富人对政府用钱;穷人对政府使横,使政府时刻接受双重考验。

浅析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摘要:30多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然而,在这些经济奇迹的背后我们却不可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道德的严重滑坡。

诸如社会诚信问题、社会冷漠度问题等。

怎样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关系也就成了一个急迫的问题。

道德滑坡现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道德建设如同物质上的贫富悬殊一样,形成观念上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英雄人物辈出,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一方面是诚信空前危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

在一些人眼里,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

当硫酸泼向无助的黑熊,当枪弹射向无辜的教师,当汽油浇向熟睡的流浪者,当因学习上的分歧而掐死,同窗当因一句骂人的话而去投毒,当好心车主扶起摔倒的老奶奶被敲诈,当18位路人无视躺在路边濒临死亡的小女孩的时候每个人们的处境都处于危险中正是这种潜在危险使得众多的“旁观者”走向前台来关心道德建设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小论文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小论文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小论文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另外,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

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

浅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问题

浅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问题

文化视野浅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问题谷多多 中共平舆县委党校摘要: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繁荣,人民生活已经跨越温饱,在向小康迈进。

但是在经济发达的物质繁荣的情况下,却出现了诚信缺失和官德失范的情况,这也导致了道德危机出现。

探寻道德缺失的现象及其原因,提出重建道德的手段,对于解决现存的道德建设问题意义重大。

关键词:经济发展道德失范道德建设中图分类号:D64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9-000381-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这也在整体上提高了我国民众的道德水平,但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比,道德建设却比较滞后。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失范的现象(一)社会诚信缺失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假文凭、假学历、假证件,以及各种碰瓷讹诈;企业的诚信缺失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例如与群众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食品企业,从毒奶粉事件到瘦肉精以及台湾塑化剂事件,食品企业频频出现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企业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社会诚信缺失不仅使许多诚实守信的一方利益受到损害,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道德水平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经济秩序,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官员道德失范“在一些地方,清廉和正直开始成为被嘲弄的对象,而腐败却开始被人们所接受” [1],不少官员都这样想:“州官能放火,为什么我不能点灯……于是反对大官用大权腐败的小官,会心安理得地小权腐败……”[2]。

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官员逐渐丧失了理想信念,最终导致政治上的变质,经济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

胡长清在悔过书承认自己“产生了思想的大崩溃,犹如脱僵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动摇了理想、丧失了信念”。

从近两年暴露的案件来看,官员的形象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政府官员是全社会的表率,官员的道德是社会的主体性的道德,是全社会道德的风向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人 的灵 性 渐 渐 迷 失 。 三 、在 社 会 主 义 市 场经 济 大 背 景 下 加强 道 德 建 设 的几 点 建 议 ( 一 ) 通 过 多种 平 台对 市 场 经 济 主 体 进 行 教 育 、 引 导 , 促使 其 思 想 道 德 水 平提 高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 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从哲学 上看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先 进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 积极 的促进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要 求加强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的加强 ,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 展。因为市场经济 的发展 ,导致 了人们 的道德滑坡 ,一切从利益 出发 , 为赚钱而赚钱 。市场经济 呼唤道德建设 , 需要 道德建设 。在新 形势下 , 良好健康的道德建设无论是从人类文明建设 、新时期人才培养 ,还是从 两个文明建设 、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的正常运 行方 面来看都 是意 义重大 的。作为一个艰苦、长期 的系统工程 ,我们必须重视 ,认真做好这一工
加强道德建设归根结底在于从根本上转变人的观念 ,这就要求我们 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教育和引导 。途径有很 多种 ,特别是我们现处 于一 个信息爆棚 的时代 ,网络媒体 ,平面媒体 ,电视媒体层 出不穷 ,它们可 以经常报道道德楷模的事迹 以及道德缺失行 为对大众造成 的的危 害,对 市场经济主体实现快速 、全方位 的教育和 引导 。同时,也 可以让企业 、 个体商户等接受系统的道德教育课程 ,及时并 长久 的灌输积极 向上 的价 值观 ,使其在 主观上接受正 能量 的教育和转化,促使其思想道德水 平提 高。 ( 二) 强化和完善 市场的监管力度 ,尽量避免道德缺失现 象的发 生 出台更加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完善立法 ,强化 监管力 度 ,严格执行处罚条 例,严 厉惩处 因道德 沦丧破 坏市 场经济秩 序 的行 为 ,除此之外 ,还要着力监督负责监督检验的行政部 门和舆论监 督的新 闻部 门,杜绝因监管部 门疏于职守 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导致 对因道德沦 丧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的行为 的放纵和包庇 。只有 强化外部 的监 管力度 , 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给予充分保证 。 ( 三 ) 加 快 转 变经 济 发展 方 式 , 突 出 “ 又好 又 快 ” 发 展 的 “ 好 ” 字 十八大报告中又一次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在发展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过 程中 , 要 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 ,落实科学 的发展观 , 处理 好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要 做 到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 相 处 。 经 济 的 发 展 不 只 是量 的进步 ,还要有质 的提 高。我们要随 时关 注各类商 品的质量安全 , 安全 是 基 础 ,商 品 品质 的不 断 飞 跃 才 是我 们 努 力 的 目标 。 由此可见 ,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加强道德建设是十分必 要 的 。有 利 于 构 建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从 而 提 升 人 们 的 幸 福 指 数 ,真 正 体会 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 ,更好地推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 的发展。(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我国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及其影响研究

我国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及其影响研究

我国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及其影响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道德观念的日益滑坡。

本文通过依次阐述道德失范在生产、分配、消费三个主要经济领域的表现和影响,概括分析了经济领域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治理我国经济领域道德失范现象的几点建议。

标签:经济建设;道德失范;市场经济经济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前提,为我国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提供重要物质保障。

然而,经济建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过程,它要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或制约。

其中,道德建设对于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我国社会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发展、进步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是基本相适应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我国在经济领域确实存在着道德失范的现象,如个别群体对环境大肆破坏、对人类健康妄加伤害,对弱势群体肆意剥夺等,这些现象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并产生了负面效应,因此,道德规范的重建显得尤为迫切。

一、道德失范的内涵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与自身之间,人与他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失范是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人的自身精神世界、社会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人的自身精神世界的衰落、社会行为的混乱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

简而言之,道德失范就是道德领域的一些准则或规范或者缺失,或者已经不能够通过社会的舆论压力或人们的内心确信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人们行为。

二、我国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

我国经济领域的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成果,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经济领域的道德状况并不是可以盲目乐观的,处于社会深刻转型的我国,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 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 画卷;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 心;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 总是决定于;“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 住‘牛鼻子’”;很多时候,引领民族复兴的战 略布局。
二、扎实推进现代公民道德教育,
为构建和谐提供精神动力
精心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认真实施《公民道 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 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使之 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要通过 制定和完善职业道德、岗位职责、市民公约、乡规民约、 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进一步具体化,使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 学习中都有所遵循。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善于发现、总结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感 人事迹、先进思想和高尚精神,通过他们的平凡小事、具 体细节,让人们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追求先 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尚。
1、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 (1)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促进集体和个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 (1)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2)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以个人私利为根本出发 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 特征: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 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 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了达到个 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 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追求、兴趣、爱好等物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内涵及发展历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引领我国社会发展和个人行为的重要准则。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着重强调了团结、进步、平等、民主等观念,为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入化的发展趋势,涵盖了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道德支持。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中心内容和特点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核心价值观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不断被强调和弘扬。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积极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传统道德观念,不断塑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还注重引导人们践行诚信、友善、勤俭节约等美德,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注入正能量。

三、深入解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中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意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精神指导,也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深入推进,有效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持续向好,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有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巩固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深入推进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在当今世界,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体现了我国在道德建设上的前瞻性和独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政德建设的成就、反思及其在新时代的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政德建设的成就、反思及其在新时代的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政德建设的成就、反思及其在新时代的强化t刘海飞提要: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探索、发展与完善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下的政德建设取得了同向的巨大成就,但毋庸讳言,政德失范现象仍然存在。

进入新时代,对改革开放以来政德建设成就进行总结,对建设过程中的失范问题进行揭示并分析其成因,有助于理解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及强化:一是突出讲政治,筑牢理想信念,培育新时代政德建设“根本”;二是突出制度规范,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新时代政德建设“新气象”;三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连通新时代政德建设“纽带”;四是突出“德”的标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健新时代政德建设“主体”。

关键词:改革开放政德建设成就与反思强化作者刘海飞,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政治学博士(北京100872)。

政德,乃为官为政之道德,分为大德、公德、私德三个不同层次。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政 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政德建设状况直接 影响党的建设质量,进而关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的历史进程和党的执政能力、治理能力。

站在新时代的关口,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2年)政德建设的成就,总结其经验教训,把握其在新时代的强化之艰难与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重大的历 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政德建设的主要成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改革开放前30年历 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思想和行动*本文系中宣部重大委托项目‘‘加强觉内S督和建设廉洁政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干部任用中的五湖四海 原则研究’’(15BDJ044)的阶段性成果。

104改革开放以来政德建设的成就、反思及其在新时代的强化上高度重视政德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政德建设成就又反过来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中国经济发展与道德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与道德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与道德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的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领域是一个机遇大于挑战的时期,很多的人在这个机遇的时代先富裕起来了。

可以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基本上是得到了保障,中国的各方面也是欣欣向荣,人们个个安居乐业。

然而,在平静的社会动态之中,偶尔也会起一些波浪,任何一种事物是不可能有绝对的平静的。

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说,要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

就现状来看,国家的经济水平是上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但是,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似乎是没有上去,反而在不断的下降。

我们不禁要质疑。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已经被资本化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追求的是实现效率以及公平,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贫富分化是越来越明显。

富裕的人过着资本主义般奢靡的生活,贫困的人有的连饭都吃不饱。

当然这都是人自己劳动的结果,首先是要加以肯定的。

可是,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

各种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就出现了,人们更加在乎的是财富的多少,追求金钱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很少的人会在乎的是知识的多少,道德素质的高低。

中国的很多企业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发财了,他们想到的不是回报社会,而是怎样赚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中国很多的企业家的这种素质,让我们不仅感到寒心。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的食品安全卫生。

我想,我们生活的似乎是担惊受怕,不知道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可以吃的。

猪肉,是加水的,鸡肉,是灌沙的,牛肉,是猪肉加工的。

火腿肠,是加瘦肉精的。

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觉得活着就是幸福的了,到处都是危机四伏。

平静的社会下面是动荡与不安。

商人们是见利忘义。

生活在中国,我们想过没有,大部分的人在为买房子发愁,是什么。

难道一套房子的价格真的是如此的昂贵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房地产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他的发展不是质量的发展,靠的是炒作。

当然房子是有一定的质量,可是质量也是令人担忧,就像近几年来出现的楼歪歪等,商家的行为真是让人寒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历程及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历程及启示

62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23期总第830期No.23,2020Total of 830“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创造形成了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1]。

”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中国道德建设,依据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对道德建设进行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使道德建设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向上发展状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放眼国内,我们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放眼国外,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意识形态斗争激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

因此,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三个不同阶段的道德建设进行梳理,掌握道德建设的发展规律,总结出道德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推动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发展。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道德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经济上一穷二白,思想上“污泥浊水”,国外帝国主义改变对华策略,改为“和平演变”方式。

内外困境使新中国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

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走出当前困境,首先应从思想道德方面着手。

新中国成立后道德建设主要体现在:第一,将“五爱”公德制度化。

1949年,中央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五爱”公德的制度化,突显出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是人民在新时期思想发展的指向标,是引导人民摆脱旧思想的价值指引。

第二,将集体主义作为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阶段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与付出,所以说实现共同富裕本身就是集体主义的体现,因此将集体主义根本原则明确化,有助于激发广大人民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核心。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以为人民服务为自身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道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因而很难完全避免商业投机行为。但是,规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公平竞争型经济、质量效益型经济和法制纪律型经济,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要求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与此同时,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的目的中,就已经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广泛性和频繁性越来越显示出道德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因而规范经济行为不仅成为法律频频涉及的热点,也成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其消极影响是: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元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因此,我们不应该单方面注重经济建设或道德建设,他们应该统合于具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下,
我们所要建立的道德体系,应当是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又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经济的建设也应该是在道德体系所容许的范围内有序有度的发展。
对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但多数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因此,市场经济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是纵跨了几种社会形态的经济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
现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种思潮。一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二是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设会干扰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对立起来。我以为这几种观点都是不够全面的。
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统一。
第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互促进、共同生长。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看,道德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进步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日臻高尚。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将日益成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新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弘扬这种社会主义的价值精神又成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