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竹泉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思考
产业振兴的乡村开发模式(上:开发类型篇)
产业振兴的乡村开发模式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极其重要一环,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我们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振兴的三大类型,十个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目前全国各省市县都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振兴乡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要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其中产业振兴为核心,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吸引人才聚集和资源聚集,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三产融合”,才能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一、开发类型1、村集体带动模式案例:袁家村地理坐标: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部,位于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距离西安 60 公里,约 1 小时车程。
村庄规模:袁家村共有 62 户,286 人,土地面积 660 亩,发展到今天已经吸引外部 3000 人来到这里。
开发主体: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组织村集体开发经营公司作为袁家村的主体,同时成立自有的村庄管理公司和多种行业协会。
开发理念: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
获得荣誉:2017 年袁家村接待游客量超过 500 万人次,总收入超过 3.8 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 10 万元。
先后获得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称誉,昔日的“空心村”已经成为今日的“关中民俗第一村”。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沂南实践分析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沂南实践分析作者:王红燕来源:《旅游纵览》2020年第12期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总面积1719平方千米,山地、平原、丘陵各占1/3。
辖14个乡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96个行政村(社区),95万口人。
境内有“三高一铁”(京沪、日东、长深高速公路和胶新铁路)及4条国、省道,距临沂飛机场30千米,距日照港80千米。
沂南古属琅琊阳都,是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出生成长地,是乳汁救伤员的红嫂原型明德英的家乡。
抗战时期,沂南是沂蒙革命根据地中心,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沂蒙红嫂精神的诞生地。
全县建成A级旅游景区21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5家,3A级旅游景区8家。
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列入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调研联系点。
2019年获评山东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2020年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沂南县依托“红绿古泉”资源优势,以“宜业宜居宜游沂南”建设为目标,聚力整合,创新融合,统筹推进旅游与县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党政统筹、融合创新、全域共建、主客共享”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在脱贫攻坚中,沂南县将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四大主攻方向之一,确立了“政府引导、产业带动、金融助推、共建共享”的旅游扶贫总体思路。
目前,全县旅游业带动脱贫4600余人,占脱贫人口的13%,8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扶贫村已实现整体脱贫。
沂南县的乡村旅游从2007年规划开发竹泉村开始。
竹泉村过去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收入,村内无产业。
引进景区后,立足竹泉村“翠竹、清泉、古村落”独特资源优势,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由投资商无偿为村民建设新居,实现村庄整体搬迁;原村庄旧址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态风貌,将传统手工技艺留下来,形成“沂蒙竹乡、泉上古村”特色景观。
建成了一处新社区开发了一处新景区,为村民找到一条依靠旅游业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旅游规划研究_以竹泉村为例_温莹蕾
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旅游规划研究——以竹泉村为例温莹蕾游小文摘要: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的景观研究与旅游发展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乡村景观是乡村特色禀赋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文化及商业开发双重价值。
对乡村景观的保护、挖掘、建设和提升是确保强村富民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对于振兴传统农业和发展非农产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竹泉村的乡村景观挖掘、保护、传承以及旅游开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够在乡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方面做出有裨益的探索。
关键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竹泉村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有广大的乡村。
乡村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在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协调城镇化和农村风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为农村旅游休闲产业提供基质。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景观面临着被淹没的困境,富有诗意的栖息家园被分离得支离破碎,景观格局和传统韵味消失殆尽,村庄的盲目更新改造,如筑水泥路,建小洋房,造文化广场热衷于建新房而不屑于对旧宅的修葺,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等等,导致新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布局风貌格格不入。
那么,在规划建设中,如何保护和体现乡村浓郁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本文以山东省竹泉村为例,剖析现状景观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地提出规划策略,希望为乡村景观的保护、挖掘、建设和提升研究提供借鉴。
1 乡村景观的内涵乡村景观是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的景观环境综合体,涉及的内容有:乡村聚落的单体建筑、宅院结构、聚落结构和聚落的宏观特征;聚落外部空间环境与大地景观环境特征。
因此,乡村景观主要是由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
乡村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一起构成地理景观,强调“自然与人文兼收并蓄”的视觉感知景象,强调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产生的结果,是由自然景色、天野、城市、道路等构成的文化景观的复合体,是物质因素与非物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现象。
乡村振兴视域下两种典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以竹泉村和阿者科村为例
乡村振兴视域下两种典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竹泉村和阿者科村为例
陈磊
【期刊名称】《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7)2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乡村旅游依据利益相关者主导地位的不同可分为内生式发展模式、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
以两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竹泉村和阿者科村为例,以乡村振兴的内容出发,从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个方面比较分析两种发展模式产生的不同影响,认为内生式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的社会效益高于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村民更易获得幸福感;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对当地政府的税收收入贡献高于内生式发展模式。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陈磊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F327
【相关文献】
1.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京郊乡村民宿旅游市场探析——以车耳营村为例
2.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和路径优化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为例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路径选择
——以贵州省黄平县Y村为例4.乡村振兴背景下畲族乡村民宿旅游开发研究——以泰顺县左溪村和竹里村为例5.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乡村旅游模式选择——以播州区花茂村、小坝场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竹泉村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竹泉村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竹泉村进行社会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首先,农村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此外,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到城市谋求更好的机会,导致农田闲置,农业产能下降。
此外,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村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未来发展受限。
然而,竹泉村的村民们积极向上、勤劳善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
他们积极参与土地整治,修建沟渠提高灌溉效果,改善农田质量。
他们也尝试发展乡村旅游,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吸引游客,增加村民的收入。
同时,村民们发扬合作精神,积极组织合作社,通过集体经济合作来增加收入。
这些努力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为竹泉村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和机会。
通过这次实践,我意识到发展农村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持,改善农村的交通、电力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农村发展需要关注教育和医疗问题,为农村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村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障。
此外,农村发展还需要注重引导和扶持农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综上所述,竹泉村社会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农村发展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也看到了农民积极向上的努力和改变的希望。
只有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沂南县铜井镇香山村和竹泉村观后感
沂南县铜井镇香山村和竹泉村观后感《沂南县铜井镇香山村和竹泉村观后感》去沂南县铜井镇香山村和竹泉村游玩之后,真的是感慨满满。
先说香山村,一进村子就能感受到那种宁静质朴的气息。
看到那一片片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我感觉特别放松。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村子里那些传统的石头房子,它们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石头一块一块地堆砌着,严丝合缝,能想象到以前村民们建造房子时的用心。
当时我就想到,这种传统的建筑技艺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在城市里可看不到这样原汁原味的石头房子。
有一个小院里,一位老大娘正在晾晒自家种的农作物,红辣椒、黄玉米摆放得整整齐齐。
看到这里我感觉,这就是乡村生活最本真的画面,自给自足,简单而又幸福。
不过呢,我也有些不确定,这些传统的石头房子在现代社会会不会慢慢地消失呢?毕竟年轻人很多都向往城市生活,会不会对村子这些传统的东西传承不利呢?再说到竹泉村,那里就像一幅江南水乡的山水画。
竹泉村的泉水真的很神奇,清泉在竹子的映衬下,更加灵动清澈。
沿着泉水边漫步,潺潺的流水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
溪水中还有很多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那个场景让我一下子就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和忙碌。
竹泉村的建筑风格也很有特色,很多房屋都是依泉而建。
走在小巷子里,脚下的石板路有点湿漉漉的,墙壁上偶尔还冒着青苔。
记得那段,窄窄的巷子两边有一些小商铺,卖着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摊主大多是当地的村民,他们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
看到这些手工艺品的精美细致,我由衷地佩服村民们的心灵手巧。
从这两个村子走出来,我明白了乡村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们不像城市那样车水马龙,但有着自然和人文融合的韵味。
这里不仅仅是风景美,更是村民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承载地。
这次的游览,让我更加珍惜乡村文化的独特之处了。
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来感受这份宁静和美好。
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思考
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思考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1. 挖掘和保护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的核心是乡村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保护好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
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网络、水电供应等。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乡村旅游的交通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游客。
3. 加强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通过广告、宣传和推广来提升。
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旅游节庆和乡村旅游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推介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游客来乡村旅游。
4. 培育乡村旅游人才: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来支持。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乡村旅游培训班和研讨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育更多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管理者。
5. 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是相互促进的,可以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产品展销和农事体验等方式,将乡村旅游与农业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
6. 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区:政府可以选择一些有乡村旅游潜力的地区,建设成为乡村旅游示范区,并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
这些示范区可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地方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
7. 加强乡村旅游管理:乡村旅游的管理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服务,乡村旅游发展将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解读竹泉模式
解读“竹泉模式”——景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完美结合编者按:2011年5月4日,沂蒙晚报整版刊发《解读“竹泉模式”--景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完美结合》一文,介绍了竹泉模式是一种以和谐理念贯穿始终的规划、开发、运作模式,新旧两个竹泉村的共存共赢体现了景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完美结合,践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义。
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在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北部,坐落着一个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竹泉村,这里靠山、依岭、临河,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村民绕泉而居、农耕为业,至今,仍是“竹林隐茅舍,户户临细流,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
2007年开始,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青岛龙腾集团独资开发建设的竹泉村旅游度假区于次年正式开始建设,并于2009年8月正式营业。
这个以其超前的规划理念、新颖的产品设计、双赢的开发方式被誉为“竹泉模式”的旅游区开发建设,将原有的古村变为“一古一新”两个竹泉村:古村保留原有风貌,成为旅游度假区;新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建设安置村民,村民发挥专长,围绕“古村”做起旅游生意。
两村和谐发展,村民安居乐业。
这一变化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甚至思维方式,并于和谐之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一.“和谐”理念贯穿始终在竹泉村的规划开发运作中,始终将“和谐”理念贯穿其中——在古村原有资源的基础上搞旅游产品开发,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创新开发模式,在旧村与新村共存的条件下实现景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存共赢。
规划:在古村基础上创新产品模式竹泉村历经几百年的发展积淀,一些有着明显地域特点的历史传说、民俗风情、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沉淀了下来,这种与城市文化有着极大差异的村落文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
其完美的村落格局古朴厚重,独特的泉水生态亲和细腻,北方罕见的竹林景观清馨宜人,丰厚的文化底蕴代代传承。
谈乡村旅游模式发展创新——以临沂市沂南县竹泉村发展实践为例
谈乡村旅游模式发展创新——以临沂市沂南县竹泉村发展实践为例作者:何非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6期何非据国家旅游局最新测算,中国乡村旅游年接待量已达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00亿元,约占全国出游总量三分之一。
每年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占70%,约6000万人次,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新增长点。
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在众多乡村旅游品牌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共同关注的课题。
对此竹泉村有着自身的思考和创新。
一、竹泉村基本情况竹泉村位于临沂市沂南县城西北12公里,不足500人,是典型的沂蒙小山村——两面环山,寨子河自西向南绕村而过,整个村子山环水绕,村内翠竹丛生,泉水潺潺。
虽清泉、翠竹、古村浑然一体,独有北方竹乡泉韵,但因村民多以农为生收入微薄,居住分散,道路排水不畅,生活极为不便。
为改变落后面貌,当地政府深入调研、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了竹泉旅游景区。
二、竹泉村旅游开发的模式创新(一)创新规划思路2007年竹泉村着手旅游规划,作为山东省第一个集度假、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古村落开发项目,竹泉村特点鲜明。
1、规划思路明确。
以古村生态和民俗为优势,打造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观、农家风情,融休闲、度假、观光一体。
2、规划理念清新。
围绕“沂蒙竹乡、泉上古村”突出生态、民俗特色,营造移步易景、四季不同、诗情画意意境。
3、空间布局独特。
打造“一条文脉主轴、六大空间,三街六巷九潭十二大空间节点”,动静相间格局。
(二)创新开发模式作为村庄整体搬迁项目,如何赢得群众理解、配合,确保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果,是政府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1、政府引导、协调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
坚持不牺牲群众利益,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先安置后建设,确保绝大多数群众不花钱或花小钱实现居住条件根本性改变。
2、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既要实现自然生态有效开发,又要让群众改善居住环境”。
对新村实行高标准规划设计、民主监督建造质量、配套完善管网建设。
对竹泉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思考
对竹泉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思考竹泉村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非常适合开发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
但是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 保持原汁原味。
竹泉村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其文化氛围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旅游开发应以传统文化和自然风貌为主要特色,而不是过分商业化。
2. 打造特色产品。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开发一些特色产品来吸引游客。
例如:传统手工艺品、当地特色美食、乡村民宿等,这些产品都能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3. 合理规划旅游路线。
竹泉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行走其中,可欣赏到无限美景,但同时也需要有合理的旅游路线,保证游客的安全和游览的质量。
4. 建立社区旅游模式。
社区旅游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发展模式,能够在保护生态和文化遗产的同时,为当地居民增加收益。
建立社区旅游模式,有助于形成一个循环的旅游产业链,也是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的必要手段。
总之,竹泉村旅游开发需要在保护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基础上,以特色产品和合理的旅游路线为支撑,尽可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竹泉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思考
对竹泉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思考
王常胜
【期刊名称】《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自然风景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沂南县,充分发挥铜井镇竹泉村“清泉、翠竹、古村”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创新开发思维,注重群众利益,创造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搬迁、多方受益”的“竹泉模式”,实现了群众迁新居、企业建景区、政府兴产业的三方共赢。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王常胜
【作者单位】沂南县政府,山东沂南27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和路径优化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为例 [J], 王庆生;张行发;郭静
2.乡村旅游驱动的传统农区就地城镇化研究——基于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的实地调研 [J], 于喜凤; 于伟
3.日本乡村旅游经验对竹泉村旅游开发的启示 [J], 杨梦君
4.日本乡村旅游经验对竹泉村旅游开发的启示 [J], 杨梦君
5.沂南县旅游脱贫成果巩固与发展研究
——以沂南县竹泉村为例 [J], 张曦元;南丽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网红经济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对策探究——基于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的实地调研
网红经济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对策探究——基于山东省沂
南县竹泉村的实地调研
余潞;王茜;谢雅楠;张牒
【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37)2
【摘要】网红经济作为一种聚集流量与热度将粉丝的注意力转化为购买力从而实现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渠道.本文基于注意力经济理论、口碑营销理论、游客感知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网红经济的内涵和特点,从消费者购买过程入手探究网红经济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结合在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的实地调研,提出乡村可以运用网红经济实现游客粉丝流量与乡村物质、精神财富留量的相互转换、长久维系,为乡村借助网红经济实现旅游产业长足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路径.
【总页数】17页(P146-162)
【作者】余潞;王茜;谢雅楠;张牒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和路径优化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为例
2.乡村旅游驱动的传统农区就地城镇化研究——基于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
的实地调研3.基于实地调研探讨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振兴的对策——以湖北省房县土城黄酒民俗文化村为例4.沂南县旅游脱贫成果巩固与发展研究
——以沂南县竹泉村为例5.鲁南沂南县竹泉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乡村旅游经验对竹泉村旅游开发的启示
55智慧旅游NO.10 2020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日本乡村旅游经验对竹泉村旅游开发的启示杨梦君(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日本作为世界乡村旅游强国,乡村旅游被称为绿色旅游,独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取得很多重大的成果。
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值得我国借鉴,山东省临沂市竹泉村旅游度假区自建成以来,乡村旅游发展逐步走向正规,但与日本等相关发达国家相比,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尚不成熟。
文章以此为例,分析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为临沂市竹泉村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日本;竹泉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和方式。
近年,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青睐的旅游方式,并且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1]。
日本作为世界乡村旅游强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乡村旅游就得以推广,日本乡村旅游被称为绿色旅游,日本曾倡议“要使美丽乡村成为增城低碳型、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的主要载体,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日本独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取得很多重大的成果。
近年,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竹泉村发挥自身优势欲打造山东省品牌旅游目的地,从目前来看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相比日本等发达国家来说,当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慢,因此结合日本的经验探索竹泉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尤为重要。
1 日本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在日本,乡村旅游被称为“绿色旅游”[3],日本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特色传统文化,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日本政府十分注重自然和文化的结合。
乡村旅游于20世纪60年代被推广开来,经过几十年发展已逐渐走向成熟。
而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主要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类型丰富,不管是乡村农园、休闲农庄还是农村公寓,日本利用本身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成特色的旅游类型。
对竹泉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思考
对竹泉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思考【摘要】自然风景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沂南县,充分发挥铜井镇竹泉村“清泉、翠竹、古村”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创新开发思维,注重群众利益,创造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搬迁、多方受益”的“竹泉模式”,实现了群众迁新居、企业建景区、政府兴产业的三方共赢。
【关键词】竹泉村;开发;模式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成长地,也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
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仅汉代文化遗址就有90多处,北寨汉画像石成为宝贵的艺术宝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曾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
1940年8月,全国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权、省政府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就诞生在沂南青驼镇,歌曲《跟着共产党走》也成就于沂南孙祖镇并从这里唱响全国,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境内,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众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沂南绿色生态资源良好,森林覆盖率达36.2%,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境内沂河、汶河、蒙河三河六岸,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发展生态旅游条件得天独厚。
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和不可复制的特点,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和影响当地农民利益。
很多景区开发因拆迁补偿安置等多种涉农问题,影响了建设速度和旅游经营效益。
为此,沂南县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打响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养生、休闲胜地”旅游品牌,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尤其是在充分发挥境内铜井镇竹泉村“清泉、翠竹、古村”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方面,创新开发思维,注重群众利益,创造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搬迁、多方受益”的“竹泉模式”,实现了群众迁新居、企业建景区、政府兴产业的三方共赢。
2010年5月2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到临沂调研工作时,专门考察了竹泉村景区,对“竹泉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竹”旅游开发
竹一、项目名称竹之旅二、项目地点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三、项目范围沂南竹泉村四、项目背景1自然泉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景区被省旅游局授予山东省逍遥游示范点。
这里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房,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泉,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
竹泉村旅游度假区以竹泉古村为依托,规划设计面积800亩,由山东省旅游设计研究院勘察设计,青岛龙腾集团投资1.56亿元开发建设,是山东省第一个系统开发的古村落旅游区。
景区总体规划包括竹泉村景区、桃花峪溶洞景区和香山湖景区。
2文化沂南县充分利用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借助“诸葛亮故里”的文化带动效应,将地方文化与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深度挖掘沂南作为诸葛故里、阳都故城丰富的诸葛亮文化与汉文化,打造了“诸葛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四大旅游品牌,形成了以节为媒,以文兴旅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沂南竹泉村旅游区、沂蒙影视城、智圣汤泉等旅游项目成功推出后,备受市场青睐。
3社会县委、县政府根据“抓住机遇、逆势而上,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活力、实力、魅力新沂南”的目标要求,坚持“文旅结合、互促共进”,围绕“历史、红色、生态”三大特色文化资源,抓投入、建精品、树品牌。
4经济沂南县在“竹泉”景区开发过程中,积极寻求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安置三个方面开发思维上的新突破,做好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群众致富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搬迁、多方受益”的“竹泉”开发模式,并放大“竹泉”开发模式效应,加快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收入也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高增幅快增长。
五、项目目标围绕竹泉村特色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魅力红色竹之旅。
六、项目功能能够充分利用沂南县的自然资源并结合文化产物,营造更有内涵有活力有魅力的竹泉村,不仅将美丽神韵的竹泉村宣传出去也为当地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七、立项依据及可行性分析位于铜井镇的竹泉村,地上村居保存着完好的石墙、石屋、石盘、石磨,竹林掩映,泉水淙淙,山花烂漫,芳草萋萋,蝉噪鸟鸣。
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一、背景介绍乡村文旅产业是指基于乡村地区的资源、文化、人文等优势,以旅游为载体,通过开展文化创意、农业观光、乡村体验等形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现状分析1. 乡村文旅产业的兴起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标志着城市生活压力和环境问题,开始向乡村寻求休闲、放松和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乡村文旅产业在此背景下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2. 问题与挑战但是,乡村文旅产业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首先,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住宿、卫生等方面存在不足。
其次,乡村文旅产品单一化,缺乏特色和创新。
再次,人才匮乏、管理薄弱,乡村文旅产业的专业运营能力较差。
此外,乡村旅游对环境和民俗的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
三、发展思路与建议1. 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公路、铁路、航道等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的交通便利度。
•完善乡村住宿设施,建设高品质的农家乐、乡村酒店等,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
•提升乡村卫生环境,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乡村生活条件。
2. 创新产品与提升服务质量•开发乡村文旅核心产品,打造乡村艺术节、农业观光园、乡村体验活动等,增加游客体验乡村风情的方式。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更有趣的乡村文旅体验。
•提升服务质量,培养乡村文旅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游客满意度。
3. 加强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乡村文旅人才培训体系,培养从业人员的文化、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引导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乡村文旅产业,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平台。
•完善乡村文旅产业的管理机制,加强对乡村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4. 加强环境和民俗保护•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乡村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
乡村文化建设成功案例
乡村文化建设成功案例今天给你唠唠山东临沂的竹泉村,那可是乡村文化建设超厉害的地儿。
一、独特的文化根基挖掘。
竹泉村这名字就特有文化味儿。
人家村里有古老的泉眼,竹子还长得郁郁葱葱的。
村民们就紧紧抓住这个特色,把竹子文化和泉水文化挖了个底儿朝天。
你一进村,就能看到竹编的各种小玩意儿,从精致的小篮子到有趣的竹蜻蜓,这都是老手艺传承下来的。
而且围绕着泉水呢,有那种古旧的石头小道,沿着泉水修的水渠,水清澈得能看到底儿,就像回到了小时候的那种田园时光。
二、传统建筑与文化融合。
竹泉村的房子那也是一绝。
全是保留着传统的沂蒙山区建筑风格,石头墙、小灰瓦,可古朴了。
他们在修复这些老房子的时候,没有乱改一气。
而是在里面融入了很多文化元素。
比如说在一些民居改造成的民宿里,墙上挂着当地民俗的画儿,像娶媳妇抬花轿的场景、过年扭秧歌的画面,让人一进去就感觉像是走进了沂蒙文化的小博物馆。
还有的房子里摆着古老的纺车,游客可以试着体验一把纺线的乐趣,这纺车一转啊,就好像把过去的岁月都给转回来了。
三、文化活动带动人气。
村里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到了春节,那是最热闹的时候,舞龙舞狮的队伍在村里穿梭,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村民和游客都混在一起,高兴得不得了。
还有什么“竹泉村音乐节”,虽然不是那种特大型的音乐节,但在村子的小广场上,本土的歌手唱着沂蒙山小调改编的歌曲,那悠扬的旋律在竹子和泉水间回荡,别有一番风味。
而且他们还有“民俗文化体验月”,这期间,游客可以跟着村民学做煎饼,摊出来的煎饼又香又脆,还能学习怎么剪纸,剪出各种活灵活现的小动物。
四、村民文化意识觉醒与受益。
这村子的村民可不得了。
以前大家可能就觉得自己的村子普普通通,但是随着文化建设搞起来,村民们的文化意识觉醒得杠杠的。
他们知道自己村子的文化是个宝,都特别自豪。
而且因为文化旅游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以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很多都回来创业了,有的开农家乐,把沂蒙山区的特色菜做得色香味俱全,像什么炒鸡、光棍鸡,让游客吃得满嘴流油;还有的开特色纪念品店,把竹泉村的文化通过那些小物件传递出去。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思考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思考作者:暂无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1期孔伟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新尝试,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不同省份的农村环境、农村资源、农村特色都不尽相同,为农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自然资源。
乡村旅游不仅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且能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主要分析农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我国乡村旅游从1980年起步,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2008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四亿人次,收入达到六百亿元。
乡村旅游能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及发挥农村的特色资源,对于保留农村的特色文化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下面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有农业游、园林游、务农体验游等。
农业游让游客欣赏农田,观看农业生产劳动,品尝购买天然无公害食品。
务农体验游主要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古村落旅游模式有古宅游、村寨游、古镇建筑游等。
古宅游利用明代或清代的村镇建筑吸引游客。
古镇建筑游利用古镇居民的房屋建筑、古寺庙等,如云南丽江、浙江南浔,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远离城市的喧嚣。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名族文化游等。
利用农耕技艺、农耕工具、饮食民俗、礼仪民俗、民间艺术表演等形式让游客体验不同的风俗人情。
农家乐旅游模式是村民利用院子、农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宿、游、购等。
湖南益阳农家乐、河北坝上草原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活动。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缺乏整体规划。
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较好,所以一些地区的领导在未认真分析调研本地区优势资源和市场的情况下,盲目发展旅游业,功能基本相同,使得一个区县有二十多个采摘园、十几个垂钓区等,导致效益低下。
有的农民看到一些人搞旅游业增加收入,就用现有的农田、牧场、院落、果园等作为资源开发旅游,结果因配套设施不完善、品位较低、没有特色而逐渐衰落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竹泉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思考【摘要】自然风景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沂南县,充分发挥铜井镇竹泉村“清泉、翠竹、古村”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创新开发思维,注重群众利益,创造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搬迁、多方受益”的“竹泉模式”,实现了群众迁新居、企业建景区、政府兴产业的三方共赢。
【关键词】竹泉村;开发;模式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成长地,也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
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仅汉代文化遗址就有90多处,北寨汉画像石成为宝贵的艺术宝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曾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
1940年8月,全国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权、省政府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就诞生在沂南青驼镇,歌曲《跟着共产党走》也成就于沂南孙祖镇并从这里唱响全国,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境内,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众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沂南绿色生态资源良好,森林覆盖率达36.2%,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境内沂河、汶河、蒙河三河六岸,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发展生态旅游条件得天独厚。
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和不可复制的特点,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和影响当地农民利益。
很多景区开发因拆迁补偿安置等多种涉农问题,影响了建设速度和旅游经营效益。
为此,沂南县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打响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养生、休闲胜地”旅游品牌,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尤其是在充分发挥境内铜井镇竹泉村“清泉、翠竹、古村”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方面,创新开发思维,注重群众利益,创造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搬迁、多方受益”的“竹泉模式”,实现了群众迁新居、企业建景区、政府兴产业的三方共赢。
2010年5月2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到临沂调研工作时,专门考察了竹泉村景区,对“竹泉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同年7月,该景区作为全省旅游重点项目现场推荐会的三个现场之一,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一、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创新突破,突出特色,保证景区规划高品位、投资高强度、建设高标准(一)在景区规划设计上求突破。
规划是景区建设的龙头,是引领景区发展的首要条件和第一资源。
为高起点做好竹泉村景区的开发建设,县委、县政府协调青岛龙腾集团,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对竹泉村进行了详细考察,确定景区的规划设计围绕“山、水、竹、泉”做文章,结合竹泉村龙凤呈祥的地理空间格局,塑造“天人合一”的古村骨架空间,完善泉上古村的村落景观。
注重活化沂蒙民俗,创建富有古村特色的商业载体,定位具有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区和农家风情的原生态休闲旅游区,打造融旅游、度假、休闲和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北方沂蒙山乡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使其成为山东省第一个系统开发的古村落旅游区。
(二)在旅游开发投资上下本钱。
竹泉村,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泉水四季喷涌不息。
尽管有众多客商青睐竹泉村的天然矿泉水并寻求开发,但我们坚持以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构建特色景观体系、拓宽生态产业链条、开拓多层次旅游市场,打造沂蒙泉乡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为主要目标,坚持走高端高效综合开发的路子,不搞小打小闹的短期行为,从众多开发商中寻找具备雄厚资金实力和旅游开发经验的客商合作,避免因客商资金问题延误开发进程,或者低水平开发破坏浪费旅游资源。
2007年4月,县政府最终与青岛龙腾集团达成协议,该集团一期投资l .56亿元开发建设竹泉村旅游景区,并计划对景区北部的桃花峪溶洞、香山湖进行综合性开发,保证该区域内独特资源充分发掘利用,相得益彰。
(三)在旅游景区建设上高标准。
竹泉村旅游区从2008年8月开工建设,到2009年7月12日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正式对游客开放,开发商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景观河道、广场迎宾、梅竹幽境、竹泉亭和驸马府等景点建设,开放当年游客接待能力就达到了50万人次,游客度假接待能力达到了10万人次,成为山东省首个乡村“逍遥游”示范点。
现在的竹泉村旅游区分为凤凰迎宾、梅竹幽境、田园闹市、泉上兰亭、东篱菊社、三分乐土六个功能区,建成了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成为临沂旅游的品牌景区和山东旅游的景区精品。
2010年年底,竹泉村旅游区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并获得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山东省水利风景区与好客山东2010金榜品牌等多项国家和省级殊荣。
二、旅游开发必须坚持民利为重,统筹兼顾,保障政府、开发商、农民群众多方受益(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道路,政府做引导定政策、管规划,搞服务是必要的:企业做主体、筹资金、建景区.做经营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不可。
我县坚持政府定政策、出规划与个体投资搞建设的开发思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制定了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建设“文化旅游名县”目标,出台了《沂南县旅游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扩大招商引资,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让资源找资本,让资本对接资源。
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级领导成员挂帅的旅游工作专线,对旅游景区开发一事一议,从项目审批、规划建设、宣传推介、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坚持旅游景区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实践证明,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开发景区符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理念。
竹泉村村民依山散居,道路和排水沟杂乱,群众生活极不方便,虽早有迁建新村的意愿,但因村集体经济薄弱长期未能实施。
现在有客商要在竹泉村旧址开发建设景区,愿意为村民建设新村,县、镇政府积极引导和协调,二者一拍即合:开发商在新村落建设新房屋供村民居住,村民全部迁出旧村供开发商建设旅游景区。
我们专门安排县规划设计院对竹泉新村进行了高标准整体规划设计,建设了四间正房、两间偏房、独立院落的新型农村住房87户,水电厕通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对竹泉新村进行了绿化、美化、硬化和亮化,把竹泉新村打造成了规划整齐、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的社会主义生态宜居新农村。
姜大明省长亲临竹泉景区视察时.充分肯定了这种开发模式,高度赞扬竹泉景区开发是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典范。
2011年3月,竹泉村旧村改造工程获“2010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全省唯一一个获此奖项的村级工程。
(三)坚持旅游开发与致富农民群众相结合。
乡村旅游开发必然涉及和影响当地农民利益,与其他农村景区不同,竹泉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给当地村民带来的是积极和利好的影响。
景区开发伊始,我们就引导开发商发展综合性旅游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在景区施工建设过程中,组织竹泉村及附近群众参与建设施工,其中年收入最多的超过1万元;在景区管理服务人员聘用上,优先选择当地群众,9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打工挣钱;充分利用村庄整体搬迁置换出的80余亩增量土地,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使其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引擎;专门设计了与景区建设风格协调的“泉上商业街”,用于旅游商品销售、餐饮服务和游客接待,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商机和收入。
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上协调扶持,提倡和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和个人开办“农家乐”,仅2011年该村就新增宾馆、饭店、小商品销售点等20余家,并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市第一家乡村旅游合作社。
三、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和谐为要,注重实效,确保让群众满意、开发商满意、社会满意(一)让群众满意。
竹泉旅游区是全县旅游发展的“破冰项目”,在开发建设中,我们树立年和谐理念,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积极协调龙腾集团在物价部门评估作价的基础上,以出资评估价的5%作为奖励基金,并且先让村民搬入新居,再全面开发建设。
多方利益并重,成就没有百姓反对的整村搬迁。
这个办法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同意,搬迁得以顺利完成。
143户村民每户平均补偿5.5万元,大多数群众几乎不花钱就实现了旧屋换新房、迁新居的愿望。
目前,竹泉新村已建设成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型村落。
(二)让开发商满意。
客商投资开发建设景区,其最终目的是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
政府部门在景区开发过程中的支持服务力度,将直接影响景区建设速度和投资回收期限及收益水平。
为支持景区建设,县里成立了县、镇两级竹泉村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协调所在乡镇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在行政审批、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帮助破解开发难题,县乡村三级干部现场办公靠前指挥,住建、土地、林业、民政、物价、房管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竹泉村景区范围内143户房屋、95宗林地、30亩竹林、650亩耕地和135座坟墓等地上附着物的清点、评估、确权、转让、过户、搬迁和清理工作,比开发商预期的清理时间缩短了一半,竹泉村旅游区也由此成为全省搬迁速度最快的景区。
同时,我们还加大协调力度,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先后争取了竹泉峪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工程、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上级扶持资金173万元,用于景区周边环境治理与改造,县乡财政投入近500万元资金,完成229省道至景区的桥梁整修、道路改造和美化绿化,帮助景区与寨子水库管理部门达成引供水协议,确保景区用水。
(三)让社会满意。
“竹泉模式”引领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目前,全县已建成A级以上旅游景区7家,其中AAAA 级旅游景区2家、AAA级旅游景区4家、AA级旅游景区1家;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旅游强乡镇1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个。
2010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8亿元,分别是上年的2.3倍、2.4倍,综合收入增幅高于全省24.7%和全市30.5%的水平。
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4.6%,高于全省13%的增长速度,比全县GDP增幅高l.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37. 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18:49:33调整为16.3:46.6:37.1。
今年一季度,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0%,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68亿元,增长11.1%,全县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