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旅游规划研究_以竹泉村为例_温莹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旅游规划研究
——以竹泉村为例
温莹蕾游小文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的景观研究与旅游发展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乡村景观是乡村特色禀赋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文化及商业开发双重价值。
对乡村景观的保护、挖掘、建设和提升是确保强村富民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对于振兴传统农业和发展非农产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竹泉村的乡村景观挖掘、保护、传承以及旅游开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够在乡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方面做出有裨益的探索。
关键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竹泉村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有广大的乡村。
乡村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在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协调城镇化和农村风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为农村旅游休闲产业提供基质。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景观面临着被淹没的困境,富有诗意的栖息家园被分离得支离破碎,景观格局和传统韵味消失殆尽,村庄的盲目更新改造,如筑水泥路,建小洋房,造文化广场热衷于建新房而不屑于对旧宅的修葺,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等等,导致新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布局风貌格格不入。
那么,在规划建设中,如何保护和体现乡村浓郁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
本文以山东省竹泉村为例,剖析现状景观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地提出规划策略,希望为乡村景观的保护、挖掘、建设和提升研究提供借鉴。
1 乡村景观的内涵
乡村景观是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的景观环境综合体,涉及的内容有:乡村聚落的单体建筑、宅院结构、聚落结构和聚落的宏观特征;聚落外部空间环境与大地景观环境特征。
因此,乡村景观主要是由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
乡村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一起构成地理景观,强调“自然与人文兼收
并蓄”的视觉感知景象,强调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产生的结果,是由自然景色、天野、城市、道路等构成的文化景观的复合体,是物质因素与非物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现象。
2 山东省竹泉村概况
竹泉村位于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镇驻地西北6公里处,以前叫“泉上庄”,是高姓望族于明朝末年立村所建。
该村家家翠竹、
户户泉水,村民砌石为房、绕泉
而居,清泉、翠竹、古村浑然一
体,呈现出中国北方独有的竹乡
泉韵灵秀之气。
虽然竹泉村地处丘陵区,水资
源丰富,但灌溉难度大,农村产
业结构调整跟不上,农业发展一
直沿袭传统模式,未能根据本地的水土资源特点和环境特征进行特色化开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依山坡分散居住,道路、排水杂乱,群众生活极不方便,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仍然守着美景过“穷日子”。
如何依托竹泉村竹、林、泉、水独特的资源优势,改善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打造一个梦里乡村的休闲度假目的地?设计者通过近大半年的时间对竹泉村的资源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与梳理,并提出了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力求将竹泉村建设成为一个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竹泉新村”。
3 竹泉村乡村景观特色
通过对竹泉村的考察,将竹泉村的景观特色梳理为如下几方面:
3.1生态环境优良
竹泉村生态环境优良体现在古村生态、水环境生态、居住生态、农业生态四方面。
3.1.1古村生态
竹泉村东、北两面环山,村西河流和寨子河双水环绕,整个村子处在山环水绕之中。
村中部有千年巨石似龙头昂首,村西北部有百年银杏参天,村内处处翠竹丛生,泉水潺潺,良好的古村生态保留至今。
图1 竹泉村位置
3.1.2水环境生态
村中部有一泉眼,泉水清冽,四
季不涸。
村内并无深沟暗渠,泉水
只是顺势流淌,纤细无声。
整个村
庄依泉而建,村民们绕泉而居,形
成了 “村泉相依,人泉亲和” 的泉
水生态景观。
3.1.3居住生态
竹泉村整体环境幽静,石材丰
富,村内民居多就地取材。
块石房
屋,片石院墙,茅草盖顶,板石铺檐,整个农家院落给人以古朴厚实之感。
丰富的水资源,催生得家家户户翠竹满院。
登上山顶,可见茂密的树木将村子包围,村内村外杨树、松树、果树林立,青青修竹环绕院前屋后,良好的居住生态环境尽收眼底。
3.1.4农业生态
竹泉村西部较为平坦,平均海拔171米,是村民居住区。
东部丘陵地带、北部山区主要种植果树,平原及坡地主要种植时令农作物。
竹泉村农田广袤,麦黄棉白;一年四季果树葱翠,李红栗青,一派浓郁迷人的田园风光。
3.2景观格局完整
竹泉村背有靠山,前有腰带水,东倚丘陵,西临河流,山水格局完整。
村内飞泉流水,茂林修竹,水伴路行,竹伴水生,景观格局独特。
3.3民俗风情独特
“世代沿袭谓之风,群居相染谓之俗”。
沂南县是“诸葛故里、红嫂家乡”,民风淳朴,民俗独特。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淳朴、智慧的沂蒙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民间文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竹泉旅游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文脉依托。
沂蒙地区的戏曲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其中以柳琴戏最为著名。
沂蒙地区有灿烂的乐舞文化。
自春秋的“夷狄之乐”、汉代“百戏”、唐代“乐舞”、宋代“舞队”、至明清的“秧歌”,不同形式与风格的民间舞蹈,经历数十个朝代风雨的洗涤和冲筛,保留下来的已成为民间传统舞蹈的精髓。
沂蒙地区还是著名的剪纸之乡,无论走到哪个村庄,不管经过哪家窗前,你几乎都会发现吉祥的、火红的窗花点缀着农家的日子。
沂蒙地区的蓝印花布和彩印花布亦闻图2 竹泉村景观特色
名遐迩。
沂蒙生活习俗、生产习俗、节令习俗等方面构成了沂蒙特色的民俗风情。
3.4文化积淀深厚
泉、石、竹、龙文化、民俗文化构成了竹泉旅游区独特的景观要素和文化要素。
泉是竹泉村的魂。
人们在这里可观清泉、嬉泉水、饮甘泉、品名茶、吟泉诗、作泉画、沐泉浴、享泉疗。
竹与石是村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人们在这里可望竹海、赏竹艺、购竹品、玩竹戏、食竹宴、住竹居、赏奇石、走石路、过石桥、居石屋、推石磨、品石宴。
中国传统的龙文化与民俗文化已深入人心,它是竹泉村文脉的支撑点。
深入挖掘和发扬民族文化是竹泉村拥有旺盛生命力的保障。
4竹泉村乡村景观的保护与规划
通过对竹泉村景观的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竹泉村的规划思路。
对竹泉村整体规划的目标确定为挖掘积极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体现特有的景观;同时结合自然环境,强化竹、泉、村空间的多维性与丰富性,将丰富多变的山水格局与人工乡村形态有机结合,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体现特有的地域特色。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4.1完善“龙凤呈祥”的地理空间格局
在解读乡村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结构存在的历史渊源,保护与完善整体空间格局和视线走廊。
通过绿化和水体景观建设,再造景观结构完整的泉上古村落。
泉水是整个竹泉村的灵魂,科学合理地运用“水”资源,完善“龙凤呈祥”的风水格局。
利用高差设计溪流,汇入“水口”,营造“双水环绕、关锁不漏”的堪舆态势。
4.2塑造“天人合一”的古村骨架空间
构建观景、亲水、人文三类形式的节点,形成多维观赏体系,塑造“天人合一”的骨架空间,营造移步易景的丰富空间效果。
组成“12369”空间格局体系,打造“一泉、两带、三街、六巷、九潭、二十四桥”的空间格局。
进行全面的景观完善和景观升级,形成代表性景观、四季景观和空间置景相互结合的景观架构。
竹泉十二景:龙泉献瑞凤阁纳祥东篱花海田畴绿浪
竹寺晓钟松林鹤舞荷塘月色梅苑疏影
篁林石径兰湖秋水宝山呈黛翠溪含烟
四季置景:春吐嫩绿夏呈荷芳秋现魏紫冬浮暗香
空间置景:篁林石径茅屋涌泉青石枕流岸柳成烟
4.3组建综合完善的服务体系
在塑造景观的同时,融入多功能服务
体系。
规划的竹泉村包括两部分,一部
分为新村建设,另一以旅游观光、休闲
度假、会议商务为主要功能,兼顾发展
农耕采摘、科普教育、康体养生等功能
的综合区,能够满足游客的多方面诉求,
形成各类型产品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
动的结构关系。
4.4打造功能齐备的基础支撑平台
古村的外部形象是原生态的,但其内
部功能要符合现代旅游的标准。
竹泉村
现有的基础设施状况远不能达到旅游接待的标准,要新建古村的基础设施接待体系,给排水、供电、路面、公厕、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都要达到高水准的现代旅游接待要求,打造功能齐备的基础支撑平台,实现古村形象与现代功能的有机结合。
4.5建设理想舒适的生态游憩家园
生态是竹泉村的资源核心优势所在,生态是一切效益产生的前提,竹泉村要建设成为一个理想舒适的生态游憩家园,环境营造、保护与养育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维护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遵循“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好现有的植被和泉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绿化和景观升级,维护好景区发展的基础,切实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
4.6构筑和谐共融的区域产业系统
竹泉村的发展将对沂南区域经济具有综合性影响,一方面是对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索,发挥对区域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完善区域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实现产业互动。
在开发中应贯彻集中导向、集群发展、集团整合、集约经营的思想方针,实现“农业经济”与“旅游发展”的完美结合,推动农业走向产业化道路,引导农民参与社会化生产,实现一产和三产的和谐共融。
5 结语
总之,在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规划中,考虑的重点是如何用现代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的原理,保护好地域文脉、传统建筑和整体风貌的和谐,更好地使人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图3 竹泉村景观格局示意
人类自身的发展历程,更好地体验原有地域景观带来的生态体验感,同时还可以改善原有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竹泉村在开发过程中,积极创新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兼顾了投资者、当地群众和政府的利益,特别是把旅游开发与旧村改造、农村住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整村搬迁的做法,村庄建设从2007年8月开始,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期的建设。
2010年,竹泉村旧村改造工程荣获“2010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全省唯一一个获此奖项的村级工程,也是临沂市唯一一个获奖项目。
竹泉村休闲度假目的地也在2009年7月12日正式营业,达到了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度假游客10万人次的设计能力,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山东省逍遥游示范点”。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中国园林,2003,(1).
[2] 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旅游研究,地理研究,1998,(2).
[3] 王晓阳、赵之枫.传统乡土聚落的旅游转型.建筑学报,2001,(9).
作者简介
温莹蕾(1976—),女,硕士研究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