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中国古代饮食器研讨.pptx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12.220.12.208:34:2308:34:23December 2, 2020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良渚文化扁足陶鼎 ,高31.6cm 浙江吴兴钱山漾,
1955
龙山文化陶鼎 先秦陶鼎
大汶口文化彩陶钵形鼎
大汶口文化彩陶涡纹鼎
宽檐夹砂红陶釜(上海)青浦崧泽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存出 土,距今约6000年。双耳红陶釜高30厘米,直筒腹红陶釜高28厘米
。
云南澄江县抚仙湖水下古建筑
新石器时代 马家浜文化 陶釜(约公元 前4500-前3900年)
带盖陶釜
公元前2世纪;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作为炊煮器的鼎
龙山文化 白陶鬶
海岱龙山文化袋足陶鬹
大汶口文化(距今6300- 4500年)白陶鬶
大汶口文化狗(猪、兽)形陶鬹
良渚文化黑陶鸟形鬹
怀宁县孙家城遗址出土
甑
• 甑就是底面有孔的深腹盆,是用来蒸饭的器皿,它的 镂孔底面相当于一面箅子。甑只有和鬲、鼎、釜等炊 具组合起来才能使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自新石器 时代晚期产生后,甑便绵延不绝,今天的厨房中仍能 见到它的遗风。
中国传统美食中的器具
中国传统美食中的器具2019-08-08 00:02食盒古人把“吃饭”当成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所以才会有民以食为天之说。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许许多多日常实用器物注入了灵魂。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万千雅物,而古人对于生活的趣味以及表现食物的美好上,可谓匠心独具,他们可以通过一方方糕点、一碗碗汤羹、一盘盘佳肴来凸显精美细致、古色古香的食器,带给食者古朴静雅、美观华丽的感觉。
食盒是旧时民间大量使用的盛放食物的用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已经从今人的生活当中完全淡出,成为了古玩市场上的一项藏品。
在遥远的古代,士绅名流,出门访友,或者参加诗社、文社的活动,需要与至交好友把酒言欢,常会事先准备一些肴食果品,作为助兴的下酒菜。
初春时节,文人士大夫出门踏青郊游,也会携带酒菜食物以备野餐。
食盒就是用来专门盛放食物酒菜、便于携带行走的长方形盒子,有木、竹、珐琅、漆器等材质,其中以木质的居多。
尤其是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酸枝等纹理细密、色泽光润的硬木,坚固而有韧性,制成的食盒耐磕碰,又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挑、提的时候不易晃荡。
加之古时的家具多为榫卯结构,硬木在拼接、制作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不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且能在外观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纹理色泽,给人一种典雅庄重之感,既美观又实用。
食盒是古代盛装食物用的竹木结构器具,内有数层不等。
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礼物的,可提可挑的大盒子,酒肆饭店以及富贵人家常用的器物。
食盒作为一种特殊物件,是家族的共同财产,制作特别讲究,一个家族地位、威望的高低,富有程度都可通过食盒反映出来。
在古代,食盒材质多样,有木盒、漆盒、藤盒、瓷盒、珐琅盒,不少还有把手,且做工精巧,庄重典雅,滴水不漏。
不但能装饭菜,还能放卷轴、笔墨、梳子、镜子。
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出游的食盒里,除了吃的,还会装上笔墨纸砚、书籍手稿。
有时候,甚至会装上梳子、铜镜。
虽然古代男子甚少化妆,但蓄着长发的他们,总需要整理下头发和衣冠。
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浅谈中国饮食文化及餐具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中华各族人民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注重色、香、味、意、形的中国菜特点;在与外域的友好交流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饮食文化,并深深影响着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饮食主食“五谷”:黍、稷、麦、菽(大豆)、麻其它:禾、粟、粱、玉米、花生肉类“六畜”:马、牛、羊、鸡、狗、猪“五牲”、“太牢”、“少牢”野畜、家禽、野禽蔬菜:“五菜”:葵、藿、薤、葱、韭外来蔬菜:甘薯、菠菜、辣椒、胡萝卜调料“五味”:酸、苦、甘、辛、咸炊具:鼎、釜一、先秦时期农耕社会发展使人们定居下来以族群为生产单位,开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人们的进食方式常常是席地而坐,取火烤制而食,随着此时制陶业开始诞生,从而衍生对容器和食器的要求,从早期造型简单的陶器,发展到后来对陶罐、陶釜、陶甑等炊具的使用,在这过程中也促进了陶器制作业的发展。
日趋精美的陶制食具更反映了古人对美器的追求与重视,这不但印证了中国的文明进程,更足见饮食与美器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国饮食的礼器,可以说在新石器时代已基本齐备,后来所有的食具和炊器,除了所用原材料和造型的变化外,其功用方面鲜有超出其用途者。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随着夏、商、周及春秋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中国的饮食器具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食礼仪亦逐步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南北两地各自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差异渐显,北方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南方,占有“鱼米之乡”的楚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再与南夷特色相结合,形成了苏菜的雏形。
中国人的饮食生活随着农耕生产的不断发展,以谷物为主,辅之以果、肉、菜的饮食基调和格局已初步奠定,更为重要的是饮食礼仪也随之完善,这一时期随着美食日盛,旧有的食器有的已不适应当时的礼制的要求,或改制或隐退,与饮食文化相适应的新食器不断出现。
如三足鼎、鬲、簋、簠、方彝、觥、爵、盉、觚、觯等饮食器已完全消失,而那些造型生动,且有象征的器具一时大为兴盛。
饮食器具
釜 鼎 鬲li4 甑zeng4
甗yan3 鍪mou2 镬huo4 鬶gui1
釜
釜是现在所用的“锅”的先祖 最早出现的釜是陶釜,大约出现在距今八九 千年前,一直延续到秦汉。三千多年前出现 金属釜(青铜釜),但非平常百姓能用。汉 以后,铁的大量使用,铁斧成为最常见的炊 事工具。 《通鉴· 前篇外纪》:“黄帝作釜灶,而民始 粥”
甗yan3
最初为陶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代以后出现青 铜甗,一直流行至汉代。 甗的造型变化较多,共同点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 为甑、下部为鬲,是一种上蒸下煮的连体两用炊具。 大多甗上下部可以分开,可单独使用。 青铜甗盛行于商周的上层社会,不仅是饮具,更是 重要的礼器,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期陶甑类似于现在的蒸屉,形状像陶盆或陶罐底 有数个小孔,孔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 状等多种,用以透过水蒸气。 使用时一般与鬲或釜组合使用。 商代以后,出现青铜甑,制造较精细。 东汉以后,青铜甑已少见,多以木、竹制品代替。 现在的木、竹、铝等笼屉、蒸箱等都是古时陶甑的 后代。
汉代铁釜
鼎
鼎是中华饮食重器,是在三足钵、釜等的使用、进化中衍化 出来的,是釜灶合为一体的烹食工具。 考古出土最早的陶鼎是河北的磁山和河南的裴李岗文化遗址 中,距今至少八千于年。 青铜鼎最早可能出现于黄帝时代(《史记· 封禅书》“黄帝采 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在夏代由于鼎在饮食中和人的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鼎 逐渐由日用食器衍变为“礼器”,成为身份、地位和权力的 象征。 作为食器和礼器的青铜鼎一直延续到魏晋才逐渐淡出饮食舞 台。
古代食器、酒器、量器知识
古代食器、酒器、量器知识食器簋:Guǐ】读作“诡”,是ZG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ZGXX铜器时代标志性XX 铜器具之一。
簠:fǔ】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
甗:yǎn】读作“演”,是ZG先XX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鬲:lì】一种古代煮饭用的炊器,有陶制鬲和XX铜鬲。
XX 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
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XX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
甑:zèng】读作“赠”,是ZG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盨:xǔ】,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镬:huò】是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饪铜器之一。
古时指无足的鼎。
今南方称锅子叫镬。
有三个足架空,可以燃火,两耳用铉(铜钩)和扃“jiong”(横杠)抬举酒器觥:(音同“工”)是ZG流行于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酒器。
觯:(读作“志”)是ZG古代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
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
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春秋时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
斝:(jiǎ】,音同“甲”)是ZG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有XX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
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卣:(yǒu】读作“有”)是一种器皿。
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
当时用来装酒用。
所以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
盉:(hé】读作“和”)是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
觚:(读作“孤”)是ZG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器具文化全文
盛器质地与菜品相结合
盛器形态与菜品相一致
从造型上看,盛器分为几何形和象形两大类。几何形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和扇形。象形分为植物造型、动物造型、器物造型和人物造型。
在选择盛器种类及形态时,一定要考虑菜肴及筵宴的风格,所用的盛器风格应体现协调美、整体美,使菜肴及筵宴风格与所选盛器具有一致性。
烹食炊具 ——鬶
鬶,一种中国新石器时期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形制与鬲(lì)相似,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型的“流”,也称作“喙”,有三足。中国新石器时期陶制炊事用具。将鬲的上半部加长并做并流,一侧加上把手就成了鬶。这是中国古代炊具中个性最为鲜明独特的一种,只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其他地域罕有发现,同鬲一样,鬶也是利用空袋足盛装流质食物而烹煮的,但它因有可以外泄的流和鋬而显得功能更齐全。烹食 Nhomakorabea具 ——斝
外形似鬲而腹与足分离明显。陶斝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也是空足炊具之一。进入夏商周时期的斝变为三条实足,且多青铜制成,但已是酒具而不是炊具了,作为炊具的陶斝只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几百年间,作为酒具的斝则盛行于商周两代。
进食餐具
《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可见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人类的制陶业在造型技术和火候掌握的基础上,为金属铸造创造了条件。青铜烹器的应用,使高温油烹法得以应用。
青铜饮食器
漆器饮食器
金银饮食器
铁制饮食器
瓷器的发展
瓷器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其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唐宋的陶瓷工艺有着突出的成就。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ppt课件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釜
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 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 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 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 身。
22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器具
• 由于南北民族的大融合和中西商贸通道的畅通, 使得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文化面貌上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外 来文化的吸收与创新,对隋唐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1
少数民族餐具举例
佤族妇女在舂米
湘西苗族瓦罐饭
32
谢谢大家!
33
18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敦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 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 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 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 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19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豆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 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豆,汉族古代盛食器和礼器。
17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器具
• 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处于诸国纷争的时代。但是 随着铁质生产工具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 步的提高,反映在饮食器具方面,虽然质地上与 前代相比没有变化,但社会的需求量更加增多, 而且每一个诸候国的饮食器都有不同的特点。
• 中下阶层仍然使用陶器,贵族阶层却还是以青铜 器为大宗,漆木器的数量呈现增多的趋势。
• 在贵族阶层开始盛行青铜饮食器具,饮食器在礼 制、葬俗、祭祀等社会功能中更加显得重要,并 且在周代形成严格的礼仪制度。
10
常见的古代青铜饮食器具
爵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 于饮酒的容器。爵在
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
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
关于古代文化知识-饮食器用
关于古代文化知识-饮食器用吃货们,让我们来做一个有文化气息的非一般的专业吃货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麆(zhù)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皿盘盂碗盏一类饮食盛器的总称。
簋(ɡuǐ)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ǎ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ǔ)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常常簠簋对举。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匕、俎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
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
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第三章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陶釜
. 铁釜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 进食具:饮食活动中,将烹饪好的食物从炊具 中取出放入盛食器,再从盛食器中取出放入口腔, 这两个过程所需要的中介工具就是进食器 。
☆ 进食具的种类:
勺子
筷子 .Biblioteka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商代 商周 汉代 隋唐 宋元 明清
复习
1、“五谷”的两种说法分别是什么?
“五谷”: 黍、稷、麦、菽、稻 黍、稷、麦、菽、麻
.
复习
2、家畜驯养最早的是什么? 此种家畜是由什么驯化而来的?
3、家畜驯养中,数量最多的是什么?
.
复习
4、“六马”包括哪六种马? 作用分别是什么?
“种马”、“戎马”、“齐马”、 “道马”、“田马” 、“驽马”
象牙箸(有记载最早的) 青铜 竹木 金银 六棱、八棱 题诗作画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 筷子 ——
用筷子历史:
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 燔炙时代至陶器饪物之前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东周至唐 宋代至今
最早历史 前形态 过度阶段 梜 箸 筷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 筷子
.
褐红釉加彩壶
彩陶壶
.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三、盛食具 —— 案 ※ 形态功用:与俎相似,秦汉后多称为案 ※ 种类:几案 —— 既可作为家具,又可用作
进食的 小餐桌; 棜案(托盘)—— 上面放置盘、
碗、杯、箸等
※ 质地:陶质、木质、金属案
.
木胎彩绘漆案
.
饮食器具
饮食器具农耕社会发展使人们定居下来以族群为生产单位,开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人们的进食方式常常是席地而坐,取火烤制而食,随着此时制陶业开始诞生,从而衍生对容器和食器的要求,从早期造型简单的陶器,发展到后来对陶罐、陶釜、陶甑等炊具的使用,在这过程中也促进了陶器制作业的发展。
日趋精美的陶制食具更反映了古人对美器的追求与重视,这不但印证了中国的文明进程,更足见饮食与美器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古语有云:“美食不如美器”,先民逐渐明白美食佳肴也要精致的餐具烘托,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中国饮食的礼器,可以说在新石器时代已基本齐备,后来所有的食具和炊器,除了所用原材料和造型的变化外,其功用方面鲜有超出其用途者。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随着夏、商、周及春秋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中国的饮食器具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食礼仪亦逐步完善。
夏尧时期,饮食器具还是停留于土质陶的烧制阶段,到了商周时代,由于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和青铜器的广泛使用,食器有了较大发展,至于使用金、玉、陶、瓷、漆、木、骨、角、象牙、竹等材料制作的饮食器具,更是品种繁多,应有尽有。
使用青铜器进行制作的餐饮器具,其器形纹饰或雕琢,或刻镂,纹样精致、形制端庄。
到了西周,一些用青铜器制作的餐饮器具还用于祭祀和宴饮,更是被统治阶级赋予特殊的意义,不同身份和社会地位使用餐饮器具有着严格的区分,区别社会尊卑贵贱具象表征,有些器具成为统治者至高无上地位和权威的象征,此即所谓“藏礼于器”。
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饮食生活随着农耕生产的不断发展,以谷物为主,辅之以果、肉、菜的饮食基调和格局已初步奠定,更为重要的是饮食礼仪也随之完善,这一时期随着美食日盛,旧有的食器有的已不适应当时的礼制的要求,或改制或隐退,与饮食文化相适应的新食器不断出现。
如三足鼎、鬲、簋、簠、方彝、觥、爵、盉、觚、觯等饮食器已完全消失,而那些造型生动,且有象征的器具一时大为兴盛。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中国古代的饮食器具主要有食器、酒器和炊具三类。
其中食器包括簋、簠、豆、皿、盆盂、案、匕、俎、箸。
酒器包括尊、彝、卣(you)、累、缶(fou)、爵、觥、杯。
炊具包括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食器食器主要有,簋、簠、豆、皿、盆盂、案、匕、俎、箸等。
其中簋,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炊具炊具主要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其中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
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
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
可在鼎腹下面烧烤。
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
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
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
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
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
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
酒器酒器主要有尊、彝、卣(you)、累、缶(fou)、爵、觥、杯等。
中国古代生活--饮食篇
一、原始社会饮食
大约起自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
生吞活剥的食祖
《礼记· 礼运》中记载:“古者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
肉,饮其血,茹其毛。”
一、原始社会饮食 2、燧人氏(旧石器时代中期)
钻木取火的食祖
《周礼》中记载:“燧人氏钻 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 有异于禽兽。”
5、饮食器具和烹饪技术的进步
据史料记载,天子还专门设立了“庖正”、“膳
夫”之类的官,具体负责其食、饮、膳、馐事宜;吃饭 时,使用九鼎,配以八簋,另有陪鼎三具;其中九鼎分 别盛放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和鲜腊等 九种肉食,八簋盛放各种黍稷食粮,而那三具陪鼎则盛
放酒、水和果蔬之类。
二、夏商周饮食
三、春秋战国饮食
3、出现了南北食系
由于战争给人员往来、货物流通、信息传播以及各种
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广带来的诸多问题,再加上自然地理的
差异,各地物产的不同,风俗习惯又不一样,逐步形成了 南北两大食系,即中原食系和荆楚(含吴、越)食系,中 原食系以粟、麦为主食,肉食主要靠羊、猪、鹿之类,而 荆楚食系则是以稻米为主食,以鱼类为副食。 至于菜蔬和水果,南北食系也不一样。
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战国时期七个强国:
秦、齐、楚、燕、赵、魏、韩。
三、春秋战国饮食
1.肉食品相对紧缺
这一阶段粮食、蔬菜是老百姓的主要食物,畜产品 远离了千家万户。但是,在上层社会仍保留着食肉的传
统。因此,统治者被时人称为“肉食者”。周天子有明
确规定:即“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 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不过,基于当时盛行
中国饮食器具3
觚
觚:盛行于商周时期。长 身、细腰、口和底均呈喇 叭状 。下腹部常有一段 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 扉棱作为装饰 。
觯
觯:圆腹,侈口,圈足, 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 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 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 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 侈口、圈足觯,形状像觚
角
角:形似爵,前后都有 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红陶
彩陶
黑陶
白陶
新石器时期以后陶器的发展
西周 硬陶印纹鸭形壶
汉代釉陶
兵马俑
唐三彩
广东石湾——千年陶都
紫砂壶
(二)青铜器
主流: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特征:用红铜和锡的合金制作。器 型风格厚重,繁缛纹饰中具 有神秘、狞厉美的特征 。
(三)漆器和铁器
主流: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1世纪—220年) 特征:漆器是在木、陶等材质器物上涂漆制作
尊
尊:为高体的大型或 中型的容酒器。尊与 彝一样,是祭祀的礼 器之共名,是指一组 祭器。
觥
觥:椭圆形腹或方 形腹,圈足或四足, 有流和鋬,有盖, 盖作成带角的兽头 形。
彝
彝:高方身,有盖,盖 形似屋顶,且有钮。有 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 腹有曲的,有直的,有 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爵
爵:圆腹,前有倾酒用 的流,后有尾,旁有鋬 (把手),口有两柱, 下有三个尖高足。
总结:中国饮食器具的演变历程
(一)新石器时代:陶器为主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青铜器为主 (三)秦汉时期:漆器、铁器为主 (四)魏晋南北朝以后:瓷器为主
二、中国饮食器具的类别
食器具:饪食器和餐具 辅助器:俎、匜 、冰鉴 饮器具:酒器和茶具
古代饮食器具的品种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器具文化
在选择盛器种类及形态 时,一定要考虑菜肴及 筵宴的风格,所用的盛 器风格应体现协调美、
整体美,使菜肴及筵宴 风格与所选盛器具有一 致性。
欢迎指正
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 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 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 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 锅”的前身。
烹食炊具 ——甗
甗在器形上可分为联体甗及分体甗,分体 的甗由上面的甑和下面的鬲构成。
这是一种复合炊具,上部是甑下部是鬲或 釜,下部烧水煮汤,上部蒸干食。陶甗产 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有青铜甗, 秦汉之际有铁甗,东汉之后,甗基本消亡, 所以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关的语汇,东周之 前的甗无论是陶还是铜,多是上下连为一 体的,东周及秦汉则流行由两件单体器物 扣合而成的甗。
新石器时代中期发明了可移动的单体陶灶, 为商周秦汉各代所继承,并发展出了铜或 铁铸成的炉灶,较小的可移动灶称为灶或 镟,实际就是炉。
进入秦汉以后,绝大多数炊具必须与灶相 结合才能进行烹饪活动,灶因此成为烹饪 活动的中心。
烹食炊具——鼎
新石器时代的鼎均为圆形陶质,是当时主要的 炊具之一。商周时期盛行青铜鼎,有圆形三足, 也有方形四足。
烹食炊具 ——鬶
鬶,一种中国新石器时期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 形制与鬲(lì)相似,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型的 “流”,也称作“喙”,有三足。中国新石器时 期陶制炊事用具。将鬲的上半部加长并做并流, 一侧加上把手就成了鬶。
这是中国古代炊具中个性最为鲜明独特的一种, 只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 山文化,其他地域罕有发现,同鬲一样,鬶也是 利用空袋足盛装流质食物而烹煮的,但它因有可 以外泄的流和鋬而显得功能更齐全。
盛器的色彩、纹饰和菜品相协调
要点
饮食器皿都有特定的色彩、纹饰,这种协调, 既是一肴一碗与一碗一盘的和谐,又是一席 肴馔与一席餐具饮器之间的和谐。
中国古代食器简介
中国古代食器简介中国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讲究饮食的国度。
在华夏传统文化领域里,饮食文化占据显著地位。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吃”亦十分讲究。
有人对《周礼》中官员所执掌的事物做统计,帝王生活区域的服务人员,有60%是负责管理、提供饮食的。
崇尚饮食,必然讲究饮食用具,古时常用的食器就有鼎、簋、鬲、孟、敦、盆、豆、铺等十余种,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位置。
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有:商代执簋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簋(音鬼),自商贷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
《周礼。
地官。
舍人》:“凡祭祀,共簠”。
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
青铜簋器物造型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
早期的青铜簋和陶器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
据《礼记。
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
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
簋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盛放煮熟的饭食,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
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
器身多饰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
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
商周食多数簋体型厚重,饰云雷、乳丁等纹饰,少数为素面或仅饰一二道玄纹。
春秋时期,簋的铜胎变薄,花纹细碎,有的簋盖铸成莲瓣形。
战国以后,簋极少见到。
簋是商周时的重要礼器。
宴飨和祭祀时,以偶数与鼎配合使用。
史**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春秋时期龙纹青铜簠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皿(min):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铺(pu):铜器名。
豆属。
其上为一平的直壁浅盘。
铺与豆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细长的把柄,在盘下连铸一较宽的高圈足。
“铺,亦古器名,有公刘铺,形亦如簠,但簠方而铺圆耳。
”---明。
杨慎《丹铅总录》青铜盂盂(yu):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古代烹饪用的器物
古代烹饪用的器物
古代烹饪使用的器物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烹饪器物:
1. 鼎:古代用来蒸、煮、炖的三足铜器,形状类似于炊烟金镏,于商代开始流行。
2. 炊具:包括炉、灶、锅等,可以用来炊煮食物。
炉灶分为石硖炉、陶炉、铁炉等。
3. 蒸锅:用来蒸食物的锅具,多为铜制,具有多层蒸格。
4. 炒勺:古代用来翻炒食材的工具,一般为铁制。
5. 砧板:用来切割食材的板状工具,古代常用木材或石材制成。
6. 碗碟:古代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多为陶瓷或铜制。
7. 筷子:古代用来夹取食物的工具,古代的筷子通常为竹制。
8. 翻炒舀勺:用来翻煎炒炸的工具,炒勺一样,一般为铁制。
这些器物在古代的烹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古代人的烹饪提供了必要的便利。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器,古人们用什么吃饭!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器,古人们用什么吃饭!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们到底是什用什么来烹煮盛放食物呢?据悉,此时的食物主要以烧烤涮烫烹煮为主,青铜器、陶器、漆器及原始瓷器等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以青铜制的饮食器,还兼有礼器之名。
据已出土的春秋战国饮食器皿来看,在沿用至今的炒菜的铁锅尚未出世之前,先秦的人们对青铜器的依赖可见一斑。
那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器究竟长什么样子?笔者带大家小窥一二。
举国重器熬煮油烹之器——鼎陈侯鼎,春秋,藏于故宫博物院鼎,最初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即是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的。
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
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而后又以示王权。
鼎,初现于夏,盛行于唐,成熟于西周,春秋之战国时,实用意义渐弱更偏重于以示权势。
秦之后,鼎的王权意义渐失,伴随佛教文化延续成装饰焚香之器。
楚王酓胐鼎,战国,藏于故宫博物院古烧煮烹炒之炊具——鬲君子之弄鬲,战国,藏于故宫博物院鬲,作为一种汉族古代煮饭用的炊器,烧煮或烹炒的锅,有陶制鬲和青铜鬲之分。
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三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
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
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
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
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西周时还有方鬲。
古之蒸食之器——甗环带纹甗春秋藏于故宫博物院甗,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
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流行于商至汉代。
商早期花纹简单,晚期多用兽面纹装饰。
西周还出现了附耳、长方形甗。
此期间,形态基本上都是甗鬲合体的。
春秋战国时,器身变薄,袋足消失,甗的甑部多为大口斜腹的式样,甑底径小于口径,许多器物不再用花纹装饰,形态也多为多为甑鬲式。
古之盛放煮熟饭食之器——簠簋楚王酓朏簠战国藏于故宫博物院簠簋,为盛黍稷稻粱之礼器,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器 时代
社会形态 经历朝代
原始社会 人类诞生 — 文字产生之前
饮食具发 展阶段
发生及初 步发展期
标志性事件
人类第一件饮 食具陶器诞生
青铜器 奴隶社会 夏、商、西 发展、勃 青铜文化高
时代
周、东周
兴时期 度发达
铁器 时代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 — 清朝灭亡
成熟定型 时期
铁质饮食具真 正普及;瓷器 大量进入饮食 领域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3、梜的阶段
☆ 青铜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
☆ 功能:挑或夹取菜或其他固体食物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4、箸的历史时期
☆ 东周至明中叶以前的称谓 ☆ 形态成熟固定,功能充分发挥 ☆ 形制基本在20-30公分之间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陶釜
--
铁釜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 进食具:饮食活动中,将烹饪好的食物从炊具 中取出放入盛食器,再从盛食器中取出放入口腔, 这两个过程所需要的中介工具就是进食器 。
☆ 进食具的种类:
勺子
筷子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商代 商周 汉代 隋唐 宋元 明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5、“筷”的历史时期
☆ 这一时期是宋至今
☆ 基本特征: 箸文化普及, 箸料广泛, 工艺高度发展, 图文修饰充分发挥, 箸体基本定格。
☆ “筷”称谓出现并普及 --
东汉铜箸
春秋铜箸
明代四楞银链象牙箸
--
刻诗象牙筷 明代象牙箸
清代金三镶玉箸
--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三、铁器时代
※ 即封建社会(春秋战国 — 清朝灭亡) ※ 铁质饮食具真正普及:秦汉时期 ※ 铁器时代前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饮食具成熟定型 ※ 铁器时代后期(唐宋元明清)
——瓷器大量进入饮食领域 , 由一日两餐改为 一日三餐食制 。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时期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期
灶的形式
土坑 土或砖垒砌,不可 移动的灶 可移动的单体陶灶
商周秦汉
铜或铁铸成的炉灶(灶/镟= 炉)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灰陶灶
青铜灶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具 2、鼎
时期
形态质地
用途
新石器时代 圆型、陶制
炊具之一
商周 秦汉
青铜鼎
煮肉、调和五味
(圆型三足、方形四足)
随葬品
秦汉以后 香炉
退出饮食领域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彩绘陶鼎
龙虎耳青铜扁足鼎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与“鼎”有关的成语
[三足鼎立] [一言九鼎] [人声鼎沸]
……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 具
3、釜 (圆底锅)
※ 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 商周:铜釜 ※ 秦汉以后:铁釜 ※ 用法:悬挂起来在底下烧火/放置在灶上使用 ※ [釜底抽薪]
复习
1、“五谷”的两种说法分别是什么?
“五谷”: 黍、稷、麦、菽、稻 黍、稷、麦、菽、麻
--
复习
2、家畜驯养最早的是什么? 此种家畜是由什么驯化而来的?
3、家畜驯养中,数量最多的是什么?
--
复习
4、“六马”包括哪六种马? 作用分别是什么?
“种马”、“戎马”、“齐马”、 “道马”、“田马” 、“驽马”
第三章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
中国饮食文化
“君 子 不 器”
—孔子 ·《论语》
--
第三章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中国古代饮食具的分期: ★ 新石器时代 ★ 夏商周时代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 ★ 唐宋元明清时代
1、前形态时期:木棍(或枝条等棒形物) ※ 挑、插、拨、取、持 ※ 加热至熟阶段:饪食具 ※ 成熟后持食阶段:助食具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2、过度阶段时期 ☆ 两根棒并用 ☆ 大约经历了三千年 ☆ 棒的长度很不规范,使用率缓慢提高 粒食 热食 碗状器盛食 各自持食
两根棒并用
象牙箸(有记载最早的) 青铜 竹木 金银 六棱、八棱 题诗作画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 筷子 ——
用筷子历史:
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 燔炙时代至陶器饪物之前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东周至唐 宋代至今
最早历史 前形态 过度阶段 梜 箸 筷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 筷子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三 期 论” (依据生产工具的质料)
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一、石器时代 (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2000年)
※ 即原始社会(史前时期): 人类诞生 —— 文字产生之前
※ 中国古代饮食具发生及初步发展期
※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 具 二、进 食 具 三、盛 食 具 四、贮 藏 具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 具
☆ 炊具:通过烹、煮、蒸、炒等手段,用以
将食物原料加工成可食用物品的器具。
☆ 炊具的种类: 1、灶 2、鼎 3、釜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具 1、灶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筷子的功能与规范执法 1、筷子的功能 ①物理功能:夹、拨、挑、分、搅、拌、刺、剥、
剃、切、 拆、撕、捞、卷、托、放、压、穿、 运。 ②生理功能:训练手的灵活性,发展智力。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陶器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一、石器时代
旧石器 时代
原始生食阶段:“茹毛饮血”的饮食方式 原始熟食阶段:“火烹”、“石烹”
新石器时代:人类第一件饮食具
陶器诞生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二、青铜器时代
※ 即奴隶社会 ※ 公元前2000年 —— 公元前200年 ※ 夏、商、西周、东周 ※ 中国古代饮食具发展、勃兴时期
--
复习
5、中国食物结构(以汉族为例) 有哪些特点?
◆ 以谷物和熟食为主; ◆ 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 ◆ 讲究五味调和。
--
复习
6、烹调发明有哪些重大意义?
1)、使人类最终区别于动物 2)、促进智力、体力发展 3)、改变生存环境 4)、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生产活动 5)、形成生活礼节
--
中国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