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鉴《冬夜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高考总复习对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含答案

语文高考总复习对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含答案

古诗鉴赏对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白居易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明月高悬、碧空如洗、宁静安谧的环境中,月下人形单影只、愁思萦怀的画面。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意象: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

(写出四个即可)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①。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②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注①陲:边陲,国境,靠边界的地方。

②沈冥:隐居的人。

诗中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感叹自己还不如林间的飞鸟快乐,写出了“林间鸟”自由地飞翔,还时不时梳理自己的羽毛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为世俗所累,顾及太多而无法达成本心,于是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冯延巳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注]春寒。

注特地:特别。

说说“双燕”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引发主人公的情思,既有对成双晚归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

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1)

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1)

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孤零。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综合练习题百度文库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综合练习题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诗歌赏析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点绛唇陆游①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答案】(1)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2)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回答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阴时。

淳熙七年(1180),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宋史·陆游传》)。

事后,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

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陆游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个潇洒送日月的“闲人”,并非他的本意。

即便被迫闲居乡间,他也是闲不住的,采药、治病、救人,在书剑报国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平生关怀民生的素志。

但是,词人毕竟是一位以“塞上长城”。

自许、对驰骋疆场无限向往的热血男儿,他所执着追求的是充满战斗快意的人生。

王人鉴《冬夜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人鉴《冬夜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冬夜闲居王人鉴忽忽寒光早,闲居水上村。

病疏当世事,贫负故人恩。

黄叶深樵径,荒烟淡荜门。

凭谁论出处【12】信乾坤。

【注释】:【1】出处:《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

”指出仕作官或居家隐居。

【2 【翻译】:忽忽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来,冬天早早地到来了,此时的我正闲居在在水上村。

由于自己身患疾病,就疏远了当今世上之事,自己的愚拙实在是辜负了朋友的恩情。

,树上的黄叶已经落尽,厚厚地铺在砍柴人上山的小路上,稀疏的荒烟袅袅升起,淡淡地笼罩着简陋的柴门。

不管是出仕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都要穿着粗布衣服,在天天地间信步逍遥、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诗歌首联点名时令,忽忽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来,冬天早早地到来了,此时的我正闲居在在水上村。

首联照应了题目“冬夜闲居”。

颔联似乎是在诉说闲居的原因,由于自己身患疾病,就疏远了当今世上之事,自己的愚拙实在是辜负了朋友的恩情。

颈联写了闲居之地的景物,树上的黄叶已经落尽,厚厚地铺在砍柴人上山的小路上,稀疏的荒烟袅袅升起,淡淡地笼罩着简陋的柴门。

尾联点名本诗的,不管是出仕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都要穿着粗布衣服,在天天地间信步逍遥、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生活。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顺其自然的情怀。

【阅读训练】:⑴诗的中间两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起什么作用?(4分)⑵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⑴因身体多病很少过问当今世上之事,家境贫穷有负故人的恩情。

枯黄的树叶铺满了砍柴的小径,淡淡的荒烟笼罩着简陋的柴门。

(颔联颈联表述各1分,共2分,颈联文学形象的表述大意对即可)诗的中间两联紧承首联,具体写了寒冬早至,自己闲居水上村的情形,也为尾联点明做了铺垫。

(具体承接1分,为引出主旨做铺垫1分,共2分)。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20211110041022)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20211110041022)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以下小题。

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 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沉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令人愁。

【注】① 本诗写于宋神宗逝世后,当时新法已被所有取销。

② 吹箫:《列仙传》记录,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册龙,夫妻同仙去。

(1)以下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 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幻已安闲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

B.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触自己没有仙人道术能够长留梦幻之中,表达了对梦幻的迷恋。

C.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联合,颇具深意。

D.“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绘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对照之中抨击了权门贵族的豪侈生活。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请联合诗句详细剖析。

【答案】( 1) D( 2 )①新法被废的难过与痛惜之情。

首句既是写实,又寄寓了政治上的感触。

新法被废,如梦消失,诗人心里非常难过、痛惜。

尾句则直抒愁情。

② 新事物势必取代旧事物的真理感悟。

中间两联经过对野草、鸣鸠、旧蹊、新径、朱门、画楼的描绘,阐释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之理。

③ 知己难觅的孤寂与愁闷。

“欲把一杯无伴侣”,写出了诗人想偕侣痛饮共叙却无人陪同的孤傲。

【分析】【剖析】( 1) D 项,“抨击了权门贵族的豪侈生活”错误,这句示意人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荣华荣利的不足慕。

应选D。

(2)本题可依据“百年春梦去悠悠”“眼看兴废令人愁”,联合说明内容“当时新法已被所有取销”剖析,变法惨遭取销,心里非常难过、痛惜,新法废,旧法兴,令人烦闷。

剖析颔联时,要经过剖析诗人对“野草”“鸣鸠”的描绘,来领会诗人的感悟。

颈联则要抓住“旧”“新”的变化来剖析旧事物必定会被新事物取代的真理性。

2022-2023学年上海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真题汇编专题2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版)

2022-2023学年上海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真题汇编专题2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版)

专题2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徐汇区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①居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屋,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②《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

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注释】①王子猷(yò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②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

③戴安道:即戴逵。

④剡(shàn):今浙江省嵊县4. 甲文作者是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人名)。

字_________,号_________。

5. 解释下列加点词:(1)念.无与为乐者()(2)人问其故.()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对(乙)文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王子猷)因此起床左右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好友戴安道。

B. (王子猷)因此感到心神不定,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安道。

C. (王子猷)于是感到心神不定,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好友戴安道。

D. (王子猷)于是起床左右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安道。

8. 两段文字都写晚上去找好朋友,甲文求而得之喜,乙文求而未果亦乐,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2022学年徐汇中学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步①陆游市人莫笑雪蒙头,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水摇灯影酒家楼。

鹤归辽海②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半窗落月照清愁。

【注释】①本诗为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

②鹤归辽海:《搜神后记》载汉有道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发如雪的诗人在夜晚随意散步,“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B.“风递”描绘出山寺钟声的悠远,“水摇”表现出灯火倒影水中的景象。

C.尾联寓情于景,表现作者在透窗而入的月光下清愁萦心、夜不能寐的情景。

D.本诗主要写诗人夜晚散步的见闻及感受,写景细腻传神,富有艺术美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无寐”的原因。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祐元年,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窍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今者幸蒙宽恩,获解重任,使得待罪于亳,既释危机之虑,而就闲旷之优,其进退出处,顾无所系于事矣。

谓可以偿夙志者,此其时哉!因假道于颍,盖将谋决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颍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颍者非一日也。

(选自欧阳修《思颍诗后序))(注释)①得请:所请获准;②颍:颍州,欧阳修准备退休于此;⑧待罪:做官,谦辞。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________)②因假道于颍(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3)欧阳修为什么选择颍州作为退休后的终老之地?(请用原文回答)(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就是欧阳修如愿归居颍州后所作,由这一时期的诗文可见欧阳修晚年怎样的心境?2.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②去任之日________(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姚合《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姚合《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姚合《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姚合《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闲居姚合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①,依止古先生?【注释】:⑴疏鄙:粗野,俗陋。

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

⑵过门:登门;上门。

唐高适《赠杜二拾遗》诗:“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⑶休官:辞去官职。

唐李商隐《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⑷禅(chán)观:即禅理、禅道,学佛参禅。

禅,梵语“禅那”的省略,意“静思自虐”,“思维修”,为心注一境、正深思虑的意思。

观,即观照。

⑸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

唐白居易《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翻译】: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

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

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赏析】: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

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

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

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

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

“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

”(《武功县诗》)自己作这样一番解释,是明心迹,也见心安理得了。

这儿写身处县城,却透露了心地的静趣。

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

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

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XXX起XXX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XXX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XXX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XXX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②政令,指当时XXX 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XXX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XXX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XXX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出格讲究炼字。

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浏览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覆问题。

XXX居【明】XXXXXX每到思无穷,门巷XXX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XXX无事几人同?【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宋)XXX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XXX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新部编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王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②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

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

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

大历五年卒于长安。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扶桑: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

近现代“扶桑”指日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B.“向国”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

C.“乡树”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孤岛中,言下之意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

D.“别离”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的忠告: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信,不能失去联系。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译文:老朋友和达官贵人们不再和我往来,我门庭冷落,真的可安放捕鸟的网罗。

我已懒散无聊,什么都不做,家中的仆人更是懒过我。

你看,一阵春雨刚过,门外的青草又长了许多。

注释:故人:老朋友。

通贵:达官贵人。

绝相过:断绝来往。

“门外”句:谓门庭冷落,可安放捕鸟的罗网。

这里用此典,说明人情冷暖。

罗:捕鸟的罗网。

幽慵:闲散疏懒。

僮:仆人。

一番多:一倍多,这里指很多。

赏析: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咏闲居是重要主题之一,也称为闲适诗。

对诗人们来说,所谓闲,不仅仅是没事做或不做事,而是相对出仕忙于公务而言,所以闲居诗往往成了隐居诗的代名词。

司马光退居后,不能忘怀于朝廷政治,所以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不闲,因而格调与传统的闲居诗不同。

诗前两句说自己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戈,支持新法,与自己断绝来往,家里安静得门可罗雀。

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

下半由此发挥。

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

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

“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闲。

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景不是优游闲散的,而是内外交困的;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适的,而是抑郁不平的。

此诗是浅显中有深致,平淡中有沉郁。

这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2闲居寄端及重阳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翻译黎明山色渐明,郊外寺院的晨钟声若有若无地传来,大雪积满幽林,路上人迹罕至。

独居在此反而生出了闲情逸致,没事都不想冒着风尘回到城中。

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1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原文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翻译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注释宿雨:昨夜下的雨。

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家童:童仆。

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犹眠:还在睡眠。

赏析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

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

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

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

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

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

浙江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王涯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2分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

4分3“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4分1思妇、征夫。

2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

3“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

“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的妻子,也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

别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①手,壮士即解腕②。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注】①螫:毒蛇咬人。

②解腕:斩断手腕,以保全性命。

8.请指出诗歌颔联所运用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分9.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6分8.手法1分,作用4分一是:直抒胸臆。

抒写了壮士持剑壮别奔赴战场,不愿做游子那样满脸离愁,表达了作者对壮士情怀的赞美。

二是:反衬手法。

用离愁满面的游子之态,衬托持剑豪饮赴战场的壮士,突出壮士的立志报国的豪迈之情。

或是:对比手法。

将游子与壮士进行对比,表达出壮士应当持剑而去建功立业,不应该做一个浪荡游子而无为。

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壮士的赞美。

9.诗歌中塑造的是一位仗剑为功名的壮士大丈夫形象:有泪不轻易流出,更不会在离别之际洒泪,是刚毅坚强的写照;愿持剑豪饮,慷慨作别,要去建功立业,胸怀远大抱负;不惜斩断手腕,以去毒患,也要实现理想,为了理想不怕牺牲。

6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人鉴《冬夜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
训练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王人鉴《冬夜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原文】:
冬夜闲居
王人鉴
忽忽寒光早,闲居水上村。

病疏当世事,贫负故人恩。

黄叶深樵径,荒烟淡荜门。

凭谁论出处【12】信乾坤。

【注释】:
【1】出处:《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

”指出仕作官或居家隐居。

【2
【翻译】:忽忽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来,冬天早早地到来了,此时的我正闲居在在水上村。

由于自己身患疾病,就疏远了当今世上之事,自己的愚拙实在是辜负了朋友的恩情。

,树上的黄叶已经落尽,厚厚地铺在砍柴人上山的小路上,稀疏的荒烟袅袅升起,淡淡地笼罩着简陋的柴门。

不管是出仕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都要穿着粗布衣服,在天天地间信步逍遥、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诗歌首联点名时令,忽忽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来,冬天早早地到来了,此时的我正闲居在在水上村。

首联照应了题目“冬夜闲居”。

颔联似乎是在诉说闲居的原因,由于自己身患疾病,就疏远了当今世上之事,自己的愚拙实在是辜负了朋友的恩情。

颈联写了闲居之地的景物,树上的黄叶已经落尽,厚厚地铺在砍柴人上山的小路上,稀疏的荒烟袅袅升起,淡淡地笼罩着简陋的柴门。

尾联点名本诗的,不管是出仕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都要穿着粗布衣服,在天天地间信步逍遥、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生活。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顺其自然的情怀。

【阅读训练】:
⑴诗的中间两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起什么作用?(4分)
⑵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⑴因身体多病很少过问当今世上之事,家境贫穷有负故人的恩情。

枯黄的树叶铺满了砍柴的小径,淡淡的荒烟笼罩着简陋的柴门。

(颔联颈联表述各1分,共2分,颈联文学形象的表述大意对即可)诗的中间两联紧承首联,具体写了寒冬早至,自己闲居水上村的情形,也为尾联点明做了铺垫。

(具体承接1分,为引出主旨做铺垫1分,共2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