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诚、除、辞、从、殆、当)
高中语文高考必备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必备文言文实词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写出实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诚1、帝感其诚()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4、帝感其诚()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2、为汉家除残去秽()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4、即除魏阄废祠之址以葬之()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6、扶辇下除()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3、动以朝廷为辞()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7、大礼不辞小让()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10、近者奉辞伐罪()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樊哙从良坐()5、从此道至吾军()6、弟走从军阿姨死()7、其从如云()8、欲不可从()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4、思而不学则殆()当1、木兰当户织()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3、有大石当中流()4、北邀当国者相见()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8、犯法当死()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于是废先王之道()5、伐无道,诛暴秦()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7、臣之所好者,道也()8、道不同,不相为谋()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10、故园谁道有书来()11、道之以政()12、道义:道德和正义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3、未得与项羽相见()4、吾得兄事之()5、所识穷乏者我欤()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10、此言得之()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度义而后动()4、乃曰”吾忘持度”()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7、一夜飞度镜湖月()8、常有大度。
2021年高考文言实词复习:从
记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跟随,跟从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白居易《长恨歌》)
介词,自,由
[实战高考]
(8)(2018·全国卷Ⅰ)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从:听从
(9)(2018·全国卷Ⅱ)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从:跟随,随从
(10)(2018·全国卷Ⅲ)“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从:听从
(11)(2017·全国卷Ⅱ)从兄为人所杀,无子从:堂房亲属
(12)(2017·全国卷Ⅲ)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从:通“纵”,合纵
(13)(2017·全国卷Ⅱ)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从:听从
(2)臣从其计(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依顺,听从
(3)弟走从军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
参加
(4)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沈括《活板》)
旧读zòng,堂房亲属
(5)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
读zòng,通“纵”,合纵
(6)樊哙从良坐(司马迁《鸿门宴》)
靠着,挨着
(7)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24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道、得、度、非、复、负)(2021年整理)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24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道、得、度、非、复、负)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24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道、得、度、非、复、负))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24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道、得、度、非、复、负)的全部内容。
特色训练24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道、得、度、非、复、负)19。
道成语助记:道听途说道不拾遗安贫乐道津津乐道20。
得成语助记:怡然自得得陇望蜀相得益彰探骊得珠21.度错误!22。
非错误!23.复成语助记:周而复始髀肉复生无以复加万劫不复24.负错误!答案:19。
(1)道路(2)方法,策略(3)道义(4)道理,规律(5)志趣(6)说,讲(7)风尚(8)主张,学说20.(1)取得,获得(2)获得(3)通“德”,感激(4)能够,可以(5)得当,正确(6)得意,满足(7)收获(8)应该21.(1)通“渡”,渡过,越过(2)制度,法度(3)过(4)创作(5)常态(6)推测,估计(7)衡量22.(1)不,没有(2)不是(3)不对的,错误的(4)责难,认为不对23.(1)恢复(2)双层(3)重复,重叠(4)又,再(5)答复(6)继续24.(1)背东西,以背载物(2)担负,使……承担(3)依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
2024高考120个实词汇总系列(D):殆、当、道、得、度
高中文言120个实词(D):殆、当、道、得、度17.殆①危险。
例: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②疑惑。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③大概,恐怕。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④几乎,接近,差不多。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⑤通“怠”,懈怠。
例:农者殆.则土地荒。
(《商君书·农战》)18.当dāng①遮挡。
例: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②对等,比得上。
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③占据,把守;担任,担当。
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陈情表》)④应当。
例: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⑤掌管,主持。
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五人墓碑记》)⑥面对,对着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⑦值,在(……位置),正在,。
例:当.事时也,商君佐之。
(《过秦论》)例: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谏太宗十思疏》》)⑧必定,一定。
例: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例: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孔雀东南飞》)⑨将,将要。
例: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⑩蒙受。
例: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燕歌行》)⑪判罪,判决。
例: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苏武传》)dàng①符合,适合。
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促织》)②当作。
例:安步以当.车。
③抵押,两者相抵。
例: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例: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苏武传》)19.道①道路。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②途径;方法;措施。
例: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2024高考120个实词汇总系列(C):曾、察、朝、乘、诚、除、辞、从
高中文言120个实词(C):曾、察、朝、乘、诚、除、辞、从9.曾céng①曾经。
例: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例: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陈情表》)zēng①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例: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治平篇》)②通“增”。
增加。
例: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竟,竟然。
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10.察①细看,观察。
例: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②明辨细究,弄清楚。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考察,审察。
例: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③考察,荐举。
例: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陈荣俱臣秀才。
(《陈情表》)11.朝cháo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子早晨拜见国君;或表示接受朝见;使……朝见。
例: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②朝廷。
例: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
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例: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陈情表》》)④对,向。
例:坐北朝.南。
zhāo早晨。
例: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蜀道难》)例: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12.乘chéng①驾,坐。
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升,登。
例: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③趁着,顺应。
例: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④冒着。
例: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shèng①车,兵车,一车四马的合称。
也指车驾单位,辆,驾。
例: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13.诚①诚心,真诚。
例:愿陛下矜悯愚诚.。
(《陈情表》)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苏武传》)②确实,的确,实在。
(通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39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造、知、致、质、治、诸)不分版本
(通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39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造、知、致、质、治、诸)不分版本特色训练39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造、知、致、质、治、诸)109.造成语助记:登峰造极 闭门造车 粗制滥造记住经典归纳义项语段串记(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司马迁《屈原列传》)太宗年间,魏徵造(到……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
回宫中,造(制定)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2)复造.候风地动仪(范晔《张衡传》) (3)径造.庐访成(蒲松龄《促织》)110.知 成语助记:知彼知己 知遇之恩 知人论世 乐天知命记住经典归纳义项语段串记(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知道)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主持,管理)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智慧)明而无过。
〞(2)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3)绝宾客之知.(司马迁《报任安书》)(4)君何以知.燕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 (《吕氏春秋》)111.致 成语助记:专心致志 格物致知 学以致用 淋漓尽致记住经典归纳义项语段串记(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司马迁《屈原列传》)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以晏子。
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豪杰。
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最,极)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
两人席谈,方觉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欢。
(2)以致.天下之士 (贾谊《过秦论》)(3)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4)而致.千里 (《劝学》)(5)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7)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112.质成语助记:蕙质兰心 文质彬彬 天生丽质记住经典归纳义项语段串记(1)厚币委质.事楚 (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原借《离骚》“唯昭质(本质)其犹未亏〞表忠,而秦使离间计,令人厚币委质(通“贽〞,见面礼)事楚,使楚太子赴秦为质(人质)。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字型助记10份2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翻译: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典例:“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翻译:我所喜欢的是(事物间的)规律。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当
有屋又有田 生活乐无边
占据,把守
抵御,抵挡
两者相抵
主持,执掌
判决,判罪
符合
适宜,恰当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翻译:元军邀请主持国政的人相见。
典例:“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 翻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下来。
典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翻译: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
典例:“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翻译: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近者奉 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翻译:近来奉了皇帝的 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 降了。
—— 高士其
?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 高士其
?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 谢觉哉
?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典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翻译: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用作动词:〔1〕爱护,体贴.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2〕珍惜,爱惜.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爱莫能助爱屋与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为"安身""养生".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1〕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本义指一种睡衣.〔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C.如被冰雪.〔《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如:A.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珮宝璐.〔《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用作副词.意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兄弟》〕■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如:A.本末倒置.〔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B.今背本而趋末.〔《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C.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根源.〕〔2〕用作量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作量词的"本",或可根据实际情况译为"册""份"等.如:A.别具本章.〔《狱中杂记》,本、份.〕,则极为神速.〔沈括《活板》,册.〕副词,意为"原本""本来".如:A.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原本."本说"指"原来的说法"〕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本来.〕■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鄙"本义是边疆、边陲、边远的地方,名词.如:A.蜀之鄙有二僧.〔《为学》〕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鄙"在此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以……为边境","以鄙远"意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的边境".〕〔1〕用作形容词,意为"庸俗""浅陋""地位低下".如: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2〕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起""轻视".如"鄙视","鄙薄".■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兵"的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用作名词:〔1〕兵器,武器.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2〕士兵,军队.如:A.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士兵.〕B.秦发兵击之.〔《屈原列传》,军队.〕〔3〕战争,军事.如:A.兵旱相乘……〔《论积储疏》,战争.〕B.纸上谈兵.〔成语,军事.〕■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八、[病]★"病"本义是重病.〔1〕用作名词.意为"疾病""病残".如: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2〕用作动词:①怕,担心,忧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君子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②疲劳,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③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成为病态".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九、[察]★"察"本义为仔细看、观察.〔1〕用作动词①仔细看、观察.如:徐而察之.〔《石钟山记》〕②考察、调查.如: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③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语"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察今》〕④推荐、选拔.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2〕双音词"察察",原意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为洁白,形容词.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察颜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十、[朝]★"朝"本义为"早晨",与"暮〔夕〕"相对.〔1〕读zhāo,名词,意为"早晨".如成语"朝三暮四""朝气蓬勃",又如:A.朝闻道,夕可死矣.〔《论语•里仁》〕B.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2〕读cháo,主要有两个用法:①动词.意为"朝见""朝拜"〔专指臣见君〕,"拜见""拜访"〔泛指下对上或平级之间〕.如:A.弱国入朝.〔《过秦论》,朝见.〕B.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朝"在这里活用为使动词,"使〔让〕……朝见〔朝拜〕"之意.〕C.临邛县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见,拜访.〕②名词.意为"朝廷","朝代".如: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朝野上下朝不保夕朝成夕毁朝闻夕死朝歌夜弦朝发夕至朝令夕改六朝金粉只争朝夕班师回朝枵腹终朝十一、[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本义是增加,为"增"的假借字.〔1〕读zēng,名词.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家属.如曾祖、曾孙.〔2〕通"层",意为"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杜甫《望岳》〕副词,起加强或延缓语气作用.有两种情况:〔1〕表过去发生过,可译为"曾经".如:A.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B.……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表出乎意料,或已达到某种极限,可译为"竟〔然〕""还"等.如:A.曾不若霜妻弱子.〔《愚公移山》〕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曾母投杼曾参杀人十二、[乘]★"乘"本义是登高.如:乘鄂渚而反顾兮……〔《涉江》〕〔1〕用作动词①乘坐〔船、车〕,驾〔车〕.如:A.独与迈乘小舟……〔《石钟山记》〕B.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战》〕②趁着,凭借.如成语"乘虚而入".〔2〕用作名词,读shèng,指兵车.如:公与之乘.〔《曹刿论战》〕〔3〕用作量词,读shèng,辆.如: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万乘"原指"一万辆〔兵车〕",后在文言中常用来比喻天子的地位和权势.〕〔4〕用作数词,意为"四"〔古代一辆兵车配备四匹马,因以引申为"四".〕如:以乘韦〔四张牛皮〕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崤之战》,乘韦,四张牛皮.〕■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乘龙快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衣轻乘肥因利乘便有机可乘十三、[诚]★"诚"本义指说话诚实、不虚伪.词义扩大,引申为"诚实""真诚",形容词.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副词.有两种情况:〔1〕表确凿语气,可译为"确实""的确""实在"等.如: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果真""如果确实"等.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必矣.〔《赤壁之战》〕■诚惶诚恐开诚布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悦诚服十四、[除]★"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用作动词:〔1〕拜官,授职,任命.如:除臣洗〔xián〕马.〔《陈情表》〕〔2〕消除,除掉.如: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3〕整治,整理.如: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十五、[辞]★"辞"本义是诉讼的供词、口供.〔1〕用作名词①言词、词句、语言.如:其辞微……〔《屈原列传》〕②托辞、借口.如: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③命令.如: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④古代一种诗体,与"赋"同类.如:楚辞,《归去来兮辞》.〔2〕用作动词①推托,推辞,不接受.如"不辞辛劳".又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告别、告辞、辞别、离开,如:A.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告辞.〕B.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离开.〕■不辞而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不达意辞微旨远卑辞厚币一辞莫赞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一面之辞义不容辞以文害辞溢美之辞十六、[从]★从"的本义是"跟随",〔1〕动词①跟随,跟着,跟从.如: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B.赢粮而景从.〔《过秦论》〕C.乘牛车,从吏卒.〔《赤壁之战》,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跟从""〔后面〕跟着".〕②顺从、听从.如: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傍着、挨着.如:樊哙从良坐.〔《鸿门宴》〕④参加、参与.如"从政".〔2〕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指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如:A.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作名词,合纵的盟约.〕,作动词,结盟.〕用作介词.表方向、地点、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译为"由""自从""在"等.如: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从壁上观从长计议从善如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一而终过从甚密合从连横三从四德力不从心弃笔从戎何去何从择善而从十七、[殆]★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本义是危险,形容词.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副词,有两种情况:①表推测或不肯定,可译为"大概""也许""恐怕"等.如: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记》〕B.殆与余同.〔《石钟山记》〕②表接近,相差很少,可译为"将近""几乎""差不多"等.如: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B.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指难录〉后序》〕■百战不殆殆无孑遗车殆马烦知止不殆殆无虚日十八、[当]★当"本义是〔两者〕相抵.〔1〕读dàng,动词.①抵、相抵.如: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原列传》〕②当作,算是.如成语"安步当车".〔2〕读dāng,动词.①抵挡、抵御、阻挡.如: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②占着、立着.如: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立着.〕③应当、应该.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掌管,主持.如:当室者死,三年释其征.〔《勾践灭吴》〕——家中嫡长子死了,免除他家中的征税三年.〔3〕读dàng,形容词,意为"恰当""适合".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附虚词用法:读dāng,用作虚词,有两种情况:〔1〕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可译为"在""对""向着"等,如: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望》〕B.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鸿门宴》,译为"在".〕〔2〕副词,表肯定或推断,可译为"就""必定""大概"等,如:A.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就.〕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出师表》,必定.〕C.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石钟山记》,大概.〕■门当户对锐不可当当仁不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当机立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务之急当之无愧老当益壮首当其冲安步当车长歌当哭对酒当歌豺狼当道快意当前螳臂当车一马当先旗鼓相当万夫不当十九、[道]★"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1〕用作名词①道理、真理、规律.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道理.〕②主张、学说、思想、道德、道义.如: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思想、道德.〕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道义、王道、正确的政治措施.〕③方法〔策略〕.如: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有一妻一妾》〕〔2〕用作动词①赶路.如: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赤壁之战》〕②取道、经过.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③说、讲、谈论.如: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骄•赤壁怀古》〕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无道:没有谈论过.〕■道听途说康庄大道道不拾遗道不同,不相为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志同道合道路以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东道主分道扬镳安贫乐道问道于盲师道尊严旁门左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指名道姓筑室道谋津津乐道里经叛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文以载道头头是道坐而论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十、[得]★"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1〕动词①找到,抓到.如:逐而得之.〔《促织》〕②能够,可以,应该.如:A.予自度不得脱.〔《〈指南录〉后序》,能够.〕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应该.〕〔2〕名词.意为"收获".如:冀有万一之得.〔《促织》〕〔3〕形容词①对、正确、适合,如成语"相得益彰",又如:此言得之.〔《六国论》〕②得意.如成语"洋洋自得".附虚词用法:语气助词,起凑足音节作用,无义.如: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得过且过得不偿失怡然自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寸进尺得不偿失得陇望蜀得其三昧得心应手得天独厚得鱼忘筌楚得楚弓患得患失难得糊涂相得益彰志得意满傲睨得志情非得已人人得而诛之探骊得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百思不得其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一无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得二一、[度]★"度"本义是量长短的标准.〔1〕读dù.①用作名词,意为"限度",如成语"荒淫无度""挥霍无度".②用作动词,意为"考虑"和"度过""越过".如:A.置之度外〔成语,意为"考虑".〕B.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越过.〕③用作量词,表次数.〔2〕读dúo,动词.①量长短.如: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度"与"絜"互训.〕②推测,估计.如: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审时度势置之度外度日如年风度翩翩普度众生金针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宽宏大度挥霍无度度长絜大暗度陈仓二二、[非]★"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1〕动词①不是,没,没有.如:非仲尼、墨翟之贤.〔《过秦论》〕②非难,反对,指责.如成语"无可非议"、"无可厚非".〔2〕形容词,意为"错误""不对".如成语"是非分明".■大是大非非亲非故非我族类今非昔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文过饰非物是人非为非作歹习非成是泥古非今面目全非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二三、[复]★"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1〕动词①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②恢复.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2〕形容词,意为"繁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村》〕〔3〕通"覆",动词.①遮盖,掩蔽.如: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②翻过来.如:樊哙复其盾于地.〔《鸿门宴》〕副词,表动作行为的重复或持续,可译为"又""再""更""还""重新"等.如:能复饮乎?〔《鸿门宴》〕■周而复始髀肉复生故态复萌无以复加无往不复万劫不复二四、[负]★"负"本义是依仗、靠着,动词.如成语"负隅顽抗".又如: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多个动词引申义:〔1〕承担.如成语"忍辱负重".又如:宁许以负其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背〔着〕.如成语"负荆请罪".又如: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赤壁之战》〕〔3〕背弃,违背.如成语"忘恩负义".如: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4〕与"胜"相对,意为"失败",此义与现代汉语同.如;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过秦论》〕■忘恩负义忍辱负重负荆请罪负屈含冤负隅顽抗久负盛名披裘负薪皇天不负有心人决一胜负负弩前驱不负众望二五、[盖]★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用作动词:①遮盖,掩盖.如成语"欲盖弥彰"..〔《过秦论》〕〔1〕副词.用在句首,表下边的话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大概""推想"的意思.如: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2〕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的意思.可译为"〔大概是〕因为"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盖世奇功盖棺论定官盖如云欲盖弥彰二六、[故]★"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1〕名词①原因,缘故.如:何故而至此?〔《屈原列传》,"何故"即"什么原因"〕②朋友,交情.如成语"非亲非故",又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故人具鸡黍.〔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即"朋友".〕〔2〕形容词.与"新"相对,意为"旧".如:A.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六国论》,"故事"即"旧例".〕B.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即"旧地".〕.〔《论语•为政》,这里活用为名词,意为"旧的知识".〕〔1〕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复音词"是故""以故"来表达.如: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2〕副词.有三种情况,一是表原先就是那样,可译为"本来""原来""从前".二是表情况和原先一样,可译为"仍旧""仍然".三是表有意这样去做,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故意""特意""特地"等意思.如:A.此物故非西产.〔《促织》,本来,原来.〕B.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仍旧.〕C.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仍旧.〕D.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见如故明知故犯故步自封故弄玄虚革故鼎新欲擒故纵不经世故非亲非故平白无故二七、[顾]本义是环视.用作动词:〔1〕回头看.如成语"瞻前顾后".又如: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回来,与"返"同义.如:顾反,谏怀王.〔《屈原列传》〕〔3〕看,望见.如:顾野有麦场.〔《狼》〕〔4〕探望,拜访.如成语"三顾茅庐",顾虑,关心.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1〕副词.有两种情况:一表违反常情或出乎意料或加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过""反而""难道"等;二表范围,可译为"只""仅仅""只不过"等.如: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难道.〕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只是,只不过.〕〔2〕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但是"等.如: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八、[固]★"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1〕用作形容词,意为"固执""顽固".如: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2〕用作动词,意为"坚持""坚守",如成语"固执己见".又如: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用作副词,有几种情况:〔1〕表本来如此或理应如此,可译为"本来""原来""一向""确实"等.如: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本来.〕B.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2〕表态度坚决,可译为"一定""坚决"等.如: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追根寻底,可译为"究竟"等.如: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4〕用作连词.同"故",表结果,可译为"所以""因此"等.如: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固若金汤君子固穷根深蒂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二九、[归]★"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1〕回家〔国〕,回到,回来.如:A.相如既归……〔《廉颇蔺相如列传》〕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2〕返回,退回,送回.如: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归附,归属.如:A.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B.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聚集,汇集.如:众士仰慕,若水之归东海.〔《赤壁之战》〕■之子于归归心似箭反璞归真殊途同归物归原主解甲归田完璧归赵宾至如归铩羽而归众望所归三十、[国]★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用作名词:〔1〕国都,京城.如:A.去国怀乡.〔《岳阳楼记》〕B.国破山河在……〔《望岳》〕〔2〕泛指"地方""地域".如: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硕鼠》〕■安邦定国国破家亡国泰民安经国之才倾国倾城共商国是三一[过]★本义:走过.〔1〕V.①经过.如: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②超过.如成语"过犹不与"③拜访,探望.如:可别过之.〔《赤壁之战》〕④责备.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2〕用作名词.意为"过错""过失".如: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B.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三二[何]〔1〕副词.有两种情况:①用在句首或动词之前,常表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如:A.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B.徐公何能与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等.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代词.表询问或反问,有几种情况:①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东西〕"等.如:A.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B.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作"操"的宾语,这里前置.〕③作定语,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常用来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哪".如:A.何陋之有?〔《陋室铭》〕B.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若何""奈何"的用法:①"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②"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③"若何〔何若、若……何〕"和"奈何〔何奈、奈之何〕"用法相同,表询问怎么处置,可译为"怎么""怎么样""对……怎么样""把……怎么样"等.如:A.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殽之战》〕B.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三[恨]★本义是怨恨.〔1〕动词,意为"怨恨".如:如: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2〕名词,意为"悔恨的事".如: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三四[胡]★本义:牛下巴颏垂吊着的肉,也指兽类下巴颏垂下的肉.被假借为其它用法和意义:〔1〕名词,泛称我国古代西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即"匈奴".如;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胡言乱语".。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 归纳串记120个文言实词
安:安宁,安定
安:安置,宋代把贬谪的大臣送居远方叫“安置”
(10)(2020·新高考卷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安:怎么
(11)(2020·天津高考)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安:安于、习惯于 (12)(2020·天津高考)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
安:安稳,稳定
察察(洁净的 样子),乃众人 之范。后郡守 察(推举)其孝 廉。足见帝之 察(明智)。
[实战高考] (7)(2020·全国卷Ⅱ)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
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
察:觉察
(8)(2018·北京高考)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察:明察
(9)(2015·湖北高考)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人名)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爱:爱护
(11)(2016·天津高考)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
心欤 (12)(2016·山东高考)诚于爱.民,果于行善
爱:爱护 爱:爱护
2.安 成语助记: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
(1)风雨不动安.如山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安全,安稳,安定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单位),即今日所 见本(版本),以
(6)若印数十千本.,则极为神速 (《当日 心境。
[实战高考] (7)(2020·全国卷Ⅰ)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本:本来的,指苏轼所在的地区
(8)(2020·全国卷Ⅱ)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
本:本来
(9)(2020·全国卷Ⅱ)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
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养),于是去险要之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1. 安:安定、安逸、安心、安宁2. 颁:颁发、颁布、颁赏3. 备:完备、详备、准备4. 本:根本、基础、本来5. 鄙:边远之地、鄙陋、庸俗6. 毕:完毕、完成、已经7. 病:疾病、生病、弊病8. 察:观察、察看、考察9. 朝:朝见、朝拜、朝庭10. 曾:曾几何时、未曾、曾祖11. 乘:乘车、乘马、乘船12. 从:跟随、随从、从来13. 殆:危险、危殆、殆尽14. 打:击打、敲打、打击15. 道:道路、道义、道德16. 得:获得、取得、心得17. 多:多少、多寡、丰收18. 非:非难、非议、非礼19. 给:给予、供给、给养20. 高:高远、高尚、高明21. 更:更改、更换、半夜三更22. 故:故人、故地、缘故23. 顾:顾念、顾虑、顾盼24. 观:观察、观赏、观看25. 果:果然(副词)、果真(副词)、果实(名词)26. 几:几乎、几案、几乎27. 俱:俱全、一起、俱备28. 假:假借、假托、放假29. 间:时间、空间、间隔30. 见:见面、看见、接见31. 解:解释、解说、缓解32. 就:接近、成就、就学33. 举:举荐、选举、举一反三34. 据:依据、根据、占据35. 居:居住地、隐居地、居然36. 具:具备条件。
工具。
详细。
情况。
37. 决:决定。
解决。
判断。
38. 绝:断绝。
阻绝。
过绝。
极点。
39. 仅:仅有。
将近。
仅仅。
40. 径:小路。
斜路。
比喻小道。
比喻捷径。
比喻邪道。
比喻直接的方法。
比喻简捷。
直接。
独辟蹊径。
比喻为人耿直,不随世俗。
(又)同“竟”表示另作别论。
41. 竟:完毕。
终了。
到底。
全。
整。
从头到尾。
居然。
竞然。
究竟。
平心静气,神情爽快。
竟然。
(与“卒”同)同“竞”,互相竞争,比较本领。
同“卿”,意气相投,相知甚深。
(又)同“镜”。
照,映照,审查,查考。
42. 具:详细,详尽,周详,完备,丰盛,具体,准备,设备,安排,待命(听候命令)。
另见jù)。
其中jù作为工具义有动词,如俱备(准备妥当);名词,如家俱(家具);形容词,如俱全(完备)。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答案:1.(1)疼爱,爱护(2)喜欢,爱好(3)吝啬、吝惜(4)同情,怜惜(5)羡慕,欣赏(6)通“”,隐蔽,躲藏(7)可爱2.(1)安全,安稳,安定(2)安抚,抚慰(3)哪里,什么地方(4)养(5)安置,安放(6)舒服,安逸(7)习惯于,安于3.(1)遭受(2)表示被动(3)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覆盖,遮盖(5)通“披”,披散4.(1)通“背”,背叛,违背(2)越发,更加(3)倍数(4)加倍,愈加,更加5.(1)推究(2)本来(3)本来的,原来的(4)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5)草木的根6.(1)边邑,当作边邑(2)庸俗,浅陋,鄙俗,鄙贱(3)轻贱(4)看不起,轻视答案:7.(1)兵器 (2)军队 (3)战争,战事 (4)兵法8.(1)有疾病 (2)困苦,困乏 (3)担心,忧虑 (4)毛病,缺点 9.(1)考察,调查 (2)考察和推举 (3)了解,弄清楚,明察(4)观察 (5)洁净的样子 (6)明智,精明10.(1)朝见,朝拜 (2)使……朝见、朝拜 (3)朝代 (4)朝廷 (5)早晨 11.(1)曾经 (2)增加 (3)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 12.(1)趁着,凭借 (2)驾,坐 (3)登上 (4)顺应 (5)一车四马18.当成语助记:锐不可当当仁不让首当其冲安步当车答案:13.(1)诚心,诚意(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14.(1)殿阶(2)清除,去掉(3)拜官,任职(4)除了,除非15.(1)言词,言语(2)告别,离开(3)推辞(4)告别,辞别(5)古代的一种文体(6)辞谢,婉言道歉16.(1)跟随,跟从(2)依顺,听从(3)参加(4)旧读zòng,堂房亲属(5)读zòng,通“纵”,合纵(6)靠着,挨着(7)介词,自,由17.(1)危险(2)疑惑不解(3)近于,几乎(4)大概,恐怕18.(1)对着,面对(2)担当,担任(3)通“倘”,假使,如果(4)对等,比得上(5)遮挡,遮蔽(6)占据,把守(7)值,在,正在(8)将(9)应当,理当(10)掌握,主持答案:19.(1)道路(2)方法,策略(3)道义(4)道理,规律(5)志趣(6)说,讲(7)风尚(8)主张,学说20.(1)取得,获得(2)获得(3)通“德”,感激(4)能够,可以(5)得当,正确(6)得意,满足(7)收获(8)应该21.(1)通“渡”,渡过,越过(2)制度,法度(3)过(4)创作(5)常态(6)推测,估计(7)衡量22.(1)不,没有(2)不是(3)不对的,错误的(4)责难,认为不对23.(1)恢复(2)双层(3)重复,重叠(4)又,再(5)答复(6)继续24.(1)背东西,以背载物(2)担负,使……承担(3)依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答案:25.(1)遮盖,掩盖,覆盖(2)器物上的盖子(3)压倒,胜过(4)通“盍”,何,怎样(5)古称“伞”(6)副词,大概,一般26.(1)死亡(2)旧,与“新”相对(3)衰老(4)交情(5)原因,缘故(6)故意,特意(7)过去,从前(8)仍旧,仍然27.(1)巩固,安定(2)险要的地势(3)坚持,坚决(4)顽固,固执(5)本来,确实28.(1)回头看,回头(2)看(3)探问,拜访(4)顾惜,顾念(5)考虑(6)只是,不过29.(1)女子出嫁(2)返回,回来(3)归还(4)送回(5)归附,归向30.(1)国家(2)国都,京城(3)国事答案:31.(1)经过,通过(2)超过(3)时间过去(4)错误,过失(5)责备(6)探望(7)过分,过于(8)探访,拜访32.(1)哪里(2)什么(3)多么(4)怎么样33.(1)遗憾,后悔(2)仇恨,怨恨34.(1)什么,怎么(2)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35.(1)忧虑,担心(2)祸患(3)忌讳,顾忌(4)毛病,弊端36.(1)有的(2)或许(3)倘若(4)通“惑”,迷惑(5)有时答案:37.(1)疾病(2)痛心(3)强,这里指声音宏大(4)快(5)痛苦(6)痛恨,厌恶(7)通“嫉”,嫉妒,妒忌38.(1)到(2)等到(3)比得上(4)连词,和(5)趁,趁着39.(1)则,就(2)立即,马上(3)当(4)登上(5)走近,靠近(6)就是,便是40.(1)既然是(2)过了(3)已经(4)不久,一会儿(5)既然41.(1)假期(2)凭借,借助(3)假设,假使(4)假的,假装42.(1)中间,期间(2)离间(3)参与(4)一会儿(5)间或,断断续续地(6)从小路(7)隔离(8)间隙,缝隙答案:43.(1)看见 (2)拜见,会见 (3)召见,接见 (4)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5)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6)看见的东西 (7)通“现”,出现 (8)见面 (9)知道44.(1)解剖 (2)解释,解答 (3)理解,懂得 (4)解除,免除 45.(1)接近,靠近 (2)赴任,就职 (3)接近,这里是“受、接受”的意思 (4)前往,赴,到 (5)归于,趋向 (6)踏上,登上(7)成功46.(1)攻取,占领 (2)举出,提出 (3)发动,举行 (4)推荐,推举 (5)拿 (6)尽 (7)行为,行动 (8)成功 (9)举起,抬起47.(1)隔绝的 (2)停止,断绝 (3)直上穿过 (4)横渡 (5)停止 (6)停止,气绝 (7)超过 (8)极,非常48.(1)经得起,忍受 (2)能够,可以 (3)胜任答案:49.(1)能够(2)战胜(3)克制,约束50.(1)事例(2)类推(3)像,类似(4)种类,类别51.(1)可爱(2)同情,怜悯52.(1)满,遍(2)越,更加(3)久长53.(1)没有谁,没有什么(2)不,不能(3)没有谁(4)通“暮”,晚54.(1)明亮,光明(2)贤明,明智(3)照明(4)明确,阐明(5)今之次,第二55.内答案:55.(1)里面,跟“外”相对(2)内部,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3)通“纳”,接纳(4)内心,心里56.(1)日期,期限(2)及,至(3)约定,约会(4)一周年(5)穿一周年孝服的人(6)期望,期待57.(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2)以……为奇,惊异(3)适宜,适合(4)零数,余数58.(1)贬谪,放逐(2)改变(3)晋升或调动官职59.(1)请求(2)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3)请教,请示60.(1)困窘,处境困难(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3)穷尽答案:61.(1)离开(2)过去的(3)距,距离(4)表示动作的趋势(5)前往(6)除去,去掉62.(1)勉励,鼓励(2)劝说63.(1)退,退回,这里指后退几步(2)使……退,击退(3)还,再(4)拒绝,推辞(5)反,反而(6)回,回头64.(1)像,如同(2)及,比得上(3)到……去,往(4)遵从,依照(5)连词,假如,如果(6)连词,或者。
纪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释义
a.(
)例: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b.(
)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魏公子列传》)
c.(
)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d.(
)例: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本纪》)
e.(
)例: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世家》)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例: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指南录后序》)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a.(
)引申义:(
)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 )例:至今九年而不复.。(《九章·哀郢》) )例: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例: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魏公子列传》) )例: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例:沛幸得复.,丰未复.。(《高祖本纪》) )例:明年,复.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 ②( ③( ④(
十八、当
①dānɡ
②dànɡ
十九、道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二十、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d.( e.( f.( (
)例:佯北勿从.。(《孙子兵法·军争》) )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小石潭记》) )例:广从.弟李蔡亦为郎。(《李将军列传》) )例: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诚、除、辞、从、殆、当)
特色训练23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诚、除、辞、从、殆、当) 13.诚成语助记: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心悦诚服记住经典归纳义项语段串记(1)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司马光《赤壁之战》)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成语助记: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除暴安良14.除记住经典归纳义项语段串记(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班固《苏武传》)(2)为汉家除残去秽(司马光《赤壁之战》) (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4)除吾死外,当无见期(袁枚《祭妹文》)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15.辞成语助记:不辞而别 辞微旨远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记住经典归纳义项语段串记(1)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4)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5)《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
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16.从成语助记: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弃笔从戎记住经典归纳义项语段串记(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臣从其计(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弟走从军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4)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沈括《活板》)(5)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6)樊哙从良坐(司马迁《鸿门宴》)(7)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3)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3)1、内、期、奇、迁、请、穷 内记住经典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1)内外多置小门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李密自小家穷,家无应门之僮,内(内心)怀忧国之计,而朋友亲之。
李密常内(通“纳”,接纳)朋友于家,晤言一室之内(里面),抒满腔豪情,歌窈窕之章。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3)距关,毋内诸侯 (司马迁《鸿门宴》)(4)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司马光《赤壁之战》)期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1)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陈涉世家》)陈人母逝,遵乡人之规,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之亲皆来吊唁。
后陈人外出,其妻与之约以一年为期(日期,期限)。
期(一周年)年之后,妻未见其归。
又数年,仍未见其归,悲而曰:“为何不见归?一年之期早逝,吾期(期望)归。
莫非与佳期(约会)而忘归耶?”(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3)期山东为三处 (司马迁《项羽之死》)(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奇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苏洵《六国论》)魏人见一舟,约八分有奇(余),甚奇(引以为奇)之,叹曰:“天下奇(奇特的)才多矣!”(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范晔《张衡传》)(3)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魏学洢《核舟记》)迁记住经典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初入仕时,帝见之,以为奇才,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晋升)为翰林学士。
白居易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常论及前朝迁(改变)灭之事。
后因触怒皇帝,帝左迁(贬谪)其为江州司马。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苏洵《六国论》)(3)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张衡传》)请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外敌来犯,曹刿请(请求)见,曰:“吾虽山野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人,尚能效力,请(请让我)从将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训练23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诚、除、辞、从、殆、当) 13.诚成语助记:诚惶诚恐开诚布公心悦诚服
14.除成语助记: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除暴安良
15.辞成语助记:不辞而别辞微旨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6.从成语助记:从长计议从善如流弃笔从戎
17.殆成语助记:百战不殆殆无虚日
18.当成语助记:锐不可当当仁不让首当其冲安步当车
答案:13.(1)诚心,诚意(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
14.(1)殿阶(2)清除,去掉(3)拜官,任职(4)除了,除非
15.(1)言词,言语(2)告别,离开(3)推辞(4)告别,辞别
(5)古代的一种文体(6)辞谢,婉言道歉
16.(1)跟随,跟从(2)依顺,听从(3)参加(4)旧读zòng,堂房亲属(5)读zòng,通“纵”,合纵(6)靠着,挨着(7)介词,自,由
17.(1)危险(2)疑惑不解(3)近于,几乎(4)大概,恐怕
18.(1)对着,面对(2)担当,担任(3)通“倘”,假使,如果(4)对等,比得上(5)遮挡,遮蔽(6)占据,把守(7)值,在,正在(8)将(9)应当,理当(10)掌握,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