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下面将从新生儿安全人员管理、新生儿设施管理、新生儿护理管理、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培养以及新生儿家庭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新生儿安全人员管理。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新生儿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并配备专门的新生儿护理人员。

同时,要求新生儿护理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院还应定期组织新生儿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新生儿设施管理。

医院应确保新生儿病房的环境整洁、通风良好,设备和设施运转正常。

病房内应配备监控设备,随时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同时,要在病房内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三,新生儿护理管理。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新生儿护理指南,要求护士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新生儿护理,确保每位新生儿都能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

护士应定期对新生儿进行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在新生儿喂养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并确保合理的喂奶量和喂奶间隔。

第四,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培养。

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操作规范、精细化。

医护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身不会成为传染源或伤害新生儿的因素。

最后,新生儿家庭安全教育。

医院应与新生儿家庭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向家庭传授新生儿护理知识和相关安全知识。

特别是对于新生儿的洗澡、喂奶、抱抱睡等操作,要进行详细的演示和讲解,帮助家庭正确掌握操作技巧,避免因家庭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意外情况发生。

总结起来,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有效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新生儿在医院的护理过程中得到全面细致的照顾,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医疗安全:1)新入院时在家长面前填写手、足识别带,盖患儿左脚印及家属右拇指印。

2)加强床边安全措施,确保温箱、蓝光箱门关紧。

3)抱起喂奶,之后予以头高右侧卧位,加强巡视,避免呛奶、呕奶、窒息的发生。

4)注意随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5)探视时核对患儿父母身份。

6)出院时核对患儿父母身份证,当面查看患儿全身情况并要家长签名,盖患儿左脚印及家属右拇指印。

7)外出检查,由当班护士和助理护士共同核对婴儿数目和名称,检查前及检查回来均要严格双人核对,并在登记本上签名及具体时间。

2、环境安全制度1)病房外大门要关闭,下午5时后要锁门,后门确保上锁,并将钥匙交接好班,放于固定位置,保证随时可及。

2)病室通道要通畅,保证医务人员及婴儿车、温箱等的通行安全。

3)病区物品固定放置,便于清点、查找及检查。

3、防火安全制度1)病房内一律禁止吸烟,禁止使用一切易引起火灾的电器如电炉,使用酒精灯时按操作指引执行,远离氧源,以防失火。

2)防火通道保持通畅,有明显的标志,严禁堆、堵杂物。

3)消防设施配备齐全,消防设备上无杂物。

4)有火灾的应急预案。

4、停电安全制度1)有停电的应急措施,病房备应急灯或其他照明设施。

2)有停电的应急预案。

5、医疗仪器及设备的安全制度1)氧气系统:要经常检查氧气阀有无漏气,定期保养。

发现漏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

病房需要用明火,应关闭氧气。

2)电插板严禁与水、液体接触,保护电源线,定期检查维修。

3)各种电器设备如温箱、蓝光箱、输液泵、监护仪、呼吸机等应专人负责,用后及时清洁,定期保养、检查及维修。

6、药品安全管理制度1)病房内基数药品,设专人管理,每日检查药品数量及质量,发现变质、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

每月清点药品基数一次,及时发现过期的药品。

2)抢救箱和抢救车药品必须定量、定位放置,专人管理,标签清楚,护士每日检查并签名。

每周由负责人全面检查一次并签名。

3)需要冷藏的药品,要放在冰箱内固定放置,并做好标签,每天检查并记录,注意有效期,及时补充以保证药效。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入室时,产房助产士、病房护士与产妇(或家属)三方进行床头交接核对其床号、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无误后三方签字。

病房护士向产妇及家属做好安全告知。

二、双手环抱新生儿放入摇篮车,并双手推车移动新生儿,避免单手推车。

新生儿入室后给予抬高婴儿床头15-30°,侧卧位,防止新生儿窒息发生。

三、按照护理级别要求落实巡视和记录。

班班床头交接。

新生儿检查需离开病房时,专人陪送,床位护士必须了解新生儿去向。

四、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

五、每班开窗通风后须及时关闭窗户,上班及下班前检查门窗是否关闭,班班做好床头交接。

六、每天称新生儿体重时,双手环抱新生儿放入秤上平稳后再称体重,
七、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在沐浴、检查、治疗时如有损坏、丢失,应当及时补戴,双人核对并与家属确认无误。

八、加强陪护和探视管理。

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新生儿离开母婴同室区。

因医疗或护理工作需要,新生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每天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新生儿的交接工作,严防意外。

九、病区新生儿摇篮车及各种设备,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
保持完好状态。

十、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出院时,应有护士双人核对新生儿腕带、胸牌,并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时间。

十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十二、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十三、病区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新生儿抱出病区,医院监控部门应24小时监控病区的通道,防止有人私自抱走新生儿。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1.1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1.1 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1.2 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
1.2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1.2.1 新生儿监测和观察
1.2.2 重点关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1.2.3 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疗过程中,新生儿是最脆弱的群体,因此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至关重要。

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是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

医疗
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新生儿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也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

通过规
范的管理制度和培训教育,医护人员能够更加重视新生儿的安全,提
高其医疗护理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新生儿的监测和观察、重
点关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等方面。

医疗机
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和调整,
以确保新生儿得到最佳的医疗保障和服务。

通过建立健全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新生儿的生
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为新
生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保障新生儿在医疗机构内的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和疾病传播,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监护室、新生儿抢救室等相关区域。

三、职责分工1. 医疗机构应设立新生儿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新生儿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相关区域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新生儿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 设备管理(1)新生儿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区域应配备齐全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2)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投入使用。

2. 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应接受新生儿护理专业培训,具备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新生儿护理工作准确无误。

3. 环境管理(1)新生儿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区域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2)病房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应符合新生儿生理需求。

4. 交接管理(1)新生儿出入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区域时,工作人员应进行身份核对,确保信息准确。

(2)新生儿出入院时,医护人员应与家属进行交接,并做好记录。

5. 陪护管理(1)新生儿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区域实行母婴同室,加强母婴同室陪护和探视管理。

(2)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婴儿离开母婴同室区。

6. 感染管理(1)新生儿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区域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2)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五、监督检查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新生儿安全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六、奖惩措施1. 对在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新生儿安全问题的个人和集体,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生命的开始,他们无比娇嫩和脆弱,需要我们给予最精心的呵护和最周全的保护。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出生管理1、新生儿出生时,助产士或医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接生,确保新生儿顺利娩出,第一时间对新生儿进行评估,包括呼吸、心率、肌张力等,并记录在案。

2、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为其佩戴标识腕带,腕带上应标明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时间等关键信息,且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3、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健康状况、喂养注意事项等。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1、护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2、保持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控制室内温度、湿度,为新生儿创造舒适的环境。

3、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沐浴、抚触等,应在专门的区域进行,操作前严格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吃奶情况、大小便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新生儿喂养管理1、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母亲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提供合适的配方奶,并严格按照配方奶的调配说明进行操作。

2、喂奶时要注意喂奶姿势,防止呛奶、吐奶,喂奶后要及时拍嗝。

3、记录新生儿的喂奶时间、奶量等,以便观察其喂养情况。

四、新生儿安全防护管理1、新生儿病房应设置门禁系统,限制无关人员随意进入,进入病房的人员需严格执行消毒和穿戴防护用品的规定。

2、新生儿床应配备防护栏,防止新生儿意外坠落。

3、加强对医疗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五、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1、在进行任何诊疗、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核对新生儿的身份信息,包括腕带标识和床头卡信息。

2、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时,应有专人陪同,并携带新生儿的身份识别信息。

3、如发现新生儿身份信息有误或腕带脱落,应立即重新核对、确认,并更换腕带。

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机构内的安全,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新生儿科所有新生儿及其家属。

三、职责1.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机构内的安全。

2.新生儿科护士长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3.新生儿科护士负责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环境安全(1)新生儿科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

(2)病房内禁止吸烟、饮酒、使用手机等可能影响新生儿休息的行为。

(3)病房内应设置防滑、防撞、防坠等安全设施。

2.物品安全(1)新生儿科使用的物品应定期检查、消毒,确保质量合格。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新生儿感染。

(3)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3.护理操作安全(1)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

(3)加强新生儿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预防意外伤害(1)对新生儿进行翻身、喂奶、洗澡等操作时,应确保新生儿安全,防止坠床、烫伤等意外发生。

(2)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应掌握新生儿急救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

(3)加强新生儿家属的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避免因家属操作不当导致新生儿受伤。

5.家属安全(1)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应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了解家属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

(2)家属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

(3)新生儿科应设置家属休息区,为家属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五、培训与考核1.新生儿科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2.医护人员应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安全知识考核,确保掌握相关技能。

3.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进行严肃处理,并纳入绩效考核。

六、监督与检查1.新生儿科护士长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

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一、总则1.1 目的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新生儿护理工作,确保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和舒适,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室)、产科及新生儿护理相关岗位。

1.3 基本原则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安全性、科学性、人性化、规范化、持续性。

二、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内容2.1 新生儿接收与交接2.1.1 接收新生儿时,护士应详细查看新生儿出生记录,确认新生儿身份,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2.1.2 交接过程中,护士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新生儿安全。

2.1.3 新生儿接收后,护士应立即进行新生儿评估,了解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

2.2 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2.2.1 护士在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新生儿安全。

2.2.2 护士应熟练掌握新生儿各项护理技术,包括沐浴、喂养、换尿布、口腔护理、脐部护理等。

2.2.3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2.4 护士应定期对新生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评估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和发育水平。

2.3 新生儿喂养管理2.3.1 护士应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

2.3.2 护士应指导家长正确喂养新生儿,确保新生儿摄入充足的乳汁。

2.3.3 护士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消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2.4 新生儿安全管理2.4.1 护士应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预防新生儿意外伤害。

2.4.2 护士应严格执行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新生儿安全。

2.4.3 护士应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安全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5 新生儿疾病预防与控制2.5.1 护士应加强新生儿疾病预防工作,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

2.5.2 护士应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十大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十大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确保新生儿在医院得到妥善照顾,预防新生儿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一、新生儿入院管理1. 新生儿入院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产妇或家属病史,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做好登记工作。

2. 新生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尽快完成新生儿各项检查,确保新生儿身体健康。

二、新生儿病房(室)管理1. 新生儿病房(室)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 新生儿病房(室)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新生儿突发状况得到及时救治。

三、新生儿护理管理1. 护理人员应具备新生儿护理专业知识,定期接受培训,提高护理技能。

2.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新生儿感染。

3.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四、新生儿安全管理1. 新生儿病房(室)实行24小时巡视制度,确保新生儿安全。

2. 新生儿病房(室)禁止吸烟、使用明火,防止火灾事故。

3. 严禁新生儿病房(室)内人员随意出入,确保新生儿安全。

五、新生儿出入院管理1. 新生儿出入院需经医护人员签字确认,并由家属签字交接。

2. 新生儿出入院时,应核对新生儿身份信息,确保无误。

六、新生儿监护管理1. 新生儿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新生儿监护工作。

2. 产妇或家属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擅自将新生儿带离病房(室)。

七、新生儿疾病预防与治疗1. 护理人员应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生儿疾病。

2. 医院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传染病病例。

八、新生儿信息管理1. 医院应建立新生儿电子病历,详细记录新生儿出生、住院、治疗等信息。

2. 医院应确保新生儿信息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九、新生儿家属沟通与教育1. 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新生儿病情及治疗方案。

2. 医院应定期开展新生儿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家属护理能力。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生命的最初阶段,他们无比脆弱,需要我们给予最精心的呵护和最周全的保护。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出生时的安全管理1、产房和手术室环境管理产房和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宜,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

医疗设备和器械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检测。

2、新生儿出生时的身份确认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或医生应立即为其佩戴标明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等信息的标识腕带,且确保标识清晰、准确、不易脱落。

3、新生儿出生时的健康评估医护人员应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呼吸、心率、肌张力、肤色等,并记录在新生儿病历中。

对于存在异常情况的新生儿,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二、新生儿病房的安全管理1、病房环境管理新生儿病房应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 24-26℃,湿度控制在 55%-65%。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严格限制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2、新生儿的安置新生儿应根据病情和护理级别安排在相应的区域,重症患儿应安置在监护病房,病情稳定的患儿可安置在普通病房。

每个新生儿应有独立的床位,床上用品应保持清洁、干燥。

3、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管理病房内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急救设备应处于备用状态,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三、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1、护理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喂奶、换尿布、沐浴、采血等。

操作前应洗手、消毒,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避免对新生儿造成损伤。

2、新生儿的观察与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哭声等,定时测量体温、心率、呼吸等,并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防止新生儿意外损伤新生儿病房内应避免放置锐利物品,防止新生儿坠床、烫伤、窒息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一、新生儿安全目标1. 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机构内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

2. 预防和减少新生儿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意外伤害和医疗差错。

3. 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 新生儿病房管理- 建立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确保病房环境安全、清洁、安静。

- 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急救设施,保障新生儿紧急救治需求。

2. 新生儿护理人员培训- 定期对新生儿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安全意识。

- 强化新生儿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应对紧急情况。

3. 新生儿身份识别- 实施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机构内的身份准确无误。

- 使用新生儿手环等标识,避免新生儿身份混淆。

4. 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 制定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和流程,规范护理人员操作。

- 强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护理操作的规范执行,确保新生儿安全。

5. 新生儿安全监控- 实施新生儿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新生儿生命体征和护理行为。

- 定期对新生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6. 新生儿感染控制- 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交叉感染。

- 定期对新生儿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病房环境卫生。

7. 新生儿药品管理- 制定新生儿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 规范新生儿药品使用流程,避免药品使用错误。

8. 新生儿安全教育- 对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安全教育,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和护理能力。

- 定期组织新生儿安全知识讲座,普及新生儿护理知识。

9. 新生儿安全事故处理- 建立新生儿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理新生儿安全事故。

- 对新生儿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0. 新生儿安全监督管理- 建立新生儿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定期对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对违反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3篇)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3篇)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应衣帽整齐,患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严禁与新生儿接触。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并有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新生儿查对制度、身份识别流程,严防差错隐患发生。

4、新生儿床旁周围严禁悬挂危险物品,确保患儿安全。

5、遵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喂养时应将患儿抱起,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后置侧卧,防止呛咳。

____年____月补充____年____月执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2)新生儿病房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需要非常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来保护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的措施:1. 准入控制:新生儿病房要设立专门的入口,并且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

入口处要安装安全门禁系统,对进入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和登记。

2. 洗手和消毒:新生儿病房的人员必须在进入病房之前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并戴上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和无菌服等。

3. 室温和湿度控制:新生儿对温度和湿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要确保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稳定。

病房要安装恒温器和加湿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

4. 病床管理:病床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床单、被子等用品也要经常更换和消毒。

5. 医疗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内的医疗设备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作。

使用过的器械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6. 感染控制:新生儿病房要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包括严格的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并对病房内的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7. 安全巡查:病房要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病房的安全和整洁。

8. 紧急预案:新生儿病房要制定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培训。

通过以上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供一个安全、洁净的医疗环境。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5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5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为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1、人员管理⑴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主任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____年以上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⑵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⑶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⑷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⑸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2、科室管理⑴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3)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4)应当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5)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6)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7)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8)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9)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10)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____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____米。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1、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熟悉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要点。

2、限制非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必须进入时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并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

3、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二、环境安全1、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地面、墙壁、家具等表面应采用适合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2、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应适宜,保持在新生儿舒适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 22-26℃,湿度在 55%-65%。

3、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通风换气。

4、病房内的设备和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如婴儿床、暖箱、监护仪等。

三、医疗护理安全1、新生儿入院时,应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外观、体重等,并详细记录。

2、严格执行医嘱,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如输液、采血、吸氧等。

3、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正确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和器械,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5、对于需要使用特殊药物的新生儿,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身份识别1、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为其佩戴身份标识,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等信息。

2、在进行各项护理和治疗操作前,必须严格核对新生儿的身份信息,确保无误。

3、对于需要转科或外出检查的新生儿,应再次核对身份,并与相关科室做好交接。

五、母乳喂养管理1、鼓励母乳喂养,为母亲提供母乳喂养的指导和支持。

2、对于需要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应选择适合的配方奶,并严格按照配置要求进行操作。

3、喂奶时应注意新生儿的体位和吸吮情况,防止呛奶和窒息。

六、安全防护1、婴儿床的护栏应随时保持升起状态,防止新生儿意外坠落。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任务为了保障新生儿在医院安全、科学、有序地生活和治疗,提高医疗质量,本制度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及其相关部门、科室,包含儿科、产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等。

第三条安全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敬重和关怀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2.坚持防备为主,防患于未然。

3.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

4.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5.统筹资源,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第二章新生儿生活安全管理第四条家属陪护制度1.家属在医院陪护新生儿时,必需严格遵守医院规定的陪护时间和陪护要求。

2.家属须签署陪护责任书,承当新生儿生活和安全的责任。

3.家属应按医护人员的指引,正确进行喂养、清洁、抚触、推拿等护理措施。

4.家属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或疾病发作,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并搭配医护人员的处理。

第五条新生儿喂养管理1.新生儿需定时、定量、定时进行喂养,遵从母乳喂养优先原则。

2.喂养前,医护人员应检查奶瓶和乳嘴、奶粉的质量和卫生情形。

3.喂养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察看新生儿进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医护人员应对新生儿的喂养方法进行引导,保证新生儿获得充分的营养。

第六条新生儿活动管理1.医院应供应安全的活动场合,确保新生儿的活动空间充分。

2.新生儿活动时,医护人员应全程监护并定期检查其生命体征和活动情况。

3.新生儿活动场合及设施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并定时检查和维护和修理,确保安全可靠。

第三章新生儿疾病处理管理第七条新生儿疾病诊断1.医院应设立专业的新生儿诊断团队,由专业医生、技术人员构成,确保诊断准确。

2.医护人员应掌握常见新生儿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3.在进行疾病诊断时,医护人员需依照诊疗规范操作,避开误诊、漏诊等错误。

第八条新生儿疾病治疗1.医院设立专业的新生儿治疗团队,由专科医生、护士等构成,确保治疗科学有效。

2.新生儿药物治疗应依照剂量、频次等要求进行,严禁滥用、乱用药物。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一、新生儿出生时的安全管理1、分娩室环境与设备准备分娩室应保持清洁、安静、温度适宜,设备齐全且功能正常。

在分娩前,应检查并确保产床、新生儿复苏设备、吸氧装置等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2、新生儿出生时的身份确认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应立即为其佩戴标有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和时间的腕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3、新生儿出生后的初步处理助产士应迅速清理新生儿口鼻中的黏液,评估其呼吸、心率、肤色等生命体征。

若新生儿出现窒息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按照新生儿复苏流程进行抢救。

二、新生儿在病房期间的安全管理1、病房环境管理新生儿病房应保持空气清新,定期消毒。

温度应控制在 24-26 摄氏度,湿度在 55%-65%。

每张病床应有足够的空间,避免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

2、新生儿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给新生儿喂奶、换尿布、洗澡等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

3、新生儿的喂养安全提倡母乳喂养,若因特殊原因需要人工喂养,应严格按照配方奶的配制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奶液的温度、浓度适宜。

喂奶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吞咽情况,防止呛奶。

4、新生儿的睡眠安全新生儿应睡在专用的婴儿床中,床垫硬度适中,床上不应放置过多的物品,以防堵塞新生儿口鼻。

三、新生儿的医疗安全管理1、医疗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为新生儿进行采血、输液、注射等医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2、药物使用安全新生儿用药剂量应根据体重精确计算,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不良反应。

3、疾病筛查与预防接种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为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和预防接种,确保操作规范、记录完整。

四、新生儿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管理1、身份识别在新生儿住院期间,每次进行护理和医疗操作前,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都要核对新生儿的腕带信息,确保身份准确无误。

2、交接管理新生儿在病房与产房、新生儿病房与其他科室之间进行交接时,交接人员应详细记录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护理情况等,并双方签字确认。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生命的初始阶段,他们极其脆弱,需要我们给予最精心的呵护和最严格的安全保障。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所有参与新生儿护理的医护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具备扎实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且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待新生儿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不得有任何疏忽和懈怠。

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2、家属管理新生儿住院期间,原则上只允许一名固定的家属陪护,并需进行身份登记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家属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得随意触摸、摆弄医疗设备,不得干扰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

对家属进行必要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培训,指导他们正确照顾新生儿。

二、环境管理1、病房环境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温度控制在 24 26℃,湿度在 55% 65%。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家具等,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卫生标准,且对新生儿无害。

病房内的物品摆放要整齐、有序,避免杂物堆积,防止造成安全隐患。

2、设备环境新生儿使用的医疗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对设备的操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故障或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如急救车、氧气装置等,并定期检查其性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三、医疗护理管理1、日常护理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程,包括喂奶、换尿布、洗澡、口腔护理、眼部护理等,操作过程中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的皮肤和黏膜。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小便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医疗操作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如采血、输液、穿刺等,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操作前要向家属详细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

保障新生儿的安全是医疗机构、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建立一套完善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新生儿出生时的安全管理1、分娩室环境管理分娩室应保持清洁、安静、温度适宜,并定期进行消毒。

医疗设备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随时可用于应急处理。

2、分娩过程中的监护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胎儿娩出过程中,要确保操作规范,避免对新生儿造成损伤。

3、新生儿出生后的即刻处理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清理呼吸道、断脐、称重、测量身长等操作。

同时,要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包括呼吸、心跳、肤色等,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二、新生儿病房的安全管理1、病房环境要求新生儿病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室内空气应清新,定期进行通风换气和消毒。

2、感染防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手或消毒。

新生儿的衣物、被褥等应定期更换、消毒。

3、医疗设备管理病房内的医疗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可靠。

对于生命支持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应配备备用设备,以防突发故障。

4、人员管理限制非医护人员进入病房,进入病房的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三、新生儿护理的安全管理1、喂养安全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无法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制和喂养。

喂奶时要注意姿势正确,防止呛奶和窒息。

2、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

对于有皮肤破损或感染的新生儿,要及时进行处理。

3、睡眠安全为新生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使用过软的床垫和过多的被褥,以防发生窒息。

4、预防意外伤害新生儿床上不应放置杂物,防止物品掉落砸伤新生儿。

在为新生儿洗澡、换尿布等操作时,要注意固定好新生儿,防止滑落受伤。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从医院、家庭等多方面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

医院方面:1. 新生儿的识别和匹配:医院应采用多种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标识和识别,如脚踏纸、手腕带等,确保新生儿和母亲或家属的身份匹配。

2. 新生儿的保暖和护理: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新生儿护理设施,确保新生儿保暖、清洁,并进行正确的喂养和护理。

3. 感染控制:医院应加强对新生儿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消毒、洗手、换装等,防止交叉感染。

4. 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包括医生、护士等,提高他们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认识。

家庭方面:1. 安全设施:家庭应为新生儿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安装防止跌落、触电等事故的安全设施,如安全门、防滑垫等。

2. 安全知识宣传:家庭应加强对新生儿安全知识的宣传,如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抱婴技巧、婴儿窒息预防等,提高家庭成员的安全保护意识。

3. 提供适当照护:家庭应提供适当的照护,包括喂养、抱婴、换尿布等,确保新生儿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定期体检:家庭应按时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结起来,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院和家庭两个方面,医院要加强对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和护理,家庭要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适当的照护。

这样才能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二)的目的是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机构或家庭中的安全。

它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旨在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和福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关键措施和规定。

一、医疗机构中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当对从事婴儿护理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包括新生儿护理技术、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医疗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 环境安全:医疗机构要保持婴儿护理区域的洁净和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洗手和消毒的规定,保持清洁卫生。

3. 安全设施:医疗机构应当设有适当的婴儿床和相关设施,确保新生儿在睡眠过程中的安全。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加强对新生儿的安全管理,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

为此,针对新生儿的特殊需求和脆弱性,我们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新生儿在我们的照顾下能够得到最佳的保护和关怀。

二、新生儿安全管理责任分工1. 医疗团队的职责:a. 医生:负责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医疗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制定个性化的医疗计划。

b. 护士:负责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监测和记录,并随时做好新生儿的急救准备。

c. 药师:负责合理配药,并且监督药物的使用和存储。

2. 家属的职责:a. 家属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并能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三、新生儿安全管理原则1. 安全优先: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原则,从而避免任何可能对新生儿健康造成损害的行为。

2. 预防为主:加强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工作,通过接种疫苗、定期体检等手段,尽早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风险。

3. 个性化护理:根据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和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

四、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培训:医务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岗位培训,了解并熟悉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熟练掌握新生儿的急救技术。

2. 环境安全:保持新生儿活动区域的温度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饮食安全:确保新生儿饮食的安全和营养均衡,避免给予不适宜的食物或饮料。

4. 安全设施:提供符合新生儿需求的床位、床上用品和温度调控设施,并保持其清洁卫生。

五、新生儿安全事件处理1. 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处理:如意外摔伤、烫伤等,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及时汇报上级。

2. 感染事故的处理:如新生儿感染疾病,应及时隔离患儿,进行专业的治疗,并进行感染源头的调查和处理。

六、新生儿安全管理评估与监督1. 随访评估: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并报告有关部门。

2. 监督检查:定期开展新生儿安全管理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追溯原因,做好事故预防和控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为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
1、人员管理
⑴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主任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3年以上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⑵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⑶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⑷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⑸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2、科室管理
⑴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3)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4)应当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5)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6)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7)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8)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9)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10)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⑴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⑵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⑶病室空气要清新,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

每月做空气培养
⑷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室内工作服、工作鞋,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手套。

⑸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

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⑹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①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体温表、听诊器等。

雾化吸入器、吸氧装置一人一用,吸痰管一用一更换。

②患儿使用后的奶头、奶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早产儿暖箱、蓝光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辐射台每天清洁,每周更换一次做终末消毒,用毕终末消毒。

暖箱、蓝光箱,消毒有记录。

③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④患儿使用的包单、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⑺病室每日清洁擦地4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病室窗台、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等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一桌一布。

⑻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⑼发现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多重耐药菌株等,或传染病患者,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同类病人可相对集中。

所用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⑽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每日各项操作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治疗。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⑾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4、暖箱、蓝光箱、辐射台的安全管理及应用。

⑴暖箱、蓝光箱、辐射台应由注册护士或在注册护士的监督下使用。

使用前
应了解暖箱的作用、适应症、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内容可参考“仪器操作指南”,如有疑问,应向资深护士、医生或设备科咨询确认。

⑵使用前暖箱、蓝光箱、辐射台应做好准备,包括按需加无菌蒸馏水、监测各项显示指标、选择箱温/肤温控制模式,并预热。

(3)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辐射台应每天更换蒸馏水。

同时,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箱体内外。

每周更换暖箱,总消毒一次,并记录。

⑷患儿置于暖箱、蓝光箱、辐射台后,放置合适体位,同时常规每小时巡视,观察患儿、暖箱温湿度、探头位置。

⑸辐射台探头固定牢固,谨防脱落,避免温度无限制加热,如选肤温监测,探头置于新生儿的腹部,避开肝脏,紧贴皮肤。

每班更换探头部位。

⑹每班记录实际的箱温记于重症记录单上,签名并做好交接班。

⑺暖箱、蓝光箱、辐射台使用后应终末消毒,未使用的暖箱、蓝光箱、辐射台应每周维护,保证其呈备用状态,并记录。

⑻暖箱、蓝光箱、辐射台出现故障,及时报告护士长或相关人员,及时送设备科修理并记录。

5、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
(1)外出检查、转科、治疗和出院的患儿,应有护士双人核对患儿手圈识别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
⑵患儿需外出检查时,责任护士应明确患儿检查的项目及时间,根据医嘱使用患儿检查所需的药物。

通知检查护送人员并与其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核对患儿检查的项目。

核对后将患儿抱出病室检查,患儿检查完回室后,再次由护送人员和护士双人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放至其床位上,继续治疗。

⑶患儿转入时,责任护士应与转入科室的责任护士双向核对,检查患儿的全身皮肤及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并核对患儿所需携带的各类物品,包括胸片、CT片、门诊卡和患儿的药物,核对正确后,责任护士接受患儿。

⑷患儿出院时,责任护士接到出院医嘱后,与另一护士双人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剪下脚上的身份识别腕带放患儿胸前。

抱给家长时,做开放式提问,让家长说出患儿的姓名、性别,与腕带核对准确无误后与家长检查患儿的皮肤,并作穿刺点的护理指导,并将患儿交给家长,让家长出具身份证明,并做好记录。

6、新生儿病区的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患儿抱出病区,医院监控部门应24小时监控新生儿病区的通道,防止有人私自抱走患儿。

7、当有意外紧急情况发生时,病区医生和护士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病区负责人或医院总值班,根据角色分工组织人员妥善将患儿撤离病区。

8、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了,应及时补戴,新的身份识别腕带要双人(不包括护工和清洁员)核对病人的信息,确认无误后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