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压缩算法

合集下载

高效图像压缩与传输算法研究

高效图像压缩与传输算法研究

高效图像压缩与传输算法研究摘要:随着数字图像的广泛应用,图像的压缩和传输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效的图像压缩和传输算法能够减小图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并且保持图像质量。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的图像压缩和传输算法,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分析出适用于不同应用领域的最佳算法。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图像压缩和传输算法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1. 引言在数字化时代,图像的压缩和传输对于各个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图像压缩技术的目标是在尽可能减小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

图像传输算法的目标是将压缩后的图像高效地传输给接收端。

本文将深入研究高效的图像压缩和传输算法。

2. 图像压缩算法2.1 无损压缩算法无损压缩算法是指在压缩图像的过程中不丢失任何图像信息。

其中,著名的算法有Huffman编码、LZW编码等。

这些算法适用于需要精确还原图像的应用,如医学图像传输等。

2.2 有损压缩算法有损压缩算法是指在压缩图像过程中,因为丢弃部分冗余信息,会产生一定的图像质量损失。

常见的有损压缩算法有JPEG、JPEG2000等。

这些算法能够在较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消耗下保持较好的图像质量,适用于大部分通用图像传输场景。

3. 图像传输算法3.1 网络传输图像在网络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带宽利用率和传输速度。

常见的网络传输协议有TCP和UDP。

TCP协议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但传输速度相对较慢;UDP协议传输速度快,但无法保证可靠性。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网络传输协议。

3.2 流媒体传输流媒体传输是实时传输图像数据的一种方式,常见的应用包括视频会议、在线视频等。

流媒体传输需要保证高帧率和低延迟。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我们可以采用压缩传输策略,例如实时视频解码和流媒体服务器的使用。

4. 性能评估指标为了评估不同算法的性能,我们需要一些指标来进行比较。

常用的指标包括压缩比、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SSIM)等。

图像压缩算法及其数学原理

图像压缩算法及其数学原理

图像压缩算法及其数学原理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数字图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图像的分辨率和色彩深度的提高,图像文件的大小也越来越大,给存储和传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图像压缩算法应运而生。

图像压缩算法是一种通过减少图像文件的数据量来实现文件大小减小的技术。

它可以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类型。

有损压缩算法是通过牺牲一定的图像质量来实现更高的压缩比。

最常见的有损压缩算法是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的JPEG算法。

JPEG算法将图像分成8x8的图像块,对每个图像块进行DCT变换,然后将变换系数进行量化和编码。

在量化过程中,DCT变换系数的高频部分被量化为较小的数值,从而减小了数据量。

在编码过程中,采用了熵编码算法,如哈夫曼编码,进一步减小了数据的大小。

虽然JPEG算法可以实现较高的压缩比,但由于数据的丢失,图像质量也会有所损失。

无损压缩算法是通过保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文件大小减小的技术。

最常见的无损压缩算法是基于预测编码的无损压缩算法,如GIF和PNG算法。

这些算法利用图像中像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编码。

在预测编码中,每个像素的值都是通过对其周围像素值进行预测得到的。

然后,将预测误差进行编码和存储。

由于预测误差通常较小,因此无损压缩算法可以实现较小的文件大小,同时保持图像质量不变。

图像压缩算法的数学原理是其实现的基础。

在有损压缩算法中,DCT变换是其中的核心数学原理。

DCT变换是一种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的数学变换。

它通过将图像块中的像素值映射到一组频域系数上,从而实现对图像的压缩。

在DCT变换中,高频系数对应于图像的细节信息,而低频系数对应于图像的整体结构。

通过量化和编码高频系数,可以实现对图像细节的压缩。

在无损压缩算法中,预测编码是其中的核心数学原理。

预测编码利用了图像中像素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对像素值进行预测,可以减小预测误差的大小。

学习计算机图像压缩算法

学习计算机图像压缩算法

学习计算机图像压缩算法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图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图像文件的增加和传输需求的增长,图像压缩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图像压缩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

一、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图像压缩是一种将图像文件大小减小以便于存储和传输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减少冗余信息、去除不可察觉的细节和重建丢失的数据来实现。

图像压缩算法根据压缩比率、图像质量和处理速度来选择不同的方法。

二、无损压缩算法无损压缩算法是指压缩过程中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方法。

其中最著名的算法是Lempel-Ziv-Welch(LZW)算法。

该算法将图像中的重复信息编码为较短的字符序列,从而减小文件大小。

然而,无损压缩算法的缺点是压缩比率相对较低,无法在压缩大小和图像质量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三、有损压缩算法相比于无损压缩算法,有损压缩算法能够取得更高的压缩比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像质量。

JPEG是最常用的有损压缩算法之一。

该算法将图像分成不重叠的8×8像素块,通过离散余弦变换和量化来减小文件大小。

JPEG算法能够在高压缩比率下保持较好的图像质量,但在压缩过程中会丢失一些细节和边缘信息。

四、混合压缩算法为了兼顾无损和有损压缩的优势,一些混合压缩算法被提出。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算法。

该算法通过对图像进行分解,将高频细节和低频概貌分开处理。

高频细节通过有损压缩算法进行压缩,低频概貌通过无损压缩算法进行压缩。

混合压缩算法能够在较高的压缩比率下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是目前最先进的图像压缩方法之一。

五、图像压缩算法的应用图像压缩算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互联网领域,图像压缩能够减小网页加载时间和提升用户体验。

在医学影像领域,图像压缩能够减小存储和传输开销,方便医生的诊断。

在无人驾驶领域,图像压缩能够减少数据传输量,提升实时性和响应速度。

总之,学习计算机图像压缩算法对于理解图像处理和传输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压缩算法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压缩算法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压缩算法随着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图像储存、通信、医疗、工业等等。

在大量的图像处理中,图像压缩算法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压缩算法。

一、无损压缩算法1. RLE 算法RLE(Run Length Encoding)算法是常见的图像无损压缩算法之一,它的主要思想是将连续的像素值用一个计数器表示。

比如将连续的“aaaa”压缩成“a4”。

RLE 算法相对比较简单,适用于连续的重复像素值较多的图像,如文字图片等。

2. Huffman 编码算法Huffman 编码算法是一种将可变长编码应用于数据压缩的算法,主要用于图像无损压缩中。

它的主要思想是将频率较高的字符用较短的编码,频率较低的字符用较长的编码。

将编码表储存在压缩文件中,解压时按照编码表进行解码。

Huffman 编码算法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无损压缩算法。

二、有损压缩算法1. JPEG 压缩算法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压缩算法是一种在有损压缩中广泛应用的算法。

该算法主要是针对连续色块和变化缓慢的图像进行处理。

JPEG 压缩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将图像分割成小块,然后对每个小块进行频率分析,去除一些高频信息,再进行量化,最后采用 Huffman 编码进行压缩。

2. MPEG 压缩算法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压缩算法是一种针对视频压缩的算法,它主要是对视频序列中不同帧之间的冗余信息进行压缩。

该算法采用了空间域和时间域的压缩技术,包括分块变换编码和运动补偿等方法。

在分块变换编码中,采用离散余弦变换或小波变换来对视频序列进行压缩,再通过运动估计和补偿等方法,去除冗余信息。

三、总结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压缩算法有很多种,其中无损压缩算法和有损压缩算法各有特点。

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压缩与图像恢复算法

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压缩与图像恢复算法

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压缩与图像恢复算法图像压缩和图像恢复算法是计算机图像处理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们可以对图像进行有效的压缩和恢复,实现图像数据在存储、传输和显示过程中的高效利用。

本文将介绍图像压缩与图像恢复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图像压缩算法图像压缩算法是通过去除冗余信息和减少图像数据量来实现图像压缩的。

常见的图像压缩算法主要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

1. 无损压缩算法无损压缩算法是指在图像压缩的过程中不丢失原始图像的任何信息,使得压缩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完全一致。

常用的无损压缩算法有:(1)Huffman 编码算法:通过构建霍夫曼树将出现频率较高的像素值赋予较短的编码长度,提高编码效率;(2)LZW 压缩算法:通过构建字典表来进行压缩,将图像中重复的像素值用较短的编码表示,进一步减少数据量。

2. 有损压缩算法有损压缩算法是在压缩的过程中有意丢失一定的图像信息,从而实现更高的压缩比。

常用的有损压缩算法有:(1)JPEG 压缩算法:通过离散余弦变换(DCT)将图像转化为频域表示,再利用量化和熵编码等技术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2)Fractal 压缩算法:将图像分解为一系列局部细节,并利用自相似性进行压缩。

二、图像恢复算法图像恢复算法是指在图像受到损坏或失真后,通过一系列算法恢复出原始图像的过程。

常见的图像恢复算法主要包括插值算法和去噪算法。

1. 插值算法插值算法是一种用于根据已知图像信息来估计未知像素值的方法。

常见的插值算法有:(1)最近邻插值算法:根据离目标像素最近的已知像素值进行估计;(2)双线性插值算法:利用目标像素周围的已知像素值进行加权平均估计;(3)双三次插值算法:在双线性插值的基础上,通过考虑更多的邻域像素值进行估计。

2. 去噪算法去噪算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噪声,恢复出原始图像的清晰度。

常见的去噪算法有:(1)中值滤波算法:利用像素周围邻域像素的中值来估计目标像素值,对于椒盐噪声和脉冲噪声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小波去噪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将图像分解为不同的频率分量,通过阈值处理来剔除噪声。

图像压缩算法原理:JPEG、PNG等压缩方式

图像压缩算法原理:JPEG、PNG等压缩方式

图像压缩算法原理:JPEG、PNG等压缩方式图像压缩算法旨在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同时保持尽可能多的图像质量。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和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两种常见的图像压缩方式,它们有不同的原理和适用场景。

JPEG 压缩算法原理:离散余弦变换(DCT): JPEG 使用离散余弦变换将图像从空间域变换到频域。

DCT将图像分解为一系列频率分量,允许更多的信息被聚焦在低频分量上,这些低频分量对人眼更敏感。

量化:在DCT之后,通过量化将每个频率分量的数值映射为一个较低的精度。

高频分量被更多地量化为零,从而进一步减小数据。

哈夫曼编码:使用哈夫曼编码对量化后的数据进行熵编码。

哈夫曼编码对常见的值使用较短的编码,对不常见的值使用较长的编码,以进一步减小文件大小。

色彩空间转换: JPEG通常将RGB颜色空间转换为YCbCr颜色空间,其中Y表示亮度(灰度),Cb和Cr表示色度(颜色信息)。

这样可以将图像的亮度和色度分离,使得在色度上的降采样更容易。

PNG 压缩算法原理:无损压缩:与JPEG不同,PNG是一种无损压缩算法,它保留了原始图像的每一个像素的精确信息。

这使得PNG适用于需要完整性的图像,如图标、图形等。

差分预测: PNG使用差分预测(Delta Predictive Coding)来减小冗余。

通过预测每个像素值与其周围像素值之间的差异,PNG可以用较小的数据表示图像。

LZ77压缩: PNG使用LZ77算法进行数据压缩。

该算法通过查找并用指向先前出现的相似数据的指针替换当前数据,从而减小文件大小。

无调色板和透明度支持: PNG支持真彩色图像,并且可以存储图像的透明度信息。

这使得PNG在需要保留图像质量的同时支持透明背景。

总体而言,JPEG适用于需要较小文件大小,且可以容忍一些信息损失的场景,而PNG适用于需要无损压缩和透明度支持的场景。

图像压缩算法范文

图像压缩算法范文

图像压缩算法范文
1.概述
图像压缩是一种数字处理技术,用于减少图像文件的大小,同时保留
其本身的内容和质量。

它通常用于将高分辨率的彩色图像转换成较小文件
以使其在网络上传输或存储更加方便和高效,同时可以减少存储空间开销。

2.图像压缩算法
2.1无损压缩算法
无损压缩算法是一种无损地压缩图像的算法,它可以在压缩前后保持
原始图像的质量。

无损压缩算法主要有 JPEG2000,JPEG-LS 和 Lossless JPEG等,它们都是基于数据变换(如DCT,DWT)和熵编码(如Huffman
编码,Arithmetic编码)的算法。

JPEG2000是最流行的无损压缩算法之一,它采用像素块编码,并通
过DCT和WVT数据变换,实现较好的无损压缩效果,使得图像文件大小可
以大大减小,但是压缩所需要的时间较长,耗费资源。

JPEG-LS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无损压缩算法,它采用了图像划分,非线
性差分滤波和补偿等技术,使得图像文件大小得到显著的减小,同时可以
保持其原有质量,并且压缩所耗费的时间较短,是一种性价比比较高的图
像压缩算法。

Lossless JPEG 则采取了更多的适应性编码技术,将原图像的熵编码
进行改进。

使用MATLAB进行图像压缩的最佳实践

使用MATLAB进行图像压缩的最佳实践

使用MATLAB进行图像压缩的最佳实践图像压缩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得我们能够在网络上共享和传输大量的图像。

其中,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学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

本文将讨论使用MATLAB进行图像压缩的最佳实践,包括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压缩参数的选择,以及压缩质量和压缩比之间的关系。

一、图像压缩算法图像压缩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图像的冗余信息来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

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类型。

1. 无损压缩无损压缩算法通过保留图像的所有细节和像素信息来减小文件大小。

这种算法可以用于具有强烈需求的应用场景,如医学图像和卫星图像等需要完全保留细节的领域。

MATLAB中提供了多种无损压缩算法,如Lempel-Ziv-Welch (LZW)、Run Length Encoding (RLE)等。

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无损压缩算法。

2. 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相反,有损压缩算法通过舍弃图像中的一些细节和像素信息来减小文件大小。

这种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像的质量,但能够在较小的文件大小下提供更高的压缩比。

在MATLAB中,常用的有损压缩算法有JPEG、JPEG 2000等。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调整压缩参数来平衡图像的压缩质量和压缩比。

二、压缩参数的选择在进行图像压缩时,选择合适的压缩参数对于达到所需的压缩质量和压缩比非常重要。

通常,压缩参数与压缩算法有关。

以下是常用的压缩参数及其含义:1. 压缩比压缩比通常用来衡量图像压缩的效果,即原始图像的大小与压缩后图像的大小之比。

压缩比越大表示压缩效果越好,但可能导致图像质量的损失。

2. 色彩深度色彩深度指图像中每个像素表示颜色的位数。

较低的色彩深度会导致颜色表达的不准确,而较高的色彩深度会增加图像的大小。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在舍弃一些细节的情况下选择较低的色彩深度,从而达到更高的压缩比。

3. 量化级别量化级别用来衡量图像压缩过程中对颜色信息的丢失程度。

常用图像压缩算法对比分析

常用图像压缩算法对比分析

常用图像压缩算法对比分析1. 引言图像压缩是一种将图像数据进行有损或无损压缩的方法,旨在减少图像数据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需求,同时尽可能保持原始图像的质量。

随着数字图像的广泛应用,图像压缩算法成为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2. JPEG压缩算法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无损压缩算法,适用于彩色图像。

该算法通过对图像在频域上的离散余弦变换(DCT)进行分析,将高频成分进行舍弃,从而实现图像的压缩。

JPEG算法可以选择不同的压缩比,从而平衡图像质量和压缩率。

3. PNG压缩算法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一种无损压缩算法,适用于压缩有颜色索引的图像。

该算法基于LZ77压缩算法和哈夫曼编码,将图像中的相似数据进行压缩存储。

相比于JPEG算法,PNG 算法可以实现更好的图像质量,但压缩率较低。

4. GIF压缩算法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是一种无损压缩算法,适用于压缩简单的图像,如卡通图像或图形。

该算法基于LZW压缩算法,通过建立字典来实现图像的压缩存储。

GIF算法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较高的压缩率。

5. WEBP压缩算法WEBP是一种无损压缩算法,由Google开发,适用于网络上的图像传输。

该算法结合了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压缩模式。

相比于JPEG和PNG算法,WEBP算法可以实现更好的压缩率和图像质量,但对浏览器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

6. 对比分析从图像质量、压缩率和兼容性等方面对比分析上述四种常用图像压缩算法。

- 图像质量:JPEG算法在高压缩比下会引入一定的失真,适合于要求相对较低的图像质量;PNG和GIF算法在无损压缩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较好的图像质量;WEBP算法在高压缩比下相对其他算法都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

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压缩算法使用方法

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压缩算法使用方法

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压缩算法使用方法图像压缩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其目标是通过减少图像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图像文件的压缩,同时尽量保持图像质量不受太大损失。

在图像处理中,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有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

无损压缩算法通过去除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和重复信息来减小文件大小,但不改变图像的视觉质量。

最常见的无损压缩算法是Huffman编码和LZW编码。

在使用这些算法时,首先要通过建立统计模型来找出出现频率较高的像素值或像素组合,并将其赋予较短的编码,出现频率较低的像素值或像素组合则赋予较长的编码。

这样,在存储图像时,可以用较少的位数表示像素值,从而实现对图像文件的无损压缩。

另一种常见的图像压缩算法是有损压缩算法。

与无损压缩相比,有损压缩算法可以更大幅度地减小文件大小,但会引入一定的失真。

最常用的有损压缩算法是JPEG算法。

JPEG算法通过使用离散余弦变换(DCT)将图像转换为频域表示,然后根据频域表示中每个频率分量的重要性进行量化,再经过熵编码得到压缩后的图像文件。

根据JPEG算法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图像的有损压缩:1. 将图像转换为YCbCr颜色空间:JPEG算法首先将RGB图像转换为YCbCr颜色空间,并对亮度通道(Y)和色度通道(Cb和Cr)进行分离。

这是因为人眼对亮度的感知比对色度的感知更为敏感,对图像进行压缩时,可以对色度信号进行更大程度的压缩而不会明显损失图像质量。

2. 分块和DCT:将图像分为8x8大小的非重叠块,对每个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

DCT可以将图像从空域转换为频域,通过将高频信号量化为较低的频率分量,可以实现对图像的有效压缩。

3. 量化:DCT变换后的频率分量通过量化表进行量化。

量化表中包含了不同频率分量的量化步长,这些步长决定了频率分量的值域范围。

较高的量化步长会导致更多的信息丢失,从而达到更高的压缩比,但也会引入更多的失真。

根据用户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量化表来控制压缩比和失真程度。

高效的图像压缩算法设计与实现

高效的图像压缩算法设计与实现

高效的图像压缩算法设计与实现第一部分:引言图像压缩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以便更高效地存储和传输。

高效的图像压缩算法能够在减小文件大小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

本文将介绍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详细讨论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的图像压缩算法的方法。

第二部分: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图像压缩的核心思想是去除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和不可见细节,从而减小文件大小。

常用的图像压缩方法有两种: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无损压缩方法保留了图像中的所有信息,通过编码和解码过程实现文件大小的减小。

常用的无损压缩算法有LZW、Huffman编码等。

这些算法的优势在于保持图像的质量,但文件大小的减小有限。

有损压缩方法通过牺牲一部分图像质量来实现更大程度的文件大小减小。

最常用的有损压缩算法包括JPEG和JPEG2000。

这些算法通过对图像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和量化等操作,以减小图像的信息量。

第三部分:高效图像压缩算法的设计和实现为了设计和实现高效的图像压缩算法,首先需要理解压缩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以下是一种高效的图像压缩算法设计和实现的步骤:1. 图像预处理:在进行压缩之前,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

这包括图像尺寸的调整、颜色空间的转换等操作。

2. 分块: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块,通常是8x8或16x16大小的块。

这样可以方便地对每个块进行独立的处理。

3. 变换:对每个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

DCT将图像从像素域转换为频域,从而更加适合进行压缩。

4. 量化:对变换后的图像进行量化。

量化步骤可以根据不同图像的特点进行优化,以减小失真的同时实现更好的压缩效果。

5. 编码:将量化后的图像进行编码,例如使用霍夫曼编码。

编码过程将压缩后的图像转换为二进制数据,以减小文件大小。

6. 压缩率控制: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压缩的比特率以控制压缩的程度。

不同应用场景可能对图像质量的要求不同,所以需要在压缩率和图像质量之间做出权衡。

第四部分:实验结果与讨论为了验证所设计和实现的高效图像压缩算法的性能,可以进行一系列实验。

几种图像压缩算法的简单介绍

几种图像压缩算法的简单介绍

• 89•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也高,智能机已经入到寻常百姓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举着智能机拍照的人们,人们已经习惯于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人们总希望图片的像素更高、手机能存储的数量更多,因此图片的压缩和存储变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1.图像压缩算法的简介每张图片由若干像素点构成,相邻像素点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借助于临近像素点的关联性使得图像压缩成为可能。

对于关联性比较强的图像来说,其压缩后的存储空间会比较小,相反对于关联系比较弱的图像来说,压缩后图像所占的空间较大,例如噪声图像(其图像本身没有什么规律性)。

图像压缩算法主要分成压缩后信源能全部还原成原始信息的无损压缩和压缩后原始信息存在丢失情况的有损压缩。

编码是图像压缩常用的手段,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算法。

2.几种常用压缩算法的介绍2.1 预测编码预测编码的原理是用之前的信息来预测当前的信息,随后量化并编码实际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差值,其编码过程如下:图2-1 预测编原理图码2.2 熵编码熵编码是利用信息出现的条件概率分布特性进行编码的方式,根据通信理论中信源熵大于等于条件熵的极值性原理(假设Y 为已知事件,X 为不确定事件,则有),在图像编码中,Y 可以理解为当前已知信号,X 为过去已知信号,若X 中包含的过去已知信号数量越多,即X 的已知像素点越多,那么编码的效果越好,因为其条件熵包含了更多的信息用于编码。

由于条件概率事先是未知的,人们将预测它的方法称为上下文模型,并将X 包含的已知信息个数称为阶数由前面可知阶数越高,效果越好,可用马尔科夫链、卡方原理、欧几里德原理、P2AR 原理等方法来确定模型的阶数。

几种图像压缩算法的简单介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罗 迪 杨 飞• 90•对于模型的选择来说,前人用树形结构、贝叶斯平均等方法确定模型的结构,下图提供了较为简单的模型构成方法,用当前信号的左边及当前信号上方这两个与当前信号最为密切的信号构成的二阶模型:图2-2 二阶模型对于多个模型来说,可用加权的办法将多个模型进行合并,采用加权的办法既可以降低模型的阶数,又可以尽可能多的利用已知信号。

基于动态规划的图像压缩与解压算法研究

基于动态规划的图像压缩与解压算法研究

基于动态规划的图像压缩与解压算法研究图像压缩与解压是图像处理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领域,它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小图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动态规划的图像压缩与解压算法。

一、图像压缩1.1 传统压缩算法传统的图像压缩算法主要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无损压缩主要采用哈夫曼编码和算术编码等技术,可以在不损失图像精度的前提下减小图像的存储空间。

而有损压缩则是通过去除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如颜色信息、空间冗余等,来减小其大小,但这样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图像失真。

1.2 动态规划压缩算法动态规划压缩算法主要是通过动态规划来实现图像压缩。

具体来说,它通过对待压缩的图像进行分块,将每个块分别压缩,并依据各块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性来进一步压缩,从而实现图像压缩。

该算法具体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待压缩的图像进行分块,并计算各个块之间的相似度;2)通过动态规划算法找到所有块之间的最短路径,并记录下这些路径;3)将每个块的路径存储下来,以便后续解压时进行还原。

这种基于动态规划的压缩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图像的存储空间,且不会使图像产生过多的失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图像解压2.1 传统解压算法传统的图像解压算法主要包括哈夫曼解码和算术解码等技术。

这些算法主要是依据先前进行的压缩操作来还原图像,并通过一些加密和解密技术来保证图像的质量和完整性。

2.2 动态规划解压算法动态规划解压算法主要是通过对压缩时存储的路径进行还原,来实现图像的解压。

具体来说,它首先读取压缩文件中存储的路径,再根据这些路径找到所有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最终将所有块拼接成原始图像。

这种算法不仅可以保证图像质量的完整性,还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小图像解压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开销,因此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总结基于动态规划的图像压缩与解压算法是一种比传统算法更为有效的图像处理技术,它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小图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并且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各种图像压缩算法的比较分析研究

各种图像压缩算法的比较分析研究

各种图像压缩算法的比较分析研究一、引言图像压缩是图像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将图像数据进行压缩,从而减小图像数据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提高图像传输与显示的速度。

不同的图像压缩算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对各种图像压缩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探讨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为图像压缩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无损压缩算法1. RLE算法RLE算法是一种基于重复字符的无损压缩算法,通过对连续的重复数据进行编码来实现数据压缩。

该算法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适用于对连续性较强的数据进行压缩。

但对于数据分布较为分散的情况,该算法效果不佳。

2. LZW算法LZW算法是一种基于字典的无损压缩算法,通过采用动态建立字典和编码方式,将图像数据进行压缩。

该算法具有压缩比高、适用于各种数据分布的特点,但需要额外建立字典表,处理时需要耗费较多的计算资源。

三、有损压缩算法1. JPEG算法JPEG算法是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有损压缩算法,通过将图像分为若干个8×8大小的块,对每块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和量化,并采用哈夫曼编码进行压缩,实现数据压缩。

该算法具有压缩比高、色彩表现良好的特点,但会造成图像质量损失,适用于对图像数据压缩要求较高、对质量要求较低的场景。

2. JPEG2000算法JPEG2000算法是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有损压缩算法,通过对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和量化,并采用算术编码进行压缩,实现数据压缩。

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压缩比和图像质量表现,适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景。

但该算法处理过程较为复杂,计算量较大。

3. PNG算法PNG算法是一种基于可逆压缩的有损压缩算法,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差分编码和基于LZ77算法的压缩实现数据压缩。

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表现、压缩比适中、无损压缩的特点,适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对压缩比要求适中的场景。

四、总结本文对各种图像压缩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压缩算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劣势。

Matlab技术图像压缩算法

Matlab技术图像压缩算法

Matlab技术图像压缩算法图像压缩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减少图像数据的冗余性,实现图像数据的压缩和存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图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Matlab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提供了一系列图像压缩的算法和工具,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Matlab技术图像压缩算法。

一、离散余弦变换(DCT)算法离散余弦变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像压缩的算法。

DCT算法将图像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关的频域分量,通过对这些分量进行量化和编码,实现图像的压缩。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dct2函数对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

首先,需要将原始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然后将像素值缩放到(-127,127)的范围内。

接下来,可以使用dct2函数对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得到图像的频域分量。

在量化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量化步长来控制图像的压缩比。

较大的量化步长将导致更高的压缩比,但同时也会引入更多的失真。

在编码阶段,可以使用Huffman编码等技术对量化后的系数进行编码,进一步减小图像的存储空间。

二、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算法小波变换是另一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

相比于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变换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图像的局部特征,提供更高的压缩效果。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wavedec2函数对图像进行小波变换。

首先,需要将原始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

分解得到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之间存在一种层次结构,可以选择保留较低频的分量来实现不同程度的压缩。

在重构阶段,可以使用waverec2函数将图像的小波分量进行重构,得到压缩后的图像。

与DCT算法类似,小波变换也可以通过量化和编码来进一步减小图像的存储空间。

三、向量量化(Vector Quantization)算法向量量化是一种基于聚类的图像压缩算法。

它将图像分成多个不重叠的区域,然后将每个区域表示为一个固定长度的向量。

图像压缩的几种常见算法介绍

图像压缩的几种常见算法介绍

图像压缩的几种常见算法介绍1哈夫曼编码2预测编码3 LZW编码4算术编码5 变换编码1哈夫曼编码哈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是一种编码方式,哈夫曼编码是可变字长编码(Variable-Length Coding, VLC)的一种。

Huffman于1952年提出一种编码方法,该方法完全依据字符出现概率来构造异字头的平均长度最短的码字,有时称之为最佳编码,一般就叫作Huffman编码。

以哈夫曼树即最优二叉树,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二叉树,经常应用于数据压缩。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哈夫曼编码”是一种一致性编码法(又称"熵编码法"),用于数据的无损耗压缩。

这一术语是指使用一张特殊的编码表将源字符(例如某文件中的一个符号)进行编码。

这张编码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根据每一个源字符出现的估算概率而建立起来的(出现概率高的字符使用较短的编码,反之出现概率低的则使用较长的编码,这便使编码之后的字符串的平均期望长度降低,从而达到无损压缩数据的目的)。

这种方法是由David. A. Huffman发展起来的。

例如,在英文中,字母e的出现概率很高,而z的出现概率最低。

当利用哈夫曼编码对一篇英文进行压缩时,e极有可能用1比特(bit)来表示,而z则可能花去25比特(不是26)。

用普通的表示方法时,每个英文字母均占用一个字节(byte),即8位。

二者相比,e使用了一般编码的1/8的长度,z则使用了3倍多。

倘若我们能实现对于英文中各个字母出现概率的较准确的估算,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无损压缩的比例。

哈夫曼压缩是无损的压缩算法,一般用来压缩文本和程序文件。

哈夫曼压缩属于可变代码长度算法族。

意思是个体符号(例如,文本文件中的字符)用一个特定长度的位序列替代。

因此,在文件中出现频率高的符号,使用短的位序列,而那些很少出现的符号,则用较长的位序列。

图1 霍夫曼信源化简图2 霍夫曼编码分配过程2预测编码预测编码是根据离散信号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性的特点,利用前面一个或多个信号预测下一个信号,然后对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差(预测误差)进行编码。

几种图像压缩算法

几种图像压缩算法

❖ 数学上可以证明,符号序列{ si }的任 何一种编码方案,其平均码长必定大于 或等于H。也就是说,H是该符号序列的 理想最小平均码长。平均码长越接近H, 我们说该编码方案越好。
❖ 数学上还可以证明,在可变字长编码 中,对于出现概率大的符号编码成短字长 的编码,对于概率小的符号,编以较长的 字长编码。如果码字长严格按照所对应符 号的出现概率的大小逆序列排列,则平均 码长一定小于其他任何符号顺序方式,即 这是一种最接近于熵值的“最佳编码”。
1. 图像数据压缩方法的分类
❖ 数据压缩的任务在不影响或少影响图像 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设法减少图像数据中 的数据量。其首要任务是设法去掉各种冗 余的数据。
❖ 数据压缩实际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即 将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数据解压缩是 数据压缩的逆过程,即将经过压缩的数据 还原成原始数据。因此数据压缩方法也称 编码方法。
❖ (3)实现难度:即实现压缩及还原算 法的难易程度,亦即完成压缩所需要的时 间与空间开销或硬件实现的复杂性。 ❖ 压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见图 3.3)。
❖ 无损编码可以完全恢复原始图像而不 引入失真,它利用数据的统计特性来进行 数据压缩,解压缩后的还原图像与原始图 像完全一致。有损编码不能完全恢复原始 数据,而是利用人的视觉特性使解压缩后 的图像和原来一样。把上述方法结合起来 即为混合方法。
❖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压缩方法。
2 霍夫曼编码
❖ 霍夫曼编码是无损编码的一种,是一种 基于统计特性的可变字长的编码方法。属 于无损编码的还有行程编码、算术编码等。 下面来看霍夫曼编码。
❖ 设被编码的符号如下。 ❖ s1,s2,s3,…,sn ❖ 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 p1,p2,p3,…,pn ❖ 假设采用不等字长编码,每个符号的 码长分别为: ❖ m1,m2,m3,…,mn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压缩的方法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压缩的方法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压缩的方法图像压缩是一种通过减少图像数据量来减小文件大小的技术。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许多方法和算法能够实现图像压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压缩的方法。

1. 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离散余弦变换是目前最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之一。

它利用了图像中的空间信息的冗余性,将图像转化为一组频域系数。

通过设置一个阈值,我们可以忽略系数中的一些高频部分,从而实现压缩。

在解压缩过程中,只需使用保留的系数进行逆变换,便可以恢复出原始图像。

2. 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小波变换也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压缩方法。

它通过将图像分解成不同尺度和频率的小波系数,从而可以捕捉到不同细节层次的信息。

与DCT不同,小波变换可以提供更好的时域和频域分析,使压缩后的图像在保持较高质量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适应人眼的感知。

小波变换图像压缩常用的算法包括JPEG2000和SPIHT等。

3. 颜色量化(Color Quantization)颜色量化是一种基于颜色空间的图像压缩方法。

它通过减少颜色的种类和数量来降低图像数据量。

例如,在RGB颜色空间中,我们可以将每个颜色通道的取值范围量化为较小的级别(如256级),从而减小图像所占空间。

此外,还可以使用聚类算法(如K-means算法)将相似颜色进行合并,以进一步减少颜色种类。

4. 预测编码(Predictive Coding)预测编码是一种基于像素间相关性的图像压缩方法。

它通过利用图像中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将差异编码为更小的数值。

在压缩过程中,先对图像进行预测,然后根据预测误差进行编码。

在解压缩时,仅需将预测误差加上预测值,便可还原出原始图像。

5. 运动估计与补偿(Motion 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运动估计与补偿是一种常见的视频压缩技术,也可应用于图像压缩中。

图像压缩算法 标准

图像压缩算法 标准

图像压缩算法标准图像压缩算法标准。

图像压缩算法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中的重要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从而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在实际应用中,图像压缩算法的选择对图像质量和压缩比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图像压缩算法的标准,包括JPEG、PNG和GIF等常见的压缩算法标准。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常见的有损压缩算法,它在图像压缩中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和良好的图像质量。

JPEG压缩算法通过对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和量化处理来实现压缩。

在DCT过程中,图像被分解成多个8x8的小块,并对每个小块进行频域变换。

而量化过程则是通过舍弃高频分量和量化低频分量来减小数据量。

虽然JPEG算法可以实现较高的压缩比,但由于是有损压缩,会导致图像细节的损失,尤其是在重复压缩的情况下。

与JPEG不同,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一种无损压缩算法,它可以保证图像质量不受损失。

PNG压缩算法主要包括两种压缩模式,无损压缩和索引色压缩。

无损压缩模式通过预测滤波和行程长度编码来实现对图像数据的压缩,而索引色压缩则是通过减少颜色数量来减小数据量。

PNG算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因此在需要保真度较高的图像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是一种支持动画的图像格式,它采用了一种基于LZW算法的无损压缩方式。

GIF格式通常用于存储简单的动画和图形,它通过压缩相邻像素的相似性来减小数据量。

虽然GIF格式在图像质量和压缩比上都有一定局限性,但在动画图像的展示和传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总的来说,不同的图像压缩算法标准在压缩比、图像质量和应用场景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以达到最佳的压缩效果和图像质量。

同时,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压缩算法标准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报告姓名:文亮学号:201322220254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老师:屈老师;王老师算法实现与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报告一. 基本要求 1. 题目: 图像压缩 2. 问题描述掌握基于DCT 变换的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步骤;对同一幅原 始图像进行压缩,进一步掌握DCT 和图像压缩。

3. 算法基本思想图像数据压缩的目的是在满足一定图像质量的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比特数来表示原始图像,以提高图像传输的效率和减少图像存储的容量,在信息论中称为信源编码。

图像压缩是通过删除图像数据中冗余的或者不必要的部分来减小图像数据量的技术,压缩过程就是编码过程,解压缩过程就是解码过程。

压缩技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大类,前者在解码时可以精确地恢复原图像,没有任何损失;后者在解码时只能近似原图像,不能无失真地恢复原图像。

假设有一个无记忆的信源,它产生的消息为{}N ≤≤i a i 1,其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记为()i a p 。

则其信息量定义为:()()i i a p a log -=I由此可见一个消息出现的可能性越小,其信息量就越多,其出现对信息的贡献量越大,反之亦然。

信源的平均信息量称为“熵”(entropy ),可以表示为:()()[]()()∑∑==-=⋅=H Ni i i Ni i i a p a p a p I a p 11log对上式取以2为底的对数时,单位为比特(bits ):()()∑=-=H Ni i i a p a p 1log根据香农(Shannon )无噪声编码定理,对于熵为H 的信号源,对其进行无失真编码所可能达到的最低比特数为,这里为一任意小的正数,因此可能达到的 最大压缩比为:H≈+H =BB C εmax 其中B 是原始图像的平均比特率。

在图像压缩中,压缩比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可以定义压缩比为:H=B C 其中B :原始数据的平均压缩比;H :压缩数据的平均比特率 图像压缩的基本模型图像编码包括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就是利用预测模型或正交模型对图像信号进行变换;后一个阶段是利用已变换信号的统计特性,对其分配适当的代码来进行编码传输。

编码器与解码器的结构分别如图(a)、(b)。

图(a ) 编码器结构图(b ) 解码器结构在发送端,输入的原始图像首先经过DCT 变换后,其低频分量都集中在左上角,高频分量分布在右下角(DCT 变换实际上是空间域的低通滤波器)。

由于该低频分量包含了图像的主要信息,而高频分量与之相比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可以忽略高频分量,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

将高频分量去掉就要用到量化,这是产生信息损失的根源。

“量化”的主要任务是用有限个离散电平来近似表达已抽取出的信息。

在此采用均匀量化,通过改变程序中的量化因子Q 的值以得到不同压缩比的图像。

Huffman编码时,首先对经DCT变换及量化后的图像收据扫描一遍,计算出各种像素出现的概率;然后按概率的大小指定不同长度的唯一码字,由此得到一张Huffman表。

编码后的图像记录的是每个像素的码字,而码字与量化后像素值的对应关系记录在码表中。

生成的一维字符矩阵即为实际中要传输的序列,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在信道中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首先经过Huffman译码,通过搜索已生成的Huffman表,根据码字与量化后像素值的对应关系,搜索出与码字对应的像素值,并转换为二维矩阵。

反量化时将以上二维矩阵中的每一个像素值乘以量化因子Q。

最后通过DCT反变换得到重建图像。

●离散余弦变换(DCT)当前处于信息高速流通时代,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较小的空间存储图像和较小的比特率传输图像,这就需要采用各种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来实现。

DCT 变换是最小均方误差条件得出的次最佳正交变换,且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并已经成为许多图像编码国际标准的核心。

离散余弦变换的变换核是余弦函数,计算速度较快,有利于图像压缩和其他处理。

在大多数情况下,DCT用于图像的压缩操作中。

JPEG图像格式的压缩算法采用的是DCT。

二.算法实现●程序源代码function b = blkproc(varargin)[a, block, border, fun, params, padval] = parse_inputs(varargin{:}); [ma,na] = size(a);mpad = rem(ma,block(1)); if mpad>0, mpad = block(1)-mpad; endnpad = rem(na,block(2)); if npad>0, npad = block(2)-npad; endif (isa(a, 'uint8'))if (padval == 1)aa = repmat(uint8(1), ma+mpad+2*border(1),na+npad+2*border(2));elseaa = repmat(uint8(0), ma+mpad+2*border(1),na+npad+2*border(2));endelseif isa(a, 'uint16')if (padval == 1)aa = repmat(uint16(1), ma+mpad+2*border(1),na+npad+2*border(2));elseaa = repmat(uint16(0), ma+mpad+2*border(1),na+npad+2*border(2));endelseif (padval == 1)aa = ones(ma+mpad+2*border(1),na+npad+2*border(2));elseaa = zeros(ma+mpad+2*border(1),na+npad+2*border(2));endendaa(border(1)+(1:ma),border(2)+(1:na)) = a;m = block(1) + 2*border(1);n = block(2) + 2*border(2);mblocks = (ma+mpad)/block(1);nblocks = (na+npad)/block(2);arows = 1:m; acols = 1:n;x = aa(arows, acols);firstBlock = feval(fun,x,params{:});if (isempty(firstBlock))style = 'e';b = [];elseif (all(size(firstBlock) == size(x)))style = 's'; % sameif (isa(firstBlock, 'uint8'))b = repmat(uint8(0), ma+mpad, na+npad);elseif (isa(firstBlock, 'uint16'))b = repmat(uint16(0), ma+mpad, na+npad);elseb = zeros(ma+mpad, na+npad);endbrows = 1:block(1);bcols = 1:block(2);mb = block(1);nb = block(2);xrows = brows + border(1);xcols = bcols + border(2);b(brows, bcols) = firstBlock(xrows, xcols);elseif (all(size(firstBlock) == (size(x)-2*border)))style = 'b'; % borderif (isa(firstBlock, 'uint8'))b = repmat(uint8(0), ma+mpad, na+npad);elseif (isa(firstBlock, 'uint16'))b = repmat(uint16(0), ma+mpad, na+npad);elseb = zeros(ma+mpad, na+npad);endbrows = 1:block(1);bcols = 1:block(2);b(brows, bcols) = firstBlock;mb = block(1);nb = block(2);elsestyle = 'd'; % different[P,Q] = size(firstBlock);brows = 1:P;bcols = 1:Q;mb = P;nb = Q;if (isa(firstBlock, 'uint8'))b = repmat(uint8(0), mblocks*P, nblocks*Q);elseif (isa(firstBlock, 'uint16'))b = repmat(uint16(0), mblocks*P, nblocks*Q);elseb = zeros(mblocks*P, nblocks*Q);endb(brows, bcols) = firstBlock;end[rr,cc] = meshgrid(0:(mblocks-1), 0:(nblocks-1));rr = rr(:);cc = cc(:);mma = block(1);nna = block(2);for k = 2:length(rr)x = aa(rr(k)*mma+arows,cc(k)*nna+acols);c = feval(fun,x,params{:});if (style == 's')b(rr(k)*mb+brows,cc(k)*nb+bcols) = c(xrows,xcols); elseif (style == 'b')b(rr(k)*mb+brows,cc(k)*nb+bcols) = c;elseif (style == 'd')b(rr(k)*mb+brows,cc(k)*nb+bcols) = c;endendif ((style == 's') || (style == 'b'))b = b(1:ma,1:na);endfunction[a, block, border, fun, params, padval] = parse_inputs(varargin) iptchecknargin(2,Inf,nargin,mfilename);switch nargincase 3% BLKPROC(A, [m n], 'fun')a = varargin{1};block = varargin{2};border = [0 0];fun = fcnchk(varargin{3});params = cell(0,0);padval = 0;case 4if (strcmp(varargin{2}, 'indexed'))% BLKPROC(X, 'indexed', [m n], 'fun')a = varargin{1};block = varargin{3};border = [0 0];fun = fcnchk(varargin{4});params = cell(0,0);padval = 1;elseparams = varargin(4);[fun,msg] = fcnchk(varargin{3}, length(params));if isempty(msg)% BLKPROC(A, [m n], 'fun', P1)a = varargin{1};block = varargin{2};border = [0 0];padval = 0;else% BLKPROC(A, [m n], [mb nb], 'fun')a = varargin{1};block = varargin{2};border = varargin{3};fun = fcnchk(varargin{4});params = cell(0,0);padval = 0;endendotherwiseif (strcmp(varargin{2}, 'indexed'))params = varargin(5:end);[fun,msg] = fcnchk(varargin{4},length(params));if isempty(msg)% BLKPROC(A, 'indexed', [m n], 'fun', P1, ...)a = varargin{1};block = varargin{3};border = [0 0];padval = 1;else% BLKPROC(A, 'indexed', [m n], [mb nb], 'fun', P1, ...)a = varargin{1};block = varargin{3};border = varargin{4};params = varargin(6:end);fun = fcnchk(varargin{5},length(params));padval = 1;endelseparams = varargin(4:end);[fun,msg] = fcnchk(varargin{3},length(params));if isempty(msg)% BLKPROC(A, [m n], 'fun', P1, ...)a = varargin{1};block = varargin{2};border = [0 0];padval = 0;else% BLKPROC(A, [m n], [mb nb], 'fun', P1, ...)a = varargin{1};block = varargin{2};border = varargin{3};params = varargin(5:end);fun = fcnchk(varargin{4}, length(params));padval = 0;endendendif (islogical(a) || isa(a,'uint8') || isa(a, 'uint16'))padval = 0;endclearclcI=imread('C:\Users\lenovo.lenovo-PC\Desktop\²âÊÔͼ.jpg'); I=rgb2gray(I);I=im2double(I);T=dctmtx(8);B=blkproc(I,[8 8],'P1*x*P2',T,T');mask = [1 1 1 1 0 0 0 01 1 1 0 0 0 0 01 1 0 0 0 0 0 01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B2 = blkproc(B,[8 8],@(x)mask.* x);I2 = blkproc(B2,[8 8],'P1*x*P2',T',T);subplot(1,2,1);imshow(I);title('Ô-ʼͼÏñ');subplot(1,2,2);imshow(I2);title('ѹËõºóͼÏñ');figure;error = I.^2-I2.^2;MSE = sum(error(:))/prod(size(I2));B3 = B-B2;I3 = blkproc(B3,[8 8],'P1*x*P2',T,T');imshow(I3);title('¾ù·½Îó²îͼÏñ');主要函数功能描述Blkproc:对图像进行分块处理MSE :计算均方误差I2 = blkproc(B2,[16 16],'P1*x*P2',T',T):压缩操作I=rgb2gray(I):将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测试数据测试图像为I1,图像大小为7561021⨯测试图像为I2,图像大小为671879⨯●运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