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需综合治理_谭铁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报/2014年/4月/7日/第002版
对话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需综合治理
谭铁安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大农工委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然而,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水、土壤、大气等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受到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分析造成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过度开发,无限制、无规矩地盲目引进企业,对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带来破坏,企业污染物的排放,给水质、土壤等带来严重影响。
二是在追求农产品量的思维驱动下,形成了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对农药化肥过度依赖性,造成地力条件下降,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得保障。
三是秸秆随意焚烧、污水灌溉等不良的生产习惯应用于生产环节,农地有机质缺乏,污染严重。
四是农业功能区定位不明确,耕地保护措施没有落实,生态红线强度不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以解决。
做好规划,源头防治污染。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划分标准。结合区域自然生态和农业生产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实际,划分出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规范开发秩序,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制定科学的涉及重金属的排放限制标准和管理办法,结合农业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有重金属排放的涉农企业专项检查,禁止乱排放重金属超标或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和废弃物,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重金属污染。建立污染企业强制退出机制和淘汰机制,减少农业生产污染源,保障生态安全。
做好普查,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能力。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群众监督等手段,严格控制污染区的扩展与蔓延,用生态、科技等手段化解和消除已发生的污染。动员和组织多方面的力量,对污染发生区及相邻地区域,进行缝隙的土壤质量普查,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宜农区和禁农区,进行严格分类管理、分类使用和积极治理。
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倡导秸秆综合利用。推行秸秆沼气、秸秆气化、微生物腐秆剂、生物能源等生产技术,减少秸秆焚烧等不良生产习惯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农业生产者使用有机肥,开展病虫害综合治理和生物防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坚守两条红线,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