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计划
小学计算机教学计划
小学计算机教学计划课程目标:通过小学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信息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计算机的运行原理- 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外部设备- 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2. 操作系统基础:- 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特点-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升级- 桌面操作和文件管理- 常见的应用软件的使用3. 文字处理软件:-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学习文字处理的基本格式和排版技巧- 制作简单的文档、报告和信件4. 电子表格软件:-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学习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制作简单的图表和统计分析5. 幻灯片演示软件:- 掌握幻灯片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 学习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培养演示技巧和表达能力6. 网络和互联网应用:- 学习如何使用浏览器上网和搜索信息- 学习如何使用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邮件- 学习如何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娱乐7. 编程基础:- 学习基本的编程概念和算法思维- 学习使用 Scratch 等编程工具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教学方法:1. 组织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2.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的计算机操作实践环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实验。
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实践,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
三、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估。
2. 作业考查: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项目评估:对学生的小组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的完成度和创新度。
4.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备注:以上为参考教学计划,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高中计算机教师个人教学计划
高中计算机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高中计算机教师,我们的教学主题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活动安排1. 学期初,开展计算机技术能力测评,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能力和应用技术等方面。
根据学生的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并将其与学生及家长沟通。
2. 设立学生研究小组,每个小组包含5-6名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进行编组。
小组每月需要完成一个小组项目,鼓励学生合作、独立思考和创新。
3. 定期举行“科技创新沙龙”,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交流。
学生可以自愿参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内容。
4. 组织学生参加编程竞赛和科技展览。
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的编程竞赛和科技展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
5.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
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三、教材使用1. 使用教育部指定的高中计算机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全面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思维和应用技术。
2.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专业书籍和论文,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研究能力。
3. 结合高中计算机课程内容,引入互联网资源和在线教育平台。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在线学习,让学生学习更加灵活和自主。
四、教学评估1. 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小测、作业评分、项目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价等。
通过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2. 构建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档案,包括成绩单、学习计划和自主学习记录。
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3. 定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面谈,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提高途径,形成良好的教育合作关系。
计算机培训教学计划(22篇)
计算机培训教学计划(22篇)计算机培训教学计划(精选22篇)计算机培训教学计划篇1计算机培训教学计划一、培训概述1.培训内容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是从事办公室文员、文秘等办公室资料文档整理工作。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练掌握应用键盘输入中英文,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掌握Office 20__软件的操作技能。
2.培训等级:初级3.培训课时:35个小时(预计)4.培训对象:初步掌握计算机简单操作的职工二、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练掌握应用键盘输入中英文,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掌握Office20__软件的操作技能,及计算机维修知识和网络应用能力。
并能从事办公室文员、仓库管理员等资料文档整理工作。
一、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培训目标具体如下:1.理论知识培训目标(l)掌握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的基本知识(2)掌握键盘、鼠标基本操作键的功能(3)掌握文件、文件夹的概念(4) Word窗口下工具栏、主要菜单的功能和使用(5)掌握搜索引擎的.作用2.操作技能培训目标(1)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器的基本使用;相关属性的基本设置、文件及文件夹管理和控制面板中的常规操作;(3)熟练掌握文挡编辑,排版,表格与公式的制作;掌握图文混排技巧;(4)熟练掌握工作表的编辑;(5)熟练掌握创建和保存演示文稿,幻灯片的文本格式设置和编辑排版,熟练插入图片、艺术字、声音及图表和表格,进行幻灯片的打包和放映;(6)熟练掌握浏览Intemet的基本方法、网页的保存与收藏、Internet E_plorer的设置、搜索引擎的使用。
二、WORD应用1.WORD排版、编辑。
2、WORD页面设置。
3、WORD打印设置。
三、 E_CEL应用1.工作表的基本使用1)能够正确地分割窗口、冻结窗口,使用监视窗口。
2)深刻理解样式、模板概念,能新建、修改、应用样式,并从其他工作薄中合并样式,能创建并使用模板,并应用模板控制样式。
计算机教学计划15篇
计算机教学计划15篇计算机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教学目的: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计算机应用与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
知识结构:本学期的知识结构分为两部分: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二是掌握基础操作的学习。
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学科各项活动。
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
主要内容: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具备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7的基础操作。
3、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
4、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_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
重点难点:Word文字处理软件、E_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 幻灯片制作软件。
二、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思想状况:中职学生,偶尔会出现厌学、贪玩、走神等现象,而且对于课堂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会出现空窗期。
知识水平:一年级的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期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合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
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没有学习过集成办公软件,对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来游戏、娱乐的工具。
非智力因素:学生们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喜欢动手操作,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
三、本期总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学会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掌握Windows7的最基本操作,会使用键盘和鼠标,会使用写字板或记事本进行中、英文的输入。
3、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会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信息的收集和下载方法,养成良好管理信息习惯;体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快捷,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
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的计算机课程计划三篇
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的计算机课程计划三篇《篇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信息时代,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更多人掌握计算机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算机课程计划。
一、工作内容本课程计划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基础知识、实践操作、应用拓展和综合素质。
1.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编程语言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实践操作: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网络工具和编程环境。
3.应用拓展:学习数据库、网页设计、数据分析等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4.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二、工作规划1.阶段一:基础知识学习,为期2个月。
2.阶段二:实践操作训练,为期2个月。
3.阶段三:应用拓展学习,为期2个月。
4.阶段四:综合素质培养,为期1个月。
三、工作设想1.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经验,拓宽学生视野。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竞争力。
4.建立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
四、工作计划1.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践项目等。
3.安排教师队伍,确保教学质量。
4.组织学生进行报名和分组,便于管理。
5.开展教学活动,按计划进行授课和辅导。
6.定期进行课程评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7.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和实践项目,提高实际能力。
五、工作要点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2.强化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加强师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六、工作方案1.阶段一:开展基础知识讲座,组织线上学习,进行基础编程实践。
计算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计划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系统完善的计算机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我们的教学计划应该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技能和计算机编程能力三个方面。
在基础知识方面,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等内容;在应用技能方面,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常见办公软件、网络工具和多媒体技术;在编程能力方面,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和算法设计等内容。
这些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阶段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此外,我们还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课外拓展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体系应该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实践、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确保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总的来说,一个完善的计算机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获得全面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我们的计算机教学计划能够不断完善,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三年制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
第一年教学计划:1.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内容,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
2. 编程技术的学习:学习常见编程语言(如C、Java等),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3.数据结构的学习:学习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常见数据结构的实现和应用,加深对计算机算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解。
4.网页设计与开发技术的学习:学习HTML、CSS等网页设计与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网页设计和开发能力。
第二年教学计划:1.数据库技术的学习:学习关系型数据库和SQL语言,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库操作和管理能力。
2.操作系统和网络技术的学习:学习操作系统的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网络管理方法,熟悉操作系统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
3.软件开发技术的学习: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和常用的开发工具和技术,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4.项目实训:进行实际的项目实训活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年教学计划:1.嵌入式系统的学习: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
2.网络安全技术的学习: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网络攻击与防护的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3.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的学习:学习计算机硬件维护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维护能力。
4.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计算机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2.项目实训:开展项目实训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计划计算机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九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机教学计划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1本学期我任教11级护理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这是一学期的教学课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将教学计划安排如下: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技能操作课程。
在本学期中主要任务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汉字输入能力,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具有一定的文字排版能力;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以及PowerPoint基础入门操作和简单的网络应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2.能满足基本打字要求;3.了解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识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二、教学方法1、讲授、演示、实践;2、教学与实践同步,即时反馈课堂信息;3、加强技能操作训练;4、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三、教学安排及教学考核方法: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15周,约计授课90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40学时,实践50学时。
期末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要技能考察,占该课程的70%,平时作业和上机操作占该课程的30%。
学生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和系统组成2、汉字输入法3、数制和字符编码4、多媒体初步技术5、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和特点。
2.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掌握计算机的数据单位,了解计算机的编码。
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作用,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作用。
4.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5.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分类、防治,了解杀毒的常用软件。
五年级计算机教案及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能用正确的方式进行使用和操作;3.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2.计算机的使用和操作:开机、关机、登录、常用软件的使用等;4.信息收集和处理:互联网的使用、引擎的使用、信息的分类整理等;5.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计算机应用项目。
教学步骤:第一课:计算机的基本知识1.引入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向学生解释计算机的作用和重要性;2.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功能;3.介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操作系统。
第二课:计算机的使用和操作1.向学生展示开机和关机的步骤,并进行实际操作;2.让学生尝试登录计算机,介绍登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向学生介绍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如Word、Excel等。
第四课:信息的收集和处理1.向学生介绍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并引导他们学习使用浏览器;2.教给学生使用引擎进行信息检索,让他们练习关键词和筛选信息的能力;3.让学生尝试收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归纳。
第五课: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1.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小型的计算机应用项目;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和制作自己的计算机应用作品;3.让学生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成长。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情况,评价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检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3.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方面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课标(2024)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计划
新课标(2024)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计划1. 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新课标(2024)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学会用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 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 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编程能力。
2. 教学内容2.1 教学模块本课程分为以下五个模块:- 模块一: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 模块二:计算思维与算法- 模块三: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模块四: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模块五:计算机科学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2.2 教学安排2.3 教学资源- 教材:《计算机科学导论》- 辅助材料:PPT、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材料等-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课程、论文、新闻等3. 教学评价3.1 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等- 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40%):包括书面考试和上机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3.2 评价标准- 平时成绩: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表现良好- 期中考试:基础知识扎实,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期末考试: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4. 教学保障4.1 师资保障本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教师团队授课,保证教学质量。
4.2 设施保障学校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如教室、实验室、计算机等,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4.3 学习支持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辅导等学习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教学反馈与改进课程结束后,教师应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教学计划(15篇)
计算机教学计划(15篇)计算机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XP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会使用word版面设计和文字编辑能力,能够使用excel 制作出电子表格文档,能够熟练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和筛选。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现任教的高一计算机学生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
而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XP操作系统,但没学习使用过集成办公软件诸如WORD、excel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于游戏、聊天的一种工具,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
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材分析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结合职业高中学生特点而编写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2、教材内容:《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总共有六章,第一章为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是因特网的基本应用,第三章为WINDOWS 操作的,第四章是分别为办公软件word文字编辑与电子表格EXCEL,第五章电子邮件的使用,第六重新对第一章进行补充详细说明。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熟练使用WINDOWS的操作,以及word、excel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科学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024年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根据2024年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育大纲,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的安装、配置、故障排除和维护等工作。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组装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主机箱、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的安装方法和原理-各硬件之间的连接线路和接口的认识和使用2.计算机硬件维护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平时的日常维护工作-备份和恢复操作系统和数据的方法-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3.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测试和诊断-硬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硬件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方法4.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配置-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和方法-驱动程序的安装和配置-常见应用软件的安装和配置5.计算机硬件升级和改造-硬件升级的前期准备和注意事项-硬件升级的步骤和方法-硬件改造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组织理论授课-通过课件和讲解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操作-基于实际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各种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维护工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实训-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他们一个计算机硬件项目任务,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实际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综合评价-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训。
2.绩效考核-结合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训,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考核。
五、教学资源1.实验设备-家用计算机硬件设备,如主机箱、主板、硬盘等。
2.实验工具-螺丝刀、钳子、塑料螺母等。
3.实验室-配备有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工具的实验室。
六、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计算机硬件组装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
2.第二周-计算机硬件组装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实验操作。
3.第三周-计算机硬件维护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
工作计划,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
1. 目标,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
的计算机技能。
2. 时间安排,每周安排2-3节计算机课程,每节课45分钟。
3. 教学内容:
第一周,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
作系统等。
第二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
络协议等。
第三周,介绍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第四周,学习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包括算法、数据结构等。
第五周,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练习软件的使用和编程技能。
4.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和实践,采用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5. 教学评估,每周安排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每月安排一次大作业,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6. 教学资源,准备好计算机实验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7. 教学团队,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8.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
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1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在小学阶段进行计算机教育不只是为了习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为了进步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意识,习惯二十一世纪建设的需要。
为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常识,而且学有所用,特制定本学期计算机教育计划:一、教材剖析:山东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本学期学习第三册,共两个单元:榜首单元:汉字输入;第二单元:网上冲浪。
教材结构调和紧凑,内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漂亮,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的常识特色和认识水平,便于小学生更加容易地把握教材内容。
二、学生剖析:四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根底常识已有所了解,键盘输入也有必定的根底,对Windows界面也有所了解,只是操作计算机的速度不太快,本学期要在教育中不断强化技术练习,进步学生操作水平和键盘输入水平。
三、教育方针:1、使学生熟练把握运用拼音输入汉字、词组、标点符号及句子的方法;加深对汉语拼音的了解,可以利用拼音输入法进行组词、扩词,丰富词汇量,进步语言表达才能及写作才能。
2、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爱好;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及学会在网上浏览、查找信息以及下载保存信息;培养学生遴选、收拾信息的才能,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及探究性学习的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帮助、交流协作的习惯作。
3、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会学生认识不良的危害性,杜绝进入不良,禁止收支网吧,多浏览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儿童。
学会辨别网上的不良信息。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才能。
四、教育办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辅导,运用辅助教育软件创设情境,以电脑为含义建构的东西,采用“使命驱动”“学科整合”及探究式教育法,通过着手实践、协作探究等环节,激起爱好,增长常识,培养技术。
教育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使命驱动、讲练结合等方法进步教育效率。
1、运用使命驱动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
2、教育时采用演示与解说,向学生介绍本册教材的计算机常识。
计算机兴趣班教学计划
计算机兴趣班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和基本素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Word文档编辑、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
3. 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等基本概念。
2. 办公软件操作:Word文档编辑、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
3. 编程入门:Python等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基本算法等。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操作技能。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3. 编程实践:通过编程练习、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2次课程,每次课程2小时。
2. 前半学期重点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操作技能,后半学期重点讲解编程入门。
3. 每次课程结束后,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和实践任务,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期末考试:组织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意义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初步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
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特制定本计算机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进行文字处理、数据计算和演示文稿制作。
学会网络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浏览、搜索和信息交流。
掌握图像处理和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能,能够制作简单的图片和视频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和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信息表示(二进制、十进制、字符编码等)。
2、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桌面管理、窗口操作、文件管理等)。
系统设置和个性化(屏幕分辨率、主题、字体等)。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3、办公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件文档的创建、编辑和排版(字体、段落、页面设置等)。
表格的制作和编辑。
图片和图形的插入与编辑。
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工作表的创建、编辑和格式化。
数据的输入、计算和统计(函数的使用)。
图表的创建和编辑。
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幻灯片的创建、布局和设计。
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的插入和编辑。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设置。
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计划
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初中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和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编程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电脑的外部接口和设备•内存和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中央处理器(CPU)的作用和原理•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应用2. 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的分类和作用•Windows系统的使用和常见问题处理•常用办公软件的基础使用•网络浏览器的介绍和使用3.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概念和分类•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常见网络应用和服务•社交网络及使用注意事项4. 编程基础•编程语言的分类和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和语法•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和控制结构•算法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三、课程安排本教学计划共分为四个学期,每学期10周,每周2节课,每课时为45分钟。
课程安排如下:学期内容课时数第一学期计算机硬件基础16第二学期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18第三学期网络基础知识16第四学期编程基础20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实践操作、课题研究和小组讨论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学材料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同时建议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实验教材和编程编辑软件等辅助教学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参加互动课堂和项目研究。
六、评估方法为了确保教学成果,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平时表现、实践操作和项目研究的成果等方面的考核,同时还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水平进行差异化评估和激励。
在评估结果反馈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共同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2023年计算机教学计划15篇_4
2023年计算机教学计划15篇计算机教学计划1以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是较大的一个板块,是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既是学生最想学的,也是实际中非常需要的知识。
所以应把这些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在调查学生学习态度的统计结果中,有近80%的学生渴望多学,“不想学习”和“学不学无所谓”的总共只占2%,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很强烈的;有选择的学习者为21%,说明当代初中学生很思想,也有主见,这对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策略以及设置学习任务都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不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教好信息技术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因此要探索构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制定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互教互学,共同进步。
教师则重点指导不熟练的同学,使他们尽快缩短与同伴在学习上的距离。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计算机兴趣班教学计划
计算机兴趣班教学计划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基本编程语言,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如鼠标操作、键盘使用等;2. 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如硬件、软件等;3. 掌握基本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Script等;4.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编程任务。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1周)*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硬件组成* 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安全常识2. Windows操作系统(第2周)* 文件系统管理* 桌面环境设置* 软件安装与卸载* 系统备份与还原3. Python编程语言(第3-4周)* Python基本语法* 数据类型与运算符* 控制结构与函数* 文件操作与打印输出4. JavaScript编程语言(第5-6周)* JavaScript基本语法* 数据类型与对象* 事件处理与DOM操作* 流程控制与函数5. 实践项目(第7周)*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项目主题,如制作网页、开发小游戏等 * 分组进行项目开发,教师提供指导6. 课程总结与反馈(第8周)* 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与收获* 教师点评与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授课:教师讲解基础知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编程语言;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项目开发中的问题,教师提供指导;4. 互动问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师生互动;5. 案例分析:教师分享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情况综合评定;2. 期末考试:学生完成实践项目并展示,教师根据项目质量和完成度评定成绩;3. 反馈评价: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计算机兴趣班的教材;2. 教学PPT:教师准备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 教学视频:提供相关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4. 实验室:提供计算机实验室供学生实践操作;5. 辅导资料:提供相关辅导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武安镇东洞小学一、教学目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班级分析这个学期,我主要负责三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情况和上个学期相适,我必须发扬上个学期总结的一些比较好的经验,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
三年级总共有三个班,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是接触电脑课不久,电脑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
但是学生对电脑课的兴趣比较浓,热情比较高。
所以,老师要抓住这点优势,让学生学得开心,寓教于乐。
三、教学措施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实践是最主要的。
四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武安镇东洞小学一、学生基本情况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较高,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统一教学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与各种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另外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15课,分别是:汉字与印刷、用电脑处理汉字、常用的字处理软件、浏览电子作品、认识Word软件、用Word记日记、字块操作、用电脑写作文、制作学习摘录卡、编排活动报告、用Word排诗集、给诗集配图、制作诗集封面、设计精美书签、制作精美书签。
主要是文字处理方面的内容。
2、教材特点。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不强求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2)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体验、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3)活动过程是学生尝试、实践的动手过程;(4)动手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5)以学科整合为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其他学科学习;(6)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三、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印刷技术的发展;了解汉字的编码及输入法;2、认识几种输入输出设备;3、了解常用的字处理软件及字处理软件的发展过程;4、通过浏览字处理软件的电子作品,感受字处理软件的制作魅力。
5、掌握打开Word文档的方法,并且会统计文档字数。
会在Word软件中改变显示比例。
6、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学会显示和隐藏工具栏;学会在Word中输入文字。
7、掌握在Word中修饰文字,美化文档的方法。
8、掌握在Word中插入表格、绘制表格的方法。
9、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的方法,能编辑图文并茂的文档。
10、学习设置页面的方法,能自主完成或是在同学的帮助下制作精美的电子文档,版面设计合理、美观。
11、在计算机操作中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12、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13、形成现阶段学生应知的信息技术理念,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1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善于交流的能力。
15、进行爱护公共机房设备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1、任务驱动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
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
2、课程整合思想。
(1)与相邻学科的课程整合(2)与德育整合。
3、趣味性思想。
(1)语言的趣味化(2)内容趣味化。
4、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结合实例进行应用介绍(2)贯穿网络知识。
5、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因材施教”、“螺旋上升”的方式,设置了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6、教学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呈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信息技术应用的全过程.同时,在教学范例的选择上,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武安镇东洞小学一、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
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在本期继续担任五年级信息技术课,其中五年级2个班,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
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教材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
各课大都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通过示范操作或阅读课本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要教学学生制作简单网页的操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1、以课改理念设计、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2、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职能,整合学科教学。
3、发挥“小能手”的帮学作用,提高课教学效率。
4、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5、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适应时代新潮的竞争意识。
6、加强学法指导,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六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武安镇东洞小学一、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
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基本情况:90%以上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
经过几年一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对电脑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开机关机,及其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
但对学习信息技术只是等同的认为是学习计算机。
在学习上处于一种玩电脑的状态。
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三、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复习巩固电脑绘图技术,掌握画图的基本技巧。
2.进一步中文输入法,能利用中文输入法完成一些简单和功能,能为自己所用。
3.对文件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会正确保存自己的文件,并能再次找到。
4、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熟练开机和关机,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及进行相关的操作。
5、初步学习网络知识,能从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6、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振兴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而树立远大理想.7、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8、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四、方法措施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科学知识,要想使我校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
3、对每个班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加强复习与巩固,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