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复习提纲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复习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复习参考答案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复习参考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复习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完整表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宏观调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我国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前提和当今所处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根本;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它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都决定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含义是什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有两层基本涵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对我国现有社会制度基本性质的总概括和总规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现有社会发展水平的总认识和总判断。
7、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什么?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特复习考试参考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特点及其影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内涵、特点及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特征的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之后,通过以和平改造、逐步过渡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性课题基本得到解决,中国从此改变了社会发展方向。
之后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第二个历史性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有明显的区别。
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它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着眼于科学发展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制度设计上具有明显的特色。
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发展的根本任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的制度保障、发展的动力方面具有创新性。
它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发展目标,在发展内容上具有全面性。
它坚持和平发展,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实践形态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华南理工中特复习提要.doc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简答)【答案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2.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答案要点】“四个考验”执政考验(核心就是能否长期执政下去的问题)。
改革开放考验(核心就是能否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问题)。
市场经济考验(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如何与我们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问题)。
外部环境考验(核心是如何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问题。
)。
“四个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
能力不足的危险。
脱离群众的危险。
消极腐败的危险。
增强四种意识一是忧患意识。
二是创新意识。
三是宗旨意识。
四是使命意识。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3.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答)【答案要点】1、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二是继续坚持“引进来”。
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是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2、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互赢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竞争的新优势。
3、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复习提纲主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原始社会(一)经济(二)社会结构(三)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的最初和最低阶段生产力(低下) 劳动者: 采集者 生产者 劳动方式:采集 农业、畜牧业 劳动工具:旧石器 新石器 劳动对象:大自然(适应自然) 大自然(改造自然) 生产关系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分配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社会关系:平等互助的生产关系部落联盟部落 部落 部落 部落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成员地位平等,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集体事务。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家庭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出现奴隶主和奴隶主阶级二、阶级社会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一)奴隶社会1、生产关系: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分配制: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关系地位: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2、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3、社会结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国家产生了)4、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5、进步性: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二)封建社会1、生产关系2、封建土地所有制(1)地位: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
中特复习提纲
中特复习提要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的关系,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3. 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4.如何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5.为什么要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什么?
7.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8.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9.谈谈你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
10.我们应该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11.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是什么?
12.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13.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4.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
15.概述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16.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
高中政治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要通过改革,促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3.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的生产关系的过程。
4.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5.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 ②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取代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相应地有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③贫富分化加剧,使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私有制确立影响)6.国家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根本属性:阶级性7.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7.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8.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毛中特复习提纲与答案
一、单选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条件分别是什么?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农村建设3、考察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从根本上说是什么?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党在过渡时间的总路线是什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中国自身的发展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7、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是我国现行的一些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改革的目的: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改革的方法:有秩序、有领导的进行,相互协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什么?人民当家作主9、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是什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重要保证是什么?以人为本民主法治11、“一国两制”最初构想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它的前提是什么?台湾祖国统一12、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什么?粗放型向集约型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什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什么?五四运动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灵魂分别是什么?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16、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是什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指挥枪)17、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的改造方式是什么?和平赎买政策18、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什么?首要条件: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二、多选1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1、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毛中特 重点 复习提纲 考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7)答: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3.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5-19)答::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4.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0)答: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各个理论体系的主题及产生背景。
答:①邓小平理论形成: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主要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中特各专题答案完整版
一前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产生的一些问题?(2)向什么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由投资,消费,出口拉动。
2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比重。
3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自主创新。
4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5调整分配结构。
二农村经济改革专题1如何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对发展制度的要求答:(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第一,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二,从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看,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从农业与人民、国家的关系上看,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制度的要求: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四个大的方面,即土地资源置配、要素投入、人力资源实现和生产经营方式的问题。
所以(一)现代农业要求具有进一步明晰的土地产权制度;(二)现代农业要求有灵活有效的农业金融供给制度;(三)现代农业要求有多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四)现在农业要求有不断提升农业人力资本的制度。
2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何答: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高度集中统一的农业经营方式。
其特点是,实行政社合一,强调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社、生产队或生产大队是当时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
3承包的推行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答:承包的推行所经历的变迁:第一阶段,土地承包权的萌芽阶段(1979 年~ 1980 年)。
这一阶段是包产到组向包产到户初步发展阶段, 土地使用权由队集中使用变为由较小的生产小组分散使用, 但是土地产权还是统一集中在集体手中, 生产小组拥有一定的生产组织权, 因此从本质上看, 还是原体制的缩影,大锅饭仍然存在。
中特重点复习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名词解释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5.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社会主义改革:8.对外开放:9.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0.科教兴国: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1.人才强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毛中特复习提纲(含答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课、复习提纲答案整理:马吉骁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两次历史性飞跃。
四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历史决议,它在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科学态度:a.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4、邓小平的理论贡献。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呢?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范文大全
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范文大全第一篇: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博睿讲坛网址(大家保存下来)5中特考试复习资料中特的考试时间马克思学院上面还没有通知我会随时关注并通知大家的放心吧下面是12道题目大家下载下来看下: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有什么指导意义?2.为什么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3.为什么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特别提出来,这样做有什么意义?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
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6.如何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7.请联系中国30多年的改革与实践,谈谈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
8.中国是一个把名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结合起来的大国,请阐述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特点。
9.请结合实际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10.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1.为什么说“分裂无稳定”、“台独无和平”?12.两岸“走向双赢”的内涵以及实现的基础是什么?1.请联系中国近30年的改革与实践,谈谈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2.中国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结合起来的大国,请阐述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特点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9-2020毛中特复习提纲(大题j解答)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复习提纲考试题型: 单选15题多选10题简答5题材料分析1题论述1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 2.群众路线 3.独立自主。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6.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中特考试题及答案_0
中特考试题及答案中特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5 个)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4、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1/ 3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党的十七大,社会主义社会可概括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一面旗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一条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特复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答案仅供参考一、论述题1.参考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时代,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具体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历史观的重要表现。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或者参考二:2.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
(2)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中特复习题及答案资料
导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承担着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已担负起并不断为之奋斗的历史责任的继续,是当前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也是中华民族13亿人口对中国共产党殷切期望,还是当今时代潮流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当前,广大共产党员要积极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当中去,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而全面的复兴,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每个共产党员都努力肩负起历史责任,同心同德,奋发拼搏,中国共产党所担当的庄严历史使命就一定能够实现。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tx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提纲(详细)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发展道路等方面的独特性。
- 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且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政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 文化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 发展道路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理论体系。
-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 和“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事业。
-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 改革开放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 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对市场经济的探索和推进,同时保持和发展了公有制经济。
- 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
- 经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 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
- 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宣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 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中特复习提纲及答案
中特复习提纲和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P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2、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p131-137 (1)党面临的“四个考验”一是执政考验;二是改革开放的考验;三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四是外部环境考验;(2)党面临的“四个危险”一是精神懈怠的风险;二是能力不足的风险;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
(3)增强四种意识党的十八大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任,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0-51(1)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2)继续坚持“引进来”;(3)实施“走出去”战略;(4)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4、怎么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是什么?(1)中国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紧缺;草原生态形势严峻;海洋生态不容乐观;耕地面积减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大气环境恶化。
(2)应对重大问题挑战p122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沙化。
(3)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环境和气候治理是全球公共问题,必须要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因而关于如何治理环境的气候必须在世界各国形成共识,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政府在作出承诺的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的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最后,中国根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
毛、中特复习提纲
3、推进协商民主制度。
协商民主,就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 与协商,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 (人们较熟习的民主形 式是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民主权利,称之为“票决民主”。)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协商民主,有利 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 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中共十八大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出具体要求: 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 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 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 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 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深 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 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5、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即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 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 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做为首要任务。 1、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 的美丽城镇; 2、全国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出了“两 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3、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 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 居民。 4、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5、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 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 生活条件。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特复习题(含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题第一讲社会主义问题和和谐社会建设思考题1.腐败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是什么?2.腐败问题带来哪些危害?第二讲 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专题思考题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特在哪里,民主在哪里?各种民主思想在“民主”的涵义上的共同核心是:大众权力(popular power)。
民主最实质性的意义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的选择,在形式上表现为选举。
人民多数裁定即为最高与最终裁决。
①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利逐步地赋予了被压迫者,但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那是虚假的、形式上的。
无产阶级不把民主权利赋予其敌人,只把权利赋予“人民”。
②无产阶级明确规定了领导权由共产党掌握。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者当中,党的领导是第一位的,最高的:“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③社会主义民主的中国特色: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中国的民主突出表现在党内民主的发展:①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
②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票决制,有利于完善民主集中制,使党内重大决策民主化。
2.十七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发展(1)重大决策: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2)如何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呢?措施1:“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措施2: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措施3: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票决制,有利于完善民主集中制。
措施4:“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
”措施5: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
民主推荐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史先河。
措施6: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讲思考题思路1.中国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你个人能做出什么贡献?(1)提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能力(2)建立统一的国内碳交易市场,确保对碳排放资源的有效控制权(3)加强国际气候合作,积极确立中国全球新规则制定者的角色(4)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保碳排放发展空间(5)提升国际话语权能力,加强环境外交宣传(6)处理好贸易与环境问题,破除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粮食浪费•减少畜产品浪费•合理使用电风扇•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积极参加全民植树2.为什么中国必须坚决反对恐怖主义?(1)恐怖主义对中国的威胁不容低估a.“东突”分裂势力及其恐怖活动b.中国公民及其他利益在海外遭受恐怖主义威胁c.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2)恐怖主义问题是严重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因素之一(3)反对恐怖主义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然选择第四讲思考题1.简述党的建设目标的历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特复习提纲和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P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2、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p131-137 (1)党面临的“四个考验”
一是执政考验;二是改革开放的考验;三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四是外部环境考验;(2)党面临的“四个危险”
一是精神懈怠的风险;二是能力不足的风险;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
(3)增强四种意识
党的十八大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任,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0-51
(1)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2)继续坚持“引进来”;
(3)实施“走出去”战略;
(4)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4、怎么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是什么?
(1)中国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
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资源紧缺;
草原生态形势严峻;
海洋生态不容乐观;
耕地面积减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大气环境恶化。
(2)应对重大问题挑战p122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
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沙化。
(3)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环境和气候治理是全球公共问题,必须要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因而关于如何治
理环境的气候必须在世界各国形成共识,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政府在作出承诺的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的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
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
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
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
最后,中国根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p52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p83-84
7、我们应该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p99-107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8、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p115
【补充】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方法、奖惩机制。
建立国土空阔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督,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9、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而推动中国和世界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1)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见“开放发展”p156
开放发展,就是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把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
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结合,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阔和深度,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内外联动、互利互惠、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从自身发展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关上,开放水平只会越爱越高。
(2)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发生了深刻变化。
P149-151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0、为什么要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p45-46
1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97-98
(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2、概述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13、如何认识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国支柱产业的战略思想?p89
14、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p42-44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15、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人民。
P65-67
(1)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官、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
(3)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有四个层面)
(4)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难题。
16、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治理环境问题?
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p122
(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2)治理水污染,提高书水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
(4)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化。
17、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紧紧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对国内形势的正确判断;
(2)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的正确判断;
(3)中国的应对策略(结合课本内容,归纳几点思路)部分参考P26
18、简述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p45-48
(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
(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
祝大家考试顺利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