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提出,经过了一个过程: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深入分析我国国情,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2002年,党的十六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一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阐述了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总结了改革开放 30年来的宝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始于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后来出现了失误。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带领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方针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特复习提要

中特复习提要

中特理论复习提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
2.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是什么?
5.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6.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7.我们应该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8.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9.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
10.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而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11.为什么要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
1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3.为什么要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14.概述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15.如何认识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想?
16.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
的核心?
17.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到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
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18.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治理环境问题?
19.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20.简述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1、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是维护人类尊严、保护人类自由解放和创造活力并最终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也就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

它具体内容包括:(1)生产力充分发展。

(2)世界交往的普遍性。

(3)生产资料为社会所有。

(4)国家消亡。

(5)人人受到充分教育。

(6)人、自然和社会高度和谐、协调发展。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个社会的价值选择,尤其是核心的价值选择不能背离常识、违背人性,一切反人性的价值都是无法持续的。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以时间为纵轴,文明是与野蛮相对的,人类摆脱动物成其为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获取了人类尊严;以空间为横轴,文明是具有普遍性的,中、俄、英、美、法、日等各国均发展出具有人类共性的文明成果。

从人性的角度看:劳动仅是谋生的手段,工作则代表了一种兴趣,而行动才具备了公共责任性,也就是人的觉悟是和生产力水平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天使,天生就有缺点的人要获得尊重,就要具备与众不同的、不可替代的能力,并造福社会;要人性才华充分体现,就要去除贫困、性别歧视、教育、制度、观念等的限制;人作为理性、自由的存在,应获得“个性式”自由创造的空间,但自由不等于无政府主义。

从社会主义产生历程来看:《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它对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的论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个人对于它的理解不同,实现的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学说,社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个人的发展,自由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扭曲了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的理解,就会使社会主义道路变得曲折,只有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所内涵的自由精神,才能完成从人性到人学的跨越,才能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什么是制度,如何评价制度,制度是如何形成的?1)制度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建构的存在物。

中特考试复习提纲

中特考试复习提纲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 、什么是社会主义、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 理论问题。 理论问题。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 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 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摆脱了长期 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 误倾向。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为我国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 、发展是硬道理, 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发展是硬道理是对 、发展是硬道理是对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 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发展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第一,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第一,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革的实际问题;第二 就是把中国革命、 第二, 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 第三, 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就是把马 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复习提纲主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原始社会(一)经济(二)社会结构(三)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的最初和最低阶段生产力(低下) 劳动者: 采集者 生产者 劳动方式:采集 农业、畜牧业 劳动工具:旧石器 新石器 劳动对象:大自然(适应自然) 大自然(改造自然) 生产关系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分配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社会关系:平等互助的生产关系部落联盟部落 部落 部落 部落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成员地位平等,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集体事务。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家庭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出现奴隶主和奴隶主阶级二、阶级社会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一)奴隶社会1、生产关系: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分配制: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关系地位: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2、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3、社会结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国家产生了)4、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5、进步性: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二)封建社会1、生产关系2、封建土地所有制(1)地位: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

高中政治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要通过改革,促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3.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的生产关系的过程。

4.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5.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 ②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取代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相应地有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③贫富分化加剧,使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私有制确立影响)6.国家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根本属性:阶级性7.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7.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8.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复习资料 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复习资料 大纲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使学生懂得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进而增强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重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难点: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理论依据——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理论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这个规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中的运动形式,但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

)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原因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也和其他社会一样,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

列宁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

斯大林前期曾强调人们政治上道义上的一致是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把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一概看作敌我矛盾,搞阶级斗争扩大化。

晚年虽承认矛盾,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它是非对抗性的,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4)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一、背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二、理论体系
-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及其核心内容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三、经济建设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 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
- 城镇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 “双创”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
四、政治建设
-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 依法治国与法治建设
- 党的建设与思想建设
五、文化建设
- 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健康的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
-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六、社会建设
-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实现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 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七、生态文明建设
-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八、对外开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九、党的领导
-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党的哲学基础和组织原则
- 工程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球影响和贡献
以上提纲为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详细内容,可根据自身学习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和划分。

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政策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掌握。

中特复习提要

中特复习提要

中特复习提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的关系,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①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内涵。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就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过程为理论源泉、发展依据和检验标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同样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实践要求为基本依据和根本目标。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主题,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是确保道路正确、制度科学的重要前提。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习提纲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习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复习参考1、两大历史任务和三件大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前一任务是实现后一任务的历史前提。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甚至已经取得的历史成果也有可能重新丧失。

中国共产党担当两大历史任务,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这三件大事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连接起来,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在此基础撒谎能够继续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是紧紧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样问题的回答就是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党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现实基础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P3-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的关系。

(P5-7)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由与时俱进的关系。

(1)首先,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3)最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3、思想的活的灵魂。

(P13)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实事思想路线的科学涵。

(P23-24)“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1)实事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中特复习资料 提纲版

中特复习资料 提纲版

中特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更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3、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要求提出来的。

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事求是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①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②革命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③革命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④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7、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①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自愿互利,互助合作,正确政策,稳步前进,合作化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赎买,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方式(公私合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含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中特复习提纲

毛中特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0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0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0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0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0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0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08.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错误倾向09.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它通常包括哪两种情况?10.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什么?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12.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13.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1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其中“民族的”指的是什么?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经济成分16.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历史经验主要是什么?17.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18.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9.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20.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什么?21.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的意义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3.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24.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什么?2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有哪些?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27.在中国全面的改革中,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8.评价和判断改革开放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29.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什么?30.中国目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32.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3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34.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35.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什么?36.在我国目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中,其主要的分配方式是什么?3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什么?3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3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40.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范畴的政治制度是什么?41.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是什么?4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43.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是什么?4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关键是什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6.“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tx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提纲(详细)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发展道路等方面的独特性。

- 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且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政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 文化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 发展道路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理论体系。

-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 和“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事业。

-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 改革开放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 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对市场经济的探索和推进,同时保持和发展了公有制经济。

- 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

- 经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 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

- 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宣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 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中特复习提纲及答案

中特复习提纲及答案

中特复习提纲和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P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2、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p131-137 (1)党面临的“四个考验”一是执政考验;二是改革开放的考验;三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四是外部环境考验;(2)党面临的“四个危险”一是精神懈怠的风险;二是能力不足的风险;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

(3)增强四种意识党的十八大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任,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0-51(1)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2)继续坚持“引进来”;(3)实施“走出去”战略;(4)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4、怎么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是什么?(1)中国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紧缺;草原生态形势严峻;海洋生态不容乐观;耕地面积减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大气环境恶化。

(2)应对重大问题挑战p122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沙化。

(3)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环境和气候治理是全球公共问题,必须要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因而关于如何治理环境的气候必须在世界各国形成共识,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政府在作出承诺的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的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最后,中国根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特点及其影响?答: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特点:实践性。

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实践标准的检验。

理论性。

在把握普遍规律的同时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实现理论创新。

民族性。

一切从当代中国的民族特点出发,独树一帜走本民族自己的道路。

时代性。

紧紧而准确地把好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发展同步永不停滞僵化。

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对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发展产生着榜样效应,同时也为整个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理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P6—7)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3.如何认识中国当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论述)(P16)答:(1)如何认识中国当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从经济发展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009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消费的铁矿石、粗钢、氧化铝和水泥分别达到8.7亿吨、5.67亿吨、2600万吨和16亿吨,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4%、43%、34%和52%。

中特复习提要

中特复习提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提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特点及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紧紧依靠人民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有明显的区别。

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它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着眼于科学发展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制度设计上具有明显的特色。

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发展的根本任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的制度保障、发展的动力方面具有创新性。

它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发展目标,在发展内容上具有全面性。

它坚持和平发展,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实践形态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看,中国人民冲破了长期禁锢的思想障碍和陈旧观念,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思想空前活跃,观念不断更新,文化相互交融。

二是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面貌上看,中国初步改变了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成为一个生机勃勃、走向繁荣富强的国家。

三是从执政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上看,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实现了从领导革命的党到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党的执政理念更加明确,党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民主,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提高,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巩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推进。

研究生中特复习提纲

研究生中特复习提纲

1.在GDP增速明显放缓的当今,如何大幅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2.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如何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4.关于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

5.关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6.如何看待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
设的辨证关系。

7.怎样看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生态危机中的责任。

8.18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内容。

9.什么是国情?
10.请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11.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的中国国情?
1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13.谈谈你对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14.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15.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1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17.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18.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9.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考验新危险是什么?
20.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内容。

21.对于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国际上有许多评论和预测,这些评论和预测有
哪些,你是如何认识的?。

中特理论和实践课复习纲要

中特理论和实践课复习纲要

《毛泽东思想、中特理论概论》复习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为什么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谈谈学习体会。

二、试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道路优势。

试分析,坚持道路自信,决不走老路邪路。

三、试述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主要思想成果。

总结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失误,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特复习提要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的关系,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3. 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4.如何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5.为什么要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什么?
7.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8.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9.谈谈你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

10.我们应该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11.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是什么?
12.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13.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4.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
15.概述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16.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