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制度经验教训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国家实践。苏联从建立社会主义体制之后,在短短的时间内从—个欧洲文化都很落后的国家,发展壮大成为—个能与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然而,在经历了76年的风雨历程之后,最终却又轰然倒塌,苏联的解体是世界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苏联解体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但它的经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来探讨,通过对苏联模式的认识以及后期的改革,总结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一、苏联模式的内容与贡献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简而言之是指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指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在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过程中,苏联人民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道路,包括所建立的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运行机制,所实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的方针、政策,等等。大体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讲。

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特征是:实行中央部门高度集权管理体制,地方和企业很少有自主权;“计划”是管理国民经济的惟一手段,限制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战略上,是粗放型的,数量赶超型的经济,也就是靠不断增加投入来增产,以使在社会产品的数量上尽快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国家,以此作为国民经展的目标;从经济结构上看,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在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上速度第一,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生产第一,消费服从生产。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在政治体制方面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党的领导体制,以党代政,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党内民主和人民监督机制不健全。从文化上来看,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文化体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严格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理论主张和学术观点的取舍,均受官方意志裁定。

苏联模式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苏联模式主要是在斯大林领

导期间建立,所以,人们又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称之为“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一是保证了苏联在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成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在近乎“中世纪野蛮国家”的沙俄上建立社会主义后,苏共通过计划经济体制,特别是“战时计划经济”,在生产力极度匮乏的阶段,甚至在战乱的特殊阶段能够统一调配国家资源,团结全国的力量集中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二是保证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和盟军一起共同打败了纳粹德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不仅战前3个五年计划的实现,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国家大大增强了实力,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而且千百万苏联人民大众高昂的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英雄主义精神也成了战胜法西斯势力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三是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建设中,苏联模式为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二、苏联模式的弊端

从上述的特点可以看出苏联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理论上缺乏创新,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

苏共建党伊始,列宁便强调必须重视理论创新。他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党,才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但苏共后来未能继承列宁这一思想,反而将列宁主义教条化。其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到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寻找理论依据,对列宁著作教务式的解读和引用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的思维模式,缺乏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和应变能力,无法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进而丧失了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识别和批判能力。

2.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动摇执政基础。

列宁时期曾不断调整经济决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实现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斯大林上台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其片面强调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衡,人民生活无法得到改善,社会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赫鲁晓夫上台后急躁冒进,违背自然条件盲目开荒,人民怨声载道。勃列日涅夫时期继续延续斯大林的经济模式,到其执政末期苏联经济已呈衰退之势。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也曾试图改革经济增长模式,但也未能摆脱僵化的体制。

3.政治上实行专政集权,官僚腐败,执政体制问题突出。

苏联社会的特权阶层产生于斯大林时期,最终形成于勃列日涅夫时期。战争年代为了稳定干部队伍采取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在战后继续得到巩固。赫鲁晓夫曾通过加速干部队伍流动性的方式以消灭特权,结果却适得其反。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采取了稳定干部队伍的政策,赋予各级干部程度不等的特权,直接诱发了特权阶层的产生,最终导致腐败成为苏联社会的毒瘤。

4.执政党建设乏力,组织松散,执政资源流失殆尽。

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他们都曾做过一些执政党建设工作,然而收效甚微。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民主集中制成为造成党内集权专制和官僚主义盛行的罪魁祸首。他主张党员进行横向联系,组织各种俱乐部开展活动。结果导致改组后的苏联共产党很快就失去了组织的原有优势,变成了拥有多个派别的松散的政治俱乐部,最终在反对派的进攻中败下阵来。苏联模式对当下的经验教训

三、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教训,不仅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现实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本经验:

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的特征,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规划。

2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在一个时期内,有效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生产和战斗热情,有力地打击了法西斯德国的入侵,保卫住了社会主义的胜利果实,提高了社会主义的国际威望。

主要教训:

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具有高度集权的中央官僚体制,破坏了列宁倡导的民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