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合集下载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群落的演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群落的演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 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动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的延伸:是对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等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2、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3、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特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群落的动态变化——演替,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高二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和机制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类型。

(3)描述群落演替的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群落演替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群落演替的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演替的过程和机制。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印尼火山爆发的文字资料,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通过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过教师举例不同类型的顶级群落,明确顶极群落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难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群落的图片,提问:这是是什么群落?具有怎样的特点?(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追问: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群落的演替》。

(二)新课教学1.演替的概念多媒体展示印尼火山爆发后的群落变化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火山爆发后,在裸地上先长出的小草和出现的蜘蛛,能不能将他们统称为群落?如果是群落,那稳定性怎么样?(是群落;稳定性非常弱。

)(2)后面形成的小树林算一个群落吗?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为什么?(小树林应该是群落;不是,因为物种组成不一样,而且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都发生变化。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概念。

(上述群落演变的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的现象就叫做演替)教师补充讲解: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一样也要经历演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演替都是像刚刚各位同学看的从裸岩演替过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想日常生活中,农田被弃耕后演替的过程。

提问:这种演替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有什么异同之处?(起点不同,一个是从裸岩开始,而一个是从弃耕的草本植物开始的。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重点知识:一、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1)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下降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

(2)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另外,被捕食者的个体一般也比捕食者的小,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相对较多。

右图曲线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捕食与种内斗争要区分开大鲈鱼吃小鲈鱼,这属于种内斗争。

捕食属于种间关系精品课件:教案: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群落的演替”从群落水平揭示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而演替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学生无法亲历完整的演替系列,又因城市学生对地衣、苔藓等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演替的理解往往是静态而模糊的,阐明群落的演替也变得困难重重。

学生的概念学习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感性到理性、理性到实践的过程。

本节课以“退耕就能还林吗?”、“退耕还林背后的自然规律是什么?”等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弃耕农田中的物种取代过程,逐步建立现象与概念间的联系,最终抽象概括出演替的概念与机制,之后借助各种直观素材及学生活动突破思维障碍,分析归纳出两种演替类型的异同点,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最后,鼓励学生探讨演替理论在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深化核心概念,将新课程理念中的STS思想落到实处。

由图1可知,本节课增加了研究方法的教学。

当学生对演替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的时候,往往会提出一个新问题:“这么漫长的演替过程,人们是怎么研究的呢?”,而其方法早已蕴含在各种文字、图片素材中,将其提炼出来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明确了知识学习与研究方法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领悟到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凸显理科教学的特点。

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化组合了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桥梁和支架。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积累越来越多,例如 由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 异养性演替:如出现在有机污染的水体,由于细菌和真菌分 解作用特别强,有机物质是随演替而减少的。
植物群落的演替类型 原生演替
旱生演替系列 ①地衣植物阶段 ②苔藓植物阶段 ③草本植物阶段 ④灌木植物阶段 ⑤乔木植物阶段
1.最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边的杂草分布 中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 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 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 前草等处在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 止了,在路周边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 植物,逐步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 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 象。
群落的演替类型
按基质的性质划分(C.F.Cooper,1913)可分为:
(1)水生演替(hydrorarch succession)演替开始 于水生环境中,但普通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 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2)旱生演替(xerarch succession)演替从干旱缺 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生物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起开 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首先,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和动物死 后沉入水底,加上湖岸冲刷下来的 矿物质颗 粒,日积月累,湖底逐 步升高,湖水逐步变浅。此时某些 浮叶植物和浮叶根生植物,如莲、 荇莱等出现。这些植物的叶盖满水 面,阳光不能透入水底,因而水下 植物不能生存而逐步消失。浮叶根 生植物普通都是较大的。它们的根 埋在土中,它们死后沉入水底,这 些都促成湖底进一步升高。某些直 立扎根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 泽泻等也于此时逐步出现。湖底上 升之后,湖泊变成高低不平的沼泽, 于是多个耐湿的草本植物生长出来, 接着灌木、乔木陆续长出。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 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知识点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知识梳理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01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②过程(以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04地衣阶段→苔藓阶段→□05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经历的时间□06长,速度□07缓慢。

④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⑤举例:沙丘、□08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②过程(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12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树林。

③特点a.经历的□13时间短,速度□14快。

b.具有一定方向性,预见性。

④影响因素:人为活动较为关键。

⑤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15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3.群落演替的结果(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16预见的或□17可测的。

(2)结构:一般生物种类□18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19越来越复杂。

(3)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20越来越高。

[问题思考] 1.初生演替为什么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长?提示:因为初生演替没有土壤条件,要经过漫长的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所以初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长。

2.所有群落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群落演替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还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可能演替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木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3.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提示:能。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典题分析题型一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分析[例1](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群落的演替》课件

《群落的演替》课件

02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湿度 等土壤条件对群落的演替有重要 影响,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群落会 有不同的演替方向。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的变化,如地形、地貌 、海陆分布等,也会对群落演替 产生影响。
01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以影响群落的分布和 组成,如温度、降水、风等的变 化都会对群落产生影响。
优化资源配置
群落演替有助于优化生态系统的资源配置。 随着演替的进行,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 位,利用不同的资源,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 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能力。
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01 02
提供生态服务
群落的演替对人类生存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保持水土、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等。这些生态服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从而 影响群落的演替。
资源开发与利用
人类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矿产资源、水 资源等,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 群落的演替。
03
群落演替的实例
森林群落的演替
总结词
森林群落的演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物种竞争 和自然灾害等。
详细描述
1
保护自然环境
群落的演替规律和特点启示我们要保护 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通过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 性等措施,我们可以促进群落的良性演 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生态恢复与重建
了解群落演替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开 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通过人工干预 和技术手段,可以促进受损生态系统的 恢复和重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持续性。
森林群落的演替通常从开拓阶段开始,此时森林中的植被较为稀疏,阳光能够照射到地 面。随后是早期阶段,一些草本植物和低矮的灌木开始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演替进 入中期阶段,树木种类增多,高度增加,形成较为稳定的森林结构。在演替的后期阶段

高中生物 4.4《群落的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4《群落的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013年7月10日星
4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 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 (2)次生演替: 地方发生的演替 。 2、类型 例2: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 C )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2013年7月10日星
2013年7月10日星
3
2、类型
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 (1)初生演替: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
例1: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 )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 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 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 B、草原的放牧演替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 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5
2、类型 3、群落演替的一般结果是生物种类会 关系 越来越复杂 。 越来越多 ,种间
例3: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D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2013年7月10日星
6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 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 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 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 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 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 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 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 荒城”的景象。 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 势。

群落的演替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群落的演替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二. 演替的类型 1.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形成原因:灌木和小乔木开始 生长。灌木比草本更为高大, “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 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
变化: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 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 食物,于是成为很多鸟类的栖息地。 物种的多样化使群落的结构较为稳 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一. 演替的概念 1. 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 过程,叫做群落演替。 2. 演替的原因: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 演替的类型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38-40,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1.裸岩上的演替经历了哪些阶段? 2.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 3.地衣阶段又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苔藓和地衣有怎样的种间 关系?哪种生物占优势? 4.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这个事 实说明什么呢? 5.就裸岩上的整个演替过程而言,土壤条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6.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真菌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藻类
二. 演替的类型 1.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形成原因:在地衣开拓的基础 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 比地衣长得高,能获得更多的 阳光。
变化: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 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 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也 越来越丰富。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土壤表层的有机物逐渐增多, 土壤的保水能力也逐渐增强, 这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几年后,一些小灌木便会生 长起来,并成为灌木丛。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群落的概念,掌握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及过程。

2.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培养观察、思考、概括的能力。

3.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概念、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群落的特点。

提问:什么是群落?群落与种群有何区别?2.群落的概念简要介绍群落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

3.群落演替的定义解释群落演替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群落中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4.群落演替的类型介绍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

5.群落演替的过程以草原到森林的演替为例,详细介绍群落演替的过程。

强调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6.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物种之间的竞争、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介绍群落演替的机制:物种替代、物种入侵、物种适应性变化等。

7.案例分析分析长江流域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8.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强调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9.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收集有关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其演替过程和原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概括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重难点补充:1.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设计对话:“同学们,你们能想到为什么群落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很好,群落演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 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 课件 (共46张PPT)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7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 原因之一?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 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 频繁发生。
38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 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 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 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 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6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2:41:49 P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高考生物《群落的演替》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群落的演替》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群落的演替》真题练习含答案1.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植物群落演替常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一般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弃耕农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其上的演替不需要经历苔藓阶段,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通常群落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群落一般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D正确。

2.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

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B.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C.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D.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答案:A解析: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会增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变复杂,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强,A正确;净生产量通常是指从无机营养生物(自养生物)的光合成生产量以及化学合成生产量中减去呼吸消耗量而言,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是增加后减少再稳定,B错误;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和乔木逐渐占据优势,草本植物因为对光照的竞争不占优势,故其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小,C错误;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会增多,但植物个体总数不一定越来越多,D错误。

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火山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答案:D解析: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A正确;群落的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优势群落代替另一个优势群落的演变现象,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都在不断变化,B正确;次生演替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C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精品讲义 2.3 群落的演替(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精品讲义 2.3 群落的演替(教师版)

2.3 群落的演替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知识点01 演替和演替的类型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在裸岩、沙丘、火山岩和冰川泥上的演替课程标准目标解读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

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知识点02 演替的特点、原因、方向和结果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初生演替:演替速度缓慢,经历时间长;次生演替:演替速度较快,经历时间短;2.群落演替的特征:(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3.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

人类可以对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现有的生物群落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群落演替的方向:①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②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

高中生物课件-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课件-群落的演替

草本植物阶段
小灌木 灌木丛
灌木阶段
乔木
森林阶段
弃耕的农田雨水充足,温度适宜的理想条件下,演
替成树林,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在干旱少雨的荒漠地
区,很难形成树林。
二、演替的类型
1. 演替类型 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 泥上进行的演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在路周围会慢 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就会出现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四、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_不__同__于__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 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 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
2.请(伐回的1)答地形 所在关方成 需光于开森 时裸群始林 间的落的需短岩演演要的石替替一原上的中定因开问,的是始题哪土原的:个壤有演属条土替于件壤和初,条从生件次森演基生林替本演被,保替全哪部个砍属 于次生存演,替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1. 群落演替的概念; 2.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比较; 3.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P78问题探讨:火山爆发后生物变化情况
1883年 所有生物全部死亡 几年之后 出现稀疏小草与1种蜘蛛 1909年 202种动物 1919年 621种动物 1934年 880种动物,小树林
为什么楼兰没有按次生演替的方向,重新形成原来 的样子?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演替的观点和过程,能够区分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 了解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现实生活中群落演替的实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群落演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案例等素材。

2.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实物模型或图片等。

3.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观察活动,以便学生观察群落演替的实际过程。

4.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群落演替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预习指导、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和教室小结。

1. 预习指导:在课前,教师会安置学生预习群落演替的观点、类型以及主要过程,让学生对群落演替有初步的了解。

同时,教师也会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提高预习的效果。

2. 新课导入:教师起首会通过一些实例,如森林演替、草原演替等,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会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3. 新课教学:(1)群落演替的观点和类型:教师会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观点和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思考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干系。

(2)群落演替的过程:教师会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群落演替的主要过程,如灌木演替、乔木演替等。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特点和规律。

(3)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规律,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群落演替规律的认识。

4. 教室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教师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和记忆。

生物:4.4《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4.4《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一、群落演替 (1)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了繁殖条件,而对另 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了繁殖条件, 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了不利影响。 ②植物繁殖体的散布,即植物不断地进行繁殖和迁移。 植物繁殖体的散布,即植物不断地进行繁殖和迁移。 ③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使它们之间不断相互影响, 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使它们之间不断相互影响, 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④在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新的植物分类单位(如种、亚种、生 在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新的植物分类单位(如种、亚种、 态型)不断发生。 态型)不断发生。 ⑤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人类对群落演 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 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 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来存在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 过植被,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 去了原有植被 境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裸岩上的演替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2)按基质性质:分为水生基质演替系列和旱生基质演替系 按基质性质: 列。 按植被的状况和动态趋势:分为灾难性演替, (3)按植被的状况和动态趋势:分为灾难性演替,即与植被 破坏相联系的演替;发育演替, 破坏相联系的演替;发育演替,即未破坏植被目前均衡状态的演 Content 替。 按水分关系:分为水生演替系列、 (4)按水分关系:分为水生演替系列、旱生演替系列和中生 演替系列。后者是介于前两者环境之间的演替系列。 演替系列。后者是介于前两者环境之间的演替系列。 按时间划分:可分为快速演替, (5)按时间划分:可分为快速演替,是在几年或几十年期间 发生的演替;长期演替,是延续几十年, 发生的演替;长期演替,是延续几十年,有时是几百年期间发生 的演替。 的演替。 特别提醒: 特别提醒: 初生演替一般来说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要长。 初生演替一般来说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要长。原因是初生 演替所依托的基质和环境极为贫瘠和严酷, 演替所依托的基质和环境极为贫瘠和严酷,而次生演替的基质和 环境是比较肥沃和温和的, 环境是比较肥沃和温和的,而且还可能有原有的群落毁灭后留下 来的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如孢子、种子、 来的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如孢子、种子、部分生活着的器官 等)。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群落演替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原因。

2. 难点: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森林、草原、湿地等生物群落的演替实例。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便于直观展示生物群落演替过程。

3. 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群落演替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具体生物群落演替案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引导学生分析演替过程和原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群落演替的关键知识点,强调其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内容1. 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 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有序、缓慢、可逆、受环境影响。

3. 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生态因子变化、物种相互作用、自然干扰。

七、教学内容1. 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物种多样性、生态恢复。

2. 生物群落演替的实际应用:植被恢复、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

3. 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过度开发、污染、保护措施。

八、教学内容1. 观察生物群落演替的方法:野外调查、实验研究、遥感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