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七
《资治通鉴后唐纪七》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后唐纪七》原文及翻译作者:司马光起玄黓执徐七月,尽阏逢敦牂闰正月,凡一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下◎ 长兴三年壬辰,公元九三二年秋,七月,辛巳,朔方奏夏州党项入寇,击败之,追至贺兰山。
己丑,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元瓘中书令。
庚寅,李存瑰至成都,孟知祥拜泣受诏。
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以湖南比年大旱,命闭南岳及境内诸神祠门,竟不雨。
辛卯,希声卒,六军使袁诠、潘约等迎镇南节度使希范于朗州而立之。
乙未,孟知祥遣李存瑰还,上表谢罪,且告福庆公主之丧。
自是复称籓,然益骄倨矣。
庚子,以西京留守、同平章事李从珂为凤翔节度使。
废武兴军,复以凤、兴、文三州隶山南西道。
丁未,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凤同平章事,充安国节度使。
八月,庚申,马希范至长沙;辛酉,袭位。
甲子,孟知祥令李昊为武泰赵季良等五留后草表,请以知祥为蜀王,行墨制,仍自求旌节,昊曰:“比者诸将攻取方镇,即有其地,今又自求朝廷节铖及明公封爵,然则轻重之权皆在群下矣;借使明公自请,岂不可邪!”知祥大悟,更令昊为己草表,请行墨制,补两川刺史已下;又表请以季良等五留后为节度使。
初,安重诲欲图两川,自知祥杀李严,每除刺史,皆以东兵卫送之,小州不减五百人,夏鲁奇、李仁矩、武虔裕各数千人,皆以牙队为名。
及知祥克遂、阆、利、夔、黔、梓六镇,得东兵无虑三万人,恐朝廷征还,表请其妻子。
吴徐知诰广金陵城周围二十里。
初,契丹既强,寇抄卢龙诸州皆遍,幽州城门之外,虏骑充斥。
每自涿州运粮入幽州,虏多伏兵于阎沟,掠取之。
及赵德钧为节度使,城阎沟而戍之,为良乡县,粮道稍通。
幽州东十里之外,人不敢樵牧;德钧于州东五十里城潞县而戍之,近州之民始得稼穑。
至是,又于州东北百馀里城三河县以通蓟州运路,虏骑来争,德钧击却之。
九月,庚辰朔,奏城三河毕。
边人赖之。
壬午,以镇南节度使马希范为武安节度使,兼侍中。
孟知祥命其子仁赞摄行军司马,兼都总辖两川牙内马步都军事。
冬,十月,己酉朔,帝复遣李存瓘如成都,凡剑南自节度使、刺史以下官,听知祥差罢讫奏闻,朝廷更不除人;唯不遣戍兵妻子,然其兵亦不复征也。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00句“《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今天我整理了《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翻译: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
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也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翻译:只有讲诚信才能管理好民众,只有民众才能守卫好国家。
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办事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人才能很好地配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3、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翻译:送来大礼,说话甜言蜜语,这样的人是古人所警惕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突然有人向你频频献殷勤,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有意图了。
4、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翻译:得到了财富但是行为失态,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做事情永远要正大光明,经得起别人的追问。
5、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翻译: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设法改变了。
但是与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被动变化,不如早些就做好应变的准备,未雨绸缪。
6、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翻译:一辈子一句怨恨的话也不说,恐怕连圣人也觉得很难办到。
抱怨是人的天性,但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用以行动,我们也就接近“圣人”了。
7、汝知稼樯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翻译:如果你能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也就常能有一碗饭吃了。
不知道珍惜劳动的人,难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亲身体验过辛苦的生活,才懂得珍惜。
8.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即便失去了粮食,失去了武器,也不可以失去诚信。
9.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八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八唐纪八起柔兆阉茂九月,尽著雍困敦七月,凡二年。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丙戌,公元六二六年九月,突厥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但诏归所掠中国户口,征温彦博还朝。
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
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
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
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
”韩州刺史封同人诈乘驿马入朝切谏。
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尝言:“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陈,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
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陈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己酉,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宜各自言。
”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
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
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馀烬,叔父望风奔北。
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
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
”遂皆悦服。
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
’”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
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
《资治通鉴—唐纪》“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资治通鉴—唐纪》“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
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
”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
”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
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
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
”上怒稍解。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
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
时治越王贞党羽,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十家,司刑寺趣使行刑。
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
”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
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
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仁杰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B.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C.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D.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审核刑狱的最高审判机构,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一卷(唐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一卷(唐纪)原文第二百零一卷(唐纪)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龙朔二年(壬戌、662)唐纪十七唐高宗龙朔二年(壬戌,公元662年)[1]八月,壬寅,以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1]八月,壬寅(十六日),唐朝任命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2]九月,戊寅,初令八品、九品衣碧。
[2]九月,戊寅(二十二日),唐朝开始让八品、九品官员穿浅蓝色衣服。
[3]冬,十月,丁酉,上幸骊温汤,太子监国;丁未,还宫。
[3]冬季,十月,丁酉(十一日),唐高宗到骊山温泉,由太子监理国事;丁未(二十一日),回宫。
[4]庚戌,西台侍郎陕人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
[4]庚戌(二十四日),西台侍郎陕人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
[5]癸丑,诏以四年正月有事于泰山,仍以来年二月幸东都。
[5]癸丑(二十七日),唐高宗下诏令:定于龙朔四年正月封泰山,并于明年二月前往东都洛阳。
[6]左相许圉师之子奉辇直长自然,游猎犯人田,田主怒,自然以鸣镝射之。
圉师杖自然一百而不以闻。
田主诣司宪讼之,司宪大夫杨德裔不为治。
西台舍人袁公瑜遣人易姓名上封事告之,上曰:圉师为宰相,侵陵百姓,匿而不言,岂非作威作福!圉师谢曰:臣备位枢轴,以直道事陛下,不能悉允众心,故为人所攻讦。
至于作威福者,或手握强兵,或身居重镇;臣以文吏,奉事圣明,惟知闭门自守,何敢作威福!上怒曰:汝恨无兵邪!许敬宗曰:人臣如此,罪不容诛。
遽令引出。
诏特免官。
[6]左相许圉师的儿子奉辇直长许自然,游猎时损坏他人田里的作物,田主恼怒,许自然用响箭射田主。
许圉师将许自然打了一百棍子,而没有上报。
田主到司宪衙门起诉,司宪大夫杨德裔不作处理,西台舍人袁公瑜派人改名换姓给唐高宗上密封奏折告发此事。
唐高宗说:许圉师身为宰相,欺负百姓,隐瞒不报,岂不是滥用权势,横行霸道!许圉师道歉说:我位居朝廷机要部门,以正直之道侍奉陛下,不能全合众人心意,所以受到别人的攻击。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三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三汉纪十三起玄黓涒滩,尽玄黓敦牂,凡十一年。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一零九年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还,祝祠泰一,以拜德星。
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
”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
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
时岁旱,天子既出无名,乃祷万里沙。
夏,四月,还,过祠泰山。
初,河决瓠子,后二十馀岁不复塞,梁、楚之地尤被其害。
是岁,上使汲仁、郭昌二卿发卒数万人塞瓠子河决。
天子自泰山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卒填决河。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宫。
导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上还长安。
初令越巫祠上帝、百鬼,而用鸡卜。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
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更置甘泉前殿,益广诸宫室。
初,全燕之世,尝略属直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
秦灭燕,属辽东外徼。
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氵具水为界,属燕。
燕王卢绾反,入匈奴。
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馀人,椎髻、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氵具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燕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
以故满得以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又雍阏不通。
是岁,汉使涉何诱谕,右渠终不肯奉诏。
何去至界上,临氵具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
”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
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
六月,甘泉房中产芝九茎,上为之赦天下。
上以旱为忧,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
”上乃下诏曰:“天旱,意乾封乎!”秋,作明堂于汶上。
精粹国学之(资治通鉴)唐纪七 起阏逢涒滩六月,尽柔兆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

精粹国学之(资治通鉴)唐纪七 起阏逢涒滩六月,尽柔兆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唐纪七(起阏逢涒滩六月,尽柔兆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甲申,公元六二四年六月,辛丑,上幸仁智宫避暑。
辛亥,泷州、扶州獠作乱,遣南尹州都督李光度等击平之。
丙辰,吐谷浑寇扶州,刺史蒋善合击走之。
壬戌,庆州都督杨文幹反。
初,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当为兄手刃之!"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
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馀人为东宫卫士,分屯左、右长林,号长林兵。
又密使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欲以补东宫长上,为人所告。
上召建成责之,流可达志于巂州。
杨文幹尝宿卫东宫,建成与之亲厚,私使募壮士送长安。
上将幸仁智宫,命建成居守,世民、元吉皆从。
建成使元吉就图世民,曰:"安危之计,决在今岁!"又使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以甲遗文幹。
二人至幽州,上变,告太子使文幹举兵,使表里相应;又有宁州人杜凤举亦诣宫言状。
上怒,托他事,手诏召建成,令诣行在。
建成惧,不敢赴。
太子舍人徐师谟劝之据城举兵;詹事主簿赵弘智劝之贬损车服,屏从者,诣上谢罪,建成乃诣仁智宫。
未至六十里,悉留其官属于毛鸿宾堡,以十馀骑往见上,叩头谢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
上怒不解,是夜,置之幕下,饲以麦饭,使殿中监陈福防守,遣司农卿宇文颖驰召文幹。
颖至庆州,以情告之,文幹遂举兵反。
上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与灵州都督杨师道击之。
甲子,上召秦王世民谋之,世民曰:"文幹竖子,敢为狂逆,计府僚已应擒戮;若不尔,正应遣一将讨之耳。
"上曰:"不然。
文幹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
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
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诛其子,当封建成为蜀王。
蜀兵脆弱,它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上以仁智宫在山中,恐盗兵猝发,夜,帅宿卫南出山外,行数十里,东宫官属将卒继至者,皆令三十人为队,分兵围守之。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原文: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
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
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
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
”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
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
”太后曰:“已迁矣。
”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
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译文:神功元年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东边抵达沧海,西边阻隔流沙,北边横着大沙漠,南边阻隔着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 起玄黓涒滩,尽阏逢阉茂五月,凡二年有奇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起玄黓涒滩,尽阏逢阉茂五月,凡二年有奇◎唐纪五十(起玄黓涒滩,尽阏逢阉茂五月,凡二年有奇)○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九贞元八年壬申,公元七九二年春,二月,壬寅,执梦冲,数其罪而斩之。
云南之路始通。
三月,丁丑,山南东道节度使曹成王皋薨。
宣武节度使刘玄佐有威略,每李纳使至,玄佐厚结之,故常得其阴事,先为之备。
纳惮之。
其母虽贵,日织绢一匹,谓玄佐曰:"汝本寒微,天子富贵汝至此,必以死报之!"故玄佐始终不失臣节。
庚午,玄佐薨。
山南东道节度判官李实知留后事,性刻薄,裁损军士衣食。
鼓角将杨清潭帅众作乱。
夜焚掠城中,独不犯曹王皋家。
实逾城走免。
明旦,都将徐诚缒城而入,号令禁遏,然后止。
收清潭等六人斩之。
实归京师,以为司农少卿。
实,元庆之玄孙也。
丙子,以荆南节度使樊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初,窦参为度支转运使,班宏副之。
参许宏,俟一岁以使职归之。
岁馀,参无归意,宏怒。
司农少卿张滂,宏所荐也,参欲使滂分主江、淮盐铁,宏不可。
滂知之,亦怨宏。
及参为上所疏,乃让度支使于宏,又不欲利权专归于宏,乃荐滂于上。
以宏判度支,以滂为户部侍郎、盐铁转运使,仍隶于宏以悦之。
窦参阴狡而愎,恃权而贪,每迁除,多与族子给事中申议之。
申招权受赂,时人谓之"喜鹊"。
上颇闻之,谓参曰:"申必为卿累,宜出之以息物议。
"参再三保其无他,申亦不悛。
左金吾大将军虢王则之,巨之子也,与申善,左谏议大夫、知制诰吴通玄与陆贽不叶,窦申恐贽进用,阴与通玄、则之作谤书以倾贽。
上皆察知其状。
夏,四月,丁亥,贬则之昭州司马,通玄泉州司马,申道州司马。
寻赐通玄死。
刘玄佐之丧,将佐匿之,称疾请代,上亦为之隐,遣使即军中问:"以陕虢观察使吴湊为代可乎?"监军孟介、行军司马卢瑗皆以为便,然后除之。
湊行至汜水,玄佐之柩将发,军中请备仪仗,瑗不许,又令留器用以俟新使。
将士怒。
玄佐之婿及亲兵皆被甲,拥玄佐之子士宁释縗绖,登重榻,自为留后。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与解析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与解析唐纪是《资治通鉴》的一部分,记录了唐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研究唐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唐纪》的原文以及对其进行的解析。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涵盖了从周朝到五代的历史。
唐纪是其中包含的一个部分,主要记录了唐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对《唐纪》的原文和解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的历史发展和人物传记,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唐纪》的原文:“武德四年,初置天策府,以开元故事,修补官舍。
是时,又以他日迁邑赐与之地,有司参议尚书令李渊职,以为天策东北郊也。
渊性剽勇,及有天下,衣冠视事,张揽群英,天下咸服。
阐教塾授,讲明儒术,修行自养,熏陶士众。
凡天策府所领,凡三百人,俗号曰‘李渊家奴’。
时人谓渊为‘李家驸马’,服色夷狄也。
”接下来,我们对上述原文进行解析:在武德四年,唐太宗李渊首创了天策府,按照开元时期的盛况修建官舍。
当时,通过迁邑等方式给予了天策府一块土地。
由官员参议尚书令李渊负责管理,作为天策的东北郊。
李渊性格勇敢,天下大乱之后,他以显赫的仪表和行为,亲近文臣武将,天下人都尊服他。
他还设立教育机构,传授儒家学问,培养士人,修养自身,影响了许多人。
天策府下辖300人,人们俗称这些人为“李渊家奴”。
当时的人们认为李渊就像“李家的婿马”,服饰和外表都有些异域风格。
通过上述解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了该段《唐纪》的内容,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对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
在整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这种格式,介绍不同段落的《唐纪》原文,并进行相应的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历史。
通过《唐纪》的原文和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的历史发展和人物传记,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为我们深入研究唐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国学常识:《资治通鉴》是部怎样的书

国学常识:《资治通鉴》是部怎样的书一、《通鉴》里为什么没有李白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
事实却并非如此。
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
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
但当一位读者尝试着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白的踪迹时,他会发现什么?他会发现,《资治通鉴》中居然没有李白!那不过唐朝最的人物之一,《资治通鉴》给予唐朝历史如此高的注重度,却为何只字不提李白?是《资治通鉴》的作者们疏忽了吗?把这个疑问暂时搁在一边,让我们继续在《资治通鉴》中寻找另一位唐代大名人杜甫,又会发现了什么?我们会发现,杜甫的运气比李白好一点点。
为什么是好一点点?因为杜甫的名字至少在《资治通鉴》中被提到了一次。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也就意味着杜甫事实上在《资治通鉴》中也没有出现过,只不过被别人提到了一次,因为他的名句“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颇受不得志的政治家们的青睐。
深入核查后,读者们会发现,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但仅是李白、杜甫,还有很多跟他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比如屈原。
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当然不是以司马光为首的《资治通鉴》编纂团队的疏忽。
如果真像清代学者李光地所讽刺的那样,《资治通鉴》的疏旷“网漏吞舟”,那它也不可能成为屹立千余年不倒的经典著作,更不可能和《史记》一起构成中国传统史学的双峰。
显然,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
《资治通鉴》为什么会出现这类貌似“疏漏”的现象,如果这并不是真正的疏漏,那它背后的合理性又是什么?我们先来算一笔帐。
《资治通鉴》篇幅的确巨大,总字数约三百万不到。
但大家不要忘了,它所记述的历史时段上起春秋战国之际,下至宋代建立以前,纵横一千四百余年。
平均下来,每年只能占用2000字左右。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七》原文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七》原文《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甲申,公元六二四年六月,辛丑,上幸仁智宫避暑。
辛亥,泷州、扶州獠作乱,遣南尹州都督李光度等击平之。
丙辰,吐谷浑寇扶州,刺史蒋善合击走之。
壬戌,庆州都督杨文幹反。
初,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当为兄手刃之!"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
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馀人为东宫卫士,分屯左、右长林,号长林兵。
又密使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欲以补东宫长上,为人所告。
上召建成责之,流可达志于巂州。
杨文幹尝宿卫东宫,建成与之亲厚,私使募壮士送长安。
上将幸仁智宫,命建成居守,世民、元吉皆从。
建成使元吉就图世民,曰:"安危之计,决在今岁!"又使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以甲遗文幹。
二人至幽州,上变,告太子使文幹举兵,使表里相应;又有宁州人杜凤举亦诣宫言状。
上怒,托他事,手诏召建成,令诣行在。
建成惧,不敢赴。
太子舍人徐师谟劝之据城举兵;詹事主簿赵弘智劝之贬损车服,屏从者,诣上谢罪,建成乃诣仁智宫。
未至六十里,悉留其官属于毛鸿宾堡,以十馀骑往见上,叩头谢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
上怒不解,是夜,置之幕下,饲以麦饭,使殿中监陈福防守,遣司农卿宇文颖驰召文幹。
颖至庆州,以情告之,文幹遂举兵反。
上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与灵州都督杨师道击之。
甲子,上召秦王世民谋之,世民曰:"文幹竖子,敢为狂逆,计府僚已应擒戮;若不尔,正应遣一将讨之耳。
"上曰:"不然。
文幹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
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
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诛其子,当封建成为蜀王。
蜀兵脆弱,它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上以仁智宫在山中,恐盗兵猝发,夜,帅宿卫南出山外,行数十里,东宫官属将卒继至者,皆令三十人为队,分兵围守之。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九卷(唐纪)(7)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九卷(唐纪)(7)原文[16]王潮派遣王彦复、王审知攻打福州,很久未能攻克。
范晖向威胜节度使董昌求救,董昌与陈岩是姻亲,便派遣温州、台州、婺州军队五千前往救援。
王彦夏、王审知因为福州城坚固,救援军队即将赶到,军中士卒死亡受伤的已相当多,向王潮述说,想要撤回军队以后再作打算,王潮不准许。
王彦复、王审知请王潮亲自前来军营,王潮回答他们说:士兵光了增加士兵,将领没了添派将领,等到士兵将领都没了,我自然要亲自来。
王彦复、王审知被王潮的话吓呆了,他们亲自昌着箭石猛烈进攻。
五月份,福州城内粮食吃尽,范晖知道不能再固守,夜里,把官印交给监军,离开福州城逃跑,前来救援的军队也纷纷返回。
庚子(初二),王彦复、王审知进入福州城。
辛丑(初三),范晖逃亡到沿海城中,被军中将士斩杀。
王潮进入福州城。
自称留后,身穿丧服安葬陈岩,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陈岩的儿子陈延晦,对陈岩家族的抚恤十分丰厚。
汀州、建州两个州也向王潮投降,从岭南到沿海之间的二十多股成伙盗贼或者归顺王潮或者溃散。
[17]闰月,以武胜防御使钱为苏杭观察使。
又以扈跸都头曹诚为黔中节度使,耀德都头李为镇海军节度使,宣威都头孙惟晟为荆南节度使,六月,以捧日都头陈为岭南东道节度使,并同平章事。
时李茂贞跋扈,上以武臣难制,欲用诸王代之,故诚等四人皆加恩,解兵柄,令赴镇。
[17]闰五月,朝廷任命武胜防御使钱为苏杭观察使。
又任命扈跸都头曹诚为黔中节度使,耀德都头李为镇海军节度使,宣威都头孙惟晟为荆南节度使。
六月,朝延又任命捧日都头陈为岭南东道节度使,并同平章事。
当时李茂贞骄磺跋扈,昭宗感到武臣难以控制,想要用皇族各王取代他们,因此曹诚、李、孙惟晟、陈四人都接到皇帝的恩诏,解除在京师的兵权,命令他们前赴镇所。
[18]李匡筹出兵攻王熔之乐寿、武强,以报杀匡威之耻。
[18]李匡筹派出军队攻打王熔的乐寿、武强两地,以报王杀害其兄李匡威这一耻辱。
[19]秋,七月,王熔遣兵救邢州;李克用败之于平山,壬申,进击镇州。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后唐纪二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后唐纪二后唐纪二起阏逢涒滩,尽旃蒙作噩十月,凡一年有奇。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同光二年甲申,公元九二四年春,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入寇,至瓦桥。
以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副之,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将兵救幽州。
孔谦复言于郭崇韬曰:“首座相公万机事繁,居第且远,租庸簿书多留滞,宜更图之。
”豆卢革尝以手书假省库钱数十万,谦以手书示崇韬,崇韬微以讽革。
革惧,奏请崇韬专判租庸,崇韬固辞。
上曰:“然则谁可者?”崇韬曰:“孔谦虽久典金谷,若遽委大任,恐不叶物望,请复用张宪。
”帝即命召之。
谦弥失望。
岐王闻帝入洛,内不自安,遣其子行军司马彰义节度使兼侍中继严入贡,始上表称臣。
帝以其前朝耆旧,与太祖比肩,特加优礼,每赐诏但称岐王而不名。
庚戌,加继严兼中书令,遣还。
敕:“内官不应居外,应前朝内官及诸道监军并私家先所畜者,不以贵贱,并遣诣阙。
”时在上左右者已五百人,至是殆及千人,皆给赡优厚,委之事任,以为腹心。
内诸司使,自天祐以来以士人代之,至是复用宦者,浸干政事。
既而复置诸道监军,节度使出征或留阙下,军府之政皆监军决之,陵忽主帅,怙势争权,由是籓镇皆愤怒。
契丹出塞。
召李嗣源旋师,命泰宁节度使李绍钦、泽州刺史董璋戍瓦桥。
李继严见唐甲兵之盛,归,语岐王,岐王益惧。
癸丑,表请正籓臣之礼,优诏不许。
孔谦恶张宪之来,言于豆卢革曰:“钱谷细事,一健吏可办耳。
魏都根本之地,顾不重乎!兴唐尹王正言操守有馀,智力不足,必不得已,使之居朝廷,众人辅之,犹愈于专委方面也。
”革为之言于崇韬,崇韬乃奏留张宪于东京。
甲寅,以正方为租庸使。
正言昏懦,谦利其易制故也。
李存审奏契丹去,复得新州。
戊午,敕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并隶租庸使。
上遣皇弟存渥、皇子继岌迎太后、太妃于晋阳,太妃曰:“陵庙在此,若相与俱行,岁时何人奉祀!”遂留不来。
太后至,庚申,上出迎于河阳;辛酉,从太后入洛阳。
二月,己巳朔,上祀南郊,大赦。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①,裨益弘多。
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②,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壸③之中,刑无枉滥。
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
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
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
后不许,曰:“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
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
太子言于后日:“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
”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哀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及疾笃,与上诀。
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言于上曰:“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
妾之本宗,因缘葭莩④,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
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
妾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
仍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没于九泉,诚无所恨!儿女辈不必令来,见其悲哀,徒乱人意。
”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己卯,崩于立政殿。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节)[注]①献替:“献可替否”的略语,言劝善规过,诤言直谏。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唐纪二十七起阏逢摄提格,尽强圉大荒落,凡四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中◎开元二年甲寅,公元七一四年春,正月,壬申,制:“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
”己卯,以卢怀慎检校黄门监。
旧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
上精晓音律,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右骁卫将军范及为之使。
又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
又教宫女使习之。
又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
礼部侍郎张廷珪、酸枣尉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尚朴素,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
”上虽不能用,欲开言路,咸嘉赏之。
中宗以来,贵戚争营佛寺,奏度人为僧,兼以伪妄;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在充满。
姚崇上言:“佛图澄不能存赵,鸠摩罗什不能存秦,齐襄、梁武,未免祸殃。
但使苍生安乐,即是佛身;何用妄度奸人,使坏正法!”上从之。
丙寅,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俗者万二千馀人。
初,营州都督治柳城以镇抚奚、契丹,则天之世,都督赵文翙失政,奚、契丹攻陷之,是后寄治于幽州东渔阳城。
或言:“靺鞨、奚、大欲降唐,正以唐不建营州,无所依投,为默啜所侵扰,故且附之;若唐复建营州,则相帅归化矣。
”并州长史、和戎大武等军州节度大使薛讷信之,奏请击契丹,复置营州;上亦以冷陉之役,欲讨契丹。
群臣姚崇等多谏。
甲申,以讷同紫微黄门三品,将兵击契丹,群臣乃不敢言。
薛王业之舅王仙童,侵暴百姓,御史弹奏;业为之请,敕紫微、黄门覆按。
姚崇、卢怀慎等奏:“仙童罪状明白,御史所言无所枉,不可纵舍。
”上从之。
由是贵戚束手。
二月,庚寅朔,太史奏太阳应亏不亏。
姚崇表贺,请书之史册;从之。
乙末,突厥可汗默啜遣其子同俄特勒及妹夫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将兵围北庭都护府,都护郭虔瓘击败之。
同俄单骑逼城下,虔瓘伏壮士于道侧,突起斩之。
突厥请悉军中资粮以赎同俄,闻其已死,恸哭而去。
智慧树答案国学经典导读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在中国古代,“国学”指的是:答案:国家设立的学校2.提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的是:答案:章太炎3.国学典籍的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答案:隋代4.中国古代的道教、佛教典籍存录于:答案:子部5.本门课程主要研读的国学典籍有答案:《论语》和《庄子》;《诗经》;《史记》6.下列属于国学典籍的有:答案:《三字经》;《唐诗三百首》;《黄帝内经》;《九章算术》7.古代的经学就是现代学科中的哲学。
答案:错8.中国传统学术中存有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的观念。
答案:对9.国学已经过时了。
答案:错10.国学主要指政治学、哲学,不包括文学艺术。
答案:错第二章1.在四部分类中和《诗经》同属一部的是答案:《论语》2.“六经”中到汉代失传的是答案:乐3.下列典籍属十三经范畴的有答案:《论语》;《尔雅》;《孝经》;《礼记》4.《诗经》中风、雅、颂的划分标准是答案:音乐5.下列关于四书的说法正确的有答案: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出自《礼记》;《论语》《孟子》是语录体6.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中,属于古文经的是答案:毛诗7.下列关于《诗经》中诗歌的说法正确的有答案:《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首;《硕鼠》是怨刺诗8.下列诗句使用了起兴手法的有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9.《蒹葭》的时间背景是一个深秋的早晨。
答案:对10.《蒹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
答案:错第三章1.下列说法出自孔子的有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有答案:《论语》“子曰”中的“子”全部指孔子;《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篇;《论语》共20篇3.下列出自《论语》“学而”篇的成语有答案:巧言令色;一日三省;慎终追远4.下列解释正确的是答案:“孝弟”的“弟”通“悌”,指敬爱兄长5.下列不是孔子弟子的是答案:子产6.孔门四圣中被尊为“亚圣”的是答案:孟轲7.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七十七原文和译文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七十七原文和译文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乾宁四年丁巳,公元八九七年春,正月,甲申,韩建奏:“防城将张行思等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王谋杀臣,劫车驾幸河中。
”建恶诸王典兵,故使行思等告之。
上大惊,召建谕之,建称疾不入。
令诸王诣建自陈,建表称:“诸王忽诣臣理所,不测事端。
臣详酌事体,不应与诸王相见。
”又称:“诸王当自避嫌疑,不可轻为举措。
陛下若以友爱含容,请依旧制,令归十六宅,妙选师傅,教以诗书,不令典兵预政。
”且曰:“乞散彼乌合之兵,用光麟趾之化。
”建虑上不从,仍引麾下精兵围行宫,表疏连上。
上不得已,是夕,诏诸王所领军士并纵归田里,诸王勒归十六宅,其甲兵并委韩建收掌。
建又奏:“陛下选贤任能,足清祸乱,何必别置殿后四军。
纵有厚薄之恩,乖无偏无党之道。
且所聚皆坊市无赖奸猾之徒,平居犹思祸变,临难必不为用,而使之张弓挟刃,密迩皇舆,臣窃寒心,乞皆罢。
”遣诏亦从之。
于是殿后四军二万馀人悉散,天子之亲军尽矣。
捧日都头李筠,石门扈从功第一,建复奏斩于大云桥。
建又奏:“玄宗之末,永王璘暂出江南,遽谋不轨。
代宗时吐蕃入寇,光启中硃玫乱常,皆援立宗支以系人望。
今诸王衔命四方者,乞皆召还。
”又奏:“诸方士出入禁庭,眩惑圣听,宜皆禁止,无得入宫。
”诏悉从之。
建既幽诸王于别第,知上意不悦,乃奏请立德王为太子,欲以解之。
丁亥,诏立德王祐为皇太子,仍更名裕。
庞师古、葛从周并兵攻郓州,硃瑄兵少食尽,不复出战,但引水为深壕以自固。
辛卯,师古等营于水西南,命为俘梁。
登已,潜决濠水。
丙申,浮梁成,师古夜以中军先济。
瑄闻之,弃城奔中都,葛从周逐之,野人执瑄及妻子以献。
己亥,罢孙亻屋凤翔四面行营节度等使,以副都统李思谏为宁塞节度使。
钱镠使行军司马杜稜救婺州。
安仁义移兵攻睦州,不克而还。
硃全忠入郓州,以庞师古为天平留后。
硃瑾留大将康怀贞守兗州。
与河东将史俨、李承嗣掠徐州之境给军食。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九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九唐纪六十九起强圉作噩,尽上章困敦十月,凡三年有奇。
僖宗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下◎乾符四年丁酉,公元八七七年春,正月,王郢诱寔入舟中,执之,将士从寔者皆奔溃。
朝廷闻之,以右龙武大将军宋皓为江南诸道招讨使,先征诸道兵外,更发忠武、宣武、感化三道、宣、泗二州兵,新旧合万五千馀人,并受皓节度。
二月,郢攻陷望海镇,掠明州,又攻台州,陷之;刺史王葆退守唐光。
诏二浙、福建各出舟师以讨之。
王仙芝陷鄂州。
黄巢陷郓州,杀节度使薛崇。
南诏酋龙嗣立以来,为边患殆二十年,中国为之虚耗,而其国中亦疲弊。
酋龙卒,谥曰景庄皇帝;子法立,改元贞明承智大同,国号鹤拓,亦号大封人。
法好畋猎酣饮,委国事于大臣。
闰月,岭南西首节度使辛谠奏南诏遣陁西段瑳宝等来请和,且言“诸道兵戍邕州岁久,馈饷之费,疲弊中国,请许其和,使赢瘵息肩。
”诏许之。
谠遣大将杜弘等赍书币,送瑳宝还南诏,但留荆南、宣歙数军戍邕州,自馀诸道兵什减其七。
王郢横行浙西,镇海节度使裴璩严兵设备,不与之战,密招其党硃实降之,散其徒六七千人,输器械二十馀万,舟航、粟帛称是。
敕以实为金吾将军。
于是郢党离散。
郢收馀众,东至明州,甬桥镇遏使刘巨容以筒箭射杀之,馀党皆平。
璩,谞之从曾孙也。
三月,黄巢陷沂州。
夏,四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贼帅柳彦璋剽掠江西。
陕州军乱,逐观察使崔碣;贬碣杯州司马。
黄巢与尚让合兵保查牙山。
五月,甲子,以给事中杨损为陕虢观察使。
损至官,诛首乱者。
损,嗣复之子也。
初,桂管观察使李瓚失政,支使薛坚石屡规正之,瓚不能从。
及瓚被逐,坚石摄留务,移牒邻道,禁遏乱兵,一方以安。
诏擢坚石为国子博士。
六月,柳彦璋袭陷江州,执刺史陶祥,使祥上表,彦璋亦自附降状。
敕以彦璋为右监门将军,令散众赴京师。
以左武卫将军刘秉仁为江州刺史。
彦璋不从,以战舰百馀固湓江为水寨,剽掠如故。
忠武都将李可封戍边还,至邠州,迫胁主帅,索旧欠粮盐,留止四月,阖境震惊。
秋,七月,还至许州,节度命名崔安潜悉按诛之。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 起玄黓敦牂,尽强圉大渊献十一月,凡五年有奇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起玄黓敦牂,尽强圉大渊献十一月,凡五年有奇◎唐纪三十一(起玄黓敦牂,尽强圉大渊献十一月,凡五年有奇)○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下天宝元年壬午,公元七四二年春,正月,丁未朔,上御勤政楼受朝贺,赦天下,改元。
壬子,分平卢别为节度,以安禄山为节度使。
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
安西节度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治龟兹城,兵二万四千。
北庭节度防制突骑施、坚昆,统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屯伊、西二州之境,治北庭都护府,兵二万人。
河西节度断隔吐蕃、突厥,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黑离、豆卢、新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屯凉、肃、瓜、沙、会五州之境,治凉州,兵七万三千人。
朔方节度捍御突厥,统经略、丰安、定远三军,三受降城,安北、单于二都护府,屯灵、夏、丰三州之境,治灵州,兵六万四千七百人。
河东节度与朔方掎角以御突厥,统天兵、大同、横野、岢岚四军,云中守捉,屯太原府忻、代、岚三州之境,治太原府,兵五万五千人。
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统经略、威武、清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九军,屯幽、蓟、妫、檀、易、恒、定、漠、沧九州之境,治幽州,兵九万一千四百人。
平卢节度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之境,治营州,兵三万七千五百人。
陇右节度备御吐蕃,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漠门、宁塞、积石、镇西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屯鄯、廊、洮、河之境,治鄯州,兵七万五千人。
剑南节度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六军,屯益、翼、茂、当、巂、柘、松、维、恭、雅、黎、姚、悉十三州之境,治益州,兵三万九百人。
岭南五府经略绥静夷、獠,统经略、清海二军,桂、容、邕、交四管,治广州,兵万五千四百人。
此外又有长乐经略,福州领之,兵千五百人。
东莱守捉,莱州领之;东牟守捉,登州领之;兵各千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七唐纪七十七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乾宁四年丁巳,公元八九七年春,正月,甲申,韩建奏:“防城将张行思等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王谋杀臣,劫车驾幸河中。
”建恶诸王典兵,故使行思等告之。
上大惊,召建谕之,建称疾不入。
令诸王诣建自陈,建表称:“诸王忽诣臣理所,不测事端。
臣详酌事体,不应与诸王相见。
”又称:“诸王当自避嫌疑,不可轻为举措。
陛下若以友爱含容,请依旧制,令归十六宅,妙选师傅,教以诗书,不令典兵预政。
”且曰:“乞散彼乌合之兵,用光麟趾之化。
”建虑上不从,仍引麾下精兵围行宫,表疏连上。
上不得已,是夕,诏诸王所领军士并纵归田里,诸王勒归十六宅,其甲兵并委韩建收掌。
建又奏:“陛下选贤任能,足清祸乱,何必别置殿后四军。
纵有厚薄之恩,乖无偏无党之道。
且所聚皆坊市无赖奸猾之徒,平居犹思祸变,临难必不为用,而使之张弓挟刃,密迩皇舆,臣窃寒心,乞皆罢。
”遣诏亦从之。
于是殿后四军二万馀人悉散,天子之亲军尽矣。
捧日都头李筠,石门扈从功第一,建复奏斩于大云桥。
建又奏:“玄宗之末,永王璘暂出江南,遽谋不轨。
代宗时吐蕃入寇,光启中硃玫乱常,皆援立宗支以系人望。
今诸王衔命四方者,乞皆召还。
”又奏:“诸方士出入禁庭,眩惑圣听,宜皆禁止,无得入宫。
”诏悉从之。
建既幽诸王于别第,知上意不悦,乃奏请立德王为太子,欲以解之。
丁亥,诏立德王祐为皇太子,仍更名裕。
庞师古、葛从周并兵攻郓州,硃瑄兵少食尽,不复出战,但引水为深壕以自固。
辛卯,师古等营于水西南,命为俘梁。
登已,潜决濠水。
丙申,浮梁成,师古夜以中军先济。
瑄闻之,弃城奔中都,葛从周逐之,野人执瑄及妻子以献。
己亥,罢孙亻屋凤翔四面行营节度等使,以副都统李思谏为宁塞节度使。
钱镠使行军司马杜稜救婺州。
安仁义移兵攻睦州,不克而还。
硃全忠入郓州,以庞师古为天平留后。
硃瑾留大将康怀贞守兗州。
与河东将史俨、李承嗣掠徐州之境给军食。
全忠闻之,遣嵩从周将兵袭兗州。
怀贞闻郓州已失守,汴兵奄至,遂降。
二月,戊申,从周入兗州,获瑾妻子。
硃瑾还,无所归,帅其众趋沂州,刺史尹处宾不纳,走保海州,为汴兵所逼,与史俨、李承嗣拥州民度淮,奔杨行密。
行密逆之于高邮,表瑾领武宁节度使。
全忠纳瑾之妻,引兵还,张夫人逆于封丘,全忠以得瑾妻告之。
夫人请见之,瑾妻拜,夫人答拜,且泣曰:“兗、郓与司空同姓,约为兄弟,以小故恨望,起兵相攻,使吾姒辱于此。
他日汴州失守,吾亦如吾姒之今日乎!”全忠乃送瑾妻于佛寺为尼,斩硃宣于汴桥。
于是郓、齐、曹、棣、兗、沂、密、徐、宿、陈、许、郑、滑、濮皆入于全忠。
惟王师范保淄青一道,亦服于全忠。
李存信在魏州,闻兗、郓皆陷,引兵还。
淮南旧善水战,不知骑射,及得河东、兗、郓兵,军声大振。
史俨、李承嗣皆河东骁将,李克用深惜之,遣使间道诣杨行密请之。
行密许之,亦遣使诣克用修好。
戊午,王建遣邛州刺史华洪、彭州刺史王宗祐将兵五万攻东川,以戎州刺史王宗谨为凤翔西面行营先锋使,败凤翔李继徽等于玄武。
继徽本姓杨,名崇本,茂贞之假子也。
己未,赦天下。
上飨行庙。
庚申,王建以决云都知兵马使王宗侃为应援开峡都指挥使,将兵八千趋渝州;决胜都知兵马使王宗阮为开江防送进奉使,将兵七千趋沪州。
辛未,宗侃取渝州,降刺史牟崇厚;癸酉,宗阮拔泸州,斩刺史马敬儒,峡路始通。
凤翔将李继昭救梓州,留偏将守剑门,西川将王宗播击擒之。
乙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孙亻屋罢守本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硃朴罢为秘书监。
朴既秉政,所言皆不效,外议沸腾。
太子詹事马道殷以天文,将作监许岩士以医得幸于上,韩建诬二人以罪而杀之,且言亻屋、朴与二人交通,故罢相。
诏以杨行密为江南诸道行营都统,以讨武昌节度使杜洪。
张佶克邵州,擒蒋勋。
三月,丙子,硃全忠表曹州刺史葛从周为泰宁留后,硃友裕为天平留后,庞师古为武宁留后。
保义节度使王珙攻护国节度使王珂,珂求援于李克用,珙求援于硃全忠。
宣武将张存敬、杨师厚败河中兵于猗氏南。
河东将李嗣昭败陕兵于猗氏,又败之于张店,遂解河中之围。
师厚,斤沟人;嗣昭,克用弟克柔之假子也。
更名感义军曰昭武,治利州,以前静难节度使苏文建为节度使。
夏,四月,以同州防御使李继瑭为匡国节度使。
继瑭,茂贞之养子也。
以右谏议大夫李洵为两川宣谕使,和解王建及顾彦晖。
辛亥,钱镠遣顾全武等将兵三千自海道救嘉兴,己未,至城下,击淮南兵,大破之。
杜洪为杨行密所攻,求救于硃全忠。
全忠遣其将聂金掠泗州,硃友恭攻黄州。
行密遣右黑云都指挥使马珣等救黄州。
黄州刺史瞿章闻友恭至,弃城,拥众南保武昌寨。
癸亥,两浙将顾全武等破淮南十八营,虏淮南将士魏约等三千人。
淮南将田頵屯驿亭埭,两浙兵乘胜逐之。
甲戌,頵自湖州奔还,两浙兵追败之,頵众死者千馀人。
韩建恶刑部尚书张祎等数人,皆诬奏,贬之。
五月,加奉国节度使崔洪同平章事。
辛巳,硃友恭为浮梁于樊港,进攻武昌寨,壬午,拔之,执瞿章,遂取黄州。
马珣等皆败走。
丙戌,王建以节度副使张琳守成都,自将兵五万攻东川。
更华洪姓名曰王宗涤。
六月,己酉,钱镠如越州,受镇东节钺。
李茂贞表:“王建攻东川,连兵累岁,不听诏命。
”甲寅,贬建南州刺史。
乙卯,加茂贞为西川节度使,以覃王嗣周为凤翔节度使。
癸亥,王建克梓州南寨,执其将李继宁。
丙寅,宣谕使李洵至梓州,己巳,见建于张杷砦,建指执旗者曰:“战士之情,不可夺也。
”覃王赴镇,李茂贞不受代,围覃王于奉天。
置宁远军于容州,以李克用大将盖寓领节度使。
秋,七月,加荆南节度使成汭兼侍中。
韩建移书李茂贞,茂贞解奉天之围,覃王归华州。
以天雄节度使李继徽为静难节度使。
庚戌,钱镠还杭州,遣顾全武取苏州。
乙未,拔松江。
戊戌,拔无锡。
辛丑,拔常熟、华亭。
初,李克用取幽州,表刘仁恭为节度使,留戍兵及腹心将十人典其机要,租赋供军之外,悉输晋阳。
及上幸华州,克用征兵于仁恭,又遣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郜书,欲与之共定关中,奉天子还长安。
仁恭辞以契丹入寇,须兵扞御,请俟虏退,然后承命。
克用屡趣之,使者相继,数月,兵不出。
克用移书责之,仁恭抵书于地,慢骂,囚其使者,欲杀河东戍将,戍将遁逃获免。
克用大怒,八月,自将击仁恭。
上欲幸奉天亲讨李茂贞,令宰相议之。
宰相切谏,乃止。
延王戒丕还自晋阳,韩建奏:“自陛下即位以来,与近辅交恶,皆因诸王典兵,凶徒乐祸,致銮舆不安。
比者臣奏罢兵权,实虑不测之变。
今闻延王、覃王尚苞阴计,愿陛下圣断不疑,制于未乱,则社稷之福。
”上曰:“何至于是!”数日不报。
建乃与知枢密刘季述矫制发兵围十六宅。
诸王被发,或缘垣,或登屋,或升木,呼曰:“宅家救儿!”建拥通、沂、睦、济、韶、彭、韩、陈、覃、延、丹十一王至石堤谷,尽杀之,以谋反闻。
贬礼部尚书孙亻屋为南州司马。
秘书监硃朴先贬夔州司马,再贬郴州司户。
朴之为相,何迎骤迁至右谏议大夫,至是亦贬湖州司马。
钟传欲讨吉州刺史襄阳周琲,琲帅其众奔广陵。
王建与顾彦晖五十馀战,九月,癸酉朔,围梓州。
蜀州刺史周德权言于建曰:“公与彦晖争东川三年,士卒疲于矢石,百姓困于输輓。
东川群盗多据州县,彦晖懦而无谋,欲为偷安之计,皆啗以厚利,恃其救援,故坚守不下。
今若遣人谕贼帅以祸福,来者赏之以官,不服者威之以兵,则彼之所恃,反为我用矣。
”建从之,彦晖势益孤。
德权,许州人也。
丁丑,李克用至安塞军,辛巳,攻之。
幽州将单可及引骑兵至,克用方饮酒,前锋曰:“贼至矣。
”克用醉,曰:“仁恭何在?”对曰:“但见可及辈。
”克用瞋目曰:“可及辈何足为敌!”亟命击之。
是日大雾,不辨人物,幽州将杨师侃伏兵于木瓜涧,河东兵大败,失亡太半。
会大风雨震电,幽州兵解去。
克用醒而后知败,责大将李存信等曰:“吾以醉废事,汝曹何不力争!”湖州刺史李彦徽欲以州附于杨行密,其众不从。
彦徽奔广陵,都指挥使沈攸以州归钱镠。
以彰义节度使张琏为凤翔西北行营招讨使,以讨李茂贞。
复以王建为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
加义武节度使王郜同平章事。
削夺新西川节度使李茂贞官爵,复姓名宋文通。
硃全忠既得兗、郓,甲兵益盛,乃大举击杨行密,遣庞师古以徐、宿、宋、滑之兵七万壁清口,将趣扬州,葛从周以兗、郓、曹、濮之兵壁安丰,将趋寿州,全忠自将顿宿州。
淮南震恐。
匡国节度使李继瑭闻朝廷讨李茂贞而惧,韩建复从而摇之,继瑭奔凤翔。
冬,十月,以建为镇国、匡国两军节度使。
壬子,知遂州侯绍帅众二万,乙卯,知合州王仁威帅众千人,戊午,凤翔将李继溥以援兵二千,皆降于王建。
建攻梓州益急。
庚申,顾彦晖聚其宗族及假子共饮,遣王宗弼自归于建。
酒酣,命其假子瑶杀己及同饮者,然后自杀。
建入梓州,城中兵尚七万人,建命王宗绾分兵徇昌、普等州,以王宗涤为东川留后。
刘仁恭奏称:“李克用无故称兵见讨,本道大破其党于木瓜涧,请自为统帅以讨克用。
”诏不许。
又遗硃全忠书。
全忠奏加仁恭同平章事,朝廷从之。
仁恭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