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淋巴结结核CT表现附15例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淋巴结结核CT表现附15例报告

摘要】目的通过对淋巴结结核CT表现的分析,提高对淋巴结结核的认识。材

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1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7例,女

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年龄21-63岁,平均32.73岁。病史最短3周,

最长8年。结果15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多累及多个区域淋巴结(10例,占66.7%),累及单一区域淋巴结较少(5例,占33.3%),以中下颈部为多见。CT扫描表现为多个淋巴结异常,体积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钙化;增

强表现分为3型:l型均匀强化;2型环状强化;3型不均匀强化。以环状融合强

化最具特征。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

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结核淋巴结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339-01

近几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在全球有回升趋势,颈淋巴结结核也日渐增多,且

发病趋于年轻化。现收集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经病理学证实为颈

部淋巴结结核的病例15例,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其诊断和鉴

别诊断水平。

1 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15例均经病理证实(手术或穿刺),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21-63岁,平均3

2.73岁,其中绝大部分在40岁以下,共12例,占80%。

病史长短不等,最短3周,最长8年,其中2-4个月占9例(60%)。单侧发病

为主,占93.3%,右侧9例,左侧5例,双侧发病仅1例。主要以颈部肿块就诊,部分破溃不愈(6例)。

1.2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欢悦双排CT机,扫描条件为120Kv,80 mA,层

厚5mm,层距5 mm。扫描范围自颅底至主动脉弓水平或以病灶为中心。

1.3淋巴结分区第Ⅰ区为颏下(IA)及颌下区(IB)淋巴结。第Ⅱ区为颈内静

脉淋巴结上组,起自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骨锁乳

突肌后缘。第Ⅲ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自舌骨水平面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

脉交叉处,前后界同Ⅱ区。第Ⅳ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自肩胛舌骨肌与颈内

静脉交叉处至锁骨上,前后界同Ⅱ区。第V区为颈后三角淋巴结,包括锁骨上淋

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下界为锁骨。第Ⅵ区为颈前隙淋

巴结,亦称内脏周围淋巴结,包括咽后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环甲膜淋巴

结及气管周围淋巴结。两侧界为颈总动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第VII 区为上纵隔淋巴结。

2 结果

2.1病变的分布及数目患者绝大部分为单侧发病,仅1例为双侧发病。病变

均累及多个淋巴结,未见单个淋巴结异常者。在单侧发病者中,右侧(9例,60%)明显较左侧(5例,33.3%)多见。病变可累及单一区域淋巴结,也可累及

多个区域淋巴结,累及单一区域淋巴结较少(5例,占33.3%;V区3例,II区及

IV区各l例),累及多个区域淋巴结较多(10例,占66.7%)。在各区域淋巴结中,以中下颈部淋巴结较多,具体为:II区6例;III区5例;IV区8例;V区10例;VI区3例;VII3例;I区未见。

2.2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病变淋巴结大小不一,小者仅数毫米,平扫无钙化时

密度较均匀,大者在2-3cm,密度不均匀,可见坏死区,相互间可融合成大脓肿。增强后,有3种强化方式(1型均匀强化;2型环状强化;3型不均匀强化),病灶

较小时呈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病灶较大时呈环形强化,部分融合形成分隔,

以环状融合强化最具特征,占10例。

2.3病变周围表现当病变周围有炎性反应时,淋巴结周围脂肪密度呈絮样增

高4例,甚至与邻近肌组织融合,严重者,伴有窦道形成(6例)。

3 讨论

3.1颈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壮年人,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导致病变迁延不愈。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颈部侵犯,也可是在没有任

何全身病史情况下独立发生。临床上大部分病例首先为无明显诱因的颈部不适感,局部无痛性肿块,起病时多为蚕豆大小,增大缓慢,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可移动,无粘连;然后随着病变发展,多个淋巴结可融合成团,呈结节状或与周围组

织粘连,其组织内坏死明显,表皮发红发暗,终了体表可触及波动感;最后部分

患者破溃,形成窦道与皮肤表面相通。颈部淋巴结结核多位于中下颈部及锁骨上窝,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

3.2淋巴结结核CT平扫时,密度有均匀或不均匀,但当表现为两侧或一侧颈

部多发小淋巴结,沿颈动脉鞘上下分布,伴有小片状钙化时,且病程较长者,具

有相对的特征性。淋巴结结核强化与否及强化形式与淋巴结结核所处的时期及实

质内含血管、肉芽组织多少及分布有关,淋巴结环形强化或分隔样强化病理基础

为淋巴结外周缘或液化区分隔带含毛细血管丰富的肉芽组织,中央的无强化区为

无结构的干酪坏死组织。明显强化淋巴结属于增殖性淋巴结,含毛细血管较丰富,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干酪坏死区较少且小。不均匀强化淋巴结病理表现为病灶以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含有多少不等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结构,其内散在大小

不等的均匀干酪坏死区。淋巴结结核常以多种强化形式共同存在为特征,这种形

式与同一患者肿大淋巴结处于不同病理阶段有关。Moon等[2]的研究显示活动期

患者,CT发现结节中央低密度衰减区和周边强化,环形强化在淋巴结结核中最为

常见。本组病例以环状融合强化为主,占66.7%,符合以上观点。但却有人认为

该种表现并非淋巴结结核的特征性表现,认为小于2cm的淋巴结环形强化更支持

淋巴结结核的诊断[3],而非活动期患者无这些发现,结果与病理干酪化或液化坏

死和肉芽组织炎性血管过度形成一致,而结节内钙化由于在活动和非活动期患者

都可见,对诊断活动不是很可靠[4]。

3.3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主要与恶性淋巴瘤和淋巴结转移瘤相鉴别:淋巴瘤的典型表现为双侧多发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的肿大淋巴结,坏死和钙化少见,轻中度均匀强化,可侵犯颈部任何区域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肿大,一般可发现

原发恶性肿瘤,以一侧较多,也可两侧转移,分房样强化及钙化少见,病灶内低

密度为液化性坏死,CT值较低,通常在10 Hu左右,而淋巴结核为干酪性坏死,CT值多在40 Hu左右。此外,还需与坏死性淋巴结炎相鉴别,坏死性淋巴结炎一

般为单一淋巴结肿大,坏死,临床伴有热痛等表现。

综上所述,青壮年患者、多个区域淋巴结肿大,CT平扫内部密度不均,增强

后呈环形强化,尤其病灶相互融合,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应考虑淋巴结结

核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李瑞雄.颈部淋巴结结核25例的CT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9):859-860.

[2] Moon WK,Im JG,Yeon KM,et a1.Mediastinal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