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6例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分析

合集下载

观察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

观察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

观察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发布时间:2021-05-25T07:41:15.298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作者:张萍[导读] 目的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75例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01月,75例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

结果彩色多普勒诊断的浅表淋巴结结核检出率与病理诊断基本一致(P>0.05);张萍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医院 151100摘要:目的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75例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01月,75例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

结果彩色多普勒诊断的浅表淋巴结结核检出率与病理诊断基本一致(P>0.05);彩色多普勒诊断的准确率为96.00%,误诊率为1.33%,漏诊率为2.67%。

结论给予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效果显著,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浅表淋巴结结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superfici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is study,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75 patients were give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superfici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diagnosed by color Doppler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P > 0.05);the accuracy rate of color Doppler diagnosis was 96.00%,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1.33%,and the missed diagnosis rate was 2.67%.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effect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is significant,which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and has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superfici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color Doppler ultrasound;diagnostic value浅表淋巴结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肺外结核疾病,该病病变部位具有多样性,包括颌下、腋下、腮腺、颏下、锁骨、腹股沟以及颈部等,其中尤以颈部最为多发【1】。

浅表淋巴结结核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分析

浅表淋巴结结核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分析

浅表淋巴结结核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结核的应用价值。

结果:78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病理证实,51例为浅表淋巴结结核,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7例为浅表淋巴结结核,符合率为92.1%(47/51)。

经超声诊断扫描,颈部、腮腺、颌下、腋下以及锁骨处可探及低回声结节,最小为0.7cmcm,最大为26.1cm15.2cm,结节以椭圆形、类圆形、团块状为主要表现形式。

对于肿大淋巴结,CDFI显示,内部血流较少,而周边血流丰富,形成脓肿时,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痛、操作简单等特点,用于诊断浅表淋巴结结核,检出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浅表淋巴结结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淋巴结结核,属于肺外结核疾病,腮腺、颈部、腋下、腹股沟等是常见的病变部位,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

以往,临床体征、PPD试验以及活检病理等是诊断淋巴结结核的常用方式[1]。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进步,超声诊断技术不断优化、完善,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效率[2]。

基于此,本次研究中,本院以78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对象,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结核的应用价值,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1一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47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为21-69岁,(39.5±10.74)岁为平均年龄。

病程为4个月-5年,(2.1±0.96)年为平均病程。

其中,2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腮腺淋巴结肿大,13例颌下淋巴结肿大,19例腋下淋巴结肿大,14例锁骨淋巴结肿大。

379例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分析

379例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分析
刘邦 荣 , 蒋 艳
250 ) 30 0 ( 徽 省 淮 北 市人 民 医 院 , 徽 淮 北 安 安
摘 要: 目的 分析。结果
探讨细针穿 ̄( N C 浅表淋 巴结细胞学涂片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FA )
对 39例浅表淋巴结细胞学涂片特点进行 7
39例肿大淋 巴结 以淋巴结炎 、 7 反应性增生和淋巴结核及转移癌为主, 穿刺细胞学诊断符合率达 8 .% (1/7 )难以 33 3639 , FA N C操作简便安全 , 为临床 陕速筛选诊断提供 了依据 , 减少不必要的淋巴结切除。
少 , 可 以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达 到 病 理 学 确 诊 的 目的 , 又 目前 已被 患
年 间我 院门诊与 住 院患 者 , 年龄 3月 一8 5岁 。男 16例 , 7 女
2 3例 。 0
12 方 法 .
选 择 肿 大 淋 巴 结 , 规 消 毒 ,1 l 射 器 , 常 0m 注 7号
诊断(839 占47 穿刺成功率 1 %。结论 1/7 ) .%, 0 0 关键词 : 浅表淋 巴结 ; 细针穿刺 ; 细胞学诊 断
An l ss o a y i f FNA C y o o i a i g o i o 7 c t l g c ld a n ss f r 3 9 p te t t u e fc a y p a e o a h a i n s wih s p r i ll m h d n p t y i
L U B n —o g,JANG Ya I a grn I n ( ui i e ls o i l n u Poi e H abi 30 0 H ab o e s t hi rv c , ui 50 ) e P p 'H p a A n e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研究

第29卷 第8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Vol. 29 No.8 2019年4月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Apr. 2019收稿日期:2018-10-12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8.020文章编号: 1005-8982(2019)08-0090-0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研究严佳梅1,周超瑜1,许伶俐2,肖红2,相丽君2(1.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 超声科,浙江 宁波 315042;2.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 超声科,浙江 宁波 315200)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 1月—2018年7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及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分别行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给予穿刺活检,以活检的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金标准。

对照CT 与彩色多普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检查费用,分析不同类型的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影像学特点。

结果 多普勒检查敏感性为97.14%(95% CI :0.779,0.995),特异性为97.14%(95% CI :0.779,0.995);CT 检查敏感性为88.57(95% CI :0.647,0.952),特异性为88.57(95% CI :0.647,0.952),且多普勒检查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并根据超声影像学表现给予临床分型。

结论 对疑似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根据其影像学的特点,区分出不同的浅表淋巴结结核类型,可协助临床明确诊断,为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结核,淋巴结;诊断,鉴别;判别分析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superfici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Jia-mei Yan 1, Chao-yu Zhou 1, Ling-li Xu 2, Hong Xiao 2, Li-jun Xiang2(1. 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Ningbo Medical Center Li Huili Eastern Hospital, Ningbo, Zhejiang 315042, China; 2. 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Ningbo Zhenhailongsai Hospital, Ningbo,Zhejiang 315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superfici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Methods A total of 70 cases of suspected superfici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treated in Ningbo Medical Center Li Huili Eastern Hospital and Ningbo Zhenhailonglongsai Hospital (2014, 01-2018, 07). The diagnoses of 70 patients was performed by CT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the cost of examination were compared, and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uperfici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ensitivity of doppler examination was 97.14 (0.779, 0.995), and specificity was 97.14 (0.779, 0.995); Sensitivity of CT examination was 88.57 (0.647, 0.952), and specificity was 88.57 (0.647, 0.952). The doppler examination cos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t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Conclusions Th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uperfici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can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the patients and obtain higher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ing, superfici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can be easily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which can help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 ultrasonography, doppler, color; tuberculosis, lymph node;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scriminant analysis第8期严佳梅,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研究结核病以肺内居多,具有传染性且发病率较高,但肺外结核发病率也居高不下,中颈部为淋巴结结核常见的发病部位[1]。

浅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分析

浅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分析

浅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分析作者:张敏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31期摘要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120例。

采用穿刺与活检对照的方法对浅表肿大淋巴结病因以及穿刺涂片细胞学的特点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120例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中良性病变70例,淋巴结转移癌50例,其中,在中老年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比较多见,大部分颈部淋巴结肿大来源于鼻咽部、肺、食管、甲状腺等部位反应性或转移性病变。

结论:浅表淋巴结肿大可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法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患者痛苦小、准确率高的优点。

关键词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因浅表淋巴结位置表浅,浅表淋巴结肿大常为患者首发症状,甚至唯一症状而就诊,类型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性质有时很难判断。

近几年来,本院病理科采用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方法诊断各种良、恶性病变,为临床医生早期发现病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行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120例,年龄5~80岁。

其中35岁78例。

方法:实施细针穿刺术的病理医师应了解患者临床情况,向患者说明实施穿刺术的意义、局限性和其他相关问题等。

穿刺医生查看肿大淋巴结部位、大小、与表皮距离和质地,以确定穿刺的方向、深度和用力程度,然后确定穿刺点。

根据肿物的大小及其血供情况选择适用型号的穿刺针头、注射器。

常规消毒、左手固定肿大淋巴结,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刺入淋巴结,然后外拉管芯2cm,在2~3mL负压下在淋巴结内反复提插变换方向,快速抽吸数次,解除负压、退针。

将采集的样本均匀涂于玻璃片上,穿刺操作完成后,即在细胞病理学检查单上书写穿刺记录。

然后将涂片放于95%乙醇内固定10min后,采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法。

用光学显微镜做出细胞学诊断。

结果120例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中良性病变70例,其中,炎性增生性病变比较多见。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沈涛【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共计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活检或者手术病理检查,对比彩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记录检查结果.结果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为91.94%,阳性预测率为90.91%,阴性预测率为87.69%.结论在浅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其对于临床患者疾病的分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且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花费低的有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04【总页数】1页(P104)【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浅表淋巴结结核;临床诊断【作者】沈涛【作者单位】阜新市中医医院,辽宁阜新12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之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环境的恶化,临床中结核病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淋巴结结核的发病率也随之上涨。

在传统的临床诊断中,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指征等进行诊断[1]。

而随着临床中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大多数浅表淋巴结结核能够在超声检查中得到有效的诊断,本次研究就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共计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8.36±4.56)岁,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活检或者手术病理检查。

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6~10 MHz;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的肿大淋巴结进行全面的检查,记录其形态、大小、包膜以及回声情况与周围组织情况,并且使用彩色多普勒(CDFI)和能量多普勒(CDE)对患者的淋巴内部情况和周边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测。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疑似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6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患者进行检查,然后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62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查出浅表淋巴结结核的共有58例,约占总数的93.5%;而经病理组织学检测确诊为浅表淋巴结结核的共有60例,约占总数的96.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约为96.7%。

超声图像示病变以累及双侧者为多数,共有31例,约占总确诊数的51.7%。

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浅表淋巴结结核在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面均较高,且操作简单,安全便捷,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浅表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诊断价值为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现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疑似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6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患者进行检查,然后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详情报道见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疑似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6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有38例占61.3%、女性有24例占38.7%;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7.4±4.2)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3.2±0.6)年;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有34例占54.8%、腮腺淋巴结肿大的有7例占11.3%、颌下淋巴结肿大的有6例占9.7%、颏下淋巴结肿大的有6例占9.7%、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有5例占8.1%、锁骨淋巴结肿大的有4例占6.5%。

1.2 方法1.2.1 仪器设备本次实验采用了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迈瑞Dc-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GEL7线阵探头,探头频率设置为8-lOMHz。

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结节病2例

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结节病2例

本文 回顾性分析了 2 例结节病的临床资料 , 重点讨论结节病 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 , 以提高本病 的诊断及治疗 水平 。
【 关键词】结节病 ; ; 肺 淋巴结 ; 活组织病理检查 【 中图分 类号】R 3 . 5 3 2 2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7 — 7 12 1 )4 16 0 6 3 9 0 (0 13 — — 2 1
1 病 例 资 料
病例 1女 ,5岁 , 4 因咳嗽 、 咳痰 2 月 , 重伴气短 l 个 加 0天就
诊 。门诊拍胸部 x线示双肺多发斑 片状 阴影 , 为进 一步诊治收入
院 。查 体 : 3 .℃ ,左 侧 锁 骨 上 区 可 触 及 肿 大 淋 巴 结 直 径 约 T:64
双肺多发结节状 阴影 , 门 、 肺 纵隔 内主动脉及上腔 静脉旁可见肿
大淋 巴结影 , 部分钙化 , 胸膜腔未见积液。 P P D阴性 , 诊断为“ 肺结
核 ” 予 异 烟 肼 3 0 、 福 平 40 g 乙 胺 丁 醇 70 g 吡 嗪 酰 。给 0 mg利 5m 、 5m 、
2O m, 中 , .c 质 表面光滑, 活动度好 , 无压痛 ; 双肺 呼吸音粗 , 闻及 未 干湿哕音 , 无心 界扩大 , :0次 / i; P8 mn 腹平软 , 压痛 , 无 肝脾未触 及肿大。胸部 C T示双肺 门及 纵隔淋巴结肿大 , 双肺可见多发结
【 b t a t acioi i rry i c n a y ti b s f p to g n h s lg i mh io f n n c so s ga uo a — A s r c 】S r d s s a t n l i l .I s ai o a l y a d p yi o w t i i t n o o ae u rn l o s i ic l s h o o y h hi ma g n ga n se s i lda n s e e d n p to g x m n t n o vn i u i u g a d l p a e . l i ld t o ae i r e ec n .Fn ig oi d p n s o ah l i e a ia o fl i t s e w t ln n y h d n C i c aa f2 c ss w t a s oc i i g s h m na h

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病理活检136例临床特征分析

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病理活检136例临床特征分析

CHINA FOREIGN MEDICAL浅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体征,其病因也多种多样,诊断常较困难。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经常遇见无诱因浅表淋巴结肿就诊患者,常需通过淋巴结活检,或借助病理形态学获取确切的诊断,是重要的诊断线索。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于该院行活检的136例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了针对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要注意的临床特点、活检和诊断体会,以期探讨病因诊断注意的问题,对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6例中男性74例,女性62例。

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9岁,中位年龄51岁,淋巴结肿大原发灶与年龄分布关系,见表1。

1.2转移淋巴结部位和大小淋巴结位于中上颈54例,锁骨上区57例,其他位于腋下10例,腹股沟区3例,胸腹壁8例,四肢4例。

单侧97例,双侧39例。

淋巴结直径≤1.0cm者8例,1.1~2.0cm者66例,2.1~3.0cm 者32例,3.1~4.0cm者14例,4.1~5.0cm者10例,5.1~6.0cm者5例,≥6cm者1例。

肿大淋巴结与活检部位分布特点,见表2。

1.3临床TNM分期情况136例患者中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43例,Ⅳ期80例。

1.4患者治疗情况全部患者采用手术切除13例,全身化疗69例,放疗加化疗21例,手术加化疗12例,手术加化、放疗28例,放弃治疗7例。

1.5病理活检方式为了解针吸细胞学和组织切取活检检查两种方式的准确性,所有病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全部行针吸细胞学和组织切取活检检查。

1.6统计方法所有资料以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定性资料采用行×列表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病理活检136例临床特征分析卡德尔江窑木沙1王薇2韩峰31.新疆克州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新疆阿图什84535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头颈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急诊综合医疗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活检和治疗。

肺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特征与抗结核治疗方式

肺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特征与抗结核治疗方式

肺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特征与抗结核治疗方式引言肺淋巴结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肺结核类型,通常表现为肺部淋巴结的结核感染。

研究肺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特征以及常用的抗结核治疗方式。

肺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特征肺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理学变化肺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变化包括渗出期、增生期和干酪样坏死期。

在渗出期,淋巴结内可见中心干酪坏死,周围由上皮组织和巨噬细胞形成的干酪样肉芽肿。

增生期表现为淋巴结内形成成熟的结节,其中可见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生。

干酪样坏死期则表现为淋巴结内大量干酪坏死物质。

2. 组织学特征肺淋巴结结核的组织学特征包括干酪样坏死、干酪肉芽肿、增生性肉芽肿和纤维化。

干酪样坏死是肺淋巴结结核的主要特征之一,表现为中央干酪坏死区域。

干酪肉芽肿则是由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的坏死周围肉芽肿。

增生性肉芽肿表现为淋巴结内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形成的结节。

纤维化是肺淋巴结结核的晚期特征,表现为结节逐渐被纤维组织所替代。

3. 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在诊断肺淋巴结结核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包括酸酐酶(ACID)和抗酸杆菌(AFB)染色。

酸酐酶染色可以有效检测干酪样坏死区域中的巨噬细胞,而抗酸杆菌染色可以检测干酪肉芽肿中的结核分枝杆菌。

4. 影像学特征肺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周围肺组织的改变。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门附近肺组织的浸润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肺淋巴结结核,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抗结核治疗方式对于肺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抗结核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抗结核治疗的方案通常为2个月的初始治疗期和4个月的维持治疗期。

一般情况下,银杏通心络口服液每日口服2片。

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和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耐药性和合并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观察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意义

观察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意义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20 年第 7 卷第 2 期2020 Vol.7 No.2140观察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意义朱佳婉,孙妍(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30)【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结核临床诊断中意义。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

结果 病理学检查40例均为浅表淋巴结结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8例为浅表淋巴结结核,准确率达到95.00%%;患者腋下、颈部、颌下、锁骨处及腮腺处均发现低回声结节,椭圆形结节者,边界、皮、髓清晰,部分结节存在淋巴结门;圆形结节者,边界清晰度稍差,回声表现不均匀,淋巴结门存在移位情况;团块状结节者,彩色多普勒血流可见淋巴结肿大,内部血流量减少,周边可见丰富血流,脓肿内部未发现血流信号。

结论 浅表淋巴结结核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临床准确率较高,为浅表淋巴结结核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浅表淋巴结结核;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2.140.01浅表淋巴结结核属于肺外结核疾病,其中颈部淋巴结结核发病率更高,患病后患者浅层淋巴结逐渐重大,出现体表肿块,致使患者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低汗、肿块破裂等症状,患病初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因此,探寻高效、便捷诊断方式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

本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对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9.5±4.2)岁,病程4~15天,平均病程(9.5±1.4)d。

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合并淋巴漏66例的原因及处理

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合并淋巴漏66例的原因及处理

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合并淋巴漏66例的原因及处理汤中文;倪正义【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0(011)002【摘要】目的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合并淋巴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 254例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中34例、术后32例淋巴漏的原因,总结较合理的处理方案.结果术中发生淋巴漏的34例全部位于颈部(34/1 056,3.22%),术后淋巴漏32例患者中颈部26例(26/1 056, 2.46%),腋窝1例(1/104, 0.96%),腹股沟区5例(5/94,5.32%).术中淋巴漏34例经术中缝扎后33例术后无淋巴漏,1例仍有淋巴漏;术后淋巴漏32例经控制饮食、通畅引流、加压包扎、敞开创口换药及手术缝扎等措施均治愈.结论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出现淋巴漏主要发生在颈部及腹股沟区,术中难以避免,总体发生率约5.26%,术中、术后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案均可治愈.【总页数】3页(P42-43,46)【作者】汤中文;倪正义【作者单位】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外科南三楼,武汉,430023;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外科南三楼,武汉,4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2【相关文献】1.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并发淋巴漏的观察及护理 [J], 罗琼;付友琴;胡春莲2.非气管插管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J], 朱梅3.非气管插管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J], 朱梅4.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J], 杨建5.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漏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分析 [J], 许海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病因分析

21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病因分析

第32卷第1期2011年1月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Vol.32No.1Jan,2011作者简介:梁艳,女,1984-,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血液病学研究,现在荆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工作(湖北 荆州 434020)通讯作者:高清平,男,1958-,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疑难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21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病因分析梁 艳 高清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湖北 武汉 430060摘要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构成特点,以提高对淋巴结肿大的病因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间经病理诊断淋巴结肿大病例210例。

结果: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中,良性淋巴结肿大99例,以局部病变为主,主要为淋巴结结核和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等。

恶性淋巴结肿大111例,淋巴造血系统肿瘤68例,以淋巴瘤为主;淋巴结转移癌43例。

结论:浅表淋巴结肿大存在于临床各系统疾病中,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淋巴结;肿大;病因中图分类号 R5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52(2011)01-0129-04Aetiology of Peripheral Lymphadenopathy in 210PatientsLIANG Yan,GAO QingpingDept.of Hematology,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6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etiology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a primary pres-enting feature of lymphadenopathy.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210pa-tients admitted to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between May 2002and May 2008,whounderwent lymph node biopsy.Results:Results of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revealed that non-specific lymphadenitis(18.6%)and tuberculosis lymphadenitis(18.6%)were the most commoncauses of benign lymph node enlargements.Malignancy was present in 111of the 210patients(30.5%lymphoma,20.5%metastatic carcinoma,and 1.9%leukemia).Conclusion:This studypointed out the presence of abnormally enlarged lymph nodes can be a clue to some localized andsystemic disease,which needs clinicians to be taken seriously.Key Words Lymph Node;Enlargement;Etiology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体征,也是重要的诊断线索,病因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局部病变,也可以为全身病变。

结节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观察

结节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观察

结节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观察
倪正义; 陈兆辉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2(003)003
【摘要】目的 :明确结节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类型及病变淋巴结内的血管病变情况。

方法 :观察 10 0例符合条件患者的淋巴病理学改变。

结果 :干酪坏死型 32例 ,增殖型 2 8例 ,混合型 40例。

干酪坏死区内血管消失 ,增殖区内发生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管腔狭窄甚至消失 ,管壁玻璃样变、硬化。

结论 :结节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理检查干酪型、增殖型、混合型分别占 32 %、2 8%、40 % 。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倪正义; 陈兆辉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结核病医院湖北武汉 43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2
【相关文献】
1.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溃疡型浅表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 [J], 徐金田
2."化痰解凝糊"超声导入联合抗结核化疗治疗结节型颈淋巴结核30例临床观察[J], 许费昀;钮晓红;张莉
3.微波辅助治疗结节型浸润型淋巴结结核的疗效观察 [J], 齐海亮;苏宏伟;杜秀然;齐科雷;宋鑫亮;李明珠
4.散结软膏外涂联合抗结核化疗治疗结节型颈部淋巴结核疗效观察 [J], 黄金鹏; 胡
国强; 傅根莲; 周玲霞; 江茜; 毛潇潇; 高丹
5.含左氧氟沙星抗痨方案治疗溃疡型浅表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 [J], 刚永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理解析】淋巴结核

【病理解析】淋巴结核

【病理解析】淋巴结核1、淋巴结核简介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

西医则指,人体内有专事于清毒杀毒从而保护血管,组织的淋巴系统,遭遇来自体内外无法清除杀灭的毒菌,凝聚和集结于肌表组织形成的毒瘤。

2、淋巴结核症状多在颈部一侧或双侧长出疙瘩,逐渐长大,不痛不痒,推入滑动,无明显压痛,如身体抵抗力低则逐渐增大,皮肤发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脓液,中医称之谓“老鼠疮”。

反复溃烂少,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

3、淋巴结核病因一种是结核杆菌通过上呼吸道或随食物在口腔及鼻咽部尤其是扁桃体腺引起的原发灶上感染。

后沿淋巴管到达颈部浅深层淋巴结。

各部位多为单侧性淋巴结。

受累咽部。

重发病以上吸收后受累淋巴结核仍继续发展形成冷脓肿或溃疡。

另一种是原发结核感染后血中结核杆菌随血行进入内侧颈淋巴结,引起颈淋巴结核;还可以从腰腹部淋巴感染,然后汲及深部淋巴结群继发感染,在颈淋巴结结核发病中较为常见。

4、淋巴结核中医原理中医认为,瘰疬发病情况多由三焦、肝、胆等经风热气毒蕴结而成,肝肾两经气血亏损,虚火内动所致,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

急性多因外感风热、内蕴痰毒而发;慢性多因气郁、虚伤而发。

该病常恚怒忿郁,谋虑不遂,精神颓靡。

5、淋巴结核护理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类。

疾病好转时期,病人食欲改善,则要多吃一些瘦肉、鱼类、蛋品、豆制品和新鲜蔬菜。

饮食要有规律,选择上不能偏食,以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

病人应戒烟忌酒。

②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劳逸适度。

精神愉快,调节生活情调。

③保持大便通畅,消化良好,以利人体机能调节。

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病理活检136例临床特征分析

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病理活检136例临床特征分析

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病理活检136例临床特征分析卡德尔江·木沙;王薇;韩峰【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2(031)036【摘要】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活检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该院住院并在行活检的136例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对部分病人进行随访.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转移癌发病多在40~60岁左右,136例中有126例明确了原发灶,行头颈部活检术占81.6%,组织活检阳性133例(97.8%),与细针穿刺阳性率91.2%(124/136)相比,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临床分期多为中晚期,治疗采用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应尽快采取组织切取活检明确诊断,治疗应根据原发灶和病理类型决定.【总页数】3页(P33-34,36)【作者】卡德尔江·木沙;王薇;韩峰【作者单位】新疆克州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新疆阿图什84535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头颈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急诊综合医疗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相关文献】1.西藏山南地区内镜活检HER2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次仁卓嘎;扎西卓玛;焦南林;张伟2.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应用评价 [J], 曾林胜;李晓春;李婉青;刘晓玲;孙斌;黄友贞3.非小细胞肺癌活检标本ALK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张颖;林雯;邓建平4.术前粗针活检低估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钼靶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周涵霄; 王宏桥5.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林静;张晨;董宇杰;刘子臣;李琨;车南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分型及病理对照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分型及病理对照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分型及病理对照
刘罩明;张铭;南大鹏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5(034)010
【摘要】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患者共计604个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声像图表现,结合临床找出规律.结果:604个例肿大淋巴结或肿物,按其内部回声情况可分为三型:淋巴结炎型151个,占25%;液化型375个,占62%;不规则肿块型78个,占13%.结论: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该病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总页数】1页(P95)
【作者】刘罩明;张铭;南大鹏
【作者单位】天津市海河医院超声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300350;天津市海河医院超声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300350;天津市海河医院超声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300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66
【相关文献】
1.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理对照
2.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3.超声弹性成像及评分在颈部淋巴结结核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4.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5.Castleman病超声特征和临床分型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46例面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的病理与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

246例面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的病理与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

246例面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的病理与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孙丽
【期刊名称】《口腔医学》
【年(卷),期】1995(15)1
【摘要】246例面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的病理与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丽水卫生学校口腔教研组孙丽,胡官春浙江省丽水地区医院口腔科周永强浙江省丽水地区医院病理科余文洲结核病在我国仍较常见,淋巴结核是肺外结核病中较多见的一种,面颈部淋巴结是其好发部位之一,在临床上...
【总页数】1页(P32)
【作者】孙丽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2.02
【相关文献】
1.124例肾活组织检查病理与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 [J], 吴岭;高珺;张丽;陈葶;王涛;陈茂杰
2.面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44例的诊断与手术分析 [J], 惠建华;陈维系;唐敏坚
3.118例肾活检临床诊断和病理的回顾性分析 [J], 李添竹;张伟利;秦秀春;赵延君;刘国峰
4.结核性淋巴结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样变型 [J], 丁顺利;赵天如
5.结核性淋巴结炎针吸细胞病理学分型与结核抗体相互关系研究 [J], 王永才;赵成艳;王忠利;高泽斌;郭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56例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特征。

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
分析1056例浅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光镜观察、特殊染色及PCR
检测,进行分析。

结果 1056例浅表淋巴结结核病例中发病年龄2月~91岁,
21~40岁占50%。

男349例,女707例。

头颈部981例,占93%。

典型形态学特
征为凝固性坏死伴周边上皮样肉芽肿并Langhans样多核巨细胞,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

组织学上可分3型:增殖型、干酪型和混合型结核。

病理特征不典型病例87例,经抗酸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查阳性确诊。

结论浅表淋巴结结核的
诊断,以组织病理形态学为主,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防止误诊、漏诊。

关键词:淋巴结;结核;肺外结核
结核病对于全球公共卫生而言是重要的挑战[1],据WHO估计,全球有20
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大概有200万人死于结核[2]。

卫生部将结核病列为全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

结核菌会侵犯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特别是肺外结核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

浅表淋巴结结核(Lymph node tuberculosis)占肺外结核的首位[3],它为结核病的局部感染。

病原菌是人型或牛
型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可发生于全身淋巴结,以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多见。

因浅表淋巴结结核缺乏特异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提高对该病的
诊断水平,现将我院2009.10-2014.10总计1056例确诊为淋巴结结核的病例进行
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1056例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理标本,再仔细复习临床病史、影
像学资料及病理切片。

1.2方法:病理检查:所有标本经4%的中性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制片,HE染色,光镜观察。

1.3特殊检查:部分不典型病例采取苯酚碱性品红法做抗酸染色及实时荧光
定量PCR检测。

2、结果
2.1临床表现 1056例浅表淋巴结结核,男349例,女707例,男:女为1:2;最小的2月,最大的91岁;平均年龄35岁。

以 21-40岁中青年患者为主占51%。

淋巴结结核的组织病理分型参照外科病理学[7]分为增殖型、干酪坏死型和
混合型,结果增殖型223例(21%),干酪坏死型373例(35%),混合型460
例(44%)。

以头颈部淋巴结最为多见占93%。

经手术加抗结核化疗结合中医药
治疗总有效率96%,所有出院均进行回访,总复发率小于0.5%。

2.2病理观察淋巴结早期切面仅见灰色斑点,质地中等,干酪化时变成脂黄色。

以干酪样为主的病变,镜下见淋巴结几乎全部呈凝固性坏死性改变,仅在被
膜下还有狭窄带状的淋巴组织残留,在坏死边缘可有少数类上皮细胞和Langhans
多核巨细胞的出现。

增殖性为主的淋巴结结核,镜下见类上皮细胞为其主要的构
成成分,有的完全由类上皮细胞构成,形成增殖性结核结节,常伴有或多或少的Langhans多核巨细胞。

结节中央区域可发现少量或微量的凝固性坏死。

混合型淋
巴结结核,在凝固性坏死病灶周围常出现一定厚度的结核性肉芽组织,其中可夹
杂着结核结节。

类上皮细胞性增生性反应较干酪样型更为明显。

2.3特殊染色 105例采取苯酚碱性品红法做抗酸杆菌染色,染色结果21例镜
下可找见呈鲜红色、胞核呈蓝色的抗酸杆菌,阳性率20%。

173例做PCR检测结
核杆菌,结果76阳性,阳性率44%。

3、讨论
近年结核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所有传染性疾病中,结核病已成为成年人
的首位死因。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也是控制结核播散的重要
环节。

淋巴结结核在肺外结核中最为常见,其中大多为外周淋巴结受累,而又以
颈部淋巴结结核所占比例最高,颈淋巴结核占90%[4]。

本组1056例淋巴结结核
患者中,头颈部981例占93%,与文献基本上一致。

淋巴结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青壮年最多见。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淋巴结结核较少发生全身中毒症状,起病缓慢,首发多为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较硬,散在而活动,可有轻压痛,
无粘连。

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逐渐增大,活动度逐渐减少,粘连成串,常有明
显的淋巴结周围炎,累及皮肤时,则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进而形成溃疡或窦道。

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形态学容易识别,由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和朗格汉
斯细胞组成。

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病病缺乏典型的镜下表现,如病灶中无明显干酪
样坏死或伴纤维化等,医师诊断时增加了困难和风险。

这时往往需要借助实验室
检查。

本组病例抗酸染色阳性率仅为20%,抗酸染色阳性率偏低,可能与以下几
个方面有关:1、切片3-4um较薄,菌体含量较少;2、结核杆菌的细胞壁含有大
量脂质、多糖和蛋白质,因此使得菌体不易着色;3、常规脱蜡液二甲苯对结核
杆菌的脂质细胞壁产生了破坏作用,降低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抗酸性等。

本组PCR
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44%,阳性率低,可能与选择病例不典型,结核杆菌基因突
变等有关。

近年来,不少诊断新方法、新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开展应用,使得结核病临床
诊断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

在细菌学诊断方面,等温微量热技术及爆轰纳米金刚
石技术与传统的培养法相结合,使阳性检出率提高,它们具有速度快、敏感度和
特异度高等优点。

分子影像学在结核诊断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菌阴肺结核
及肺外结核的诊断方面干扰素释放试验具有较大优势。

Xpert Mtb/RIF技术在结核
病和耐药结核病诊断中取得很大的进步,在儿童结核病及Mtb与HIV双重感染的
诊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RNA恒温扩增技术不仅可用于诊断结核病,还可用
于疗效的监测。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肉芽肿常具有结核性肉芽肿样的病理改变,且抗酸染色、
金胺O染色也呈阳性[5]。

采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组织中结核杆菌,其阳性率高、特异性强,但无法同时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6]。

T-SPOT有助于临床诊断,但其用于肺外结核患者时仍然不可信.Xpert Mtb/RIF技术被WHO誉为结核病诊断中
革命性的突破,是WHO在2011年重点推荐的技术。

由于成本昂贵,广泛应用尚
有困难。

无论是传统的检测方法,还是新方法新技术虽然其敏感性、特异性有所提高,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陷,都不能脱离临床和病理组织形态学,对于淋巴结
结核的诊断,笔者认为应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根据典型的组织病理形态
学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对少部分组织病理形态学不典型可疑病例,选择合适的血
清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对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必要,既可减轻患者负担,又能节省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Lawn SD,Zumla ncet 378,57–72(2011).
[2]Yoon HJ,Song YG,Park WI,et al.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Yonsei Med J,2004,45(3):453-461.
[3]严碧涯,端木宏谨.结核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645.
[4]曾正国,现代实用结核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78-480.
[5]朱育连,谢飞来,王旭洲,等.金胺O荧光染色检测石蜡切片
中偶发分枝杆菌的体会[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2,19(4):313-314.
[6]王旭洲,谢飞来,郑智勇.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在肉芽肿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9(8):884-887.
第一作者简介:成琳;女;1982年9月出生;江苏丹阳;主治医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病理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