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及实例分析 (1)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下册《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增加知识面,提高物理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赛车比赛等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
2.归纳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加速度的概念、图象法的应用等。
3.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学的美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旨在巩固学生对机械运动基本概念、公式及图象法的掌握。
-填空题:涉及机械运动类型、物理量的定义等,如“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是______。”
-选择题:考察对加速度、速度变化等概念的理解,如“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______。”
-计算题:求解物体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如“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2秒后速度达到4m/s,求物体的加速度。”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下册《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机械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分类,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
2.学会使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掌握运用图象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速度-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等。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如计算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运动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 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如运动、静止、速度等。
- 掌握不同类型机械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如平动、转动、振动等。
- 了解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行驶、机械设备的运转等。
2. 实践操作练习:- 观察身边的机械运动现象,如风扇的转动、钟表的指针运动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运动原理。
- 动手制作简单的机械运动模型,如用纸板和橡皮筋制作一个简单的平动模型。
- 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实际操作并记录数据,分析运动规律。
3. 知识拓展与应用:- 探究机械运动与能量的关系,了解不同运动形式所涉及的能量转换。
-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机械运动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运动项目,并展示交流。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内容。
2. 实践操作练习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 知识拓展与应用部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4. 作业完成后,需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正,确保作业质量。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2. 评价标准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的准确性、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作业的整洁度和规范性。
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2. 通过作业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将作业中的疑问和困惑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进步。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初中科学课程《机械运动》中学习的知识,加深对机械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实例分析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实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机械运动无处不在。
从简单的行走、跑步,到复杂的机器运转,都涉及到机械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深入理解机械运动。
首先,想想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行走。
当我们迈出一步时,腿部的肌肉收缩和伸展,带动骨骼运动。
脚与地面之间产生摩擦力,推动我们向前。
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包含了多种机械运动的要素。
腿部关节的转动、肌肉的伸缩,都是机械运动的表现形式。
而且,我们行走的速度和步伐的大小,也反映了机械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再来说说自行车的骑行。
当我们踩动踏板时,链条带动后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向前移动。
这里面涉及到了轮轴的转动以及链条的传动。
车轮的滚动是一种连续的旋转运动,而我们通过调整踩踏的力度和频率,可以改变自行车的速度。
在爬坡时,我们需要更大的力量来克服重力和摩擦力,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用力地踩踏,增加输出的功率。
汽车的行驶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机械运动系统。
发动机内的活塞上下运动,通过连杆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从而驱动车辆前进。
同时,汽车的变速器可以调整齿轮的组合,改变传动比,实现不同速度的切换。
刹车系统通过摩擦力来减缓车轮的转动,使汽车减速或停止。
汽车在转弯时,车轮的转速会有所不同,以保证车辆的稳定行驶,这又涉及到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机械运动的应用更是广泛。
比如机床的加工过程。
铣床的铣刀高速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这是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的结合。
而在钻床上,钻头的旋转和向下的进给运动,共同完成钻孔的操作。
这些机床的运动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着加工零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起重机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通过电机带动卷筒的转动,收放钢丝绳,实现吊钩的升降。
同时,起重机的大车和小车可以在轨道上移动,从而将重物吊运到指定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运动形式的协调配合,需要精确的控制和操作。
还有电梯的运行。
电梯通过电动机驱动曳引轮,带动钢丝绳使轿厢上下移动。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实验设计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实验设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机械运动无处不在。
从飞驰的汽车到转动的风扇,从跳动的心脏到摆动的钟摆,机械运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机械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本次机械运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观察和测量物体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研究不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为了完成上述实验目的,我们准备了以下器材:1、带有刻度的长直轨道。
2、小车。
3、砝码。
4、打点计时器。
5、纸带。
6、细绳。
7、滑轮。
8、弹簧测力计。
9、米尺。
三、实验原理1、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通过测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当时间间隔足够小时,平均速度就近似等于瞬时速度。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F 和测量物体的质量 m 以及加速度 a,来验证该定律。
四、实验步骤1、直线运动实验(1)将长直轨道水平放置,并调整使其保持平稳。
(2)把小车放在轨道上,使其能自由滑动。
(3)在小车上系一根细绳,通过滑轮与砝码相连。
(4)打开打点计时器,让小车在砝码的牵引下沿着轨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同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5)实验结束后,取下纸带,用米尺测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时间间隔。
(6)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小车的速度和加速度。
2、曲线运动实验(1)将长直轨道一端抬高,形成一个斜面,使小车能在斜面上做曲线运动。
(2)重复直线运动实验中的步骤,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运动轨迹。
(3)分析纸带上的点,研究小车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
3、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实验(1)在小车上添加不同质量的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
(2)保持牵引力不变,重复直线运动实验,测量不同质量下车的加速度。
八年级《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现象为例,如自行车行驶、电梯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时,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理规律,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火车行驶、运动员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械运动》。
2.教学实施:教师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机械运动的了解,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描述运动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并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知识迁移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6.适时反馈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物理故事、科学家传记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具体实例中发现、感知机械运动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针对学生对运动状态、运动规律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总之,本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机械运动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知识,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物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他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景创设
本教学案例的一大亮点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还能激发他们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欲望。
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使他们对机械运动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包括以下内容:
a.根据课堂所学,分析生活中的一个机械运动现象,阐述其运动规律。
b.选取一个实例,说明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
c.结合实际,谈谈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4.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
本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物理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5.全面关注学生发展
本案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提高自我认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机械运动的教案
机械运动的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机械运动的教案机械运动的教案篇1题目:机械运动的教案一、教案背景及教学目标教案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运动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第三章机械功能原理的实现——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第三章机械功能原理的实现——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设计第三章机械功能原理的实现——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设计6学时理论课1、初步掌握机构能实现的动作功能;2、进一步掌握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作用;3、掌握常用的机械传动方法;4、认识机构的创新设计的含义。
重点:1、结构能实现的动作功能2、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3、常用的机械传动方法功能原理设计的工作特点难点:1、机构的创新设计;2、结构能实现的动作。
处理方法:突出基本概念、联系实际、结合多媒体教学。
一、机构能实现的动作功能1.利用机构实现运动形式或运动规律变换的动作功能在绝大多数的机械中原动机的运动形式为转动,而机构的输出运动是多种多样的。
利用机构可以进行构件运动形式的变换,例如:1)匀速运动(平动、转动)与非匀速运动(平动、转动或摆动)的变换。
2)连续转动与间歇式的转动或摆动的变换。
3)实现预期的运动轨迹运动。
2.利用机构实现开关、联锁和检测等的动作功能开关、联锁和检测是自动机中的重要内容。
检测机构可以检查最后的成品也可以检测中间工序.以自动校正与规定标准间的差异。
控制联锁机构的用途则是在机器工作过程中发现控制和检测机构所不能排除的缺陷时停止或限制机器的工作。
例如:1)用来实现运动离合或开停。
2)用来换向、超越和反向止动。
3)用来实现联锁、过载保护、安全制动。
4)实现锁止、定位、夹压等。
5) 实现测量、放大、比较、显示、记录、运算等。
3利用机构实现程序控制或手动控制的功能程序控制或自动控制是自动机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控制的方法很多,用机构来控制的方法就有;1)利用时间的序列进行控制2)利用动作的序列进行控制第1页第三章机械功能原理的实现——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设计3)利用运动的变化等进行控制二、选择机构来实现功能原理的原则和范围机构所能实现的动作功能完全可以用电气或电子的原则来实现。
但是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机构来完成这些功能呢?当然首先是要完成设计时提出的功能目标。
《第三章第4节简单机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简单机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的简单机械知识,包括机械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功能等,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机械科学的应用意识与探索精神。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知识回顾、实验操作及案例分析。
(一)知识回顾1. 回顾《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常见机械种类,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
2. 了解每种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实验操作1. 选择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如手摇式铅笔刀)进行观察与描述,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机械的运行原理。
2. 小组协作完成简单机械模型的制作(如滑轮组),记录制作过程并阐述模型功能。
(三)案例分析选取若干典型机械(如桥梁中的吊桥),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其运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优点,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知识回顾部分,并形成简要的文字记录或思维导图。
2. 实验操作部分需小组合作完成,并提交小组作品照片或视频,以及详细的制作过程描述和模型功能说明。
3. 案例分析部分需结合课本内容与实际案例,形成完整的分析报告,报告应包括对案例的详细描述、应用原理的分析以及个人见解或思考。
4. 所有作业均需按时提交至指定平台或邮箱,并在作业中注明姓名、班级及学号。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依据以下标准进行:1. 准确性:知识回顾的准确性及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创新性:实验操作中的创意及模型制作的独特性。
3. 团队协作:小组协作的默契程度及作品完成度。
4. 文字表达:案例分析报告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表达清晰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及建议。
2. 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4.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促进交流与学习。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详细介绍:机械运动教案示例(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答:2×104厘米)00微米=______米。
(答:0000米)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本图1—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教学1.新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和目的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相关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设计了这个《机械运动》作业方案。
通过这个作业,学生将能够通过实践探究机械运动规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选择一个简单的机械模型(如滑块、摆锤等),观察其运动规律,并进行定性分析。
2.根据所选机械模型的运动规律,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测量其运动的相关参数(如速度、加速度等)。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机械运动的特点,并与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和验证。
4.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提出进一步的探究问题。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1.选择机械模型: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滑块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可以通过课堂实践或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选择。
2.观察运动规律:通过手动操作机械模型,观察其运动轨迹、速度变化等现象,记录相关数据。
3.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观察结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和测量方法。
4.进行实验测量: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测量所需参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结论。
6.撰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内容。
四、评价标准和要求1.实验设计完整合理,步骤清晰,能够有效地探究机械运动规律。
2.实验数据准确可靠,数据处理方法恰当,实验结论正确合理。
3.实验报告结构清晰,内容详尽,语言规范,逻辑严谨。
4.实验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并能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展现出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作业设计目的和意义通过这个《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通过实践探究机械运动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机械运动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篇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机械运动》物理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
知识回顾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
1km/h= 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
考点点击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机械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实力目标:1、视察试验实力:能从生活中视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实力:推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学问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状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说明、推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化、2、培育学生科技意识,酷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化、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改变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推断已知参照物的状况下物体的运动状况和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探讨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洁的问题入手,渐渐深化,最终分析我国放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索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探讨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索问题,并干脆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探讨,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老师可以做评价,最终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运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视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索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相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设计示例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探讨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供应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肯定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留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说明,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留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缘由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状况,并深化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依据描述的运动状况推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详细状况可以老师供应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建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探讨,由老师评价、供应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状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视察一些实例,可以供应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索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觉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留意匀速说明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相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而物理探讨问题是从最简洁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供应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放射的状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机械运动》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械运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机械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
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
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主要设计:一、参考系:(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机械运动》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规律和原理的课程。
通过进修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观点、分类、运动规律以及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设计一套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方案,对于激发学生进修兴趣和提高进修效果至关重要。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稳固教室所学知识,加深对机械运动的理解;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3. 激发学生进修兴趣,培养学生的进修动力。
三、作业设计内容1. 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展示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如旋转运动、直线运动等),并写出相关的运动规律和原理;2. 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演示如何利用机械传动实现不同种类的运动;3. 分析一个平时生活中的机械装置,诠释其运动原理,并提出改进意见;4. 设计一个小型机械游戏,要求包含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元素,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作业要求1. 作业设计要求结合教室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2. 作业提交方式可以是书面报告、实物展示、视频演示等形式;3. 作业评分将主要考察作业的完成度、创意性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评判标准1. 完成度(30%):作业设计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2. 创意性(30%):作业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3. 表达能力(40%):作业的呈现方式是否清晰明了,是否能够清晰表达机械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进修兴趣,培养学生的进修动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不息提升自己的机械运动知识水平,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机械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导入:本案例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
2.问题导向教学: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分析其运动类型和受力情况。”
2.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课堂上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反思。
3.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需求。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作业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物理,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部分工明确,如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分析讨论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适当的⼯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误差的⽅法.过程与⽅法1.体验通过⽇常经验或⾃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刻度尺测量长度、使⽤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英钟、电⼦⼿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活动⼀、课件导⼊【展⽰课件】展⽰⼏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的线是直的吗?2.图⼄中红⾊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引出课题.)1.学⽣相互谈谈⾃⼰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线都是直的;⼄图中红⾊线⼀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测量.⼆、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布置⾃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指导学⽣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约15.7②⼀⽀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头发直径约7×10-5m= µm④⼀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温馨提⽰】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范如下:7×10-5m= 7×10-5×106µm=70µ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及实例分析
第三章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及实例分析
3.1机械运动方案设计过程 3.2机械产品的需求分析 3.3机械总功能分析与功能分解 3.4执行几个的运动协调设计 3.5机械系统运动方案选型设计 3.6机械运动方案实例分析
3.1 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过程
3.1.1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
u 需求分析
u 机械总功能分析与功能分解
七
u 执行机构的协调设计
大
步
u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选型设计
骤
u 绘制机械运动示意图
u 各机构尺度综合
u 绘制机械运动简图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步骤繁多,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要清楚明白 每一步骤的相关概念及相互间的联系!
3.1 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过程
机械的总功能要求
让我们来看看 机械运动方案 设计的流程图 吧!
功能分解 各执行机构的型、数综合 各执行机构的协调性设计
各执行机构的尺度综合
改变机构的尺寸
方案评价
是否满足条件
机械运动简图
改变机构的型、数
3.2 机械产品的需求分析
3.2.1 机械产品的需求分析的概念
设计机械产品时需要综合考虑运动性能、动力性能、结构工艺性 能等。机械产品的三个性能是相互影响的,但由于实现功能和工作环 境等因素的差异,在设计时对其性能的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