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详细高中生物考纲实验总结(打印精编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附word下载)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

切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低倍镜小短亮小多高倍镜大长暗大少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Ps: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高中生物超详细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超详细实验总结

(一)观察类实验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取材→制片→观察注意问题:①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 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d.切伤部分叶片。

②选择参照物:叶绿体③选择最佳观察部位。

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处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考点提示:(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8)在强光、在弱光下、黑暗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有何意义?(1)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叶脉附近的细胞。

(5)仍为顺时针。

(6)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染成绿色,RNA染成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还原糖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样品,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XXX→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 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引言这份文档旨在汇总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和结果。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档将总结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

实验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和生物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1. 将一棵绿叶植物(如豆苗)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并给予适量的水。

2. 在植物的一片叶片上涂抹一层石蕊试剂(一种测定光合作用的指示剂)。

3. 将植物置于强光下数小时后,观察石蕊试剂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涂抹了石蕊试剂的叶片会变成紫黑色,说明光合作用已经进行。

这表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实验二:果蝇的遗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特征,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1. 选取一对纯合子(纯合子是指基因型中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个体)的果蝇。

2. 交配纯合子果蝇,观察子代果蝇的遗传特征。

3. 记录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计算各表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基因型果蝇的表现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这说明某些特征的遗传是受到基因的支配和显性-隐性规律的影响。

实验三:细胞的酶活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细胞中酶的活性以及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若干含有不同pH值的缓冲液,分别为酶液和底物(如淀粉酶和淀粉)制备试管。

2. 将试管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反应。

3. 使用显色剂观察试管的颜色变化,颜色越深表示酶活性越高。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酶的活性最高,颜色变化最显著。

这说明细胞中的酶活性对温度和pH值敏感,合适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酶的正常活性。

总结以上是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原理。

高三生物实验总结打印

高三生物实验总结打印

专题1 实验第一讲实验总结教材中的经典实验(看书)光和作用的探究历程生长素的发现孟德尔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试剂总结1、斐林试剂——还原糖(除蔗糖,多糖)——砖红色沉淀(沸水浴)2、班氏试剂——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不同的是可以长期使用)3、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反应4、苏丹Ⅲ——脂肪——橘黄色(巧计:三黄)5、苏丹Ⅳ——脂肪——红色6、质量分数50%酒精——脂肪鉴定时洗去浮色7、碘——淀粉——蓝色8、甲基绿——DNA——绿色9、二苯胺——DNA——蓝色(沸水浴)10、吡罗红——RNA——红色11、健那绿——线粒体——蓝绿色12、溴麝香草酚蓝——CO2——由蓝色变绿在变黄13、Ca(OH)2——CO2——变浑浊14、NaOH——吸收二氧化碳15、重铬酸钾——乙醇——灰绿色(酸性条件)16、无水乙醇——溶解色素(可用丙酮替代)17、层析液——分离色素(原理:色素溶解度不同,扩散的速度不同)18、CaCO3——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19、SiO2——使研磨更充分20、龙胆紫——染色体着色——紫色21、醋酸洋红——染色体着色22、体积分数为15%HCl和95%酒精(1:1)——用于解离根尖(可以杀死细胞)23、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原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染色体加倍)23、冷却的95%酒精——DNA提纯(原理:DNA不溶于酒精)24、0.14mol/L NaCl——析出DNA(原理:DNA溶解度最小)25、0.015mol/LNaCl和2 mol/L NaCl——溶解DNA(原理:溶解度大)第二讲、一、观察类实验1.实验归类实验名称细胞的状态染色剂生物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死细胞甲基绿吡罗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活细胞健那绿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死细胞无(为固定装片) 蝗虫精母细胞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死细胞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洋葱根尖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死细胞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或死细胞无(无需染色)酵母菌细胞、水绵细胞、叶的保卫细胞、鱼的红细胞等观察叶绿体活细胞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活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说明:(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word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word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word一、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理论: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分类:根据细胞核的存在与否,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 细胞器:真核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具特定功能。

4. 细胞膜:细胞的外部是由磷脂双层构成的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5.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6.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细胞增殖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二、遗传与进化1.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描述了遗传因子在生物体中的传递规律。

2. DNA结构与复制: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半保留复制方式。

3.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是遗传信息从DNA到蛋白质的实现过程。

4. 基因突变:基因序列的变化,可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

5. 自然选择:物种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适者生存的原则。

6. 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三、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描述生物间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 物种多样性:一个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4. 群落生态:研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5. 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和生物因素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

6. 人类活动与生态平衡: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人体生理与健康1. 人体系统: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2. 免疫系统:人体的防御机制,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内部异常细胞。

3. 代谢: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4. 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遗传性代谢病、血友病等。

5. 营养与健康:均衡饮食对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6. 疾病预防与控制:包括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生活方式改善等措施。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文章一):高中生物试验总结+人物总结超全超实用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DNA 甲基绿绿色RNA 吡啰红红色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 苏丹IV~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 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高中生物教材详细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详细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详细实验总结(一)观察类实验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实验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实验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实验步骤:取材→制片→观察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原理:(1)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固定杀死并相互分离。

(2)龙胆紫(醋酸洋红)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3)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像。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葱,蒜)步骤:洋葱根尖的培养→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课前3~4 d,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目的是防止烂根, 待根长到5 cm实验步骤:取材(根尖2-3mm)→解离→染色→制片→观察→绘图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原理:内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实验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5.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实验原理:Na2S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So2,将同种植物长势相同的幼苗分别放在同样大小的玻璃罩内,并且在玻璃罩内生成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就可以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实验步骤:测量玻璃罩容器→计算称取所需亚硫酸钠的质量→按要求完成实验装置→观察幼苗受害部位及受害程度。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实验复习19个实验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实验复习19个实验归纳总结

a n d A l l t h i n gs in hr be i ng ar eg oo df or so me t hi n g生物必修教材实验复习实验一 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1 p 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三.方法步骤: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细胞中混有杂物固定细胞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 水浴保温5min 。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

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染色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5min 。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使观察效果最佳。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1 p 18)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完整)高中生物19个实验归纳与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高中生物19个实验归纳与整理,推荐文档

实验一:观察 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 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 红色 2.8%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几种液体的作用三.方法步骤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0.9%NaCl 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蒸馏水:配制染色剂,冲冼载玻片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 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甲液:0.1g/ml NaOH 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 乙液:0.05g/ml CuSO 4溶液 使用时:甲乙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是还原糖(全部单糖、麦芽糖、果糖、乳糖)与新制的 Cu ( OH ) 2 反应生成砖Cu 2O )。

2.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3.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 Cu 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A 液 :0.1g/ml NaOH 溶 双缩脲试B 液:0.01g/ml CuSO 4 溶使用时:先加 A 液后加 B 肽键结构与铜离子反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 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实验材料1. 做还原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最好无色,防止颜色干扰且易于观察。

)2. 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 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 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等。

(完整版)超详细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完整版)超详细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考纲规定的17个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类实验)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类实验)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类实验)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类实验)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实验)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实验)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实验)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观察类实验)一、教材实验复习(一)观察类实验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取材→制片→观察注意问题:①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d.切伤部分叶片。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及选修三实验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及选修三实验总结,推荐文档

必修三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一、实验原理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

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酸碱缓冲液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二、实验材料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1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0.1mol/L HCl(盛于滴瓶中)、0.1mol/L 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护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彩色铅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自来水。

三、实验步骤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2、用PH计成PH试纸测试测试起始的PH值,并作记录3、一次加一滴0.1mol/L HCl,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

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4、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

测定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5、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步骤4,记录结果6、充分冲洗烧杯,选两种生物材料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4记录结果。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四、实验结论1、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

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PH的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PH的变化。

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特点。

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其目的分别是: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发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

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中使用的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考纲规定的17个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类实验)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类实验)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类实验)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类实验)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实验)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实验)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实验)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观察类实验)(一)观察类实验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取材→制片→观察注意问题:①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d.切伤部分叶片。

②选择参照物:叶绿体③选择最佳观察部位。

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处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考点提示:(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8)在强光、在弱光下、黑暗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有何意义?(1)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叶脉附近的细胞。

(5)仍为顺时针。

(6)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下,叶绿体的侧面对着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最大的面对着光源;在暗处叶绿体呈无规律排列。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原理:(1)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固定杀死并相互分离。

(2)龙胆紫(醋酸洋红)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3)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像。

材料:洋葱根尖(葱,蒜)步骤:洋葱根尖的培养→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课前3~4 d,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目的是防止烂根, 待根长到5 cm提醒(1)先漂洗再染色,这两步不能颠倒,否则影响实验效果。

(2)漂洗的目的①防止解离过度,根尖过分酥软。

②洗去盐酸,防止与碱性染液发生作用,便于染色。

(3)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①解离时,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

②制片时用镊子捣碎。

③压片。

(4)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间期历时最长。

考点提示:(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1)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5)压片时用力过大。

(6)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原理:内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步骤:装片→观察考点提示:(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1)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6)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5、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原理:Na2S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So2,将同种植物长势相同的幼苗分别放在同样大小的玻璃罩内,并且在玻璃罩内生成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就可以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方法步骤:测量玻璃罩容器→计算称取所需亚硫酸钠的质量→按要求完成实验装置→观察幼苗受害部位及受害程度。

实验结论(1)SO2浓度越大,植物受害越严重。

(2)叶片受害顺序:成熟叶→老叶→幼叶。

(3)植物受害顺序:叶片→叶柄→植株。

(4)症状:叶片褪绿,变为黄白色,叶脉间出现黄白色点状“烟斑”,随时间推移,“烟斑”由点扩成面,严重时叶片萎蔫,叶脉褪色变白,植株萎蔫死亡。

配制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的方法:可用注水法测出钟罩的容积(三个钟罩容积要相等)。

用溢水法测出放入盆栽植物后钟罩的容积(测量钟罩内剩余水的体积即是)。

(二)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6、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原理: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 苏丹III橘黄色苏丹IV 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