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临床医

合集下载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表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表

注: 3. 英语课程分班安排详见英语分班表。

政治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4. 学术大讲坛安排留意当周具体通知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二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2-19周)1. 本课表适用第二临床医学院的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2. 上课地点在三元里校区图书馆四楼课室。

12-19的临床前期训练原则上安排在省中医大院进行,各分院的导师可选择学生前期训练的大院科室。

注: 3. 英语课程分班安排详见英语分班表。

政治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4. 学术大讲坛安排留意当周具体通知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2-19周)1. 本课表适用第一临床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2. 上课地点在三元里校区综合楼204(注明上课地点的除外)。

注: 3. 英语课程分班安排详见英语分班表。

政治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4. 学术大讲坛安排留意当周具体通知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所、非直属医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2-19周)1. 本课表适用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所、非直属医院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2. 上课地点在三元里校区综合楼104(注明上课地点的除外)。

注: 3. 英语、政治分班:①班为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②班为在职博士研究生。

4. 学术大讲坛安排留意当周具体通知2013-2014学年上学期三元里校区博士研究生课程表1. 本课表适用三元里校区博士研究生、卓越班研究生、2010级非医攻博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2. 上课地点在三元里校区办公楼综合楼505(注明上课地点的除外)。

注:3. 学术大讲坛安排留意当周具体通知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大学城校区博士研究生课程表1. 本课表适用大学城校区的博士研究生、卓越班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医学精品]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医学精品]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作好口腔清洁,局部外涂3%硼酸水,流质饮食,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六、其他疗法
辨证使用中成药
牛黄解毒片、口腔炎喷雾剂、六味地黄丸
外治法:冰硼散。
超声雾化吸药:
七、辨证施食
本病临床有虚实之分1)灯心花粥;2)绿豆、海带糖水;3)麦冬30克以开水局服;4)淮山30克、西洋参5克、老水鸭半只加水共煲饮汤。
八、临证心得:分清虚火与实火。
辨证选药
确有虚实之分,儿童虚证不少见。
微量元素锌的使用。
④注意寒凉药物的使用。
课程小结:
鉴于学生形象记忆能力较强的特点,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小结和复习。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口疮的中医病因病机,如何辨证论治,简述本病的病原体。
复习思考题:
①疱论治?
③西医学对本病病原体的认识。
(2)古代认识:
最早载于《内经》、《幼科释迷·口病原由证治》进一步分析口疮性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指出口疮的病因与感风毒湿热之邪有关。
(3)现代医学认识:强调不同病原不同表现。
二、病因病机
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图片展示、重点讲解
根据病史、主症、体征及辅助检查可作出诊断。
张梓荆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王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
罗笑容、许尤佳主编.《中医儿科疾病证治》
教案内页(供参考)
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
教学进程
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
一、概述
(1)定义(注意与鹅口疮鉴别,突出“痛”):齿龈、舌体、两颊、上颚、口角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口糜,燕口疮。发病情况(注意复发性口疮)。
与鹅口疮、疱疹性咽峡炎、细菌性口炎作鉴别。

教案1 -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教案1 -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
配穴:血虚头痛—三阴交肝俞脾俞
肾虚头痛—肾俞太溪悬钟
可让同学自己分析方义。
对比分析虚证、实证选穴有什么不同,前者以补益穴为主,如背腧穴,后者以化痰活血平肝熄风为主。
2、其他疗法
补充目前临床常用其他方法:
1)电针:针刺以上穴位后,加以连续密波或静脉放血。
总结:阳明头痛——前额痛;少阳头痛——侧头痛;太阳头痛——后枕痛;厥阴头痛——巅顶痛。指出这是选穴的依据。
4.辨证分型
指出外感和内伤头痛的特点。外感头痛:起病急,病程短;内伤头痛:起病缓,病程长。
1、外伤头痛:头痛连及项背,兼有外感风寒或风热或风湿表证。
2、内伤头痛:
肝阳头痛:头胀痛,多在巅顶部。
痰浊头痛:头痛昏蒙,兼痰浊表现。
1)肝阳上亢型(本虚标实);
2)痰湿阻络;(实证)
3)瘀血阻络;(实证)
4)肾阴亏虚;(虚证)
5)气血不足(虚证)。
3.与头有关的经脉
图示经络循行:1、巅顶部:足太阳、督脉“上额交巅”;足厥阴经“与督脉会与巅”。2、额部、额角:足阳明经“循发际至额颅”;足太阳经“上额”;足厥阴经“上出额”。3、头角:足少阳经“上抵头角”。4、后枕部:足太阳经“别下项”。
瘀血头痛: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有外伤史。
血虚头痛:头空痛,兼头晕耳鸣及血虚或阴虚表现。
5.针灸治疗
分为基本治疗和其他治疗,以前者为重点。
1、基本治疗:根据前述外感和内伤来分。
(1)外感头痛
治法:祛风通络止痛,取督脉、手太阴肺经、手足三阳经为主,毫针用泻法,可拔罐或点刺放血。
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配穴:分部配穴:根据头痛部位来讲述,可提问同学这些穴位位于什么部位以加深印象。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使用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讲授内容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第六章第二节(P108-113)教学时数2学时上课时间2007年3月21日授课人杨洪艳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教学方法:讲授法班种年级: 2003级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一、教学目的:在掌握妇科疾病的常见证型的基础上,重温常用的几种辨证方法,从而掌握妇科疾病脏腑辨证中五脏病变的证候特征;熟悉气血辨证中气血病变的证候特征;了解妇科常见证型。

二、教学分级要求:掌握:妇科疾病的常见证型。

熟悉:经、带、胎、产、乳病的辨证要点。

熟悉:脏腑气血辨证在妇科中的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妇科疾病的常见证型。

教学难点:经、带、胎、产、乳病的辨证要点。

教案续页一、教案内容及授课时间安排(共90分钟)1、脏腑辨证(1)肾病辨证(讲授、多媒体、病案举例5分钟)(2)肝病辨证(讲授、多媒体、病案举例5分钟)(3)脾病辨证(讲授、多媒体、病案举例5分钟)(4)心病辨证(讲授、多媒体、病案举例5分钟)(5)肺病辨证(讲授、多媒体、病案举例5分钟)2、气血辨证(1)气病辨证(讲授、多媒体、图表10分钟)1/.气虚证2/.气滞证(2)血病辨证(讲授、多媒体、图表10分钟)1/.血虚证2/.血瘀证3、经、带、胎、产病的辨证要点(讲授、多媒体、图表25分钟)4、常见证型(讲授、多媒体、图表15分钟)小结与提问(讲授、多媒体、提问5分钟)二、具体教案内容第二节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妇科疾病的辨证要点,是根据经、带、胎、产的临床特征,结合全身症状、舌象、脉象,按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的原则,来确定它的证型诊断。

因此,对妇产科疾病的辨证,必须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辨别脏腑、气血的病变性质,做出正确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妇产科采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是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个别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如产后发热的感染邪毒型,病变表现了温热病的发展全过程,此时用卫气营血辨证就较为合理。

第二临床医学院简介

第二临床医学院简介

第二临床医学院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成立于1986年,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研修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实行“院院合一”的管理体制,现已成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办学实体。

学院开设中医学、临床医学两个专业。

其中中医学专业分别设置五年制(分中医临床和骨伤临床2个专业方向)、“5+3”一体化、九年制三个层次独立招生;拥有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硕士学位授予权28个;全院教职工5977人,在校生3112人,其中博士203人、硕生762人、长学制435人,本科1161人。

学院现开设“国维班”、“岭南班”两个教改班,国维班是我校开展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在创新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的有益探索,在中医学专业(八年制)新生中遴选组建,每届招收10人;岭南班按照“院校-师承-地域医学”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地域特色中医人才的培养,在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新生中遴选组建,每届招收20人。

学院教学力量雄厚,拥有3名双聘院士,3位学校首席教授;有近100位全国名老中医来院带徒,其中国医大师25位,跟师名家的中青年骨干485人,名师及高徒成为学院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博士生导师71名,硕士生导师231名,主讲老师529人。

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名、“高等学校师德标兵”1名、广东省教学名师1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8名、“新南方优秀教师”27名、广东省优秀教师1名、广东省学生工作“红棉奖”1名、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等。

学院建立了33个实习教学基地,其中附属医院1间、非直属附属医院10间、教学医院9间、实习医院13间。

拥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省级优秀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15门。

我院学生工作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出一格的优秀中医药人才,曾获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医学院校德育先进单位”。

第二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第二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学科简介我校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专业1978年起开始培养研究生,目前是我校兼备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

1981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当时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

1986年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本学科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

本学科结合专业情况,确立了下列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脑病研究;中医心血管病研究;中医肾病研究;中医消化疾病研究;中医肺病研究;中医肿瘤研究;中医急症研究;中医风湿病研究;中医内分泌研究;中医血液病研究等。

本学科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在职的导师共有65人,其中博士导师有刘茂才、赖世隆、刘伟胜、余绍源、黄春林、罗云坚、黄培新、梁伟雄、杨霓芝、黄燕、雒晓东、黄穗平等12人。

本学科还拥有一支兼备医疗、教学、科研人才的专业学术队伍,共有148人,其中正高职称28名,副高职称52名,中级职称68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2人,硕士学位人员78人,博士后2名。

研究生导师多具业务专长,其中多个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药专家,担任广东省或全国内科中医专业学会及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主任或副主任委员,在省内、国内有较深远的影响。

其中罗云坚教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刘茂才教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及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梅广源教授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邓兆智教授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另外,肾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等分别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急症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等副主任委员单位。

目前本学科共拥有全国中医治疗中心2个、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广东省重点专科3个、研究所1个、重点实验室4个。

[医学精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医学精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西结合妇产科学使用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讲授内容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概说与外阴炎第九章(页码199-200)教学时数1学时上课时间2007年4月25日授课人王小云授课形式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班种年级2003级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中医“带下病”的定义及中医病机;对女性生殖器官正常防御生理及异常致病的病理能有所了解。

二、教学分级要求:掌握:掌握带下病的定义及概说。

了解:了解女性生殖器官的正常防御功能。

了解:了解正常阴道菌群。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中医带下病的发病机理和西医生殖器官炎症的致病机理。

教学难点:女性生殖器官的正常防御功能和导致炎症机理。

教案续页一、教案内容及讲授时间安排(共45分钟)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概说一、女性生殖系统在解剖、生理上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对感染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一)女性生殖器官的自然防御功能:(讲授、多媒体、图片10分钟)(二)正常的阴道菌群:(讲授、多媒体5分钟)(三)导致炎症发生的原因:(讲授、多媒体5分钟)二、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与带下病(一)根据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疾病特点,多属于中医学“带下病”的范畴(讲授、多媒体10分钟)(二)带下及带下病的定义(讲授、多媒体5分钟)广义带下与狭义带下生理性带下与病理性带下(三)带下病与西医的某些疾病相关。

(讲授、多媒体5分钟)小结与提问(讲授、提问5分钟)二、具体教案内容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概说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妇产科常见病。

主要有外阴炎、前庭大腺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生殖器结核等。

一、女性生殖系统在解剖、生理上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对感染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一)女性生殖器官的自然防御功能:●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

●阴道上皮增生变厚,增加抵抗力。

●阴道酸性环境(PH<4.5),有自净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第三章呼吸系统(页码120-132 )教学时间2学时上课时间根据课程表而定授课人张进授课形式讲授+自学授课对象中医专业本科班教案内容一、教学目的第三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概述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

2、熟悉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3、了解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祖国医学中对呼吸器官的有关记载。

第二节肺外呼吸道一、鼻1、掌握鼻甲、鼻道、鼻中隔的位置。

2、熟悉鼻腔的分部;固有鼻腔粘膜分部。

3、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

二、咽(见消化系统)三、喉1、掌握喉的位置;主要喉软骨名称。

2、熟悉喉粘膜的主要形态结构;喉腔分部。

3、了解喉软骨的结构。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1、掌握气管的位置。

2、熟悉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3、了解气管的构成。

第三节肺1、掌握肺的形态和结构。

2、熟悉肺的位置及肺尖、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3、了解肺前缘的体表投影。

第四节胸膜和纵隔1、掌握胸膜壁层、脏层和胸膜腔。

2、熟悉壁胸膜的分部和肋隔隐窝的位置;胸膜的体表投影。

3、了解纵隔的概念、位置、分部(四分法)及内容。

二、教学内容要点本节内容较多,讲述时要重点突出,强调未能讲解的地方要课外自学。

详细讲解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的喉、第三节肺的有关内容。

胸膜与纵隔比较难理解,须结合实验观察讲解。

三、教学要求要点1.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鼻甲、鼻道、鼻中隔的位置,复习鼻旁窦;喉的主要形态结构和位置;肺的形态和结构与体表投影;胸膜的概念与体表投影。

2.难点与疑点阐释:喉粘膜的主要形态结构和声带,胸膜与胸膜腔,纵隔等。

以自学与实验观察为主,加强课堂与课后答疑。

四、授课内容提纲第三章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第一节概述一、呼吸系统的组成7min二、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肺外呼吸道一、鼻(nose)㈠外鼻(external nose) 2min㈡鼻腔(nasal cavity) 8min㈢鼻旁窦(见颅骨)2min二、咽(见消化系统)三、喉(larynx):㈠喉的位置3min㈡喉的结构15min四、气管(trachea) 5min五、主支气管(principal bronchus) 3min第三节肺(Lungs)一、肺的位置8min二、肺的形态18min第四节胸膜和纵隔一、胸膜(pleura)㈠胸膜、胸膜腔和胸腔的概念5min㈡胸膜的分部3min㈢胸膜及肺的体表投影8min二、纵隔(mediastinum) 3min㈠纵隔的位置㈡纵隔的分部和内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临床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临床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临床医技课使用教材临床医技学讲授内容肝胆脾胰系统超声检查第三篇第三章(页码129-137)教学时数 1 学时授课时间2006年10月11日4节授课人沈建红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教学方法讲授法班种年级2003级中医专业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超声检查在肝胆脾胰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熟悉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胆囊结石主要超声声像特点。

二、教学分级要求掌握:超声检查在肝胆脾胰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熟悉:脂肪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胆囊结石、脾脏肿大主要超声声像特点.了解:脾破裂、胆囊癌、胰腺癌主要超声声像特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胆囊结石主要超声声像特点。

难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肝血管瘤超声声像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教案续页一、教学内容与讲授时间安排(共45分钟)(一)肝脏(25分钟)1.正常肝脏声像(2分钟)2。

肝脏弥漫性病变(3分钟)3。

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5分钟)4。

肝血管瘤(5分钟)5。

原发性肝癌(8分钟)6.转移性肝肿瘤(2分钟)(二)脾脏(5分钟)1.脾脏肿大(3分钟)2.脾血管瘤(自学)3。

脾破裂(2分钟)(三)胆道系统(5分钟)1。

胆道系统解剖(1分钟)2。

慢性胆囊炎(自学)3。

胆囊结石(4分钟)4。

胆囊癌(自学)(四)胰腺(5分钟)1。

胰腺超声解剖(1分钟)2.胰腺炎(自学)3.胰腺癌(4分钟)(五)小结及复习(5分钟)二、具体的教学方案(一)肝脏(25分钟)1.正常肝脏声像(2分钟)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回忆肝脏的解剖特点,熟悉肝脏的超声解剖。

了解超声检查可显示肝脏的大小、形态、位置、肝内实质及管道结构、肝脏周邻,确定肝内病变的大小范围、位置、实质性或囊性病灶,部分还可鉴别良、恶性。

2.肝脏弥漫性病变(3分钟)(1)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了解肝硬化的病理表现、患者临床表现。

(医疗药品)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

(医疗药品)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1、教学内容及讲授时间安排1.治疗原则15分钟2.小儿药物治疗特点10分钟3.小儿用药特点20分钟4.常用内治法5分钟5.外治法15分钟6.其他治法20分钟7.小结与复习5分钟8.小儿正常体液平衡10分钟9.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20分钟10.常用溶液15分钟11.液体疗法30分钟12.几种常见病的液体疗法15分钟13.病例分析与练习45分钟2、具体的教学方案(1)治疗原则(15分钟)――每项均围绕病例展开讨论,加深理解。

①身心兼顾,综合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举例近日发生的凶杀案阐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迫切性。

)②治疗要及时、准确和谨慎:“中毒痢”例,“肠炎”例。

③治疗要中病即止,合理调护:顾护中阳、二重感染:“上炎”例,“哮喘”例。

④合理进行中西医结合:“肾综”例。

――与学生探讨是否应该两者结合,如何结合。

(2)小儿药物治疗特点(10分钟)①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②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③肝脏的解毒功能不足④肾脏的排泄功能不足⑤先天遗传因素(庆大霉素、氯霉素)(3)小儿用药特点(20分钟)①慎重选择药物抗感染药物、镇静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他(如新生儿用维生素K3、新霉素、磺胺类可致高胆红血症;利尿药与电解质;通过母乳作用于小儿的药等)②注意给药途径:(提问,加深印象)1.口服给药法:注意药物浓缩,减少喂药时间及喂药量,掌握正确喂药方法。

2.鼻饲给药法:针对昏迷病人。

3.蒸气及气雾吸入法:口鼻吸入蒸气或气雾以治疗呼吸道疾病。

4.吹鼻法:少用。

5.直肠给药法:直肠粘膜吸收,注意药物浪费及操作时损伤。

6.注射给药法。

7.母乳汁(源于中医古代记载)③运用中药新剂型(介绍中药剂型改革的过程。

)④药物用量计算(举例年龄越小,用量越大,注意大龄儿童勿超成人量)按体重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按年龄计算、按成人量折算、中药用量折算⑤掌握小儿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方法(强调正确的煎煮与服用方法影响疗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教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教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2007]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使用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讲授内容晚期产后出血12章2节(页码391-396)教学时数 2学时上课时间2007.6.6授课人徐珉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教学方法讲授法班种年级2003级中西医结合方向七年制一、教学目的:1、掌握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

2、掌握晚期产后出血的中医辩证论治。

二、教学分级要求:1、掌握:(1)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2)晚期产后出血的中医辩证论治。

2、熟悉:(1)晚期产后出血的中医病因病机;(2)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断。

3、了解:(1)晚期产后出血的西医治疗;(2)晚期产后出血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教学重点: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和中医辩证论治教学难点:晚期产后出血的中医辩证论治;晚期产后出血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案续页一、教案内容及讲授时间安排(共90分钟)晚期产后出血1、知识点一: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中西医对本病病名的认识(讲授、多媒体、病例形式提问5分钟)2、知识点二:晚期产后出血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病理(提问形式引导、多媒体、病例形式导出定义15分钟)3、知识点三: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提问形式引导、列举临床资料及图片、多媒体20分钟)4、知识点四: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断(以病例形式提出问题、多媒体10分钟)5、知识点五:晚期产后出血的西医治疗和中医辨证论治(讲授、多媒体20分钟)6、总结与复习,交流临床心得,介绍研究进展(讲授、多媒体、列举病例、讨论10分钟)7、提问、答疑(提问、讨论10分钟)二、具体教案内容(一)知识点一: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通过病例导入(晚期产后出血病例),引发学生思考,引出知识点一。

讲述晚期产后出血的概念,临床症状及危害。

定义(见幻灯)(二)知识点二:晚期产后出血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病理提出:什么因素会造成晚期产后出血?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知识点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病历模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病历模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学病历范本(试行)所在科室:XXX科姓名:XXX 性别:女工作单位:无家庭地址:XX省XX市清塘大道124号联系电话:XXXXXX 邮政编码:XXXXXX年龄:75 民族:汉住院号:XXX 婚否:已婚职业:无出生地:广东四会联系人:XXX 病史陈术者:家属发病节气:雨水可靠程度:可靠入院时间:2011年2月27日10时15分病史采集时间:2011年2月27日10时15分病历完成时间:2011年2月27日问诊:主诉:右侧肢体乏力5天,加重继双侧肢体乏力2天。

现病史:患者于5天前在活动中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当时右手不能持物,右下肢行走乏力,但仍能行走,未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患者未去医院诊治。

此后病情没有明显缓解,逐渐加重。

2天前,患者出现言语渐不清晰,并伴有左侧肢体乏力,行走不能,遂去四会市人民医院就诊,查血压:170/110mmHg,头颅CT提示:1、左侧额叶脑梗塞;2、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脑萎缩。

四会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塞。

给予静脉滴注灯盏细辛,胞二磷胆碱,口服脑血康,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病情未见明显缓解,患者渐不能言语,吞咽无呛咳,未见恶心呕吐。

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故来我院急诊。

急诊拟“急性脑血管意外”“高血压3级”收住我科。

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差,不能言语,双侧肢体乏力,不能行走,纳可,眠差,大便可,3天一次,小便调。

舌淡,苔白厚腻,脉弦。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

常有头晕症状,休息后症状缓解,未作诊疗,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其他情况。

个人史:出生于四会,无外地久居史,无吸烟及饮酒嗜好,饮食偏咸,月经婚育史:已绝经25年,既往经带无明显异常。

已婚,孕3产2人流1,家庭史:子女体健,父母已经过世,既往情况不详。

否认家庭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 36.40 P:90次/分R:20次/分BP:180/110mmHg望神:神志清楚,精神差,表情无特殊。

中枢神经系统教案

中枢神经系统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临床医技课使用教材临床医技学讲授内容神经系统的放射诊断第五篇第二章(页码180-221)教学时数 2学时授课时间 2007年1月3日3-4节授课人龙玉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教学方法讲授法班种年级2003级中医专业一、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颅脑的影像检查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熟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二、教学分级要求1.了解神经系统的X线及CT检查方法2.掌握颅脑CT的正常表现3.熟悉颅脑常见病的CT表现:颅脑外伤与脑血管疾病4.了解神经系影像常见英语词汇及征象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颅脑外伤之颅内出血的分类及CT表现。

2.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二)教学难点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教案续页一、检查方法(15分钟)(一)头颅平片:外伤(二)DSA脑血管造影:肿瘤,血管病变(三)CT扫描:应用广泛平扫,增强,CTA,MPR,3DCT脑灌注成像(四)MRI扫描SE,水抑制,弥散,灌注为目前常用。

MRS能够提供肿瘤或正常脑组织的代谢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目前在临床应用方面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

(五)脊髓造影常规脊髓造影CTMMRM二、正常影像解剖(30分钟,CT/MR图片逐层讲解)(一)颅骨X线正侧位片解剖:颅缝,血管压迹(二)脑CT/MR解剖:以图片讲解CT/MR常规扫描各层面中大脑、小脑、脑干及脊髓的影像解剖,打好阅片基础。

三、脑血管疾病(以CT/MR病例讲解,30分钟)(一)脑梗塞(5分钟)1.CT表现超急性期(最初4~6小时):CT检查脑实质密度多无明显异常。

当梗塞面积较大时,可见脑皮质密度稍降低,正常脑灰白质分界模糊、消失,脑沟变浅。

急性期:(2~5天):表现为低密度灶,周围脑沟变浅、消失。

亚急性期(1~2周):组织坏死和水肿逐步达到高峰(发病后3~5天),仍表现占位效应;7~10天水肿逐渐消退,一般于2~3周完全吸收,占位效应消失。

慢性期:脑软化灶,其周围脑沟、脑池和脑室扩大,皮质萎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临床医技课
讲授内容肝胆脾胰系统超声检查
教学时数1 学时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人沈建红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方法____________ 使用教材临床医技学___________ 第三篇第三章(页码129- 137)
授课时间2006年10月11日4节
授课形式________ 班种年级2003级中医专业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超声检查在肝胆脾胰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熟悉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胆囊结石主要超声声像特点。

二、教学分级要求
掌握:超声检查在肝胆脾胰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熟悉:脂肪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胆囊结石、脾脏肿大主要超声声像特点。

了解:脾破裂、胆囊癌、胰腺癌主要超声声像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胆囊结石主要超声声像特点。

难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肝血管瘤超声声像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教案续页
一、教学内容与讲授时间安排(共45 分钟)
(一)肝脏(25 分钟)
1. 正常肝脏声像(2 分钟)
2. 肝脏弥漫性病变(3 分钟)
3. 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5 分钟)
4. 肝血管瘤(5分钟)
5. 原发性肝癌(8 分钟)
6. 转移性肝肿瘤(2 分钟)
(二)脾脏(5 分钟)
1. 脾脏肿大(3 分钟)
2. 脾血管瘤(自学)
3. 脾破裂(2 分钟)
(三)胆道系统(5 分钟)
1. 胆道系统解剖(1 分钟)
2. 慢性胆囊炎(自学)
3. 胆囊结石(4分钟)
4. 胆囊癌(自学)
(四)胰腺(5 分钟)
1. 胰腺超声解剖(1 分钟)
2. 胰腺炎(自学)
3. 胰腺癌(4 分钟)
(五)小结及复习(5 分钟)
二、具体的教学方案(一)肝脏(25 分钟)
1. 正常肝脏声像( 2 分钟)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回忆肝脏的解剖特点,熟悉肝脏的
超声解剖。

了解超声检查可显示肝脏的大小、形态、位置、肝内实质及管道结构、肝脏周邻,确定肝内病变的大小范围、位置、实质性或囊性病灶,部分还可鉴别良、恶性。

2. 肝脏弥漫性病变(3 分钟)
(1)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 )
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

了解肝硬化的病理表现、患者临床表现。

熟悉肝硬化声像图特征。

(2)脂肪肝通过讲授及图片,熟悉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以及非均匀性脂肪肝因脂肪浸润程度不同而表现不同。

3. 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5 分钟)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熟悉囊肿的声像图特征:(1)肝囊肿(hepatic cyst)于青、中年中发现者多为先天性病变,如病人在中年时未找到囊肿,而在老年期开始出现者为老年性退行性变表现之一。

(2)多囊肝为先天性病变,常伴有多囊肾,多囊脾,并有家族史。

肝内囊肿数目甚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散布整个肝脏,使肝呈不规则增大,形态失常,轮廓不光滑。

4. 肝血管瘤(hepatichemangioma )(5 分
钟)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掌握声像图特征:
①较小肿瘤多为圆形,较大时呈椭圆或不规则形;
②肿瘤轮廓边缘清晰,呈“浮雕状”改变;
③强回声多见,占85%,内部筛网状,亦可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
④肋弓下或剑突下可探及的较大血管瘤经探头加压后,瘤体前后径变小,回声稍增强,放松探头则恢复原状;
⑤血管瘤内血流速度较低,彩色多普勒的血流信号显示率低于30%
5. 原发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 )(8 分钟)
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熟悉本病为我国常见的癌症之一,以肝细胞癌多见,常与乙肝、丙肝所致的肝硬化有关。

早期多无症状,如出现明显症状病情已到晚期。

随着现代超声技术的发展,直径0.5 —1cm的肝癌检出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掌握声像图表现:
肝脏形态:早期病变较小,肝脏形态可无明显改变,较大肿瘤使肝脏局限性肿大,多发较大肿瘤使肝脏增大形态失常。

病变区回声特征:肝内见实质性肿块,可呈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一般境界清楚,但边缘多不规则,部分呈浸润性生长,境界不清;
肿块内部回声可呈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和混合性回声,内部回声分布多不均匀。

巨块型肝癌病变后方可见超声衰减。

当肿瘤组织内部发生坏死、液化或出血时,在其相应部位呈现不规则的低或无回声区。

熟悉HCC勺周围组织继发征象:原发病灶周围散在的结节状回声,常是肝实质内癌转移的一种征象;肿瘤周边的血管受压移位、变窄,胆管受压闭塞或窄后扩张;晚期病例在门静脉或肝静脉、下腔静脉内发生血栓时,可见实性团块阻塞管腔;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肿瘤晚期及弥漫型肝癌;腹膜转移是在腹膜上出现低回声结节;出现腹水时,腹腔内可见无回声区。

常合并肝硬化的声像图表现。

熟悉HCC勺彩色多普勒改变:癌瘤周边和内部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频谱显示呈高速的动脉血流;发生癌栓的血管局部血流异常。

6. 转移性肝肿瘤(2 分钟)
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了解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肝脏。

转移途径有门静脉、肝动脉血行转移和淋巴结转移,邻近脏器如胆、胃等癌肿也可直接浸润播散至肝脏。

熟悉声像图特征:
①肝脏增大,形态失常;
②肝内出现多个或密布全肝的转移性病灶,呈低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可表现特征性的牛眼征、靶环征等;
③彩色多普勒表现:转移性肝肿瘤多属少血供型。

二、脾脏(5 分钟)
1. 脾脏肿大(3 分钟)
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熟悉脾脏肿大:超声测量值超过正常范围时,考虑为脾脏肿大。

2. 脾血管瘤
3. 脾破裂(2 分钟)
三、胆道系统(共5 分钟)
1. 胆道系统解剖(1 分钟)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胆道系统解剖。

2. 慢性胆囊炎
通过自学,使学生了解慢性胆囊炎声像图特征: 病情轻者,仅有胆囊壁增厚或胆囊结石;严重病例可出现胆囊壁显著增厚,回声带增宽,胆囊腔缩小,粘膜表面粗糙;萎缩性慢性胆囊炎的胆囊缩小,囊腔变窄,其内可充满结石;胆囊收缩功能差。

3. 胆囊结石(4 分钟)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掌握典型的胆囊结石声像图特征为:
①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
②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③强回声光团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4. 胆囊癌
通过自学,使学生了解声像图分型及特征:
①小结节型:病灶呈小结节状,自囊壁突向腔内,基底较宽,表面不平整,好发于胆囊颈部;
②覃伞型:为基底宽而边缘不整齐的覃伞状肿块突入胆囊腔,呈弱回声或中等回声,病变处不规则壁增厚;
③厚壁型:胆囊壁呈局限型或弥漫型不规则增厚,壁粗糙,囊腔狭窄僵硬变形;
④实块型:胆囊增大,囊腔消失,为实性肿块取代,边缘不规则,轮廓欠清晰,内回声强弱不等,因癌肿浸润肝脏使得肝与胆囊分界不清。

彩色多普勒显示癌肿内可见彩色血流信号。

四、胰腺(5 分钟)
1. 胰腺超声解剖(1 分钟)
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熟悉胰腺的超声解剖,胰腺的形态特点,胰腺实质回声及胰腺的测量。

2. 胰腺炎
(1)急性胰腺炎
通过自学,使学生了解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了解急性胰腺炎声像图主要表现。

(2)慢性胰腺炎通过自学,使学生了解慢性胰腺炎声像图特点及并发症。

3. 胰腺癌(4 分钟)
通过讲授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胰头,
约占3/4 ,胰腺的体尾部约占1/4。

了解胰腺癌的声像图特征为:包括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

五、小结及复习(5 分钟)
通过回顾与总结,使学生掌握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胆囊结石主要超声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熟悉脂肪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胆囊结石、脾脏肿大主要超声声像特点。

介绍参考书:
1、《超声诊断学》第二版• 王纯正、徐智章主编•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供医学
影像学专业用)
2、《中西医结合诊断学》•陈群主编•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供五年、
七年制学生及研究生使用)
3、《超声医学》第四版•周永昌、郭万学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5、《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