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

自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以来,中国一直奉行“和谐外交”政策,中国东盟关系也进入了全方位发展阶段。本文结合“和谐世界”这一时代新理念,诠释中国东盟关系新进展,并提出新外交下双边关系发展新举措,以期更好地把握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

标签:和谐世界;中国东盟关系;诠释

200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世界”理念,至此,“和谐”一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宣传,也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代名词。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利用这一机遇期,将自身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密切联系起来,构建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內涵

“和谐世界”理念自2005年4月胡主席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提出,第一次就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新理念的关注。之后从提出到确认再到正式确立,其深刻的内涵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一是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方法论为其核心价值观。“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正是此核心价值的体现。中国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当今世界需要国与国之间加强双边、多边交流与合作,无论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还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在昭示着“和谐世界”的构建需要以各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基础。没有和谐的内部环境,稳定的外部国际局势将得不到有力保障。固现今中国外交应“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2〕以达到国际秩序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二是延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以“和平发展”为途径。“和平发展”是在实践和谐世界体系中注入包容的精神,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提倡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借鉴和平等相待。“和而不同”,尊重各国自主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大国复兴,永不称霸的主张,表明中国外交已经不再以意识形态为限,而是以国家利益、事物的是非曲折性为其主导核心,以共同利益和共有的观念为主,发展与各国间的良性互动。这些主张在处理朝鲜核问题、伊朗、古巴、缅甸等涉及美国“问题国家”关系上,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正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的长期外交方针的诠释。

三是从各国实际情况出发,以“和谐世界”为外交实践的行动导向。在传统和平外交基础上,发展“和谐外交”,延伸到不同的地区和领域,则折射为创造和谐的周边关系;加强与大国间的政治互信与合作,特别是美日,中美合作将“既是利益

攸关方,更是建设性合作者”,中日则更加强调“和平”,利用经济发展机遇期使双边关系增进一步;团结发展中国家,树立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形象。中国既要积极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增进了解和互信,又要努力吸收和借鉴他国文明的有益成果,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繁荣。

四是在坚持中国外交原则的基础上,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综合安全观,是在保证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不动摇中国外交原则的基础上,顺应国际格局大变化,将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资源、科技的综合安全观深入国际事务中,将“外交为民”的思想深入到实践中。从近几年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的“外交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政府对营救海外人质的高度重视,再到将“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纳入”和谐世界”理念中,无不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以人为本、确保人的安全的宗旨。

“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进展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国一直奉行“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外交总方针在全球化形势下的新发展。我国外交理念的成功转型,为中国的迅速崛起搭建了适宜的外交平台。中国东盟关系在经历19年的对话后,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制高点。

首先,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总体趋势,加速了双方经济一体化进程。尤其是中美关系,自2001年以来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期,并保持了8年无大波折。2009年中美联合公告的发布,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共同应对挑战的战略伙伴关系。而美国东盟关系也开始回升,2009年《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标志着双边关系开始“深入接触”,美中东盟三方间关系进入多边合作阶段。中日关系明显好转,开始理性对待双方合作关系。自2009年10月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访华表示日本政府愿正视历史问题,致力于构建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以来,双方关系终于开始回归正轨。而日本东盟关系同样开始回升,日本开始积极投入恢复其在东南亚国家中的影响力,顺应了东盟的“平衡大国游戏”。中印关系良性发展,同为“金砖四国”两国正在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双方间政治互信、经济依赖程度正在稳步上升。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就开始“东进”,先后与泰国、缅甸、老挝等“亲密接触”,双边开始展开更深入军事、国际安全合作。中国与世界大国几乎均保持着全面合作、发展或改善关系,这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稳定的大国环境的同时,也给其周边地区带来发展机遇,为中国东盟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和谐周边”多元化合作,睦邻友好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随着“和谐周边”理念的传播,在东盟地区“中国机遇论”逐渐取代“中国威胁论”,东盟各国开始积极转变对中国的观念和看法,这一转变为后期双边关系的深入开展消除了思想障碍。中国在深化东盟10+1、10+3、六方会谈等机制的基础上,以经贸往来为载体发展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东盟五成员国等的自由贸易;随着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逐渐冷却,中国西北部边界进入良好发展阶段;北部朝核问题在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以及中国积极的努力下得到有效控制,多边外交可谓有声有色。

第三,安全合作领域拓展,不断加强。2009年2月《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蓝图》

的通过可以看出东盟在处理地区安全问题上已经从安全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加之定期领导人年度峰会以及东盟地区论坛等加深了双方的互信,泰中、越中等安全对话机制使地区安全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均说明双方在安全对话机制上渠道增多。在南海问题上,双方态度也有所转变。东盟国家立场一致,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方式确立南海行为准则,“面对东盟的团结,中国做出了让步并同意在东盟地区论坛中讨论这一问题” 〔3〕。中国驻东盟大使薛捍勤女士表示“有关各方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4〕。双方继续遵循《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表明中国在对待南海问题上开始转变为国际化和有限度的协商机制〔5〕。虽然中国综合国力在增强,国际地位也在逐渐提高,但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维护地区及周边安全仍是今后中国东盟长期安全合作的重点。

新外交下双方关系发展新举措

中国东盟关系能发展到今天和谐的局面,有着“对共同利益的追求”〔6〕,正如曹云华、唐翀两位学者所言:“中国-东盟之间的最重要的合作基础,是在日益加深的相互依存条件下产生的共同利益,正是这种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促使中国与东盟坐到一起,促使他们求同存异,促使他们抛开各种纠纷,在各个领域展开合作。”〔7〕新外交形势下,双方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展开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

增进大国间交流与合作,巩固区域内外合作。随着东南亚区域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对于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日本对东盟的连续重磅经援计划,印度推行的“东进”政策,以及即将有新进展的欧盟-东盟关系,我国在保持与世界各大国间稳定外交关系的同时,如何深入强化与东盟间战略伙伴关系,需要将大国间的博弈进行到底。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交流平台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大对东南亚国家文化教育交流的力度和投资,并取得了显著进步,据统计,2004年至2007年我国接收的东盟学生翻了一番,从15140人上升至30147人,温总理还积极鼓励东盟青年到中国访问学习,并对此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说明双方在加大文化交流力度上达成共识〔8〕。“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入民心,也更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悠久的文化优势,以文化软实力为切入点,辐射周边地区和国家。

继续安全合作机制,构建多边互信机制。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各国间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当今国家安全觀开始向综合性方向转变,中国顺应历史要求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主张综合安全观。如在对待南海问题上,除了与东盟相关国家建立安全对话互信机制外,更需要一个具有国际性法律约束力的条约来约束各方行为〔9〕,增强军备强大海军,这也是对到目前为止南中国海区域局势仍有异动的安区考虑。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正式全面启动,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和谐世界”是中国在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内的对外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中国-东盟和谐外交关系的理念赋予了中国东盟关系新的概念,该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