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方法与技巧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884cb1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1.png)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方法与技巧随着数据在企业运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据库成为了数据存储的核心。
因此,对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操作十分关键。
这不仅可以为企业在面对数据丢失或灾难时提供保障,还可以提高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方法和技巧。
一、备份和恢复的基本原理备份是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复制到另一个位置以获得数据的副本,以备不时之需。
恢复是指在数据库失效时,利用备份来还原数据。
备份和恢复有三种常见的方法:完整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
完整备份是指备份整个数据库,这是最基本的备份方法。
增量备份只备份从上次备份之后修改过的数据。
差异备份则是在最近的完整备份后,备份与上次备份不同的数据库部分。
恢复时,完整备份最容易恢复,但是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最多。
增量备份需要恢复所有备份,包括完整备份和增量备份,但需要的时间和空间较少。
差异备份可恢复和增量备份相同的数据,但是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更少。
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工具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工具非常重要。
常用的开源数据库备份工具有mysqldump、pg_dump、Oracle备份实用程序等。
此外,商业数据库备份工具也是很好的选择,如IBM Spectrum Protect、Symantec Backup Exec等。
无论采用哪种工具,备份和恢复的过程都应该经过测试。
这样可以确保备份的可靠性和恢复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备份和恢复测试,以确保备份和恢复工具的性能。
三、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最佳实践1. 选择正确的备份地点备份必须保存在安全地点。
建议将备份保存在外部硬盘、网络存储设备或云存储中。
不要将备份存放在和数据库服务器相同的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物理破坏。
2. 建立备份计划建立备份计划以确保备份的可靠性和恢复的准确性。
备份计划应该考虑到备份的频率、备份的地点、恢复的速度等因素。
根据企业的数据特点和操作需求,做出适当的安排,以确保备份和恢复的顺畅进行。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fb08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b.png)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1. 定期全量备份: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完整备份,可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2. 差异备份:在全量备份的基础上,只备份发生变化的数据部分,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
3. 事务日志备份:备份数据库的事务日志,可以实现逐渐备份,精准的还原到某一时间点。
4. 复制备份:将数据库复制到其他设备或位置,以防主要数据库损坏或丢失。
5. 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的数据变化,可大幅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成本。
6. 数据库快照:生成数据库的快照,记录数据库在某个时间点的状态,用于快速恢复到该状态。
7. 物理备份:备份数据库的物理文件,包括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可快速恢复数据库的完整性。
8. 逻辑备份:备份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表、索引、视图等,方便跨平台导入导出。
9. 热备份:在数据库运行时进行备份,不停止数据库服务,可实现24/7的备份操作。
10. 冷备份:在数据库停止时备份,可以获得更稳定可靠的备份结果。
11. 数据库镜像:实时将数据库复制到另一个实例,确保备份数据的实时性和高可用性。
12. 数据库导出: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为文本文件,以便迁移或重建数据库。
13. 数据库导入:从导出的文本文件中导入数据到数据库,用于恢复或迁移数据。
14. 增量同步备份:将增量数据同步到备份设备,以实现实时备份和恢复。
15. 压缩备份:对备份文件进行压缩,减小存储空间占用和备份速度。
16. 分布式备份:将备份数据分布保存在多个位置,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7. 数据库迁移:将数据库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需要备份和恢复数据。
18. 数据库克隆:创建数据库的副本,用于测试、开发或灾难恢复。
19. 自动备份计划:设定定时任务,自动执行备份操作,提高备份的可靠性和定期性。
20. 增量还原:在全量备份的基础上,只还原最近的增量备份,减少数据恢复的时间成本。
21. 数据库快速还原:通过快照或镜像技术,实现数据库的快速、即时恢复。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概述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2effc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5.png)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概述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操作,用于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免受硬件故障、人为错误、自然灾害等意外情况的影响。
备份是指将数据库的副本复制到另一个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而恢复是指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将数据库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一、备份概述数据库备份是指将数据库的副本复制到另一个位置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备份可以有多个级别,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
1.完全备份完全备份是指将整个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和对象复制到一个备份位置。
它是最基本的备份类型,可以在数据库没有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完整地还原数据库。
2.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指仅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以来发生更改的数据和对象。
它可以节省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但在进行恢复时,需要逐个恢复完全备份和所有增量备份。
3.差异备份差异备份是指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或差异备份以来的所有更改的数据和对象。
与增量备份不同,差异备份不仅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后的增量更改,还包括所有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的更改。
这样,在恢复时只需要完全备份和最新的差异备份。
备份可以在物理级别或逻辑级别上进行。
物理备份是指将数据库的物理文件(如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复制到备份位置。
逻辑备份是指将数据库中的逻辑数据(如表、视图和存储过程)导出到备份文件中。
二、恢复概述数据库恢复是指在数据库出现故障、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将数据库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恢复是从备份中获取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并将其应用于数据库中。
1.故障恢复故障恢复是指在数据库软件或硬件故障发生后将数据库从备份中还原到故障之前的状态。
这种恢复是非常常见的,并且数据库系统通常提供了工具和机制来自动执行故障恢复。
2.数据丢失恢复数据丢失恢复是指在数据意外丢失或损坏时,从备份中获取数据并将其恢复到数据库中。
这种恢复可能需要将数据库恢复到备份点之后的一些时间。
3.灾难恢复灾难恢复是指在自然灾害、火灾、洪水等情况下,通过将数据库从备份中还原到另一个位置来恢复数据。
如何进行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如何进行数据库备份与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43a27af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8.png)
如何进行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是一个组织和存储数据的系统。
备份和恢复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护数据免受丢失或损坏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步骤和最佳实践。
一、数据库备份1.选择备份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选择适合的备份策略。
通常有完整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类型。
-完整备份:备份整个数据库。
-增量备份:备份上次完整备份后的变化数据。
-差异备份:备份上次完整备份后的所有变化数据。
2.确定备份时间: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库负载,选择合适的备份时间。
一般通过在数据库空闲时进行备份,以减少对业务运行的干扰。
3.选择备份工具:根据数据库类型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
常用的数据库备份工具包括MySQL的mysqldump、PostgreSQL的pg_dump和Oracle的expdp等。
4.执行备份操作:根据选定的备份策略和工具,执行备份操作。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备份整个数据库或者只备份特定的表、视图或数据。
5.备份文件存储:将备份文件存储在可靠的位置,确保备份文件不会丢失或损坏。
可以使用网络存储、磁带备份或云存储等方式。
6.备份文件验证:进行备份文件的验证,确保备份文件没有出现错误或损坏。
可以使用验证工具或命令行选项来验证备份文件的完整性。
二、数据库恢复1.备份文件准备:将备份文件移动到恢复服务器,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2.选择恢复策略:根据备份类型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恢复策略。
常用的恢复策略包括完整恢复、部分恢复和点恢复等。
-完整恢复:将整个数据库恢复到最新的备份点。
-部分恢复:只恢复特定的表、视图或数据。
-点恢复:将数据库恢复到特定的时间点。
3.选择恢复工具:根据数据库类型选择合适的恢复工具。
常用的数据库恢复工具包括MySQL的mysql、PostgreSQL的pg_restore和Oracle的impdp等。
4.执行恢复操作:根据选定的恢复策略和工具,执行恢复操作。
确保在执行恢复操作前,数据库服务已经停止,以免造成数据冲突或损坏。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fc9d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9.png)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1. 数据库备份方法: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比如MySQL的mysqldump 命令、SQL Server的备份与还原工具、Oracle的RMAN等。
2. 备份恢复方法: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带的还原工具进行数据库的恢复操作,还原到备份的状态。
3. 使用备份数据库文件:将数据库文件完整拷贝到另一个地方,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4. 使用数据库复制:通过数据库复制功能实现备份,比如MySQL的主从复制、SQL Server的数据库镜像等。
5. 使用第三方备份工具:如Acronis Backup、Veeam Backup等第三方软件来进行数据库备份。
6. 使用文件系统级别的备份:直接备份数据库所在的文件系统,这种方法需要确保数据库处于非活动状态。
7. 冷备份:在数据库服务未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备份,确保备份文件的完整性。
8. 热备份:在数据库服务正在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备份,能够实现数据库的连续性。
9. 定时自动备份:通过定时任务或其他调度工具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确保备份的及时性。
10. 增量备份:仅备份数据库中发生变化的部分数据,从而减少备份数据的大小和时间。
11. 差异备份:备份数据库自上次完整备份之后发生变化的部分数据,比增量备份更快,但恢复时需要依赖上次的完整备份。
12. 完整备份:备份整个数据库的数据和结构,是最基本的备份方法。
13. 数据库备份到云存储:将数据库备份文件上传至云存储服务,保证备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4. 数据库备份加密:对备份文件进行加密,增加备份文件的安全性。
15. 数据库备份压缩:对备份文件进行压缩,减小备份文件的大小,节省存储空间。
16. 数据库备份验证:对备份文件进行验证,确保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17. 数据库备份日志记录:记录备份的相关信息,如备份时间、备份状态、备份文件位置等,便于管理和追踪备份操作。
18. 数据库备份监控:通过监控系统对数据库备份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备份的正常进行。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法总结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4a6a5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2.png)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法总结数据库备份是一个重要的数据管理任务,它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数据库备份的目的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结构导出并存档,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
恢复数据库则是将备份的数据重新导入,并使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之前的状态。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法,以及其优缺点。
1. 完全备份(Full Backup)完全备份是将整个数据库备份到磁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中,包括所有的表、视图、存储过程等。
这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备份方法,可以快速实施恢复,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但是,完全备份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存储空间,特别是当数据库庞大并且频繁更新时。
2. 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增量备份只备份上次完全备份之后的增量更新数据。
它可以大大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开销。
增量备份记录了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所做的所有更改,当需要恢复数据时,需要依次恢复上次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中的更改。
由于增量备份不能直接提供完整的数据库镜像,恢复过程可能会更复杂一些。
3. 差异备份(Differential Backup)差异备份记录了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的所有更改,并与上次完全备份进行对比,只备份新的或更改的数据。
与增量备份不同的是,差异备份备份的是与上次完全备份的差异,而不是上次备份之后的增量更新。
差异备份在恢复数据时,只需要恢复上次完全备份和最近的差异备份,大大简化了恢复过程。
4. 日志备份(Log Backup)日志备份是备份数据库的事务日志,以确保数据操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日志备份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数据恢复,恢复可以精确到某个时段甚至某个特定事务。
通过定期备份事务日志,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任意时间点之前的状态。
然而,日志备份通常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
总体来说,完全备份适用于小型数据库或需要紧急恢复的情况。
增量备份适用于频繁更新的大型数据库,可以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开销。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e5392b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a.png)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关键的数据管理任务之一。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组织,都需要保护和恢复其重要的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数据破坏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策略,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措施。
一、数据库备份策略1.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是保证数据库数据安全性的基本手段之一。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可以制定不同的备份周期,如每天备份、每周备份或每月备份。
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2. 完全备份与增量备份完全备份是备份整个数据库的一种方式,它包括了所有的数据和表结构。
增量备份则只备份数据库中在上次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之后发生更改的数据。
采用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备份效率和节省存储空间。
3. 多地备份将数据库备份存储在不同地点是降低数据灾难风险的有效方法。
可以选择在云存储服务上备份数据,或者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服务器上进行备份。
这样即使发生硬件故障、自然灾害或数据泄漏等情况,也能够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定期验证备份备份之后,务必进行定期的备份验证,以确保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可以选择随机抽取一些备份文件进行恢复测试,或者使用备份验证工具进行自动验证。
如果备份文件存在问题,应及时修复或重新备份以保证备份的有效性。
二、数据库恢复策略1. 定期测试恢复仅仅备份数据库,而不进行恢复测试是没有意义的。
定期测试恢复可以帮助验证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通过模拟真实的数据恢复过程,可以评估恢复时间、恢复效果以及所需资源的情况,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2. 分级恢复数据库恢复不一定需要恢复整个数据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分级恢复。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可以先恢复关键数据,再逐步进行全面恢复。
这样可以减少恢复过程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
3. 日志恢复数据库事务日志是实现数据恢复的关键。
通过定期备份和存储事务日志,可以在数据损坏或灾难发生时,根据事务日志还原和恢复数据库到最近的一致状态。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法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7c22b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1.png)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法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确保数据库在发生故障或者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恢复。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法,以帮助读者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一、全量备份全量备份是数据库备份中最基础和常见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备份整个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和对象,包括表、索引、存储过程等。
全量备份可以提供最完整的数据库恢复,但其备份和恢复的时间较长,占用的存储空间也较大。
在MySQL数据库中,可以使用mysqldump命令进行全量备份。
例如,执行以下命令可以将整个数据库备份到一个文件中:```mysqldump -u 用户名 -p 密码数据库名 > 备份文件路径.sql```恢复时,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数据库恢复:```mysql -u 用户名 -p 密码数据库名 < 备份文件路径.sql```二、增量备份相对于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只备份发生变化的数据部分。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备份所需的时间和存储空间。
当需要恢复数据库时,需要先使用全量备份进行基础数据的恢复,再使用增量备份进行增量数据的补充。
在Oracle数据库中,可以使用RMAN(Recovery Manager)进行增量备份。
RMAN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可以管理数据库的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日志备份等。
使用RMAN进行增量备份可以提高备份效率并降低存储成本。
三、冷备份与热备份冷备份是在数据库停止服务的情况下进行的备份操作,这样可以保证备份的数据一致性,但会造成数据库的长时间不可用性。
冷备份适用于一些不需要24小时运行的数据库,备份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而热备份是在数据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的备份操作,这样可以保持数据库的可用性,但会影响数据库的性能。
热备份适用于对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四、远程备份为了防止地域灾难或硬件故障导致数据的永久丢失,远程备份成为一种重要的备份方式。
远程备份就是将数据备份到远程地点的存储设备上,确保即使本地数据中心发生灾难,也能够通过远程备份恢复数据。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法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5756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e.png)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法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存储着组织的重要数据与信息。
为了保护这些数据不受灾害、故障或错误操作的影响,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法,以帮助您保护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
1. 数据库完全备份完全备份是最简单且常见的备份方法之一。
它将数据库的所有数据、表、视图和索引都备份到一个或多个文件中。
完全备份可用于恢复整个数据库,并且非常适合用于灾难恢复。
这种备份方法最常见的实现是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的备份工具来创建备份文件。
在进行数据库完全备份之前,您应该先停止所有对数据库的写入操作,并且确保备份过程中没有任何对数据库的活动。
这将确保备份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 增量备份与完全备份不同,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更改的部分数据。
因此,它比完全备份更快且更节省存储空间。
增量备份会记录自上次完全或增量备份之后所做的所有更改,并将这些更改应用到上次备份的副本中。
这样,在恢复时,可以根据最新的完整备份以及逐个应用增量备份来还原数据库到最新状态。
增量备份通常需要有资深的数据库管理员来管理,因为它要求精确地处理备份和恢复的时间戳,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差异备份差异备份是在上次完全备份之后备份所有更改的方法,但与增量备份不同的是,它只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后的更改。
与增量备份不同,差异备份不需要应用整个备份链,而只需要应用最近的完全备份和差异备份即可。
因此,差异备份比增量备份恢复更快一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备份会变得越来越大,并且恢复过程中所需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因此,您可能需要定期进行完全备份,以减少差异备份的大小和恢复时间。
4. 热备份与冷备份热备份是指在数据库正在运行时进行备份。
这是一种实时备份方法,不会中断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
热备份主要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的功能和工具,例如在主服务器上创建一个从服务器,并将热备份转存到从服务器上。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35dd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0.png)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1. 备份方法: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如MySQL的mysqldump命令或SQL Server的Backup Database语句。
描述: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备份工具,可以将数据库的数据和结构导出为一个备份文件,通常以.sql格式保存。
用户可以定期使用这些备份工具进行全量备份或增量备份。
2. 备份方法:使用文件系统级别的数据复制工具进行备份,如使用rsync或Windows 的文件复制功能。
描述:可以通过文件系统级别的复制工具将数据库的文件直接复制到其他存储设备上,实现备份目的。
这种备份方法适用于非常大的数据库,因为它可以减少备份和恢复所需的时间。
3. 备份方法:使用虚拟机快照进行备份。
描述:如果数据库运行在虚拟机上,可以使用虚拟机快照功能来创建数据库的备份。
快照是虚拟机当前状态的拷贝,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还原到该状态。
4. 备份方法:使用存储级别的快照功能进行备份。
描述:一些存储设备提供了快照功能,可以在存储级别对数据库进行备份。
这种备份方法通常能够在不影响数据库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备份,而且可以实现非常快速的恢复。
5. 备份方法:使用第三方备份工具进行备份。
描述:市面上有许多第三方备份工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数据库的备份工具。
这些备份工具通常提供更加灵活和高级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6. 恢复方法: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带的恢复工具进行数据库的还原。
描述: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带的恢复工具可以将备份文件中的数据和结构导入到数据库中,还原成原来的状态。
7. 恢复方法:使用事务日志进行数据库的恢复。
描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事务日志记录了数据库的变更历史,可以利用事务日志进行数据库的恢复,还原到数据库崩溃前的状态。
8. 恢复方法: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点对点恢复工具进行数据库的恢复。
描述:一些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特殊的恢复工具,可以直接从备份文件中进行点对点恢复,即将备份数据直接还原到生产环境中。
数据库备份恢复策略了解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和方案
![数据库备份恢复策略了解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071e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d.png)
数据库备份恢复策略了解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和方案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保证数据安全和持久性的关键措施。
无论是在个人计算机中还是在大型企业的服务器中,数据库备份和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了解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和方案。
一、数据库备份策略1. 完全备份完全备份是指备份整个数据库的过程,这是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备份策略。
通过完全备份,所有的数据和对象都被复制到备份集中。
完全备份通常是在数据库初次创建或者之后的某个时间点进行。
2. 差异备份差异备份是指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的更改部分。
与完全备份相比,差异备份的备份文件较小,备份速度也较快。
然而,恢复过程中需要应用完全备份和所有的差异备份。
3. 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指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的所有更改。
与差异备份相反,增量备份只备份了自上次备份以来的增量变化,而不是整个增量的差异。
增量备份的备份文件也较为小巧,但在恢复时需要应用完全备份和所有的增量备份。
4. 日志备份日志备份是指备份数据库的事务日志。
事务日志记录了对数据库所做的所有修改。
通过备份事务日志,可以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将事务日志应用到备份集中,从而恢复数据库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二、数据库恢复策略1. 完全恢复完全恢复是指将数据库从最新的完全备份中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在完全备份的基础上,应用所有的差异备份和增量备份,最后应用事务日志进行恢复。
2. 差异恢复差异恢复是指将数据库从最新的完全备份中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再应用差异备份至故障发生前的差异状态。
与完全恢复相比,差异恢复的过程较为简单和快速。
3. 增量恢复增量恢复是指将数据库从最新的完全备份中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再应用增量备份至故障发生前的增量状态。
增量恢复的过程相对复杂,但备份文件比较小,节省了存储空间。
4. 日志恢复日志恢复是指根据事务日志来将数据库恢复到指定时间点或者特定事务之前的状态。
通过应用事务日志,可以逐步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准确状态。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法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b53b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2.png)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法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保护和恢复数据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机构,都应该重视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备份和恢复数据库。
一、数据库备份方法数据库备份是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结构存储到一个备份文件中,以便日后需要时可以恢复数据库。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数据库备份方法:1.完全备份(Full Backup)完全备份是指备份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和结构,通常是在数据库创建后第一次备份时进行。
完全备份可以保证备份文件的完整性,但备份的频率较低,占用的存储资源较大。
2.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增量备份是指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和结构,可以与完全备份结合使用。
增量备份的优点是节省存储空间,备份时间短,但恢复时需要先恢复完全备份,再逐个应用增量备份。
3.差异备份(Differential Backup)差异备份是指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和结构,与增量备份类似,但差异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的增量数据。
差异备份的优点是备份速度快,备份文件较小,但恢复时需要先恢复完全备份,再恢复最近的差异备份。
4.镜像备份(Mirror Backup)镜像备份是指直接复制数据库的完整副本到备份设备。
与其他备份方法不同,镜像备份不需要备份软件或备份文件,可以实时恢复数据库。
但由于备份的是完整数据库的副本,占用存储空间较大。
二、数据库恢复方法数据库恢复是指在数据丢失、损坏或意外删除后,通过备份文件将数据和结构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过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库恢复方法:1.完全恢复(Full Recovery)完全恢复是指将数据库的完全备份文件应用到数据库中,以恢复数据库到备份时的状态。
完全恢复适用于数据库发生灾难性故障或严重数据损坏的情况,但需要较长时间,并且在恢复过程中数据库将不可用。
2.增量恢复(Incremental Recovery)增量恢复是指在完全恢复的基础上,逐个应用增量备份文件将数据库恢复到备份时的状态。
数据库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
![数据库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ddefb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e.png)
数据库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数据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保护数据免受硬件故障、人为错误、灾难等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数据库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以及常见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一、数据备份策略数据备份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以进行安全存储和保护的过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备份策略。
1. 完全备份:完全备份是指将整个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和对象都备份到另一个位置。
这种备份方法的优势是恢复速度快,但是备份时间和空间消耗较大。
一般用于数据库初始备份或重要数据的日常备份。
2. 增量备份: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以来新增或更改的数据。
这种备份方法的优势是备份时间和空间消耗较小,但是恢复时间较长。
一般用于日常备份,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
3. 差异备份:差异备份是指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部分。
与增量备份不同的是,差异备份是备份自上次增量备份或差异备份以来的所有变化。
这种备份方法的优势是恢复时间相对较快,但备份时间和空间消耗较大。
4. 日志备份:日志备份是指备份数据库中的事务日志,以便在系统崩溃或故障时进行恢复。
日志备份通常用于增量或差异备份的补充,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恢复。
二、数据恢复策略数据恢复是将备份数据恢复到数据库中的过程,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恢复策略。
1. 完全恢复:完全恢复是将完全备份的数据恢复到数据库中,恢复点是最近的完全备份。
这种恢复方法适用于数据库发生严重故障或数据完全丢失的情况。
2. 部分恢复:部分恢复是将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或差异备份的数据恢复到数据库中。
这种恢复方法适用于数据库部分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
3. 点恢复:点恢复是指通过应用备份和事务日志,将数据库恢复到特定的时间点。
这种恢复方法适用于恢复特定事务或特定时间段内的数据。
4. 逻辑恢复:逻辑恢复是通过应用备份和数据库逻辑备份文件,将数据库恢复到特定的表或数据对象级别。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方法指南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方法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c3f1d7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5.png)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方法指南在现代社会中,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组织,都需要保护其重要的数据免受意外损失和灾难性事件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数据。
一、全量备份全量备份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数据库备份方法。
它将整个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和对象都复制到一个备份文件中。
全量备份具有简单、可靠的优点,但备份文件较大,备份时间较长。
对于小型数据库或数据量较小的用户来说,全量备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在全量备份的基础上进行的备份方法。
它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和对象。
增量备份可以减少备份文件的大小和备份时间,但在恢复时需要依次应用每个增量备份和全量备份。
对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量较大的用户来说,增量备份是一种高效的备份方法。
三、差异备份差异备份是在全量备份的基础上进行的备份方法。
它备份自上次全量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和对象,而不是自上次备份以来的所有变化。
差异备份相对于增量备份来说,恢复时只需要应用最近的一次差异备份和全量备份,可以减少恢复时间。
但差异备份的备份文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需要定期清理。
四、冷备份和热备份冷备份是在数据库处于离线状态下进行的备份方法。
它要求停止数据库的运行,将数据库文件复制到备份位置。
冷备份适用于小型数据库或数据量较小的用户,备份过程相对简单。
但冷备份需要停机时间,对于大型数据库或对数据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来说,可能不太适用。
热备份是在数据库处于在线状态下进行的备份方法。
它可以在数据库运行的同时备份数据和对象,不需要停机时间。
热备份适用于大型数据库或对数据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但备份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高性能的硬件设备。
五、云备份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将数据库备份存储在云平台上。
云备份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的优点,用户无需购买和维护昂贵的硬件设备。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c61a3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7.png)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法:
备份方法:
1. 完全备份:备份整个数据库,包括所有数据和配置。
这种备份方式较为简单,但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
2. 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完全或增量备份以来所更改的数据。
这种备份方式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小,但恢复数据时需要结合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进行。
3. 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所更改的数据。
这种备份方式介于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之间,既考虑了存储空间,也便于数据恢复。
恢复方法:
1. 直接恢复:将备份的数据直接还原到数据库中。
这种方法需要确保数据库的状态与备份时一致,否则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2. 镜像恢复:通过将数据库文件复制到另一台机器上,然后在新机器上启动数据库实例来实现恢复。
这种方法需要确保新机器的硬件配置与原机器一致。
3. 时间点恢复:将数据库恢复到某个特定时间点的状态。
这种方法需要事先建立时间点,并确保在该时间点之前的所有数据都已备份。
4. 事务日志恢复:利用事务日志来恢复数据库。
通过重放事务日志,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崩溃前的状态。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法,具体使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还需要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测试恢复流程。
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法
![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b8ae1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9.png)
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库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
然而,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随时可能遭遇各种因素导致的损坏或丢失,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有效地备份和恢复数据。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法。
一、数据备份方法1.全量备份:全量备份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备份方式。
它将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一次性备份到指定的备份介质中。
全量备份消耗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备份数据量较大,但恢复数据时速度较快。
2.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根据前一次备份后的变动情况,只备份变动部分的数据。
增量备份方式相对于全量备份来说,备份时间更短,占用的存储空间也相对较小。
但是,恢复数据时需要先恢复全量备份再应用增量备份,恢复过程相对较慢。
3.差异备份:差异备份相当于记录自上次全量备份以来发生的所有变化。
与增量备份相比,差异备份能够将全量备份与差异备份结合,在数据恢复时只需要应用完整的全量备份和最近的差异备份即可,恢复效率更高。
4.定期备份:数据库中的数据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
与全量备份相比,定期备份能够频繁地备份最新的数据更新,减小数据丢失或数据损坏的风险。
定期备份可以设置为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企业的需求来确定备份频率。
5.在线备份:在线备份允许数据库在运行的同时备份数据,无需停机。
通过运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在线备份可以将数据从主数据库复制到备份服务器,以实现实时备份数据的目的。
在线备份方式可以高效地进行数据备份,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
二、数据恢复方法1.全量恢复:全量恢复是指将完整的全量备份数据恢复到数据库中。
全量恢复适用于数据库崩溃、硬盘故障等情况下的数据恢复。
在进行全量恢复时,需要先停止数据库服务,将备份数据拷贝到指定位置,然后启动数据库服务,并应用日志文件来保持数据的最新性。
2.增量恢复:增量恢复是指先恢复全量备份,再应用增量备份中的变动部分数据。
增量恢复适用于部分数据丢失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数据库的连续性。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操作手册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65aa36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9.png)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操作手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维护中至关重要的任务。
通过备份数据库,可以保护数据免受硬件故障、人为错误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而数据库恢复则可以帮助我们在数据库出现问题时快速恢复数据并使其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操作手册,以帮助用户正确进行操作。
1. 数据库备份1.1 完整备份:完整备份是将整个数据库备份到磁盘或其他存储介质的过程。
完成完整备份的步骤如下:1) 登录数据库管理系统;2) 选择需要备份的数据库;3) 创建备份文件夹,并设定备份文件的命名规则;4) 执行备份命令,并将备份文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
1.2 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备份仅包含自上次最新完整备份以来所做更改的部分数据和日志的过程。
执行增量备份的步骤如下:1) 登录数据库管理系统;2) 选择需要备份的数据库;3) 检查上次完整备份的时间;4) 创建备份文件夹,并设定备份文件的命名规则;5) 执行增量备份命令,并将备份文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
2. 数据库恢复2.1 完整恢复:完整恢复是将整个数据库从备份中还原的过程。
进行完整恢复的步骤如下:1) 登录数据库管理系统;2) 确保数据库处于停止状态;3) 将需要进行恢复的备份文件复制到指定文件夹;4) 执行备份恢复命令,并指定备份文件的路径;5) 等待恢复过程完成;6) 启动数据库,验证数据是否完全恢复。
2.2 部分恢复:部分恢复是将某个表或多个表的数据从备份中恢复的过程。
部分恢复的步骤如下:1) 登录数据库管理系统;2) 确保数据库处于停止状态;3) 将需要进行恢复的备份文件复制到指定文件夹;4) 执行备份恢复命令,并指定备份文件的路径和需要恢复的表名;5) 等待恢复过程完成;6) 启动数据库,验证数据是否部分恢复。
3. 备份和恢复注意事项3.1 定期备份:为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建议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备份频率,并制定备份计划。
3.2 存储介质:备份数据时,应选择可靠的存储介质,例如磁盘、网络存储或云存储等。
数据库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
![数据库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0018c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3.png)
数据库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数据是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数据库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是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面对误删除、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情况时,恢复数据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常见的备份与恢复方案,并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一、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数据备份是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复制到另外一个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
数据损失可能导致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恢复的损失。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库,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同时保障企业的持续运营。
二、常见的备份与恢复方案1. 完全备份完全备份是将整个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和对象都备份到一个位置。
这是最简单的备份方案,恢复时只需要将备份文件拷贝回原来的位置即可。
然而,完全备份的缺点也很明显,备份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且备份时间相对较长。
2. 增量备份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
这样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并减少对系统资源的消耗。
但是,在恢复数据时需要依次递归应用每个增量备份,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3. 差异备份差异备份与增量备份类似,但它是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的差异部分。
恢复数据时,只需要应用最近的一次差异备份和完全备份即可。
相比增量备份,恢复时间更短,但备份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相对较大。
4. 日志备份与恢复日志备份与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不同,它备份的是数据库的事务日志,而非数据本身。
通过日志备份,可以实现基于时间点恢复和故障恢复。
日志备份可以与其他备份方案结合使用,以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
三、备份策略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备份策略取决于诸多因素,如数据量、恢复时间要求、存储成本等。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完全备份适用于数据量较小、恢复时间要求较短的场景;2. 增量备份适用于数据量较大、存储空间有限,且对恢复时间要求适中的场景;3. 差异备份适用于数据量较大、可用存储空间充足,但对恢复时间要求较短的场景;4. 日志备份与完全备份、增量备份或差异备份结合使用,以提供更灵活的数据恢复方案。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法详解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29635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0.png)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法详解【第一章:数据库备份概述】数据库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数据库管理领域中,备份是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结构复制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备份的目的是在出现故障或意外情况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本章将详细介绍数据库备份的概念、原理以及常见方法。
【第二章:全备份】全备份是最简单并且最常用的备份方法之一,即将整个数据库完整地复制到一个备份文件中。
全备份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同时也是其他备份方法的基础。
全备份的优点是恢复速度快,缺点则是占用存储空间较大。
【第三章:增量备份】为了节省存储空间以及加快备份过程,增量备份应运而生。
增量备份是指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有变化的数据部分。
增量备份可以减少备份时需要的存储空间,并且备份速度也相对较快。
但是增量备份的恢复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依次应用多个备份。
【第四章:差异备份】差异备份是介于全备份和增量备份之间的一种备份方法。
差异备份是在全备份的基础上备份自上次全备份后有变化的数据部分,不同于增量备份,差异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全备份以来的差异部分。
差异备份可以减少备份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并且比增量备份恢复速度更快。
【第五章:在线备份和离线备份】根据备份过程中是否中断对数据库访问,备份可以分为在线备份和离线备份两种方式。
在线备份是指在数据库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备份,不会中断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离线备份则需要暂停数据库的运行,备份过程中数据库无法被访问。
在线备份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的场景,而离线备份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低的场景。
【第六章: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根据备份的粒度和方式,备份可以分为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两种。
物理备份是直接备份数据库文件和块设备,复制的是数据库内部组织和存储的物理结构。
逻辑备份则是通过导出数据库中的逻辑数据,并在需要恢复时重新导入恢复数据。
物理备份速度快,但恢复时需要还原整个数据库;逻辑备份相对耗时,但恢复时可以选择性地恢复指定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yright © CUI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 数据备份和恢复几乎是任何计算机系统中绝对必需
的组成部分,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 数据库备份概述 • 脱机(冷)备份、联机(热)备份 • 使用Oracle企业管理器备份数据 • 数据库恢复概述 • 用SQL命令手工进行数据库恢复操作 • 使用Oracle企业管理器恢复数据
件、联机日志文件所在磁盘相分离。这样就能保证 数据库文件所在的磁盘损坏时不会影响到备份的数 据文件和日志文件。
1-8
• (2)选择数据库的备份模式:强烈建议采用存档 模式 • 在存档模式下,全部日志文件都进行了完整的保存。若
数据库文件出现损失,就可以从备份中还原数据文件和 控制文件,对其实施日志文件中记录的任何变化,这样 就把数据库完全恢复到错误发生前的情况。大部分的 Oracle产品数据库都是运行在存档模式下。
• 全部数据文件 • 归档日志文件 • 通过多路复用或系统镜像生成的联机日志文件副本 • 通过多路复用或系统镜像生成的控制文件副本 • 各种参数配置文件,包括数据库启动参数文件、网
络配置文件、数据库口令文件等。
1-4
• 10.1.4 数据库的备份模式 • 数据库可以运行在两种备份模式下:存档模式和非
行的情况下进行的数据库备份。这种备份可以是数 据库的部分备份,既备份数据库的某个表空间或某 个数据文件,也可备份控制文件。
• 在实际运用中大致有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在主机
系统开辟一块非工作运行空间,专门存放备份数据 ,即分区备份;另一种方式是将数据备份到另一个 子系统中,通过主机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传输来实 现备份,这同样具有速度快和调用方便的特点。
• (4)打开数据库。
1-15
• 10.3.4 联机备份的特点 • 联机备份的优点与不足
• 10.4 使用企业管理器的备份管理进行备份操作
上运行的所有第三方软件,以及以正常方式关闭数 据库。
• (2)备份整个数据库到一个地点。 • (3)重新启动数据库。以正常方式进入Oracle • 一个在SQL*Plus环境中做脱机备份的一个例子。
1-11
• 10.2.3 脱机备份的特点 • 脱机备份具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
• 10.3 联机(热)备份 • 10.3.1 联机备份的概述 • 联机备份也叫热备份,是在数据库系统正常运
• 还可以通过手工SQL命令来检查数据库的备份模式
,其命令为:ARCHIVE LOG LIST;如图10.2
• 图10.2
1-7
• 10.1.5 制订备份策略 • 在进行数据库备份前,结合自身数据库的特点制定
一个切实可行的备份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需 要考虑的一些要点。
• (1)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黄金定律” • 用于备份的磁盘一定要和数据库数据文件、控制文
• (4)启动例程,登录数据库,但不打开数据库。 • (5)将数据库切换到存档模式并打开之
1-13
• 10.3.3 联机备份的操作
• 1 备份控制文件
• 2 备份部分或全部表空间
• 3 归档当前的联机日志文件
• 4 备份归档日志文件
•
(1)以管理员的权限连接所要备份的数据库
•
(2)备份控制文件
•
(3)备份一些表空间
1-2
• 10.1 数据库备份概述
• 10.1.1 数据库备份的种类
•
物理备份
•
逻辑备份
• 10.1.2 造成数据库损失并需要恢复的各种问题
•
实例崩溃
•
介质损失
•
异常突发灾难
1-3
• 10.1.3 数据库备份的内容 • 备份一个Oracle数据库,就是将组成数据库的文件
复制到一个备份存储介质中。一个数据库的完整备 份包括下列文件:
存档模式。
• 非存档模式下,数据库不对联机日志文件进行归档
。控制文件指示写满的日志文件组无须归档。这样 ,在日志书写进程切换到原来写满的日志文件时, 就会覆盖其中所有的记录。非存档模式仅能使数据 库从实例崩溃中恢复,而对介质损失无能为力。
• 存档模式又叫介质可恢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数
据库必须对联机日志文件进行归档。控制文件要求 日志书写进程不得使用未被归档的已写满的联机日 志文件。这样就保留了完整的日志文件记录,确保 了可以恢复所有的已提交的事务。
1-9
• (3)有计划地、经常地进行数据库备份
• 根据数据库变化的频率制定备份的频率。若数据库
经常进行改动,则应频繁地进行备份;反之,若数
据库是只读的或很少改动,则可降低备份频率。
• (4)在数据库进行结构性改动的前后进行数据库
•
备份
• (5)避免对联机日志文件进行备份。
• 操作人员可能无意中恢复了备份的联机日志文件,
而对数据库造成巨大损失。保护联机日志文件免于
介质故障的最好办法是对其进行多路复制。
1-10
• 10.2 脱机备份 • 10.2.1 脱机备份概述 • 在数据库已正常、完全地关闭时,操作员进行的数
据库备份称为脱机备份或冷备份。
• 10.2.2 脱机备份的操作 • (1)正常关闭要备份的数据库,包括关闭Oracle
1-5
• 查看一个数据库出于何种备份模式,可以通过企业
管理器的例程管理,连接想要查询模式的数据库。 登录后,双击树状目录例程管理,然后单击图标
• [配置],如图10.1所示
• 图10.1
1-6
• 从图10.1可以看出,数据库NORMDATA处于
NOARCHIVELOG备份模式下,即非存档模式下.
1-12
• 10.3.2 使数据库运行在存档模式 • 设置步骤如下: • (1)关闭数据库 • (2)备份数据库 • (3)编辑数据库启动参数文件init.ora,修改参数
LOG_ARCHIVE_START=TRUE,使归档进程自 动执行归档操作,修改LOG_ARCHIVE_DEST_n 参数设置归档目录地点。
•
(4)归档当前的联机日志文件
•
(5)备份归档日志文件
1-14
•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也会碰到一些联备份失败的情
况,比如在备份时突然机器断电。在这种情况下,
通常可以:
• (1)强行关闭数据库。
• (2)启动例程,登录数据库,但不打开数据库。
• (3)将备份失败的数据文件file1设为END
•
BACKUP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