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
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
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篇一: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1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为适应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切实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残疾人都得到康复与服务,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进一步推动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就近就地的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能力,逐步建立“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密切联系残疾人,切实为残疾人服务,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二、目标和任务1、认真做好残疾预防工作,采取措施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建设。
2、组织开展残疾儿童调查及救助工作。
3、组织好“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康复知识。
4、采取多种形式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
5、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发放、介绍、推荐残疾人用品用具。
三、工作方式1、社区康复主要以镇康复指导站、社区康复服务站为主,根据需要实行家庭康复;2、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重点,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方式;3、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实现资源共享、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四、主要措施1、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积极宣传和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凝聚、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创建合力,使残疾人康复工作创出特色,使残疾人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爱耳日”、“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采用标语、墙报、上门发放资料、定期或不定期的为社区内残疾人及亲属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义,普及康复知识和残疾预防知识,增强残疾人康复与自我康复的信心,提高全民的康复意识。
2、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组织网络。
设立残疾人康复室,开展为残疾人建档立卡、康复治疗、咨询指导等康复服务。
残疾人的社 会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的社会康复服务内容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社会康复服务旨在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融入社会。
以下将详细介绍残疾人社会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医疗康复服务医疗康复是残疾人康复的基础,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训练等。
对于残疾儿童,早期的医疗干预至关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残疾程度,提高康复效果。
对于成年残疾人,及时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改善身体功能。
1、康复评定通过专业的评估手段,对残疾人的身体功能、残疾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2、物理治疗利用物理因子如电疗、光疗、热疗等,帮助残疾人缓解疼痛、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3、作业治疗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4、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的残疾人,进行发音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等。
5、康复辅具适配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如轮椅、拐杖、假肢等,提高他们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育康复服务教育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1、特殊教育为残疾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培养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2、融合教育推动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促进他们与正常儿童的交流和融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职业教育针对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创造条件。
4、远程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无法到校接受教育的残疾人提供远程教育服务,拓宽教育渠道。
三、职业康复服务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是社会康复的重要目标之一。
1、职业评估对残疾人的职业能力、兴趣爱好进行评估,了解其适合从事的职业类型。
2、职业培训根据评估结果,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如计算机操作、手工制作、烹饪等。
3、就业指导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培训等,帮助残疾人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的操作指南与要点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的操作指南与要点残疾人康复服务对于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融合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康复服务的有效开展,民政部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指南与要点,旨在辅助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康复服务工作。
本文将介绍这些指南与要点,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
一、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工作人员应针对每个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这包括评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设定康复目标,并选择相应的康复方式和方法。
康复计划应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心理需求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康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提供专业康复技术指导民政部鼓励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康复技术水平。
工作人员应熟悉常见的康复技术,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康复等,并能够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和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技术。
此外,工作人员还应及时了解康复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成果,以提供最优质的康复服务。
三、关注心理需求除了身体上的康复需求外,残疾人的心理需求同样重要。
工作人员应关注残疾人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他们应倾听残疾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并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内心的力量,以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四、加强康复服务的社会支持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人员应积极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加强社会支持。
这包括与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社区组织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同时,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宣传康复知识,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康复服务环境。
五、加强康复服务的监督与评估为了提高康复服务的有效性和质量,民政部鼓励各级相关部门加强对康复服务的监督与评估。
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监督评估工作,接受外部专家的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康复服务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通过有效的监督与评估,可以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水平,为残疾人的康复增添动力。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1、康复评估和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1.1 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情绪状态等方面的评估。
1.2 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确定康复目标和相应的康复方案。
1.3 监测和更新康复计划,根据康复进展调整康复方案。
2、运动疗法2.1 设计和实施适当的运动计划,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2.2 使用各种运动器械和设备,如治疗带、球和杠铃等,进行恢复训练。
2.3 提供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康复训练。
3、言语和语言康复3.1 进行言语和语言方面的评估,包括听力测试和语言理解能力测试等。
3.2 开展言语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语音流畅性、说话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3.3 提供辅助沟通工具和技巧,帮助患者通过非口头方式进行交流。
4、肢体康复4.1 进行肢体功能评估,包括手部功能、步行能力、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4.2 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强化、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
4.3 提供辅助器具和适应性设备,如矫具、义肢和助行器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肢体功能。
5、认知康复5.1 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5.2 提供认知训练,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等。
5.3 教授认知策略和技巧,帮助患者克服认知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6、心理支持和心理康复6.1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和情绪问题。
6.2 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包括情绪管理、自我调适和应对技巧的训练等。
6.3 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和康复心理教育,提供康复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附件:附件1:康复评估表格附件3:康复训练器械和设备清单附件4:言语和语言康复材料示例附件5:肢体康复辅助器具和适应性设备目录附件6:认知康复训练练习册样本附件7:心理支持和康复心理教育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残疾人保障法》:指中国境内的残疾人保障法律法规。
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通用12篇)
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通用12篇)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篇1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实干兴南,以“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宗旨,坚持抓重点,带全面的方针,以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做好残疾人工作。
一、重点工作(一)保质保量完成20__年1月1日零时开始的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
(二)落实__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新建项目,争取在年内完成施工建设。
(三)重点打造1—2个综合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为残疾人的培训、就业等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二、常规各项业务工作(一)康复工作。
一是为适应残疾人日益增加的康复需求,充分利用扩建后的设备设施,做好残疾人机构康复工作。
二是巩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成果,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既建康复中心、站、室作用,逐步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相应的康复服务。
进一步扩大康复面,逐步形成人人享有康复。
继续做好残疾筛查、康复治疗服务、康复训练、康复知识普及和转介服务等基础性工作。
三是继续做好常规的康复工作,完成上级残联分配的各项康复工作任务。
四是做好残疾人用品用具配发补助和供应服务工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便利。
(二)就业培训工作。
一是重点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全省联网审核,使征收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二是稳定做好目前就业工作的方式方法,继续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突出亮点,安排残疾人就业,大力推进残疾人多渠道就业。
、三是加强对各类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完善6个培训基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积极鼓励残疾人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
(三)扶贫工作。
以建立残疾人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为重点,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逐步完善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康复医疗等专项扶贫措施,确保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我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有哪些方面
我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有哪些方面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
而康复工作对于残疾人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残疾人减轻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社会参与度,提升生活质量。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医疗康复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基础。
通过各种医疗手段和方法,帮助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
例如,对于肢体残疾的人士,提供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帮助他们恢复或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针对视力残疾者,进行眼科手术、低视力康复训练以及提供助视器具等。
听力残疾者可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助听器适配等服务,并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康复辅具的适配也是关键的一环。
根据残疾人的个体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如轮椅、拐杖、假肢、矫形器等。
这些辅具不仅能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行动和生活,还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同时,不断提升康复辅具的研发和生产水平,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教育康复在残疾人康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根据他们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技能。
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的开展,为残疾儿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还注重培养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就业打下基础。
职业康复旨在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融入社会。
通过职业评估,了解残疾人的职业能力和兴趣,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如手工制作、计算机操作、按摩等,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
心理康复同样不容忽视。
残疾人在面对身体残疾的同时,往往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024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工作总结
2024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工作总结一、背景____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节点。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____年的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发展,全面提高残疾人的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标____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全国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
三、工作重点1. 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康复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康复服务网络的覆盖率和质量。
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确保其全面、连续、高效、多元化。
加强对康复机构的监管,提高康复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2.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鼓励和支持医疗、科研机构等开展残疾人康复技术研究和创新工作。
提高康复辅助器具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推广,满足残疾人康复的具体需求。
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高康复工作的效能和效果。
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康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对康复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加强康复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康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4.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和康复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
加强康复服务的监管和评估,提高康复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 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大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开展面向公众的康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残疾人康复的理解和认知。
加强对残疾人和其家属的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康复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工作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专项资金。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2024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2024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2024年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一、背景残疾人康复工作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领域,旨在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融入社会。
面对众多社区残疾人的需求,我们制定2024年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旨在全面提升社区康复服务水平,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二、工作目标1. 提升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确保每个残疾人都能得到相应的康复服务。
2. 提高残疾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
3. 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4. 建立多元化的康复服务模式,满足残疾人的不同需求。
三、具体措施1. 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建设(1)提升社区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能力,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合适的辅助器具,如轮椅、助听器等。
(2)改善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硬件设施,提供更加便利的康复环境,包括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康复器材的更新等。
2. 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1)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信息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查询、预约等便利服务。
(2)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的合作,形成康复服务网络,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3. 提升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员的专业能力(1)组织定期的培训,提供先进的康复知识和技术,提高康复人员的专业能力。
(2)加强康复人员的沟通和心理辅导技巧培训,提高他们与残疾人的沟通能力和服务质量。
4. 拓宽康复服务内容和形式(1)开展康复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其自理能力。
(2)开展社交活动,促进残疾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5. 加强宣传,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1)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政策和项目,提高残疾人和社会公众对康复服务的知晓度。
(2)加强对残疾人的培训和宣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服务,发挥自己的潜力。
四、工作保障1. 加大对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安排
2024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安排一、前言残疾人康复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而开展的综合性工作。
2024年,我们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和机会。
本次计划安排主要包括康复机构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社会融合和科技创新等四个方面。
二、康复机构建设1. 增设康复机构: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新增一些康复机构,提高康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2. 完善康复机构设施:加大对已有康复机构的改造和维护力度,提升康复设施的专业水平和舒适度。
3. 引进先进康复技术和设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康复技术和设备,提高康复效果和康复工作的科学性。
三、专业人才培养1. 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招聘、培训、考核等方式,加大对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2. 培养医疗康复联动人才: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培训班等方式,培养医疗和康复专业人才的联动能力,提高康复服务的整体效果。
3. 鼓励创新研究:支持康复专业人才开展创新研究,提升康复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社会融合1. 加强康复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大对残疾人康复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关注度和理解度。
2.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推动各类公共场所和交通设施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3. 加大就业和创业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通过培训和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残疾人实现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
五、科技创新1. 推动康复技术创新:支持康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推动康复工作的科技进步和革新。
2. 发展远程康复服务:利用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开展远程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康复咨询和服务。
3. 强化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建设康复数据平台,加强对康复服务数据的管理和分析,为康复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六、总结2024年,我们将以康复机构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社会融合和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范文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范文一、重点工作(一)全面完成“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并进行检查督导。
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各项康复配套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适时组织对各地进行“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检查督导,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发现、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完成各项康复工作任务,为“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奠定基础。
(二)组织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
组织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开展调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体思路,确定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和经费规模,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配套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
(三)加强康复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
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
加强与卫生部、 __法制办公室等部委的沟通协调,继续做好条例的调研、资料收集、课题研究、条文修改和上报等各项工作,努力在残疾人康复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
同时,结合国家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及各省落实中央7号文件实施意见,加强残疾人医疗及康复保障制度建设,积极将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内容纳入其中,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四)做好康复人才培养工作。
按照多途径、多形式培养;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的基本原则,继续组织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如期完成年度各项任务,重点完成社区康复协调员10万名以上的培训任务。
认真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及实施细则要求。
着力推动康复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课堂、进医院、进社区。
积极申报康复咨询师、辅助器具适配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师等职种。
做好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全面实施培训学分管理和社区康复协调员持证上岗。
筹备并召开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届全国 __暨学术会议。
(五)推进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与卫生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制定并完善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康复机构准入办法和康复机构管理办法。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及形式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及形式残疾人康复服务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融入社会。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一、康复服务内容1. 减轻症状和疼痛: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首要目标是减轻症状和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康复专业人员通过理疗、物理疗法和心理疏导等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2. 恢复功能:康复服务还致力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帮助他们克服残疾带来的各种障碍。
康复专业人员通过康复训练、治疗和使用辅助装置,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行走能力等。
3. 促进心理健康:残疾人康复服务还注重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和群体活动等形式的康复服务有助于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
4. 提供辅助设施:康复服务还包括提供适合残疾人生活和工作的辅助设施。
例如,装配电梯、无障碍通道和辅助工具等,这些设施能够方便患者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康复服务形式1. 专业康复机构:残疾人康复服务往往由专业的康复机构提供。
这些机构配备有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同时,专业机构还能够提供先进的康复设备和诊疗技术,确保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2. 社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中心是康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位于社区内,为残疾人提供就近的康复服务。
社区康复中心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等活动,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能力和工作技能。
3. 家庭护理:对于重度残疾人来说,家庭护理是不可或缺的康复服务形式。
家庭护理人员定期上门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包括生活照料、药物管理和康复训练等。
这种形式的服务能够让患者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全面的照顾和关爱。
4. 康复辅助组织:此外,康复辅助组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组织通过组织康复讲座、提供康复咨询和建立康复社交网络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范文(三篇)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范文一、引言本文旨在阐述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并通过以下方面来呈现:1)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性;2)残疾人康复职责的定义和要求;3)残疾人康复工作制度的相关要点。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性残疾人康复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它旨在帮助残疾人实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性:1)促进残疾人自身发展残疾人康复工作通过提供合理的康复服务和资源,帮助残疾人恢复、改善和增强他们的功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残疾人的自身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2)促进社会融合和参与残疾人康复工作还致力于帮助残疾人重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生活质量。
通过提供适当的康复服务和资源,帮助残疾人克服身体和心理的限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促进残疾人在教育、就业和社交活动中的参与和发展。
3)促进社会公平和平等残疾人康复工作涉及到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和提供平等的康复机会。
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促进残疾人在康复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生存能力。
三、残疾人康复职责的定义和要求残疾人康复职责是指残疾人康复工作者在康复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和责任。
下面是残疾人康复职责的定义和要求:1)评估与制定康复计划康复工作者应对残疾人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功能能力、心理状况等方面的评估,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目标。
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方案和康复时间表,并与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和讨论。
2)提供康复服务和指导康复工作者应提供适当的康复服务,包括康复训练、体力锻炼、功能恢复、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通过指导和辅导,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
3)开展康复教育和培训康复工作者应开展相关康复教育和培训活动,向残疾人及其家属普及康复知识、技能和方法。
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201x年是全面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
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X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和以《XX县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发展纲要》为依据,为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网络,积极推动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基础性服务工作,加强康复救助力度,确保完成年度各项康复工作任务。
二、重点工作(一)全面实施社区康复工作。
探索建立残疾儿童随报制度,切实做好残疾儿童康复需求调查及转介服务。
(二)大力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和机构康复工作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
(三)继续做好重度肢残人居家康复服务和残疾人家庭住宅无障碍改造工作。
(四)开展“十二五”康复工作末期检查。
三、工作要点(一)社区康复。
1、全面、扎实推进社区康复工作。
切实加强基层康复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康复技术指导员、协调员等)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社区康复业务水平。
着重做好康复需求调查、康复需求转介、康复服务咨询、筛查、建档、康复救助等基础性服务工作。
2、依托当前在罗阳、福田、公庄、石坝等镇建立的.社区康园机构为社区精神病康复者和智力残疾人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计划今年在两镇新建立社区康园机构,增加覆盖面。
3、扎实推进残疾人居家康复和家庭住宅无障碍改造工作,今年在石湾、园洲镇开展居家康复服务和在罗阳、泰美、观音阁、麻陂镇开展家庭住宅无障碍改造工作。
(二)视力残疾康复。
1、巩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创建成果,建立建全白内障复明长效工作机制。
2、依托XX县人民医院设立的低视力患者康复指导中心,为低视力患者提供助视器验配镜、矫正和康复训练。
做好在校低视力学生的助视器验配和训练工作。
3、计划今年11月份举办一期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班。
4、举办“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防盲治盲知识。
2024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工作要点
2024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工作要点一、康复救助目标1.确立明确的康复救助目标,确保85%以上的残疾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
2.通过不断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和提高康复服务质量,提高残疾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能力。
二、完善康复服务体系1.建立健全的康复服务网络,覆盖城乡,确保残疾儿童能够就近获得康复服务。
2.加强康复机构建设,提高康复机构的设施和设备水平,满足不同类型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
3.加强跨部门协作,整合各类康复资源,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康复服务格局。
三、提高康复服务质量1.制定和完善康复服务标准和质量监测机制,确保残疾儿童获得专业、规范的康复服务。
2.推广先进的康复技术和方法,提高康复服务的技术含量和效果。
3.加强康复服务的督导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加强康复人才培训1.加大对康复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康复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康复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康复人员的知识和技能。
3.鼓励康复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提升康复行业的整体水平。
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1.增加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资金投入,确保康复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2.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获得康复服务。
3.加强对康复服务的资金监管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六、强化社会参与和支持1.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
3.营造关爱残疾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对残疾儿童的认同和支持。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的操作指南与要点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的操作指南与要点残疾人康复服务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民政部工作人员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保障服务质量和效果,以下是民政部工作人员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的操作指南与要点。
一、确保服务的平等性和普及性1. 尊重残疾人的个人意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服务计划,根据残疾人的情况和意愿,提供针对性的康复项目和服务内容。
2. 提供平等、公正、无障碍的服务环境,包括建设无障碍设施、提供辅助器具和辅助技术,并进行信息可及性改造,保障残疾人的平等使用权。
3. 积极推广普惠性残疾人康复服务,确保服务能够普及到每一个需要的残疾人群体,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残疾人。
二、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团队建设1. 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康复知识和专业技能,认真学习国家、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熟悉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最新理论和实践。
2. 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推动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团队合作,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综合效能。
3. 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研讨会,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康复服务的科技含量和先进性。
三、注重社会融合和个人发展1. 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加强社会支持和协助,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主能力,改善社会融合度。
2. 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残疾人实现自给自足,促进他们的自我价值和人格发展。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共建多元化的康复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四、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1. 建立健全康复服务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康复机构和服务项目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2. 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康复服务的规范性和可比性,便于评估和对比不同服务机构的综合实力。
3. 定期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和效果评估,及时了解服务问题和需求变化,进行改进和优化。
总之,民政部工作人员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应始终以残疾人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倡导平等、普及、专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残疾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康复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融入社会。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支持:制定和完善残疾人康复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职责和权益保障,加强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康复服务的场所和设备,以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
3.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康复人才,提高其专业水平,加强对康复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4.康复辅助器具供应:完善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的供应体系,确保残疾人获取适当的康复辅助器具,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5.社会参与和支持:加强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支持和参与,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注,打破残疾人康复的壁垒,提高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发展。
6.康复评估和个性化康复方案:建立健全的康复评估体系,为残疾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根据其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康复服务和支持。
7.宣传教育和意识提升:加强对残疾人康复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残疾人康复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全社会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总之,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是通过法律法规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辅助器具供应,社会参与和支持,评估和个性化康复方案,宣传教育和意识提升等方面来促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2024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2篇)
2024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2024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深入推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工作重点及落实情况1.加强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康复机构和服务中心的设施设备,提升康复服务的规模和水平。
全年共新建标准化康复中心5个,改造和扩建康复机构10个,新增特殊服务设施3个。
通过建设和改造,有效增加了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容量,提高了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2.促进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进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高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水平。
全市累计签约康复医疗机构30家,开展远程会诊1000余次,培训医务人员近千人次。
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训,不仅提高了康复医疗机构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还提升了医务人员对康复患者的意识和能力。
3.推进康复辅助器具配套服务加大对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的配套服务力度,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的标准化生产和供应。
全市共发放康复辅助器具30万件,覆盖残疾人群体90%以上。
在去年基础上,新增辅助器具服务点5个,在县乡村庄建设辅助器具服务站20个,进一步方便残疾人群体获取康复辅助器具,满足其康复需求。
4.推广康复辅助技术和服务加强对残疾人康复辅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和推广,提升残疾人群体的康复效果。
全年举办康复辅助技术研讨会3次,组织康复辅助技术展览1次,培训康复辅助技术人员500人次。
通过持续的技术交流和培训,全市康复辅助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辅助服务。
三、工作亮点1.建立了全市残疾人康复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全市残疾人康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全程跟踪和管理。
该系统能够实时统计、分析和评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进展和效果,为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推进了残疾人体育康复项目的开展通过拓展残疾人体育康复项目,激发残疾人群体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
2024年残联康复科工作要点
2024年残联康复科工作要点一、前言康复科是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全面、专业的康复服务。
本文将介绍2024年残联康复科的工作要点,以推动康复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点1.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确保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康复服务。
康复计划应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方法、康复时间安排和康复效果评估等内容。
2.开展康复训练针对不同残疾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等。
同时,注重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提高生活质量。
3.培训康复人才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康复人员的专业水平。
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康复人才,为残疾人提供更优质的康复服务。
4.促进社区康复将康复服务延伸至社区,方便残疾人就近接受康复训练。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共同开展康复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支持。
5.完善康复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康复设施,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配置先进的康复设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6.评估康复效果定期对残疾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和方法。
通过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7.推动科研发展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残疾人康复领域的科研工作。
不断探索新的康复技术和方法,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8.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同时,加强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康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康复意识和能力。
9.建立合作机制与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
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康复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2024年残联康复科的工作要点包括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培训高素质的康复人才、促进社区康复、完善康复设施、评估康复效果、推动科研发展、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建立合作机制等九个方面。
2023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工作总结
2023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残疾人权益的关注,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在2023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康复设施改造、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
一、政策支持1.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残疾人康复政策,如明确关于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权益保障、资金投入等政策,促进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普及和提升。
2. 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对残疾人权益的保护,提高了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
3. 加大政府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投入,提高了康复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二、服务体系建设1. 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包括康复机构、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服务站等多层次的服务机构。
2. 完善了残疾人康复服务评估和评估指标,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 加强了康复服务的跨部门、跨行业合作,形成了康复服务工作的联动机制,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康复设施改造1. 对现有的康复设施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提高了设施的可用性和适应性。
2. 新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康复设施,如康复医院、康复训练中心等,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3. 提供了一些康复辅助器具和技术,如义肢、助听器、视觉辅助设备等,帮助残疾人恢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四、专业人才培养1. 加大了对残疾人康复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包括医师、康复师、康复护士等。
2. 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学习资源,提高了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3. 鼓励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提高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及性。
五、宣传教育1. 加大了对残疾人康复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公众对康复工作的关注和理解。
2. 组织了一系列的康复宣传活动,提高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知名度和形象。
3. 加强了对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合的教育,提高了残疾人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
综上所述,2023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在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康复设施改造、专业人才培养、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篇一: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1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为适应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切实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残疾人都得到康复与服务,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进一步推动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就近就地的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能力,逐步建立“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密切联系残疾人,切实为残疾人服务,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二、目标和任务1、认真做好残疾预防工作,采取措施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建设。
2、组织开展残疾儿童调查及救助工作。
3、组织好“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康复知识。
4、采取多种形式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
5、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发放、介绍、推荐残疾人用品用具。
三、工作方式1、社区康复主要以镇康复指导站、社区康复服务站为主,根据需要实行家庭康复;2、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重点,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方式;3、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实现资源共享、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四、主要措施1、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积极宣传和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凝聚、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创建合力,使残疾人康复工作创出特色,使残疾人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爱耳日”、“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采用标语、墙报、上门发放资料、定期或不定期的为社区内残疾人及亲属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义,普及康复知识和残疾预防知识,增强残疾人康复与自我康复的信心,提高全民的康复意识。
2、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组织网络。
设立残疾人康复室,开展为残疾人建档立卡、康复治疗、咨询指导等康复服务。
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的资料信息,定期组织开展康复教育,普及残疾预防,精神卫生等康复知识。
3、开展康复需求调查。
通过社区康复员和康复协调员,走访社区内的残疾人,了解残疾人新的康复需求,切合每位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指导康复,转介康复、心理康复等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做好今年新增残疾人的各项工作。
了解新增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为其建立残疾人一人一档。
4、建立残疾人志愿者服务队伍。
开展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的自身素质,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组织志愿者开展残疾人康复知识宣传,开展扶持助残活动。
5、以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医疗康复、社会康复为主,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
针对本辖区的残疾人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残疾人康复治疗、训练及各种服务。
聘请康复指导员或有关专家举办康复知识培训讲座,充分发挥社区康复站、康复协调员和康复员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康复服务和符合个人情况的康复训练。
(1)为社区中患偏瘫、截瘫、小儿麻痹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或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训练计划。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服务。
早期发现疑似精神病患者,动员亲属及时送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诊断治疗;对康复期的患者,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监护随访病人,要求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按需服药。
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教育残疾人亲友理解和关心残疾人。
(3)为视力障碍者服务,对需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有关医疗机构实施手术复明,对低视力的患者,及时转介到康复机构接受助视器验配(: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和使用训练。
(4)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新发现的疑似聋儿,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确诊后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对发现发育迟缓、智障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康复机构进行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
6、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进行新生儿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加强计划免疫和慢性病监测,减少疾病致残;开展新婚夫妇、孕妇、哺乳期妇女和0-2岁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补碘宣传;合理用药,减少药物致残。
篇二:残疾人康复知识残疾人康复知识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残疾人。
任何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社会的需要。
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数以千万计的人不幸残疾。
为解决急剧增加的残疾人的康复需要,导致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
现代康复医学在概念上和体系上是对传统医学的革新,它的工作对象不是疾病而是障碍,它的工作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和保存伤病员的生命,而主要是强调功能训练,整体康复,最终重返社会。
现代康复的概念是:综合地协调利用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和其它一切可能利用的措施,使残疾者的功能复原到尽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最终目标是使残疾人成为自立于社会的人,与健全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我国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从1988年以白内障复明、儿麻后遗症矫治和聋儿语训等三项"抢救性"康复开始,到"九五"期间已扩大到低视力康复、肢残手术与系统训练、残疾人用品用具等九项康复。
经过多年的努力,已使300多万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不断的深入发展以及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残疾人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康复服务日显重要。
(一)、康复的基本概念康复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和其它措施,对残疾者进行治疗、训练和辅助,尽量补偿、提高或者恢复其丧失或削弱的功能,增强其能力,促进其适应或重新适应社会生活(见图)。
在现代社会中,残疾人和任何健全人一样,都有作为人所与生俱有的生存权利,但是身体和精神的障碍却使其权利、资格和尊严遭到损害。
康复的意义就在于恢复这种做人的基本权利,因此,康复的含义不仅包括预防、治疗、训练等方面,还包括恢复人类天赋权利的意义。
康复对象康复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加,慢性病和老年病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康复的对象还应包括老年人及慢性病人。
常见的康复病种为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颅脑损伤、截肢、手部损伤、关节炎、脑性瘫痪、智力发育低下、情绪及行为障碍、心肺疾患、营养不良性残疾以及盲、聋、哑等残疾。
康复的原则残疾使残疾人暂时离开社会生活的主流。
对残疾人通过功能训练,整体康复,最终目的是使其成为社会上一个有用的成员,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职责。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在康复工作中为残疾人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使其获得重返社会的功能,因此提出全面康复。
现代康复遵循的全面康复原则,包括以下内容:1、医学康复凡是医学上为达到康复的目的而应用的功能诊断、治疗、训练和预防的技术和科学,称为医学康复。
医学康复的工作内容包括功能测定和康复治疗。
医学康复的主要手段有: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营养治疗、康复工程等。
必要时还应用手术治疗。
医学康复在康复的全部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残疾者得以全面康复的基础,对于康复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育康复教育康复的内容包括对肢体残疾者进行普通教育及对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者进行特殊教育。
教育康复的主要对象是残疾儿童和青少年。
对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应当适应其身心特点和需要,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和身心缺陷补偿的同时,还要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
教育康复是一个需要各有关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关心、协作的重要问题,应列入康复计划之中。
3、职业康复工作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在康复过程中,为残疾者考虑工作和职业问题,对加速整个康复进程十分重要。
职业康复包括就业咨询,职业能力测定,就业前的职业教育与训练,就业安置,随访等工作。
最终使残疾者能切实达到从事某项适当工作的适应能力。
职业康复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仅仅是一个工作安置问题,在职业康复中还要注意启发残疾者对待工作和就业的积极态度,及其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4、社会康复实现残疾人重返社会的目标,仅靠上述康复措施是不够的。
事实表明,决定残疾对于一个人日常生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环境。
社会康复则是为消除环境障碍而采取的措施,它是指依靠社会帮助和残疾人自身力量,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和保证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的进行,维护残疾人的尊严和公正待遇,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在交通、住房、医疗、教育、经济、家庭生活、婚姻、娱乐、法律等各方面与健全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其自身价值。
使残疾者获得全面康复,是现代康复的原则。
由于各类残疾人存在着不同特点和需求,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
对于残疾儿童,则应以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为主;对于功能稳定的而又无经济来源的残疾成年人,则应以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为主。
康复标准各种因素影响着残疾人可达到的康复标准。
这些因素包括功能状况、心理状况、康复措施、社会因素等。
但起决定性因素的不一定是功能状况,例如:一个盲人可以有高水平的康复,而一个视力正常的残疾人则可能仅达到低水平的康复。
康复的标准,可根据残疾者的功能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而定为高、中、低三级,见表。
(二)康复项目视力残疾康复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
常见病因与防治:1、沙眼--沙眼是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症,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沙眼致盲的主要原因是它严重的并发症,如睑内翻倒睫、沙眼性角膜溃疡。
对于沙眼,只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可以预防,家庭中要做到一人一巾,公共场所要做好毛巾的消毒工作。
得了沙眼要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白内障--最常见的致盲眼疾,是我国致盲的第一位原因,它是由于眼内晶状体混浊而造成的。
白内障常见的有三种,即老年性、先天性和并发性。
(1)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年龄在45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病率愈高。
初时视力逐渐减退,病情发展缓慢。
(2)先天性白内障:可因孕妇在妊娠头三个月内感染风疹而引起。
婴儿白内障多为非进行性的,生下来瞳孔内就有灰白色的混浊。
对视力的影响取决于晶体混浊的程度和部位,混浊明显或位于中央部的,影响视力就严重。
(3)并发性白内障:由于眼部其它疾病,如虹膜睫状体炎而发生的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如严重影响视力,则可于患者一岁后进行手术,视力恢复较佳;老年性白内障晶体要全部混浊(医学上叫成熟期)才是最好的手术时机;其它疾病引起的白内障,要根据病情来决定是否手术和手术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