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比较优势与产业集聚

中国特色比较优势与产业集聚

中国特色比较优势与产业集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产业集聚。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特色比较优势和产业集聚成为了学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特色比较优势和产业集聚的内涵、特点、实现路径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一、中国特色比较优势的内涵和特点中国特色比较优势是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具有的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不断升级,中国特色比较优势已经从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等传统的比较优势向技术、创新、品牌和服务等方向转变。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比较优势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市场规模优势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市场规模是其他很多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中国企业具有更多的试错机会和市场开发的可能性。

同时,中国消费者也越来越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力量,对全球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产业链协同优势由于中国的产业链条越来越完整,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也越来越紧密。

这种产业链协同优势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提高,能够更好地把握全球化的机遇。

3. 政策支持优势中国政府在支持企业发展和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规划,如“中国制造2025”等,为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政策支持优势还体现在中国专利和商标申请数量的增长,这反映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付出的努力。

二、产业集聚的内涵和特点产业集聚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同一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形成规模和密度较高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聚的实现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产业集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聚集效应同一地区内的企业,由于产业属性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容易形成交流和合作的互动机制,提高彼此之间的效率和竞争力。

2. 技术溢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企业之间的技术、信息和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视,并且会促进各个企业的持续创新,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当前中国市场的优势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市场的优势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市场的优势劣势分析当前中国市场的优劣势分析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为主,服务业比重比较低。

为此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当前中国市场的优势劣势分析,欢迎参阅。

当前中国市场的优势劣势分析篇一一、中国市场的优势分析1、劳动力优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来自于三方面。

其一,中国劳动力资源总体上非常丰富。

20xx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已在10亿左右,预计到20xx年会达到11亿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还有1.2亿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会提供一个长期的人力资源优势保障。

其二,劳动力成本优势存在“和谁比”的问题。

我国劳动力绝对价格与越南、印度相比,的确要高一些。

但和欧美以及多数东南亚国家相比,仍然“质优价廉”。

一项测算显示,在制造业,我国大陆的劳动力成本约为香港的1/10、美国的1/20,即使再涨一倍,还很便宜。

其三,近年我国劳动力价格增长明显,但同时劳动力素质、劳动效率也在提高。

仅去年一年,我国就有1232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新生劳动力中80%以上接受过正规培训。

很多地方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速大大高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速,高技术人才不断增加。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可能在某些领域还下降了。

2、市场优势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中国企业具有熟悉中国国情,了解国内市场的消费心理,加上中国产品在自己本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使中国企业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

3、国际竞争力优势一些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特别是在我国开放较早的一些竞争性行业及企业,他们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技术、人才和资本优势,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较强的研发能力,掌握相关产品的关键制造技术,品牌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个别企业如海尔等企业,通过坚持走国际化经营的思路,使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级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凭其实力与魄力,选准美国、德国等高度发达国家作为主攻目标,并在美国安营扎寨,建立生产制造基地,打开美国、德国市场,随即趁势开拓一般国家的市场。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历程 • 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践应用 • 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01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比较优势的定义
比较优势
一个国家(地区)在生产某一产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地区)具有较低的机 会成本。即该国(地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某一产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 获得更大的比较利益。
结论
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全球资源 的有效配置和各国的经济繁荣。
跨国公司的比较优势
定义
跨国公司利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 资源、技术、品牌等优势,在某 些产品或服务上获得相对于其他
企业的竞争优势。
案例
例如,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 广泛的销售网络、品牌影响力和创 新能力,使其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 脑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
新贸易理论
将不完全竞争市场、规模 经济等引入比较优势理论 ,以解释新的贸易现象。
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沿研究
全球价值链分工
研究全球生产网络中各国在价值链上的分工与合作,探讨比较优 势的重新定位。
环境可持续性
将环境因素纳入比较优势理论,探讨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
分析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与机遇。
成本数据
通过收集各国(地区)在生产同一产品时的成本数据,可以比较不同国 家在生产该产品时的机会成本,从而确定其比较优势。
03
竞争优势指数
竞争优势指数是一个衡量一国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常用指标。它通
过将一国的出口总额与世界出口总额进行比较,来反映该国在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动态比较优势
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进步,各国的比较优势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各国应根据变化了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 。
02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经济增长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出口大国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之一。
贫困减少
中国成功减少了贫困人口,实现了许多发展 目标。
比较优势理论在解释中国经济发展 方面具有较高的解释力,但也需要 结合其他经济学理论来全面理解。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 一领域的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金融体系
中国建立了相对完整的金融体系,并实现了 金融市场的稳步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贸易摩擦
中国与一些贸易伙伴之间存在贸易不 平衡问题,导致贸易摩擦不断。
环境污染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 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劳动力市场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人口老龄化、 就业压力等问题。
技术创新
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仍需加强。
争力。
推进绿色发展
0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双赢。
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深化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加强创新合作
加强与各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促进人文交流
加强与各国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 解和友谊。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一带一路”倡议
产业升级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 家的经济合作。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定义和内涵(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科技,信息产业、空间海洋及地球深部开发利用等七大战略性技术领域。

这是我国中央政府首次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在讲话中温家宝强调,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

我国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一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二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三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四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

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

五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实施好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切实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努力提高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

温家宝说,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

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

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从2.421,上升到2.711,绝对差距由160元扩大到6500元,城乡差距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点.4.效果分析:城市化水平与其经济水平很不相称.测算中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达0.42,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可解释城市化水平变动的4.2%.按照这一结论,我们可以设计城市化水平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经验模型:城市化水平26.2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4.7.2007年河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0033元,按照全国的经验模型,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应为55%,与实际相比,相差15个百分点.二,顺应规律,踏上潮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从城市化的发展规律来看,河北省的传统城市化应向新型城市化转变.这是因为,2007年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为40.25%,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城市化的最主要动力是工业化.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也就决定了城市化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在河北省,按照党的"十七"大布署,既然工业化已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那么,城市化也就应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从城市化的发展潮流来看,河北省的传统城市化应向新型城市化转变.这是因为,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拉开了中国转变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大幕.2007年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要求试验区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城市化发展新路.随后,湖南省就提出"努力走出一条湖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200年国务院原则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长三角今后要"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因此,河北省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三年大变样"为契机,顺应规律,踏上潮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完善城镇体系,加快城市群建设,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城市形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新型城市化对策研究"的部分成果)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窦丽琛(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自17年中国采取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也从1�0年的376.7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7604亿美元,增长了45倍多.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0年的0.�%上升到2006年的.0%,位次也从1��0年的第26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3位.可见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比较优势的区域分布,产业分布和要素分布三个方面.一,中国对外比较优势的区域变化1.从中国对外比较优势的大区域分布看,中国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其中亚洲占有绝对比重,在1��5年占64.2%,之后虽然逐步下降,但在2006年仍然占到了47%;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在20世纪�0年代初,欧洲所占比重(22.2%)要高于北美洲(13.5%),但到了2006年两地区比重大体相当,都占到了1/5强.2.从具体的国家和地区看,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以2006年为例,其比重分别为21%,1�.�%,�.5%,16%和4.6%.3.从中国对外比较优势的区域变化看,中国的贸易集中度有分散的趋势.中国对亚洲各国的比较优势在20世纪�0年代是逐步加强的,�0年代后逐步减弱;对亚洲各国的出口也趋于分散,其中下降最多的是日本,出口贸易比重下降了一半,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也有所下降,而对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出口却迅速增长,尤其是对印度的出口比重增加了11倍多.中国对欧洲的比较优势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下降后,从21世纪以来又趋于上升.相比之下,中国对美国的比较优势增长迅速,从20世纪0年代起中美贸易就开始稳步增长,目前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相当于改革开放初的两倍.二,中国对外比较优势的产业变化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分析显示,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表现在劳动密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笔谈窦丽琛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经济与管理(月刊)����年第��期��型产品上,比较劣势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上,但是各产业的比较优势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总体水平看,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世纪以来其优势程度趋于下降;工业制成品在世纪年代以后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特别是办公和电信设备产业近年来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说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劣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逐步演变成比较优势产业;中国农产品及食品产业在世纪年代中期以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在年以后国际竞争力开始明显减弱,这说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且生存环境逐步恶化.从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比较优势产业变化来看,中国对欧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如化学工业品,机械及电器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皮毛制品,木制品)上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中化学工业品的比较优势下降最快,其他产业变化不大;中国对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还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但比较优势程度在逐步下降,在杂项制品上的比较优势程度增长迅速;中国对日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活动物,植物产品,矿产品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上.三,中国对外比较优势的因素变化根据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是决定一国比较优势的关键要素.长期以来,中国的比较优势一直体现在劳动成本比较优势上.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工资变动的比较来看,中国制造业工资增长的速度大概相当于这些发达国家的三倍多.可见,中国产业的劳动成本比较优势已经在逐步降低,并难以为继.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研究发现:除了劳动成本外,决定中国产业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因素有很多,如人力资本,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产业组织结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等,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要素在比较优势的决定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四,小结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看,中国对外贸易地域结构极为不平衡,中国对发达国家的进出口依赖性太高.这增加了市场风险及对外贸易波动的可能性,也不利于中国扩大出口,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寻求贸易伙伴,拓宽新的市场,调整中国对外贸易地域结构显得尤为重要.仅仅依靠劳动成本优势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中国必须积极拓展新的比较优势,实现比较优势的转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刘晓敏(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年来,在农村经济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体制改革,使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转变.回顾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年的历程,已经或正在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民部分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家庭自治权,产品享有权等,实现了生产经营过程中责,权,利的统一,劳动者能够根据自然条件的变化随时随地灵活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功能,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农民的创造潜力,农业实现高速增长,农村生活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第二阶段(����-����年),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连续几年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出现了卖粮难以及收购粮食"打白条"问题,被认为是"超常规发展"带来"低水平过剩",导致了农产品统购与派购制度的改革,这一改革是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走向市场的重大突破(郭书田,).同时,国家决定大力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国家一方面积极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农民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产业活动和发展乡镇企业.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乡镇企业在世纪年代中期的异军突起,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从传统的农业单一结构转向多部门的综合发展.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

当前中国的比较优势

当前中国的比较优势

当前中国的比较优势作者:吴昊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9年第02期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便利用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令中国外贸出口额逐年增加并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转变中国的比较优势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改善中国外贸出口的结构迫在眉睫,并用“比较优势陷阱”等观点作为其理论支撑。

文章在H-O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的出口竞争优势仍旧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给出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H-O理论;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H-O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石认为,世界各国的不同比较优势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动因,而比较优势的不同又是基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故而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并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2007年中国的外贸出口总额为2173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23.5%。

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额为1218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25.7%,加工贸易出口6177亿美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出口竞争优势仍然集中在以加工出口行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比较优势陷阱”理论,他们认为中国盲目地追寻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出口始终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致使中国长期出于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的主要原因,而且他们提出,必须转变中国外贸的增长方式,将出口的比较优势转向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究竟中国是否已经具备转变比较优势的条件,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处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一、H-O理论简述H-O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它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将导致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故而形成了国际间贸易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一国应集中出口该国要素相对丰裕的产品,进口该国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正因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竞争劣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是其最大的比较优势之一。

由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链条中的位置,中国制造业可以利用较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来大规模生产商品。

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源的丰富和劳动力的相对低廉。

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雇用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中国制造业还有规模优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广阔的市场和庞大的劳动力,这为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销售机会。

此外,中国制造业还拥有劳动力优势。

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众多,而且工人们在制造业方面的技术经验丰富。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在技术和经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然而,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竞争劣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竞争劣势。

由于中国在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追求高速发展,大量的工业排放和资源消耗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压力。

其次,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劣势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此外,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也趋于紧张,这使得劳动力的成本进一步上升。

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一些企业开始将产业迁移到其他低成本国家。

另外,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其竞争劣势之一。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主要是以低成本生产为主,而缺乏自主的创新能力。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学年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二O一七年五月二十六日目录1.比较优势 (1)1.1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 (1)1.2我国劳动力低的比较优势 (2)1.3我国原材料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 (4)2.竞争劣势 (4)2.1中国制造业的比较劣势的变化情况 (4)2.2我国劳动力的比较劣势 (5)2.3我国制造业中技术含量的比较劣势 (5)2.4中国企业竞争力低的原因 (5)3.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词 (8)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摘要: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可能向所有存在禀赋资源比较优势的市场或产业领域渗透。

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领域,因为中国制造业是最能利用和体现我国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的产业,也是最具创新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环节,但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培养自己在研发与创新,组织管理,营销,品牌等方面的差异化能力。

关键字:制造业,比较优势,竞争劣势,创新能力,人力成本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Abstract:in an open and glob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s may permeate all the markets or industries that have endowments, resource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China enterprise in the glob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often reflected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ecause China manufacturing is the most can use and reflect our comparative advantage elements of the industry, is also the most potential for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ink, but in capitalism under the impact of Chin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ust develop their own i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marketing,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brand etc.Key words: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innovation ability, labor cost1.比较优势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我国比较优势的演变特点、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我国比较优势的演变特点、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我国比较优势的演变特点、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作者:***来源:《全球化》2022年第02期摘要:1992年以来,我国比较优势发生了重大结构性变化,资源密集型产品由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先降后升,始终显著;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指数波动上升,但一直处于比较劣势状态;技术密集型产品从比较劣势转变为日渐显著的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以2004年为界呈U型演变特征。

引致比较优势重大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和技术领先程度提高等技术进步,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源、规模经济、原材料成本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等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主要影响因素的内在发展趋势,未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趋于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趋于上升,综合比较优势将呈平稳发展态势。

巩固提升我国比较优势,需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综合施策,提升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弱化资源禀赋不足、劳动力供给规模下降、原材料成本上涨和有效汇率升值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比较优势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作者简介:李嘉琪,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要素优势,形成了高度显著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并通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劳动生产率、缩小与世界先进技术差距,形成了日益显著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

在不断增强的比较优势支持下,我国成功发展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和最大贸易国。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美国GDP的比重从2009年的35%提高到2020年的70%,数据来源:万得(wind)资讯。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纵观我国不同类别产品比较优势的演变历程,受技术进步、资源禀赋、劳动力、规模经济、生产成本、汇率等因素变化影响。

1992年以来,我国比较优势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正在从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转变。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中国制造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竞争劣势。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一、比较优势1. 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足,这为制造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

这一优势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来华设厂,从而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 产业链完备中国制造业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制造到最终装配的完整产业链,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供应链上具备较高的竞争力。

完备的产业链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中国制造业赢得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3. 高效的制造能力中国制造业在大规模生产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高效的生产能力。

中国制造业以规模化生产为特点,能够迅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和快速的交货速度使得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竞争劣势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尽管中国制造业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具备竞争优势,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劣势。

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在研发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差距。

这限制了中国制造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能力。

2.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压力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的生产和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全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3. 产业结构亟需优化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竞争力。

一些传统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而高端制造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链价值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三、发展方向和对策1.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中国制造业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自主研发和核心技术的能力。

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细分中国比较优势

细分中国比较优势

细分中国比较优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加入WTO后的中国”课题组认为,随着经济深入全球化,国家间、地区间和企业间竞争更加立足各自的比较优势。

而我国既具有一定的发展中国家共同的优势,更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这使我国可以更好地将比较有师专化为竞争优势,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

课题组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比较一致地优势有:人口众多,处于经济快速成长期,在众多产品和服务上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需求增长潜力;继续保持着劳动力、土地总体上的成本的优势,近年来资金成本也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以组装加工为重点的制造业优势正在逐步形成;通过学习先进经验而具备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善于经商、节俭、吃苦耐劳等传统品格。

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还拥有很独特的优势:首先,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呈现的特殊市场性质。

我国有13亿人口,且进入工业化中期,进入重要的工业和服务产品快速增长时期。

我国的城乡人口收入差距较大,但仅城市人口已有50亿多。

仅仅考虑城市人口,一种产品的普及率大到一个不是很高的比例,就可以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我国为数不少的产品如移动电话就已经出于这种位置。

我国市场的人口基础可以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容量,同时在生产领域可以引致一些重要特点。

例如,仅仅依赖国内市场就可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可以容纳若干个使产业那形成合理竞争结构的大型企业;人口基数庞大且发展不平衡,可使某些产业保持比其他国家更长的快速增长期。

其次,我国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仍然可以保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有所降低,但在工业化完全是现以前,都不宜轻言我国的较快增长期已经过去。

再次,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着动态转换,在保持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的同时,正在逐步形成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的制造业优势。

我国正在进入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得加工组装制造业为重点的发展阶段。

制造业的基础部分来源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内的长时期内国家投资的建设项目,更多地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渠道投资形成地加工制造业,特别是这一时期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地提高,显著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产品制造上的差距。

浅论比较优势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

浅论比较优势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

浅论比较优势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概述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提出的。

它指出,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应该把生产的重点放在相对优势产业上,依靠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因此,比较优势可以被定义为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些商品或服务中拥有更高级别的效率和资源比其他国家更具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对于中国来说,比较优势的理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首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其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力成本低和技术含量高。

中国制造业为世界各地提供了价格便宜但质量可靠的产品,这使得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具有竞争优势。

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技术含量的提高,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可能会逐渐消失,这也就需要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研发投入,从而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能源、农产品和矿产资源是中国的重要出口产品。

这些资源的丰富性也是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之一。

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中国在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更大的关注和投入。

第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明显标志。

中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服务型经济转变。

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中国的比较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在服务业领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

自201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处于放缓状态。

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但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仍在继续。

此外,中国企业和政府在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优势理论可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通过加强创新、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率、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中国可以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比较优势,保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中国的比较优势

中国的比较优势
——中国玉米产业的比较优势
玉米和大米产业
中国 泰国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库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113 个国家和地区,玉米总产量合计82002.2万吨。中国是 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年产量为17300.0万吨,占全球总 产量的21.1%。在大米产量上,中国位于全球第一位, 年产量为137000千吨,占全球的30.43%。而泰国的年产 量为20262千吨,只占全球产量的4.5%。
所以从比较生产玉 米和大米的数据上 来看,我国在这两 个产业上,都存在 明显的优势。
比较优势
中国的玉米和大米产业
比较优势
从玉米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看,2004 年全国玉米单产 水平为5120㎏/hm2,到2008 年情况有所变化,全国玉米 单产水平为5556㎏/hm2。
比较优势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在我国生产玉米的核心产区共分为三 个地区。在2001—2008年期间,东北优势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主要受技术效率的影响,而黄淮河和西南优势区主要是技术进 步的推动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东北地区的玉米良种普及 率已经达到了100%。在这一时期,在黄淮海优势区和西南优势 区,随着玉米生产技术的穿行,推动了玉米技术进步的显著提 高。
小组成员及贡献
11国贸1班 顾悦 1120710121 汤皎瑛 1120710115 曹佳蓉 1120710119 资料查询: 顾悦,曹佳蓉 汤皎英 PPT整理 : 顾悦,曹佳蓉 汤皎英 PPT演讲 : 顾悦米来说,由于 品质的影响,中国大米目前还无法问 鼎世界优质大米市场,在整个大米市 场也只有较少的市场占有率。但相对 于泰国来说,我国还是具有相对的优 势。
比较优势
所以,在我们所假设的只有中国和泰 国,生产只有两种商品,玉米和大米的情 况下。对于中国而言,在生产上都有较强 的优势。对于泰国来说,在生产上都有较 弱的劣势。但一个国家的资源和精力是有 限的,所以在选择生产上,中国根据比较 优势原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 取其轻 ”,会生产在国内相对更加有优势 的玉米。而对于中国来说,玉米就是生产 上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摘要】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在全球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对外贸易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些比较优势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等挑战。

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服务业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机遇,同时也需要应对多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比较优势、中国经济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创新能力、对外贸易、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影响、挑战与机遇。

1. 引言1.1 比较优势的概念比较优势是经济学术语,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某一领域或产业上具有的竞争优势和相对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他认为不同国家应该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贸易方向,以实现各自的最大利益。

比较优势的形成通常取决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市场规模、人才储备等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就能够在全球经济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比较优势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各国应该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自身的比较优势,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2 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在引言中,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经济的崛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当时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市场经济模式。

这些政策的推行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doc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doc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根据对近几年我国制造业各个产业中的净出口值计算,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行业中:服装业、纺织业、食品工业、文体用品、皮革和家具制造等轻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

??比较劣势集中在以下行业中:??普通机械制造业、钢铁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和石油化工业、仪器仪表等行业。

一、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分析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或劣势,可以发现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些加工程度比较浅,技术水帄和附加值都不太高的产业。

形成这样的产业格局,原因是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促成的。

这鸭比较优势产业的最大优势在成本优势,而在国外市场营销及产品品牌方面的优势却比较弱,因而,现有产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对我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效应目前还不是很明显。

??第二、比较劣势产业屮除因资源短缺的造纸业外,其余均是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且,我国的有一些支柱产业也属于比较劣势产业。

从我国目前制造业的现状看,资本密集?蚣际趺芗筒?既是我国目前的工业优势之所在(占制造业的比重较大),又是政府扶持的产业,如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可是,这些产业目前在国际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加入WTO后首当其冲要遭受冲击,这将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

??第三、把我国制造业的产业比较优势或劣势与企业竞争优势结合起来看,我国人型企业的产业分布,除了纺织服装行业外,大多数集中于我国的比较劣势行业之中,主耍是石油和石化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以及电力行业中。

从发达国家来看,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大多数集中在一些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型产业中,不完全竞争的产业或市场环境是其产生的主要源地。

可是,目前我W这些产业仍处于比较劣势,因此,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形成能与国际跨国公司札1匹敌的能力尚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当前中国的比较优势

当前中国的比较优势

H-O理论



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性较高,需要大 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 劳动密集性产品:主要是手工操作,需 要大量的劳动力。 技术密集型产品:?

在此假设只存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
a=(kx/lx)/(km/lm)




其中kx和lx分别代表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 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 km和lm分别代表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和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额 (kx/lx)为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度, (km/lm)为进口产品资本密集度。 如果a<1,则表明中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 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反 之则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结论

比较优势依然是中国从事对外贸易的最大的基础和实 际。我们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地追求产业结构的升级 而放弃中国的目前的劳动力比较优势。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1742.13
2188.03 2831.13 3547.19 4479.79
982.76
1404.87 1916.03 2257.86 2563.63
1507.36
2184.68 3090.28 4056.28 5186.43
1953.31
2709.9 3662.96 4321.59 5330.69
结论


出口资本密集度,即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与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比值可以看到,其数值 是逐年递增的,这说明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 出口额是不断增加的,资本禀赋的比较优势是 不断增长的。 但是,我们同样看到a值是始终小于1的,结果 是符合H-O理论的预期,说明中国劳动资源是 相对丰裕的,而资本禀赋是相对稀缺的。同时, 通过观察每年的a值,可以看到其数值是不断 上升的。这虽然说明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 也是上升的,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中国 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原因研究,经济管理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原因研究,经济管理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原因研究,经济管理论文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形成竞争优势,这样的产业就不需要政府扶持,可以占有很大的市场获取利润,随后就能再投资,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发挥比较优势,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了,政府能动员的资源多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就好了。

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得比较好,在社会问题上也解决得比较好,就业、社会救济、农村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问题都解决得比较好,这是和经济增长以及政府财力越来越强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1978年底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1978-2004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4%,2004年GDP的规模为1978年的10.3倍,而世界同期的年均GDP增长率仅为2.8%;中国国际贸易年均增长16.7%,贸易规模增长了56倍,进出口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1547亿美元,同期贸易依存度由9.5%增长到69.3%;中国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东亚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人民币没有贬值,为东亚经济的迅速复苏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在中国虽然是一个存量的小国,但是,已经成为增量的大国。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主要来源,成为拉动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有可能在本世纪中叶前变成全世界最大的经济。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特性世界上大多数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是赶超战略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领导人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发展战略。

然而,重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是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相冲突,使重工业优先增长无法借助于市场机制得以实现。

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就是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人为地压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即压低资本、外汇、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的价格,降低重工业资本形成的门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的原因
1、我国要素禀赋出现显著变化
•我国人力资本优势明显-高素质人才;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 ,即使是普通劳动力的素质在全球也有很大优势 •资金优势明显-我国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和国内高储蓄 •产业发展经验优势明显-我国在大规模制造管理能力、技术学习 模仿能力等诸多方面也具备很强优势 •劳动力等出口成本持续上升,挤压了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出口难 度加大-劳动力基本工资年增长率逐年提高 ,普通工人供给出现 了“招工难”
3、我国处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4、国际环境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变化 人民币升值过快,影响到企业出口积极性 我国劳动密集产品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除采用反倾销、反垄断等传统贸 易保护手段外,还试图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减排规则、技术标 准、劳工标准、社会责任等来强化产业控制主导权,提高发展 中国家生产成本和市场进入门槛,削弱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竞 争力 出口结构升级遭遇发达国家的打压
思考?
1、为什么针对不同的产业贸易情况不一样? (每个产业的特点是什么) 2、在不同的时期这些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中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数据结论
一、 1、顺差的是一些制成品,如已加工的羽毛及 其制品,劳动力要素含量偏多 2、逆差的是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农产品 ,如精密仪器设备,科技或者说知识含量偏 多 3、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几乎没有进口 (是否体现我国的军事实力) 4、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出口大于进口(是 否说明我国是文化强国) 二、 1、出口商品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2、进口的是资源型产品 3、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指导意义
高度重视我国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设备进口 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提升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
企业 国家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Thx for listening
中美贸易差额 2500
差额(亿美元)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0 2007 2008 2009 时间(年) 2010 2011 2012(1) 差额
数据引入
1、中国对美国进出口商品分类章金额 红色突出的是中国对美国贸易逆差的产 业 黑色突出的是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产 业 蓝色突出的是我觉得有意思的现象 2、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 红色突出的是只进口的商品 蓝色突出的是只出口的商品 黑色表示的是既出口又进口的商品 ——产业内贸易,我们暂不分析
2、研究与开发(R&D)力度不断加大 R&D学说提出者 格鲁伯&麦赫塔&弗农,认为研究和开发也是 一种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是是 研究与开发产业化的基础,研究与开发的变化可以产生新的比 较利益,它不仅仅依靠扩大已有的生产规模,而是通过研究与 开发投资取得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营销方法,来产生新的经 济利益。
劳动密集
3、我国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表现为比较劣势,但劣势程度 整体在缩小 国际上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包括两类,一是 资金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 ,另一类是具有上游原材料供应 优势的发展中国家 如2001-2011年,我国在橡胶制品产业上由比较劣势转为比 较优势
4、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我国比较优势在不同类别中差异明显 ,劣势缩小、优势增加 技术密集产品主要包括化学产品(以基础化工为主)、办公设备 、电信设备等。化学产品基本上为产业间分工,我国在该类 产品总体处于比较劣势 ,办公机械、电信设备等是我国出口 最多的产品类别 5、我国知识密集型产业大部分缺 乏比较优势,劣势程度迅速缩小 知识密集型产品主要包括各类机 械产品、仪器、摄影器材、初级 塑料等
小组成员:陈言章 祝丽丽 李汐昱 李燕 杨瑞瑞 何雅倩 黄真 田育郡 熊雪锋 秦璐平 桑悦
Educational inequality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Economic problem
持续贸易逆差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进出口贸易
school truancy
religious intolerance
violence and bullying in schools gender issues
Social inequality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Work and occupations
关税壁垒
the role of women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1)
521 226 295
2326.8 693.9 1632.9
2523.8 813.6 1710.2
2208 774.6 1433.4
2832.9 1021 1811.9
3244.5 1221.3 2023.2
3518 1328.9 2步数据。
国际贸易理论
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Crime and the justice system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extremism
目录
引入 数据结论
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趋势
变化的原因
指导意义
引入
时间(年) 出口(亿美元) 进口(亿美元) 差额
2000 2007
美国对华持续贸易逆差
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趋势
1、我国在资源密集的初级产品上严重缺乏比较优势,比较 劣势扩大 如进口石油以及铁矿石等资源型产品 如农产品大豆,一些原来是比较优势的产品转为比较劣势, 包括蔬菜和水果、天然肥料和矿物、煤和焦炭。
2、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比较优势最强的产业 ,但优势程度 已开始下降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相对发达国家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而 且相对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