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练习测试题

合集下载

伯牙鼓琴 练习卷 - 答案

伯牙鼓琴 练习卷 - 答案

伯牙鼓琴练习卷 - 答案
伯牙鼓琴》练题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吕不韦及其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二、词语解释
1、志:心志,情志。

2、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3、善哉:好啊。

4、巍巍乎若太山:伯牙的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

5、巍巍:高大的样子。

6、若:像。

7、少选:一会儿,不久。

8、汤汤乎若流水:伯牙的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9、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10、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句子翻译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俞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伯牙刚开始弹琴的时候,琴声表达出意在高山的心志。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不久,琴声表达出意在流水的心志。

5、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锺子期去世,俞伯牙砸破琴弄断弦,终身不再弹琴。

7、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文章理解
1、文中正面写伯牙鼓琴之妙的句子是志在高山,表达出意在高山的心志;志在流水,表达出意在流水的心志。

伯牙善鼓琴当堂练习

伯牙善鼓琴当堂练习

《伯牙善鼓琴》当堂训练
1、为下列字注音。

善哉()峨峨兮()卒逢()
霖雨()辄穷其趣()
2、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志在登高山()
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善听()
钟子期必得之()
子之听夫志()
3、翻译句子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延伸读下列与伯牙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1)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2)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伯牙在子期墓碑前吟诵的一首短歌)
1.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检测题

伯牙鼓琴检测题

伯牙鼓琴检测题
一、注释:鼓:志:峨峨:若
洋洋:所念.得:阴
卒援穷.其趣.舍琴逃声
二、翻译句子: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三、简答:1、“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分)
答:“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2、结合短文,请你说说短文内容和那一个成语有关?并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

也比喻乐曲高妙。

《伯牙善鼓琴》复习题及答案

《伯牙善鼓琴》复习题及答案

《伯牙善鼓琴》复习题及答案一、解释加点字:1.伯牙善鼓琴 ?善:擅长2.伯牙善鼓琴 ?鼓:敲击、弹奏3.志在流水 ?志:志趣、心意。

4.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好5.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峨峨:高耸的样子。

6.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宽广的样子。

7.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想。

8.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得:领会,听得出。

9.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

10.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卒:通“猝”,突然。

11.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止:.停住不动12. 乃援琴而鼓之 ?援:拿,拿过来。

13.初为霖雨之操 ?操:琴曲。

14.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放下15、更造《崩山》之音造:创作。

16、钟子期辄穷其趣。

辄,就17、穷其趣穷:穷尽。

18、吾于何逃声哉 ?逃声:逃:隐藏。

二、问答题1、本文选自《列子》2、伯牙是传说中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3、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5、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写出一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

实用标准文案一、( 16 分)【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注释】子猷 , 是王羲之的第三个儿子即王徽之 ,. 子敬 , 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即王献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何以都不闻.消息一老河兵闻.之B、钟子期必得之果得于数里外..C、人琴俱亡.河曲智叟亡.以应D、月余亦卒卒逢暴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4 分)(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 2 分)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4、古人常常用琴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

【甲】【乙】两文分别借琴抒发了什么感情?(4 分)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 分)(1)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琴..(2)伯牙善鼓琴鼓琴..(3)吾于何逃声哉?逃声..二、【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乙】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①。

伯牙鼓琴 练习卷

伯牙鼓琴 练习卷

《伯牙鼓琴》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又称(),是由()及其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二、词语解释
1、志:
2、太山:
3、善哉:
4、巍巍乎若太山:
5、巍巍:
6、若:
7、少选:
8:汤汤乎若流水:
9:汤汤:
10、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句子翻译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5、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7、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文章理解
1、文中直接写伯牙鼓琴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间接写伯牙鼓琴之妙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音”的本义是(),现在一般用来指()。

5、本文衍生出的成语是(),指(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同步 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同步 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同步习题一、基础题1.给加点字注音。

()()()钟.子期汤.汤乎若流水伯牙破琴绝弦.2.解释加点的字。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3)巍巍乎若.太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综合题4.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5. .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三、提高题(一)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1.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

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_______________,“其织”的“其”是指 ________________。

(二)《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李惠拷皮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子之听夫
D、不使王、贡④擅弹冠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安则有以精义,危则有以相恤。
(2)夫然,故交道可贵也。
(3)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达者知其然也所企及则必简乎胜己所降结则必料乎同志
4、(1)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 手法?(2 分)
③阮咸:阮咸曾任散骑侍郎,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荀勖每逢和他谈论音律,都
自以为远远比不上他。阮咸认为荀勖所作新律声高,高则悲,不合护和。神解:
融会贯通的领会。④直:使之直、正确;纠正。⑤黍:黄米。按:古代把一百粒
黍排列起来的长度认做一尺,用这个标佳尺寸来制律管。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2)伯牙善鼓琴
舍.琴. 鼓.琴.
(3)吾于何逃声哉?
逃.声.
二、【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
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
)(3 分)
A、伯牙善鼓.琴
可以调.素琴
B、而心谓.之不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每至.正会
至.石之半
D、卒.逢暴雨
卒.于官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①
(2)荀试以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殿 庭 作 乐 自 调 宫 商 无 不 谐 韵。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2017预测)阅读《〈列子〉一则》一文,完成1~4题。

(15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志.在高山(意念,心意) (2)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3)更造.崩山之音(创作) (4)伯牙乃舍.琴而叹曰(放下)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得到。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每奏一支乐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看出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意相通的人。

B.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可以看出钟子期具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C. “吾于何逃声哉?”说明了钟子期对伯牙看破他的想法,内心很痛苦,但又无处可逃的无奈。

D.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是因“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而流传下来的。

【解析】C项“吾于何逃声哉?”是伯牙对于钟子期总是能想自己所想的一种感慨,一种赞叹,并非说他想逃避。

故选C项。

4.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4分)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就把对伯牙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得强烈真诚。

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伯牙琴技的高超。

【解析】本文描写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结合题干可从句式角度分析,如语气、句型等。

语气方面,文章中多次出现感叹句式,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几个感叹句的运用使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凸显得更加强烈,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句式上看,每次钟子期评价都用倒装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然后再赞美伯牙炉火纯青的琴技,从而具体地描写了伯牙琴技的高超。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②“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在文中括号里写上带点字的解释。

[2]把文中句子补充完整,再解释句子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个故事,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舍近墓(__________)(2)遂迁居市旁(__________)[2]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_________昔者,有馈鱼于郑相①者,郑相不受。

或②谓郑相曰:“子③嗜鱼,何故不受?”对④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⑤,无以食鱼。

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释:①郑相:郑国的宰相。

②或:有人。

③子:您,对人的尊称。

④对:回答。

⑤禄:做官的俸禄。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2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2

(2017预测)阅读《〈列子〉一则》一文,完成1~4题。

(15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志.在高山(意念,心意) (2)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3)更造.崩山之音(创作) (4)伯牙乃舍.琴而叹曰(放下)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得到。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每奏一支乐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看出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意相通的人。

B.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可以看出钟子期具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C. “吾于何逃声哉?”说明了钟子期对伯牙看破他的想法,内心很痛苦,但又无处可逃的无奈。

D.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是因“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而流传下来的。

【解析】C项“吾于何逃声哉?”是伯牙对于钟子期总是能想自己所想的一种感慨,一种赞叹,并非说他想逃避。

故选C项。

4.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4分)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就把对伯牙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得强烈真诚。

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伯牙琴技的高超。

【解析】本文描写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结合题干可从句式角度分析,如语气、句型等。

语气方面,文章中多次出现感叹句式,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几个感叹句的运用使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凸显得更加强烈,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句式上看,每次钟子期评价都用倒装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然后再赞美伯牙炉火纯青的琴技,从而具体地描写了伯牙琴技的高超。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文学常识及注释:本文选自《伯牙善鼓琴》,相传为时期所著。

伯牙善鼓.琴.(志在登高山(峨.峨.兮若泰山()),志.())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卒.逢暴雨()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霖.雨.(),操.()穷.()趣.()))吾于何逃.声.哉(),逃.()理解题:1. 本文言简意丰,结构紧凑,请分析文章开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的特点。

结构上是全文的总纲,领起下文对二人善谈善听的具体描写。

2.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

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文中伯牙的“善弹琴”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方面伯牙能把自己的情怀准确地寄托于琴音中,大雨,山崩的声音十分传神,琴技炉火纯青。

另一方面钟子期能准确的了解伯牙心意,除了因为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外,同时也能看出伯牙的琴技高超。

3.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可见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当伯牙终于遇到能真正听懂他琴声的钟子期时有何表现?伯牙停止弹琴慨叹道:“好啊,好啊,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到的一样。

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琴声呢?”4. 言为心声,曲亦传情。

请说说伯牙“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 的原因。

并谈谈伯牙所说的“吾于何逃声哉”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伯牙到泰山游玩时,突遇暴雨,不禁心中失落悲伤。

所以“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言外之意是赞叹钟子期善听,自己弹奏的乐曲都不能逃过他的耳朵。

5. 常言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因此“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传为佳话。

读了本文,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钟子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与流水,钟子期就能听出高山的巍峨和江河的浩荡。

伯牙心中悲叹,弹奏霖雨与崩山之音时,钟子期也能穷尽其中之意。

伯牙鼓琴练习题

伯牙鼓琴练习题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9.解释词语。

(2分)
方:______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___________
足:________________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填空:(6分)
(1)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用“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请你积累两句关于伯牙钟子期的传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钟子期对伯牙高潮琴艺的赞叹。

1
(3)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这句话中“________”一词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巨大的痛苦和不再弹琴决绝态度;这句话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______________的心情,也体现了两人无比_________________。

(3分)。

浙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

浙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

浙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补充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伯牙善鼓琴善:②善哉善:③乃破琴绝弦乃:④终身不复鼓鼓:[3]翻译下列句子。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穷:尽,完③遂:于是④辞:告辞⑤弗止:没有劝阻⑥郊衢(qú):城外大道旁⑦抚节:打着拍节⑧遏:阻止⑨谢:道歉⑩反:通“返”,返回。

[1]给加点的“于”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薛谭学讴于秦青。

(_____)(2)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______)A.往,去,向 B.在 C.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D.于是[2]文中表现秦青高超歌唱技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找出原句)[3]从“薛谭乃谢求反。

”可以看出薛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一下这个故事,并说说你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或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赏析。

登泰山记(节选)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伯牙---习题

伯牙---习题

一、文学常识1、《伯牙善鼓琴》选自《》,作者,名,时期国人,是家思想代表人物,著名的家、家、家。

2、《列子》主要部分相传是著,还有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者著作的汇编。

二、实词解释:1、峨峨:2、洋洋:3、泰山之阴:4、阴:5、卒:6、霖雨:7、趣:8、所念:9、逃声:10、志:11、援:三、按原文填空1、“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文中最能体现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的句子:,或:,2、可以体现二人默契的两个情节:;3、伯牙发出由衷感叹的句子:四、问答题1、文章开篇即交代“伯牙善鼓琴”,文章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的?“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伯牙的琴声最初似连绵大雨,后来似山崩地裂之声,可见他的琴声可以准确地表达内心所想,弹琴的技巧高超。

2、本文反复出现“善”字,那么“善鼓琴”和“善听”中的“善”和两个“善哉”中的“善”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善鼓琴”和“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成“擅长、善于”的意思;“善哉”是表赞叹之意。

3、从文中可以看出伯牙和钟子期各是怎样的人?伯牙:善弹琴,琴艺高超;内心宽广博大,有高尚的情操。

子期:善听音律,有极高的艺术修养。

4、文中如何表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伯牙弹奏自然的声音,惟妙惟肖,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正面写出了琴技炉火纯青;“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侧面突出了伯牙擅长弹琴。

同时。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也正面写出了子期善听,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通过伯牙对钟子期的肯定,侧面写出了钟子期善听。

5、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从中衍生的成语是什么?(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伯牙鼓琴练习题

伯牙鼓琴练习题

.
;.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选自《》,又称《》,代表著作。

是由结合门客编写而成。

2.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并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知音”有什么理解?
3.“高山流水”即指:;又指。

4.为下列语句划分节奏并解释。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译:
(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
5.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你觉得深层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下面语句,从善奏者与善听者的辩证关系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善鼓琴练习测试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伯牙善鼓琴 文学常识及注释:
本文选自《》,相传为时期所着。

伯牙善鼓琴..
() 志在登高山(),志.
()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
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 卒.逢暴雨()乃援.
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霖雨..(),操.
() 钟子期辄穷其趣...()穷.()趣.
() 伯牙乃舍琴..
() 吾于何逃声..哉(),逃.
()
理解题:
1.本文言简意丰,结构紧凑,请分析文章开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的特点。

结构上是全文的总纲,领起下文对二人善谈善听的具体描写。

2.伯牙是当时着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

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文中伯牙的“善弹琴”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方面伯牙能把自己的情怀准确地寄托于琴音中,大雨,山崩的声音十分传神,琴技炉火纯青。

另一方面钟子期能准确的了解伯牙心意,除了因为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外,同时也能看出伯牙的琴技高超。

3.“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可见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当伯牙终于遇到能真正听懂他琴声的钟子期时有何表现?
伯牙停止弹琴慨叹道:“好啊,好啊,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到的一样。

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琴声呢?”
4.言为心声,曲亦传情。

请说说伯牙“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的原因。

并谈谈伯牙所说的“吾于何逃声哉”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伯牙到泰山游玩时,突遇暴雨,不禁心中失落悲伤。

所以“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言外之意是赞叹钟子期善听,自己弹奏的乐曲都不能逃过他的耳朵。

5.常言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因此“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传为佳话。

读了本文,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钟子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
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与流水,钟子期就能听出高山的巍峨和江河的浩荡。

伯牙心中悲叹,弹奏霖雨与崩山之音时,钟子期也能穷尽其中之意。

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知音”一词的理解。

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准确领会。

真正的知音就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7.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⑴文中表现钟子期善听的句子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
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些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⑶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⑷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⑸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⑹2011山西省《成语里的歌声》: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2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⑺难点探究。

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①“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

②“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种子期必得之”,作者以这句话承接上下文。

③由对“知音”的感慨(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求,突出文章主旨。

⑻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

情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对伯牙的琴技高度赞美。

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琴技高超。


㈤写作特色
本文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领全文,再通过具体的情景围绕“善”字一一铺陈,结构自然紧凑,让人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特别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这种自然而美的感觉越发明显,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