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
文言文《曾子杀猪》阅读参考答案(优秀6篇)
文言文《曾子杀猪》阅读参考答案(优秀6篇)文言文《曾子杀猪》阅读参考答案篇一中学生一见到阅读理解题就望而却步,阅读能力就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以下这篇《曾子杀猪》阅读训练题目及其答案是由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
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曾子杀猪阅读练习题:1.曾子之妻之市里的俩之什么意思。
2. 妻止之曰里的止什么意思?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什么意思?曾子杀猪阅读答案1.曾子之妻之市: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是前往,去2.妻止之曰:止是阻止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你现在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骗人呀。
曾子杀猪译文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
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
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文言文《曾子杀猪》阅读参考答案篇二当前的各样语文考试中,阅读和作文占了绝大部分的分值。
所以有得阅读与作文者得天下的说法。
为此,提高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语文试题曾子杀猪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曾子杀猪阅读答案曾子杀猪(7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①为女杀彘②。
妻适③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提优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提优卷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②无以广才________③年与时驰________④能服于人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子骞为其父御②,失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
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
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
”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
选自《说苑》①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
②御:驾驶(马车)。
③失辔:绳从手里掉下来。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今汝欺我欺________②母去四子寒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母死。
其父更娶,复有二子。
(3)本文表现了闵子骞________和________的品质。
3.课外阅读橘树陕西刘公,为兴化令①,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
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
道士云: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
乃受之。
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
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
女抱树娇啼。
文言文阅读提优小练习(亭林先生手不释卷)(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提优小练习(亭林先生手不释卷)(附答案)文言文阅读小练习姓名成绩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4分)亭林先生①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③,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④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注释】①亭林先生:顾炎武,号亭林。
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③酒垆:小酒店。
④颠坠:跃进。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自少至老手不释.书⑵呼老兵诣.道边酒垆⑶咨.其风土⑷遇故友,若.不相识2.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1分)A.交友B.考察C.读书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⑵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4.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2分)5.请列举两个类似本文的读书或做学问的故事。
(2分)6.你从本文获得怎样的读书启示?(2分)【译文】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随身用一骡二马驮书。
(有时候)(他)碰到边塞岗亭,就招呼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面对面坐下开怀畅饮。
(他)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
如果和自己以往知道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到毫无疑惑才停止。
(他)(坐在)马背上面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字。
(他)(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互不认识一样,有时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他)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也应当博大精深,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参考答案】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自少至老手不释.书⑵呼老兵诣.道边酒垆⑶咨.其风土⑷遇故友,若.不相识【答案】⑴放下⑵到⑶询问⑷好像2.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1分)A.交友B.考察C.读书【答案】A3.翻译下列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提优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提优卷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陈谌设喻答客问刘义庆客有问陈季方①:“足下家君②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④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释】①陈季方:即陈谌,陈寔的第四个儿子,他的大哥是陈元方。
②家君:,这里在前面加上敬词则尊称别人的父亲。
③阿(ē):弯曲的地方,这里指山的角落。
④仞: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1)请根据你的文言积累,将注释②补充完整。
(2)课堂上,师生就选文的词义展开了讨论。
请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语:积累文言词汇,可以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当斯之时”和“逝者如斯夫”两句中的“斯”都是“________”意思。
小文:但是如果遇到没有学过的词,如“而荷天下重名”中的“荷”应该怎么办呢?老师:你可以借助古汉语工具书,根据具体语境,查找正确义项。
小语: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荷”有三个义项:①hé 莲;②hè 肩负,扛;③hè 承担,蒙受。
“而荷天下重名”中的“荷”应该选哪个选义项呢?小文:根据文意,选用第________义项,读音是________。
老师:遇上没有学过的词,还可以根据积累的成语来判断意思。
如“桂树焉知泰山之高”中的“焉”,可以联想到成语“________”,从而判断它的意思是________。
小语:谢谢老师!原来学文言字词有这么多方法,太好了!(3)陈季方和陈元方一样善辩。
阅读全文,分析陈季方应答的妙处。
2.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三顾茅庐文言文阅读答案优秀
三顾茅庐文言文阅读答案优秀三顾茅庐文言文阅读答案优秀1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经过:1.如鱼得水。
2.起因: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经过:刘备和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着,第三次才见到并共商天下大事。
结果: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
三顾茅庐文言文阅读答案优秀2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予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二)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二)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二)(一)(15分)(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吕蒙传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①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④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⑤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注释】①顾:拜访,与下文“诣”意同。
②虞(yú):意料,预料。
③造次:鲁莽,轻率。
④东西:这里指西蜀和东吴。
⑤就:接近。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汗问所欲.B.肃遂.拜蒙母遂.反溯流逆上矣C.肃意尚轻.蒙尔安敢轻.吾射D.吕将军功名.日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2分)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根据乙文,概括甲文中鲁肃“与蒙论议”的主要内容。
(3分)5.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吕蒙?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回答。
(3分)(二)(14分)贞女韩氏,保宁人。
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混迹民间。
既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女也。
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
洪武四年嫁为尹氏妇,成都人以韩贞女称,其后有南京人黄善聪者,年十三失母,父贩香庐、凤间,令善聪为男子装从游数年。
2020年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及答案
1.用“/”线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1分)
如 此 尚 可 仕 乎。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⑴ 有狱久不决( ) (2)众莫敢争(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4.小敏和小宇对际泰“取旁舍儿书”和“见《诗经》取而疾走”的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3分)
小敏:际泰这种追切学习知识的精神真是让人敬佩啊。
小宇:热爱学习是好事,但是他这种做法根本就是偷窃。
(八)(10分)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节选自《宋史》)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4本文叙述了周敦颐哪两件事?(2分)
5.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九)(10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少年知识未开①,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3)(10分)
(宋)太祖时,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捍北虏,与兵三千而已。然其齐州赋税最多,乃以为齐州防御使,悉与一州之赋,俾①之养士。而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久之,关南百姓诣阙②,讼③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以为妾。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徐问曰:“自汉超在关南,契丹入寇者几?”百姓曰:“无也。”太祖曰:“往时契丹入寇,边将不能御,河北之民岁遭劫虏,汝于此时能保全其资财妇女乎?今汉超所取,孰与契丹之多?”又问讼女者曰:“汝家几女,所嫁何人?”百姓具以对。太祖曰:“然则所嫁皆村夫也。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以爱汝女则取④之,得之必不使失所。与其嫁村夫,孰若处汉超家富贵?”于是百姓皆感悦而去。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乃赐以银数百两,曰:“汝自还之,使其感汝也。”汉超感泣,誓以死报。(选自宋朝欧阳修《归田录》)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
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课外文言文篇一(一)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征求不已② 惟欲清净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分)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分)(二)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提优专项训练试卷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提优专项训练试卷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1)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缀行甚远(点缀)B.其一犬坐于前(狗)C.夸父与日逐走(行走)D.欲得饮(喝水)(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弃其杖B.方欲行/欲得饮C.久之,目似瞑/学而时习之D.意暇甚/意与日去(3)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饱含着讽刺的意味。
B.【乙】文夸父临死前“弃其杖,化为邓”这一情节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和夸父的形象,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C.【甲】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了屠户杀狼时的愤怒之情。
D.【乙】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未至,道渴而死。
(5)①【甲】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乙】文中,夸父逐日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②面对凶恶狡猾的狼,屠户依然要与之斗争;面对快速运行的太阳,夸父仍然要与之比拼。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提优卷试题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提优卷试题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语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3)下列对于文中词句及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短小,但人物性格鲜明。
太丘:守信,正直。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B.友人认为陈元方不守信,没等自己来就离开,所以发“怒”骂他。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元方的聪明体现在他能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诸葛亮,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B.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C.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图治D.意与日去/意暇甚(3)全文的论述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展开的。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5)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课内文言文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测试提优卷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测试提优卷试题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二)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④甚聪惠________(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去后乃至/乃呼儿出B.相委而去/学而不思则罔C.下车引之/学而时习之D.为设果/为人谋而不忠乎(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结合材料,分析陈元方和杨氏子的相同之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诫:告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测试提优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测试提优卷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乙)偷本非礼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②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③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因:于是;就。
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
③会:钟会。
钟毓、钟会是兄弟。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2)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陈太丘与友期行B.白雪纷纷何所似既而问毓何以拜C.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D.且托寐以观之不义而富且贵(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4)言语动作往往传达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起偷服药酒,钟毓、钟会两兄弟的表现却有所不同,说明他们的性格特点亦有异。
你更喜欢哪个呢,为什么?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提优卷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提优卷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谢安幼年谏兄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①,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②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念:怜悯;同情。
②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谢以醇酒罚之/下车引之B.乃至过醉/过中不至C.老翁可念/撒盐空中差可拟D.何可作此/白雪纷纷何所似(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3)结合原文,可以看出谢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2.阅读诸葛亮《诫子书》,完成问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诫子书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③年与时驰________④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之:①夫君子之行②求闻之若此B.以:①静以修身②投以骨C.意:①意与日去②意暇甚D.去:①意与日去②一狼径去(3)翻译句子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3.阅读蒲松龄的《狼》一文,完成后面小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三】(安徽、共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斯:(3)谈笑有鸿儒鸿儒:(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2)或曰:“陋,如之何?”译文: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答:【三】文言文15.(5分)(1)出名,有名(2)这(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16.(1)(2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2分)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17.(3分)惟吾德馨君子居之18.(3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二、文言文阅读(北京、共9分)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4-7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天时不如地利自云先是闻秦时乱B.地利不如人和至若春和景明C.环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文言文阅读达标测试提优卷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文言文阅读达标测试提优卷试题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⑥遣:打发。
(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已】①停止,完毕;②副词,已经;③副词,太,过分;④语气词,用法同“矣”【容】①容纳;②宽容,容忍;③许可,允许;④容貌,仪容①而犹未已________ ②奕于是改容曰________(3)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文: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甲文当谢太傅问“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时,兄女的回答是:“________。
”乙文童年时候的谢太傅看到兄长惩罚老翁时,劝兄长说“________。
”小涵: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
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________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________的一个人。
(4)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2.课内文言文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提优卷试题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提优卷试题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字,志异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________②方欲行________③就枕将寐________④伪睡以俟________(3)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项是()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目似/瞑,意暇/甚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请写出一个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
(6)阅读【甲】、【乙】两文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7)阅读【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测试提优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测试提优卷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止:________②而两狼之并驱如驱:________③一狼洞其中洞:________④屠自后断其股股: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理解填空。
①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________——(御狼)——________”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②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
2.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提优卷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提优卷试题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増笑耳。
(《聊斋志异》)(乙)童寄者,郴州荛①牧儿也。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②所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贼易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③一人卧,植刃道上。
童微伺④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注释】①荛(ráo):打柴。
②虚:通“墟”,集市。
③为市:谈生意,指寻找买主。
④微伺:偷偷地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缀行甚远________②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③屠暴起________④布囊其口________⑤去逾四十里________⑥贼易之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B.乃悟前狼假寐(才)C.之虚所卖之(代其中一个强盗)D.以缚背刃(把)(3)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B.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C.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D.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4)翻译下面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5)屠夫和区寄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说说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课外阅读朱文公受骗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②,旋觉轻安③。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提优专项训练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提优专项训练试卷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乳母诗序(节选)(清)郑燮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①之伺婢也。
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
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
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
间有鱼飧②瓜果,必先食(sì)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
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
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
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烛下,不数日竟去矣。
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莱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
燮痛哭,竟亦不能食矣。
【注释】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
②鱼飧:有鱼的饭食。
(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育于费氏________②间有鱼飧瓜果________③其夫谋去 ________④竟亦不能食矣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
(4)“我”痛哭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上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②一狼径去________(3)翻译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三】(安徽、共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斯:(3)谈笑有鸿儒鸿儒:(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2)或曰:“陋,如之何?”译文: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答:【三】文言文15.(5分)(1)出名,有名(2)这(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16.(1)(2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2分)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17.(3分)惟吾德馨君子居之18.(3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二、文言文阅读(北京、共9分)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4-7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天时不如地利自云先是闻秦时乱B.地利不如人和至若春和景明C.环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
(2分)委而去之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7.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3分)【链接材料】勾践①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②。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③矣,请报之。
”……果行,国人皆劝④。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注】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
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
②“更”改正。
③“节”节制。
④“劝”勉励。
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⑥“囿”古地名。
⑦“没”古地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4.答案:C【解析】4题中A项“时”意思分别为“时令”和“时间”。
B项中分别为“和睦”“和煦”。
C项中同为“胜利”。
D中分别为“护城河”“池塘”。
5.答案:(守城者)弃城而逃【解析】此题需要学生注意补充主语是守城者。
6.答案:乙【解析】题中乙句子的理解符合文章的文意,甲句子句意过于极端且不能体现“得到多助”意思。
7.答案:得道多助【解析】题中两段文字共同体现的思想是“得道多助”,此题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共同”二字的含义。
【材料链接】翻译: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
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
"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
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
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呀,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湖南郴州、16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注释】①经始:开始。
禹:治水的大禹。
②广:开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深:深处。
悸:惊动。
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水势浩大。
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鼓荡。
山腾:像山腾起。
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1)沿溯阻绝( ) (2)哀转久绝()(3)河中漱广( ) ⑷窥深悸魄 (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译文:1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分)答:1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4分)答:11. (1)逆流而上(2)消失(3)冲击,冲荡(4)看,望评分标准:4分。
每空1分,第(4)空答“偷看”不给分。
12.(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评分樯准:4分。
每句2分,第一句扣住“奔”、“疾”翻译,译错一字扣1择,语句通顺即可;第二句扣住“素”、“云”翻译,译错一字扣1分,语句通顺即可。
13.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①“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评分标准:4分。
例句2分,作用2分。
14.答案示例: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评分标准:4分。
相同点2分,扣住“急”“大”两个特点即可;不同点2分,扣住“清”的特点即可参考译文: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疲乏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
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
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
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福建、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答:6.(4分)(1)逆流而上(2)延长(3)看,回头看(4)就是7.(3分)A8.(4分)(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