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脾CT解剖[专业知识]
合集下载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肝、胰腺)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肝、胰腺)](https://img.taocdn.com/s3/m/33d4e211ff00bed5b9f31d1f.png)
肝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右肾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胃
胰头 胆囊
肝 肠管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胃 胆囊 胰腺
肝
下腔 静脉
脾
腹主 脾静 动脉 脉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CT对比增强扫描
左肾
胰头 胃 胆囊
脾静 脉
肝
肠管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CT对比增强扫描
脾 右肾 右肾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慢性胰腺炎CT增强 扫描示:胰管扩张
肝左 叶
胰腺
胃
肝右 叶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胰腺体 积缩小
左肾
谢谢!
慢 性 胆 囊 炎
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壁稍厚。
胰
肝 肾 静脉
肾
腹主动脉
肠管 胆囊
胰
结 石 腹 水 肝 慢性胆囊炎CT平扫示: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后壁见一类椭圆形高密度结石 肾
脾 腹 水
肠管 胆 囊
胰腺体、 尾部
肝右 叶
脾
下腔 静脉
膈脚
腹主 动脉
正常胰腺CT平扫
胰头
下腔 静脉
肠管
腹主 动脉
肝右 叶
胰腺的断层
门静脉或者是肠系膜上静脉右壁是区分头 颈的标志,左壁是颈、体的标志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横膈
腹 部 断 层
肝右 叶
食管
肋骨 肺 脊 髓 胸椎
腹主 动脉
肋骨
肺
肝右 叶
肝、胆、胰、脾CT和MRI诊断
![肝、胆、胰、脾CT和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e773af12f60ddccda38a0fd.png)
增强—顺磁造影剂和负性造影剂(菲力磁)
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DCE-MRA)— 经静脉快速注射Gd-DTPA后 用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GRE)扫 描显示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
(二)正常影像表现 3、CT检查 1、正常表现
CT平扫 肝实质呈均匀软组织密度, 高于脾、胰、肾 CT值50~70Hu 胆管不显示 肝门—肝动脉、门静脉、胆管
、肝细胞癌
病例分析1
1、病例1 男性 48岁 汉族 一、主诉:右上腹包块1个月 右上腹可触及一约10.0cm*10.0cm肿物,质地 中等无触痛
入院诊断:右上腹肿物 腹部彩超:肝右叶下方、右肾前方见约
10.0cm*9.0cm*12.0cm的肿物,边界较清,有包膜 有液性暗区。
二、CT表现
边缘较平扫清楚,范围可增大 (4) 伴发改变—肝增大,门静脉瘤栓,邻近器官受压、 浸润,淋巴结增大和肝硬化腹水、脾大等。
肝癌CT表现
肝癌CT表现
MRI检查 T1WI 呈稍低信号,边界不清楚 T2WI信号稍高于正常肝组织;
巨块型有脂肪变性、出血、坏死时有相应信 号改变 T1、T2信号均不均匀 增强-可清楚显示门脉瘤栓
肝癌的MRI表现
肝癌的MRI表现
肝癌的MRI表现
肝癌的MRI表现
4、转移性肝癌
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 30%~50%可转移到肝
以消化道和胰腺肿瘤多见
影像学表现 CT检查
(1)平扫—多发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灶 边缘光整,可有坏死
(2)增强—不均匀强化 “牛眼征”:肿瘤中央无强化呈低密度 边缘强化呈高密度 外周有稍低密度的水肿带
螺旋CT双期和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肝实质无强化 门脉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肝实质开始
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DCE-MRA)— 经静脉快速注射Gd-DTPA后 用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GRE)扫 描显示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
(二)正常影像表现 3、CT检查 1、正常表现
CT平扫 肝实质呈均匀软组织密度, 高于脾、胰、肾 CT值50~70Hu 胆管不显示 肝门—肝动脉、门静脉、胆管
、肝细胞癌
病例分析1
1、病例1 男性 48岁 汉族 一、主诉:右上腹包块1个月 右上腹可触及一约10.0cm*10.0cm肿物,质地 中等无触痛
入院诊断:右上腹肿物 腹部彩超:肝右叶下方、右肾前方见约
10.0cm*9.0cm*12.0cm的肿物,边界较清,有包膜 有液性暗区。
二、CT表现
边缘较平扫清楚,范围可增大 (4) 伴发改变—肝增大,门静脉瘤栓,邻近器官受压、 浸润,淋巴结增大和肝硬化腹水、脾大等。
肝癌CT表现
肝癌CT表现
MRI检查 T1WI 呈稍低信号,边界不清楚 T2WI信号稍高于正常肝组织;
巨块型有脂肪变性、出血、坏死时有相应信 号改变 T1、T2信号均不均匀 增强-可清楚显示门脉瘤栓
肝癌的MRI表现
肝癌的MRI表现
肝癌的MRI表现
肝癌的MRI表现
4、转移性肝癌
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 30%~50%可转移到肝
以消化道和胰腺肿瘤多见
影像学表现 CT检查
(1)平扫—多发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灶 边缘光整,可有坏死
(2)增强—不均匀强化 “牛眼征”:肿瘤中央无强化呈低密度 边缘强化呈高密度 外周有稍低密度的水肿带
螺旋CT双期和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肝实质无强化 门脉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肝实质开始
头颈部影像解剖第十二章-肝、胆、胰、脾
![头颈部影像解剖第十二章-肝、胆、胰、脾](https://img.taocdn.com/s3/m/3b4df8b319e8b8f67d1cb926.png)
门静脉期肝实质对比 增强密度明显增高, 增强密度均匀一致;
2022/3/22
影像解剖 6
肝脏
正中裂:在肝膈面相当 于胆囊切迹中点经尾状 叶中部到腔静脉沟左缘 的连线,此裂将肝分为 对称的左半肝和右半肝。 肝中静脉位于正中裂内。
肝脏分叶分段
2022/3/22
影像解剖 7
肝脏
右叶间裂:位于正 中裂右侧,将右半 肝分为右前叶和右 后叶,裂内有肝右 静脉经过。
脾脏
脾CT平扫,呈新月形,密度均匀,略低于肝。 增强后,在动脉期,皮质强化明显高于髓质,
呈现强化不均,在门静脉期皮质和髓质的强化 逐渐均匀一致。
2022/3/22
影像解剖 26
MRI
在T1WI上,肝呈中等信号,类似于胰的信号, 但高于脾。在T2WI上,肝呈稍低信号,低于脾 的信号,但高于肌肉信号。
影像解剖 10
肝脏
2022/3/22
影像解剖 11
肝脏
2022/3/22
影像解剖 12
肝脏
2022/3/22
影像解剖 13
胆囊及肝内外胆管
胆囊的形态视胆 囊长轴与扫描平面 的位置的不同可呈 圆或椭圆形,其横 径在4cm以下,纵 径在7-9cm以下。
2022/3/22
影像解剖 14
胆囊及肝内外胆管
脾门血管呈流空低信号影。脾增强后,其强化 特征与CT增强相似。
2022/3/22
影像解剖 31
2022/3/22
影像解剖 32
2022/3/22
影像解剖 33
2022/3/22
影像解剖 34
2022/3/22
影像解剖 35
2022/3/22
影像解剖 36
2022/3/22
2022/3/22
影像解剖 6
肝脏
正中裂:在肝膈面相当 于胆囊切迹中点经尾状 叶中部到腔静脉沟左缘 的连线,此裂将肝分为 对称的左半肝和右半肝。 肝中静脉位于正中裂内。
肝脏分叶分段
2022/3/22
影像解剖 7
肝脏
右叶间裂:位于正 中裂右侧,将右半 肝分为右前叶和右 后叶,裂内有肝右 静脉经过。
脾脏
脾CT平扫,呈新月形,密度均匀,略低于肝。 增强后,在动脉期,皮质强化明显高于髓质,
呈现强化不均,在门静脉期皮质和髓质的强化 逐渐均匀一致。
2022/3/22
影像解剖 26
MRI
在T1WI上,肝呈中等信号,类似于胰的信号, 但高于脾。在T2WI上,肝呈稍低信号,低于脾 的信号,但高于肌肉信号。
影像解剖 10
肝脏
2022/3/22
影像解剖 11
肝脏
2022/3/22
影像解剖 12
肝脏
2022/3/22
影像解剖 13
胆囊及肝内外胆管
胆囊的形态视胆 囊长轴与扫描平面 的位置的不同可呈 圆或椭圆形,其横 径在4cm以下,纵 径在7-9cm以下。
2022/3/22
影像解剖 14
胆囊及肝内外胆管
脾门血管呈流空低信号影。脾增强后,其强化 特征与CT增强相似。
2022/3/22
影像解剖 31
2022/3/22
影像解剖 32
2022/3/22
影像解剖 33
2022/3/22
影像解剖 34
2022/3/22
影像解剖 35
2022/3/22
影像解剖 36
2022/3/22
肝胆胰脾解剖
![肝胆胰脾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05aa682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4.png)
包括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参与血糖调节。
胰的功能
消化功能
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血糖调节
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的调节,维持血糖的稳定。
合成功能
胰还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生长激素抑制素、胰多肽 等,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脾的功能
造血功能
免疫功能
脾是胚胎早期的造血器官,出生后可产生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脾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能够过滤血液 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并产生抗体和 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储血功能
调节体温
脾可以储存血液,并在需要时释放出血液 ,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脾可以调节体温,通过释放热量来维持体 温的恒定。
02 胆
胆 梨形,分为底、体、颈、管四部分。
形态
胆囊底呈盲端,胆囊体为胆囊的主体 部分,胆囊颈为胆囊管移行于胆囊体 的部分,胆囊管是胆囊向胆总管开口 处。
胆的组织结构
胆囊壁
01
胆囊组织
02
03
胆汁成分
胆囊壁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向 外分别为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胆囊组织由结缔组织、平滑肌和 浆膜组成,其中平滑肌构成胆囊 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胆汁由水、电解质和有机物组成, 其中有机物包括胆盐、胆色素、 卵磷脂等。
胆的功能
储存胆汁
在非消化期,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 待消化时释放入肠腔。
浓缩胆汁
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盐类,使胆汁 浓缩。
分泌黏液
胆囊能分泌黏液,保护胆道黏膜免受浓缩胆 汁的侵蚀和溶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胰的功能
消化功能
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血糖调节
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的调节,维持血糖的稳定。
合成功能
胰还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生长激素抑制素、胰多肽 等,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脾的功能
造血功能
免疫功能
脾是胚胎早期的造血器官,出生后可产生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脾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能够过滤血液 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并产生抗体和 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储血功能
调节体温
脾可以储存血液,并在需要时释放出血液 ,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脾可以调节体温,通过释放热量来维持体 温的恒定。
02 胆
胆 梨形,分为底、体、颈、管四部分。
形态
胆囊底呈盲端,胆囊体为胆囊的主体 部分,胆囊颈为胆囊管移行于胆囊体 的部分,胆囊管是胆囊向胆总管开口 处。
胆的组织结构
胆囊壁
01
胆囊组织
02
03
胆汁成分
胆囊壁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向 外分别为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胆囊组织由结缔组织、平滑肌和 浆膜组成,其中平滑肌构成胆囊 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胆汁由水、电解质和有机物组成, 其中有机物包括胆盐、胆色素、 卵磷脂等。
胆的功能
储存胆汁
在非消化期,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 待消化时释放入肠腔。
浓缩胆汁
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盐类,使胆汁 浓缩。
分泌黏液
胆囊能分泌黏液,保护胆道黏膜免受浓缩胆 汁的侵蚀和溶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正常腹部ct解剖
![正常腹部ct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70f4c0052af90242a995e526.png)
2. 增强扫描 动脉期即开始强化,但强化不均匀,皮质强化高
于中央的髓质,呈现特有的豹纹状,称为“花斑脾”;在门静 脉期和实质期,脾则呈均匀一致强化,通常情况下要高于肝。 实质内的脾动、静脉在增强扫描时也不易分辨。
正常脾脏CT表现
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三角锥体 约15~40%的人有副脾存在 密度低于或等于肝脏
3.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4.肝左叶 5.胆囊 6.结肠肝曲 7.胃窦
12
13 14
8.胃体 9.膈 10.角切迹 11.横结肠 12.空肠 13.升结肠 14.肠系膜
1
2
5
3
4 6
8
7
12
10
9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经胰的冠状层面CT(增 强)
1.肝右前叶 2. 肝中间静脉 3.肝左内叶 4. 肝左外叶 5.胃底 6.胆囊 7.十二指 肠上部 8.肝门静脉 9.腹腔 干 10.胃体 11.脾 12.结 肠肝曲 13.胰头 14.胰体 15.肠系膜 16.肠系膜上静 脉 17.腹主动脉 18.降结 肠 19.肠系膜上动脉 20. 空肠 21.回肠
胰尾的后发为脾静脉,再往后为肾上腺、左 肾,脾静脉是胰体为的界标。
脾脏增大CT标准
大于5个肋单元 脊柱前缘与脾脏前缘平行线超过8cm 脾前缘不超过腋中线 脾脏下缘超过肝脏下缘 脾脏增厚:男大于4cm,女大于3.5cm (脾门至对侧缘的垂直线即脾脏的厚度) 体积测量
1 5
6
8
2 7
3 4
11
10
1.肝右后叶 2.脾 3.脊髓末 端 4.左肾 5.左腰大肌 6. 左腰方肌 7.第4腰椎棘突 8. 右骶髂关节9.乙状结肠 10. 左骶翼 11.左髂骨
于中央的髓质,呈现特有的豹纹状,称为“花斑脾”;在门静 脉期和实质期,脾则呈均匀一致强化,通常情况下要高于肝。 实质内的脾动、静脉在增强扫描时也不易分辨。
正常脾脏CT表现
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三角锥体 约15~40%的人有副脾存在 密度低于或等于肝脏
3.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4.肝左叶 5.胆囊 6.结肠肝曲 7.胃窦
12
13 14
8.胃体 9.膈 10.角切迹 11.横结肠 12.空肠 13.升结肠 14.肠系膜
1
2
5
3
4 6
8
7
12
10
9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经胰的冠状层面CT(增 强)
1.肝右前叶 2. 肝中间静脉 3.肝左内叶 4. 肝左外叶 5.胃底 6.胆囊 7.十二指 肠上部 8.肝门静脉 9.腹腔 干 10.胃体 11.脾 12.结 肠肝曲 13.胰头 14.胰体 15.肠系膜 16.肠系膜上静 脉 17.腹主动脉 18.降结 肠 19.肠系膜上动脉 20. 空肠 21.回肠
胰尾的后发为脾静脉,再往后为肾上腺、左 肾,脾静脉是胰体为的界标。
脾脏增大CT标准
大于5个肋单元 脊柱前缘与脾脏前缘平行线超过8cm 脾前缘不超过腋中线 脾脏下缘超过肝脏下缘 脾脏增厚:男大于4cm,女大于3.5cm (脾门至对侧缘的垂直线即脾脏的厚度) 体积测量
1 5
6
8
2 7
3 4
11
10
1.肝右后叶 2.脾 3.脊髓末 端 4.左肾 5.左腰大肌 6. 左腰方肌 7.第4腰椎棘突 8. 右骶髂关节9.乙状结肠 10. 左骶翼 11.左髂骨
肝胆脾胰CT解剖-精品医学课件
![肝胆脾胰CT解剖-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ae3b81c8d376eeafaa311d.png)
肝 静
– 门静脉:左心室-主动脉-肠系膜/脾A-V-门静脉 50~60s 脉
肝脏增强扫描的分期及特点
110-120s
– 动脉期(20-25s):对比剂充盈肝脏动脉,肝实质轻度强化
– 门脉期(50-60s):对比剂充盈门静脉,门静脉强化明显(高于 肝动脉),肝实质明显强化
– 平衡期(110-120s):对比剂在肝血窦内混合达到平衡状态, 肝静脉、下腔静脉显示良好,肝实质持续强化
肝脏CT多期扫描和CT后处理
平扫
动脉期
门脉期
平衡期
MIP
MPR
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的意义
临床意义 – 多数肿瘤由动脉供血,利用造影时差,区分正常肝脏和肿 瘤性病变
鉴别意义 – 肝细胞癌:快进快出 – 血管瘤:早出晚归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快进慢出,中央星状疤 痕延迟强化 – 肝内胆管细胞癌:逐渐强化 – 转移瘤:环形强化为主 – 肝囊肿:各期均无强化
肝胆胰脾影像解剖
一、肝脏的分段
肝脏的分叶与分段
Ⅱ
Ⅷ
Ⅳ
Ⅶ
Ⅲ
Ⅳ ⅥⅤ
肝Couinaud系统
思考
肝脏分段解剖标志是什么?
肝静脉 第二肝门
门静 脉
门静脉
思考
定肝脏分段解剖标志:
– 平扫? – 增强?
第 一 肝 门 区
二、肝脏双重血供
肝动脉
占肝供血20%-30%
含氧量高
主 动 脉
肝血窦
肝静脉
下 腔
(三条) 静
70s
脉
•胃肠 经毛细血管网 •肠系膜上静脉
•脾动脉
•脾静脉
门静脉(腹腔不成对器官静脉)
占肝供血75%-80% 含氧量低
肝、胆、胰、脾PPT课件
![肝、胆、胰、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d73584ad02de80d5d84077.png)
胆囊炎并胆囊颈部结石
胆囊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胆囊癌
胆总管癌
肝门区胆管癌
胰腺
胰体、胰尾
胰头
急性炎,平扫,胰腺密度均匀,边缘模糊, 周围少量渗出,胆囊内高密度结石影。
平扫体积增大,边缘模糊,密度尚均匀, 周围有较多渗出,脂肪间隙混浊。增强均
匀强化
坏死性胰腺炎假囊肿形成,胰周见线状低 密度影,胰颈部一囊性低密度影,胰头增 大,边缘模糊,其内低密度坏死区,增强
感谢你的到来与聆听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 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肝脓肿
肝右叶肝门旁低密度,边缘模糊,密度欠 均匀。病灶间隔有强化,呈多房状,内容
物无强化。呈结节样隆起,肝叶比例失调。
伴腹水
结节样密度不均匀,表面不光 整。明显强化,密度均匀。
胆结石
胆总管结石,以上胆管扩张, 肝内胆管扩张。
胆总管结石
肝血管瘤平扫低,一分钟后增 强,延迟扫描为等密度
平扫低密度
动脉期示:
病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 其密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肝血管瘤
体尾均匀强化
慢性,胰腺体积缩小,胰管扩张,轮廓较 清楚,实质均匀强化。
胰管扩张
胰腺呈羽毛状,内可见条状钙化。胆囊高 密度结石。
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形成,颈体交界处囊性 低密度影,胆囊内两枚高密度影(结石)。
胰腺癌
肝胆胰脾解剖讲课文档
![肝胆胰脾解剖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857b15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8.png)
肝静脉系统
现在十三页,总共四十二页。
现在十四页,总共四十二页。
现在十五页,总共四十二页。
二 CT 正常腹部
5
肝圆韧带 肝总A 胆总管
门静脉
肝尾叶
下腔静脉
右膈脚
胸主动脉
现在十六页,总共四十二页。
左膈脚
二 CT 正常腹部
6 门静脉
肝总A
脾静脉
胆总管
腹主动脉 脾动脉
现在十七页,总共四十二页。
二 CT 正常腹部
S6 右后下段
▪
S7 右后上段
S8 右前上段
现在十九页,总共四十二页。
肝右静脉分右叶为前后段;以镰状韧带将左叶分为内外侧段 ;横向于第一肝门水平沿右和左门静脉主干将肝右叶和左叶 外侧段分为上下段。
现在二十页,总共四十二页。
现在二十一页,总共四十二页。
正常胆系解剖
正常的胆囊为卵圆形或梨形,轮廓光滑, 大小为长7-10cm,宽3-5cm。 分为底部、体部、颈部和胆囊管。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四十二页。
现在二十三页,总共四十二页。
肝外胆管系统
肝门:左右肝管位于横沟内
右肝管+左肝管
胆囊管 + 肝总管
胆总管(>1cm)
现在二十四页,总共四十二页。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四十二页。
二 CT 正常腹部
6
胆囊体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四十二页。
正常胰腺解剖
胰腺呈弓状条带; 胰头部被包绕于十二指肠环内; 胰头向下延伸的部分为钩突;
肝胆胰脾解剖
现在一页,总共四肝脏的解剖要点 ▪ 肝脏的血管走行 ▪ 肝脏的分段
现在二页,总共四十二页。
肝脏的位置与毗邻
现在三页,总共四十二页。
头颈部影像解剖第十二章肝、胆、胰、脾
![头颈部影像解剖第十二章肝、胆、胰、脾](https://img.taocdn.com/s3/m/353014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0.png)
。
在胰颈或胰体部位,有时可见 到胰管扩张或狭窄等异常改变
。
04
脾的影像解剖
脾的位置与形态
脾位于左侧第7-10肋骨处,呈扁窄形 或扁圆形,其长轴与左第10肋骨平行。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脾脏不能通过常规
的胸片检查看到。
脾脏是一个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过滤 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的
功能。
脾脏也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 够产生免疫细胞,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和
其他疾病。
脾的断面解剖
脾脏内部有许多小梁和血窦,这些结构有助于血液在 脾脏内的流动和过滤。
脾脏的断面呈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柔软,表面光重要意义。
脾周血管的影像解剖
脾周血管包括脾动脉和脾静脉,它们 是脾脏的主要供血和回流血管。
脾静脉则通常由数条小静脉汇合而成, 与脾动脉一起进入脾脏,并在脾门处 形成较大的静脉血管。
头颈部影像解剖第十二章肝、胆、 胰、脾
目录
• 肝的影像解剖 • 胆的影像解剖 • 胰的影像解剖 • 脾的影像解剖
01
肝的影像解剖
肝的位置与形态
位置
肝脏位于右上腹,横膈下,右肾 前,胃右侧,其大部分被肋骨覆 盖。
形态
肝脏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为左 右两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 薄。
肝的断面解剖
矢状切面
03
胰的影像解剖
胰的位置与形态
胰位于上腹部的后腹膜腔内, 横跨第2至第4腰椎前方,是腹 膜后位器官。
胰的形态狭长,可分为头、颈、 体、尾四部分,其中头部膨大 朝向左上方,与十二指肠降部 和水平部相毗邻。
胰头下方是钩突,呈游离状态, 与肠系膜上血管相邻。
胰的断面解剖
横断面上,胰头部呈半月形,中 部呈圆形,而尾部则呈三角形。
在胰颈或胰体部位,有时可见 到胰管扩张或狭窄等异常改变
。
04
脾的影像解剖
脾的位置与形态
脾位于左侧第7-10肋骨处,呈扁窄形 或扁圆形,其长轴与左第10肋骨平行。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脾脏不能通过常规
的胸片检查看到。
脾脏是一个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过滤 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的
功能。
脾脏也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 够产生免疫细胞,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和
其他疾病。
脾的断面解剖
脾脏内部有许多小梁和血窦,这些结构有助于血液在 脾脏内的流动和过滤。
脾脏的断面呈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柔软,表面光重要意义。
脾周血管的影像解剖
脾周血管包括脾动脉和脾静脉,它们 是脾脏的主要供血和回流血管。
脾静脉则通常由数条小静脉汇合而成, 与脾动脉一起进入脾脏,并在脾门处 形成较大的静脉血管。
头颈部影像解剖第十二章肝、胆、 胰、脾
目录
• 肝的影像解剖 • 胆的影像解剖 • 胰的影像解剖 • 脾的影像解剖
01
肝的影像解剖
肝的位置与形态
位置
肝脏位于右上腹,横膈下,右肾 前,胃右侧,其大部分被肋骨覆 盖。
形态
肝脏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为左 右两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 薄。
肝的断面解剖
矢状切面
03
胰的影像解剖
胰的位置与形态
胰位于上腹部的后腹膜腔内, 横跨第2至第4腰椎前方,是腹 膜后位器官。
胰的形态狭长,可分为头、颈、 体、尾四部分,其中头部膨大 朝向左上方,与十二指肠降部 和水平部相毗邻。
胰头下方是钩突,呈游离状态, 与肠系膜上血管相邻。
胰的断面解剖
横断面上,胰头部呈半月形,中 部呈圆形,而尾部则呈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培训
24
正常脾脏CT表现
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三角锥体 约15~40%的人有副脾存在 密度低于或等于肝脏
专业培训
25
脾脏增大CT标准
大于5个肋单元 脊柱前缘与脾脏前缘平行线超过8cm 脾前缘不超过腋中线
脾脏下缘超过肝脏下缘
脾脏增厚:男大于4cm,女大于3.5cm (脾门至对侧缘的垂直线即脾脏的厚度)
8
解剖学基础
➢肝中裂(interlobar fissure):IVC-胆囊窝-肝中 静脉, 即坎特利氏线 (Cantlie)。
➢左叶间裂(段间裂, intersegmental fissure)
➢静脉韧带裂(fissure for the lig. Vensum):
➢尾状叶、峡部(尾状突)、 乳状突
专业培训
19
正常胆囊CT表现
大小:胆囊长径4-5cm,长径大于5cm为增大
形态:梨形
囊壁:胆囊壁厚薄均匀一致,正常厚度1-2mm(CT上不可见),超 过 过3.5mm考虑为异常,大于5mm为肯定增厚
内部:均匀一致水样密度
周围情况:正常均匀一致。由于胆囊壁的炎性水肿,充血或肝组织
继发性水肿,其壁与胆囊窝及周围肝脏界线模糊或出现低密度环
体积测量
专业培训
26
专业培训
27
正常CT解剖
专业培训
28
专业培训
29
专业培训
30
专业培训
31
专业培训
肝脏血供是双重性的,肝动脉20-25%;门静脉75-80%。
专业培训
4
膈面――镰状韧带附着
脏面―凹凸不平,有“H”形沟,(右纵沟、左纵沟、
横沟)
专业培训
5
➢肝脏分段的解剖学基础 ➢常规形态学分段法 ➢Couinaud八肝段法
专业培训
6
解剖学基础
➢叶间裂:肝中裂、左叶间裂、右叶间裂
➢段间裂:左外叶段间裂、右后叶段间裂、 尾状叶段间裂
专业培训
17
肝内胆管扩张分级
轻度:仅肝门附近胆管扩张者 中度:既有肝门又有外周胆管扩张者 重度:肝门及外周均明显扩张者
依肝内胆管Ⅰ-Ⅲ级分支扩张程度分级
直径0.5cm为轻度 0.6-0.8cm为中度 0.9cm以上为重度
专业培训
18
胆囊(Gallbladder)
胆囊分底、体、颈三部,颈部连胆囊管 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大小:胆囊大小与体重成正比 形态:梨形 囊壁:纤细光滑,壁厚<3mm 内容物:胆汁
专业培训
9
Couinaud八段法
根据肝静脉、门静脉对肝脏分段 右肝和左肝---中肝静脉或胆囊 左肝外叶和左肝内叶---左正中裂或左肝静脉 右肝前叶和右后叶---右肝静脉 根据门静脉分叉位置,在出现分叉以前称为上段,出 现分叉以后称为下段 尾叶可由腔静脉分为左尾叶和右尾叶
专业培训
10
Couinaud八段法
肝 胆 胰 脾 CT 解 剖
专业培训
1
总体框架
大体解剖概要 CT 解 剖 需要注意知识点
专业培训
2
解剖概要
专业培训
3
肝 脏 (liver)
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实质脏器,由肝小叶和一系列管道(门静脉, 肝静脉,肝动脉和胆管)所构成。
肝脏有腹膜包绕,但有3个区域无腹膜:下腔静脉窝、胆囊窝、 膈面裸区。
门静脉横径0.7-1.6cm,平均为1.09cm, 大于1.5cm视为增宽
专业培训
16
胆总管的下端与胰管汇 合之前,环行平滑肌增 厚, 形成发达的胆总管 括约肌(或称Boyden括 约肌)。胆总管与胰管 汇合穿入十二指肠壁, 局部扩大形成肝胰壶腹 (或称Vater壶腹),此 处的环行平滑肌增厚, 形成壶腹括约肌(或称 Oddi括约肌)。
➢Glisson系统:门脉、肝动脉、胆管
先分为左右两支,再逐级分支
门脉分支较恒定
➢肝静脉系统
专业培训
7
五叶六段分法
➢左右半肝以肝中裂为界
➢右叶间裂(肝右静脉位于此裂)划分肝 右前与右后叶
➢左纵沟(门静脉左支位于此裂)划分左 内外叶
➢横行段间裂划分左外叶及右后叶上下段
➢纵行段间裂划分尾状叶的左右段
专业培训
外分泌功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胰液,其中有水、电解质、蛋白 分解酶及碳水化合物分解酶等,参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内分泌功能---由胰腺腺泡之间的胰岛细胞群组成,主要分泌胰岛 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等激素
专业培训
21
正常胰腺CT表现
一般来说,胰头大小不超过第2腰椎横径;
体尾部不超过第2腰椎横径的2/3
胰头:小于3.0cm
(后上\前下亚段)
左内侧段
右前段
(前下\前上亚段)
右后段
(后下\后上亚段)
Angio-Saxon法 11
专业培训
12
正常肝脏CT表现
大小:增大-形态饱满,局部突出,超过肋弓下缘 缩小:体积缩小,肝叶比例失调
形态:正常边缘光滑,比例适宜 密度:均匀,正常高于或等于脾脏
专业培训
13cm
胰尾:小于2.0cm
对突然超过邻近胰腺3mm以上的隆起变化应予高度重视。
正常胰管内径约2-4mm,在高分辨率的CT图像上,偶
可见胰管的1-2个区段,只有扩张的胰管才能在整个胰
腺全程显示
专业培训
22
专业培训
23
脾脏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储血器官, 外形似蚕豆,位于左季肋部后方,胃左侧, 长轴自左后向右前斜行,大致与第10肋平 行
比例失调
比例失调
专业培训
14
胆系
一 解剖概要:
肝内胆管 (毛细胆管,叶间小胆管,左右肝管) 肝外胆管 肝总管
胆囊管 总胆管 胆囊
专业培训
15
胆道正常标准
通常肝内胆管直径为1-3mm
肝总管直径3-5mm,一般不能显示,约 为门静脉内径的1/3左右,超过6mm时 考虑有轻度增宽的可能
胆总管直径<6mm为正常,6-10mm者为 可疑扩张,大于10mm者为扩张
解剖学亚 段
尾状叶 左外叶上段 左外叶下段 左内叶 右前下段 右前上段 右后下段 右后上段
Couinaud
I II III IV V VIII VI VII
Bismuth
I II III IV(a,b) V VIII VI VII
专业培训
Goldsimth and Woodburne
尾状叶
左外侧 段
专业培训
20
胰腺
位于胃的后方,腹膜后,呈棱柱状,横跨腰1-2之间,一般长约1518mm。 分为头、颈、体、尾四部 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其后方为下腔静脉 胰头钩突部向下突起并向后包绕肠系膜上动静脉 胰颈部狭窄,深面是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的交界处 胰体部后方为腹主动脉、左肾及左肾上腺 胰尾部是胰腺左端的狭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