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究
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李聪聪摘要:建筑与环境是一种相互延伸,相互渗透或相互补充的整体。
建筑,不但需要有一个巍峨、雄伟的外观,而且还需要有一个优雅而美丽的环境来衬托。
可是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越来越多。
现代人似乎更注重建筑的精神性,更迫切的需求一种“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的精神性物质载体。
但是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如何保证二者互敬互融,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这篇文章就是要将建筑放入整体环境中,寻找它们内在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环境;协调发展一.建筑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建筑的要素有很多,如基地、环境、功能、经济、技术、艺术造型和传统文化等。
在日益强调人本主义和地域性的时候,环境的因素就显得格外突出。
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与人的关系来看,建筑处于从属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中,既要认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又要认清建筑与人的关系。
只有认清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才能创造出建筑艺术与环境真正统一协调的作品。
可见,任何建筑物都必然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并和周围的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即必须与周围的建筑群、道路、绿化和建筑小品等相通融合,成为一个完美的体系。
同时,还应考虑到自然条件,如地形、朝向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合理地协调好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建筑环境的构成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有时还涉及到空间环境、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一幢优秀的建筑在环境上能够与大自然有机地结合,与周围的景物取得和谐的配合,还会给人以激情。
建筑环境对建筑使用的影响大致有两个方面:首先从技术上,合理的环境设计可以对建筑的通风、取暖和采光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高技派的兴起以及生态建筑的凸现,人们对于这方面的需求更加强烈。
其次从感官上,周围环境适当的表达能给建筑使用者带来舒适愉悦的氛围,甚至可以起到理疗的作用。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建筑与自然保护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建筑与自然保护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建筑与自然保护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生态建筑概念的兴起旨在寻求人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生态建筑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和绿色技术,将建筑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和舒适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生态建筑对自然保护的贡献。
一、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作为两个相互依存的要素,其和谐关系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建筑往往对环境资源消耗巨大,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平衡被打破。
然而,随着生态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并寻求一种新的理念来建设可持续的未来。
生态建筑的核心理念是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应用,生态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同时提供人们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生态建筑注重人与自然的亲和性,通过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和自然降温等手段,创造出更加宜居的建筑环境。
二、生态建筑对自然保护的贡献1.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建筑采用了许多可持续的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实现对资源的最大程度节约和循环利用。
例如,通过使用太阳能、风能和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技术,生态建筑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此外,生态建筑还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选择可再生材料和低碳材料,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生态建筑倡导使用可回收材料,促进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使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建筑的设计考虑了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致力于保护和增加现有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生态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自然植被,创造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
此外,生态建筑还通过设置绿化屋顶、垂直绿化和生物廊道等措施,提供了适合动物栖息和迁徙的生态走廊,促进本地生态系统的交流与发展。
建筑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建筑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关系,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和演变,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建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建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整合等方面论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建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建筑作为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必然需要依赖自然环境的支持。
首先,建筑需要依赖自然资源,如木材、石材、沙土等,这些材料都是源自于自然界的资源。
其次,建筑需要依赖自然气候,如气温、湿度、日照等因素对建筑的设计和使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再者,建筑也需要依赖自然环境的地理条件,如土地、水源、交通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建筑所处的环境和可行性。
二、建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建设、使用和拆除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
这对于有限的自然资源而言,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和破坏。
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平衡建筑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三、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整合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整合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建筑应该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和谐。
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生态建筑设计原则,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例如,建筑可以利用景观设计和绿化来改善环境,在建筑外立面和屋顶设置植被,利用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整合。
总之,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建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利用要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展开,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破坏。
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合中,注重生态设计原则的应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通过正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才能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建筑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们不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空间,还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然而,建筑不仅仅是静静地存在于环境中,而是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的、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
1. 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建筑不仅能够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可以举例一些典型的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比如摩天大楼的阻挡阳光和空气流通等)
2. 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环境条件对建筑的设计和功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环境条件需要不同的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
(可以举例一些不同环境下的建筑设计,如热带地区的遮阳设计和冷地区的保温设计等)
3. 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建筑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建筑可以适应环境,同时也可以改变环境。
(可以举例一些能够与环境相互关联的建筑,如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阳光能利用等)
4. 可持续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为了保护环境和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人们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建筑的设计要考虑能源利用、材料选择、废物处理等环境因素。
(可以介绍一些可持续建筑的实践,如太阳能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等)
结论:
建筑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以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环保意识,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以上仅是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一些简单论述,仅供参考。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建议根据题目和文章需求进行具体细化和扩展,以满足1500字的要求。
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关系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和谐相处的理念。
古代中国建筑不仅注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还在设计和施工中考虑到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态平衡的追求。
一、建筑布局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布局的和谐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选择建筑场地时,会优先考虑自然风水、地势和地理条件。
例如,皇宫和寺庙通常选址在山脚下或水的旁边,以取得丰富的水源和山的防护,同时也能够构建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在建筑布局中,通常采用“天人合一”的原则,即将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效果。
例如,庭院式建筑的院落布局多以中轴线为主,利用对称和重复的手法,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元素相呼应。
同时,建筑内部的布局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例如通过设置窗户和天井,使自然光线和空气能够充分进入室内。
二、建筑材料的选用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害。
古代中国人选择材料时,往往会考虑到其来源和可持续利用的程度。
例如,木材广泛用于建筑结构和装饰,但古代中国人会选择不需要砍伐整棵树的方法来获取木材,以确保森林的生态平衡。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使用符合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的材料。
在北方寒冷地区,建筑会选用能够保温的材料,如土坯和青砖。
而在南方湿热地区,会选用透气性好的材料,如竹木和石材。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舒适性,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三、陶瓷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古代建筑以陶瓷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代中国人善于利用陶瓷来装饰建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例如,在屋顶上使用琉璃瓦,不仅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够在阳光下产生美丽的光影效果,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辉映。
同时,陶瓷的质地和颜色也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在建筑的外墙和室内装饰中,常常使用陶瓷砖来进行装饰,这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美观度,还能够通过选择色彩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给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主题。
人类的建筑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既可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也可能是相互制约与冲突的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探索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某些情况下,建筑与自然环境可以实现和谐共生,相互促进。
自然环境可以为建筑提供灵感和素材,而建筑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首先,自然环境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灵感。
自然中多样的形状、色彩和材质可以成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源泉。
建筑师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丽景观和生物的结构来启发他们的设计灵感,使建筑作品更加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另外,建筑也可以起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作用。
例如,建筑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建筑的绿化设计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并为人们提供美丽的休闲空间。
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制约与冲突然而,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和谐的。
在某些情况下,建筑的发展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引发各种问题。
一方面,建筑的发展可能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建筑规划可能破坏自然风景,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影响动植物的栖息地。
例如,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区的建设经常伴随着水土流失、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自然灾害也可能对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
地震、洪水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给建筑安全带来挑战。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必须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地理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建筑物的抗灾能力。
三、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自然环境为了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需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融入自然环境。
首先,建筑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的外观和材料选择应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契合,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与环境生态平衡的关联分析
建筑与环境生态平衡的关联分析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的抬头和气候变化的加剧,使得建筑与环境生态平衡的关系备受关注。
建筑作为人类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舒适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筑与环境生态平衡的关联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一、建筑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建筑是重要的能源消耗者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总能源消耗中,约有三分之一用于建筑行业。
建筑的能源消耗主要用于采暖、冷却、照明和电器等。
因此,如何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是实现建筑与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可持续建筑设计是解决建筑能源消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持续建筑设计注重利用自然资源,采用可再生能源,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率。
例如,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窗,可以减少冷热交换,节约能源消耗。
另外,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暖气和热水供应,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二、建筑与废弃物处理的关系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对环境也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数量日益增多,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因此,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理和资源回收是实现建筑与环境生态平衡的关键。
在建筑施工阶段,优先选择可持续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同时,进行有效的建筑废弃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
例如,混凝土和砖块可以用于填土和道路建设,废弃木材可以制成木质颗粒燃料,用于取暖和发电。
三、建筑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建筑与周围生态系统的关系密不可分。
建筑的设置和设计应尽量保护和保留周围的自然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建筑设计可以结合自然景观,采用绿化手段,增强生态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同时,建筑的排放物、噪声和光污染等对周围生态环境也应进行控制。
四、建筑与室内环境的关系建筑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的一环。
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和温湿度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
因此,建筑设计应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良好的室内环境可以通过自然通风、采光和适度的温湿度来实现。
绿色建筑与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
绿色建筑与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在当今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绿色建筑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考虑环境可持续性的建筑。
它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同时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绿色建筑通过优化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传统建筑常常使用大量的能耗高、污染严重的材料,给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而绿色建筑则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节水材料和环保产品,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减少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其次,绿色建筑的设计结构考虑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注重生态系统与建筑环境的融合。
建筑物的立面、屋顶以及内部设计对于阳光的利用、雨水的集水、空气的流通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规划,使得建筑具备了一定的自给自足的能力。
例如,建筑物的屋顶可以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能产生电力,并且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
这种自然循环的设计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外,绿色建筑的布局和设计还能够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有力支持。
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绿色建筑的设计在城市中增加了绿色空间,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例如,建筑物的立面可以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形成垂直的城市绿化,提供鸟类和昆虫的栖息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绿色建筑还可以修建生态廊道连接不同的生态系统,帮助生物在城市中进行迁移和繁衍。
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受益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应用。
这促使了建筑业和相关产业的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开发中。
这些研究和开发活动也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总之,绿色建筑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通过选择环保材料、优化设计结构,绿色建筑减少了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同时提供了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支持。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等概念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及特点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生态城市的特点包括:1. 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城市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2. 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城市推崇节约资源的理念,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和垃圾处理等措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社区共享与参与:生态城市倡导社区参与,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
通过社区共享,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原则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材选择和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的原则包括: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强调高效能源利用,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2. 素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鼓励使用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少资源浪费。
3.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循环利用,采用节水设备和措施,减少水的消耗和污染。
4. 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关注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采用健康的建材和通风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
三、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关系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依赖绿色建筑技术和理念。
只有在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建筑理念,才能实现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另一方面,绿色建筑也需要依托生态城市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政策来推动。
只有在生态城市的框架下,绿色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优势。
建筑与自然对话定律: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
建筑与自然对话定律: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建筑与自然对话定律: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建筑作为人类创造的成果,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下是建筑与自然对话的一些定律。
定律一:互惠互利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建筑需要自然环境提供支持和资源,而自然环境也需要建筑保护和维持其生态平衡。
建筑应尊重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定律二:相互融合的设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设计应该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地融入自然景观,采用自然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同时,建筑设计也应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如阳光、风向、地形等,通过设计来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定律三: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筑应该保护和维持周围的生态系统。
建筑的规划和施工应考虑到周围的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建筑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绿化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从而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定律四:节约资源的原则建筑应该遵循节约资源的原则。
建筑的设计和使用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和水的使用量。
建筑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担。
定律五:绿色建筑的推广绿色建筑是建筑与自然环境对话的重要方式之一。
绿色建筑强调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等,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推动建筑行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定律六:公众参与与教育建筑与自然对话需要公众的参与与教育。
公众应当了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对话中。
教育机构和媒体应加强对建筑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是人类为生活和工作而建造的物理空间,而环境则是指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为影响、互为依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一、建筑对环境的影响1. 能源消耗:建筑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在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
这些能源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
2. 废物排放:建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水,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排放到水源和土壤中,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土地利用:建筑的扩张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 城市热岛效应:大量的建筑和混凝土使城市表面的温度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气温升高、气候变化等问题。
二、环境对建筑的影响1. 地理条件:不同的地理条件对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需要考虑抗风和防潮的特性,山区则需要考虑抗震和防滑的特性。
2. 气候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舒适性有很大影响。
在炎热的气候中,建筑物需要考虑隔热和通风,而在寒冷的气候中,建筑物需要考虑保温和供暖。
3. 生态环境:建筑应该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在绿地丰富的地区,建筑物应该融入自然景观,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
4. 人文环境:建筑应该与周围的人文环境相协调。
这包括建筑风格、材料选择、文化符号等方面。
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布局应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三、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倡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建筑的原则包括:1. 节约能源:采用高效的绝热材料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2. 循环利用: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倾向于选择可循环再生的材料。
同时,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拆除后材料的再利用。
3. 水资源管理:通过采集雨水、回收废水和使用节水设备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
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在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建筑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设计的原则以及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建筑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筑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建筑景观设计是将建筑与景观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美观、舒适的建筑环境。
而生态环境设计则着重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地、植被、水体等元素,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调节气温等。
同时,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使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备等,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
2. 生态环境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1 生态系统平衡原则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有机整体。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可能性。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能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3 自然与人工结合原则在设计中需要将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和谐的景观。
2.4 生态服务功能优先原则在设计中需要优先考虑满足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
通过合理规划植被、水体等元素,提供空气净化、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
3. 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实践案例3.1 绿色屋顶设计绿色屋顶是一种将植被引入建筑屋顶的设计方式。
通过绿化屋顶,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如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通过大面积的绿色屋顶,创造出宜人的生态环境,成为一座城市的绿色明珠。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应用探究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应用探究2摘要:在最近的几年中,生态建筑的设计哲学在建筑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采纳。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在设计生态建筑时,除了要充分考虑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还关心人们的居住环境,从而确保建筑以自然生态为中心。
其基本思想是将自然要素引入到建筑空间之中,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场所,并对这些自然元素进行合理地利用。
这一原则有能力满足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因此,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必须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方案。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引言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方式,正逐渐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并在现代建筑行业中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发展方向。
生态设计是指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进行建筑环境设计,使其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态建筑的目标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致力于营造一个既舒适又健康的室内环境。
生态建筑设计不仅能够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还能有效提升建筑产品附加值,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探讨生态建筑设计在当代建筑行业的实际应用显得尤为关键。
1生态住宅建筑概念生态住宅建筑在追求多维度和立体空间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在设计初期,它就巧妙地将经济实用性、环境保护和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意味着生态住宅与其原始环境保持一致,在确保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更应重视节约用水和能源,这样可以降低建筑附近的环境污染,并延长其使用年限。
通过将生态友好的生存环境与自然的平衡发展相融合,可以达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
2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2.1与环境的协调化在进行生态建筑时,首先,选择合适的地点,确保建筑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建筑设计时既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又要体现出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建筑学论文)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人类与自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因此,分析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对于理解建筑的本质、优化建筑设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不容忽视。
建筑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部分,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都会对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营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位于寒带地区的建筑需要考虑保温问题,而位于热带地区的建筑则需要考虑通风散热问题。
同时,建筑也需要适应自然环境的特征,如地形、地貌、植被等,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同样紧密。
建筑是社会活动的载体,反映了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各具特色,正是社会环境差异的体现。
同时,建筑也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如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公共设施等,都离不开建筑的支持和引导。
因此,建筑设计与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环境的需求和特点,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建筑与文化环境的联系也是不可忽视的。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审美价值。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各具特色,正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同时,建筑也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如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代建筑的创作与探索等,都是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筑设计与规划需要关注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在建筑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特点和需求,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中,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值得深入探讨。
建筑与经济环境的联系。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活动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资源配置。
建筑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支持。
建筑与生态系统建筑如何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
建筑与生态系统建筑如何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筑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使建筑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
一、建筑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筑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建筑对生态系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建筑占用了大量土地,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建筑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都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建筑的能源消耗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压力。
另一方面,生态系统对建筑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生态系统的气候条件、植被覆盖等都会对建筑的设计和使用提出要求。
二、建筑如何与生态系统相协调1.绿色建筑的设计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宜的建筑用地。
尽量选择已建成区域或城市更新项目,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2)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
通过合理规划建筑的朝向、布局和高度,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减少对能源的需求。
(3)使用可再生能源。
在绿色建筑中,应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减少水资源消耗。
通过采用节水设备、收集雨水等方式,减少建筑对水资源的消耗。
2.生态景观的规划建筑与周边的生态系统之间还应该通过景观规划来实现相互协调。
在建筑周边规划绿化带、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能够为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保护和修复功能。
同时,适当的绿化还能够改善建筑的微气候条件,减少能源消耗。
3.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是建筑与生态系统协调的重要环节。
应通过科学和环保的方式处理建筑废弃物,例如分类回收、资源再利用等,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污染。
4.室内环境的优化建筑与生态系统的协调还体现在室内环境的优化上。
中国古代的建筑与自然环境有哪些关系
中国古代的建筑与自然环境有哪些关系中国古代的建筑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中国人民深刻理解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自然元素和自然环境的考量。
本文将就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
一、地理环境与建筑风格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对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各地的气候、土地特性、地势等因素都影响了古代中国建筑的形式。
比如,在北方,由于严寒的冬季气候,建筑往往采用厚重的墙体和小窗户,以隔绝寒冷。
而南方则因气候温暖,建筑多采用轻巧的结构和大量的窗户,以增加通风和透光性。
二、山水之美与建筑景观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山水的协调与融合。
在传统建筑中,常常选址于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如山间、水边、湖畔等。
这种选择取决于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进一步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三、阴阳五行与建筑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也受到了阴阳五行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由五行构成,即金、木、水、火、土。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会根据所处位置和所要表达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布局。
比如,在传统庭院建筑中,往往以中轴线为基础,左右对称,追求阴阳平衡。
四、材料的选择与环境由于中国地域广泛,各地资源条件不同,古代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也有所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常使用的材料包括石、木、瓦、砖等。
这些材料都是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可得性来选择的。
例如,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气温低,木材稀缺,建筑多采用石头和土坯;而在江南水乡,由于水资源丰富,常使用木材和砖瓦来建造房屋。
五、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古代的建筑也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古代中国建筑中常常会设置庭院和花园,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另外,古代中国还注重雨水的收集和排水系统的设计,保障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周边环境的保护。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中国人民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追求建筑与自然的统一。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与研究
建 筑工程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与研究
高杨
人与环境 的关系 。 在协 调建筑 与环 境的设计 过程 中,我本 人 也通 过一些 实际项 目 取得 了些许心得 。位 于北 戴河海滨 东经路上 的东经路宾馆 ,是我 和我们 的 团队在 近年设计 并实施的一个 典型 的建筑环 境相互 融合的项 目,这个项 目由于 最 大化 地 考虑 并 实 现 了建筑 景 观 的和 谐 共 生 ,还 获得了 中国建筑学会 颁发的 《 人 居经 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综合大奖》 。在最初设计 的过程 中,我们 实地探访 ,在旧东经路 宾馆 内的建筑 平台上深 刻地体会 到了诗人徐 志摩 的一句话—— “ 我独 坐在前廊 ,偎坐在 一张 安适 的大椅 内,袒着 胸怀 ,赤着 脚 ,一 头的 散发,不时有风来撩拂……从树的间隙平望, 正见海湾 ;海波亦似 被晨曦 唤醒,黄蓝相 间 的波光,在欣然的舞蹈。 ”这一段正反映 了北 戴河环境 与建筑美妙 融合 的情致 ,也是我 们 此次设计所把握的精髓。 东经路宾馆 占地 8 0 余亩,性属政务性度 假宾馆,其内地势复杂 ,场地 内总高差达 1 7 米之多 。而最考验建 筑与环境协 调性 的,是 场 地 内遍布 四处 的几 百颗上 百年 的松柏树 。 由于宾馆 的实际使用 需要 ,旧的建筑需要 拆 除 、改造 、或翻建 ,而场地 内的树木 、地 势 等等在考 虑环境处理 的前提下 需要被最大 限 度 的保护 或重新展示 。在这方面 的设计上 , 我们进行 了系统 的分 析与研究 ,提 出了一 个 坚 持始终 的设计标准—— 尊重环 境,与环 境 共生融合 ,基本保持 院内原有树 木的不规 则 分布 ,充 分尊重基地 的地形地貌 ,保持 良好 的 自然生态地理条件,因地制宜。 于是 ,以上这一 设计精髓最 终体现在 了 如下等几 处——
建筑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探讨
建筑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建筑设计与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方面,环境对建筑设计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建筑设计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城市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一、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首先,地理位置对建筑设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在山区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地形影响,而在海滨地区则需要考虑到防潮、抗风等因素。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对于气候寒冷的地区,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保温和采暖等问题;对于气候炎热的地区,则需要考虑到通风、遮阳等因素。
此外,自然资源的利用也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
例如,水资源的利用、太阳能的利用等都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考虑。
二、建筑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建筑设计对环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主要指的是建筑对土地利用、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土地利用方面,建筑的规模和布局会对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能源消耗方面,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建筑的设计密切相关。
例如,高效的隔热设计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水资源利用方面,建筑的雨水收集和利用,以及节水器具的应用都可以对水资源起到积极作用。
间接影响主要指的是建筑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建筑的设计可以对室内环境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采用环保材料和良好的通风设计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此外,建筑的设计也会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建筑的规模和布局可以影响周边的生态景观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三、建筑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建筑设计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优秀的建筑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独特的建筑设计可以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树立城市的品牌形象。
其次,建筑设计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传统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中国传统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生态系统,既是中国古代智慧的体现,也为现代环境保护提供了启示。
本文将从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建筑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中国传统建筑注重选择可持续、环境友好的材料,例如木材、石材、黏土等。
这些材料具有自然洁净、资源丰富、回收再利用等特点。
相比之下,现代建筑常使用化工合成材料,这些材料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而传统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都能发挥良好的保温、隔热、防水和抗震性能,减少了对能源的过度消耗,降低了环境污染。
二、建筑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设计上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和适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建筑形式: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多样,例如四合院、庭院式建筑等,这些形式都融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2. 通风与采光: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庭院或者窗户等方式进行通风与采光,充分利用自然的风力和光线,减少了对电力和人工照明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消耗。
3. 雨水利用:传统建筑常设有水井或者水塘,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
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饮用水的问题,还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抗震性能:传统建筑采用的构造方式多为木质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地震力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同时,传统建筑的石基、土基等特点也为抵御地震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三、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中国传统建筑倡导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注重内外景观的一体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1. 园林景观:传统建筑常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园林建筑风格,例如中国古典园林、私家园林等。
这些园林以山水、湖泊、植物等自然元素为基础,与建筑相互融合,打造出独特而宜人的环境。
建筑与自然的休戚关系
建筑与自然的休戚关系,是人类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究的命题。
建筑是人类文明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而自然则是生命的本源。
,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建筑利用自然资源的合理性、建筑对自然的影响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是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之一。
通过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可以让建筑更加贴近自然,也可以让自然更加浸透在建筑中。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审美价值,还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加宜人的生活环境。
在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建筑与景观的融合。
例如,在热带地区,有些建筑会拥有大面积的花园和草坪,让建筑似乎成为了自然中的一部分。
而在海边、山区等地区,建筑则会采用与周边环境相似的建筑风格和材料,以在自然中“融化”开来。
此外,还有一些建筑会采用绿色生态建筑技术,通过引入天然光线、采用自然通风、绿色屋顶等方式,让建筑与环境之间的隔膜更加消失。
二、建筑利用自然资源的合理性自然资源是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
建筑需要各种原材料来建造、维护,同时建筑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因此,建筑师和设计师需要在建筑的过程中,尽可能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在建筑采购原材料时,可以尽可能选择可再生的材料,如竹子、稻草等。
在建筑设计中,也可以尽量避免使用对环境较为有害的建筑材料,如二氧化碳、甲醛等。
此外,由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很大,建筑设计也可以尽可能地采用节水、节能技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三、建筑对自然的影响建筑对自然的影响,除了消耗自然资源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
例如,建筑的建造会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
而建筑与周围的生态系统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建筑的建造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这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
同时,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和处理,还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和恶化。
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废气、电磁辐射等污染物,影响周围环境的质量和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究
发表时间:2011-05-24T09:37:00.18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4月上作者:滕超
[导读] 生态危机却日益加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
滕超
(淮安新城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淮安 223001)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0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工业的迅速发展,生态危机却日益加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
现在,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也相当重要。
文章就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指出生态建筑将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建筑生态环境生态建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的环境也越来越重视,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
21世纪的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尊重生态环境,生态建筑也势必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大力发展生态建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1 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空前迅速,建筑工程数量急速增长,因此消耗的自然资源及能源也相当巨大,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据统计建筑业耗费的物资占全国总消耗量的15%左右,我国仅用于建材生产及建筑能耗占据全国总能耗的四分之一。
建筑物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自然空间,对自然水文、空气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建筑事业对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其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这就要求建筑事业早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担负如下责任:在改善和提高人民居住环境的功能质量的同时,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或在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考虑环境影响,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2 生态建筑的要求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舒适的住宅、写字楼、综合性的大型商场给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到新的高度。
这些巨变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一系列的问题也呈现在人们面前。
大量的消耗建筑材料,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及能源的过度开发,建筑供暖对环境污染严重,空调制冷造成大量的电力浪费,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生活。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生态建筑概念被提了出来。
那么何为生态建筑?笔者认为生态建筑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2.1 应该要营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
不能依靠降低人们生活质量来强调高效节约,生态建筑必须优先考虑用户的需求,努力去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环境,改善生活环境质量,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及心理需要,应该要求清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不至于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2.2 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及资源,其建筑风格也应该与环境相协调。
建筑采光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光,建筑能源尽量采用太阳能。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该采用高效保温材料。
2.3 回收并重复利用资源。
旧建筑物拆除时,应该尽可能的保护好可以利用的建筑材料,比如砖、钢材、玻璃等,根据情况,尽量回收利用。
另外,应该积极利用其他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2.4 建筑物的朝向、形状及空间布局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建筑物的朝向以获得更多的太阳照射为准;为减少流及制冷能耗,应该尽量的减小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室内空间布置应该合理,在满足生活舒适的前提下,又可以节约能源。
⑤尽量扩大绿化面积,可以在建筑的周围种植树木,设置草地等,不但可以改善美观,维持生态平衡,又能有较好的防风、遮阴效果。
3 生态建筑的塑造
3.1 节约能源
我国的能源相当紧缺,其利用率也较低。
,所以必须重视节能。
①提高能源效率。
在建筑设计时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比如,根据建筑物所在位置的自然条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及自然采光,一次节省电能;围护结构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减少建筑运行的能源损耗等。
②开发利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比如利用风能、水利发电、太阳能等。
3.2 节约土地资源
我国人口众多,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当紧张,因此必须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①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合理规划利用农村住宅地,积极发展新农村建设;②尽量减少建筑物的占地面积;③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④使用新型的墙体材料,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充分利用其他工业废料,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3 节约用水
我国的水资源日益紧缺,且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节约用水。
大力推进雨水、污水的净化利用,以缓解城市用水危机。
①可以使用节水的卫浴器具,利用水价杠杆等方式来减少用水。
②建立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③建筑工程施工必须重视水资源的保护,比便水资源的浪费。
④住宅小区及建筑排水可处理后用于城市绿化灌溉。
3.4 节约材料
建筑工程自建材的生产制造到使用的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并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因此,应该尽量的节省建筑材料的使用,或者尽量的采用环保、容易降解、可再生的材料。
4 结束语
虽然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生存、生活、工作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发展建筑事业的同时必须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白岚,黄耀志. 探索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J]. 安徽建筑, 2006,(05) .
[2] 李成,王波. 健康型人居环境及健康住宅[J]. 城市, 2003,(04) .
[3] 刘启波,李浩宁. 资源节约型概念下的绿色住区建设评价[A].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