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质量
分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印江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题知识结构分析
根据高二地理备课组会议安排高二年级期末地理考试范围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范围内的内容。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了这一理念。如选择题。1、2题考查等高线的基础知识;3、4、5题考查区域认识基础知识;6、7、8题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考查对日本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其中第6题为本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9、10、1题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考查对俄罗斯地理基础知识;36题通过等高线考查学生对等高线的认知;37题考查埃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38题通过材料考查对美国区域地理的认知。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如1、2、36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数值;4、6、9、37题(1小题)、38(1小题)的气候信息等;7、10的水文等信息;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37题第(3)小题中的“拉动国家经济复苏”、“创造100万个工作岗位”“等待时间”“通过数量”就蕴含了埃及新建运河工程的经济意义。
3.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如36题就是要求根据图中指向标解决河流流向问题,以及地形类型问题。通过观察等高线的疏密来解决河流流速问题,通过看等高线的分布解决什么地方修建水坝的问题。37题(1小题)通过观察尼罗河经纬度解决尼罗河上、中、下游的气候类型。38题(1小题)通过看图例告知的年降水量先来判断美国中东部本土年降水量分布的特征。
二、学生答题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总体情况
根据各小组阅卷情况反馈、分析研究,学生答题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欠缺。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答题条理不清。往往表述时文字很多但真正涉及要点的较少,整个综合题的解答都存在类似问题;
5.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选择题答题情况(得分最低的题目分析)
5题,得分仅为1.04分,得分率为0.26,是所有选择题中得分最低的题目。
从命题的思路看,目的是考查学生大洲人口分布概况的了解,是属于基础题目,但从得分来结合题目来看,该题题目不清晰,在甲处出现类似小框的痕迹很容易让学生出现误解。
2题,得分为1.12分,得分率为0.28
该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等高线的运用,题中要求通过观察等高线判断最适合修建梯田的区域,那么就必须知道梯田修建要满足的条件,等高线稀疏且最好有水源,该内容很少会出现在教师的课堂中,而学生理解的梯田恰好是本区域常出现的“衣带田”与题目相悖。
(三)非选择题学生答题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三、今后努力方向
1. 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今后教学中,仍要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该记的内容必须扎实过关,强调基础知识细节的掌握;可用专题训练形式来纠错,降低学生错别字率。
2.继续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训练。
下学期要加强中国各国土整治区域、我国周边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及世界热点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和学习。对这些地区:一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它相关信息(区域轮廓、地势剖面、特征事物)等,建立起地理事像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二要把重点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转变为等值线(地形、温度、降水)图进行判读训练;三要加强重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整合,综合推断和概括区域特征,如水文、气候、地形、经济、人文状况等。四要注意区域对比训练。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归类所要比较的地理事象,第三要抽象重点比较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
3.熟练掌握地图语言,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审读地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力求地理事物分布的清晰性。另外,教师还可设计不同区域交界处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处、地区交界处、中国和邻国交界处、不同地形区交界处等。
4.加强对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要帮助学生学会从试题提供的有关资料中,获取信息资料的有效内容,并运用地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找出与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有关的信息,能够进行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5.加强对学生地理事物的描述和阐释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地理学科语言表达和答题规范的训练,使学生能规范、完整地使用地理学科语言正确的解读地理图表,辩证地考察事物和现象,进行正确的地理表述,准确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原因。
印
江
一
中
张
雨
果
201
7年
7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