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1)_3147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A. 人身自由权B. 言论自由权C. 劳动权D. 依法纳税A. 富强B. 民主C. 文明D. 和谐3.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A. 16周岁B. 18周岁C. 20周岁D. 22周岁A. 选举权B. 被选举权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统一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 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B. 学习各民族语言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A. 节约资源B. 保护环境A. 爱国B. 敬业C. 诚信D. 友善二、判断题:1.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不需要履行任何义务。
()2.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5.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6. 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7.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8. 公民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参与民主监督。
()9.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10. 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填空题:1.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______。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未成年人的保护分为______保护、______保护、______保护和______保护。
4. ______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5. ______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6. ______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____的制度。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内容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内容——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重要内容摘录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第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
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十五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第十六条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3]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青少年六大保护内容

青少年六大保护内容
青少年六大保护内容如下:
1. 家庭保护: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保护主要包括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健康和安全环境,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教育孩子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 学校保护: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保护要预防和惩戒校园欺凌、性骚扰等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学校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受教育权。
3. 社会保护:社会保护主要关注青少年在社区、网络、文化等方面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
包括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环境,营造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氛围。
4. 司法保护:司法保护是对青少年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机关要依法对涉及青少年的案件进行公正、公平的处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还要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确保他们不受歧视和虐待。
5. 网络保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保护要确保青少年在网络上的安全,防止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侵害青
少年权益的事件发生。
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和自律意识。
6. 政府保护:政府保护主要是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和支持。
包括完善青少年教育、医疗、福利等方面的政策,加强青少年权益的监管和保护力度,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
(秋季版)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 家庭、学校保护课件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

3、某镇一中学发现开学后有10名学生未到校报到。经了 解,是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不好以家里经济困难为由迫使他 们去打工赚钱。学校和镇政府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 一纸诉状将这些家长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如下:对每 位让孩子辍学的家长予以罚款,强令他们在规定期限内送 子女复学。由于法律的干预,这10名学生终于又回到了学 校。
家庭保护的内容
第八条、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岐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 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第九条、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使适龄未成年 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 年人辍学。
第十条、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人,引导其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 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等。
自主探究
通过观看上述图片和材料,结合课本有关知识思考 家长这样做对不对?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小文父亲的做法不对。他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 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使适 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 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经批评教育仍拒不送子女上学 的,可视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措施使其子女就学。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通过学习本课,使我们感受到国家、家庭、学校
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护和关怀,让我们自觉接受 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增强了依法维权意识,初步 树立起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 务的观念。
儿童是父母行为的映照之镜 。 ——赫伯特·斯宾塞
体罚学生
合作探究
通过观看上述图片,阅读课本有关内容,老师侵 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
七年级政治家庭保护

1、什么是家庭保护?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行的保护.
◆这种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 想上的教育培养.
3.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的规定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 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正确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预防和制 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制止吸烟、 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等。 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 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青春的心锁
1.日记是否属于个人的隐私?不征得子女
的同意,父母是否有权翻看子女的日记?
答:日记属于个人的隐 私,不征得子女的同意, 父母翻看子女的 日记 是错误的行为,是违法 的行为。
2.当父母的这种关心和爱护与我们的
权利冲突时,我们怎么解决?
答:首先,我们要以适当的方式指出父 母的错误 ; 其次,我们要学会与他们沟通,争取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辍学风波
• 这个案例中的家长们侵犯了未成年 人的什么权益,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这个案例中的家长们侵犯了未成 年人的受教育权.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 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尊重未成年 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使适龄未成年人 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 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如此 家庭 环境
这个家长尽到了保护义务么? 为什么?
家庭保护中要采取积极措施。如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应当以 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并预防和 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要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 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等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
4、常见的违犯家庭保护的侵权行为:
(1)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和 抚养义务,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2)私自翻看子女的日记和拆阅书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测试题

②杜绝了家庭暴力,很好地保护了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③这是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④有利于维护家庭成员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和谐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2.广东省湛江农垦南华中学一名七年级学生,因课间休息时间到对面大楼的八年级教室指责一名学生用镜子反射太阳光影响上课,遭到该校青年教师欧海洋在大庭广众之下拳打脚踢。下列对欧海洋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1)法院对李某某的审理说明了法律的哪些特征和作用?
(2)“(村支书)在参加检察机关组织的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后,先后走进杭锦旗人民检察院投案自首,表示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接受法律制裁”,这体现了法律的哪一作用?
29.视频监控设施在校园重点场所、公共区域24小时无空缺,建立校园安全网上巡查机制;设置并公布学生欺凌治理举报电话;构建专业研究与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学生欺凌数据监测、评估体系。日前,合肥市出台了《合肥市加强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教育局、公安局、检察院等11个部门将分工合作,为校园安全护航。
3.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以下属于法律基本特征是
A.法律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B.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随着共享单车走进人们的生活,各种破坏、损毁的现象层出不穷。让共享单车真正发挥作用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是因为( )
司法保护
③
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社会保护
④
我市各学校开展“抵制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普法宣传活动
查补易混易错点02 未成年人六大保护-【查漏补缺】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查补易混易错02 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六大保护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的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知道并辨析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六道防线——六大保护,主要以选择题出现。
中考五星高频考点,难度中等偏上,在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多次考查。
易错点六大保护六大保护的一般判断方法和套路:1.首先要认真弄清楚题目设问中实施保护的行为主体是谁,谁在做,谁规定(发布通知、解释、意见等),规定谁。
特别要注意:“这”“上述材料”是指整段材料最前面的主语;“这一规定”“上述规定”是指规定后面(或双引号里面)的内容的主语。
2.其次要记住六大保护的特征:(1)家庭保护:主体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发生在家庭内。
(2)学校保护:主体是“中小学校”“幼儿园”或“老师”,发生在学校内。
(3)司法保护:主体是“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实施的特殊保护。
主要特点有:①司法机关:在办理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案件(注意:必须是涉案未成年人本身)时实施保护,例如: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
②司法机关在办理其他案件时进行特殊保护,例如:在办理继承、离婚案件时要保护未成年人继承权、受抚养权等;需要询问未成年人时要考虑其身心特点;在抓捕其他犯罪时要避开未成年人在场等。
(4)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主体比较广,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的安全健康、思想和心灵健康等,旨在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网络保护:主体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象是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全体)(6)政府保护: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特别要注意:教育部(厅、局)、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通知、要求;司法机关进校园搞普法活动;公安机关采取行动清理黑网吧;司法机关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分子(打击“路人”,不是未成年人本身)等,这些举措都是在治理社会环境,所以都属于社会保护。
一、真题演练1.(2022•盐城)2022年5月,中央文明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对网络直播中主播行为失规、打赏行为失范等乱象采取了从严从重的监管措施。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学校保护》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学校保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校保护》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学校在保护学生权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学生在享有学校保护时应遵守的规则。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学校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与学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校保护这一主题,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但同时,他们可能对学校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和讨论,进一步认识学校保护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校在保护学生权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2.引导学生认识学校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与学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学校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2.重点:让学生了解学校在保护学生权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认识学校保护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保护的实际情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学校保护的看法和感受。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PPT,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学校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学校保护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在保护学生权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让学生关注案例中学校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分析学校保护的实际情况。
讨论题目如下:a.你认为学校在保护学生权益方面有哪些责任和义务?b.结合案例,分析学校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