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021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导论: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从而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第一章商品和价值: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第二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货币、价格、纸币、价格标准、一般等价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第三章(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工资第六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循环、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资本总周转、年剩余价值率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平均利润率、成本价格、利润、生产价格、超额利润、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纯粹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即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货币变为商品而支出的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包括用于商业簿记、邮资、通信、广告及商业职工的工资等的费用。
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社会总产品、经济危机两大部类:是指社会生产按其产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的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个部类。
前者又称“第一部类”,后者又称“第二部类”。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并实现平衡,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根本条件。
二、简答题:不能光答要点,还要简单陈述。
导论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如何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有何特点?第一章商品和价值:1. . 简述商品经济的概念及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
2. 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基本点整理
导论1.生产力人与自然发生关系,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叫做生产力,也叫做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叫做生产关系,也叫做经济关系。
3.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生产者以职业活动的形式,固定地、长久地选择从事一种或者类似种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分工形式,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3.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4.社会劳动社会分工使商品生产者互相依赖,商品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用来交换的,并在商品出售后表现为社会劳动。
第二章商品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定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3.抽象劳动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势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6.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自发地调节、配置社会资源(2)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第三章货币1.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2.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最终版.doc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填空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彖是研究对象是牛: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牛: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Z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省会牛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1)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2)生产不仅涉及人与口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商站经济形成的条件(1)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
4、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5、牛产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生产价格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6、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什么木质因素是价值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与哪个因素成反比?(1)由社会必要劳动吋间决定(2)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8、具体劳动反映的是哪一种关系?人与H然的关系9、等价形式定位的商品是什么样的商品?因为: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
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例如,在2只羊=1把斧子的等式中,斧了本身也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斧了Z所以能同羊发生等价关系,正是因为它本身也是一个价值体,同羊一样有人类劳动凝结在其中。
但是,当它处在等价形式的位置上发挥价值镜的作用时,它不是以价值体的身份來发挥这种作用的。
价值是物化在商詁中的-•般人类劳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能成为“价值镜”来反映别的商品的价值。
所以,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是以它商品体的口然形态即一定量的使用价值来发挥价值镜的作用的。
10、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少最的复杂劳动等于多最的简单劳动11、(P46页斧头和绵羊的例子)判断斧头是怎样的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12、加速流动资本周转的作用是什么?和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1)增加年价值剩余最,提高年剩余价值率(2)计划经济13、剩余价值率的公式剩余价值率是志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的比率(M/V)(剩余价值量(M)和可变资木总量(V),则M=m/v * V=m J x*v14、产业资本循环过程屮,生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阶段是哪一个阶段?销售阶段。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以为比较重要的)导言一、主要看法:1.生产:是指人们创立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实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一致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立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开销四个环节的一致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开销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开销则反作用于生产。
详细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开销的对象是由生产供给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开销。
第二,生产的发展情况决定分配、交换、开销的水平、构造和方式。
分配、交换、开销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开销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开销,生产既没心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开销对生产发展有重要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拦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要素,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开销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政治经济学原理 期末重点 必考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略)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二、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狭义和广义)1.广义社会生产关系(狭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2.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①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而交换、分配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②社会生产关系的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③狭义的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④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又存在相对独立性,并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1.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构成的人类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2.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科学认识这一规律并揭示其不同阶段的特殊形式。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P12)①产生条件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强制性4.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的两个特点:①②(P12)5.经济规律的分类①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②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③一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规律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略)第五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及学习意义(略)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的产生和发展(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2.商品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使用价值的区别:(P23)①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②针对他人或社会有用③必须交换3.价值→社会属性(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的社会关系)4.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内在、抽象,通过交换表现交换价值:外在、具体的表现形式5.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体(P24)统一性:对立性: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2.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实体,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3.具体与抽象劳动的联系:同一劳动的两方面、不可分4.区别(P26):①作用不同②反映的关系不同③时间范畴不同5.劳动二重性(理解马政经的枢纽)(P26)①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为剩余价值理论…③为其他一系列理论…四、商品的价值量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①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①以简单劳动为基础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简单劳动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①单位时间产量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时间②单位产品耗时劳动生产率③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P29)4.研究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生产关系的基本原则: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相同。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精华汇总
0-1章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因为社会发展阶段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5、当今世界的经济学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体系经济学对某个经济体的分析可分两个层次:一是本质层次的分析,即对生产关系层次的分析;二是表层层次的分析,即对经济运行层次的分析。
6、科学抽象法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
二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即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8、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具有客观必然性。
9、经济规律分为三个层次:一切社会共有的规律、若干社会存在的规律以及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10、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
1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创造出现实的生产.1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13、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14、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
15、生产力:也叫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指人类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三要素指劳动者(主导要素)、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劳动对象1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梳理
(一)资本循环的含义
A
G—W
P W’ G’• G W
Pm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购买劳动力和 将生产资料和劳
生产资料为m 动力实际地结合
的生产准备物 起来,通过工人
质条件生产出 的劳动余价值的
包含剩
新成品
’ 商品资本 出售商品,实现 包含在商品中的 预付资本和m
P W’ G’
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该过程也是资本增殖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一)经济规律的界定 (二)经济规律的类型 (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商品和货币
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条件
——社会分工 ——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所有
者(生产资料私和产品属于不同的利益主 体)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增殖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48元)
资
本
劳动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总计51元)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48元)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抽象 创造新价值 ………… (6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劳动过程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 54元)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资本积累的源泉
剩余价值 源泉 资本积累 源泉 扩大再生产
过程
G—W … P… W`—G`
阶段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职能 条件
生产剩余 生产剩余 实现剩余
价值做准 价值
价值
备
空间上并存性 时间上的继起性
按剩余价值在 生产资本的各 按价值周转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2、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
7、劳动对象: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8、劳动力:活的人体中存在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9、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产的劳动产品。
10、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1、价值: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2、具体劳动: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有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就是有用劳动,又称为具体劳动。
13、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效率。
16、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7、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19、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20、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既有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21、社会分工:是指劳动的分工,及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
22、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一、名词解释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P92、价值: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P143、交换价值:是指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P14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7 5价值规律:6、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P397、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的资本,用v表示。
P398、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价值量的资本,用c表示。
P399、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长度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110、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211、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照社会价值出售所产生的差额。
P4312、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投放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P5313、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P5414、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运动。
P56 1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
P6016、利润:是指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获得的超过成本价格的价值。
P6717、平均利润: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中央)一、名词解释:(打√的是重点中的重点,其它的以理解、记要点为主)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3、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4、商品: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5、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内在的、特有的、本质的、社会的属性。
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货币: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8、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纸币发行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9、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劳动生产率=产品量/一定劳动时间。
10、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它准确反映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也称剥削率。
其计算公式是:m′=m/v或者是: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11、资本集中:是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
√12、剩余价值:指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13、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所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即K=C+V。
√14、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之比。
即P′=m/c+v.√15、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含重点名词解释1—7章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
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二者的矛盾:人们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又占有其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要占有别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付出价值。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各位政治经济学课程组老师:您好!本学期期末考试仍然实行全校统考,分值占60%;平时成绩占40%,由各位任课教师把握。
本次期末考试题包括:简答题4个共40分,案例分析题(阅读案例和相关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回答3个问题)30分,论述题2个共30分,总分100分。
考试内容为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属于教学安排中的共同讲授部分。
按照本学期初大家讨论的意见,本次考试题不再提前发给各位老师,我们拟定了一个《期末复习要点》,涵盖了期末试题的内容,发给大家供您复习参考。
考试结束后我把参考答案发给大家。
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陈志舟导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第一章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第二章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工资的本质第三章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第四章资本循环的基本理论,资本周转的基本理论第五章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第六章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商业利润银行资本,虚拟资本、实际资本,虚拟资本的作用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第七章垄断的产生,垄断利润,垄断价格第八章第三节基本经济制度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第十章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产权界定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第十一章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第十二章无第十三章总供给与总需求宏观调控政策及其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第十四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与区别可持续发展。
政治经济学原理要点整理(期末复习必备)
第一章市场经济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形成•P17•市场经济既是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机制驱动的经济运行形式,又是为适应这种经济运行形式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体制。
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自然经济是为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一般基础(2私有制决定条件现在表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市场经济的含义(多种)•经济制度•与私有制相联系的经济形式•与商品经济等同•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组织管理体制•与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经济形式•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与调节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和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是以发达的、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中心进行资源配置和组织、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形式要点:第一、商品经济必须占统治地位第二、市场具有配置资源的功能)二、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1、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为一般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联系在一起。
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是与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1)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分化,封建地租形式的变化商人活动的加强,商品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2)地理大发现引发的世界市场革命(3)资本的原始积累•(4)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理由有四:P20——21:•社会化大生产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了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统一的国内市场——具备了配置社会资源、组织和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功能;•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扩大——离不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政 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梳理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梳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以及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以及如今的电子货币。
二、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从长期来看,价格的平均值与价值是相符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二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采用新技术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关于政经学一、名词解释:1.生产资料:是指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即劳动的加工对象2.生产力:也称物质生产力。
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征服和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5.生产关系:人们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6.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
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7.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8.经济基础: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9.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
10.经济规律:是经济运动过程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不同生产关系的考察和分析,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既有相对独立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从而促进和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对象。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2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1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必需的条件;○2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征服和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
(2)辩证统一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新的上层建筑能摧毁旧的经济基础,并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旧的上层建筑也要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阻挠新的经济基础的产生和发展。
4.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经济运动过程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
第二章商品一、主要概念:1.商品:用来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商品经济: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直接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3.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交换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它商品相交换的属性。
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
5.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的人类劳动。
6.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7.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
8.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通常是单位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9.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11.劳动生产率:又称劳动生产力。
是指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率。
1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该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二、主要问题: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是:○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4)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从简单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
关于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主导的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形态;○2形成条件:市场的大发展(基本条件)、市场主体完善○3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既联系又区别的概念。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和阶段,一切经济资源都商品化、价值化,并由市场机制作为基础性调节机制来配置时才叫做市场经济。
——互相联系,表现为内在的一致性。
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
市场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区别。
A形成时间不同。
商品经济有几千年历史,市场经济不过三百多年B产生和存在条件不同。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条件是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完备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是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完备的市场主体、健全的市场功能。
C概念内涵不同。
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2.商品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其表现形式),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久条件。
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构成社会分工。
b)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价值实体。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二者间是对立统一关系。
统一的:不管劳动的具体形式如何都同时是抽象劳动的支出。
——对立的:具体劳动只是作为能补偿抽象劳动的一个前提,交换一旦实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就会相分离,若具体劳动不符合社会需要,或消耗的抽象劳动超过一般社会水平致使商品卖不出或低价卖出,那么具体劳动便不能实现或实现为较少的抽象劳动。
d)劳动的二重性是由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e)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彻底揭示资义内在矛盾及规律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
马克思利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深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和本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并且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的创立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含义:1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是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杯社会接受的程度。
联系: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
第一种含义是价值的决定,第二种是价值的实现区别:1说明角度不同。
第一种含义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第二种从社会需要的角度2第一种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决定的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
3第一种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2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的基础,并且都由他决定;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转化为生产力。
物的因素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因素包括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
一方面。
知识、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另一方面,知识、科学技术能够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
高素质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从而使得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出现了新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商品的价值创造上。
不过,商品生产中,物化形式的知识、科学技术进入劳动过程但不进入价值增值过程。
可见,不是知识、科学技术本身创造价值而是掌握和运用它的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
管理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只要是脑力劳动),是整个劳动生产过程中和价值形成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劳动首先是一种具体劳动,是一种与生产使用价值有直接关系的有用劳动;管理劳动又是一种抽象劳动,管理人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劳动者一道作为生产过程的人力要素,利用物化劳动因素生产出物质产品,使自己的劳动凝结于新商品之中,它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形成必要劳动时间的一部分,构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