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4)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4)

八年级物理教学指导书§5.2生活中的透镜课型:新授制定:审核:时间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情感目标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学习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学习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讨论法三. 学习过程【自学知识点一】照相机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巩固练习1(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 、_____立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自学知识点二】投影仪自学课本P64 投影仪,认真观察图3.2-4对照实物,巩固练习21.(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

(2)投影仪的构造有:猜一猜: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2.根据实验回答:物体经投影仪成、立的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填大于、小于)。

平面镜的作用是。

3.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较像距物距的大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成像仪器
像的特点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照相机
倒立
实像
投影仪
放大
放大镜
总结提升
巩固已学、加强提升。
布置作业
温故知新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题
1、放大镜的原理:u<f时成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虚像越小;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虚像越_______。
2、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应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物体距离放大镜要在一定_______内。
4、实像与虚像
F
F
实像是实际折射光线________而成,能用光屏承接,眼睛能看到像。
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
执教人
课题
5.2生活中的透镜
课类
新授课
主备人
审定人
授课时间




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主要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教师主导步骤
(要点问题化)
学生学习步骤(求解活动化)
时间




通过多两幅图片的观察你想到了什么?
4
|
5



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明确目标,快乐学习。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简介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基本成像原理和投影仪是一样的。
(四)放大镜
让学生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教师讲解: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提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二)想想做做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让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4.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课后反思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总用时40分钟
重点
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
需用器材
1.PPT课件
2.教师演示器材:实物照相机、模型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课前导知透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光学器件。

通过透镜,我们可以实现放大、缩小、矫正视力等功能。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与透镜有关的问题。

二、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应用;3.运用透镜的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三、学习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透镜是由光学玻璃或塑料等制成的一类光学器件。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功能,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凸透镜的中央较厚,边缘较薄,两面都是弧形曲面。

凸透镜中间的厚部叫作透镜的中心,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分别在透镜两面外,两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凹透镜:凹透镜的中央较薄,边缘较厚,两面都是弧形曲面。

凹透镜的两个焦点分别在透镜两面内,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也称为焦距。

2. 凸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凸透镜有三个主要性质:焦距、倍率和成像。

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

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的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在透镜的另一面上汇聚或看来汇聚的位置。

焦距的记号是f。

倍率:凸透镜能够将物体的形象放大或缩小,我们用“倍率”来表示。

倍率的记号是β,β的绝对值越大,物体的形象放大的程度越大。

成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有三种:实像、放大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

当物体位于焦点以外时,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有两种:虚像和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眼镜就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可以矫正视力;放大镜也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可以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形象。

3. 凹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凹透镜同样有三个主要性质:焦距、倍率和成像。

焦距:凹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的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在透镜的同一面上延长后的轨迹与光轴的交点。

凹透镜的焦距也被称为负焦距。

倍率:凹透镜可以使物体的形象放大或缩小,倍率的记号是β。

凹透镜的倍率是负值。

成像:对于凹透镜,无论物体位于焦点以内还是焦点以外,通过凹透镜成像的都是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新人教版5、2生活中的透镜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学法指导:本节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要做好实验,认真观察现象,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地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

预习导学: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习导入:<一> 导学“照相机”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2、如图2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象,那么这个图是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投影仪3、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A 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4、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难点:生活中的几种凸透镜成像特征。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将行为动词用双色笔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在用照相机拍照时,若有人或景物没有进入镜头,说明成像太大,若要全体人员或更多景物进入镜头,需要成像小一些,则将照相机远离人或景物,同时镜头向后缩一些。

知识:使用投影仪时:(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2)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3)投影仪在屏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投影片上的图案(物体)大;(4)投影片和它的像在镜头的两侧;(5)投影片在屏幕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很早以前,人们为了把自己的相貌留下来,只能请肖像画家来给自己画像。

15世纪以后,欧洲画家为了迅速地把景物画下来,制作了针孔绘图暗箱。

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在暗箱的毛玻璃屏上映出实像,然后在毛玻璃屏上贴上半透明的纸在上面描绘。

到了19世纪,绘图暗箱已经改成了用凸透镜或透镜组作为镜头的暗箱,1839年,巴黎著名的肖像画家路易斯·达盖尔,在绘图暗箱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制成了第一架真正的照相机。

说说照相机的发明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照相机自主阅读教材P94~9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仔细观察图中的照相机。

思考:(1)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的胶卷相当于光屏。

(2)成像特点:照相机工作时,被拍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远,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近,在胶片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知识板块二投影仪自主阅读教材P9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如图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平面镜,作用是改变光路,B是凸透镜,作用是成像,屏幕上呈现的是一个放大的实像。

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新旧衔接1.透镜分为和。

2.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3.科技与透镜,物理与生活凸透镜、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凸透镜。

生活中记录精彩瞬间的照相机的镜头、大家熟悉的摄像头、投影仪的镜头及放大镜都是(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但它们的成像特点却是不同的。

预学新知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胶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的实像。

3.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的实像。

4.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的虚像。

素养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难点)认识实像与虚像的本质区别。

课堂任务1照相机演示实验:制作模型照相机。

制作: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纸筒B的一端嵌上一个凸透镜作为镜头,在另一个稍粗的纸筒A的一端蒙上半透明薄膜作为胶片,然后将纸筒B套入纸筒A内,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

操作: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B,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清晰的像。

解释:(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2)照相机成像如图乙所示,观察所成像的特点:(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和物位于透镜的(填“同”或“异”)侧。

如图所示摄像头,其镜头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它正常工作时()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B.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课堂任务2投影仪演示实验: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将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屏幕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解释:(1)平面镜作用:。

(2)投影仪成像特点:、的像。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正立的像,应该(填“正立”或“倒立”)放置投影片。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缩小的像课堂任务3放大镜学生实验:如图所示,利用放大镜看邮票,观察放大镜到字的距离的远近变化过程中,看到的字的大小变化情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一、激疑引入:透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或仪器上用了透镜?学生举例…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仪器的实物图.(多媒体展示图片)我们今天将要探究其中几种仪器的成像情况:二生活中的透镜。

二、新课学习:(一)、照相机1、展示图片2、美丽的图片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美丽的图片都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出示照相机),你想了解它吗?我们一起来认识照相机。

教师多媒体展示照相机(或用实物介绍)镜头: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调焦环:调节焦距,使像更清晰.光圈环:控制通光的多少。

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

3、探究:下面大家看书自学照相机部分并利用自制相机模型完成自学题第一题:(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把下表画到黑板上。

4、展示:找一组的同学回答。

学生边展示教师边填表格。

问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意见,若没意见,下面再让我们观察教室的投影仪,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二)投影仪1、介绍投影仪结构(投影展示图片)2、教师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记住箭头的方向。

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再记住箭头的方向。

师问:现在请同学们看书自学并根据这个演示实验,完成自学题第二题:投影仪成什么样的像?(学生讨论交流)3、展示:找一组的同学回答。

学生边展示教师边填表格。

交流我们接下来研究放大镜(三)放大镜问:放大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发放仪器)。

师:请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文字,探究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完成学案自学题第三题:放大镜成什么样的像?(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找一组的同学回答。

学生边展示教师边填表格。

(四)实像与虚像1、根据自学题阅读教材2、做演示实验,观察它的成像特点。

演示一:(书上图3.2-7).观察它的成像特点演示二:(书上图3.2-8)问:在光屏上还能找到物体的像吗?从哪儿看物体的像?用光屏能不能接收到?3、课件演示实像和虚像4、总结什么是实像和虚像.小组开始讨论.展示成果5、判断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练习题:(见课件)判断所成的像为虚像还是实像三、总结梳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展示自我、交流五、布置作业1——4题为一组,5——8题为一组,可任选一组完成。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透镜的特点和原理;3.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透镜的概念(5分钟)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使光线发生折射,从而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分散。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是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其两面都是弧形的。

当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所以凸透镜也叫做凸透镜。

凹透镜是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其两面也都是弧形的。

当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所以凹透镜也叫做发散镜。

第二步:透镜的特点和原理(10分钟)透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聚焦性:透镜可以将平行光线聚焦到一点上。

对于凸透镜来说,光线会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上;对于凹透镜来说,光线会发散。

2.虚实性:透镜可以形成实像或虚像。

实像是透镜后方放大、可成屏幕观察到的,而虚像则是透镜前方放大、无法成屏幕观察到的。

3.放大性:透镜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对物体进行放大或缩小。

透镜的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定律和几何光学原理。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透镜利用两个不同折射率的介质的界面,使光线在透镜内部发生折射,从而实现光的聚焦或分散。

第三步: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透镜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1.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利用透镜的聚焦性将物体放大观察的仪器。

通过透镜的放大作用,我们可以观察到细小的物体和细小的细节。

2.照相机:照相机也是利用透镜的聚焦性将物体放大拍摄的设备。

照相机中的透镜将光线聚焦在感光材料上,形成照片。

3.望远镜:望远镜利用透镜的放大性将远处的物体放大观察。

望远镜中通常有两个透镜,一个是目镜用于观察放大的物体,另一个是目镜用于放大远处的物体。

4.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是利用透镜的调焦性来改善视力问题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7.学生使用自制模型照相机观察物体的像,完成现象记录卡。
8.奖励制作优胜组,师生合影。让学生发现改变像大小的调节方法。拓展认识。
学生欣赏
思考回答
学生介绍
自主学习
师生交流
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制作
学生观察记录
学生参与、交流发现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阅读文本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在模型照相机制作过程中,收获劳动的喜悦。
器材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照相机与投影仪原理
难点:通过模拟成像的活动,体会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2.演示实验,体会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3.小结板书。
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总结
通过明显的演示实验突破实像虚像这一教学难点
知识应用,巩固提升
1.播放视频,找寻其中的光学仪器。
2.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光学仪器。
3.课件展示图片。
观看视频
学生举例
欣赏
物理服务于社会,培养乐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的意识。
知识梳理
3、照相机的成像过程是怎样的?

5.2生活中的透镜 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 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特性;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与用途;3.运用透镜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学习内容1.透镜的定义和特性;2.凸透镜的形成与特点;3.凹透镜的形成与特点;4.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1.了解透镜的定义和特性;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与用途;3.基于透镜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学习步骤步骤一:引入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与透镜有关的现象,比如使用放大镜读报纸,使用镜头拍摄照片等。

那么,什么是透镜?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步骤二:核心概念1. 透镜的定义和特性透镜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两面至少有一面是球面的光学元件。

根据球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2. 凸透镜的形成与特点凸透镜是两个或多个圆弧面的平行截面构成的,中央比较厚,边缘较薄。

凸透镜具有以下特点: - 凸透镜能够使光线发散,使入射光线转向; - 凸透镜具有放大效果,使物体看起来更大。

3. 凹透镜的形成与特点凹透镜也是由两个或多个圆弧面的平行截面构成的,中央比边缘较薄。

凹透镜具有以下特点: - 凹透镜能够使光线汇聚,使入射光线转向; - 凹透镜具有缩小效果,使物体看起来更小。

步骤三:学以致用根据透镜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发现透镜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请思考以下问题: 1. 放大镜是哪种透镜的应用?为什么使用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 2. 摄像机的镜头是哪种透镜的应用?为什么使用摄像机可以拍摄清晰的照片?步骤四:拓展思考请运用你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1. 当我们在游泳池中看看到自己的脚看起来比实际长度长; 2. 在短视患者眼镜上加一个凸透镜,可以矫正视力问题。

五、学习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的定义和特性,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成与特点。

我们也讨论了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过程师生活动一:预习导航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汇聚在上,形成一个的(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填“虚”或“实”)像。

胶片上涂着一层,这种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

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比像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填“远”或“近”)。

2: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物体经过投影仪可以形成一个的(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填“虚”或“实”)像。

物体到投影仪镜头的距离比像到投影仪镜头的距离要(填“远”或“近”)。

3: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是一个镜,放大镜所成的像是的(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填“虚”或“实”)像。

4: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的,可以用接收,如、所成的像。

虚像是光线的的汇聚点,不能用光屏接收,如、。

所成的像。

二:合作探究1:将的底片放在投影仪上,则在银幕上出现的图形应是() A B C D2、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9、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A、100 mm以外B、50 mm以内C、略大于50 mmD、恰为50 mm4:照相时,拍完全身照接着拍半身照,摄影师应()A、向前移动,并缩短底片与镜头的距离B、向前移动,并增大底片与镜头的距离C、向后移动,并缩短底片与镜头的距离D、向后移动,并增大底片与镜头的距离5、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明的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比镜头的距离比镜头头稍大,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可以把幻灯片上的画面放映到上,形成立的像,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着播在架上,聚光镜的作用是增加照到幻灯片上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愉悦,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像特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

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板书课题5.2生活中的透镜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1.自学教材第94页至96页。

2.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活动一: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__景物倒立的像__。

【反思小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透镜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的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像,像距比物距小。

【教师点拨】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

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对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透镜接触不多,对透镜的原理和作用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镜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对透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幻灯机、显微镜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以便观察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透镜。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幻灯机和显微镜中的图像,来了解透镜的放大作用。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

部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部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94--95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5.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四>.当堂训练:
课本P96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
<五>.导学“实像和虚像”
自学课本P96“实像和虚像”部分
根据下列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
,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
,能否用光屏承接;
,能否用眼看到;
,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学生对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第五章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
(1).展示自制模型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目标
(1).通过展示自制的模拟照相机.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猜一猜: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2、播放幻灯片图片:(学生认真观察)
以教师讲解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像的位置及大小,带领学生探究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向学生强调平面镜用意,启发学生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理解透镜的原理。
2.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教师在问题导向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和辅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和策略。
(三)小组合作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五章《光现象》中的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认识光学原理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并能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透镜的原理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2.能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4.利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实例导入,如投影仪、照相机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折射率等基本概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5、2《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2、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究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不同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自主学习】1、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成像在暗箱中的上。

被照物体离相机的镜头较,成、的像。

2、投影仪的原理: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投影片离镜头比较,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的像3、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实际上就是一个,能成、的像。

4、实像与虚像:(1)实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而成,光屏承接,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侧;(2)虚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而成,光屏承接,物和虚像在凸透镜的侧;【合作探究】一、观察照相机的成像◆ 活动1:(1)通过自制的相机模型,你观察到的景物是不是倒立的?是放大?等大?缩小?(参考课本P94)(2)通过自制的相机模型,若要使观察到的景物变得更大,你应怎样做?反之则应怎样做?。

(3)如果景物离你的相机模型太近,你还能观察到像吗?。

二、观察投影仪的成像◆ 活动1:(1)通过教室用的投影仪,你观察到的像是不是倒立的?是放大?等大?缩小?(2)通过教室用的投影仪,若要使观察到的景物变得更大,你应怎样做?反之则应怎样做?。

三、观察放大镜的成像◆ 活动1:(1)你观察到的像是不是倒立的?是放大?等大?缩小?(2)若要使观察到的景物变得更大,你应怎样做?反之则应怎样做?。

(3)若放大镜离观察物太远,像是否有变化,是怎样的?四、实像和虚像的区分u 思考:综合以上三个活动,你所观察到的像有什么异同点?在观察放大镜成像时,能否用纸或光屏承接到像?照相机和投影仪呢?。

【达标检测】1、以下物品,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A、穿衣镜B、投影仪C、照相机D、放大镜2、下列仪器正常工作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汽车后视镜D、投影仪3、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应()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4、在下列事例中,一定能看到物体放大的实像的是()A、欣赏鱼缸中的鱼B、看电影C、看电影D、看到小孔成像5、一滴水滴在水平放置的塑料贺卡上,人看到水滴下的字是()A、等大的实像B、等大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6、下列几种情况成实像是()A、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B、从河水中看到游鱼C、从投影仪的屏幕上看到大草原D、从放大镜中看到蚂蚁7、用投影仪放映投影时,屏幕上出现正常画面,这时有一只小虫子正好落在镜头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A、几乎无影响B、画面上有只小虫子C、现在有小虫子但不清晰D、画面变得模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新
人教版
5、2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新人教版
一、课标点拨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象的主要特征。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学法点拨实验法、观察法
三、释疑解难探究活动1:认识和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照相机 (1)出示照相机模型,使学生认识到凸透镜、胶片的各自位置,镜头相当于,胶卷相当于,机壳相当于。

(2)学生对照照相机挂图重新理解照相机的各部分名称,各自的位
置,像的位置,理解像距v和物距u。

(3)教师告诉学生平时用的相机的焦距的大概范围,底片到镜
头的大概范围,学生说出平时照相物体的大体位置,使学生知道 (3)通过多次改变物体的位置,画图解释照相机成像原理及成像特
点。

(4)学生观察物与像的关系及像的特点,学生总结得出像的特点:
;物与像的关系:
(5)学生结合平时照相经验,思考:为了使照片上的像看起来再大一些,照相时人应该靠近还是远离相机一些呢?结合图再说一下暗箱应该怎样调节,是伸长还是缩短?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要想像大一些物体应靠近相机,暗箱应;如果要想照的像小一些,物体应相机,暗箱应。

(6)自制照相机,通过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屏幕的距离,在屏幕上获得不同的像,让学生在感受照相过程的同时,通过观察,知道照相机成特点及成像规律。

2、投影仪(1)展示投影仪,教师介绍投影仪的构造及作用。

(2)学生思考:对于投影仪来说,物距指、像距指?(3)教师介绍投影片应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并且距焦点较近,这样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尽量大的像。

(4)学生根据图象总结特点: 的像。

3、放大镜(1)学生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改变放大镜到字的距离,观察字的放大的情况。

(2)提问:放大镜成像与照相机成像、投影仪成像的区别。

(3)学生回答:
的像。

探究活动2:理解实象与虚象的概念学生再次观察像的不同,并结合实物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演示的像总结出:实象是。

虚象是。

四、同步训练
1、在透明的不利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这样就做成了水滴,用它观察课本上的字,字被水滴了。

2、投影仪的镜头是,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形成一个的像。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在胶卷上,形成了一个的像。

五、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一块正方形玻璃砖的中间有一个球形大气泡。

隔着气泡看玻璃后的物体,看到的是()
A、放大正立的像
B、缩小正立的像
C、直接看到原物体
D、等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
2、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们之中能成缩小倒立实像的是,能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能成放大正立虚像的是。

3、如图2,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
______(只需填写一种)、4、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的____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六、布置作业伴你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