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四》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四》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0-50之间的顺序排列;2.熟悉数字0-50之间的大小比较;3.认识数字0-50之间的奇偶性。
教学重点1.数字0-50之间的顺序排列;2.数字0-50之间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1.《练习四》教材;2.麻绳50根。
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 1:引入课题老师拿出一根麻绳,问学生:“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麻绳。
” 老师继续问:“你们看看这根麻绳有什么用?” 学生回答:“可以打结、可以扯东西。
” 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用这些麻绳学习数字,让我们一起来玩玩。
”Step 2:学习数字的顺序排列1.老师拿出0-50的数字卡片,把数字卡片分给学生;2.老师将数字0和50分别放在教室的最左边和最右边;3.老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把数字卡片放在中间,逐渐把数字排好;4.学生完成排列后,请他们检查一下数字是不是按顺序排列的。
Step 3: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熟悉数字卡片;2.老师拿出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判断哪个数字大;3.学生把数值大的数字卡片放在左边,数值小的数字卡片放在右边;4.学生完成后,度量麻绳长度,看看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Step 4:学习数字的奇偶性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熟悉数字卡片;2.老师让学生判断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3.学生把奇数的数字卡片放在左边,偶数的数字卡片放在右边;4.学生完成后,度量麻绳长度,看看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Step 5:总结回顾老师让学生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巩固知识点。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四》教材中的数学题目;2.搜集数字图片,了解数字的形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使用麻绳和数字卡片辅助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了解数字与数值大小,从而更便捷、系统地学习数字的顺序排列、大小比较和奇偶性的概念。
同时,利用麻绳度量长度、检验答案等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这样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感到有趣,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四》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四》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则,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练习题目和实际情境。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目,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小游戏,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教师出示两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两个数字,让学生快速说出这两个数字的和或差。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呈现一个水果摊的场景,上面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让学生计算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个。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课时 练习四-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课时练习四-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课时旨在通过练习四的学习,使一年级学生能够:1. 巩固对数字0到10的认识,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数数和读写。
2. 理解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数字0到10的复习与巩固。
2.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3. 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数学游戏和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字0到10的读写和运用,以及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等。
-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利用数字卡片复习数字0到10,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进行数数和读写练习。
2. 新课导入:展示加法和减法运算卡片,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和活动,如“找朋友”(找出相加或相减等于特定数字的卡片)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巩固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数字0到10的读写和数数练习。
-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实际问题解决的示例。
作业设计-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相关题目。
-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孩子用日常物品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操作。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等,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练习四》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练习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练习四》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内容主要包括:用小棒、图形等具体事物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他们对于具体的、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会在教学中利用小棒、图形等具体事物,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比较观察法和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
我会准备一些小棒、图形等具体事物,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同时,我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习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探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小棒、图形等具体事物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4.总结:我引导学生总结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练习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练习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书写数字4,理解数字4在数序中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数字4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4的形状和特点,学会正确地书写数字4。
2. 数序与数感:让学生通过数数和排列活动,理解数字4在数序中的位置,培养数感。
3. 加法与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4. 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识别和书写数字4,理解数字4在数序中的位置,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游戏或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字4的形状和特点,学会正确地书写数字4,理解数字4在数序中的位置,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1. 练习四2. 内容:数字4的认识、数序与数感、加法与减法运算、问题解决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练习四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9?你能上来拿一拿吗?(各种分法拿齐位止)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10? 你能上来拿一拿吗?(各种分法拿齐位止)
问:你能按顺序说说8的分成吗?你能按顺序说说9的分成吗?你能按顺序说说10的分成吗?
4 4 4 5 4 6
5 3 5 4 5 5
6 2 6 3 6 4
7 1 7 2 7 3
8 1 8 2
9 1
2、每次移动一个,按顺序分。
三、识记
导语: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内容,请大家诵读以上内容。
(时间2分钟,比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自学最认真)
四、练习与
评讲
导语: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1题
7、练习四:第7题
(1)按要求认真在书上书写出6,7,8,9,10
(2)比比谁写得漂成?
(2)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在小组内交流。这两题分别是从哪两个数字想起,然后再根据哪两个数字再想?
答案:(1)6可以分成2和4,7和2和起来是9,4和5合起来是9。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练习四,第1-7题 ,思考题
教学过程
环节
措施
时间
一、复习
导语: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了8-10的分与合
1、请同学们说一说8,9,10分别分成几和几?
2、怎样分才能做到一种分法都不少啊?
5分钟
二、归纳
(板书)
1、8 9 10
2、
1 7 1 8 1 9
2 6 2 7 2 8
3 5 3 6 3 7
(2)可以先写出5和5合成10,8可以分成3和5,7可以分成5和2(小朋友可以自由发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练习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书38页,练习四分与合。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形象的图片与数字相结合,分析2-10各数的分与合,巩固2-10各数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中,形成“分”与“合”的思想。
难点: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习打基础。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智慧爷爷来到我们班,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
而且他还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所以,他带来的礼物都必须动脑筋才能拿到。
智慧爷爷说了,这些礼物小精灵可鬼着呢,他们想考考小朋友,他们会给你出一个小问题,只要你答对了,你就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
小朋友们,你们可要加油哦,看谁夺得东西最多。
二、趣味游戏,应用巩固。
第1题——把蘑菇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这题答案不唯一,可让学生用学具代替摆一摆、说一说。
根据蘑菇的放法说出相应的数的组成后,再集体交流每个数可以按几种情况分。
(尽量引导学生能有序的说出数的分与合。
)第2题——猜数游戏。
A、老师和学生示范。
B、同桌中的一个学生先说6、7、8、9中的一个数,再用手势在背后把6、7、8、9、10中选中的数分成几和几,让另一个同学来猜,然后同桌对换。
第4题——小小向日葵这题鼓励学生先通过运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思考,独立解题,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鼓励说得完整、有条理的学生。
第5题——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一起?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一起”就是“哪两个数合起来是7、8、9、10。
”练习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每人都能说出一个或几个答案就可以了,不必说全,也不能只让少数学生说。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课时 练习四》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课时练习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课时练习四》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掌握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
本课时通过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数学知识,但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数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激励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课时练习四》及相关练习题。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3.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通过一个数学小故事或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难度适中。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略有提高,涉及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能够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和数学游戏。
2.学具:为学生准备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学具,如小卡片、计数器等。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3元,一块橡皮2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
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买了几个水果?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

练习四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进一步熟练地掌握2~10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1~9的数字卡片,(两张4,两张5)小棒7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2~10各数的组成,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板书课题)二、练习。
1.练习六1。
(1)出示第1题,说说题意:把蘑菇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2)学生用圆片摆一摆,分别摆出8、9两个数可以分成的几种情况。
(3)交流每个数可以分成的几种情况,要求学生有顺序地说出,并且每种分法用两种方法来说说。
(4)小结,刚才我们练习了8、9的组成,我们可以根据一种分法说出两种说法。
2.练习六2。
小游戏“猜一猜”小朋友两人一组猜一猜数的组成,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老师说明题意,同座位学生完成。
猜一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3.练习六3。
(1)小朋友俩人一组分别用手中的卡片组成6、7、8、9、10的组成。
(2)每一种分法要求学生说出两种方法。
4.练习六4。
向日葵上两片叶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向日葵上的数。
(1)出示此题,说说题意。
(2)独立完成,填完后汇报结果,要求每一种分法说出两种方法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5.练习六5。
(1)让学生说一说,哪两个小蚂蚁可以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如房子上写了8的,只有俩个蚂蚁身上数字合起来是8的组成,可以住在8的房间里,小朋友再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
(2)练习7、8的组成后,再分别练习9的组成和10的组(鼓励学生说得有条理、完整,对能按顺序填完整的学生给予表扬。
6.练习六6。
出示6图,说明图意,每一对树叶都是数的组成。
小朋友自己填,填完后汇报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最后一题有多种解法鼓励学生说得有条理、完整,对能按顺序填完整的学生给予表扬。
7.出示第7题图。
练习写数6――10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2~10各数的组成,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位小朋友要牢牢记住它,它很有用处,下一个单元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我们就要经常用到它。
苏教一年级上《练习四》教案

周 次
五
课次
1
授课课题
练习四
教 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38-39页练习四第1-7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记忆8-10各数的分与合,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8-10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适应合理作出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加深对8-10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导入
1、复习数的组成。
2、对口令游戏:
师:4和4组成几?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
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第1题。
用圆圈代表蘑菇,在盘子里画一画。
画好后把分的结果填写好,并且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可以用师生游戏的形式进行。
4、完成第4题。
5、完成第5题。
6、完成第6题。
7、完成第7题。三、总结评价板书源自计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练习四》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练习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练习四》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加减法的实际操作,二是加减法的计算。
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对加减法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棍等,用于实际操作。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如拿出一个小球,再拿出一个小球,问学生:“我们有两个小球,现在又拿了一个小球,一共有几个小球?”引导学生回答:“一共有三个小球。
”通过这种方式,引出加法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者实际操作,呈现一些加减法的场景,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拿出一堆小球,让学生分成两堆,然后再把两堆小球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如:“小明有2个糖果,小红有3个糖果,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糖果?”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优秀教学设计[学习资料]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优秀教学设计[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910331987c24028915fc3bc.png)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优秀教学设计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优秀教学设计课题:练习四第6教时总第22个教案执教者: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8-10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程序:一、知识再现导入:今天我们练习8-10的分与合,有一天兔妹妹采了8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兔哥哥采了9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二、基本练习第38页第2题:猜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教师准备9张纸上分别写9道不同的10的分成式子,然后让学生猜猜教师把10分成了几和几。
第38页第3题:教师准备这样几张数字卡片,贴在黑板贴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8?你能上来拿一拿吗?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9?你能上来拿一拿吗?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10?你能上来拿一拿吗?问:你能按顺序说说10的分成吗?你能按顺序说说9的分成吗?你能按顺序说说8的分成吗?三、综合练习第39页第5题谁来读一下题目,集体读一读问: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7号房中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9号房中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10号房中第38页第4题审题:每株向日葵上的3个数字有什么秘密呢?学生独立填写指名回答第39页第6题审题:请小朋友们观察四盆植物,叶片上的数字和花盆上的数字有什么关系?除了左右两片叶子上的数字要合成花盆上的数字在填写叶片上的数字时还要注意什么?小结:要有次序,左边的数字要比右边的数字大学生独立填写指名回答第39页第7题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写得漂亮展示好作品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四》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四》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练习题,另一部分是数学游戏。
练习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巩固对10以内加减法的理解。
数学游戏则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一定的理解,但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以及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组合作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以内的加减法。
2.新课导入: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巩固对10以内加减法的理解。
4.数学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四》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四》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十以内的加减法。
2.能够快速正确地计算十以内的加减法。
3.能够灵活运用十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
2.计算速度的训练。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十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通过课前小组竞赛、课中实践操作和课后复习让学生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引入主题,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小组竞赛,学生通过小组竞赛,感受到比赛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解十以内的加减法1.讲解十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十以内的数的概念。
2.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借助物品操作并理解十以内的加减法。
3.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对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
三、练习四的详细讲解1.讲解练习四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求。
2.通过具体解题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练习四的解题方法。
3.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练习,巩固对练习四的掌握。
四、实践操作1.给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十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问题的解决过程,加深对十以内的加减法的理解与记忆。
五、课后复习1.复习讲解和实践操作中所需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让学生再次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练习,补充不足并加强记忆。
参考文献1.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刘老师数学教育博客。
以上就是本次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根据这些掌握足够的数学知识。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解决,欢迎在课后咨询我或者向其他数学老师提问。
祝愿大家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四》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四》主要包括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写数、数的组成、比较大小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对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的方法上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数数,能够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方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在实际情境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激励性评价教学法:注重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卡片、小奖品等教学道具。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数数卡片,用于课堂练习。
3.教学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准备好练习题和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捉迷藏等,引导学生复习100以内的数,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卡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呈现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的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课时练习四》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课时练习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课时练习四》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各种有趣的图形和数字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并且有了一定的加减法运算基础。
但是,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可能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图形和数字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和绘图,加深对加减法运算规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和数字游戏素材。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生活动材料: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和数字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例如,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理解“加”和“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规律的掌握程度。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4 教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4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练4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复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 练4中提供的数学题目。
三、教学重点
1.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 练4中的题目;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步骤
1. 复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回顾和复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观察练4的题目,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完成练4中的题目。
4.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解题思路,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和研究。
5.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解题思路和答案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整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进行讲评和总结。
六、教学延伸
1. 给学生拓展练4中的题目,让他们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2.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
一步,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
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四》优选教案

练习四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与合的含义,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
2.熟练、有序地掌握8-10的分与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8-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有序地掌握8-10的分与合。
课前准备课件(有配套挂图可以使用挂图)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的分与合?2.2-7的分与合我们已经复习过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8、9、10的分与合,完成练习四。
(板书:练习四)二、师生互动1.出示第1题(1)要把蘑菇放在2个盘子里,该怎样放?(2)你能用圆片代替蘑菇分一分,摆一摆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全班交流:①谁能有序地说出8的分与合?教师随机板书。
②谁能有序地说出9的分与合?教师随机板书。
2.数字游戏(第2题)(1)猜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学生回答后教师伸出手指,公布答案。
(2)我们每人都有10根手指头,我们一起做伸手指猜数字游戏吧。
(3)请两位同学上台师范。
生1:10可以分成5和5。
生2:对了。
(4)要求前后的两位同学一起玩猜数字游戏。
3.卡片游戏(第3题)(1)每人准备好1-10的数字卡片。
(2)要求:前后两人合作,一人随机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另一人说出它的分与合。
比如:4,4可以分成2和2 ,2和2 合成4。
4.我爱动脑筋(第4题)(1)出示第4题,你能让这些花儿开得更漂亮吗?(2)开动脑筋想一想,填一填。
(3)开火车汇报。
5.火眼金睛((第5题)(1)出示第5题情境图,读题: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一起?(2)仔细观察图,有几座小房子?房顶上有数字几?(3)提问:什么样的蚂蚁可以住在7的小房子里?什么样的蚂蚁可以住在8、9、10的小房子里?(4)你能用直尺连一连吗?(5)指名投影展示交流。
6.夺星大战(1)出示第6题,9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里各不相同,可以怎样放?(2)你能用圆片代替分一分吗?(3)指名交流。
7.规范书写6、7、8、9、10。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练习四-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练习四-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数数的方法进行简单加法运算。
2.熟练掌握加数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四连环练习的整合2.掌握加数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团队意识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加数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学生通过四连环练习,对于数学运算的整体认识。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将着重教授加数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运用四连环练习对于数学运算有整体性的认识。
2. 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2.问题解决法3.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导入:提问“一元兰园有红球4个,黄球2个,大家看到这些球的总个数是多少?”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和回答问题2. 教师针对学生思考的问题或答案,引导学生小组与同桌交流,并提出不同的思路。
连续多次运用四连环练习的方法,增强学生对于整个求和过程的认识。
3. 教师展示每个小组通过四连环练习得到的答案和四连环练习的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交学生针对展示的答案和方法提出疑问和改进意见,以小组为流四连环练习中采用的不同方法并讨论其优缺点。
单位讨论并总结分析。
4. 教师提出“加数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并互动示范。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讨论加数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方法和规律。
5.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三人卡片加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加数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规律的应用。
学生在游戏中不断交流和思考,体会数学运算中的规律和套路。
6. 教师总结课堂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言。
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和解题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体现个人学习成长和提高。
六、教学反思此次课堂我通过营造一个团队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获得了加法运算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四连环练习和三人卡片加法游戏等形式,使学生针对数学整体认识和规律的探寻和发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书38页,练习四分与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形象的图片与数字相结合,分析2-10各数的分与合,巩固2-10各数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中,形成“分”与“合”的思想。
难点: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习打基础。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智慧爷爷来到我们班,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
而且他还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所以,他带来的礼物都必须动脑筋才能拿到。
智慧爷爷说了,这些礼物小精灵可鬼着呢,他们想考考小朋友,他们会给你出一个小问题,只要你答对了,你就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
小朋友们,你们可要加油哦,看谁夺得东西最多。
二、趣味游戏,应用巩固。
第1题——把蘑菇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这题答案不唯一,可让学生用学具代替摆一摆、说一说。
根据蘑菇的放法说出相应的数的组成后,再集体交流每个数可以按
几种情况分。
(尽量引导学生能有序的说出数的分与合。
)第2题——猜数游戏。
A、老师和学生示范。
B、同桌中的一个学生先说6、7、8、9中的一个数,再用手势在背后把6、7、8、9、10中选中的数分成几和几,让另一个同学来猜,然后同桌对换。
第4题——小小向日葵
这题鼓励学生先通过运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思考,独立解题,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鼓励说得完整、有条理的学生。
第5题——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一起?
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一起”就是“哪两个数合起来是7、8、9、10。
”练习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每人都能说出一个或几个答案就可以了,不必说全,也不能只让少数学生说。
可让部分学生站起来单独说一说,然后,再分小组说一说。
第6题此题可以使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如何有序地描述7、8、9、10的组成。
三、卡片游戏——看谁说得又快又好
四个同学为一组,组长出示8、9、10的小卡片,看看那个组员最快找出两个可以组成这个数的小卡片,并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你一共获得了多少个小礼品呢?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练习四
把蘑菇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图片
六、作业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