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重点】
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品读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生字词。
水zǎo(藻)chéng(澄)清宽chǎng (敞)蓝wāng wāng(汪)(汪)
澄(chéng)清水藻(zǎo)镶(xiāng)发髻(jì)
2、解释词义。
(1).响晴:(天空)晴朗无云。(2).温晴:温暖晴朗。
(3).空灵:清净。(4).澄清:清亮的,清澈的。
3、走进文本和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他在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在此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4.写作背景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抒情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把济南当作他的第二故乡。”
三合作探究
1、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2、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1):用自己过去住过的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
第二部分(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三部分(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3、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的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膳食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四、精讲点拨
1.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
冬天的山:阳光朗照,温晴;薄雪覆盖,秀气;城外远山,淡雅
冬天的水:水藻的绿,清澈
2.文中渗透着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当堂检测(堂堂清)
1.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D)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2.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______(狭窄、狭小),城外又那么______(宽广、宽敞),山坡上______(建着、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______(冒着、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水墨画,______(也
许、大概)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3.以“_______的秋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1)填入所在地的地名(2)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3)字数:300字以上。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重点段落研读
阅读第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全段(第4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
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3).文中的动词用得好,举例说说。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4).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举例说明。
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5).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
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二、交流展示
1.文中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有“声”字,运用了听觉去感受,更加真实,直观,有“风声”说明风很大,而如果没有“风”则与事实不符。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一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妙?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卧”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3.赏析“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
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
..
水里照个影儿呢?”
“况且”一词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4.“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一句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达,但文中指的是“晴朗得刺眼”。
二、当堂检测(堂堂清)
1..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________(A.沐浴着;B.对着;C.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________(A.睡着;B.躺着;C.放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________(A.吹绿;B.唤醒;C.摇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A.明喻B.暗喻C.借喻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A)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B )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B )
3.阅读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