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第4章
电子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 第四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发达电路基础

4.1 双极结型三极管BJT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又称半导体三极管、晶 体管,或简称为三极管。
分类: 按材料分:硅管、锗管 按结构分:NPN型、PNP型 按频率分:高频管、低频管 按功率分:小功率、大功率
半导体三极管的型号
国家标准对半导体三极管的命名如下:
3 D G 110 B
c
e V VCE
VCC
V
VBE
也是一组特性曲线
实验电路
1.共射极电路的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 :iB=f(vBE)|vCE=const
(1)VCE=0V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偏,输入特性相当于两个PN结并联
(2)VCE=1V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收集电子能力增强,发射极发
射到基区的电子大部分被集电极收集,从而使得同样的VBE时iB减小。
ICEO (1 )ICBO 值愈大,则该管的 ICEO 也愈大。
3.极限参数
(1)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
过流区
当IC过大时,三极管的值要 iC
减小。在IC=ICM时,值下降 ICM
到额定值的三分之二。
PCM = iCvCE
(2)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PCM
将 iC 与 vCE 乘 积 等 于 规 定 的 PCM 值各点连接起来,可得 一条双曲线。
利用IE的变化去控制IC,而表征三极管电流控制作用的参 数就是电流放大系数 。
共射极组态连接方式
IE UBE
+ Uo
-
49 IC 0.98(mA)
IB
20( A)
共射极接法应用我们得到的结论:
1、从三极管的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流这一点看来,这两 种电路的基本区别是共射极电路以基极电流作为输入控制 电流。 2、共基极电路是以发射极电流作为输入控制电流。
大专模拟电子技术第六版课后答案胡宴如第四章

大专模拟电子技术第六版课后答案胡宴如第四章本文档是《大专模拟电子技术第六版课后答案胡宴如》第四章的答案总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模拟电路中的电源和放大器,其中包括电源电路、晶体管放大电路、运放放大器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我们可以了解电源的概念和分类、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放大器的基本设计与分析方法等。
以下是第四章的答案总结。
4.1 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属于电源电路的分类?A. 线性电源B. 开关电源C. 斩波电源D. 数字电源正确答案:D2. 以下关于线性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 输入电源和输出电源之间电压差不大B. 可以实现电压变换和电流放大C. 效率高,稳定性好D. 频率范围广正确答案:B3. 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分别为:A. 基极、发射极、集电极B. 基极、集电极、放射极C. 发射极、基极、集电极D. 集电极、发射极、基极正确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晶体管的工作区间?A. 放大区B. 截止区C. 饱和区D. 前向偏置区正确答案:D5. 非饱和区的晶体管具有什么特性?A. 基极电流小,集电极电流接近最大值B. 基极电流大,集电极电流较小C. 基极电流接近最大值,集电极电流接近零D. 基极电流接近零,集电极电流接近最大值正确答案:D4.2 简答题1. 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有什么区别?线性电源是通过调整输入电源和输出电源之间的电压差来实现电压变换和电流放大的。
它的优点是稳定性好,频率范围广,但效率较低。
开关电源则是通过开关管的断续开关来实现电平变换,从而实现电压变换和电流放大。
它的优点是效率高,但稳定性较差,且频率范围比较窄。
2. 请简要说明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分别为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当给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时,使得基区变薄,电子从发射极流入基区,同时形成电子空穴对。
随着电子的注入,电子空穴对逐渐扩散到基区,最终达到发射区。
当注入的电子空穴对到达集电极,集电极就有大量电子空穴对的注入,形成集电流。
英文版模拟电子技术课件第四章

Biasing and Three States of Operation
• Active or Linear Region
Operation
Base–Emitter junction is
forward biased
Base–Collector junction is
reverse biased
For point B, if a signal is applied to the circuit, the device will vary in current and voltage from operating point, allowing the device to react to (and possibly amplify)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cursions of the input signal. If the input signal is properly chosen,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of the device will vary but not enough to drive the device into cutoff or saturation. Point B is a region of more linear spacing and therefore more linear operation.
Point D sets the device operating point near the maximum voltage and power level. The output voltage swing in the positive direction is thus limited if the maximum voltage is not to be exceeded.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章

图4.2.2 同相输入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 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o=0 图4.2.3 电压跟随器
4.2.3 差动输入(Differential input)放大电路
图 4.2.5 所示为差动输入放大电路,它的两个输入端都有 信号输入。 ui1通过R1接至运放的反相输入端,ui2通过R2、R3分压后接 至同相输入端,而uo通过Rf、R1反馈到反相输入端。
三、开方运算
平方根运算电路如图4.3.5 所示,与图4.3.2所示的除法电路比 较可知,它是上述除法电路的一个特例,如将除法电路中乘法 器的两个输入端都接到运放的输出端,就组成了平方根运算电 路。
图4.3.5 平方根运算电路
4.4
有源滤波器
滤波器的功能及其分类
4.4.1
滤波器是从输入信号中选出有用频率信号并使其顺利通过, 而将无用的或干扰的频率信号加以抑制的电路。 只用无源器件R、L、C 组成的滤波器称为无源滤波器,采用 有源器件和R、C元件组成的滤波器称为有源滤波器。 同无源滤波器相比,有源滤波器具有一定的信号放大和带 负载能力可很方便的改变其特性参数等优点; 此外,因其不使用电感和大电容元件,故体积小,重量轻。 但是由于集成运放的带宽有限,因此有源滤波器的工作频率较 低,一般在几千赫兹以下,而在频率较高的场所,采用LC无源 滤波器或固态滤波器效果较好。
通常用分贝数dB表示,则为
一般情况希望Aod越大越好, Aod越大,构成的电路性能 越稳定,运算精度越高。 Aod一般可达100dB,最高可达140dB 以上。 2、输入失调电压UIO及其温漂 dUIO/dT 如果集成运放差动输入级非常对称,当输入电压为零时,
输出电压也应为零(不加调零装置)。但实际上它的差动输入
模拟电子技术(西电第三版)第4章 差动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4
实图4.1 LM741的管脚排列及序号 (a) 外引脚排列顺序;(b) 符号
5
2. 负反馈的引入 由第3章可知,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后,可以改善很多性 能。集成运放若不接负反馈或接正反馈,只要有一定的输入 信号(即使是微小的输入信号),输出端就会达到最大输出值 (即饱和值),运放的这种工作状态称为非线性工作状态。非 线性工作状态常用在电压比较器和波形发生器等电路中,这 里暂不考虑。集成运放引入负反馈后,就可工作于线性状态。 线性状态时,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之间的运算关系仅取 决于外接反馈网络与输入端的外接阻抗,而与运算放大器本 身参数无关。这一点大家在实训中要充分体会。
6
3.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依外接元件连接的不同,集成运放可以构成比例放大、 加减法、微分、积分等多种数学运算电路。本实训只进行其 中一种运算——反相比例运算的练习。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实图4.2所示。输入信号Ui从反相 输入端输入,同相输入端经电阻接地。这个电路的输出与输 入之间有如下关系:
7
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成比例,比例系数仅与外接电阻Rf、 R1有关,与运放本身的参数无关。同相端所接R2、R3称为平 衡电阻,其作用是避免由于电路的不平衡而产生误差。
43
图 4.1.9 加调零电位器的差动放大器 (a) 射极调零;(b) 集电极调零
44
例4.1.2 图4.1.10(a)为带恒流源及调零电位器的差动 放大器,二极管VD的作用是温度补偿,它使恒流源IC3基本 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设UCC=UEE=12 V,Rc=100 kΩ, RP=200 Ω,R1=6.8 kΩ,R2=2.2 kΩ,R3=33 kΩ,Rb= 10 kΩ,UBE3=UVD=0.7 V,各管的β值均为72,求静态时的 UC1,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入、输出电阻。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 第4章习题解答

第4章 模拟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习 题 44.1 当负载开路(L R =∞)时测得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o u'=2V ;当输出端接入L R =5.1K Ω的负载时,输出电压下降为o u =1. 2V ,求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o R 。
'o oL L o U R R R U •+=∴Ω=-=K R R L U U ooo 4.3)1('4.2 当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信号源电压s u =15mV ,信号源电阻s R =1K Ω时,测得电路的输入端的电压为i u =10mV ,求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i R 。
s si ii U R R R U •+=∴Ω=-=K R U U U R s is ii 2)(4.3 当在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接入电压源s u =15mV ,信号源内阻s R =1K Ω时,测得电路的输入端的电压为i u =10mV ;放大电路输出端接L R =3K Ω的负载,测得输出电压为o u =1.5V ,试计算该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u A 和电流增益i A ,并分别用dB(分贝)表示。
150==iou U U A dB A dB A u u 5.43lg 20)(==100)(=-==si s Lo i o i R U U R U I I A dB A dB A i i 40lg 20)(==4.4 某放大电路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如图4.1所示,试求电路的中频增益um A 、下限截止频率L f 、上限截止频率H f 和通频带BW f 。
f/Hz图4.1 习题4.4电路图dB dB A um 40)(= ∴100=um AHz f H 510= Hz f L 20=∴Hz f f f f H L H BW 510=≈-=4.5 设两输入信号为1i u =40mV ,2i u =20mV ,则差模电压id u 和共模电压ic u 为多少。
若电压的差模放大倍数为ud A =100,共模放大倍数为uc A =―0.5,则总输出电压o u 为多少,共模抑制比CMR K 是多少。
模拟电子技术-康光华(第五版)第四章讲解

c
一起, iC iB
3)饱和压降UCES:
UCES随iC的增大而略有增大,
典型值:UCES=0.3V
4)临界饱和:集电结零偏,uCE=uBE
ICn2
iB b
ICP iCn1
N
RC
iB1
P
Rb
EC
EB
iEP
e
iEn iE
N
3、截止区: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饱 和
uBE<0, uBC<0
区
iC 临界饱和线 放大区
NPN管 : UC UB U E
PNP管 : UC U B U E
C
E
7.5V
B
3.5V
3.2V
1、基极电位UB居中; 2、发射结压降: |UBE| = 0.7(0.6)V (硅管)
|UBE| = 0.2(0.3)V (锗管)
3、NPN管的集电极电位UC最高,发射极电位UE最低;
PNP管的集电极电位UC最低,发射极电位UE最高;
结构:由两个PN结和三个杂质半导体区域组成。 有两个基本类型: NPN型
PNP型
1)NPN 型
三个区域:
B 基极
发射区(E区):高渗杂
基 区(B区) :薄、低渗杂
集电区(C区) :渗杂适中
C 集电极
集电区N 基区 P 发射区 N+
集电结 发射结
两个PN结:
E 发射极
发射结(BE结) 集电结(CB结)
b + iB u-BE
c
iC +
uCE
iE -
e
PCM——pC的平均值不允许超
过极限值。
4、极限参数: 3) 反向击穿电压
[童诗白版]模拟电子技术 习题答案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童诗白版]模拟电子技术 习题答案 第4
![[童诗白版]模拟电子技术 习题答案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童诗白版]模拟电子技术 习题答案 第4](https://img.taocdn.com/s3/m/41c93c2cb14e852459fb5716.png)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自 测 题一、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是因为 。
A .可获得很大的放大倍数B . 可使温漂小C .集成工艺难于制造大容量电容(2)通用型集成运放适用于放大 。
A .高频信号B . 低频信号C . 任何频率信号(3)集成运放制造工艺使得同类半导体管的 。
A . 指标参数准确B . 参数不受温度影响C .参数一致性好(4)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因为可以 。
A .减小温漂 B . 增大放大倍数C . 提高输入电阻(5)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采用 。
A .共射放大电路 B . 共集放大电路C .共基放大电路解:(1)C (2)B (3)C (4)A (5)A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判断结果填入括号内。
(1)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U I O 是两输入端电位之差。
( )(2)运放的输入失调电流I I O 是两端电流之差。
( )(3)运放的共模抑制比cd CMR A A K ( ) (4)有源负载可以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
( )(5)在输入信号作用时,偏置电路改变了各放大管的动态电流。
( )解:(1)× (2)√ (3)√ (4)√ (5)× 三、电路如图T4.3所示,已知β1=β2=β3=100。
各管的U B E 均为0.7V ,试求I C 2的值。
图T4.3解:分析估算如下:100BE1BE2CC =--=R U U V I R μAβCC B1C0B2C0E1E2CC1C0I I I I I I I I I I I I R +=+=+====1001C =≈⋅+=R R I I I ββμA四、电路如图T4.4所示。
图T4.4(1)说明电路是几级放大电路,各级分别是哪种形式的放大电路(共射、共集、差放……);(2)分别说明各级采用了哪些措施来改善其性能指标(如增大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模拟电子技术_第四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

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的应用
例 4.1.1 判断电路是否存在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 馈?直反馈还是交流反馈?
C1
RS + us
– –
RB + + uid RE
–
+VCC
+ 输入 ui 回路
+
C2
输出 回路
+ RL uo
–
RE 介于输入输出回路,有反馈。 反馈使 uid 减小,为负反馈。 既有直流反馈,又有交流反馈。
第4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的应用
4.1.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类型 一、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 — 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的部分或全部。 判别法:使 uo = 0 (RL 短路), 若反馈消失则为电压反馈。 io A RL uo RL uo A
F
电压 反馈
F
io
电流 反馈
电流反馈 — 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 判别法:使 io = 0(RL 开路), 若反馈消失则为电流反馈。
第4 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与 基本运算电路的应用
4.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类型 4.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3 负反馈放大电路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4.4 基本运算电路 4.5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测试 第4章 小 结
第 4 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的应用
4.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类型
第4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的应用
例 4.1.6
例 4.1.7
电流串联负反馈
RE — 引入本级电流串联负反馈; 引入级间电流并联负反馈。 规 律: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不同节点为串 联反馈,在同一个节点为并联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第4章习题答案

4 基本放大电路自我检测题一.选择和填空1. 在共射、共基、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组态中,希望电压放大倍数绝对值大,可选用 A 或C ;希望带负载能力强,应选用 B ;希望从信号源索取电流小,应选用 B ;希望既能放大电压,又能放大电流,应选用 A ;希望高频响应性能好,应选用 C 。
(A .共射组态,B .共集组态,C .共基组态)2.射极跟随器在连接组态方面属共 集电 极接法,它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 1 ,输入电阻很 大 ,输出电阻很 小 。
3.H 参数等效电路法适用 低 频 小 信号情况。
4.图解分析法适用于 大 信号情况。
5.在线性放大条件下,调整图选择题5所示电路有关参数,试分析电路状态和性能指标的变化。
(A .增大, B .减小,C .基本不变)(1)当R c 增大时,则静态电流I CQ 将 C ,电压放大倍数v A 将 A ,输入电阻R i 将 C ,输出电阻R o 将 A ;(2)当V CC 增大,则静态电流I CQ 将 A ,电压放大倍数v A 将 A ,输入电阻R i 将 B ,输出电阻R o 将 C 。
6.在图选择题5所示电路中 ,当输入电压为1kHz 、5mV 的正弦波时,输出电压波形出现底部削平失真。
回答以下问题。
(1)这种失真是 B 失真。
(A .截止,B .饱和,C .交越,D .频率) (2)为了消除失真,应 B 。
(A .增大C R ,B .增大b R ,C .减小b R ,D .减小 CC V ,E .换用β大的管子)。
R b R c+V CCC 2C 1R Lv iv oT图选择题57. 随着温度升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_A_,穿透电流CEO I _A_,在I B 不变的情况下b-e 结电压V BE_B _。
(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8.随着温度升高,三极管的共射正向输入特性曲线将 C ,输出特性曲线将 A ,输出特性曲线的间隔将 E 。
(A .上移, B .下移,C .左移,D .右移,E .增大,F .减小,G .不变) 9.共源极放大电路的v o 与v i 反相位,多作为 中间级 使用。
模拟电子技术 第4章模拟集成电路.ppt

Rs1
+
Ui1 -
+UCC
Rc1
Rc2
c1 + Uo - c2
Rs2
V1
V2
+
制共模信号的变化。
-UEE
(a) 电路
第 14页 共 38页 退出
2. 静态分析
当忽略 T3 的基极电流时, Rb1 上的电压为
U R2
R
R2 1R
2
VEE
ICQ3 IEQ3
于是得到
U R2
UBEQ3 R3
RC b
Ib3
uo
rbe
u R1
R2
i1 T1
RC
Io
Ib3
rce +
u R3T2 i2
-
I
VEE
(b) 恒流源等效电路
第 17页 共 38页 退出
4.1.3 带有调零电路的差动放大器
图(a)是发射极调零电路,它是在射极回路中接入可变电阻RW来 实现调零的。 图(b)是集电极调零电路。它是在集电极回路中接入可变电阻RW 来实现调零的。
第 18页 共 38页 退出
4.1.4 差动放大器的四种接法
图13 差动放大器的四种接法
第 19页 共 38页 退出
4.2 集成运算放大器
RL )
2iB1 ( Rb rbe )
Rb rbe
-
i B2
R L 2-
Rid=2(Rb +rbe)
Rb2
i 2 B2
图3.3.5差分放大电路加差模信号(b)
Rod=2RC
第 9页
共 38页 退出
2.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
共模信号的输入使两管集 电极电压有相同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集成运算放大器本章基本内容、教学要点及能力培养目标本章简要地介绍了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基本特性、主要参数及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差分放大电路。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能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构成,能分析常用的几种基本差分放大单元电路;能讲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组成,能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参数。
本章要讨论的问题●差分放大电路与其它基本放大电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能抑制零点漂移?●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构成及几种常用的基本单元电路?●集成运放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集成运放有哪些主要技术指标?如何评价集成运放的性能?4.1 差分放大电路重点内容1、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基本单元电路;2、差模信号、共模信号;3、带恒流源的改进型差分放大电路。
难点内容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例题详解【案例分析4.1.1】在图4.1.1所示电路中,已知三极管β1=β2=50,r be≈2kΩ,R e=2kΩ,R c=10kΩ,R L=20kΩ。
试求:该电路的差模输入电阻、差模输出电阻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分析、求解:本案例分析试图通过具体电路的分析计算,来说明差分放大电路差模输入电阻、差模输出电阻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的求取。
由于整个差分放大电路双端输出时的差模放大倍图4.1.1基本差分放大电路数A vd 等于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故可通过单管,对称的一半电路(简称半边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求出A vd 。
在差模输入时,两管集电极电流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负载R L 的中点电位是不随信号变化的零电位,即中点可等效看作交流地,于是有差模信号的交流通路,如图4.1.2(a )所示。
因为半边电路的负载为R L /2,于是有半边电路的差模交流小信号微变等效电路如图4.1.2(b )所示。
从图4.1.2(a )中可以看出,从电路的两个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即电路的差模输入电阻R id 为R id =2r be此处, R id ≈2×2k Ω=4k Ω从电路的两个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即电路的差模输出电阻R od 为R od =2R c此处, R od =2×10k Ω=20k Ω从图4.1.2(b )中可以看出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vd 为be Lc Id1Od1vd1vd 2//ΔΔr R R βv v A A -=== 此处, 2210//1050vd ⨯-=A =-125【案例分析4.1.2】在图4.1.1所示电路中,若电路参数同案例分析4.1.1,且输入信号v I1=5.25V ,v I2=5V ,试求:该电路的差模输入信号,共模输入信号;双端输出和单端输出时的共模电压增益,共模输入电阻和共模输出电阻。
分析、求解:本案例分析试图通过具体电路的分析计算,来说明差分放大电路差模输入电阻、差模输出电阻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的求取。
由v I1≠v I2,可知,电路输入信号中既有差模信号的成分,又有共模信号的成分,由式(4.1.9),有v Id =v I1-v I2=(5.25-5)V =0.25V图4.1.2 图4.1.1电路的差模等效电路(a )差模信号交流通路 (b )差模半边电路微变等效电路(a )(b )v Ic =(v I1+v I2)/2=(5.25+5)/2 V =5.125V上述分析同时表明,实际中用仪表可检测v I1、v I2和v Id ,但用仪表不能直接检测v Ic 。
在图4.4.1所示电路中加入共模信号,此时在共模信号的作用下,由于电路对称,差分放大电路两管集电极电位总是相等的,因此,双端输出时,负载电阻R L 中的共模信号电流为零,R L 可视为开路;而两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因此,R e 上的共模信号压降v e ≈2i c1R e =i c1·2R e ,从电压等效的观点,可以认为每个三极管的发射极回路中串接了一个2R e 的电阻。
①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此时有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共模信号交流通路,如图4.1.3(a )所示;半边电路的共模微变等效电路,如图4.1.3(b )所示。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是指共模输出电压v Oc 与共模输入电压v Ic 之比。
由图4.1.3(a )中可以看出,双端输出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 vc 为IcOc2Oc1Ic Oc vc v v v v v A -==由于电路完全对称,v Oc1=v Oc2,故A vc =0。
温度变化或电压波动引起两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可以等效地视为在输入端加入共模信号的结果。
差分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其实质就是用一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去补偿另一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
从图4.1.3(a )所示电路的两输入端看进去的共模输入电阻为两个半边等效电路输入电阻的并联值,即R ic =[r be +(1+β)·2R e ]/2此处, R ic =[2+(1+50)×2×2]/2 k Ω=103k Ω 通常,R e 在几千欧以上,故共模输入电阻比差模输入电阻大得多。
从两个输出端看进去的共模输出电阻为从任一输出端看进去电阻的两倍,即R oc ≈2R c此处, R oc ≈2×10k Ω=20k Ω ②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图4.1.3 图4.1.1电路的共模等效电路(a )共模信号交流通路 (b )共模半边电路微变等效电路(b )(a )此时,在图4.1.1所示电路中,R L 不能视为开路,R L 是接在一管的集电极与“地”之间。
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ebe Lc Ic Oc2Ic Oc1vc2vc12)1(//R r R R βv v v v A A ⋅++-====β 由于(1+β)·2R e >> r be ,上式可简化为eLvc2vc1vc 2R R A A A '-≈==,R L '=R c // R L 在实际电路中,一般2R e >R L ',故A vc1<1。
即差分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没有放大作用,且R e 越大,A vc 越小,电路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越强。
显然,共模单端输出方式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要比双端输出方式的小。
电路的共模输入电阻R ic 与双端输出电路一样,仍为R ic =[r be +(1+β)·2R e ]/2此处, R ic =[2+(1+50)×2×2]/2 k Ω=103 k Ω电路的共模输出电阻R oc 为R oc =R c ,是双端输出电路共模输出电阻的一半。
此处, R oc =R c =10k Ω【案例分析4.1.3】具有调零电位器的差分放大电路及电路参数如图4.1.8所示,三极管的β=50,V BE(on)=0.7V ,r bb'=200Ω,试求:(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I C1、I C2和V C1、V C2;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3)当R L 接在T 1管的集电极与地之间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和输出电阻;(4)当v I1=5mV 、v I2=1mV 时,在第3问条件下的单端输出总电压v O1。
分析、求解:(1)由于实际电路两边参数不可能完全对称,常用调零电位器R P 来消除由于电路不对称而引起的零漂现象。
在分析、求解电路时,可假定R P 的动触点置于中间位置。
静态时,V C1=V C2,负载R L 中的电流为零,可认为R L 开路。
由此,有直流通路如图4.1.9所示。
由图4.1.9可得图4.1.9 直流通路图4.1.8 差分电路0.856mA mA )3205.0()501(1)]6(7.00[50)221)(1()0(e P b EE BE(on)B1C2C1≈⨯+⨯++---⨯=+++--⋅===R R βR V V ββI I IV C1=V C2=V CC -I C R C ≈(6-0.856×3)V =3.432V(2)差模放大,双端输出时,有k Ω72.1Ω]856.02650200[C T bbbe ≈⨯+=+'=I V βr r 2.1427.55.15005.0)501(72.113//35021)1(2//P be b Lc vd -≈⨯-=⨯+++⨯-≈+++-=R βr R R R βA]21)1([2P be b id R βr R R +++⋅=≈2×5.27k Ω=10.54k ΩR od =2R c =2×3=6k Ω(3)单端输出时,有5.927.56//3502121)1(//21P be b Lc vd1-≈⨯⨯-≈+++-=R βr R R R βA32.0)3205.0()501(72.116//350)221)(1(//e P be b L c vc1-≈⨯+⨯+++⨯-≈++++-=R R βr R R R βA69.29|32.05.9|||vc1vd1CMR1≈--≈=A A K R o1=R c1=3k Ω(4)单端输出时,输出总电压为v Id =v I1-v I2=(5-1)mV =4mV v Ic =(v I1+v I2)/2=[(5+1)/2]mV =3mVv O1=v Id A vd1+v Ic A vc1≈[4×(-9.5)+3×(-0.32)]mV =-38.96mV课堂提问和讨论解答T4.1.1 什么是差模信号?什么是共模信号?解答: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称为差模信号,而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称为共模信号。
通常,任意一对输入信号(v I1、v I2),均可分解为一对差模信号与一对共模信号之代数和,即v I1=v Ic +v Id /2,V I2=v Ic -v Id /2。
其中,差模输入信号(电压),v Id =v I1-v I2;共模输入信号(电压),v Ic =(v I1+v I2)/2。
T4.1.2 什么是零点漂移?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答:零点漂移(简称零漂)是指:放大电路输入信号△v I 为零时,输出信号△v O 不为零的现象。
半导体器件是温度参数的敏感元件,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三极管参数的变化(三极管是温度参数的敏感元件)是产生零点漂移现象的主要原因,由此而产生的零点漂移也称之为温度漂移(简称温漂)。
所以,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
T4.1.3 差分放大电路为什么能较好地抑制零点漂移?解答:温度变化是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
如图4.1.1所示基本差分放大电路,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或电源电压出现波动时,由于T 1、T 2两管特性相同,电路对称,由温度变化或电源电压波动变化引起的两个三极管参数的变化量是相同的,△i C1=△i C2,△v C1=△v C2,所以输出电压变化量为△v O =△v C1-△v C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