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陈宏
腓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和临床PPT课件
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
Masquelet等于1988年首先提出并成功地应用 外踝上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 损
杨大平经解剖观察后认为该皮瓣的切取范围应 不大于13cm×10cm,否则皮瓣远端血供不足
5
Propeller flaps
a type of vascular flap based on one or more cutaneous perforators of an underlying vessel
29
皮瓣设计
点:于距外踝尖和胫骨前缘连线的中点向近端 垂直线5cm处
线:外踝尖和胫骨前缘连线的中点向近侧延长 线
面:在关键点近端18cm以内小腿外侧胫骨嵴 与腓骨之间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
20
Maolin Tang
21
腓动脉皮穿支的解剖特点
腓动脉体表投影相对恒定,为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 以腓骨小头为标记点
9.8±0.93 cm 13.4±0.90 cm 17.2±1.13 cm 21.3±0.77 cm
90% 80% 85% 90%
1.33±0.39mm 1.30±0.46mm 1.17±0.30mm 1.22±0.23mm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
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
1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 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
2
The concept of perforator flaps
Kroll SS, Rosenfield L: Perforator-based flaps for low posteriors midline defects. Plast Reconstr Surg 81:561-566,1988.
flap movement is achieved by mobilization of the cutaneous perforator
腓动脉分支静脉化处理腓动脉穿支皮瓣变异1例
腓动脉分支静脉化处理腓动脉穿支皮瓣变异1例凌李,陈华,范小龙,左莉红(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浙江绍兴312030)【摘要】本文报道静脉化处理1例腓动脉分支腓动脉穿支皮瓣变异。
患者因手背滚筒热压伤2019年12月就诊于浙区医医院,入院后行一期,1后,二期行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按照创面缺损面积在小腿腓动脉穿支表投影处设计皮瓣$自皮瓣后缘切开皮肤及筋膜,分离肌间隔充分暴露腓动脉主干及穿支血管$完整皮瓣后游离修复,将动脉支静脉化便于皮瓣流$后石膏托外定,皮瓣血运情况,2周后行。
术后随访3个月,皮瓣外观无肿胀,腕关节活动良好,屈伸活动好$【关键词】学;皮瓣修复;腓动脉穿支腓动脉是供应小腿外侧皮肤的主要动脉,起自胫后动脉,沿腓骨的内后方下行,于拇长屈肌与腓骨内侧之间下行至外踝后方即外踝后缘与腓骨小头后缘的连线,沿途发出3-8支穿支血管营养邻近肌肉和胫、腓骨。
临床上腓动脉穿支皮瓣广泛运用于螺旋桨皮瓣及游离修复缺损$本文报道静脉化处理1例腓动脉穿支变异患者,具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女,46岁,2019年12月因“左前臂肿痛出血伴皮肤缺损1天”到本院就诊$自诉工作时被约40!的滚筒机压伤左手背及前臂。
查体:左手背至前臂背侧可见长条形皮肤挫伤,贯穿腕关节,面积约4.0cm"17.0cm,可见大量水疱。
左腕及左动屈,主动屈,皮高,各指末梢血运好,感觉麻木。
清创包扎后查X 线未见明显骨折,诊断为左前臂热压伤。
患者要求医院,7后诊复及背侧面积约4.5cm"19.5cm皮肤坏死,创缘红肿,坏死皮肤触之干硬,呈黑色焦痂样,痂下脓性渗液,左腕及左手各指主被动伸指障碍伴麻木,建议住院手术治疗。
门诊拟“左前臂热压伤、左前臂皮肤坏死”收住入院。
一期麻醉下行扩创坏死皮肤切除术,术中见左腕背伸肌腱及部分腕骨外露,予负压吸引$7天后见前臂创面新鲜肉芽生长,腕背伸肌腱及部分腕骨外露,术前超声定位穿支点$二期行腓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术,行前臂软组织缺损处植皮$术中按传统点、线、面在小腿中端设计皮瓣(图1),皮瓣距腓骨头下方约15cm$自下缘切开皮肤后向上翻起寻找穿支,术中可清晰看到血管蒂,一条来自腓肠肌肌腹,一条来自肌间隔的血管汇合后呈倒“Y”型注入皮瓣内,管径约0.6cm$在穿入点附近仅看到一条静脉骑跨于血管蒂,静脉细小约0.2cm,与来自肌腹的血管严重挤压$完全打开肌间隔晰看穿肌间隔的血管自腓动脉主干发出,测量长度约4.0cm$将下缘切口延长后翻起皮瓣再未见到其他穿支$结合受区血供位置,略调整供区皮瓣形状,游离皮肤软组织(图2),并寻找体表静脉,仅上缘远端可见一条表皮静脉,管径约0.2cm$裸化两处血管穿支后松止血带,皮瓣颜色红润,血运良好$自肌腹部和腓动脉干切断血管,预留一个倒“Y”型的血管蒂,置入肝素纱布内备用。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吴伟炽;黄东;祝李霖;黄国英;刘晓春【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分布规律,为皮瓣的合理应用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新鲜小腿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观测腓动脉穿支数目、分布、蒂长、外径、走行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归纳其规律性.结果10例标本共计47支穿支,平均4.7支,主要分布在腓骨头下10.0~30.0 cm范围内;腓动脉穿支近段穿支以比目鱼肌肌穿支为主,中段以坶长屈肌肌穿支为主,而远段以肌间隙穿支为主.结论腓骨头下10.0~30.0 cm节段腓动脉穿支较为恒定,穿支蒂较长,外径较粗,适合设计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腓动脉有四处穿支出现基本恒定,血管管径在1.0 mm左右,适宜血管吻合,血管长度约5.0 cm,有足够的长度作为皮瓣血管蒂,适合皮瓣设计.【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30)002【总页数】3页(P149-151)【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学研究【作者】吴伟炽;黄东;祝李霖;黄国英;刘晓春【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广东广州5130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广东广州5130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广东广州5130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广东广州5130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广东广州513017【正文语种】中文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临床上重要的皮瓣供区,这种以腓动脉穿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外侧皮瓣具有手术创伤小、解剖分离相对简单、不必分离腓动静脉、不牺牲腓动静脉、不影响长屈肌、切取面积较大、皮肤柔韧性好、厚薄适中及供区隐蔽等诸多优点[1,2],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
临床根据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各种方式,如带有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皮瓣、肌皮瓣等方式。
目前关于腓动脉穿支皮瓣相关解剖学研究的文献较少,不利于此种皮瓣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进展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进展董凯旋(综述);徐永清;范新宇(审校)【摘要】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以腓动脉发出的肌间隔穿支动脉及肌皮穿支动脉为轴型血管的皮瓣。
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对供区损伤小、不破坏供区外形、受区修复重建功能和外形好、设计灵活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快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如何提高腓动脉穿支的定位,加强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掌握好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手术指征,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供区的损害,切取大小最合适的皮瓣,并达到创面修复的最佳效果,将是今后研究方向的热点。
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腓动脉穿支皮瓣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了解腓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227-230)【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软组织缺损【作者】董凯旋(综述);徐永清;范新宇(审校)【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部,云南昆明650031;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2;R658.3;R654.4从1985年顾玉东等采用以腓动脉为血管蒂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以来,该皮瓣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也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肯定[1-5]。
由于该皮瓣切取时体位不便,且需要牺牲一条主要动脉(偶尔又有胫后动脉、腓动脉共干),限制了该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穿支动脉皮瓣的逐渐成熟,在腓动脉皮瓣的基础之上引入穿支动脉皮瓣的概念改良而成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即以腓动脉发出的肌间隔穿支动脉及肌皮穿支动脉为轴型血管的皮瓣)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肯定。
1 应用解剖腓动脉自胫后动脉起始处稍下方发出,经胫骨后肌前面斜向外下,于拇长屈肌与腓骨内侧之间下行至外踝后方,终于外踝支,沿途发出的穿支血管即腓动脉穿支血管。
外踝后穿支的解剖研究与皮瓣设计
计腓肠神经 一小隐静脉营养血管 远端 蒂皮瓣用 于修 复的足踝 22 外踝后穿支与腓肠神 经营养血管的关 系 .
皮肤 穿支血管 ( 口径 0108r ) . . a ,它们 与腓肠 神经营养血管 — m 之间存在 丰富 的吻合,其 中总可寻找到 12条大于 05mn 的  ̄ . l 皮肤穿支 ,可作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的血供来源 ,
药师 工作 与药讯编写工作紧密结合,通 过药讯探讨、总结、点评 、反馈 、警示临床合理 用药的相关 问题 ,根 据笔者参与实践 进行分析总结。 药讯 是临床药师促 进医院合理用药的有效工具 , 是推 动临床药师工作的新 途径。
【 关键词】 药讯 ; 临床药师 ; 药品
di 03 6 /is. 7 - 9 52 1.90 1 o :1.9 9jsn1 4 4 8 .0 22 .9 . 6
②吉林大学中 日 联谊医院
通讯作者 : 杨铭
Me ia n o a in 0 i aVo . , . 9 0c , 0 2 dc l n v t f I o Ch n 1 No 2 t 1 9 2
K si oh ma术前应 用彩色 多普 勒探 测进行血管定位 ,术 中以外
一
医院的药讯 ,通 过药讯 提供 药品资讯 ,宣传 合理 用药 知识 , 中临床药师还没有明确的职责,临床药师的话语权 有很大局 搭 建药 师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桥梁 『 2 】 。近 2 来,本 院临床药 限性。另外,由于临 床药师专业细化 发展 【 年 3 1 ,工作范 围常局
师将常规的临床药师工作与药讯编写 紧密结合,通过 药讯探
用于治疗足踝远侧端 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3 讨论 31 外踝 后 穿 支 皮 瓣 下移 的可行 性 和 应 用要 点 . 20 0 3年
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疗效观察
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疗效。
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8例因外伤造成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结果:经过术后随访,所有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静脉淤血,部位是足踝部,由于回流不够顺畅使皮瓣远端坏死,通过换药处理,进行二次清创后植皮成活,一期皮瓣成活率为98.28%(57/58)。
皮瓣弹性较好且柔软,但肤色稍深。
手术完成后,有5例患者由于皮瓣出现臃肿,接受削薄手术处理。
痊愈后,手足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在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修复完成后,外观、耐磨性较好,对感觉功能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关键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损伤;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124-01手足外伤,尤其是高能量损伤,容易使皮肤软组织损伤、撕脱,严重者可能会使肌腱、骨关节外露,对其治疗难度较大,且治疗完成后容易出现瘢痕,对患肢功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1]。
对手足部创面,临床常采用游离皮瓣、局部皮瓣及肌皮瓣等结合游离皮片移植对创面进行修复。
但上述治疗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需要多次手术、住院时间较长、体位不适、并发症较多等。
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切取面积大、血供恒定的特点,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2]。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8例因外伤造成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40(68.97%)例男性患者和18(31.03%)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为75岁,平均年65岁。
15(25.86%)例患者为挤压伤,17(29.31%)例患者为机械绞伤,13(22.41%)例患者为车祸伤,10(17.24%)例患者为重物砸伤,3(5.17%)例患者为爆炸伤。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1. 引言1.1 介绍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腓动脉主穿支是下肢的重要血管之一,其分支供应了腓骨和腓骨的前部。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及其回声的反射,可以清晰显示腓动脉主穿支的位置、走向和血流情况。
这种技术在腓骨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血管,减少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通过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医生可以更精确地确定血管的位置和解剖结构,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血管异常情况,避免手术风险。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技术在穿支腓肌神经血管皮瓣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介绍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重要的皮瓣修复技术,其来源于腓肠神经周围的营养血管,具有丰富的皮肤供应血管和神经支配。
该皮瓣在组织修复和再造手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因外伤、肿瘤切除或感染引起的软组织缺损。
由于其供血和感觉神经均来自于腓肠神经,因此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修复过程中不易出现供血不足或感觉障碍等并发症。
了解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应用意义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精确定位和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以上内容共计203字】1.3 阐述研究的背景和目的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重建修复手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而在腓肠神经感觉皮瓣手术中,术前明确腓动脉主穿支的位置和分布对于手术的成功进行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在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手术辅助信息。
腓动脉穿支小腿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策略
腓动脉穿支小腿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策略陈雪松【摘要】回顾国内外文献,结合作者经验,总结和探讨腓动脉穿支小腿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个体化设计方法和手术要点.该皮瓣综合了穿支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游离皮瓣各自的优点,在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CT血管成像获得腓动脉穿支体表定位、解剖形态等信息的前提下,通过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和游离移植2种方法,结合超薄皮瓣、皮肤筋膜瓣、嵌合皮瓣、组合皮瓣、多叶皮瓣等技术,可以自由、准确、高效地修复全身不同部位创面.%With his own operative treatment experience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author introduces vas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a kind of special peroneal perforator flap which is supplied by a relatively large peroneal perforating ar -tery ( with a inside-diameter≥0.8 mm ) thro ugh the neurovascular axis ,and suggests som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tricks for flap planning and harvesting .The flap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rocutaneous vascular flap ,perfora-tor flap and free flap .Based on effectiv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peroneal perforators with color Doppler flow im -age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t can be used as a free or propeller perforator flap to repair any defects anywhere freely,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with the techniques of the super-thin,adipofascial-cutaneous,chimeric,as-sembled and multi-leaf flaps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9)012【总页数】4页(P953-956)【关键词】穿支皮瓣;皮神经;血管;腓动脉;小腿;修复【作者】陈雪松【作者单位】661600 云南开远,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成都军区战创伤显微外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穿支供血型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是当代皮瓣外科的重要进展之一,2006年5月—2016年1月笔者设计了以相对粗大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8],采用吻合穿支游离移植或穿支蒂螺旋桨皮瓣2种基本形式,结合超薄皮瓣、皮肤筋膜瓣、嵌合皮瓣、组合皮瓣等技术,用于全身不同创面修复共计37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腓动脉穿支皮瓣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腓动脉穿支皮瓣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周瑾
【期刊名称】《蛇志》
【年(卷),期】2017(029)004
【摘要】目的观察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术的修复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2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术进行修复,观察记录踝关节功能、创面愈合效果及皮瓣成活率.结果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皮瓣成活率100%,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5.65%;治疗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为(90.19±8.83)分,高于治疗前的
(34.12±11.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动脉终末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从而提高足部功能.【总页数】2页(P481-482)
【作者】周瑾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骨5科,河南濮阳 4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相关文献】
1.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J], 朱晓川
2.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 [J], 周盟
森;颜屈伦;张普;陈金家;景向
3.VSD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效果分析 [J], 巩晓燕
4.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 [J], 常宗伟
5.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J], 刘应良;高勇;王家明;李江;唐锡章;赵晓祥;肖桦;夏燕;马美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部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部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部创面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纳入2018年06月至2019年05月接收的76例手足部皮肤受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纳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采纳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对比手术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缺损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实施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方案,对手足部皮肤受损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会损伤患者主干血管,且耐磨性较好,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手足部创面;修复;临床价值在临床中,手足部创伤易破坏皮肤软组织,导致皮肤缺损及撕脱现象。
严重的手足部创伤会出现肌腱、骨关节外露问题,致使临床诊治的难度增加,且提高了术后瘢痕的风险性[1]。
与此同时,手足部创伤对基础功能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本文择取2018年06月至2019年05月接收的76例手足部皮肤受损患者,观察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部创面中的临床价值,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06月至2019年05月接收的76例手足部皮肤受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纳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采纳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其中观察组(38例):女11例、男28例;年龄在38~72岁,年龄均值为(60.13±1.55)岁。
对照组(38例):女12例、男26例;年龄在37~73岁,年龄均值为(60.27±1.49)岁。
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采纳常规治疗,即采用传统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根据相关的标准流程展开治疗[2]。
观察组采纳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主要内容包括:在术前,通过彩超对穿支血管位置进行标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全身麻醉,确定和患者手足部吻合的动静脉,根据实际皮肤缺损情况,设计小腿后部皮瓣,皮瓣的轴心为腓骨的小头到外踝的后缘连线,在患者小腿中段上方2cm处进行穿刺。
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临床应用
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临床应用
杨述飞;赵军
【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0(007)001
【摘要】目的总结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用这种方法修复6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其中手掌侧缺损1例,手背3例,足背2例,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结果 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交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结论该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适宜修复手和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总页数】3页(P28-29,32)
【作者】杨述飞;赵军
【作者单位】四川省通江县人民医院,四川通江636700;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临床应用进展 [J], 张功林;葛宝丰
2.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分析 [J], 张功林;葛宝丰;王勇
3.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的应用
[J], 蔡波;邓名山;丁红龙;王波;付姜峰
4.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J], 林传甫;林文君;吕建敏
5.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J], 陈传煌;张国雷;杨涛;李楚炎;陈明;姚海波;毛仁群;李文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在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的临床意义。
首先介绍了腓动脉主穿支的解剖特点和穿支腓肠神经的结构和功能。
然后详细阐述了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在穿支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中的应用,探讨了其在实际临床中的意义和临床效果。
最后对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手术定位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腓动脉主穿支、穿支腓肠神经、彩超定位、血管皮瓣、临床意义、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概述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是一项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
腓动脉主穿支在解剖特点上具有独特性,可以提供丰富的血液供应和多样的组织结构特点,为穿支腓肠神经的功能提供坚实的保障。
穿支腓肠神经作为下肢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肢活动和感觉的控制至关重要。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技术在识别和定位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准确、快速地定位有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本文将深入探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在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 正文2.1 腓动脉主穿支的解剖特点腓动脉主穿支是下肢动脉血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腓动脉,在下腿区域向前内侧方向分布而成。
正常情况下,腓动脉主穿支在踝关节水平以下约2-8cm处分出,向前走行约1-3cm,再分为背侧皮瓣支、胫前皮瓣支和腓动脉支。
腓动脉主穿支的解剖位置较深,通常深在皮下组织、浅在肌肉或腱膜之下,这种解剖特点在手术中需要特别注意,以免误伤导致不良后果。
腓动脉主穿支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在皮瓣修复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腓动脉主穿支的准确定位和了解,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中更加精准地进行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分析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上2/3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自2003年5月~2008年1月,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22 例膝和小腿上2/3软组织缺损,年龄20~53 岁,平均35 岁。
其中,膝关节周围8 例,小腿上2/3 14 例。
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
结果 2 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更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
结论该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带蒂岛状移植适宜修复膝和小腿上2/3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穿支皮瓣;带蒂移植;缺损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pedicled island flap for the coverage of soft tissue defects around the knee joint or upper two third of lower leg.Methods From May 2003 to January 2008,22 patients(16 men,6 women)with soft tissue defects around the knee joint or upper two third of lower leg underwent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pedicled island flap.Of them,8 case recipient site were located on around the knee joint region,14 cases upper two third of lower leg.They ranged in age from 20 to 53 years(mean,35y).The donor leg was ipsilateral in all cases.Results Two cases sustained superficial infection postoperation and the gradual wound healed by daily wound dressings.All the flaps had survived completely without major complication and obtained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onor site morbidity.Conclusion The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is nourished by the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er of the medial sural artery.The flaps seem to has highly vascularize,a constant vascular anatomy and a long vascular pedicle.The flap is thin and suitable for the coverage of soft tissue defects around the knee joint or upper two third of lower leg.Key words:perforator flap;pedicled transfer;defect随着显微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和穿支皮瓣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的供区在逐渐增加。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1. 引言1.1 背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用于组织修复的重要方法,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而腓肠神经的血供主要来自腓动脉主穿支,因此腓动脉主穿支的准确定位对于血管皮瓣设计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在进行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时,由于操作者技术要求高,常常存在误差较大或准确定位不准确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血管皮瓣的修复效果。
提高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的准确性和精度,对于提升血管皮瓣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准确的彩超定位来指导血管皮瓣修复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1.2 目的穿支腓肠神经是腓肠神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负责足部和踝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在血管皮瓣修复手术中,保护和保留穿支腓肠神经对术后患者恢复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技术,准确快速地定位穿支腓肠神经,避免对神经的损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探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在血管皮瓣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为术者提供更准确的手术指导,进一步完善血管皮瓣修复手术技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提高。
1.3 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探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
我们共选取了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均接受了血管皮瓣修复手术。
其中,25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了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另外25例则没有进行彩超定位。
我们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在血管皮瓣修复中的作用。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彩超定位结果来选择切口位置和血管移植的方式,以确保穿支腓肠神经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浅析常用穿支皮瓣的临床运用
浅析常用穿支皮瓣的临床运用周劲【摘要】穿支皮瓣的出现开创了小型轴型皮瓣时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人类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穿支皮瓣作为目前国际整形外科热点研究与应用的皮瓣,与肌皮瓣、游离轴型皮瓣相比有诸多特殊的优点:保留了肌肉组织、降低了供瓣区的并发症和功能的减弱;它的多功能性解决了临床上很多的难题;是理想的组织重建皮瓣。
如乳房再造或可获得薄皮瓣重塑创伤的外形,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后的修复。
本文浅述了穿支皮瓣的发展、常见穿支皮瓣寻找方法,几类常见穿支皮瓣手术总结等,穿支皮瓣是整形修复外科领域里一颗不可或缺的瑰宝。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476-478)【关键词】皮肤损伤;皮瓣;移植【作者】周劲【作者单位】650032云南,解放军昆明总医院附属骨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989年Koshima等[1]首先报道了肌皮穿支血管为蒂的游离皮瓣,切取仅由1个肌皮穿支管(发自腹壁下动脉)供养且仅包含皮肤和皮下脂肪的超薄岛状皮瓣,分别修复腹股沟区和舌缺损,穿支皮瓣才逐渐在整形外科界推广。
穿支皮瓣是指仅以管径细小(0.5~0.8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1]。
临床上选择穿支皮瓣要具有如下特点:(1)拥有持续稳定的血供;(2)足够的血蒂长度;(3)最少有1支口径≥0.5mm的穿支血管;(5)供瓣区能直接缝合[2]。
然而穿支血管内径细小,解剖变异较多,出现部位和口径并不恒定,因此术前对穿支血管进行检测,确定穿支血管的出现部位和口径,对术前正确选定皮瓣供区部位、类型、大小及合理设计轴型皮瓣提供有价值的帮助,是确保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因此游离的显微血管组织转移也得到迅猛发展,远距离的组织移植得以实现。
从1997年开始,国外学者每年召开1次穿支皮瓣学术交流会议,讨论穿支皮瓣临床运用及前景发展,而我国至2005年在银川及2007年在昆明召开了2次全国穿支皮瓣讨论会。
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腓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腓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创面中的临床应用寿建国;王诗波【摘要】目的:探讨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转位修复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后形成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12例手足背部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4~52岁,平均42岁。
缺损范围9 cm ×7 cm ~10 cm ×8 cm。
择期实施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同期采取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转位覆盖由腓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后形成的创面。
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
皮瓣质地优良,创面直接缝合,无需植皮。
结论应用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后所形成的创面,外形美观。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1137-1139)【关键词】外科皮瓣;显微技术;手足部;缺损【作者】寿建国;王诗波【作者单位】解放军第 102 医院创伤显微外科,江苏常州 213003;解放军第 102 医院创伤显微外科,江苏常州 21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8.3对于手足背部皮肤合并有肌腱骨骼外露的患者,临床多选择游离皮瓣或前臂、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行中厚植皮,影响供区、前臂或小腿外观。
笔者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以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转位修复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后形成的创面12 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12 例,男8 例,女4 例;年龄24~52 岁,平均42 岁。
损伤原因:重物压伤10 例,交通伤2 例。
手部3 例,右侧2 例,左侧1 例;足部9 例,右足6 例,左足3 例。
合并掌骨、跖骨骨折4 例。
其中右手示指近节、中指中节及示、中指掌指关节处皮肤缺损肌腱外露1 例,右手中、环、小指掌指关节以远缺损并掌骨外露1 例,左手示、中、环指自掌指关节以远缺损并掌骨外露1 例;右足背皮肤缺损并趾伸肌腱外露3 例,右足拇趾趾骨近节以远并第1、2跖背皮肤缺损肌腱外露1 例,右足自第2、3、4、5跖趾关节以远缺损跖骨外露1 例,右足第1、2趾自跖趾关节以远缺损并跖骨外露1 例。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范乃人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1999(20)2
【摘要】目的研究新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解剖特征和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对12例足跟、跟底、踝部,足中部和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同时测量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的发出部位.结果 12例皮瓣中11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10例成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的发出部位在外踝尖上6.5~7 cm处,2例小儿在5 cm处,12例中10例的腓肠神经以内侧支为主,2例的内侧支和外侧支基本等粗.12例中有11例的优势血管位于内侧支,1例位于外侧支.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在小腿中部穿过深筋膜进入腓肠肌深面.结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操作简便,易行,不需要吻合血管,不牺牲主要血管.为基层医院在修复足跟、跟底、踝部和小腿中下1/3软组织缺损,提供一个理想供区.
【总页数】2页(P131-132)
【作者】范乃人
【作者单位】阳春市人民医院外一科,529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J], 徐剑炜;吴坤南;施越冬
2.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J], 吴强;贝抗胜;章良森;刘建平;何小龙;丘宏伟;李云
3.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 [J], 李文胜;郑承泽
4.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J], 常保国;王国庆
5.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J], 段友建; 孙天全; 张庆婷; 邴长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总结归纳腓动脉穿支的发出位置、蒂部长 度、管径等特点 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 法
乳胶灌筑20具福尔马林 浸泡尸体共20侧小腿 统计腓动脉穿支数量、 距离腓骨小头的位置、 各穿支的管径、血管 蒂的长度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归 纳其规律性
穿支类型
1. 2. 3.
直接皮穿支 直接肌间隙穿支 肌皮穿支(管径粗大)
Inter septum Peroneal artery
Flexors hallucis longus
??
Flexor hallucis longus
Surgical procedure on cadaver
Peroneal longus ElevatePerferators the flap Posterior from the anterior intermuscular to the flap side septum
结
果
32例皮瓣全部存活 2例远端1cm发生干性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供区植皮均存活 皮瓣最远可达跖趾关节 随访2~21月 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
讨
论
该皮瓣切取的范围:近端位于小腿中段, 远端可达外踝水平,皮瓣切取的最大面 积可达19cm×9cm。 操作简单,不需吻合血管,皮瓣质地菲 薄,临床收效良好。
小
结
小腿外侧中段的穿支比较恒定 来源以腓动脉为主 肌皮穿支优于发达 是理想的游离穿支皮瓣选择 外踝上穿支血管蒂较短,是理想的带蒂 皮瓣血供来源(propeller flap)
小
结
腓动脉穿支血管外径在1mm左右,可能存 在与受区血管管径不匹配现象
第二部分 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 踝部软组织缺损
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
Masquelet等于1988年首先提出并成功地应用 外踝上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 损 杨大平经解剖观察后认为该皮瓣的切取范围应 不大于13cm×10cm,否则皮瓣远端血供不足
Propeller flaps
a type of vascular flap based on one or more cutaneous perforators of an underlying vessel
第三部分 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手 足皮肤缺损
背
景
1993年Wolff最早报道用游离外踝上穿支动 脉皮瓣(小腿外侧)修复颌面外科的手术 2006年宋修军 报道了21例游离腓动脉穿支 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缺损。
一般资料
2005年12月至2010年3月 收治 男性36例、女性9例 年龄19~48岁 24例足部车祸损伤,伴肌腱或软组织缺损。 19例手部工业手外伤,(9例手背,3例虎 口、4例手腕部、3例手掌皮肤缺损伴肌 腱或骨外露)
Maolin Tang
腓动脉皮穿支的解剖特点
腓动脉体表投影相对恒定,为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 以腓骨小头为标记点 90% 80% 85% 90% 1.33±0.39mm 1.30±0.46mm 1.17±0.30mm 1.22±0.23mm
9.8±0.93 cm 13.4±0.90 cm 17.2±1.13 cm 21.3±0.77 cm
肌间隔穿支
肌皮穿支
Surgical procedure on cadaver
Perforator branches
7- 8 cm
Perferator 2
Perferator 1
Peroneal longus
soleus
Soleus muscle
Surgical procedure on cadaver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 男 26例 女 6 例 其中29例为足背缺损且伴有肌腱、骨外 露,3例踝部软组织缺损伴有跟腱外露。 缺损面积19cm×9cm~5cm×4cm。均为二 期修复,手术时间距外伤平均9.7天(5 -32天)
皮瓣设计
点:于距外踝尖和胫骨前缘连线的中点向近端 垂直线5cm处 线:外踝尖和胫骨前缘连线的中点向近侧延长 线 面:在关键点近端18cm以内小腿外侧胫骨嵴与 腓骨之间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 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9cm×9cm,最小 5cm×4cm 供区均取中厚皮片移植,留线打包加压。
点:2 cm below or above
the middle point of fibula( using a directional Doppler )
线:a line from the
fibular capitulum to the lateral malleolus
面: 5.0×4.5cm2 -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
1994, Yajima H: Proximal lateral leg flap transfer utilizing major nutrient vessels to the soleus muscle. Plast Reconstr Surg 93:1442-1448 2003 Kenji K, Hiroshi Y, Yasunori K, Koji S, Yoshinori T: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free soleus and peroneal perforator flaps. 2006, 宋修军 reported 21 cases about Free lateral calf flap with only perforators as the pedicle for skin and soft tissue loss of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
穿支动脉吻合
早期采用端端吻合 后期大量采用端侧吻合 通畅率没有显著差异
讨 论
静脉回流问题 腓动脉穿支伴行静脉粗大,但瓣膜功能不良 手术的操作损伤 解决方式 动静脉比例1:2 尽可能吻合一根浅静脉 本组病例未出现静脉问题
Thank you for you attension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
陈宏 李学渊 章伟文 王欣 胡瑞斌 王晓峰 黄耀鹏
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 2012-9-24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 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
The concept of perforator flaps
Kroll SS, Rosenfield L: Perforator-based flaps for low posteriors midline defects. Plast Reconstr Surg 81:561-566,1988. Koshima I,Seoda S: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skin flaps without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Br J Plastic Surg 42:645-648, 1989.
13×9cm2
穿支动脉管径
2.2mm
: 0.8-
伴行静脉:1.5-3.5mm
腓动脉肌皮穿支及出肌点
结
果
42例皮瓣成活,1例动脉栓塞,皮瓣坏死,经 换药后植皮处理。1例术后24 h内发生动脉危 象,经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成活
随访时间6~24月。21例足背皮瓣和5例手部皮 瓣外观满意。6例手背皮瓣略臃肿。术后3个月 行皮瓣修整一次
穿支血管蒂长
5.87±0.73cm 5.83±1.73cm 5.44±1.09cm 5.10±1.93cm
四处穿支符合穿支皮瓣的基本要求
出现基本恒定 血管管径在1mm左右,适宜血管吻合 血管蒂长度约5cm,有足够的长度作为皮 瓣血管蒂
解剖特点 Yoshimura发现小腿近侧的皮穿支动脉的来源 最为复杂,包括腓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或 胫前动脉。 Beppu的解剖数据表明最恒定且粗大的就是腓 动脉的比目鱼肌皮穿支动脉,它总会出现在腓 骨中点2 cm的范围以内(小腿中段) 2006年宋修军 解剖学数据表明腓动脉的主要 皮支分布在腓骨小头下方7~21 cm的范围内。
典型病例
crushing injury of the left foot postoperatively.
With
Monitor flap
临床优势:与外踝上螺旋桨皮瓣比较 在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方面 解决了无效区的问题 理论风险系数升高 实际成活率与传统游离皮瓣无显著差异
flap movement is achieved by mobilization of the cutaneous perforator
研究目的
了解腓动脉穿支的解剖特点,为临床应 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设计出以该血管为蒂的游离皮瓣或带蒂 皮瓣并应用于临床 评价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 腓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