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一、威县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与监护情况

1.监护情况

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称为隔代监护,占41%;父母一方在外打工,一方在家照顾子女的称为单亲监护,占3%;由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称为亲戚监护,占21%;自己一个人生活,称为自我监护或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占8%。不同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

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有不同的意愿和态度。理解、支持父母出去打工的占27%,他们认为父母辛苦是“为了这个家”、“为自己挣学费”、“为了改变家庭的境况”等;不理解、不支持父母在外打工的占43%,他们认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一个完整的家庭,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父母远离家乡,打工很辛苦”;持无所谓态度的占3%,“反正有其他亲人在身边,这样更自由”,因为爷爷奶奶大多对他们骄纵、放任,只顾得了他们的生活,其他方面则关心较少,爷爷奶奶往往年事已高,没有能力和精力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束,他们反而觉得这样更自由自在。另一种情况是学习上自觉的,生活上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比较懂事,父母操心较少。

二、威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1.隔代教育为主。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有以上四种类型,主流是“隔代教育”。由于各种原因,父母进城务工,留守儿童无法随父母进城,理所当然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形成了“隔代教育”的家庭结构。“隔代教育”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如祖辈们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有过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并且有较多的时间和耐心,能够在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更好的照顾,这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有益的。然而处于“隔代亲”的原因,祖辈们往往对孙辈照顾过度,疼爱有加,处处迁就、放任,这种过分的溺爱和骄纵,容易造成孩子任性、过度依赖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还会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等一些不良个性;有些祖辈由于年老体衰,没有能力和精力对孙辈进行管教,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的生活,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习,甚至有些还需要孩子的照顾,从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到农忙时节的农活都离不开孩子,从而导致这些孩子经常迟到、旷课,严重影响学习;有些祖辈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不知如何管教孩子。据调查,当孩子犯错之后,仅有13%的祖辈认为应该严加管教,并进行合理教育;有6%的老人不知如何管教,或没有能力和精力对孩子进行管教;有23%的祖辈对孙辈比较溺爱和纵容;还有4%的祖辈对孙辈没有任何管教。

2.家庭教育方式偏颇。

“孩子聪慧或愚钝、成绩优秀或糟糕、品德高尚或低劣、人格健全或残缺,一切都流转变化,但它们似乎总是被什么东西决定着,就像是已经注定

了一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论精神》)而这一决定性的东西就是教育,教育必须有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每个孩子都是教育的产物。父母是教育的主体,马克思说,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教育子女是家长的天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只有在农忙或春节期间,才能回家,导致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和家庭教育功能的丧失,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祖辈或亲属承担家庭教育之责,他们都无法代替父母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和教诲,这种情况在威县农村普遍存在。通过走访调查和分析,发现家庭教育方式主要与家庭教育的主体有着密切关系。在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查中发现,有36.3%的监护人会采取打骂方式,28.1%的监护人采取说服教育,35.6%的监护人对孩子放任不管。威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由放任型。有些留守儿童家庭对子女教育上采取不闻不问、自由放任的态度,只给予了生活上的照顾,对孩子的学习以至于安全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管护和指导,思想和行为上忽视对孩子的引导,甚至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采取放纵的态度,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加制止、百依百顺。这种教育方式易使孩子缺乏责任感,甚至形成各种性格缺陷。过度溺爱型。这种家庭教育的表现是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给予不恰当的过分优厚的待遇,一切包办代替,什么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甚至最基本的家务劳动都不让做,生怕孩子苦着累着,有的家长包庇护短,不能正确对待子女的缺点、错误,这些问题在“隔代教育”家庭中表现尤为严重。隔代家长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和关爱,是任何教育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一切依着孩子,一切包办代替”,他们乐于为孩子奉献一切,但这也恰恰是隔代教育的弊端所在。这种过度溺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子女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

提高,最终养成了自私自利、蛮横无理的恶习,不利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简单粗暴型。据调查,在威县农村的家庭中,很多教育主体尤其是男性家长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严重;蛮横粗暴,不讲民主,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缺乏说服教育,不是以理服人,动辄张口就骂,出手就打,这类家庭中子女必须完全服从家长的权威,处于绝对服从和被管制的地位。致使有些孩子在父母的淫威下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有些孩子为逃避父母的打骂,有了错误,不敢说真话,逐渐养成了说谎、欺骗的恶习;甚至有的孩子离家出走。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极易造成监护主体和子女之间关系紧张,子女产生叛逆情绪。据调查,61%的农村监护人认为孩子不听话时,会采取打骂方式。理智型。这类家庭教育主体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教子能力,能够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和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妥善处理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实际问题,重视孩子的学习,及其身心健康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3.家庭结构的失衡使留守儿童的自我发展受到限制。

在儿童阶段,孩子的思想尚未定型,“心知未有所主”,需要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父母的照料,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对家长有很大的依赖性,亲情的沟通、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个性形成、品德修养都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小时候,是形成习惯的最佳时间,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作为家长必须以教育子女为天职。然而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结构的失衡,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养育,不得不由祖辈或亲属照顾,这一切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角色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