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论文: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

合集下载

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教研(3篇)

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入厕盥洗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活动,它不仅关系到幼儿的个人卫生,还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因此,对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的教研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小班幼儿入厕盥洗的现状分析1. 入厕盥洗习惯培养不足目前,部分小班幼儿在入厕盥洗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不懂得正确使用洗手间,如不知道洗手间内有哪些设施;不会自己独立完成盥洗过程;不愿意排队等待;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盥洗空间等。

2. 教师引导不到位在入厕盥洗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引导不到位,如未能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未能为幼儿提供正确的示范;未能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等。

3.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然而,部分家庭在入厕盥洗方面对幼儿的指导不足,导致幼儿在幼儿园难以养成良好的入厕盥洗习惯。

三、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的教研目标1. 提高幼儿入厕盥洗的自主能力,使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盥洗过程。

2. 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盥洗习惯,如排队、节约用水、爱护卫生设施等。

3. 加强教师对幼儿入厕盥洗的引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 强化家庭教育,促进家园共育。

四、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的教研策略1. 创设良好的盥洗环境(1)合理布局盥洗区域,确保幼儿盥洗时的舒适度。

(2)提供适宜的盥洗设施,如幼儿专用的洗手盆、马桶等。

(3)保持盥洗区域的卫生,定期消毒。

2. 制定科学的盥洗流程(1)引导幼儿了解盥洗的步骤,如洗手、洗脸、刷牙等。

(2)教授幼儿正确的盥洗方法,如如何正确洗手、如何节约用水等。

(3)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如排队、爱护卫生设施等。

3. 加强教师引导(1)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提供正确的示范。

(2)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关心和鼓励。

(3)定期开展盥洗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 强化家庭教育(1)向家长宣传入厕盥洗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认识。

小班幼儿如厕教研(3篇)

小班幼儿如厕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如厕问题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在如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为了提高幼儿的如厕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开展了小班幼儿如厕教研活动。

本文将对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和成果进行总结。

二、背景与目的1.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的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如厕问题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如厕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2. 目的(1)了解小班幼儿在如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探讨有效的如厕指导策略,提高幼儿的如厕能力;(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内容与方法1. 内容(1)小班幼儿如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如厕指导策略;(3)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2. 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幼儿教育文献,了解幼儿如厕问题的研究现状;(2)观察法:观察小班幼儿在如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分析问题原因;(3)访谈法:与教师、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幼儿如厕问题上的看法和建议;(4)经验总结法:结合教师和家长的实践经验,总结有效的如厕指导策略。

四、结果与分析1. 小班幼儿如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独立性差:部分幼儿在如厕过程中依赖教师或家长,不能独立完成;(2)如厕行为不规范:如厕时,部分幼儿不能保持安静,影响他人;(3)卫生习惯差:如厕后,部分幼儿不能及时洗手,甚至不洗手;(4)如厕恐惧:部分幼儿对如厕产生恐惧心理,不敢独自上厕所。

2. 如厕指导策略(1)培养独立性: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会独立如厕;(2)建立规则:制定如厕规则,如保持安静、排队等候等,培养幼儿良好的如厕行为;(3)强化卫生习惯:教育幼儿如厕后及时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消除恐惧心理:通过正面引导、鼓励等方式,帮助幼儿克服如厕恐惧。

幼儿园小班如厕习惯的培养策略

幼儿园小班如厕习惯的培养策略

幼儿园小班如厕习惯的培养策略《幼儿园小班如厕习惯的培养策略》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

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了解,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通过个别交流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家园共育的方法来培养幼儿养成习惯。

入厕是小班幼儿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而且还要仔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细心的观察每一位幼儿的入厕情况,做好记录,让幼儿顺利的适应幼儿园生活,逐步形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早期对幼儿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地成长。

小班正是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入厕能力是幼儿应具备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自理能力低,很容易尿裤子,这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习惯十分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可以更好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一、幼儿如厕时存在的问题小班幼儿刚进来时,很多习惯都没有养成,幼儿在如厕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很多幼儿会发生争抢,不排队;幼儿的能力较弱或者裤子太紧,不能及时把裤子脱掉;有的幼儿会因为贪玩儿憋尿,来不及去小便;有的幼儿会害怕如厕。

二、培养幼儿如厕1.创设环境在培养的幼儿如厕习惯的过程中,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让环境说话,通过环境布置来引。

导幼儿养成如厕习惯。

在盥洗室中,我们在幼儿如厕的地面贴上了小脚印,让幼儿小便的时候踩住小脚印,通过小脚印来告诉幼儿应该在什么地方如厕。

小班教研活动入厕(3篇)

小班教研活动入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如厕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身体健康的基础。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幼儿的如厕习惯培养却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小班教研组决定开展以“关注幼儿如厕习惯的培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幼儿如厕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2. 探讨有效的幼儿如厕习惯培养策略。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小班教室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教研组长简要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活动流程。

2. 主题讨论(1)教师分享幼儿如厕习惯培养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2)教师针对幼儿如厕习惯培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3)教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幼儿如厕习惯培养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应对策略。

(1)教师分组讨论,针对幼儿如厕习惯培养中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2)教师现场模拟教学,展示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5. 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活动内容1. 教师分享成功案例教师A:我班上的幼儿在刚入园时,如厕习惯较差,经常尿湿裤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引导,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

于是,我每天早上都亲自示范如厕过程,并鼓励孩子们跟学。

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如厕习惯。

教师B:针对个别幼儿如厕困难的问题,我尝试了以下方法:一是调整座位,让如厕困难的孩子坐在方便如厕的位置;二是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如厕习惯,共同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2. 讨论幼儿如厕习惯培养中的问题教师C:我发现有些孩子不愿意去厕所,可能是害怕或害羞。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教师D:有些孩子如厕后不愿意洗手,怎么办?3. 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教师E:针对害怕或害羞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营造轻松、愉快的如厕环境;二是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幼儿园教学论文:托小班幼儿如厕培养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教学论文:托小班幼儿如厕培养的策略研究

托小班幼儿如厕培养的策略研究如厕是托班的宝宝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

一直以来,很多新生家长都在为这个问题担心,大部分家长都一二再,再而三地叮嘱老师,要按时给孩子把尿。

其实,老师们也为此烦恼,凡是带过托班的老师都知道,开学初,一天洗上6、7条小短裤根本不足为奇。

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老师们几乎隔半个多小时就让孩子集体上一次厕所。

尽管有的孩子会说:“我没有尿尿(sui方言)”但为了谨慎起见,老师还是会说上一句:“小小看,否则小在身上就来不急啦!”由于,不少家长反复关照,要在孩子睡前及一睡醒的状态下,甚至是入睡两小时后要给孩子把尿,使保育员,在宝宝入睡后的一个半后小时后,又挨个把尿,不少孩子还在熟睡中被托醒了,睡眠质量也有所下降。

2-3岁的幼儿正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入厕能力是孩子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觉得有必要对了解2-3岁托班幼儿入厕能力现状,探索培养托班幼儿入厕能力的方法、措施,使他们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首先我们对入园的32名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并列出以下两个表格:从以上两个表中可以看出,不少爸爸妈妈和祖辈由于对宝宝过分的宠爱,包办代替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造成个别宝宝睡觉时要用尿布、尿不湿,不少不会用语言向成人表示大小便,常常要大小便在身上。

此外,在平时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孩子尿湿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集中情况。

1、对于新的生活环境还不够适应。

一方面,由于不少孩子在家中用的是痰盂或做抽水马桶,特别是用痰盂的孩子,他们可以将痰盂放在任何一个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地方,而且整个小便的过程都由家长包办,因而对幼儿园的厕所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不自由的。

另一方面是对老师的不熟悉,有的孩子甚至一时还不能叫出老师的名字,因而他不敢叫或不会叫,结果也会尿在身上。

2、生物钟有所改变。

不少孩子由于是家长定时把尿,他们在家中的生活作息时间与幼儿园有所不同。

因而到了一定的时间,他本能地有小便的欲望。

案例分析小班如厕教育(3篇)

案例分析小班如厕教育(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教育逐渐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厕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个小班如厕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幼儿在如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案例描述某幼儿园小班有30名幼儿,其中男女生比例较为均衡。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在如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如厕时依赖性强,需要教师全程陪伴;2. 如厕后不及时洗手,容易滋生细菌;3. 部分幼儿因害羞、恐惧等原因,不愿在幼儿园如厕;4. 如厕时间不规律,影响幼儿的正常作息。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开展了小班如厕教育。

三、案例分析1. 依赖性强幼儿在幼儿园初期,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对教师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安全感:教师通过拥抱、抚摸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关爱,减少对教师的依赖。

(2)培养独立性:教师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脱衣物、整理卫生,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建立规则意识:教师制定如厕规则,让幼儿了解如厕的基本流程,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2. 不及时洗手幼儿在如厕后不及时洗手,容易滋生细菌,影响幼儿的健康。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1)加强健康教育:教师向幼儿讲解洗手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

(2)示范引导: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幼儿学会洗手。

(3)设立洗手提醒:在洗手池旁贴上洗手提醒标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3. 害羞、恐惧部分幼儿因害羞、恐惧等原因,不愿在幼儿园如厕。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1)营造轻松氛围:教师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

(2)开展心理疏导:教师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引导幼儿克服害羞、恐惧心理。

(3)鼓励表扬:教师对如厕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表扬,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4. 如厕时间不规律如厕时间不规律会影响幼儿的正常作息。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
1.建立正确的卫生习惯。

在幼儿园、家庭中,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洗手、擦嘴、擦脸等。

这些习惯能够提高孩子的卫生素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如厕意识。

2. 适当引导和训练。

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如厕习惯。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示范、指导等方式,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如厕方法。

3. 营造舒适的环境。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孩子的如厕环境应该舒适、安全,以便他们能够放松心情,顺利完成如厕过程。

同时,应该保持如厕环境的清洁卫生,以避免孩子感染病菌。

4. 善于表扬和激励。

在孩子成功完成如厕过程时,应该及时表扬和激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如厕心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5. 给予适当的时间和空间。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应该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如厕。

在如厕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但不要干涉孩子的自主性。

- 1 -。

幼儿园小班入厕安全教育(3篇)

幼儿园小班入厕安全教育(3篇)

第1篇一、前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在这个乐园里,孩子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其中,入厕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入厕习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园小班入厕安全教育进行探讨。

二、小班幼儿入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小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阶段,对周围环境充满探索欲望。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

通过入厕安全教育,可以让幼儿了解入厕时的危险因素,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良好的入厕习惯良好的入厕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入厕安全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厕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3.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入厕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入厕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

通过入厕安全教育,可以让幼儿在安全的氛围中入厕,避免因入厕不慎导致的意外伤害。

三、小班幼儿入厕安全教育的内容1. 入厕环境安全(1)认识厕所设施:教会幼儿认识厕所内的设施,如洗手池、马桶、便池等,让他们了解这些设施的作用。

(2)保持厕所卫生:教育幼儿保持厕所的清洁,不乱扔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防止滑倒:提醒幼儿在厕所内走路要小心,防止滑倒。

2. 入厕行为安全(1)排队入厕:教育幼儿在入厕时要有秩序地排队,不拥挤、不推搡。

(2)正确使用厕所: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厕所,如便后冲水、洗手等。

(3)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幼儿在入厕前后要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3. 预防意外伤害(1)避免跌倒:提醒幼儿在厕所内走路要小心,防止跌倒。

(2)防止烫伤:教育幼儿不要触摸热的水龙头、热水器等设施。

(3)防止触电:提醒幼儿不要触摸厕所内的电器设备。

四、小班幼儿入厕安全教育的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入厕场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入厕安全知识。

2. 儿歌、故事利用儿歌、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入厕安全知识。

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习惯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习惯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习惯培养策略
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盥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提供清洁的环境:确保幼儿入厕盥洗区域干净、整洁,并且有足够的洗手设施和卫生用品。

2. 制定规定:建立入厕盥洗的规定,并告知幼儿。

例如,指定特定的时间段进行入厕盥洗或者在特定的情境下进入盥洗区域。

3. 示范正确动作:老师或家长可以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入厕盥洗动作,如正确使用马桶、用肥皂洗手等,帮助幼儿理解和模仿。

4. 温柔鼓励:当幼儿按照规定进行入厕盥洗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5. 建立习惯:建立入厕盥洗的日常习惯,让幼儿在固定的时间和情境下进行洗手、刷牙等活动,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 倾听和回应:耐心倾听幼儿的需求和困惑,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入厕盥洗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做法。

7. 设计趣味活动:通过游戏、童谣、故事等方式,设计趣味活动,让入厕盥洗过程变得有趣,吸引幼儿的参与和注意。

8. 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家庭和幼儿园之间保持沟通,互相支持,共同培养幼儿的入厕盥洗习惯。

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盥洗习惯需要耐心和坚持,成人的示范和引导是至关
重要的。

同时,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

浅析小班年龄段幼儿如厕习惯的培养

浅析小班年龄段幼儿如厕习惯的培养

浅析小班年龄段幼儿如厕习惯的培养摘要:如厕是人们的正常生理需求,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同样如此,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不知道具体怎样做,这也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关键一步。

但是现阶段学生比较抗拒如厕习惯的培养,例如裤子不好脱、裙子过长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教导,锻炼学生的独立性,从而养成文明如厕习惯。

本文结合创设丰富良好的环境,真正发挥环境教育作用以及开展如厕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深入幼儿小朋友内心,论述了利用生活中的小细节,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希望为其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1]。

关键词:小班幼儿;如厕习惯;培养策略引言:曾经对新入园的学生做过调查,发现幼儿在家一般使用儿童坐便器或者是抽水式马桶,在如厕过程中,家长也会在旁引导,或者有的家长直接帮助孩子解决。

可一旦到了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孩子们便不知如何解决如厕问题,虽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先走到厕所旁边,根据位置站好、脱裤子、蹲下,但是孩子面对厕所还是有障碍。

再加上现阶段家长普遍追求“穿衣美”,个别学生的衣服比较难脱,比如:裤子脱不下、裙子长度过长等等,这都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是季节问题,到了冬天,孩子们又会抗拒如厕行为。

因此,学生们会因为来不及脱衣服将大小便解决在裤子里,如果教师不及时解决这种情况,会遭到其他小朋友的笑话,而造成心理问题。

为了避免上述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方法,教会学生文明如厕[2]。

1.创设丰富良好的环境,真正发挥环境教育作用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文明如厕的重要性,首先要创设丰富良好的环境,真正发挥环境教育作用,是因为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够很大程度带动其他学生的如厕行为。

因此,可以在日常教育中植入此观念,例如在厕所旁边粘贴“小裙子”“小裤子”标志,让学生分清自己应该进入的入口;或者是通过多媒体播放如厕行为,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中成长;以及一些不文明的习惯,会造成的情况等等。

同时,还有厕后如何提裤子,可以用引导牌来代替。

幼儿园如厕安全教育小班(3篇)

幼儿园如厕安全教育小班(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

其中,如厕能力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为了保障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安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本篇将针对幼儿园小班幼儿进行如厕安全教育,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如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厕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健康。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厕时,孩子们需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3. 促进心理健康:如厕安全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如厕是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幼儿园如厕安全教育内容1. 基本如厕常识(1)认识便器:让孩子们了解便器的形状、用途,知道便器是用来排泄大小便的地方。

(2)便前准备:教育孩子们在便前要洗手,保持卫生。

(3)便后擦拭:教会孩子们便后用卫生纸擦拭,保持个人卫生。

2. 如厕时的注意事项(1)保持安静:教育孩子们在厕所内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2)节约用水:教育孩子们在如厕时节约用水,爱护公共设施。

(3)保持卫生:教育孩子们在厕所内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3. 预防意外事故(1)防滑:教育孩子们在厕所内行走时要小心,防止滑倒。

(2)防烫伤:教育孩子们不要触摸热水龙头,防止烫伤。

(3)防跌落:教育孩子们在厕所内不要攀爬,防止跌落。

4. 如厕礼仪(1)排队如厕:教育孩子们在厕所内要排队,依次使用。

(2)爱护公共设施:教育孩子们不要损坏厕所内的公共设施。

(3)尊重他人:教育孩子们在厕所内要保持文明礼貌,尊重他人。

四、幼儿园如厕安全教育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孩子们讲解如厕安全知识。

2. 实地操作:组织孩子们在厕所内进行实地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如厕过程。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在如厕时保护自己。

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习惯的培养策略《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习惯的培养策略》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现在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都是家长心中的小太阳,从而会对幼儿过分的关心、照顾、宠爱,连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都包办代替,家长平时很少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入厕、盥洗训练。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我们发现有些幼儿家里一般使用抽水马桶或痰盂,而且入厕时都有长辈帮忙,但幼儿园就不一样了,入厕时,必须先登上台阶,跨过便池,然后拉裤子,蹲下来,这一系列的动作,无疑是幼儿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有些幼儿在盥洗时爱讲闲话动作太慢、洗手时马虎图快、还有些幼儿喜欢玩水,把水洒在地上等等。

如果老师没有及时的关注、教育,会养成不良的习惯,也给安全带来隐患。

为了尽快改变这些现象,发挥公共区域的教育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盥洗习惯,我们做了以下尝试:(一)、入厕能力的培养(1)加强指导,培养幼儿的入厕能力在日常的入厕活动中,教师除了给予适当的帮助外还指导幼儿正确的大小便方法,大小便姿势等,让幼儿明白大小便时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鼓励幼儿扶好栏杆,看好脚下,勇敢地跨上台阶,跨过便池,并逐一让幼儿练习,且充分肯定孩子的勇敢、进步。

教师的指导,加上孩子的自身实践,慢慢的使入厕不再成为孩子的心里负担,还要教育孩子在入厕时应该排队,有秩序的入厕,这样就不会出现有孩子互相争抢,也不会发生危险。

如果发现有幼儿在跨便池时有困难,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便利条件,还要在排便前后,像妈妈一样地帮助幼儿穿、脱裤子并和幼儿亲切的交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妈妈”。

(2)科学合理的生活规律和教师适时的提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科学合理的制定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制度,科学的安排好幼儿大小便的次数及时间,并把每个幼儿入厕情况做好记录,可以帮助教师及时的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

教师在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对一些幼儿进行适时的提醒,比如:“某某某幼儿,有没有小便,如果有的话要跟老师讲,自己不能脱裤子的可以找老师帮忙”。

小班教研如厕(3篇)

小班教研如厕(3篇)

第1篇一、引言如厕,是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后最先接触的生活技能之一。

如何引导小班幼儿正确、独立地进行如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园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小班教研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对幼儿如厕教育的认识,提高幼儿如厕能力。

二、教研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师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点逐渐从“教什么”转向“怎么教”。

在这个过程中,如厕教育作为幼儿生活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引起了教师们的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如厕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幼儿如厕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如厕能力,提升教师对如厕教育的认识,我们开展了一次以“小班教研:如厕那些事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三、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如厕教育的认识,明确如厕教育的重要性;2. 探讨有效的如厕教育方法,提高幼儿如厕能力;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四、教研内容1. 如厕教育的重要性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首先明确了如厕教育的重要性。

如厕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生理发展的基本需求。

通过如厕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2. 如厕教育的方法(1)创设良好的如厕环境在幼儿园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如厕环境,让幼儿在如厕过程中感受到安全、舒适。

例如,设置适宜高度的厕所座椅,保证厕所内的通风、照明,以及配备必要的卫生用品等。

(2)培养幼儿如厕意识教师应通过讲故事、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如厕意识。

例如,讲述如厕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保持个人卫生的好处;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如厕方法。

(3)加强家园合作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如厕问题。

家长在家庭中也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如定时提醒幼儿如厕、教育幼儿爱护厕所设施等。

3. 案例分享与讨论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邀请了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在如厕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幼儿如厕能力。

小班如厕习惯的培养教研(3篇)

小班如厕习惯的培养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如厕习惯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班幼儿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如厕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幼儿的如厕自理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开展了小班如厕习惯培养的教研活动。

二、小班如厕习惯培养的意义1.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厕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学会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提高自理能力。

2.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良好的如厕习惯有助于幼儿保持身体健康,减少尿路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在集体生活中,良好的如厕习惯有助于幼儿与同伴和谐相处,提高社交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学会独立如厕,幼儿会感到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小班如厕习惯培养的难点1. 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如厕的认识和操作能力有限。

2. 家庭教育差异:家庭教育方式、观念的差异导致幼儿在如厕习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3. 环境因素:幼儿园如厕环境、设施等可能影响幼儿如厕习惯的培养。

四、小班如厕习惯培养的教研策略1. 加强家园合作(1)加强家长教育:向家长宣传如厕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在家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

(2)定期开展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如厕习惯培养活动,共同探讨培养策略。

2. 创设适宜的如厕环境(1)优化如厕设施:为幼儿提供舒适的如厕环境,如设置适宜的洗手池、马桶等。

(2)保持如厕环境整洁:定期清洁如厕区域,确保卫生。

3. 制定合理的如厕规则(1)明确如厕时间:为幼儿制定固定的如厕时间,如饭前、饭后、午睡前后等。

(2)规范如厕行为:要求幼儿在如厕时保持安静、有序,不奔跑、不打闹。

4. 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1)组织如厕主题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如厕的必要性和正确方法。

(2)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如厕过程,提高如厕自理能力。

5. 强化教师指导(1)关注幼儿如厕需求:教师应关注幼儿如厕时的需求,及时给予帮助。

细谈小班幼儿入厕管理新策略

细谈小班幼儿入厕管理新策略
三 、 幼儿 尿 裤 子 的控 制 对
小班幼儿尿裤子 、 尿床是 一个 常见 的现 象 , 幼儿 园专 门设立 一项特 色
机; 其次 , 组织幼儿认识厕所 , 知道厕所 是解便 的地 方 , 介绍 女孩、 男孩 惯用 服 务 , 每 个 孩 子 都 带 一 套 备 用 裤 , 个 尿 湿 了 保 教 人 员会 马 上 给 予 换 洗 , 请 哪
情感 、 独立 性的发展都有重要 的意 义。此次研究 , 得到 了班 上保 育老 或晚上定 时大便 的。所 以 , 园一 日生活 中孩 子随 时都有 大便 的可能 , 在 而 智力、 且 人 数也 是 相 当 多 的 。 大便 比 起 小便 来 就 是 多 了 擦 屁 股 的 步 骤 , 就 是 这 师 、 班 老 师 的 大 力 支持 , 班 级 教 师 携 手 合 作 、 同研 究 的 成 果 , 是 尝 也 配 是 共 也
时要解便 , 么办? 三位教 师商议 后 , 出 了一个 解决方法 , 怎 想 那就是在 卧室 多数 发 生 在 中午 前 后 。 这 一 发 现 , 教 师意 识 到 在 这 个 高 发 时 间 段 更 要 注 让 提 班 里备 两只痰盂 , 备几 双拖 鞋。幼 儿园 里 的卧室 和厕 所 间虽然 同属 一个 套 意 孩 子 的入 厕 情 况 , 醒 他 们 及 时 上 厕 所 。 比 如 , 上 的一 小 女 孩 一 个 月 因 老 使 问, 但从 卧室到厕所仍 有几步 之遥 , 暖被窝里 出来 , 从 穿着单 薄的孩子 上厕 中有 5次 尿 裤 子 , 为她 有 憋 尿 的 习惯 , 师就 不 忘 多 提 醒 她 去 小 便 , 她
项 技能, 小班 孩 子一 般 都 不 能 自理 , 就 需 要 教 师 来 帮 助 解 决 。教 师 要 引 试 在 保 育 生 活 领 域 和 班 级 管 理 方 面 进 行 研 究 , 得 意 义 匪 浅 。 这 觉

幼儿园小班如厕习惯的培养策略

幼儿园小班如厕习惯的培养策略

幼儿园小班如厕习惯的培养策略一、创建良好环境1.提供舒适的如厕环境:为幼儿创造宽敞、干净、明亮、私密的如厕环境。

保持卫生,定期消毒厕所设施,让幼儿愿意使用卫生间。

2.安全设施的配备:设置适合幼儿使用的马桶、坐垫、脚凳等设施,确保幼儿能够安全舒适地使用厕所。

3.提供适量的纸巾和洗手液:鼓励幼儿养成用纸巾擦拭或洗手的好习惯。

4.建立清洁习惯:教育幼儿要将纸巾扔进垃圾桶,保持厕所的整洁,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

二、示范引导1.示范正确的如厕姿势:幼儿通常会模仿身边的大人,所以教师可以向幼儿示范正确的如厕姿势,例如如何脱衣服、蹲厕、擦拭等。

2.进行口头指导:教师可以与幼儿简单交流,借助诸如“要上厕所了吗?”,“先脱下裤子,然后蹲上马桶”等口头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如厕的步骤。

3.逐步引导和训练:在幼儿如厕前,教师可以清晰地介绍和指导每个执行环节,逐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如厕技能。

三、奖惩制度1.及时表扬和奖励:当幼儿能够在适当的场合正确使用厕所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例如给予小礼物、鼓励的语言等。

增强幼儿的积极性,使其更加愿意使用厕所。

2.激励目标设立:在教室或卫生间设置成就展示板或奖杯,定期评选“良好如厕行为奖”,设立激励目标,激发幼儿使用厕所的动力。

3.避免惩罚:不宜使用严厉的惩罚手段,如打骂、羞辱等。

这样会给幼儿产生负面情绪和认知,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如厕习惯。

四、家校合作1.与家长沟通:定期与家长交流幼儿家庭中的如厕情况,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和策略。

加强家园合作,形成共同呵护幼儿健康成长的合力。

2.家长示范和引导:向家长提供一些如厕习惯培养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并引导他们在家中给予幼儿学习如厕的支持和鼓励。

3.家园协作:家长可以与教师共同制定和执行如厕计划,密切关注幼儿的如厕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总结起来,幼儿园小班如厕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创造良好的如厕环境,建立奖惩制度,并与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

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习惯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习惯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良好入厕盥洗习惯培养策略
1. 培养良好入厕习惯:
- 给予幼儿充足的解释和理解,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去厕所,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厕所。

- 定期带领幼儿到厕所,让他们熟悉厕所的环境和使用方式。

- 在特定的时间给幼儿提醒去厕所,如饭后、喝水后等。

- 鼓励幼儿主动告诉老师或家长他们需要去厕所,避免因忍不住而出现意外。

- 当幼儿成功使用厕所时,给予他们及时的赞扬和奖励,增加他们的积极性。

2. 培养良好盥洗习惯:
- 培养幼儿勤洗手的意识,教他们在进食前、使用厕所后等时候洗手。

- 使用幼儿专用的肥皂或洗手液,教他们正确使用和搓洗手的方法。

- 给幼儿提供干净的毛巾和洗脸巾,鼓励他们每天早晚洗脸。

- 培养幼儿早晚刷牙的习惯,购买适合幼儿的牙刷和牙膏,并教他们正确刷牙的方法。

- 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让幼儿对盥洗习惯产生兴趣,让他们觉得洗手洗脸刷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3. 建立规范的环境和良好的示范:
- 给幼儿提供干净、整洁的厕所和洗手间,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 通过示范的方式教育幼儿正确使用厕所和洗手间。

- 每天跟幼儿一起完成洗手、洗脸、刷牙等卫生习惯,让他们模仿并跟随。

- 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给予幼儿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4. 与家长积极合作:
- 与家长共同制定并遵守入厕盥洗的规则,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 给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信息和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努力。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盥洗习惯需要耐心和坚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激励,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卫生意识,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厕所管理制度范文(3篇)

幼儿园厕所管理制度范文(3篇)

幼儿园厕所管理制度范文第1条目的与依据1.1 目的:为了保障幼儿园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规范幼儿园厕所管理,保障幼儿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2 依据: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幼儿园卫生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制定。

第2条厕所配置2.1 幼儿园应根据幼儿数量配备足够的幼儿厕所,并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2 幼儿厕所应有足够数量的马桶、洗手台、儿童专用洗手池等设施,环境明亮、干净整洁。

2.3 幼儿厕所应根据幼儿个体差异设置坐便器和蹲便器两种类型,满足幼儿不同需求。

第3条幼儿厕所使用管理3.1 老师应协助幼儿正确使用厕所设施,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2 老师应密切关注幼儿如厕情况,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幼儿厕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3.3 幼儿厕所应配备必要的清洁用品和消毒剂,老师应定期对幼儿厕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洗手纸等卫生用品。

第4条幼儿厕所卫生管理4.1 幼儿厕所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打扫和消毒。

厕所地面、马桶、洗手台等设施应保持干燥、无异味、无污垢。

4.2 幼儿厕所门应保持通风,定期清洗,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4.3 幼儿厕所应定期更换洗手液、肥皂、洗手纸等卫生用品,并保证及时补充。

4.4 幼儿厕所应设置儿童专用洗手池,提供适合幼儿使用的洗手液和肥皂,并教育幼儿正确洗手的步骤。

4.5 幼儿厕所应设置儿童专用马桶和坐便圈,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卫生。

第5条幼儿厕所安全管理5.1 幼儿厕所应设置门禁系统,严格控制进出人员,确保幼儿安全。

5.2 幼儿厕所应设置防滑设施,防止幼儿在使用过程中滑倒和摔伤。

5.3 幼儿厕所应设置幼儿专用洗手台和马桶,高度和尺寸适宜幼儿使用,减少幼儿在使用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5.4 幼儿厕所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备幼儿突发情况。

第6条幼儿厕所监督与巡查6.1 幼儿园应设立专门的厕所管理人员,负责幼儿厕所的日常管理和巡查工作。

6.2 厕所管理人员应定期巡查幼儿厕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幼儿园负责人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论文: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班级管理论文: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中健康领域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同时入厕又是我们日常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因此入厕是小班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侧重研究幼儿园如何进行有效的入厕管理,帮助幼儿更好地入厕、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入厕,通常来说就是大小便排泄,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是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活动环节,能反映一个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也对幼儿日后的园内生活起着重要影响。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入厕排便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诸多问题,幼儿入厕不仅是健康领域的教育问题,而且渗透着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教师和保育员应把对幼儿的入厕能力培养作为生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小班幼儿入厕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很多幼儿进入幼儿园,入厕成为一个大问题,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下面归纳了一些小班幼儿入厕方面易出现的问题。

(一)弄脏衣裤弄脏衣裤是小班幼儿常见的现象,这主要是幼儿身心特点决定的。

首先是由于幼儿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完善。

学前儿童的膀胱、尿道发育不完善,储存尿液和控制排尿能力较差,小便次数相对较多。

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无意识排尿。

除此之外,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滞后,手部力量较弱,冬天衣裤又厚造成入厕困难。

其次幼儿对于环境的改变比成人更易产生恐惧感。

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对环境和教师的陌生,加上家庭和幼儿园入厕的方式不一样,使幼儿有了大小便也不敢和老师说,更加容易弄脏衣裤。

同时幼儿在活动时,常常会因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活动而忘记了自身的生理需要,加上自控能力差,产生大小便失禁的现象。

案例一:小钰是个男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少解大便。

有一次,他跟老师说要解大便,正好是休息时间,老师便让他去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哭着回来了。

老师问他怎么了,他只是哭,不说话,此时老师闻到臭臭的,发现他解到身上了。

老师便给他换衣服清洗,发现他穿的裤子有点紧。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小钰手的力量比较弱,这样紧的裤子他想拉下来有一些困难。

同时由于对教师不熟悉,也不敢喊老师帮忙。

(二)入厕吵闹在教师说按组去解小便是时,在去的过程中很安静,但是到了厕所内就开始吵闹,并时有争抢的现象。

入厕相对于集体活动而言,幼儿更加自由开心,因为这时候是比较放松的,所以幼儿入厕易吵闹、入厕秩序易混乱。

刚进入幼儿园,幼儿还不懂得什么是秩序,不懂得争抢的危险性,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案例二:春天到了,园长要求各班到户外上厕所,小一班外出入厕需要经过园长办公室,每次经过时,由于幼儿打闹、嬉戏导致太吵闹,园长就会将门关起来。

(三)排便不规律一般情况下,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入厕解小便4-6次。

但是很多幼儿在活动中会要求解小便,次数频繁。

对于解大便,正常时排便次数:每天不超过3次,每周不少于3次。

有些幼儿经常3天或者更久都没有大便。

很多幼儿一日五餐,但是不排泄,大肠内的食物残渣就会变质、腐烂,产生大量的毒素。

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环境改变导致饮食的改变。

幼儿园为幼儿搭配了健康合理的饮食,但是毕竟不可能和每个家庭的饮食相似,所以很容易导致幼儿排便不规律。

二、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出现问题,有了原因,就应该对症下药。

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的支持者、引导者。

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科学入厕,成为幼儿园和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一)营造家庭式的厕所环境由于各个家庭的入厕方式都不一样,有些幼儿甚至是由大人抱着的,进入幼儿园后面对男孩站式、女孩蹲式或坐式的厕所结构就会不知所措。

作为幼儿园,可以在小班的教室里为一些不太会上厕所的幼儿设置一些可移动的座便器,等这些幼儿熟悉幼儿园的入厕方式时再撤去那些座便器。

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入厕的物质环境。

教师可以在单调的厕所内创设出比较浓郁的厕所文化,例如在地上贴上小脚丫、在墙上贴上洗手过程的卡通图案。

在幼儿入园时,引导幼儿参观厕所,相当洁净的卫生设备,温馨的厕所环境能使孩子们放下心理包袱,产生喜欢上厕所的良好心理动机。

在观察厕所时组织幼儿认识厕所,知道厕所是解大、小便的地方,介绍女孩、男孩惯用的入厕方式。

让孩子们感觉到这里跟家里的卫生间一样,能尊重孩子以往的入厕习惯,可以蹲可以站可以坐,让孩子随意选择,营造比较轻松安全的心理环境。

(二)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由于对家长的依恋,很多幼儿刚入幼儿园会哭闹。

在一个教室里很多孩子哭闹就会产生令人心烦的噪音,此时很多教师会因为这种噪音而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对孩子们的态度不是那么和蔼、亲切,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对老师的恐惧,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

教师只需要用和蔼、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就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幼儿心中的恐惧。

很多幼儿初到幼儿园时会将大小便解到身上,也有很多幼儿入厕时弄到厕所的外面,教师清洗打扫时如果表现出厌恶的表情或是说出一些难听的话,例如:“你看你解到身上,臭死了,羞羞,下次再弄到身上就让你妈妈来洗”等之类的话。

这些表情和话语是对幼儿心灵的伤害,会让幼儿对上厕所产生恐惧。

对于解到身上的幼儿,教师要耐心的为幼儿换洗衣服,并和幼儿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例如: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是谁给你买的呀?听你爸爸说你很会唱歌对不对?下次唱给老师听一听好吗?(利用幼儿喜欢或擅长的事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换好衣服时,要提醒幼儿,下次要解小便时一定要告诉老师,经过多次地提醒,幼儿就会有告诉老师的意识。

对于幼儿解到厕所外面,教师不要对着全班孩子疾言厉色,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来帮助幼儿,如:男孩子解小便老是对不准,教师可以在便池内贴一个靶心,让男孩子对准靶心。

女孩子也容易解到外面,可以在便池的俩侧贴上小脚丫,提醒幼儿将脚放在小脚丫上。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解到外面的现象就会减少。

入厕时教师要悉心照料,每次幼儿入厕都保证有一名保教人员作陪,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例如案例一中,如果教师或者保育员阿姨能陪同小钰一起去上厕所,可能就不会出现解到身上的情况。

当有的孩子能主动地告诉老师自己要小便、大便时,可以当着全班幼儿的面送他一颗五角星或一块糖作为奖励,既鼓励了一名幼儿,也为其他幼儿树立了模仿的榜样。

让幼儿知道主动告诉老师要上厕所的,不会被批评反而会被老师表扬。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降低幼儿对教师的恐惧。

(三)融入厕于幼儿的一日活动很多幼儿不知道什么是小便和大便,因为在家庭中家长让孩子上厕所时会说“嘘嘘”、“嗯嗯”等,教师提醒幼儿去解小便、解大便时,很多幼儿会茫然不知。

还有幼儿分不清小便和大便,例如:但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女孩,她常独自去厕所解大便,解完后不声不响拎起裤子就走,这样的后果却是不堪入目,内裤上常沾上大便污迹,很不卫生,经过发现,她以为解大便和解小便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入厕问题问题经常出现,如:随地大小便、蹲厕时腿容易酸,拉不下裤子、不会擦屁股等。

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决。

教师可以利用几次集体教育活动设计一些短小的故事、儿歌来了解关于入厕的一些知识。

还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木偶剧和童话剧,如:《小猪鲁鲁的裤子》、《辣辣和小波》等,通过观看表演使他们知道:不能随地大小便,要大小便了叫老师,知道弟弟和妹妹有不同的小便的方法,以及如何擦屁股等。

在一日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随机的入厕教育。

要随时提醒幼儿想要大小便时要告诉老师,不要让幼儿因为玩的太尽兴而忘记要入厕。

在去厕所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走路时念一些口令或者唱歌,例如“小手摆动,一二一;小腿抬高,一二一”,有了口令,幼儿吵闹、拥挤的现象就会减少许多。

利用这种方式能有效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避免幼儿吵闹。

在案例二中,就可以利用这种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日常活动中注意加强幼儿手部和腿部肌肉的力量。

例如,在外出活动时,有意地对幼儿进行蹲起的训练。

(四)家园共育幼儿的教育问题不应单单是幼儿园的任务,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幼儿入园前,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入厕方面的要求,达成一种共识,让他们在家中也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让孩子自己学习入厕,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而伸出援助之手。

那么幼儿园如何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训练幼儿入厕呢?1.创造适合孩子的入厕环境干净、没有味道的入厕环境能保证幼儿的入厕情绪。

入厕的环境不宜放过多能吸引幼儿的物品,要让孩子专心入厕。

寒冷的季节要给座便器套上座套,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凉意,否则孩子容易因讨厌便器而不配合排便。

如果有需要,可以给孩子准备专门的座便器,但是要放在固定的位置。

2.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穿着许多家长给孩子的穿衣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手的灵活度不高,对一些裤子有扣子和带子的裤子会显得手足无措,加上刚去幼儿园对老师不熟悉,不敢让老师帮忙,就更不敢上厕所了。

冬天天冷,很多家长怕孩子冻着,会给幼儿穿很多很厚的衣服。

幼儿冬天穿衣贵暖不贵多,很多家长认为穿的多就是穿的暖和,所以会给幼儿穿很多条裤子。

穿的多不一定暖和,幼儿中午午睡的时候教师都要求幼儿穿秋衣秋裤睡觉,穿的太多幼儿脱、穿都很费劲,上厕所的时候也很困难。

所以,家长要给幼儿穿厚而少且松的衣服。

对于一些需要解扣子、拉拉链的衣服应该尽量避免穿到幼儿园,可以给幼儿穿有松紧带的裤子,方便幼儿入厕。

3.科学地控制大小便次数、时间,形成排便规律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解在身上,会频繁地给孩子把尿,导致幼儿大小便不规律。

家长应仔细地观察幼儿大小便的时间,控制幼儿的大小便,使之更加有规律性。

对于小便,家长首先要调整幼儿喝水,每天在固定的时刻给幼儿进水,不要等到渴了在让幼儿喝水,这样就能很有效地控制小便的次数和时间。

对于大便不规律的幼儿,要忌辛辣,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合理搭配饮食,不要因为孩子挑食,就放任。

给幼儿进行适当地排便训练,排便时间应在5分钟之内,大便困难的幼儿可以稍微延迟一点,但是时间太长不利于排便训练,如果没有便意就应立即停止。

幼儿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保证了幼儿的正常情绪和生活。

4.及时反馈,共同指导在教师指导幼儿家长的同时,家长应在幼儿入园后及时将幼儿的情况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如幼儿出现生病拉肚子、有泌尿疾病等,家长一定要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告诉老师一些注意事项,在活动中对这些儿童多一些照顾。

同时,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园地等多种途径,教师再将幼儿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以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衔接起来,避免出现避免出现5+2<7的现象。

学前期是幼儿各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而小班则是学前期的关键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