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牛肉产业.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牛肉产业
摘要:潘帕斯草原是属于典型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经营牛肉产业,本文通过了解潘帕斯草原和大牧场放牧业,详细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牛肉产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分析它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条件、政策支持、科技和工业基础等方面,解释了潘帕斯草原成为优秀的农牧区的原因。
并通过与中国牧畜业对比,知道中国牧区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字: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牛肉、阿根廷
引言
牛肉是全世界人都爱吃的食品,中国人消费的肉类食品之一,仅次于猪肉,特备是在美国、欧洲、澳洲等地区,牛肉更是最主要的肉食产品。
生产牛肉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美国、中国、南美、英国、澳洲、日本等地。
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2008年全球牛肉产量达3358946公吨,可见全球牛肉需求量之大。
南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牛肉产业是全世界典型的大牧场农业,生产最优质的牛肉,远销美国、西欧、日本等地。
简述潘帕斯草原
潘帕斯草原(Pampas Steppe)又称南美草原或阿根廷草原,是南美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高草草原。
位于南美洲南部,阿根廷中、东部的亚热带型大草原。
北连格连查科草原,南接巴塔哥尼亚高原,西抵安第斯山麓,东达大西洋岸。
分布在拉普拉塔平原的南部,包括乌拉圭、阿根廷东部、巴西南部等地区,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
“潘帕斯”源于印第安丘克亚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
就地带性和气候条件而论,本区适宜树木生长,实际上除沿河两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为无林草原,一般称“潘帕斯群落”。
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南美的粮仓,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这里有着阿根廷全国67%的人口,80%以上的工业,以及许多重要铁路和城市,是阿根廷的心脏。
简述大牧场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的生产类型是属于大牧场放牧业,这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生产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这些国家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主要地位。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并且地广人稀,需求不是很大,但是产量很大,因而形成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潘帕斯草原的发展历史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是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代表,以牧业为主。
16世纪时,潘帕斯草原人烟稀少,只有以渔猎为生的印第安人游牧部落,欧洲人到来之后,潘帕斯草原一片荒野变成了有铁丝网分割的牧场,粗放自给的放牧业被密集的商品牧牛业所取代。
大牧场归牧场主所有,原先自由自在的放牧者,成为被雇用的放牧人,由此不难看出,殖民主义对当地土著居民的深刻影响。
潘帕斯草原的商品牧牛业,需世界牛肉的销售市场,这个市场当时主要在欧洲西部。
要大量出口牛肉,首先把潘帕斯草原各地的肉牛通过十几条铁路运输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兰卡等港口,然后加工包装后,运销欧洲市场。
潘帕斯草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因素
1.气候
潘帕斯草原是属于亚热带草原湿润气候,该地冬季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0℃;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26~28℃,气候半湿润至半干旱。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这样的气候条件促进了牧草的生长。
潘帕斯草原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中心,向西半部扩展,酷似一个极大的半圆形。
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东部年降水量常在900毫米以上,四季分配亦较均匀,属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
2.地形
潘帕斯草原成为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的原因,是草原西边的安迪斯山
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丰富的降雨,所以只有该草原的西边靠安迪斯山脉一测狭长地带
才有“走廊式”林木,而东部大部分由于雨水的缺乏则只能生长草原。
该地大部分地区由高草组成,包括占优势的禾草植物和不占优势的杂类草,几乎完全没有乔木和灌木,只在谷底的一些地区有小块森林。
这些植物具旱生结构,主要成分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如针茅属(Sti-pa)、三芒草属(Aristida)等;双子叶植物有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豆科
(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等,这些都是良好的牧草。
3.土壤
潘帕斯草原的土壤类型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适宜牧草生长。
西南边缘还生长
着稀疏的旱生灌丛,发育有栗钙土、棕钙土,多盐沼和咸水河;东部称“湿润潘帕”,发育有
肥沃的黑土。
潘帕斯草原具有三大特点:①以禾本科草类为主,广布红化黑土;②在世界同类型区域中,居大陆东岸的临海位置,大陆性不显著;③区内差异为自东向西逐渐显现干旱。
4.水源
由于潘帕斯草原西边的安迪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丰富的降雨,大部分由于雨水的缺乏则只能生长草原,也造成了水资源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牧草的生长和牛羊的正常饮水。
由于毗邻大西洋,从大西洋引进海水,淡化后浇灌牧草和喂养牲畜,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成本。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阿根廷每年要宰杀一千多万头牛,除了大部分供国内食用,还大量冷藏出口,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由于阿根廷人口不多,广大的潘帕斯草原更是人口稀少,地广人稀,这样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国内牛肉需求不是很大,但是产量很大,因此大量的出口,出口最多的是西欧、北美、日本等地区,增加了外汇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潘帕斯现大部分已开垦成农田和牧场,盛产小麦、玉米、饲料、蔬菜、水果、肉类、皮革等,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农牧业区,并成为阿根廷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心脏地区。
集中了全国2/3的人口,4/5的工业生产和2/3以上的农业生产。
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中心,铁路、公路呈辐射状伸向全国各地。
这样有利于基础资源设施的集中利用,降低了成本。
2.交通和政策
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南美的粮仓。
这里有着阿根廷全国67%的人口,80%以上的工业,以及许多重要铁路和城市,是阿根廷的心脏。
这里有着便利的交通设施方便货物的进出。
潘帕斯草原毗邻大西洋,距离海港很近,特别靠近阿根廷最大的港口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大量出口牛肉比较便利,而且节省成本。
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产区,是阿根廷的心脏。
政府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不仅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还积极的培育良种牛。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也为阿根廷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3.科技和工业基础
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的牛肉主要供出口。
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阿根廷的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从此潘帕斯的牧牛业获得飞快的发展,阿根廷也就成了世界上的主要牛肉出口国。
除此之外,阿根廷人还利用先进的科技培育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南美的粮仓。
这里有着阿根廷全国67%的人口,80%以上的工业,以及许多重要铁路和城市,是阿根廷的心脏。
这里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集聚着较多的人群,有着良好的市场基础。
完善措施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是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代表,以牧业为主。
这里发展的大牧场规模大,不少经营单位经营的草场面积在5000公顷以上,经济效益良好。
潘帕斯草原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为了促进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培育良种牛。
潘帕斯最早的良种牛是欧洲人带来的,后来阿根廷人加强了对良种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修通了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这样,大牧场的肉牛可以很方便的运往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场加工,在装船运往国外。
(3)开辟水源。
在草原上打了许多机井,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以及牛群和人们的饮用水。
(4)种植饲料。
种植一些饲料作物或牧草,以补放牧是天然牧草的不足。
对比中国畜牧业发展
通过分析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产业,对比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现实状况,不难发现我国不能实现这种大规模的密集的商品大牧场放牧业。
不仅是自然条件的原因,还有社会条件的不允许。
潘帕斯草原属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
而我国草原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本身发展农牧业就有缺陷。
第二就是有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而我国草原超载过牧,地广人多,土地租金高。
第三就是交通条件,潘帕斯草原位于大西洋的主要航线上,出口便利。
我国草原位于大陆内部,交通条件恶劣。
而且我国牧区还存在严重问题:
(1).生产不以市场为导向,随意、盲目,导致畜产品销售不畅。
(2).草原超载过牧,导致到处生态恶化。
(3).产业结构单一,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4).品竞争能力低,不能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市场竞争。
(5).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6).科技、教育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7).小农经济式的家庭经营,特别是在地广人稀的牧区,很难发挥地区产业特色来发展经济。
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借鉴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功经验,比如改善交通条件;培养良种牛;合理利用草场;种植饲料;开辟水源等。
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改善生态条件,增加牧民的定居点。
逐步改善我国畜牧业现状,促使其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下册)人民出版社2003(12)11-13
【2】从全球角度看中国畜牧业发展现代化农业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