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3)二、重力公式(第六章p113)G=mg (G:重力N,m:质量kg,g: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七章p133)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F:力N)四、密度公式(第五章p94)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五、浮力公式(第九章)(1)F浮=G-F (称重法) (2)F浮=G (漂浮、悬浮法)(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F浮:浮力N,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ρ液:液体密度kg/ m3,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3,g:10N/kg或9.8N/kg)六、压强公式(第八章)(1)普适公式(p144) SF 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2)液体压强公式(p150) p =ρgh (p :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十章p187)F 1l 1=F 2l 2 ( F1:动力N ;L1:动力臂;F2:阻力N ;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八、滑轮(组)公式(第十章p191-193)(不计绳重和摩擦)(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 G 物:物体的重力N ;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m )(2)动滑轮:)G (21F 动物+=G S=2h (F 、s 、h 、G 物: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N ) (3)滑轮组:)G (n1F 动物+=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1)功a 、普适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96)b 、把物体举高时W =Gh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2)功率(p200)Fv tFs t P ===(一般)W (P :功率W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m/s ) (3)有用功(p202)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4)总功(p202)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5)机械效率(p203) %100W W ⨯=总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1、吸热、放热(p42-p43)Q 吸或Q 放=c mΔt(c :物质的比热容J/kg ·℃; m :质量kg ;△t:温度的变化值℃ )2、热值(p50)Q=mq (固体、液体)Q=Vq (气体)(m :质量kg , q :热值J/kg 或J/m 3,V :体积m 3)3、热机效率:%100Q Q ⨯=完全燃烧有效利用η(p52) 4、热力学温度(p5) T =t +273K (T 热力学温度k ;t :摄氏温度℃)(不要求掌握)九年级物理 电学部分(第十三、十四、十五章)1、电阻(不要求掌握) SρL =R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Ω·m ,L 表示电阻的长度m ,S 表示电阻横截面积m 2 ) 2、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p100)IU ,U ,U I ===R IR R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3、电功公式(p104)(1)普适公式W =UIt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t :时间s )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 t I t I I UIt t U t R U U UIt 22R R W R W =••===••==(3)非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W=UIt=Q+W 其他 ( Q :热量,W 其他:其他形式的功)4、电功率:(1)普适公式 tP W =(P :电功率W 或kW ,W :电功J 或kW ·h ,t :时间s 或h ) P=UI (P :电功率W ,U :电压V, I :电流A )(2)纯电阻公式 R U R I P 22==5、串联电路的特点:(1)各处电流相等 I =I 1=I 2(p77)(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 1+U 2(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 总=R 1+R 2(p108)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串联时,nR R =总(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2121R R U U = 由此可得,当R1、R2串联,t 相同时21212121R R U U P P ===W W 6、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 1+I 2(p79)(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 =U 1=U 2(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21R 1R 1R 1+=总 (p110) [2121R R R R R +=总] 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并联时,R n1R =总 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122121R R R 1R 1I I ==:: 由此可得,当R1、R2并联,t 相同时122121R R I I P P ===21W W 7、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第十九章p183)c =λν (c :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m ;ν:频率Hz )常用物理量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 =340m/s (15℃)3、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汞柱=1.01×105Pa4、一节干电池电压:1.5V5、水的密度ρ=1.0×103kg/m 冰的熔点0℃ 水的沸点100℃ 比热容:c =4.2×103J/(kg•℃)6、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7、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8、家庭电路电压:220V9、单位换算 1kw•h=3.6×106J。
初中物理公式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速度V(m/S)v=S/t S:路程t:时间重力G(N)G=mg m:质量g:重力加速度,常数,9.8N/kg或者10N/kg密度ρ(kg/m3)ρ=m/v 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G物+G轮)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J)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率P(w)P=w/t W:功t:时间压强p(Pa)P=F/s 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P=ρgh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 m:质量q:热值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一.物理公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电压U(V)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电阻R(Ω)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U=U1=U2=……并联电路电阻R(Ω)1/R=1/R1+1/R2+……欧姆定律I=U/I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I=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W(J)W=UIt=Pt U:电压I:电流t:时间P:电功率电功率P=UI=I2R=U2/R U:电压I:电流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ν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ν:频率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c.水的密度:1.0×103kg/m3d.水的比热容:4.2×103J/(kgo℃)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知识讲解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一、速度公式二、重力公式G=mg (G:重力,m:质量,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四、密度公式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五、浮力公式(1)F浮=F下-F上(压力差法)(2)F浮=G物(漂浮、悬浮法)(3)F浮=G--F(称重法)(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F浮:浮力,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10N/kg或9.8N/kg)六、压强公式 (1)普适公式SF=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p :液体压强 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七、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 1l 1=F 2l 2 ( F 1:动力 ;L 1:动力臂;F 2:阻力; L 2:阻力臂 )八、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 (1)定滑轮: F=G 物 s=h (2)动滑轮:)G (21F 动物+=G S=2h (3)滑轮组:)G (n1F 动物+=G s =nh九、功、功率、机械效率(1)功 a 、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Fv tFst W P ===(一般)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3)有用功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 W 总=F 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 %100W W ⨯=总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二、十三章)1、吸热、放热 Q 吸或Q 放=c mΔt(c :物质的比热容; m :质量 ;△t :温度的变化值 ;△t=t 高-t 低) 2、热值Q=mq (固体、液体) Q=Vq (气体) (m :质量, q :热值,m :质量,V :体积)3、热机效率:%100Q Q ⨯=完全燃烧有效利用η 电机效率η=W 有W 电 x100%电学部分(第十四、十五、十六章)1、电流定义式 :tQI =(I :电流A ,Q :电荷量c ,t :时间s ) 2、 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IU R IR U R U ===,,I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R ) 3、电功公式(1)普适公式W=UIt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R ,t :时间s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 RtI t I RI W tR U t W 22R U U =••==••=4、电功率: (1)普适公式 tWP =(P :电功率W 或kW ,W :电功J 或kW ·h ,t :时间s 或h ) P=UI (P :电功率W ,U :电压V, I :电流A )(2)纯电阻公式 RU R I P 22==5、串联电路的特点: (1)各处电流相等 I =I 1=I 2(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 1+U 2 n 个阻值相同的R 串联时,R 总=nR(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 总=R 1+R 2 (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2121R R U U = 由此得,当R 1、R 2串联,t 相同、I 相同21212121R R U U P P W W === 6、并联电路的特点:(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 1+I 2(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 =U 1=U 2(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21R 1R 1R 1+=总 [2121R R R R R +=总] (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 ,当R1、R2并联,t 相同时12212121R R I I P P W W === 7、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ν 【c :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m ;ν:频率Hz 】常用物理量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2、声速:V =340m/s (15℃)3、重力与质量比值:g =9.8N/kg≈10N/kg4、1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5、水的密度ρ=1×103kg/m3 冰的熔点0℃ 水的沸点100℃ 水的比热容:c =4.2×103J/(kg•℃)6、一节干电池电压:1.5V7、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8、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 (不高于36V ) 9、家庭电路电压:220V10、单位换算(1)1m/s =3.6km/h (2)1g/cm 3 =103kg/m 3(3)1kw•h =3.6×106J (4) 1mm 2=1x10-6m 2 (5)1cm 2=10-4m 2 (6)1cm 3=10-6m 3。
初中物理公式(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沪科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3)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二、重力公式(第六章p113)G=mg (G:重力N,m:质量kg,g: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七章p133)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F:力N)四、密度公式(第五章p94)物理计算式国际主单常用单位换算关系量 位 密度ρ ρ=m/vkg/ m 3 g/cm 3 1g/ cm 3=1000kg/ m 3质量m m =ρv kg g1kg =1000g 体积V V =m/ρm 3Cm 3 1 m 3=103dm 3=106cm 3 1L =103ml(cm 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 水=m 冰 ρ水>ρ冰 v 水<v 冰五、浮力公式(第九章)(1)F 浮=G -F (称重法) (2)F 浮=G (漂浮、悬浮法)(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ρ液g V 排 (排水法)(F 浮:浮力N ,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 ,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 ,ρ液:液体密度kg/ m 3,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 3,g :10N/kg 或9.8N/kg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4)SFp(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50)p =ρgh (p :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十章p187)F 1l 1=F 2l 2 ( F1:动力N ;L1:动力臂;F2:阻力N ;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八、滑轮(组)公式(第十章p191-193)(不计绳重和摩擦)(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 G 物:物体的重力N ;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m )(2)动滑轮:)G (21F 动物+=G S=2h (F 、s 、h 、G 物:同上,G 动:动滑轮的重力N ) (3)滑轮组:)G (n1F 动物+=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a 、普适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96)b 、把物体举高时W =Gh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p200)FvtFs t P ===(一般)W (P :功率W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m/s ) (3)有用功(p202)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4)总功(p202)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p203)%100W W⨯=总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1、吸热、放热(p42-p43)Q 吸或Q 放=c mΔt (c :物质的比热容J/kg ·℃; m :质量kg ;△t :温度的变化值℃ ) 2、热值(p50)Q=mq (固体、液体)Q=Vq (气体)(m :质量kg , q :热值J/kg 或J/m 3,V :体积m 3)3、热机效率:%100QQ ⨯=完全燃烧有效利用η(p52) 4、热力学温度(p5) T =t +273K (T 热力学温度k ;t :摄氏温度℃)(不要求掌握)九年级物理 电学部分(第十三、十四、十五章)1、电阻(不要求掌握)SρL =R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Ω·m ,L 表示电阻的长度m ,S 表示电阻横截面积m 2 )2、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p100) IU ,U ,U I ===R IR R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3、电功公式(p104)物理量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电压U 伏V 千伏kW1kW=1000W电流I 安A 毫安mA ,微安μA 1A=1000mA 1mA=1000μA 电阻R 欧Ω 千欧k Ω,兆欧M Ω 1k Ω=1000Ω 1M Ω=103k Ω=106Ω 电功W 焦J 千瓦时kW ●h 1kW ●h=3.6x106J 电能W千瓦时kW ●h焦J1kW ●h=3.6x106J电功率P 瓦W 千瓦kW1kW=1000W热量Q焦J千焦kJ1kJ=1000J(1)普适公式W =UIt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t :时间s )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tI t I I UIt tU t R U U UIt 22R R W R W =••===••==(3)非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W=UIt=Q+W 其他 ( Q :热量,W 其他:其他形式的功)4、电功率: (1)普适公式tP W =(P :电功率W 或kW ,W :电功J或kW ·h ,t :时间s 或h )P=UI (P :电功率W ,U :电压V, I :电流A ) (2)纯电阻公式 RU R I P 22==5、串联电路的特点:(1)各处电流相等 I =I 1=I 2(p77)(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 1+U 2 (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 总=R 1+R 2(p108) 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串联时,nR R =总(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2121R R UU =由此可得,当R1、R2串联,t 相同时21212121R R U U P P ===W W串联电路6、并联电路的特点:(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 1+I 2(p79) (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 =U 1=U 2(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21R 1R 1R 1+=总(p110)[2121R R R R R +=总] 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并联时,R n1R=总(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122121R R R 1R 1I I ==::由此可得,当R1、R2并联,t 相同时 122121R R I I P P ===21W W7、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第十九章p183)c=λν (c :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m ;ν:频率Hz )常用物理量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2、声速:v =340m/s (15℃)3、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汞柱=1.01×105Pa4、一节干电池电压:1.5V5、水的密度ρ=1.0×103kg/m 冰的熔点0℃ 水的沸点100℃ 比热容:c =4.2×103J/(kg•℃)6、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7、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8、家庭电路电压:220V9、单位换算1kw•h=3.6×106J。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参照沪科版排列,并标明公式在书中的页码,部分公式书中未明确呈现,属于课堂笔记注意:书本是根本,本资料属于复习时的参考,最好的复习是把书本看一遍。
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7)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二、重力公式(第五章p92)G=mg (G:重力N,m:质量kg,g: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六章p112)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F:力N)四、密度公式(第七章p128)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密度ρρ=m/v kg/ m3g/ cm31g/ cm3=1000kg/ m3质量m m=ρv kg g 1kg=1000g体积V V=m/ρm3Cm3 1 m3=103dm3=106cm3 1L=103ml(cm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五、浮力公式(第七章)(1)F浮=G-F (称重法) (2)F浮=G (漂浮、悬浮法)(p137)(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p134)(F 浮:浮力N ,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 ,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 ,ρ液:液体密度kg/ m 3,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 3,g :10N/kg 或9.8N/kg )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3)SF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49)p =ρgh (p :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九章p166)F 1l 1=F 2l 2 ( F1:动力N ;L1:动力臂;F2:阻力N ;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八、滑轮(组)公式(第九章p171-173)(不计绳重和摩擦)(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 G 物:物体的重力N ;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m ) (2)动滑轮:)G (21F 动物+=G S=2h (F 、s 、h 、G 物: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N ) (3)滑轮组:)G (n1F 动物+=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a 、普适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76)b 、把物体举高时W =Gh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p179)Fv tFs t P ===(一般)W (P :功率W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m/s )(3)有用功(p181)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4)总功(p181)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5)机械效率(p181) %100W W ⨯=总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1、吸热、放热(p35)Q 吸或Q 放=c mΔt (c :物质的比热容J/kg ·℃; m :质量kg ;△t :温度的变化值℃ ) 2、热值(p43)Q=mq (固体、液体)Q=Vq (气体)(m :质量kg , q :热值J/kg 或J/m 3,V :体积m 3)3、热机效率:%100Q Q ⨯=完全燃烧有效利用η(p45) 4、热力学温度(p26) T =t +273K (T 热力学温度k ;t :摄氏温度℃)(不要求掌握)九年级物理 电学部分(第十三、十四、十五章)1、电流定义式(p62):tQI =(I :电流A ,Q :电荷量C ,t :时间s )(不要求掌握) 2、电阻(p77)(不要求掌握)SρL=R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Ω·m ,L 表示电阻的长度m ,S 表示电阻横截面积m 2 )3、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p84) IU ,U ,U I ===R IR R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 4、电功公式(p104)(1)普适公式W =UIt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t :时间s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 tI t I I UIt tU t R U U UIt 22R R W R W =∙∙===∙∙==5、电功率: (1)普适公式 tP W=(P :电功率W 或kW ,W :电功J 或kW ·h ,t :时间s 或h ) P=UI (P :电功率W ,U :电压V, I :电流A )(2)纯电阻公式 RU R I P 22==6、串联电路的特点:(1)各处电流相等 I =I1=I2(p66)(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1+U2(p72) (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 总=R1+R2(p90) 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串联时,nR R =总 (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2121R R U U =(p93) 由此可得,当R1、R2串联,t 相同时21212121R R U U P P ===W W (p107) 7、并联电路的特点:(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1+I2(p68)(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 =U1=U2(p72) (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21R 1R 1R 1+=总 [2121R R R R R +=总]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并联时,R n1R =总(p92) (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122121R RR 1R 1I I ==::(p93) 由此可得,当R1、R2并联,t 相同时122121R R I I P P ===21W W (p107) 8、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第十八章p150)c=λν (c :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m ;ν:频率Hz )常用物理量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 =340m/s (15℃)3、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汞柱=1.01×105Pa 4、一节干电池电压:1.5V5、水的密度ρ=1.0×103kg/m 冰的熔点0℃水的沸点100℃比热容:c=4.2×103J/(kg•℃)6、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7、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8、家庭电路电压:220V 9、单位换算1kw•h=3.6×106J。
关于初中中学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参照沪科版排列,并标明公式在书中的页码,部分公式书中未明确呈现,属于课堂笔记注意:书本是根本,本资料属于复习时的参考,最好的复习是把书本看一遍。
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第二章 p27)、重力公式(第五章 p92)G = mg (G:重力N , m :质量kg , g :常g 取10N/kg ,题目未交待时 g 取9.8N/kg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六章 p112)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 m 水=m 冰 水>卩冰 v 水v 冰五、浮力公式(第七章) (1)F 浮=G — F (称重法)(2) F 浮=G (漂浮、悬浮法)(p137)(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 p 液g V 排(排水法)(p134)(F 浮:浮力N , 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 N , 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p 液:液体 密度kg/ m 3, 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m 3, g : 10N/kg 或9.8N/kg )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方向相同:F 合=F I +F 2 ;方向相反:F 合=F i — F 2(F :力N )(1)普适公式(p143)p =F(p :压强Pa, F :压力N , S:受力面积m2)固体平放时 F = G = mgS(2)液体压强公式(p149)p =p gh(p:液体压强Pa ; p:液体的密度kg/m3;h: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九章p166)Fj1= F2I2(F1:动力N ; L1:动力臂;F2:阻力N; L2 :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八、滑轮(组)公式(第九章P171-173)(不计绳重和摩擦)(1 )定滑轮: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 G物:物体的重力N ;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h:物体升高的距离m)(2 )动滑轮:1F『2(G物G动)S=2h (F、s、h、G物:冋上,G动:动滑轮的重力N)(3 )滑轮组:1F(G物G动)s= nh (n:有n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冋上)n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1 )功a、普适W= Fs (W:功J, F:力N ,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76)b、把物体举高时W = Ghc、通过功率计算W = Pt(2)功率(p179)i W/ 仇、Fs厂P -(一般)Fv(3)有用功(p181)(P:功率W; t :时间s; F、s:同上,v:速度m/s )W有=Fs=Gh (与功相同)W有=W总一W额(有用功=总功一额外功)(4)总功(p181)W总=FS (F: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总= W有+ W额(5)机械效率(p181)W有有100% (n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W2九年级物理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1吸热、放热(p35) C :物质的比热容J/kg 「C ; m :质量kg ;△ t :温度的变化值C )2、热值(p43)(p26) T = t + 273K (T 热力学温度k ; t :摄氏温度C )(不要求掌握)九年级物理 电学部分(第十三、十四、十五章)1、 电流定义式(p62): I =一 (I :电流A , Q :电荷量C , t :时间s )(不要求掌握)t2、 2、电阻(p77)(不要求掌握)pL,2R =(p 表示材料的电阻率m , L 表示电阻的长度 m,S 表示电阻横截面积 m )S3、 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p84)UU I , U = IR , R(U:电压 V, I :电流 A, R :电阻 Q )RI4、电功公式(p104)(1 )普适公式W =UIt (W : 电功J , U:电压V, 1:电流A, R :电阻Q, t :时间s )UU 2W 二UIt 二 U tt(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RRW=UIt = RI * I * t =I 2R t5、电功率:P=UI (P :电功率 W , U:电压V, I :电流A ) Q 吸或Q 放=cm A tQ=mq (固体、 液体)Q=Vq (气体)(m :质量 kg , q :热值 J/kg 或 J/m 3, V :体积 m 3)3、热机效率: 有效利用有效利用100% (p45)Q 完全燃烧4、热力学温度 (1 )普适公式P = W ( P :电功率W 或kW , t电功J 或kW • h , t :时间s 或h )(2)纯电阻公式P=|2R26、串联电路的特点:7、 ( 1)各处电流相等I = 11 = 12 ( p66)8、 (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 = U1 + U2 ( p72)(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R总=R1+ R2 ( p90)当n个阻值相同的R串联时,R总=nRU R(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1 1( p93)U2R2(5)由此可得,当R1、R2串联,t相同时叫=巴=旦=邑 (pl07)W2P2U2 R2(6)7、并联电路的特点:(7) ( 1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 = I1 + I2 ( p68)(8) ( 2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U = U1 = U2 ( p72)1 1 丄1 c _ R1R2(9) ( 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R总_]R 总R1 R2 R^R2当n个阻值相同的R并联时,R总=1R ( p92)n1 1 R(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丨1:丨 2 :- 2( P93)R1 R 2 R1由此可得,当R1、R2并联,t相同时W =」■=」=——(p107)W2 P212 R18、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第十八章p150)8c=入(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X 10 m/s);入:波长m V:频率Hz )常用物理量1、光速:c= 3x 1(8m/s (真空中)2、声速:v= 340m/s (15 C)2、3、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汞柱=1. 01 x 10Pa 3、5、4、一节干电池电压: 1.5V水的密度p=1.0X 1(f kg/m 冰的熔点0C水的沸点100 C比热容:c= 4.2x 10J«kg? C)6、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7、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w 36V (不高于V)4、8、家庭电路电压:220V9、单位换算1kw?h ±3. 6 X 10J5、。
初三老师自己整理的沪科版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三、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电磁波)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四、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为物距,v为像距,f为焦距)
u>2f 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 缩小、倒立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
f<u<2f 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
u<f 在1倍焦距之内,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五、其他知识:
1.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5.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6.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沪科版初中物理公式表(必备)
二.知识点
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4.超声:频率高于2000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
5.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6.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4.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5.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7.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注意:铭牌中有电压,电功率时,先计算出R,(R= )另外,如果题目中有“正常工作”就隐含着条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公式总结
初二物理公式总结一、速度(v)1、公式:v=2、单位:m/s 1m/s=3.6Km/h二、光的反射:入射角=反射角三、光的折射:空气中的角要大一些。
四、凸透镜成像u>2f 缩小、倒立、实像u=2f 等大、倒立、实像f<u<2f 放大、倒立、实像u<f 放大、正立、虚像五、重力(G)1、公式:G=mg (g=9.8N/Kg)2、单位:牛、N六、二力合成1、F1、F2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F合=F1+F2合力方向:与二力方向相同2、F1、F2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F合=F1-F2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七、质量和体积1、质量:m=m=ρV2、体积:V=;完全浸没时,物体体积V物=八、密度(ρ)1、公式:ρ=2、单位:Kg/m31g/cm3=103 Kg/m3九、浮力的计算1、称重法:F浮=G物-F’(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3、公式法:F浮=ρ液gV排4、平衡法:漂浮、悬浮时,F浮=G物十、浮沉条件1、F浮>G物,上浮2、F浮=G物,漂浮或悬浮3、F浮<G物,下沉、沉底十一、压强(P)对于实心物体而言,ρ物<ρ液漂浮、上浮ρ物=ρ液悬浮ρ物>ρ液下沉、沉底1、公式:P=(适用于一切情况)2、单位:帕斯卡Pa 1 Pa=1N/m23、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4、1个标准大气压:P0=1.013×105 Pa十二、帕斯卡原理:=十三、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液体(或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十四、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十五、滑轮组1、股数(n):n=2、拉力F,物重Ga、不计摩擦和滑轮重:F=Gb、若考虑动滑轮重:F=(G物+G动滑轮)3、拉力端移动距离s,物体上升高度h,则s=nh十六、做功(W)1、公式:W=Fs 或W=Pt(1)总功:W总= Fs(2)有用功;提升重物时,W有=Gh水平移动物体时,W有=f摩擦力·l物体移动距离2、单位:焦耳、焦、J 1J=1Nm十七、功率(P)1、公式:P=2、单位:瓦、w 1w=1J/s十八、机械效率(η)1、η=×100%=(适用于杠杆、曲轴、滑轮、斜面)2、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η=×100%。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7)二、重力公式(第五章p92)G=mg (G:重力N,m:质量kg,g: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六章p112)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F:力N)四、密度公式(第七章p128)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五、浮力公式(第七章)(1)F浮=G-F (称重法) (2)F浮=G (漂浮、悬浮法)(p137)(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p134)(F浮:浮力N,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ρ液:液体密度kg/ m3,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3,g:10N/kg或9.8N/kg)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3)SF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49)p =ρgh (p :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九章p166)F 1l 1=F 2l 2 ( F1:动力N ;L1:动力臂;F2:阻力N ;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八、滑轮(组)公式(第九章p171-173)(不计绳重和摩擦)(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 G 物:物体的重力N ;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m ) (2)动滑轮:)G (21F 动物+=G S=2h (F 、s 、h 、G 物: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N ) (3)滑轮组:)G (n1F 动物+=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a 、普适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76)b 、把物体举高时W =Gh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p179)Fv tFs t P ===(一般)W (P :功率W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m/s )(3)有用功(p181)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4)总功(p181)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p181) %100W W ⨯=总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1、吸热、放热(p35)Q 吸或Q 放=c mΔt (c :物质的比热容J/kg ·℃; m :质量kg ;△t :温度的变化值℃ ) 2、热值(p43)Q=mq (固体、液体)Q=Vq (气体)(m :质量kg , q :热值J/kg 或J/m 3,V :体积m 3)3、热机效率:%100Q Q ⨯=完全燃烧有效利用η(p45) 4、热力学温度(p26) T =t +273K (T 热力学温度k ;t :摄氏温度℃)(不要求掌握)九年级物理 电学部分(第十三、十四、十五章)1、电流定义式(p62):tQI =(I :电流A ,Q :电荷量C ,t :时间s )(不要求掌握) 2、电阻(p77)(不要求掌握)SρL=R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Ω·m ,L 表示电阻的长度m ,S 表示电阻横截面积m 2 )3、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p84) IU ,U ,U I ===R IR R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 4、电功公式(p104)(1)普适公式W =UIt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t :时间s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 tI t I I UIt tU t R U U UIt 22R R W R W =••===••==5、电功率: (1)普适公式 tP W=(P :电功率W 或kW ,W :电功J 或kW ·h ,t :时间s 或h ) P=UI (P :电功率W ,U :电压V, I :电流A )(2)纯电阻公式 RU R I P 22==6、串联电路的特点:(1)各处电流相等 I =I1=I2(p66)(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1+U2(p72) (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 总=R1+R2(p90) 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串联时,nR R =总 (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2121R R U U =(p93) 由此可得,当R1、R2串联,t 相同时 21212121R R U U P P ===W W (p107) 7、并联电路的特点:(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1+I2(p68)(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 =U1=U2(p72) (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21R 1R 1R 1+=总 [2121R R R R R +=总]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并联时,R n1R =总(p92) (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122121R RR 1R 1I I ==::(p93) 由此可得,当R1、R2并联,t 相同时122121R R I I P P ===21W W (p107) 8、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第十八章p150)c=λν (c :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m ;ν:频率Hz )常用物理量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2、声速:v =340m/s (15℃)3、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汞柱=1.01×105Pa4、一节干电池电压:1.5V5、水的密度ρ=1.0×103kg/m 冰的熔点0℃ 水的沸点100℃ 比热容:c =4.2×103J/(kg•℃)6、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7、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 (不高于36V )8、家庭电路电压:220V9、单位换算 1kw•h =3.6×106J。
初中物理公式(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八年级物理 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3〕二、重力公式〔第六章p113〕G =mg (G:重力N ,m :质量kg ,g :常g 取10N/kg ,题目未交待时g 取9.8N/kg)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七章p133〕方向相同:F 合=F 1+F 2 ; 方向相反:F 合=F 1—F 2 〔F :力N 〕四、密度公式〔第五章p94〕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 水=m 冰 ρ水>ρ冰 v 水<v 冰五、浮力公式〔第九章〕〔1〕F 浮=G -F (称重法) 〔2〕F 浮=G (漂浮、悬浮法)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ρ液g V 排 〔排水法〕〔F 浮:浮力N ,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 ,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 ,ρ液:液体密度kg/ m 3,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 3,g :10N/kg 或〕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4〕 SF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50〕p =ρgh 〔p :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十章p187〕F 1l 1=F 2l 2 〔 F1:动力N ;L1:动力臂;F2:阻力N ;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八、滑轮〔组〕公式〔第十章p191-193〕〔不计绳重和摩擦〕〔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 G 物:物体的重力N ;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m 〕 〔2〕动滑轮:)G (21F 动物+=G S=2h 〔F 、s 、h 、G 物: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N 〕 〔3〕滑轮组:)G (n1F 动物+=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a 、普适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96〕b 、把物体举高时W =Gh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p200〕Fv tFs t P ===(一般)W (P :功率W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m/s 〕(3)有用功〔p202〕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4〕总功〔p202〕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p203〕 %100W W ⨯=总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1、吸热、放热〔p42-p43〕Q 吸或Q 放=c mΔt 〔c :物质的比热容J/kg ·℃; m :质量kg ;△t :温度的变化值℃ 〕 2、热值〔p50〕Q=mq 〔固体、液体〕Q=Vq 〔气体〕〔m :质量kg , q :热值J/kg 或J/m 3,V :体积m 3〕3、热机效率:%100Q Q ⨯=完全燃烧有效利用η〔p52〕 4、热力学温度〔p5〕 T =t +273K 〔T 热力学温度k ;t :摄氏温度℃〕〔不要求掌握〕九年级物理 电学部分〔第十三、十四、十五章〕1、电阻〔不要求掌握〕SρL=R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Ω·m ,L 表示电阻的长度m ,S 表示电阻横截面积m 2 〕2、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p100〕 IU ,U ,U I ===R IR R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3、电功公式〔p104〕〔1〕普适公式W =UIt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t :时间s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 tI t I I UIt tU t R U U UIt 22R R W R W =••===••==〔3〕非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W=UIt=Q+W 其他 〔 Q :热量,W 其他:其他形式的功〕4、电功率: 〔1〕普适公式 tP W=〔P :电功率W 或kW ,W :电功J 或kW ·h ,t :时间s 或h 〕 P=UI 〔P :电功率W ,U :电压V, I :电流A 〕〔2〕纯电阻公式 RU R I P 22==5、串联电路的特点:〔1〕各处电流相等 I =I 1=I 2〔p77〕〔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 1+U 2 (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 总=R 1+R 2〔p108〕 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串联时,nR R =总 (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2121R R U U =由此可得,当R1、R2串联,t 相同时 21212121R R U U P P ===W W 6、并联电路的特点:〔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 1+I 2〔p79〕 〔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 =U 1=U 2 〔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21R 1R 1R 1+=总 〔p110〕 [2121R R R R R +=总]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并联时,R n1R =总 〔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122121R R R 1R 1I I ==:: 由此可得,当R1、R2并联,t 相同时 122121R R I I P P ===21W W7、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第十九章p183〕c=λν 〔c :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m ;ν:频率Hz 〕常用物理量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2、声速:v =340m/s (15℃)3、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汞柱=1.01×105Pa4、一节干电池电压:V5、水的密度ρ=1.0×103kg/m 冰的熔点0℃ 水的沸点100℃ 比热容:c =4.2×103J/(kg•℃)并联电路串联电路6、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7、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8、家庭电路电压:220V9、单位换算1kw•h=3.6×106J。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1. 速度公式:速度 = 路程 ÷时间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 = 变化的速度 ÷变化的时间3. 力的公式:力 = 质量 ×加速度4. 动能公式:动能 = ½ ×质量 ×速度²5. 动量公式:动量 = 质量 ×速度6. 机械功公式:机械功 = 力 ×距离7. 动力公式:动力 = 力 ×速度8. 势能公式: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9. 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ΔE = Q - W10. 热力学第二定律公式:ΔS ≥ 011.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 = G × m₁ × m₂ ÷ r²12. 光速公式:光速= λ × f13. 折射率公式:折射率 = sin i ÷ sin r14. 焦距公式:1 ÷ f = 1 ÷ p + 1 ÷ q15. 阻力公式:阻力= ½ × ρ × A × v² × Cd16. 泊松公式:泊松比 = 横向应变 ÷纵向应变17. 能量守恒公式:初能量 = 终能量18. 迈克耳孙公式:二分之一制冷量 = 1 ÷ ( 热效率 - 1)19.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20. 摩擦力公式:摩擦力= μ × N21. 相对论公式:E = mc²22. 磁通量公式:Φ = B × S23. 安培定理公式:Φ = μ₀I24. 麦克斯韦-亥姆霍兹方程:∇²B = μ₀ J + ε₀μ₀ ∂E ÷ ∂t。
初中物理公式(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沪科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3)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速度v v=s/t m/s km/h1m/s=3.6km/h路程s s=vt m km1km=1000m时间t t=s/v s h1h=60min=3600s二、重力公式(第六章p113)G=mg (G:重力N,m:质量kg,g: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七章p133)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F:力N)四、密度公式(第五章p94)物理计算式国际主单常用单位换算关系量位密度ρρ=m/vkg/ m 3g/cm 31g/ cm 3=1000kg/ m 3质量m m =ρv kg g1kg =1000g体积V V =m/ρm 3Cm 3 1 m 3=103dm 3=106cm 3 1L =103ml(cm 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 水=m 冰 ρ水>ρ冰 v水<v 冰五、浮力公式(第九章)(1)F 浮=G -F (称重法) (2)F 浮=G (漂浮、悬浮法)(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ρ液g V 排 (排水法)(F 浮:浮力N ,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 ,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 ,ρ液:液体密度kg/ m 3,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 3,g :10N/kg 或9.8N/kg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4)(p :压强Pa ,F :压SFp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50)p =ρgh (p :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十章p187)F 1l 1=F 2l 2 ( F1:动力N ;L1:动力臂;F2:阻力N ;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八、滑轮(组)公式(第十章p191-193)(不计绳重和摩擦)(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 G 物:物体的重力N ;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m )(2)动滑轮: S=2h (F 、s 、h 、G物:同上,G 动:动滑轮的重力N ) (3)滑轮组: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1)功a 、普适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96))G (21F 动物+=G )G (n1F 动物+=Gb 、把物体举高时W =Gh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2)功率(p200)(P :功率W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m/s )(3)有用功(p202)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4)总功(p202)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p203)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1、吸热、放热(p42-p43)Q 吸或Q 放=cmΔt (c :物质的比热容J/kg ·℃; m :质量kg ;△t :温度的变化值℃ )2、热值(p50)Q=mq (固体、液体)Q=Vq (气体)(m :质量kg , q :热值J/kg 或J/m 3,V :体积m 3)3、热机效率:(p52)4、热力学温度(p5) T =t +273K (T 热力学温度k ;t :摄氏温度℃)(不要求掌握)FvtFs t P ===(一般)W %100W W ⨯=总有η%100QQ ⨯=完全燃烧有效利用η九年级物理 电学部分(第十三、十四、十五章)1、电阻(不要求掌握)(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Ω·m ,L 表示电阻的长度m ,S 表示电阻横截面积m 2 )2、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p100)(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3、电功公式(p104)(1)普适公式W =UIt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物理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电压U 伏V 千伏kW1kW=1000W电流I 安A 毫安mA ,微安μA 1A=1000mA 1mA=1000μA 电阻R 欧Ω千欧k Ω,兆欧M Ω1k Ω=1000Ω 1M Ω=103k Ω=106Ω电功W 焦J 千瓦时kW ●h 1kW ●h=3.6x106J 电能W 千瓦时kW ●h 焦J 1kW ●h=3.6x106J 电功率P 瓦W千瓦kW1kW=1000W热量Q焦J 千焦kJ 1kJ=1000JSρL =R IU ,U ,U I ===R IR RA, R :电阻Ω,t :时间s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3)非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W=UIt=Q+W 其他 ( Q :热量,W 其他:其他形式的功)4、电功率:(1)普适公式(P :电功率W 或kW ,W :电功J或kW ·h ,t :时间s 或h )P=UI (P :电功率W ,U :电压V, I :电流A )(2)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的特点:(1)各处电流相等 I =I 1=I 2(p77)(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 1+U 2(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 总=R 1+R 2(p108) 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串联时,(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由此可得,当R1、R2串联,t 相同时 6、并联电路的特点:tI t I I UIt tU t R U U UIt 22R R W RW =∙∙===∙∙==tP W=RU R I P 22==nRR =总2121R R UU =21212121R R U U P P ===W W 并联电串联电路(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 1+I 2(p79)(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 =U 1=U 2(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p110) []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并联时,(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由此可得,当R1、R2并联,t 相同时7、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第十九章p183)c=λν (c :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m ;ν:频率Hz )常用物理量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2、声速:v =340m/s (15℃)3、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汞柱=1.01×105Pa4、一节干电池电压:1.5V5、水的密度ρ=1.0×103kg/m 冰的熔点0℃ 水的沸点100℃ 比热容:c =4.2×103J/(kg•℃)6、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21R 1R 1R 1+=总2121R R R R R +=总R n1R=总122121R R R 1R 1I I ==::122121R R I I P P ===21W W7、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8、家庭电路电压:220V9、单位换算1kw•h=3.6×106J。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知识分享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参照沪科版排列,并标明公式在书中的页码;部分公式书中未明确呈现,属于课堂笔记)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7)二、重力公式(第五章p92)G=mg (G:重力,m:质量,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六章p112)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F:力)四、密度公式(第七章p128)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 v水<v冰五、浮力公式(第七章)(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 (漂浮、悬浮法)(p137)(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p134)(F 浮:浮力,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密度,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 :10N/kg 或9.8N/kg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1)普适公式(p143)SF =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49)p =ρgh (p :液体压强 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七、杠杆平衡条件公式(第九章p166)F 1l 1=F 2l 2 (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八、滑轮(组)公式(第九章p171-173)(不计绳重和摩擦)(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2)动滑轮:)G (21F 动物+=G S=2h (F 、s 、h 、G 物::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3)滑轮组:)G (n1F 动物+=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1)功 a 、普适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76)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2)功率(p179)Fv tFs t W P ===(一般)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 (3)有用功(p181)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4)总功(p181)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5)机械效率(p181) %100W W ⨯=总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1、吸热、放热(p35)Q 吸或Q 放=c mΔt (c :物质的比热容; m :质量 ;△t :温度的变化值 )2、热值(p43)Q=mq (固体、液体)Q=Vq (气体)(m :质量, q :热值,m :质量,V :体积)3、热机效率:%100Q Q ⨯=完全燃烧有效利用η(p45) 4、热力学温度(p26) T =t +273K (不要求掌握)九年级物理 电学部分(第十三、十四、十五章)1、电流定义式(p62):tQ I =(I :电流A ,Q :电荷量c ,t :时间s )(不要求掌握) 2、电阻(p77)(不要求掌握) R=ρL/S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L 表示电阻的长度,S 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3、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p84) IU R IR U R U ===,,I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R ) 4、电功公式(p104)(1)普适公式W=UIt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R ,t :时间s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 RtI t I RI W t R U t W 22R U U =••==••=5、电功率:(1)普适公式 tW P =(P :电功率W 或kW ,W :电功J 或kW ·h ,t :时间s 或h )P=UI (P :电功率W ,U :电压V, I :电流A )(2)纯电阻公式 R U R I P 22== 6、串联电路的特点:(1)各处电流相等 I =I1=I2(p66)(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1+U2(p72)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串联时,nR R =总(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 总=R1+R2(p90)(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2121R R U U =(p93) 由此可得,当R1、R2串联,t 相同时21212121R R U U P P W W ===(p107) 7、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1+I2(p68)(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 =U1=U2(p72)(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21R 1R 1R 1+=总 [2121R R R R R +=总] 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并联时,R n1R =总(p92) (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122121R R R 1R 1I I ==::(p93) 由此可得,当R1、R2并联,t 相同时 12212121R R I I P P W W ===(p107) 8、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第十八章p150)c=λν (c :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m ;ν:频率Hz )常用物理量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2、声速:V =340m/s (15℃)3、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4、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5、水的密度ρ=1.0×103kg/m3 冰的熔点0℃水的沸点100℃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6、一节干电池电压:1.5V7、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8、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9、家庭电路电压:220V10、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 =103kg/m3(3)1kw•h=3.6×106J。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八年级物理 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 计算式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速度v v =s/t m/s km/h 1m/s =3.6km/h 路程s s =vt m km 1km =1000m 时间t t =s/vsh1h =60min =3600s二、重力公式G =mg (G:重力N ,m :质量kg ,g :常g 取10N/kg ,题目未交待时g 取9.8N/kg)三、密度公式 物理量 计算式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密度ρρ=m/vkg/ m 3 g/ cm 3 1g/ cm 3=1000kg/ m 3 质量m m =ρv kg g 1kg =1000g体积VV =m/ρm 3Cm 31 m 3=103dm 3=106cm 3 1L =103ml(cm 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 水=m 冰 ρ水>ρ冰 v 水<v 冰 四、浮力公式(1)F 浮=G -F (称重法) (2)F 浮=G (漂浮、悬浮法)(p137)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ρ液g V 排 (排水法)(p134)(F 浮:浮力N ,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 ,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 ,ρ液:液体密度kg/ m 3,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 3,g :10N/kg 或9.8N/kg ) 五、压强公式 (1)普适公式SFp(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49)p =ρgh (p :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六、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 F1:动力N ;L1:动力臂;F2:阻力N ;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七、滑轮(组)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 G 物:物体的重力N ;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m ) (2)动滑轮:)G (21F 动物+=G S=2h (F 、s 、h 、G 物: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N ) (3)滑轮组:)G (n1F 动物+=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八、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a 、普适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b 、把物体举高时W =Gh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Fv tFs t P ===(一般)W (P :功率W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m/s )(3)有用功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 %100W W ⨯=总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1、吸热、放热Q 吸或Q 放=c mΔt (c :物质的比热容J/kg ·℃; m :质量kg ;△t :温度的变化值℃ ) 2、热值Q=mq (固体、液体)Q=Vq (气体)(m :质量kg , q :热值J/kg 或J/m 3,V :体积m 3)3、热机效率:%100Q Q ⨯=完全燃烧有效利用η 4、热力学温度 T =t +273K (T 热力学温度k ;t :摄氏温度℃)(不要求掌握)九年级物理 电学部分(第十三、十四、十五章)1、电流定义式:tQI =(I :电流A ,Q :电荷量C ,t :时间s )(不要求掌握) 2、电阻(不要求掌握)SρL=R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Ω·m ,L 表示电阻的长度m ,S 表示电阻横截面积m 2 )3、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IU ,U ,U I ===R IR R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 4、电功公式(1)普适公式W =UIt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R :电阻Ω,t :时间s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 tI t I I UIt tU t R U U UIt 22R R W R W =∙∙===∙∙==5、电功率: (1)普适公式 tP W=(P :电功率W 或kW ,W :电功J 或kW ·h ,t :时间s 或h ) P=UI (P :电功率W ,U :电压V, I :电流A )(2)纯电阻公式 RU R I P 22==6、串联电路的特点: (1)各处电流相等 I =I1=I2(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1+U2 (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 总=R1+R2 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串联时,nR R =总(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2121R R U U = 由此可得,当R1、R2串联,t 相同时21212121R R U U P P ===W W 7、并联电路的特点:(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1+I2(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 =U1=U2 (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21R 1R 1R 1+=总 [2121R R R R R +=总]当n 个阻值相同的R 并联时,R n1R =总 (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122121R R R 1R 1I I ==:: 由此可得,当R1、R2并联,t 相同时122121R R I I P P ===21W W 8、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ν (c :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m ;ν:频率Hz )常用物理量1、光速:c =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 =340m/s (15℃)3、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汞柱=1.01×105Pa 4、一节干电池电压:1.5V5、水的密度ρ=1.0×103kg/m 冰的熔点0℃ 水的沸点100℃ 比热容:c =4.2×103J/(kg•℃) 6、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7、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 (不高于36V ) 8、家庭电路电压:220V 9、单位换算 1kw•h =3.6×106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参照沪科版排列,并标明公式在书中的页码,部分公式书中未明确呈现,属于课
堂笔记
注意:书本是根本,本资料属于复习时的参考,最好的复习是把书本看一遍。
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7)
二、重力公式(第五章p92)
G=mg (G:重力N,m:质量kg,g: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六章p112)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F:力N)
四、密度公式(第七章p128)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 v水<v冰
5、浮力公式(第七章)
(1)F浮=G-F (称重法) (2)F浮=G (漂浮、悬浮法)(p137)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p134)
(F浮:浮力N,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ρ液:液体密度kg/ m3,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3,g:10N/kg或9.8N/kg)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3)
(p:压强Pa,F:压力N,S:受力面积m2)固体平放时F=G=mg
(2)液体压强公式(p149)
p=ρgh (p: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3;h: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九章p166)
F1l1=F2l2 ( F1:动力N;L1:动力臂;F2:阻力N;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
八、滑轮(组)公式(第九章p171-173)(不计绳重和摩擦)
(1)定滑轮: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G物:物体的重力N;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h:物体升高的距离m)
(2)动滑轮:S=2h (F、s、h、G物:同上, G动:动滑轮的重力N)
(3)滑轮组: s=nh(n:有n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
a、普适W=Fs (W:功J,F:力N,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76)
b、把物体举高时W=Gh
c、通过功率计算W=Pt
(2)功率(p179)
(P:功率W;t:时间s;F、 s:同上,v:速度
m/s)
(3)有用功(p181)
W有=Fs=Gh(与功相同)W有=W总-W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p181)W总=FS (F: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总= W有+W额
(5)机械效率(p181)(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
1、吸热、放热(p35)
Q吸或Q放=cmΔt(c:物质的比热容J/kg·℃; m:质量kg ;△t:温度的变化值℃ )
2、热值(p43)
Q=mq(固体、液体)Q=Vq(气体)(m:质量kg, q:热值J/kg或J/m3,V:体积m3)
3、热机效率:(p45)
4、热力学温度(p26)T=t+273K(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不要求掌握)
九年级物理电学部分(第十三、十四、十五章)
1、电流定义式(p62):(I:电流A,Q:电荷量C,t:时间s)(不要求掌握)
2、电阻(p77)(不要求掌握)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Ω·m,L表示电阻的长度m,S表示电阻横截面积m2)3、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p84)
(U:电压V, I:电流A, R:电阻Ω)4、电功公式(p104)
(1)普适公式W=UIt(W:电功J,U:电压V, I:电流A, R:电阻Ω,t:时间s)
(2)纯电阻公式(焦耳定律)
5、电功率:
(1)普适公式(P:电功率W或kW,W:电功J或kW·h,t:时间s或h)
P=UI (P:电功率W,U:电压V, I:电流A)(2)纯电阻公式
6、串联电路的特点:(1)各处电流相等I=I1=I2(p66)(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1+U2(p72)
(3)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总=R1+R2(p90)
当n个阻值相同的R串联时,
(4)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比等于电阻比(p93)
由此可得,当R1、R2串联,t相同时(p107)
7、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p68)
(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一般等于电源电压 U=U1=U2(p72)
(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当n个阻值相同的R并联时,(p92)
(4)并联分流:各支路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p93)
由此可得,当R1、R2并联,t相同时(p107)
8、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第十八章p150)
c=λν(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m;ν:频率Hz )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汞柱=1.01×105Pa
4、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5、水的密度ρ=1.0×103kg/m 冰的熔点0℃ 水的沸点100℃ 比热容:c=4.2×103J/(kg•℃)
6、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7、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8、家庭电路电压:220V 9、单位换算1kw•h=3.6×106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