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趣味课程(1-10实验)上课讲义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XXX第一课:介绍数学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分成两个队伍。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主要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为主。
2.讲趣味数学小故事《如果我输了,就做你的夜宵》。
故事讲述了一个数字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
第二课:趣味故事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的兴趣。
2.认识1到10的数字。
3.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故事《棒棒过生日》、数字歌、拍手歌游戏、电话号码排列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通过故事《棒棒过生日》引出数字110.2.通过数字歌、拍手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的丰富变化和实际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数字,以及这些数字的作用。
第三课:趣味数学猜数游戏教学目标:1.学会“6”和“7”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猜数游戏。
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1.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会“6”和“7”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他现在有5个坚果,还需要再收集5个才够过冬。
他每次可以收集1个或2个坚果,那么他需要收集几次呢?3、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如何用加减法来解决小松鼠过冬的问题。
4、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加减法问题,如:XXX有3个橙子,他又买了2个,现在他一共有几个橙子?5、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练连加连减的运算,如:每个学生都拿到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数字,然后学生们要按照卡片上的数字进行连加或连减操作,最后看谁算得最快最准确。
6、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请求松树爷爷赠送他松果。
松树爷爷很慷慨地答应了,让小松鼠摘取自己的松果。
小松鼠兴高采烈地唱歌,摘了很多,直到袋子装满了。
一年级趣味数学课程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课程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10的认识课题:到校园中发现数字学生在自己的校园中参观,以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房屋建筑、公共设施为目标,对所发现的物体的数量用数字来表示,发现一个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一个。
目标:比比看,谁发现的数字最多。
课题:游戏棋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配游戏棋一副(游戏棋盘一张,棋子4——6颗,骰子一颗)通过掷骰子认数走棋,认识和熟悉10以内的数,增强数感。
2、1——10的加减法课题:击鼓传数做加减全班围坐,每人面前桌上放一数字(1——10),然后在花上扎一数字,击鼓传递,花落在谁处,谁就用面前的数字与花上的数字做加减,不会做的可以向别人请教(注意语言要有礼貌)。
教师适时更换数字,循环往复。
活动:玩学具1、数出学具盒中有每种学具各有多少个?2、按要求摆数:摆5个,摆的比多3 个;摆7个,摆的比少4 个;摆3个,摆的和9个;摆4个,摆的比多3个,摆的比少2 根。
3、摆学具说算式: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先摆2,再摆6;先摆5个,再摆4;先摆8个,再拿走5 个;先摆10根,再拿走7根;前面摆6,后面摆3个。
4、考考同桌:给同桌用学具摆出两个数,让同桌说出算式来。
课题:卡片拼贴算式用1——10的数字卡片及加、减、等号卡片在黑板上拼贴10以内的加、减、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题,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拼贴,看哪组拼的算式既对又多。
综合实践:参观***同学的家组织学生到一位同学家中参观,发现同学家中的物品数量,每人口述两个数字,并用所发现的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
例,我发现***家有2张床,8根凳子,2+8=10,8—2=6。
分类、认识物体:课题:帮帮学前班的小弟弟、小妹妹1、组织学生给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进行分类。
分小组进行,每小组先确定方法,再动手分类。
其它学生观看,教师点评。
2、将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和其它类,由全班共同完成。
2024年一年级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标准课件
2024年一年级生活中趣味数学标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二章《有趣数字》中第3节《生活中数字》。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解数字在生活中应用,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10读写和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技能。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兴趣,提高他们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字110认识和应用。
重点: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PPT课件。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数字卡片、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数字图片,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字。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2)教师带领学生读、写数字110,并让学生模仿。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计数器,演示如何用数字进行计数。
(2)讲解例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数器,完成计数任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数字卡片和计数器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巩固数字认识和计数技能。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认识和读写。
2. 数字在生活中应用。
3. 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第2页练习题。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字110认识和应用,以及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字认识和计数技能巩固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数字应用,如车牌号、商品价格等。
2. 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数字,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在生活中应用,我会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下足功夫。
图文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课件
图文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图文一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趣味数学》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简单的图形认识、分类及拼组,通过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拼组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和拼组。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图形的认识,学会运用图形进行拼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故事书、图形卡片、磁性板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书引入,讲述小兔子和小松鼠一起玩耍,遇到各种图形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各种图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例题,讲解图形的分类、拼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磁性板上的图形,进行分类和拼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互动游戏(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图形拼组比赛,鼓励合作交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图形分类,另一部分为图形拼组。
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5种不同的图形,并给它们分类。
(2)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拼组一个有趣的图形,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星形等。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互动游戏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后拓展活动,与孩子一起用废旧物品拼组图形,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
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教案一: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数字1-10的基本形式和数量;2. 帮助学生学会写出数字1-10的数字形式。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2. 黑板或白板;3.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4. 小组织图片。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10,并让学生跟读数字。
教师问学生:“你们都会认识这些数字吗?”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游戏,例如数数游戏,让学生在数字卡片上找到相应的数字。
步骤二:引入(8分钟)教师将数字卡片上的数字一个个展示给学生,并用手指指向对应的数字形式。
学生跟读数字,并用手指指向相应数量的小组织图片,加深对数字与数量的理解。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各个数字的特点。
例如,“数字3有多少个圆?”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3个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含义。
步骤三:活动一(10分钟)教师将黑板或白板分成10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都写上一个数字。
学生可以用粉笔或白板笔在相应的格子上填写正确的数字形式。
教师可以赞扬学生的表现,并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步骤四:活动二(12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发一些小组织图片和数字卡片1-10。
教师提示学生,每个小组应在规定时间内,用数字卡片制作出与小组织图片数量相对应的数字形式。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合作,并且在完成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肯定。
步骤五:巩固和拓展(10分钟)教师随机出示一些数字卡片,并让学生用手指指向相对应的数字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数字1-10的认识。
例如,“数字5+数字3等于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计算出答案,并鼓励学生进行类似的计算。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问一些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数字1-10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所学的知识。
2024年图文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课件
2024年图文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三章《趣味数学》的第2节,详细内容包括趣味图形的认识与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图形概念,学会运用图形进行趣味问题的解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名称和特征,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识别和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图形名称和特征,以及运用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a. 题目:找出下列图形中的不同类。
图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b. 解答:五角星不属于基本图形,其他图形都是基本图形。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趣味数学问题。
题目:用四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5. 学生展示(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图形名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特征:边、角、对称等。
3. 趣味问题:用图形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答案:略2. 拓展延伸:用五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图形概念,并能够运用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图形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范文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并熟练掌握数字1-10。
2. 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
3. 第三课时: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并能进行简单的购物活动。
4. 第四课时:数的组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学会用拆分、组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5. 第五课时:时间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时间,并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 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结果性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数字认识、大小比较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具:数字卡片、人民币模型、钟表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等。
3. 辅助材料: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
4. 实践场地:学校商店、教室等。
六、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趣味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引入新课(10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认识数字11-20。
3. 教学新知识(15分钟):通过讲解、示范、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024年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
2024年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数学》第三节《趣味数字》。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通过数数、比大小等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10的读写方法,理解数字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110的读写,数字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PPT、磁性黑板。
学具:数字贴纸、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字的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a. 认识数字110,学习读写方法。
b. 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体验数字的意义。
c. 举例讲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等。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1: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3个苹果,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b. 出示例题2:小华有10个糖果,他给了小强3个糖果,问小华还剩几个糖果?c.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a. 小猫有4个鱼骨头,小狗比小猫多2个鱼骨头,问小狗有多少个鱼骨头?b. 小鸭子有8个饼干,它给了小熊2个饼干,问小鸭子还剩几个饼干?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的读写。
2. 数字意义的理解。
3. 例题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找出生活中的数字,并记录下来。
b. 小明有7个橘子,他给了小华3个橘子,问小明还剩几个橘子?2. 答案:a. 生活中的数字记录(答案不唯一)。
b. 小明还剩4个橘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2. 课后拓展: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了解数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4年一年级趣味数学课件
2024年一年级趣味数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教材《趣味数学》第一章“数字与计数”设计,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数字110,了解数字的意义;2. 学习简单的数数方法,进行物品点数;3.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4. 解决涉及数字110的简单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10的认识,理解数字的内涵;2.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数数方法,进行物品点数的能力;3. 使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的认识与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运用。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点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110;2. 计数器;3. 教学挂图;4. 学生用书《趣味数学》;5. 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数字王国的故事,引入数字110的学习;2. 新课: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讲解数字的意义;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物品点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字110;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其基本概念;5. 随堂练习:布置涉及数字110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的卡片;2. 加法和减法的例题;3. 课堂练习题目;4.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数字110;(2)用数字110进行物品点数;5 + 3 =7 2 =4 + 6 =9 5 =2. 答案:(1)1 2 3 4 5 6 7 8 9 10;(2)根据实际情况填写;(3)7、5、10、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实践操作、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数字110的认识及加法和减法运算。
课后反思如下: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加强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3. 课后作业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趣味数学小学一年级教案
趣味数学小学一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识别数字1-10。
2.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加深对数字的认知。
3. 学生能够简单应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都有相应数量的图案。
2. 游戏道具:学生喜欢的玩具或小道具,例如小球、积木等。
3. 小组配套材料: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练习册。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数字认知(10分钟)1. 教师使用数字卡片,依次展示数字1-10,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
2.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数字卡片上的图案数量,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步骤二:数字游戏(15分钟)1. 将数字卡片随机分发给学生,并将一些小组配套材料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
2. 教师宣布一个数字,学生要根据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跑到相应数量的小组配套材料处。
3.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每个数字的特点,例如数字5有五个图案等。
步骤三:数字运算(20分钟)1. 教师用小球或其他小道具表示数字的加法。
2. 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字加法题目,例如1+2=?,让学生用小球进行演示。
3. 学生用小组配套材料进行实践,完成类似的数字加法运算。
步骤四:数字游戏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拿到一份练习册。
2. 练习册上有一些数字游戏题目,例如找出不同数量的图案、完成数字序列等。
3. 学生间相互讨论、合作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数字的认知有什么变化。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数字游戏中的体验,教师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要了解的知识。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保持积极态度。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用图片或手工制作数字卡片,加深对数字的认知。
2. 教师可以设计更复杂的数字游戏和练习,如数字的排序和分组等。
3. 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实践更多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数字运算能力。
一年级趣味数学课程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课程1、1——10的认识课题:到校园中发现数字学生在自己的校园中参观,以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房屋建筑、公共设施为目标,对所发现的物体的数量用数字来表示,发现一个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一个。
目标:比比看,谁发现的数字最多。
课题:游戏棋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配游戏棋一副(游戏棋盘一张,棋子4——6颗,骰子一颗)通过掷骰子认数走棋,认识和熟悉10以内的数,增强数感。
2、1——10的加减法课题:击鼓传数做加减全班围坐,每人面前桌上放一数字(1——10),然后在花上扎一数字,击鼓传递,花落在谁处,谁就用面前的数字与花上的数字做加减,不会做的可以向别人请教(注意语言要有礼貌)。
教师适时更换数字,循环往复。
?活动:玩学具1、数出学具盒中有每种学具各有多少个?2、摆5个,摆的比多3 个;摆7个,摆的比少4 个;摆3个,摆的和9个;摆比多3个,摆的比少2 根。
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先摆2,再摆6;先摆5个,再摆4个;先摆8个,再拿走5 个;根前面摆6个,后面摆3个。
4课题:卡片拼贴算式用1——10的数字卡片及加、减、等号卡片在黑板上拼贴10以内的加、减、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题,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拼贴,看哪组拼的算式既对又多。
1 2 3 4 5 6 78 9 10综合实践:参观***同学的家组织学生到一位同学家中参观,发现同学家中的物品数量,每人口述两个数字,并用所发现的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
例,我发现***家有2张床,8根凳子,2+8=10,8—2=6。
分类、认识物体:课题:帮帮学前班的小弟弟、小妹妹1、组织学生给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进行分类。
分小组进行,每小组先确定方法,再动手分类。
其它学生观看,教师点评。
2、将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和其它类,由全班共同完成。
三、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位加和退位减)课题:扑克牌中的加减法。
(1——20)分小组进行。
一年级趣味数学的教学大纲及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的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的有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0-10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数字0-10,理解它们的顺序和大小。
2. 第二课时:认识数字11-20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数字11-20,理解它们的顺序和大小。
3. 第三课时:比较大小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第四课时:认识货币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各种货币,学会简单的计算。
5. 第五课时:有趣的图形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各种简单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
2. 教具:数字卡片、货币模型、图形模型等。
3.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4. 教学游戏:设计一些趣味数学游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0-10(第1-3页)2. 第二课时:认识数字11-20(第4-6页)3. 第三课时:比较大小(第7-9页)4. 第四课时:认识货币(第10-12页)5. 第五课时:有趣的图形(第13-15页)6. 第六课时:20以内的加减法(第16-18页)7. 第七课时:认识时间(第19-21页)8. 第八课时:简单的几何图形(第22-24页)9. 第九课时:有趣的概率(第25-27页)10. 第十课时:总结与复习(第28-30页)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讲解。
一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教案
一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认识数字1-101. 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并掌握数字1-10。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2.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画有数字的图片、小奖品等。
3. 活动过程:(1)教师向学生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让学生说出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2)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数字,组内讨论并画出与数字相关的图片,如数字3可以画三棵树。
(3)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的学生找出数字的对应图片。
(4)教师点评并给予小奖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活动主题:数数小游戏1. 活动目标:(1)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数数能力,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小奖品等。
3. 活动过程:(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数字卡片。
(2)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学生迅速找到对应的数字卡片并举起。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小奖品。
(4)游戏重复进行,直至所有数字都被正确找到。
三、活动主题:数字拼图1. 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拼图活动,巩固对数字1-10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2. 活动准备:数字拼图卡片、小奖品等。
3. 活动过程:(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数字拼图卡片。
(2)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学生迅速找到对应的数字拼图并拼接起来。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小奖品。
(4)游戏重复进行,直至所有数字拼图都完成。
四、活动主题:数字排序1. 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排序活动,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2.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小奖品等。
3. 活动过程:(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数字卡片。
《一年级趣味数学》课件
《一年级趣味数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取材于《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第三章“形状与空间”以及第四章“趣味计数”。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图形的简单组合与分解;学习基本的计数方法,如一一对应计数、分组计数和顺序计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二维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计数方法进行计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以及计数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和命名基本图形,理解一一对应、分组和顺序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多媒体设备、磁性板、各种二维图形卡片。
学具:学生用磁性板、图形卡片、计数棒、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窗户、书本、红绿灯等,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2. 新课内容(10分钟):a. 讲解和演示基本图形的特征,让学生在磁性板上进行分类和命名。
b. 引导学生尝试将基本图形进行组合和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c. 介绍一一对应、分组和顺序计数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计数方法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图形卡片,让学生进行一一对应、分组和顺序计数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板上展示基本图形,并用不同颜色标注。
2. 画出图形组合与分解的示意图,标明计数方法。
3. 列出随堂练习题目,标注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家长协助,找出家中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物品,进行一一对应计数。
b. 将上述物品进行分组,每组数量相同,用分组计数法进行计数。
c. 将物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用顺序计数法进行计数。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和计数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0-102. 学习加减法运算3. 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4. 学习方向的辨别5. 学习数的比较三、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物、图片、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
4.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教具等。
2. 准备相关游戏的道具和材料。
3. 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如数数接龙、快速问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认识数字0-10:通过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10,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通过实物、图片等,让学生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并学会它们的名称。
4. 学习方向的辨别: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左、右等方向。
5. 学习数的比较:通过教具,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并能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1. 学习20以内的数字识别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学习时间和日期的基本知识。
3. 学习货币的基本知识,如人民币的单位和使用。
4. 学习通过图形和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分析。
5. 学习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2. 使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2024年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数学课件
2024年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数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材第二章《认识数字》,具体内容包括:数字010的认识,数字的书写,以及简单的数数和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010的认识,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数数和比较大小的基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的书写规范,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数字的认识,数数和比较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PPT课件、磁性数字贴。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数字贴在黑板上展示一幅有趣的数字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字。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讲解数字010的认识,示范数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并引导学生跟随书写。
3. 随堂练习(15分钟)发放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数数和比较大小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5分钟)5. 游戏互动(10分钟)组织一个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数字010的认识2. 数字书写规范3. 数数和比较大小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册第2页的数数和比较大小练习。
2. 答案:(1)数一数,填空:① 5个苹果,3个香蕉,一共有()个水果。
② 10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下()只。
(2)比较大小:③ 4 < ()④ 7 >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数字010的认识、书写和比较大小。
课后反思,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数字游戏,提高他们对数字的兴趣和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数字书写的规范性2. 比较大小的方法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数字书写的规范性1. 坐姿端正,握笔正确。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10学习数字1-10的读写方法通过数数、找朋友等游戏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1-102. 第二课时: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学习加号、减号的概念和读写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练习3. 第三课时:比较大小学习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和读写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意义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练习4. 第四课时:认识人民币学习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换算方法通过模拟购物等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使用和计算5. 第五课时:数学谜语学习谜语的趣味性和解谜的方法通过猜谜语、解谜语等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化教学,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3. 采用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2. 通过定期的测试和练习,评估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练习册等相关教学资料。
2. 图片、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工具。
3. 数学游戏、卡片、谜语等趣味性教学资源。
4.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内的桌椅摆放整齐,墙上挂有数学相关的图片和海报,营造数学学习的氛围。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字
趣味数字
一、故事《棒棒过生日》。
以故事内容激起学生对数的兴趣教学生认识1到10让学生学会点数即一一对应的识数方法。
二、游戏及练习。
1、正确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指导学生背诵式记数110
2、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观察、思考的乐趣。
活动准备1、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
2、5组电话号码及5个不同动物的家。
三、活动过程
1、故事《棒棒过生日》引出110的数字。
2、说数字歌找数字。
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
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
3、做拍手歌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飞上天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你拍七我拍七七朵红花真美丽你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公鸡齐步走你拍十我拍十十只蜻蜓把蚊吃
4/ 用打电话的方式引出不同数字的排列方式。
5、说说在哪里发现过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6、学生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目录1. 小图形大世界2.小小运动会3. 画出你的美丽4. 火柴棒游戏5. 有趣的算法6. 中国七巧板3稿7.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8. 有关0的知识9. 排队中的学问10.扑克牌钓鱼1.小图形,大世界一、内容:生活中找图形二、目标: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程解读: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联想自己周围的事物,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一些有目的的尝试,利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孩子们带着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流程:读一读:标志的秘密在生活中,人们对不同形状的图形辨认程度是不一样的。
三角形最容易辨认,所以适合做警告标志牌(如图注意儿童图11)。
方形有足够的空间来显示文字说明和图像符号,所以适合表示提示意义的标志牌(如图2)。
圆形中的图像、文字显得大,更容易看清,所以适合表示禁止、强制、只准意义的标志牌(如图3)。
找一找:机动车车道图2禁止驶入图3在生活中,还有哪里能找到平面图形?赏一赏:玩一玩用正方形纸折成两部分,可以怎么折,分成了哪两个图形?你会用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怎么折?你会折纸飞机吗?照样子折一折,说说在折的过程中各有哪些图形?你能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吗?你还会折些什么呢?动手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些什么图形呢?2.小小运动会一、内容:小小运动会二、目标:1.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够分清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程解读:运动会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在电视中或现实生活中看过运动会,本课程从运动会报名、开幕式做操、运动会各项比赛、颁奖一系列活动贯穿全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孩子们带着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流程:我们去报名。
开幕式体操队表演。
你知道我们体操队一共有多少人吗?踢毽比赛。
王立:“第一次比赛,我踢了7下。
” 李云:“我在第一次比赛中踢了6下。
” 王立:“第二次比赛我又踢了7下。
”轮到李云了,他想:我最少只要踢8下,就能获得冠军了。
从前往后数,我是第3个。
从后往前数,我是第4个。
我们这排一共有多少人?从左往右数,我是第3个。
从右往左数,我是第4个。
我们一共有多少排?踢毽比赛规则: 大家踢两次,谁踢的总数多,谁就是冠军。
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觉得李云的想法对吗?你是怎么想的?猜猜这是什么比赛。
有一项比赛的长度比100米多300米。
()有一项比赛的长度比200米和800米的总和少200米。
()比赛名次。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3分2分1分李云在运动会上一共得7分,它可能得了几个什么样的名次?仔细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可能?(1)1个第一名和()个第二名。
(2)1个第一名和()个第三名。
(3)()个第二名和()个第三名。
3.画出你的美丽一、内容:找规律二、目标: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课程解读:找规律是数学活动中的一项技能。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才刚刚接触数学,对于他们来说,也只能寻找一些简单的数的变化规律和图形变化规律,而这里选择让学生寻找图形的变化规律,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直观感觉由于抽象的思维。
通过让学生接着画图形的方式,使学生经历观察、发现并总结运用规律的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四、流程把一些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然后用白纸盖住其中一部分,你想要画出被盖住的部分,就必须仔细观察没盖住的图形,从中寻找规律.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数量、大小、颜色等方面入手,从中找出规律.活动一: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变化的规律,在空白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这样思考: 在方向上,图1图2画的是笑脸,只不过是数量上有增减;图2图4所画的虽不相同,但是数量和位置相同.从而我们确定,图3图4画的都是月亮,并且图3位置和数量都与图1相同。
答案:活动二: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按照规律补充完整.这样思考:从左至右黑点的个数依次为4、 3、 2个,依此推断,第四个圆里只有一个圆点;图1图3斜线的方向相同,那么图2图4斜线的方向相同。
答案:活动三:按顺序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然后按照规律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这样思考:我们把第一幅图的星当作1号, 方形是2号, 三角是3号, 圆是4号.第二幅图星是2号,第三幅图星是3号,依此规律,第4幅图星是4号.其他三个小图形也会发现此规律。
答案:活动四:小红在院子里采了许多花,把它们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下面两个空框中应摆什么花?这样思考:仔细观察每份花朵的变化规律。
从种类上看有两种花,它们依次交替出现。
从枝数上看,3枝、2枝依次重复出现。
答案:活动五:观察下面图形的变化,请你接着再画出一幅图来。
这样思考:观察上面的图发现,横着看最下面一排的骨头每次多一块,第二排的骨头也每次多一块,依次类推。
从形状上看像楼梯,第一幅图是1块,第二幅图是按照1、2的顺序排列,第三幅图是按照1、2、3的顺序来排列。
那么第四幅图就是按照1、2、3、4的顺序排列。
答案:动感乐园1.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在问号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2.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在问号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3.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在方框中填上合适的图形。
4.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在问号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阅读广场动物中的数学小天才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
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
“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
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
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
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4.火柴棒游戏一、内容:火柴棒游戏二、目标:1.让学生在看一看、移一移等活动中掌握火柴棒的摆拼技巧。
2.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课程解读:火柴棒可以成为我们一种数学游戏工具。
我们可以根据它长短相同的特点,把它摆成算式、图形,做多种有趣的游戏,以训练人的思维,增长智慧,加深对数字、图形的理解,体会游戏的乐趣。
四、流程小朋友,火柴棒是我们家家都有的生活用品,用火柴棒做游戏简便易学。
看一看:用火柴棒可以摆成下列数字和运算符号:字世界,在有趣的游戏中,变得更聪明。
移一移:下面是用火柴棒摆成的算式,但这个算式是不成立的。
只要移动1根火柴棒,算式就成立了。
你会移动吗?6-+×=在这个算式中,左边的计算结果是20,右边的结果多了20,我们可以让左边的两个加数的和减少10,让减数增加10,这样一共减少了10,等式就相等了。
方法一可以这样移动:方法二也可以这样想:从左边拿出多的一个10放到右边:玩一玩:下面方格里的数字,都是用火柴棒组成的。
请你移动其中的1根火柴,使每一横行和竖行里的数字相加的和都相等。
分析3个横行的数字和分别是10,16,10,3个竖行的数字和分别是8,18,10,相等的和上10,那么肯定要将第2行的前两个数字进行调整。
、用火柴棒拼成算式,要根据火柴棒组成的数的特点和算式的特点来做。
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给出的数的特点,从火柴棒排成的数字拿走或添上火柴棒,变成另一个数,或改变一个运算符号,就可以使算式成立。
摆一摆:用火柴棒摆出你喜欢的图案,选出有创意的供大家欣赏。
(投影展示)评出最有创意设计。
5.有趣的算法一、内容: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二、目标:1.认识简单的等差数列。
2.探索等差数列的求和简便方法。
3.在找规律进行巧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课程解读:数列中尤其是等差数列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经常见到,许多趣味题都与它有密切联系,本课程主要让一年级小朋友发现简单等差数的规律,和求和的简便方法,不涉及复杂的求和公式。
意在知晓其规律并解决一些数学趣味问题。
在认识和探索规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流程●故事园在二百多年前的德国,有一位被誉为欧洲的数学王子的数学巨星,他就是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高斯在读小学时,解了一道著名的数学难题,传为佳话。
1+2+3+4+…+100=? 你会算吗? 我知道有一个人会算,想听他的故事吗?一天,不知是谁得罪了数学教师,使全班同学受到惩罚。
老师怒气冲冲命令全班:“今天,你们给我计算 1加2加3加4……一直加到 100的总和,算不出来,不许回家吃饭!”说完,老师坐到一旁,独自看书去了。
同学们都乖乖的埋头写呀,算呀……一个个忙个不停。
当老师刚打开书,准备翻看时,一个小孩拿着写有解答的板站到他的身旁。
“老师,我做完了,你看对不对?”那孩子说。
做完了?这么快就做完了?老师连头都没抬,连连挥手说:“错了,错了,回去算算。
”可那孩子硬是犟,站着不走,硬说他的答数是对的。
老师定神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小石板上端端正正的写着5050!一点没错!这孩子就是高斯,老师再细看他的算式,就更加惊奇,他用的竟是一种独特的解法!这种方法比一个数一个数的相加当然快捷、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