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的修辞 完整版PPT课件
所谓“通感”,就是指感觉器官的互换。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也叫移觉。它往往用形象的 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
诗文意境。
第一页,共五页。
通感赏析
• 1.“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 2、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 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钵儿、铙儿,一齐作响”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3、朱自清《春》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 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4、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 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 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牧马:放马。戍楼:防卫的城楼。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第三页,共五页。
音乐突然响起…….
• 突然一个清越优雅的似百灵鸟的啼叫声一样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 它是那么的富有美感,像刚刚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汇集成一 支跳跃的音符,它有画面的和谐,更有冲破阻力的自豪。淋漓尽 致入木三分。同时又把水流置于山林和野草万林之中。它们相应 成趣,活脱脱的勾勒了一副世外桃园的美景,使人心胸开阔,想 翩然起舞。甜丝丝,乐陶陶。五脏六腑无比伏帖!尔后,流水渐 深,一直下至深潭,如细丝般润物无声,因为现在的声音已经恢 复到先前的清柔,缓慢了。像流水落地的声音轻轻又悄悄,柔韧 的舞姿飘飘又洒洒。似乳燕呢喃,如流水下落,蟋蟀低吟,然后 融会成一个旋涡,越游越远。。。。。。直到偶尔听到一丝美的 旋律。而此时我却沉浸在美妙的古典音乐里不能自醒,早已忘了 这首曲子早已弹完。。。。。。
第五页,共五页。
通感修辞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
“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通感同样也可以用声音和色彩等等手段去表达人类的感情,它成为了写作实践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
1、他说的话听起来象蜜糖一样甜!2、月夜,清冷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的光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香味,而且可以感觉到那质地还是相当的光滑。
3、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紫藤萝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5、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6、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7、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如有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
8、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闪闪亮亮的,特别闹。
9、她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对她说:“你的眼睛真闹啊,别眨了。
”10、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
11、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12、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13、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顶针顶针修辞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又名顶真,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叫做顶针。
例:我们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顶针」又叫「顶真」。
作用: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诗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借代,借代,语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简单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通感修辞的定义
通感修辞的定义
通感修辞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让读者产生感官上的联想和体验。
通感修辞的目的是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意义,从而增强文本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感修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让读者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上的联想。
例如,一位作家在描写夏天的时候,可以运用如下的通感修辞:夏天的阳光像一把烈火,烤得大地干燥,让人感到口渴;夏天的风像一把热风,吹得人汗流浃背,让人感到燥热;夏天的花草像一幅彩色画,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感到愉悦。
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夏天的景象,更让读者感受到了夏天的气息和氛围。
通感修辞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文本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还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意义。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中,作者可以运用通感修辞来描绘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让读者感受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这样的描写不仅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更可以激发读者的环保意识,促进环保行动的开展。
通感修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修辞手法,它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意义,增强文本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因此,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通感修辞,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通感的修辞手法
通感的修辞手法
通感又叫移觉,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指用描述某一感觉的词来描述另一种感觉。
通感与比喻常连在一起使用,例: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和比喻兼用,主体为“通感”,副体为“比喻”。
通感与拟人也连在一起运用,例: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
此句中表示颜色的红、绿和表示光线的明、暗互通,形成通感与拟人也连在一起的修辞。
通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通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通感的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感官刺激来表达情感和意义的修辞手法。
它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的描绘,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联想。
通感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修辞手法常常被用来描绘景物、人物、情感和氛围。
通过对不同感官的描绘,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比如,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通过对颜色、光线、气味、声音和触感的描绘,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在描写人物时,通过对人物外貌、言行举止、声音和气味的描绘,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在描写情感和氛围时,通过对情感的色彩、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感的描绘,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和氛围的厚重。
通感的修辞手法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同时也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比如,在绘画艺术中,通过对色彩、光影、线条和形状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音乐艺术中,通过对音色、音高、音量和节奏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加动人、激昂,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舞蹈艺术中,通过对舞姿、动作、节奏和情感的表现,可以使舞蹈更加优美、动人,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总之,通感的修辞手法是一种在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形式中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感官的刺激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因此,在创作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时,我们可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
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和反思
使用通感修辞法,通过词语的移用,沟通人们的不同感觉,可以启迪人们的感觉联想,强化人们的心理感受,体味余韵。
三、通感的常见类型
(一)、由听觉移到视觉
所谓眼见为实,视觉是最直观也是传达性最强的感受。我们见到的东西往往更为真切,用视觉描绘将会达到深刻的体验。
女子们朗朗的笑声,像水上的波纹,在工地的上空荡漾开去。(钢焰《绿叶赞》)
二、从《荷塘月色》中学习通感的修辞手法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此处运用通感将嗅觉移为听觉,写出荷香的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等特点,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此处运用通感,由视觉转为听觉,月的光华和阴影,朦胧婆娑,相互映衬,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来形容它们的和谐声响,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给人一种悠扬、优美的感觉,同时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将读者带到一种美好的幻景。
一、什么是“通感”?
通感即移觉,是一种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的形式沟通起来的特殊修辞方法。
钱钟书先生说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一
课题名称
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
难点名称
“通感”的修辞手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容易和比喻混淆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不易理解通感,容易把这个修辞手法当成比喻
难点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知识点——修辞手法(其他)-通感
修辞手法(其他)——通感
【知识点解析】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 叶子和花上”“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 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 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这 一连串的比喻无不是从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描摹出 荷塘与月色交融在一起,其幽雅、朦胧、幽静的物态 之美栩栩如生地展出来。因此,比喻的特点主要在于 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而通感主要在感觉器官的 转移上。
修辞手法(其他)——通感
【典型例题】
1.“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此处将嗅觉移植 为听觉,“屡屡清香”与“渺茫的歌声”,虽然前者 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摩声的。 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 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过联 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 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 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修辞手法(其他)——通感
【变式训练】
解析: 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 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总结点评: 巧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融入到视觉中去,生动 的写出了紫藤萝“紫”的特点,突出了紫藤萝梦幻般的紫 色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修辞手法(其他)——通感
【典型例题】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是视觉移植为听觉,月的光华和阴影,朦胧婆娑, 相互映衬,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来形容它 们的和谐声响,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给人一 种悠扬、优美,很近肉内的感觉,同时烘托出一种温 馨、幽雅的氛围,将读者带到一种美好的幻景。
通感句子例子
通感句子例子
通感句子是一种通过文字来传达感官体验的修辞手法,它可以让读者通过阅读文字来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上的感受。
通感句子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通感句子的例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1. 这个夏天的阳光是如此刺眼,犹如一把明亮的利刃,刺破了天空的蔚蓝,将大地烤得滚烫,仿佛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热浪。
2. 她的笑声如同清泉般悦耳动听,仿佛可以在耳边流淌,让人忍不住闭上眼睛,感受着那清凉的涓涓流水。
3. 这片田野上的麦浪翻滚,仿佛是大海的波涛,随风起伏,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之中。
4. 那一簇簇绽放的花朵,散发出浓烈的芬芳,仿佛可以在空气中品尝到甜蜜的果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5. 夜幕降临,星空璀璨,仿佛可以在黑暗中看到闪烁的星星,
感受到宇宙的宁静和神秘。
6. 这个城市的嘈杂声仿佛可以在耳边回荡,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喧嚣和活力,仿佛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繁华和多彩。
7. 那一抹橙红色的晚霞,如同一块巨大的绸缎,慢慢地展开,让人仿佛可以触摸到天空中的柔软和温暖。
8. 这片森林里的树叶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可以感受到树叶的轻柔和舒适,让人心旷神怡。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通感句子的运用可以让读者通过文字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上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通感句子,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加沉浸其中,产生共鸣。
希望以上例子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让大家在写作中更加灵活地运用通感句子,提升文章的质量。
通感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通感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通感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创作文章时,利用各种表达方式来使读者共同体验情感。
它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技能,可以让作者将文字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真实,并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为文章增添光彩。
通感修辞手法是文学写作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近距离地感受作者的文字,而不是单纯的理解,使作品更有感染力。
它的表达效果就是通过丰富的色调、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能够在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它们的情感,而不是仅仅传达作者的思想。
首先,色调是通感修辞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用来描述情感,表达作者的心情、状态和思想。
例如,当文字中出现“绿色”、“红色”、“蓝色”等色彩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柔和、冷静、忧郁等情绪。
因此,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利用色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夸张也是通感修辞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作者在写作时,大幅度地放大、夸大或缩小某种情感或思想,以强调文字的表达效果。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更容易被作者的文字所深深打动。
再次,反复是通感修辞手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作者在某些情境中反复出现的文字,以表达某种情感,强调作者的文字。
反复可以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文字,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也能让人更有感觉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总之,通感修辞手法是文学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它的作用就是让读者更加近距离地去感受作者的文字,而不仅仅是理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它的表达效果就是通过丰富的色调、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能够在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它们的情感,而不是仅仅传达作者的思想。
通感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举几个例子呗
通感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举几个例子呗通感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举几个例子呗Sakexegix 11级分类:中小学作业被浏览320次2013.07.16检举vuitton94al采纳率:56%10级2013.07.16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
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
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有《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
“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详细解释如下: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
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对事物某些特定的属性加以认识,因此在人们从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各种感觉器官相通的过程。
人类艺术活动的“通感”实际上就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通感修辞手法答题模板
通感修辞手法答题模板
通感修辞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多种感官的描述来传达信息,让读者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来感受
到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这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文学作品和修辞文体中,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解释通
感修辞手法。
首先,通感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同时描述多种感官的感受来增强
作品的表现力。
例如,在描述一个风景时,作家可以运用视觉、听
觉和触觉的描写,让读者在想象中能够看到风景的美丽、听到风的
声音和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从而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整个画面。
其次,通感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
感和意义。
通过多感官的描绘,作品能够更加全面地传达情感,让
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通过描写食
物的味道、颜色和香气,作家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
情感和内心世界。
此外,通感修辞手法还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感知效果。
通过多感官的描绘,作品能够让读者产生更加深刻的共鸣和情感连
接,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感知效果,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通感修辞手法通过多种感官的描述来传达信息,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这种修辞手法,作家能够创造出更加生动、深刻的艺术形象,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感知效果。
通感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通感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通感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感官的直接或间接描述,使读者产生感觉或情感共鸣。
通感的修辞手法可以带给读者多重感受,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通感修辞手法和它们的表达效果:
1. 视觉通感:通过对景物、颜色、形状等视觉元素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图像的美感或场景的真实感。
例如:“细雨如烟,疏疏的细丝纠缠在窗前的枝叶上,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
”这种描写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模糊而美妙的视觉感受。
2. 听觉通感:通过对声音、音效、声音的节奏等听觉元素的描述,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听觉上的感受。
例如:“夜幕降临,屋外传来树叶的沙沙声,微风拂过,远处有着微弱的鸟鸣声。
这静谧而安详的听觉体验带给人一种宁静和与自然和谐的感受。
3. 嗅觉通感:通过对气味、香气等嗅觉元素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想象出细腻的气味或特定环境的嗅感。
例如:“雨后的晨间,泥土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清新的香气使人感到一种自然与生命力的气息。
”
4. 味觉通感:通过对食物、饮品等味觉元素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够咂出味道的滋味。
例如:“饭菜香喷喷地端上桌,那浓郁的香气伴随着香脆的吮指声,仿佛能让人真切地品尝到美食的味道。
”
5. 触觉通感:通过对触感、温度、触摸感等触觉元素的描写,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虚拟的触觉感。
例如:“他轻轻地抚摸着羽毛,细腻而柔软的触感让人感到一种温暖和宽慰。
”
通过运用这些通感修辞手法,作家可以通过文字提供更全面的感知体验,增强读者的亲身感受,并且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或作品的主题。
运用通感修辞的句子
运用通感修辞的句子
运用通感修辞的句子
作为中国古代修辞学的一种体系,通感修辞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通感是一种通过五感交错表示情感的修辞手法,能够让读者直接感受
到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下面就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如何使用通感修辞创作出具有感染力
的文学句子。
一、味觉与嗅觉
1. 他的心情如同咖啡一样苦涩,弥漫在空气中的橙皮香气像是他内心
焦虑的呼喊。
2. 那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葱香,烤鱼正躺在烤炉里发出诱人的噼
噼声,让人垂涎欲滴。
3. 婚礼现场,甜甜蜜蜜的巧克力味和香槟的气泡交织在一起,那种幸
福的感觉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涌动在心底。
二、听觉与视觉
4. 夕阳如一块金色的纸糊在树梢上,树林里鸟儿的鸣叫声如同音符一
样串成了优美的旋律。
5. 欢呼声、掌声和喝彩声像浪涛般冲破了会场的沉寂,穿越人群的目
光和鲜花的飞舞。
6. 夜晚的星空如同一面黑色的帆布,在星星点点的灿烂和寒冷之间构
成一幅奇妙的画面。
三、触觉与情感
7. 狂风呼啸,雪花像针一样刺入脸颊。
孤单的人在风中摇摆,迷失了自己。
8. 她的眼神就像是一道温柔的风,轻轻拂过你的面庞,带着淡淡的忧伤。
9. 静静地坐在岸边,慢慢地抚摸着光滑的石头,感受着河水流淌的轻柔。
我们都渴望有这样的一份宁静和平和。
通过运用通感修辞,作家们能够轻松地将情感和感觉融为一体,创作出更加灵动、感染力强的句子。
希望每一个写作者都能够凭借自己的感性思考来写出更有力量和内涵的句子。
14常用的修辞方法及答题技巧—通感
十四、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
例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例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宗璞《紫藤萝瀑布》)。
通感的修辞手法
通感的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其中,通感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常被用于描绘景物、情感和氛围,从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感觉和共鸣。
本文将探讨通感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1. 通感的定义与作用通感,顾名思义,是利用感官与感官之间的联系,通过描写一种感觉来表达另一种感觉。
比如,通过描写色彩来表达情感,通过描写声音来表达景物,通过描写味道来表达氛围等等。
通感的作用在于,它能够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境,从而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通感的运用方式通感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运用:(1) 色彩与情感的通感艳丽的红色让人联想到激情和火热的情感,深邃的蓝色则让人感到冷静和沉思。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描绘色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状态或景物的氛围。
比如,《红楼梦》中通过描写秋天的红叶,传达出黛玉的忧郁和不安。
(2) 声音与景物的通感声音作为一种有力的感受媒介,常被用来表达景物的特征和氛围。
比如,雷鸣般的掌声可以用来描写拥挤而热烈的场面,悠扬的琴声可以用来描绘宁静而祥和的景象。
(3) 味道与氛围的通感味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感受媒介,也是艺术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描绘食物的味道,可以让读者产生对气氛或情感的直观感受。
比如,《红与黑》中通过描写美味的晚餐,表达了主人公对社会上层阶级的渴望。
3. 通感的案例分析现代文学中,通感的修辞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品中使用通感的案例:(1) 杜甫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绘夜晚的冷风、凉水和织女星的闪烁,以及暗示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境遇。
通过运用色彩与情感的通感,诗人在读者的心中勾起了一种寂寞和无助的情绪。
(2) 鲁迅的《狂人日记》我想:我们是被这些大人们骗了的!我们小孩子原来有完美无暇的眼睛……可怜我们是让大人们害了的,就像连茅屋也拉不动的汽车。
通感修辞手法
(钱钟书语)
二、通感的运用: 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充分发挥
想象力,用心把握揣摩特定环境 下特定感觉1. 天仿佛听见了这句话,半空里轰轰隆隆 一声回 答,像天宫的地板上(滚 )着几十面铜鼓。
2. 雷声轰隆隆地响着从天边(滚)来,又轰隆隆 地响着向天边(滚)去。
例3: 那明星的闷声沉钝里含着浑浊,一大半像鼻子里哼出来的, 又腻又粘,又软懒无力,跟鼻子的主产品鼻涕具有同样的 品性。
把 转化为
,形象反映出歌声听起来不舒
服的感觉,幽默嘲讽的意味表露无遗。
通感的艺术效果:
形象生动 化虚为实 表情充分 新鲜奇特
艺术效果的产生:
一、通感的特点: ❖不同感觉之间的沟通、转移;
通感
“通感”定义是什么?
明确: 简单地说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味觉彼此打通互相交织。
→
声音的好听被写为可品尝的味道,从 而增强了表达效果,这里用的就是通感。
例2: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
北平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这“秋”,这古都的“秋味”。
不说“饱览秋色”而说“饱尝秋味”用味觉代替视觉, 感情更浓更重,充满亲切感。
知识点——修辞手法(其他)-通感
修辞手法(其他)——通感
【典型例题】
1.“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此处将嗅觉移植 为听觉,“屡屡清香”与“渺茫的歌声”,虽然前者 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摩声的。 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 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过联 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 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 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修辞手法(其他)——通感
【知识点解析】
三、通感与比喻的区别及联系 有人认为“通感”就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其实不然。“通 感”与“比喻”两种辞格的不同点在于: 通感,即感觉的转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具体的事物比 抽象的事物,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 比深奥的道理。其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如朱自清写 静态荷花,连用了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 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描绘出月下荷塘荷花的 静态美。“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写出月光洒向满池 荷花荷叶上的露珠,发出晶莹剔透的闪光;“刚出浴的美人”,给 人以想象,如果把开放的荷花姑娘的脸庞,那么,翩翩翻动的荷叶 就是姑娘们身着的裙裾,给人以荷花妖艳却不染纤尘的美质。
修辞手法(其他)——通感
【知识点解析】
2.通感还有曲喻的作用。曲喻是由一个比喻转到另一种感 觉。韩愈《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香随翠笼 擎初到,色映银盘写未停。”樱桃是红的,说它香,是视觉通 于嗅觉。但樱桃并不香,这个香是从它象红花,由红花唤起的 香。 又韩愈《南山》诗:“或竦若惊雊(雉鸣)”,“或背若相恶, 或向若相佑”,这就把眼中所看到的石头,由竦立象雉,由雉 引出雉鸣来,即曲喻,也即视觉通于“惊雊”的听觉。有的石 头相“背”或相“向”,由相背或相向引出“相恶”或“相佑” 来,是曲喻,也即视觉通于“相恶”“相佑”的感觉。石头不 会发声或相恶相佑,通过通感,打通了视觉与听觉感觉的界限。
运用通感修辞的句子
运用通感修辞的句子
通感修辞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不同感官的刺激,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联想。
下面是一些运用通感修辞的句子,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1. 那个夏天,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热浪的味道,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燃烧。
2. 雨后的花园,花香四溢,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3. 在海边散步,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悦耳的声音,海风吹拂着脸庞,让人感到清爽和愉悦。
4. 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鸟儿的歌声不绝于耳,让人感到自然的美妙和神秘。
5. 在咖啡馆里,咖啡的香气扑鼻而来,音乐的节奏轻柔而悠扬,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6. 在音乐会上,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音符的跳跃让人感到兴奋和激动。
7. 在电影院里,银幕上的画面让人感到身临其境,音效的震撼让人感到紧张和刺激。
8. 在美食节上,各种美食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感到口水直流,味蕾的刺激让人感到满足和愉悦。
9. 在花海里漫步,花的颜色和香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10. 在艺术展览中,艺术品的色彩和形态让人感到震撼和惊叹,艺术家的创意和灵感让人感到敬畏和钦佩。
以上是一些运用通感修辞的句子,通过对不同感官的刺激,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联想。
希望这些句子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修辞手法的魅力。
11修辞之通感
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 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 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 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 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①_____,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 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中,有嫦娥 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 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明确:①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 起来。②“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构思新颖,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 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 文采。
二、辨别手法,分析效果
修辞之
定义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 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 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 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简单说,就是感觉的 转化、迁移。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生活中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 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3、作用 ①构思新颖,生动形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 ②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你笑得很甜。
分析:“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是味觉,“笑”是视觉,这里用形容味觉的词来 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 她的声音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分析:“柔软”是触觉,“声音”是听觉,也是通感。
• 雪像一片片鹅毛,纷纷扬扬地,是用视觉来形容视觉,是比喻。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下册 修辞手法——通感
北流市第二中学 龙明珠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修辞手法?
通感
通感
• 定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 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 挪移转换,所以又叫“移觉”。
请同学们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 一个句子。
谢谢观看!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声似的。
• 分析:“缕缕清香”是嗅觉,“渺茫的歌声”是听觉,由嗅觉向听觉 转移,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 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 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 境的优雅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