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新常态课堂”课件:ji的变化规律final

合集下载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课件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课件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 说教材分析 2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 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 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心。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说教学重、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 说教材分析 2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 说教材分析 2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 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 力。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说教法与学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体。 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 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说教学练评程序
1 说教材分析 2 说教学目标 3 说教学重、难点 4 说教法与学法 5 说教学练评程序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说教学练评程序
一填、说一说,使学生在规律的应用中逐步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 的理解。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说教学练评程序
【设计意图】 作为弹性内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根据今天探究规律的方法
继续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学以致用。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探索规律 的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说教学练评程序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交流,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敏感、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上课用课件:第7单元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上课用课件:第7单元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状况 数量
慢,波动较大
相对静止或 低速增长
快 快速增加
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 增长或负增长
主要原因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
存条件明显改善,抵 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
御灾害能力提高,但 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
传统经济对劳动力 很差
数量依赖大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对 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减少; 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 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 保障制度改善
②定量描述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出生率 高(>2.5%) 高(>2.5%) 低(<2.0%)
死亡率 高(>2.5%) 低(<1.5%) 低(<1.5%)
自然增长率 低(<1.0%) 高(>1.0%) 低(<1.0%)
(3)依据图形区分
命题视角一 区域人口增长特征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面两 题。
有所为,延长退休年龄
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

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 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
趋势
家还会逐渐减少
长将趋缓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特征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
自然增长率低
自然增长率高
然增长率低
速度 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有的甚至出现负 一般来说,人口增长快,青少年比重
差异
增长;人口老龄化

原因

第06讲-变化规律(教师版)

第06讲-变化规律(教师版)

第06讲 变化规律①学习了解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 ①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③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和、差的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0m ≠一个加数()a另一个加数()b和()cm ±不变m ±不变m ± m ±m ±m不变被减数()a减数()b 差()cm ±不变m ±不变m ±mm ±m ±不变乘、除变化规律见下表()0m ≠被乘数()a 乘数()b 积()c ×÷m 不变 ×÷m 不变 ×÷m ×÷m ×÷m÷×m不变被除数()a 除数()b 商()c ×÷m不变×÷m教学目标知识梳理我们学习了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这一周,我们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典例分析考点一:和、差的变化规律例1、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9,另一个加数减少9,和是否发生变化?【解析】一个加数增加9,假如另一个加数不变,和就增加9;假如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减少9,和就减少9;和先增加9,接着又减少9,所以不发生变化。

例2、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增加10,要使和增加6,那么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解析】一个加数增加10,假如另一个加数不变,和就增加10。

现在要使和增加6,那么另一个加数应减少10-6=4。

例3、两数相减,如果被减数增加8,减数也增加8,差是否起变化?【解析】被减数增加8,假如减数不变,差就增加8;假如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8,差就减少8。

两个数的差先增加8,接着又减少8,所以不起什么变化。

例4、两数相减,被减数减少8,要使差减少12.减数应有什么变化?【解析】被减数减少8,假如减数不变,差也减少8;现在要使差减少12.减数应增加12-8=4。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实用ppt课件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实用ppt课件

俄罗斯、 德国、日 本
增长 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 ,民族经济的 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的进步 ,人口死亡率 下降等
人口 增长 开始 趋于 缓慢
中国、印 度、巴基 斯坦等
鼓励生 育,引 进外来 移民
计划生 育,控 制人口 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高-高-低
高-低-高
人口增长模式 的转变根本原 因是:生产力 的发展。
收缩型 (老年型)
人口增 长特点
少大出增高(年生长40儿率率%童、都以比自比上重然较),、各重生不年大率多龄致、组均死人衡亡口,率比出差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 亿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 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世界人口以每年7000多万的 数量在增长。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主任张维庆到北京妇产医院看望了刚诞生的中国第十三 亿位公民。
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低-低-低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出生率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逐步过渡
自然增长率

高 低
人口增长特征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
1、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
所处历史阶段
原始型
原始社会时期
传统型 现代型
农业社会、产业革 命时期
现代社会时期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 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 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 差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 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 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 动力数量依赖大
今后几十年,人 口数量将比较稳 定,一些国家还
④生育观念淡薄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课件:第六章 人口的变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课件:第六章 人口的变
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纳移民
【图文助记】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的因素: 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 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人口基数大的地区, 自然增长率不高,人口增加的数量也可能 较多;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2.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 量达到最大值; 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解析】1选D,2选C。第1题,结合材料中“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 属相每12年一个轮回,图中2010年为虎年,故2022年为出生低谷期,2012年为龙年,故 2024年为出生高峰期。第2题,图中显示,2010~2014年台湾地区人口出生率先上升后 下降,再上升;死亡率波动比较小;自然增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台湾人口自然增 长率较低,已经进入现代型,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老龄化问题。
国家
问题
发展中 国家
人口数快量多、
增长___,青
少 比年 重及__大儿_ 童
影响
措施
加大经济、就业、 资源、环境的压 力,影响经济发展, 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计划生育
_________, 降低人口增 长率
发达国 家
人 慢口 ,_增_老_长_龄_缓_化_
严重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 _鼓__励___生__育_,接
【规律方法】 人口增长模式的两种判断方法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时间)。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 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判断(空间)。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的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 属于“三低”的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从“课改”到“改课“,直面课堂“新常态” ——“千课万人”学习体会

从“课改”到“改课“,直面课堂“新常态” ——“千课万人”学习体会

从“课改”到“改课“,直面课堂“新常态”——“千课万人”学习体会11月17日,我有幸和本校7位教师一起,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观摩了“千课万人”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新常态课堂”,时间只有短短四天,在这四天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也感悟到了许多。

借此,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什么是新常态课堂?当前的新常态课堂具有什么特征?《千课万人》这本书是这样解说的:一、在课改上指向上的“新常态”。

由传统得形形式式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形态,开始转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生命健康成长的”新常态”。

二、在课堂模式上的“新常态”,由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线,转向以学生为主线。

课堂不能以“教”为本,“教”虽然很重要,但“教”又必须以“学”为本。

因为没有学生主体的努力,别人是无法教会的,所有看似教会的东西,从本质上说,都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三、在教学内容上的“新常态”。

教学文本是规定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既定教材的执行者,又是超越文本的创造者。

教师既要立足文本、运用文本,又要超载文本,实行”超文本“教学。

四、在教材选择上的“新常态”。

由使用、开发好规定教材到发现、启用更多的优质新教材,不仅有益于调动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促进现行教材的择优选用,以促进教材建设上的新陈代谢。

五、在教学方式上的“新常态”。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改课”最具有标志性的景观。

如“学习单”的全程运用;变“预学”为“先学”的机里转化;“小组讨论”的高效展开;“体验”教学的落地生根;“学习共同体”的组建;“随堂作业”的百花齐放;…….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以为“把握教学重点”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一,一般在阅读了教材内容之后,本节课的重点就可以有个大体的把握;第二,现在每一本教材都有教参,教参中的重难点也是可以参考的资源。

但是经过这四天的听课,我否定了自己原先的想法。

要把教材读透读精,要把教学重点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理解重点内容,掌握重点内容,实非易事。

2024年《千课万人,新常态课观摩会》学习心得

2024年《千课万人,新常态课观摩会》学习心得

2024年《千课万人,新常态课观摩会》学习心得2024年,《千课万人,新常态课观摩会》是我参与的一次学习盛会,本次活动旨在分享和交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在这次观摩会上,我有幸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们一起学习,互相借鉴,对于学习的心得体会我将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本次观摩会上,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多元化教学理念的实践案例。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在观摩环节中,我看到有些教师将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

他们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一些教师还介绍了在线教育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经验。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服务,满足学生不同程度和不同需求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多元化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创新的教学手段本次观摩会上,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是虚拟实验技术的应用。

通过虚拟实验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不仅能够减少实验设备的使用成本,还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和精确的实验数据。

通过虚拟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其次是游戏化学习的应用。

游戏化学习是将游戏元素融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竞争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观摩会上,我看到有一些教师将游戏化学习应用到了语言学习中,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学数学商的变化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ppt

小学数学商的变化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ppt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 专注度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
评估指标:参与度、专注度等
评估方法: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 现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后续 教学提供参考
评估结果:根据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 学习状态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 专注度等,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展。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与发现商的变化规 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商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首先引导学生提出实例,然后组织小组讨论,最后进行全班交 流与总结
教学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商的变化规律,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 维能力
课堂练习: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知 识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讲授新课:讲解商的变化规律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课堂练习: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05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商的变化 规律公开课教学设 计(通用)ppt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课程知识点 教学步骤
课程介绍 教学方法 教学评估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介绍数学商的变化规律的概念 和意义。
引出公开课教学设计的背景和 目的。
强调数学商的变化规律在数学 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5)

1962
1965 1970 1975
精品PPT
1980
1985
1990
1995
2001
生产力进步 生产力、政策、环境、福利、文化观念
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 但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其原因主要有: (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经济欠发达; (2)城市化水平低(福利、教育水平)
(尤其是后50年)
人类对自然环境 开发利用和改造 的范围不断扩大 ,对灾害和疾病 防御能力不断提 高,人类对自然 环境的利用与适 应性不断增强
数 量
明显加快
加快
缓慢
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迅猛增长
10000
100 年 份
生产 力水 平高 低
生存环境 生活水平 医疗水平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 增长 数量 变化
3、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案例分析:阅读课本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
变”,完成活动题。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主要因素
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型
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 型
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 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精品PPT
4、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
地区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过缓,
老龄化严重→劳 动力不足、国 防兵源不足、 社会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 引进外来 移民
人口过多,增 长过快→环境 恶化、资源短 缺、就业压力 大、生活贫困 等
人口增长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生产力水平 在地区上的差异造成的。精品PPT
人口多且增长很快的国家又会采取什么人口政策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 50=1000 1 。(40) × 50=2000
2 。40 × 100=( 400)0 3 。(200) × 100=20000 4 。(200) × 200=40000
四、在乘法40×20=800中,如果一个
因数40不变,另一个因数20扩大3倍,变
成 ( ),积也扩大( )倍,6变0成
一 个 因 数 不 变,另 一 个 因 数 缩 小 多 少 倍, 积 也 缩 小 多少 倍。
一 个 因 数 不 变,另 一 个 因 数 扩 大 多 少 倍, 积 也 扩 大 多少 倍。
一 个 因 数 不 变,另 一 个 因 数 缩 小 多 少 倍, 积 也 缩 小 多少 倍。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 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 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 倍数。
(
)。如3果一个因数40不2变40,0 另一个
因数20缩小4倍变成( ),积也缩小( )倍
变成( )。
5
4
200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 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原来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 ……
们的和也就增加相同的数。
•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减去了几,它
们的和也就减去相同的数。
•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去)
了几,它们的和也就增加(或减去)相同 的数。
和的变化规律
•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去)
了几,它们的和也就增加(或减去)相同 的数。
一 个 因 数 不 变,另 一 个 因 数 扩 大 多 少 倍, 积 也 扩 大 多少 倍。
一、竖式怎样写计算简便。
123×500=
2500×130=
×
123 500
×
2500 130
360×800= 360
× 800
二、判断下面两题的计算有没有错误,错 在哪里?
2030 × 140
3500 × 160
812
210
203
35
28420
56000
三、根据前一题填空,并 说说怎么想的。
全国万人“新常态课堂”
精品课件
3784 + 1265 3784 + 1275
= 5049 = 5059
3784 + 1265 = 5049
3784 +(1265+10)= 5049+10 = 5059
3784 + 1265 = 5049
3784 + 1565
= 5349
3784 + 1265 = 5049
3784 + 1269
= 5053
3784 + 1265 = 5049
3984 + 1265
= 5249
3784 + 1265 = 5049
3784 + 1565 = 5349 3784 + 1269 = 5053 3984 + 1265 = 5249
3784 + 1265 = 5049
3784 +(1265+300)= 5049+300 3784 +(1265+ 4 )= 5049+4 (3784+200) +1265= 5249+200
•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了几,它
们的和也就增加几。
•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了几,它
们的和也就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同的数。
3784 + 1265 = 5049
3754 + 1265
= 5019
3784 + 1265 = 5049
3784 + 1261
= 5045
•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了几,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